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硫酸钡废渣生产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的方法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实验

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实验实验室中,我们常常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实验,而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就是其中一种常见且引人关注的实验。
这个反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并在实验中观察到有趣的现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硫酸和氢氧化钡的性质。
硫酸(H2SO4)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液体,它是一种强酸,可以与碱类物质反应产生盐和水。
氢氧化钡(Ba(OH)2)是一种白色固体,它是一种强碱,可以中和酸性物质。
当硫酸和氢氧化钡混合时,开始会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生。
首先,硫酸中的氢离子(H+)与氢氧化钡中的羟根离子(OH-)结合,产生大量的水分子(H2O)。
这是一个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随着反应的进行,我们会观察到实验管中出现白色的沉淀物。
这是什么呢?其实,这是硫酸根离子(SO4^2-)与钡离子(Ba^2+)结合形成的一种新的化合物——硫酸钡(BaSO4)。
硫酸钡是一种无色、无臭的固体,它几乎不溶于水,所以会以沉淀的形式出现在反应液中。
这个沉淀物的形成是由于硫酸钡的溶解度相对较低,所以在饱和溶液中会形成沉淀。
这个特性在化学分析中非常有用,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沉淀的形成来检测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此外,硫酸钡还是一种常用的沉淀剂,在环境监测和水质分析中可以用于沉淀重金属离子。
值得一提的是,硫酸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化合物,在常温下不会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
因此,它常被用于制备耐热、耐化学腐蚀的材料,如陶瓷、玻璃等。
除了白色的沉淀物,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到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其他现象。
在反应过程中,由于生成的硫酸钡沉淀较重,会迅速沉降到容器底部。
同时,反应也会持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容器周围产生热气。
此外,由于硫酸是一种强酸,它的气味非常刺激,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同时,硫酸和氢氧化钡都是腐蚀性物质,我们必须小心操作,戴上护目镜和实验手套,确保安全。
综上所述,硫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实验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还能观察到有趣的现象。
过量氢氧化钡和硫酸铝反应

过量氢氧化钡和硫酸铝反应
过量氢氧化钡和硫酸铝反应是一种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产生的化合物
是氢氧化铝(HO-Al)。
氢氧化钡(Ba(OH)2)和硫酸铝(Al2(SO4)3)之间的反应式是:
Ba(OH)2 + Al2(SO4)3 -> 3BaSO4 + 2Al(OH)3
在这个反应中,氢氧化钡和硫酸铝与彼此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硫酸钡。
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固体,在水中不易溶解。
硫酸钡也是一种白
色固体,在水中不溶解。
这两种化合物是无毒的,在工业和医药上有
广泛的应用。
氢氧化钡和硫酸铝反应的过程是一个酸碱中和反应。
氢氧化钡是碱性
物质,而硫酸铝是酸性物质。
当它们混合在一起时,氢氧化钡中的氢
氧根离子(OH-)和硫酸铝中的氢离子(H+)中和,形成水(H2O)。
同时,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氢氧化铝,硫酸中的钡离子和氢离子结
合就形成了硫酸钡。
当氢氧化钡的量多于硫酸铝时,反应中氢氧化铝的生成将受到限制,
因为产生的硫酸钡将沉淀下来,从而减少了可用的硫酸铝分子。
因此,随着氢氧化钡的加入量增加,产生的氢氧化铝的量会一直增加,直到
反应底物被耗尽为止。
总之,过量氢氧化钡和硫酸铝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它产生的化合物是氢氧化铝和硫酸钡。
这种化学反应可以在工业和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在实验中需要小心使用氢氧化钡,因为它是一种强碱。
【中考真题】2024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2024年河南省中考化学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的古代发明及应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质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陶瓷烧制C.活字印刷D.火药爆炸2.中原大地物产丰富。
下列食材或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原阳大米B.灵宝苹果C.叶县岩盐D.固始鸡蛋3.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
发明了将制碱、制氨结合的“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A.侯德榜B.张青莲C.袁隆平D.徐光宪4.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H2O B.CuSO4C.C60D.CH46.氧气性质活泼,能支持燃烧。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的是A.铁丝B.硫粉C.红磷D.木炭7.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判断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B.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氧、锌C.混合物:空气、冰水共存物D.复合肥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9.警示标志能传达安全信息。
下列物质运输时应张贴如图标志的是A.白磷B.汽油C.苛性钠D.浓硫酸10.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
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用食盐水区分硬水、软水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C.用灼烧法区分涤纶、羊毛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11.《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古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草木灰(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丝帛污渍。
以上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2.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1.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B. 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蒸馒头C. 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D. 点燃天然气烧水做饭2.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N②③④⑤NaClA. ①表示2个氮分子B. ②表示2个铁离子C. ③和④表示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D. ⑤中NaCl由和构成3.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下列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NaOH、、都属于碱B. 青铜、黄铜、氧化铜都属于金属材料C. CO 、、都属于有机物D. 、、都属于复合肥料4.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木炭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COB.工业上用电解法冶炼铝C.铁丝投入稀盐酸中D. 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5.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活性炭加入红棕色气体中红棕色消失活性炭与发生化学反应B向热水中的白磷附近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可燃物燃烧所需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C向HCl 和NaOH 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HCl 和NaOH 恰好反应D在溶液中插入锌片和铁片锌片和铁片表面均出现红色固体金属的活动性为锌>铁>铜A. AB. BC. CD. D6. 图1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图2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 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钾中的一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法判断R 物质是氯化钾还是硝酸钾B. 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依次为:②>③>①C.时烧杯③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D. 烧杯③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一定为24克7.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B. C.D.8. 下列分离提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具体操作A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B NaCl 溶液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C 水蒸气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NaOH 固体的干燥管D溶液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量稀盐酸A. AB. BC. CD. D9. 向质量均为m 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滴加100g 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铵明矾和氢氧化钡反应

