新技术试题答案
虚拟现实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虚拟现实技术试题(一)1、虚拟现实是一种高端人机接口,包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实时模拟和实时交互。
2、虚拟现实与通常CAD系统所产生的模型以及传统的三维动画是不一样的.3、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备的三个特征:Immersion(沉浸) Interaction(交互) Imagination(想象)4、一个典型的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头盔显示设备\多传感器组\力反馈装置5、从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概念可以看出,虚拟现实技术在人机交互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常被称之为“基于自然的人机界面”计算机综合技术,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技术。
6、根据虚拟现实对“沉浸性”程度和交互程度的不同,可把虚拟现实系统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沉浸式\桌面式\增强式\分布式。
7、有关虚拟现实的输入设备主要分为两类。
三维位置跟踪器8、在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入设部分,基于自然交互设备主要有力反馈设备\数据手套\三维鼠标。
9、三维定位跟踪设备是虚拟现实系统中关键设备之一,一般要跟踪参与对象的宽度、高度、深度、俯仰角(pitch)、转动角(yaw)和偏转角(roll),我们称为6自由度(6DOF).10、空间位置跟踪技术有多种,常见的跟踪系统有机械跟踪器\电磁跟踪器\超声波跟踪器\惯性跟踪器\光学跟踪器。
11、所谓力反馈,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虚拟物体的空间无能运动转变成物理设备的机械运动,使用户能够体验到真实的力度感和方向感,从而提供一个崭新的人机交互界面。
该项技术最早应用于尖端医学和军事领域。
12、立体显示技术是虚拟现实系统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支撑技术.要实现立体的显示。
现已有多种方法与手段进行实现。
主要有互补色\偏振光\时分式\光栅式\真三维显示 .12、正是由于人类两眼的视差,使人的大脑能将两眼所得到的细微差别的图像进行融合,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有空间感的立体物体视觉。
13、HMD(Head_Mounted_Display),头盔式显示器,主要组成是显示元件\ 光学系统14、洞穴式立体显示装置(CAVE Computer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ment)系统是一套基于高端计算机的多面式的房间式立体投影解决方案,CAVE主要组成由高性能图形工作站\投影设备\跟踪系统\声音系统.13、三维视觉建模又可细分为几何建模、物理建模、行为建模技术,分别是基于物体的几何信息来描述物体模型的建模方法、涉及到物体的物理属性,行为建模反映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及其内在的工作原理。
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试题答案

一单选A 4. 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B )的目的是将简单问题通过物理矛盾事实上的克服得到解决。
(单选) A步骤5 B步骤6 C步骤7 D步骤8A5.. 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共有(C)个关键步骤。
(单选) A5 B7 C9 D11A 6.. 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C)的主要目标是检查解决方案的质量。
(单选) A步骤5 B步骤6 C步骤7 D步骤8A4. 阿利赫舒列尔提出的ARIZ-85中,(D)的目的就是将由你所发现的解决方案除去面纱,获得资源的最大化应用。
(单选) A步骤5 B步骤6 C步骤7 D步骤8C1. (B )创新模式是需求拉动式模式。
(单选)A第一代B第二代C第三代D第四代C3. 从连续作用过渡到周期性作用是(A )的具体措施。
(单选)A周期性作用原理B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C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原理D变害为利原理D 3. (A )的最大的优点是可用于未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单选)A形态分析法B德尔菲法C试错法D检验表法D 2.(A )的最大的优点是可用于未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单选)A形态分析法B德尔菲法C试错法D检验表法D1,(D)的《人口论》从反面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
(单选)A费尔巴哈B马克思C奥格本D马尔萨斯D 1, (B )时期,创新进一步集中于能源、交通、钢铁、化工等新的大型制造领域。
A工业革命B电气和石化产业革命C十月革命D二战D1,(A)的最大的优点是可用于未来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单选)A形态分析法B德尔菲法C试错法D检验表D1,(D)的《人口论》从反面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
(单选)A费尔巴哈B马克思C奥格本D马尔萨斯D2. (B )的特点是通过对描述系统物—场模型的较大改变来改善系统。
(单选)A第一类标准解B第二类标准解C第三类标准解D第四类标准解F1,(B )是试错法的第二步。
(单选)A猜测或尝试B反驳或排除C在错误中学习D直接得到正确结论G4. 根据表8.2显示,不改变或仅少量改变已有系统有(A )种标准解。
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新理念素养提升试题答案

影 影响未来国际经济格局的主要因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大国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全球经济治理规则在加速变革 。
有
有关国家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国家是组织形态,国家存在的重要目标:保护本国公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为本国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国家有不 同的规模。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仍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样的信心一方面来自于:党中央坚强集中统一领导,保持
产 产业链的特征包括体系性,层次性,空间指向性。
从 从外部角度,民营企业应稳定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创业,积极实施培训,帮扶困难群体,完善就业机制。
促 促进产业链联动发展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内外,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要素方面。
大 大国指经济大国、人口大国 、贸易大国、对外投资大国、制造大国。
大
大国全球博弈的原因包括为了发展竞争,改善自己的安全环境,谋求更好的分工地位,合作中获取有利的收益分配结果,维护本国文化利益或制 度利益。
多项选择题
《 《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中提出一个国家的供应链战略核心目标为安全,效率。
部 部分行业存在禁业限制,融资难,税收负担重是民营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产 产业链包含了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维度。
产 产业链控制的基本形态有全产业链控制,关键环节控制,标准和核心技术控制。
产 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关系。
民 民营企业人才吸引力不足,流失比率较高的原因是稳定性较差,人才观念缺失,家族式封闭 。
全
全球贸易格局调整体现在未来全球贸易的增速将维持低速增长局面,服务贸易增速未来会比较快,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将会上升 ,在国际贸易里面更加强调高标准、高水平的便利化和自由化。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
1.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
2.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
3.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
4.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
5.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6.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7.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
8.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全面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学习的基础。
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
10.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根据学生升学、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分为升学考试类课程和个性化发展类课程。
11.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六个模块。
12.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程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选择而设计的自主选修课程。
13.选修课程包括“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以及各高中自行开设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14.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学分为3学分,每学分18课时,共54课时。
15.必修课程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依据,学生学完必修课程后,可参加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通信新技术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15道小题,共45.0分)1. IPTV可以向用户提供A. 数字广播电视业务B. VOD点播业务C. 视频录像业务D. 互动宽带业务业务E. WAP类业务2.3. NGN的承载层A. 主要功能是智能控制技术B. 主要功能是媒体传输交换C. 可以采用IPv6构建的全IP网络D. 可以采用IPoA(MPLS)/ATM/IPoverSDH/IPoverWDM/裸纤等技术4.5. 3GPP主要负责A. 制定基于GSM /GPRS核心网、全IP核心网,WCDMA等的技术规范B. 制定基于ANSI-41核心网、全IP核心网,cdma2000的技术规范C. 负责研究无线频谱、技术、业务D. 负责推动Internet标准规范制定6.7. IETF Internet工程任务组A. 是推动Internet标准规范制定的最主要的组织B. 主要组成有: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 IAB)C. 主要组成有:国际软交换协会(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ISC)D. 主要组成有:互联网工程指导组(Internet Engineering Steering Group - IESG)E. 主要组成有:IETF工作组(IETF Working Group)8.9. TISPAN在Release 1成果是:A. 提出了NGN总体架构B. 从网络发展和承载技术角度出发,对演进、未来基于分组网络领域进行了研究C. 引出了NASS子系统、RACS子系统、PSTN/ISDN仿真子系统、IMS(IP多媒体子系统)子系统以及其它子系统等概念,使NGN的研究条例清晰D. 对NASS子系统、RACS子系统、基于IMS的PSTN/ISDN仿真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所涉及的功能实体,各功能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
1.技术是指从人类需求出发,秉持一定的价值理念,运用各种物质及装置、工艺方法、知识技能与经验等,实现一定使用价值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2.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形式。
3.通用技术是指当代技术体系中较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育人价值较为丰富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技术。
4.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科技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
5.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6.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
7.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部分。
8.必修设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 2个模块。
9.选修设4个模块,分别是“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
10.高中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共设置2个必修模块,计3学分。
每学分 18课时,共54课时。
11.必修技术域设计1模块由“技术及其性质”“技术设计过程”“工艺及方案实现”“技术交流与评价”四个单元组成。
12必修技术域设计2模块由“结构及其设计”“流程及其设计”“系统及其设计”“控制及其设计”四个单元组成。
13.通用技术学业质量水平共分为五级。
二、名词解释。
1.技术意识技术意识是对技术现象及技术问题的感知与体悟。
学生能形成对人工世界和人技关系的基本观念,技术的规范、标准与专利意识;能就某一技术领域对人、社会、环境的影响作出一定的理性分析,形成技术的安全和责任意识、生态文明与环保意识、技术伦理与道德意识;能把握技术的基本性质,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形成对技术文化的理解与主动适应。
(完整版)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试题

科室:血液科姓名: 得分:1、医疗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市内、省内或国内首创的高新尖技术,该项技术(项目)在国内仍处于技术论证阶段,及其他在本院尚未开展的各项医疗服务,包括手术、各种操作、特殊治疗和特殊检查项目。
2、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需获得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3、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技术负责人应为本院职工,需填写《东海县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请(备案)表》,经科室讨论审核,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
4、《申报表》应包含以下内容:(1)拟开展医疗技术目前在国内外或其它省、市医院临床应用基本情况;(2)临床应用意义、适应症和禁忌症;(3)疗效判定标准、评价方法,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预测;(4)技术路线、技术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5)拟开展科室的技术力量、人力配备、设施和各种支撑条件;(6)可预见的风险评估以及应对风险的处理预案。
5、医务科对《申报表》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1)申报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否被列入禁止类技术目录、限制类技术目录;(2)申报项目是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3)参加人员资质和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开展需要;(4)申报医疗技术所使用的医疗仪器和药品资质证件是否齐全。
6、医务科初步审核合格后,组织召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会议,听取申请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负责人汇报和科室答辩,对所申请开展的技术、项目进行进一步审核。
会上进行投票表决,将结果上报主任委员签字决定。
7、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新技术或新项目,需由申请科室递交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核。
8、对各科室所提出的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请,无论批准与否,医务部均予书面答复,未批准的说明理由。
9、如申请新技术、新项目未通过审核,申请科室不得在12个月内向医院申请同一医疗技术准入。
10、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科室不得提出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请:(1)申请的医疗技术被列入禁止类医疗技术、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2)申请准入的技术非新技术、新项目;(3)申请的医疗技术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医院审核时间未满12个月的;(4)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2022年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试题

2022年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试题
目)在国内仍处于技术论证阶段,及其他在本院尚未开展的各项医疗服务,包括()、()、()和()项目。
[单选题] *
A、手术
B、各种操作
C、特殊治疗
D、特殊检查
E、以上全是(正确答案)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或(),需由申请科室递交医院()委员会()。
[单选题] *
A、新技术
B、新项目
C、伦理
D、讨论审核
E、以上全是(正确答案)
3、对各科室所提出的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请,无论批准与否,医务部均予书面答复,未批准的说明理由。
[单选题] *
A、新技术
B、新项目
C、医务部
D、说明理由
E、以上全是(正确答案)
4、医务科初步审核合格后,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听取申请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负责人汇报和科室答辩,对所申请开展的技术、项目进行进一步审核。
会上进行(),将结果上报()签字决定。
[单选题] *
A、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B、投票表决
C、主任委员
D、以上全是(正确答案)
5、医务科对《申报表》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1)申报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否被列入禁止类技术目录、限制类技术目录;(2)申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效益性;(3)参加人员资质和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开展需要;(4)申报医疗技术所使用的()和()资质证件是否齐全。
[单选题] *
A、科学性
B、先进性
C、安全性
D、医疗仪器
E、药品
F、以上全是(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制备新技术试题 名词解释 (15分) 亚稳相:亚稳相是指在相空间中于一定的温度、压力、成分等状态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比稳定相或平衡相高的相, 粉末注射成型:是传统粉末冶金工艺与现代塑料注射成形工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近净形成形技术。它利用模具注射成型并通过烧结快速制造高密度、高精度、三维复杂形状结构零件。 结构驰豫:在低于玻璃转化温度Tg和晶化温度Tc的较低温度下退火时,合金内部原子的相对位置会发生较小的变化,从而增加密度,减小应力,降低能量,使金属玻璃的结构逐步接近于有序度较高的“理想玻璃”结构,这种结构变化称为结构弛豫。 螺杆背压:在进入下一次注射前,螺杆将通过旋转把熔融物料输送到料筒的前部加以储备,此时,螺杆一边旋转一边将被输送到料筒前部的物料产生的反压力而后退。为了调整和拧制螺杆后退的方式,可在螺杆上加上一定的和熔融物料相反的压力,这就是螺杆背压。 牛顿冷却:熔体与模面的热接触较差,熔体与冷模之间的界面热阻较大,同时熔体层厚度较小,熔体内部沿热流方向的温度梯度也很小,因此熔体在凝固前和凝固时的传热主要由熔体与冷模之间的界面热传递控制。
填空题:(25分) 1、 材料加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向短流程、设计制备与成型加工一体化、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和发展新材料。 2、 基本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液态成型、固态成型和各类加工。 3、 晶态金属的凝固属于一级相变,包括形核与长大二个阶段的渐变过程。 4、 粉末注射成型包括喂料制备、注射成形、脱脂和烧结四个基本过程 5、 快速凝固设备与常规铸造工艺比较,熔化装置相当于冶炼炉,冷却装置相当于铸模。还包括常规铸造设备所没有的、特殊的分离装置,如单辊法中的辊轮。 6、 快速凝固设备中的核心是分离装置,其作用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割熔体,避免大量熔化潜热的集中释放,改善熔体与冷却介质的热接触状况。 7、非晶凝固属于二级相变,晶体凝固属于一级相变。 8、金属玻璃的结构稳定性不仅包括温度达到Tc以上时发生的晶化,还包括低温加热时发生的结构弛豫。 9、粉末注射成型中的金属粉末可用氧化还原法、雾化法、化学沉积法以及粉碎研磨法等方法制备。
问答题:(40分) 1、 试比较连续铸轧和连铸连轧二种加工方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 某零件有二种成型方法可选择,一种方法是先通过液态成型后再固态成型方法加工而成,另一种方法是液态成型。试分析这二种方法加工的零件各有什么优缺点。 3、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相比与传统金属加工技术(如模压、铸造)有什么特点 PIM是塑料成型工艺学、高分子化学、粉末冶金工艺学和金属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复合的产物。粉末注射成形特点, 一是粉末注射成形过程中,粉末均匀填充模腔成形,模腔内各点压力一致,消除了传统粉末冶金压制成形方法不可避免的沿压制方向的密度梯度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粉末冶金产品存在的密度、组织、性能不均匀的现象。与精密铸造技术相比,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在提高零件精度,避免铸造的成分偏析等问题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是用注塑机注射成型,能制造传统工艺不能制造的复杂零部件。传统粉末成形是在外加压力作用下,把粉末加入压模内压成生坯,然后烧结成产品,金属或其他类型粉末通过颗粒重排、塑性流动而得到致密化。由于粉末的流动性较液体差,一些具有外部切槽、横孔、盲孔、外螺纹、凹台、表面滚花等形状的零部件,难以一次成形。PIM通过采用一定比例的高分子聚合物黏结剂与制备零件需要的金属粉末、陶瓷或者其他材料的粉末制成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均匀混料,能够像塑料制品注射成形一样成形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再经脱脂、烧结得到最终需要的产品,如外部切槽、外螺纹、锥形外表面、交叉孔与盲孔,凹台与键销、加强筋板、表面滚花等,这类零件都是无法用常规粉末冶金方法得到的。 三是可根据零件性能要求进行大范围的成分设计,只要这种材料能被制得细粉,而且可以事先不同材料零部件一体化,PIM可以制取微观复合材料或宏观复合材料的零件,以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优异性能,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 四是适合大批量自动化生产。PIM具有一些生产优势,可方便地采用一模多腔模具,成形效率高,模具使用寿命长(磨损小),更换调整模具方便快捷,产品转向快,新产品从设计到投产时间短。该工艺技术不仅具有常规粉末冶金技术工序少、切削少或无切削、高效、经济的优点,而且PIM制造的零件几乎不再需要进行机加工,材料的消耗少,自动化程度高,材料的利用率可以高达98%以上,因此,所生产的复杂形状零件高于一定数量时,PIM就会比机加工方法更为经济。
4、 实现快速凝固的核心是什么?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快速凝固的核心是要提高形核凝固时的过冷度,从而提高凝固速度。在实际凝固过程中 达到这—目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可以看成是“动力学”的方法,即设法提高形体凝固时的传热速度从而提高凝固时的冷速,使熔体形核时间极短,来不及在平衡熔点附近凝固而只能在远离平衡熔点的较低温度凝固,因而具有很大的凝固过冷度和凝固进度。具体实现这一方法的技术称为急冷凝固技术或熔体淬火技术。另一种力法是“静力学”的力法,即针对通常铸造合金都是在非均匀形核条件下凝固,因而使合金凝固的过冷度很小的问题,设法提供近似均匀形核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凝固时,尽管冷速不高但也同样可以达到很大的凝固过冷度。具体实现这种方法的技术一般称为大过冷技术。
5、非晶材料在微观结构上的基本特征 非晶材料在微观结构上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存在小区间内的短程有序,在近邻或次近邻原子的键合(如配位数、原于间距、键角、键长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没有任何长程有序。由于非晶态结构的长程无序性,可以把非晶态材料看作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结构。 (2)它的衍射花样是由较宽的、弥散的环组成,没有表征结晶态的任何斑条纹,用电子显微镜也观察不到晶粒边界、晶格缺陷等形成的衍衬反差。 (3)当温度连续升高时,在某个很窄的温区内,非晶材料会发生明显的结构相变,因此它是一类亚稳态材料,但亚稳态转变到自由能最低的平衡态必须克服一定的能量势垒,因此这种亚稳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长期稳定存在。
5、 金属粉末注射成型中,引起基体树脂降解和交联的原因有哪些? 聚合物在热、力、氧、水和辐射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或者在成型过程中往往会发生降解的化学过程。降解的发生可能是聚合物大分子的断链;结构或侧基的改变;或者是它们间的综合作用。 (1)热降解 成型中因高温受热时间过长而引起的降解反应称为热降解。这是一种游离基链式解聚反应,其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剧,首先大分子主链上的某些化学链断裂并生长初始游离基,然后通过产生活性中心、链转移、链减短和链终止等反应.再形成不同的降解物。 (2)力降解 成型中因粉碎、高速搅拌、挤压、注射等而受到切变和拉伸应力,使分子链发生断裂,并因此引起相对分子量降低的现象称为力降解。它常常伴有热量释放,若不及时泄排则可能引起热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分子量大,施加应力增大都会使力降解加剧;而成型温度提高,添加增塑剂可减弱力降解。 (3)氧化降解 常温下绝大多数的聚合物都能和氧气发生缓慢的作用,某些化学键较弱的部分常常产生极不稳定的过氧化结构一易分解出游离基,从而导致解聚反应,称它为氧化降解。成型时它伴随着热作用而迅速地加剧,生产中称之为热氧化降解。这种热氧化降解速度因聚合物的结构不同而不同,例如不饱和碳链聚合物因主链上的双链易氧化,它的热氧化速度要比饱和碳链聚合物快得多。此外,热氧化速度还与氧含量、加热温度和时间有关,各因素增强都促使其加快。为此成型时须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热发生氧化降解。
推导证明题(20分) 在金属的凝固过程中,过冷度越大,金属越容易形核,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推导? 形核的热力学条件是指为了使形核过程能持续进行必须具有一定的热力学驱动力。假定形核凝固前后固、液相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Gs,GL,热焓分别为HL、Hs、熵分别为SL。SS、熔体温度为T,则凝固前后系统的自由能变化为
通常忽略H、S随熔体温度发生的变化,则当熔体温度T等于固相平衡熔点温度Tm时,ΔG=0。因此从(1-1)式可得:
式中ΔHm是固相在平衡熔点的熔化潜热。将上式代入(1-1)可得 式中ΔT=Tm-T为熔体的过冷度。从(1-3)式可知,由于熔化潜热ΔHm<0,因此只有当ΔT>0,即在熔体温度低于平衡熔点温度时才能有ΔG<0,从而使形核过程具有一定的热力学驱动力。同时,在上述分析中实际上假定了晶核的表面是平面,但由于实际凝固过程中晶核表面通常是曲面,这会使固相的实际熔点低于Tm。因此,足够的过冷度对实际形核过程的稳定进行更是不可缺少的。 满足形核的热力学条件只是为形核过程的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或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要变成现实还必须同时满足形核的动力学条件,这些条件要通过分析形核的具体过程来导出。 假定在稳定凝固时晶核的形状是最简单的球形,半径为r。由于在晶核形成的同时晶核与熔体之间会形成新的固液界面,这将使系统增加固液界面能,因此这时系统中总的能量变化实际上为:
式中ΔGV是单位体积固、液相自由能之差,σSL是单位面积固液界面能。如上所述,形核的热力学条件要求ΔGV<0,为形核过程提供驱动力,而σSL>0可以看成形核的动力学阻力。因此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考虑,(1-4)式表明形核实际上是热力学驱动力ΔGV与动力学阻力σSL
STHSSTHHGGGmLSLSLS)()(mmT
HS
)(11
)(21mmmmmTTHT
)TT(HG)(31
SL2v3r4Gr34G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