铵明矾和氢氧化钡反应铵明矾和氢氧化钡反应一、引言铵明矾,即硫酸铝铵,是一种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化合物。
而氢氧化钡,则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碱。
当这两种化合物相遇时,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各种不同的产物。
本文将深入探讨铵明矾和氢氧化钡反应的原理、过程及结果。
二、反应原理铵明矾(NH4Al(SO4)2)和氢氧化钡(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BaSO4)、氢氧化铝(Al(OH)3)和氨气(NH3)。
具体化学方程式如下:NH4Al(SO4)2 + Ba(OH)2 = BaSO4 + Al(OH)3 + NH3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双替换反应,其中氢氧化钡中的钡离子(Ba2+)和氢氧根离子(OH-)与铵明矾中的铝离子(Al3+)和硫酸根离子(SO42-)进行替换,同时释放出氨气。
三、反应过程在反应过程中,首先氢氧化钡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分别替换铵明矾中的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铝。
然后,由于铝离子的进一步替换,氢氧化铝又与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偏铝酸根离子(AlO2-),同时释放出氨气。
四、反应结果反应结果包括生成了硫酸钡、氢氧化铝和氨气。
这些产物在工业生产和化学实验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硫酸钡主要用于颜料、涂料等制造,而氢氧化铝则用于处理废水。
此外,这个反应还可以用于解释其他相关化学知识,如离子替换反应、沉淀反应等。
五、结论通过铵明矾和氢氧化钡的反应,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双替换反应的过程和原理,以及各种产物的性质和应用。
这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个反应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化学原料和处理方法。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一、选择题1. 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 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C. 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 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答案】 D【解析】A、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错误;B、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7%<10%,正确;C、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35.5×6)=24:71,错误;D、一个六氯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B。
2. “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代表非金属单质汞B. 此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答案】 B【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O2=Hg+SO2;A、单质汞属于金属,故A错误;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故C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HgS+O2=Hg+SO2,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3. 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B. 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C.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D. 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答案】 A4. 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选项相应实验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A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量筒B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C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A. AB. BC. CD. D【答案】 D【解析】A、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应加热蒸发水分,所需实验器材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坩埚钳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A错误;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然后对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B 错误;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C错误;D、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可使用pH试纸,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可以完成该实验,故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 彭清静 , 傅伟 昌 , 邹晓勇 . 用均匀沉淀法制 备高纯碳酸锰 [ J ] . 吉
首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 0 0 1 ( 3 ) : 4 8 — 5 O . 『 6 ] 蒋春 芳 , 黎燕 , 梁福 沛 , 等. 水 热 条 件 下 由配 体 分 解 制 时 间也是 要加 以控 制 的因 素 碳 化 温度过 高 . 会加快 碳 化剂 自身 分解速 度 : 碳
化搅 拌太 久会增 加 粒子 的碰撞 机会 . 陈 化时 间过 长 .
研究 [ J ] . 浙江理l T大学学报 , 2 0 0 6 ( 4 ) : 4 0 5 — 4 0 8 .
的空 间位 阻作 用 , 有效 阻止 Mn C O 粒 子 聚合 。P A A
在反 应体 系 中的浓 度至关 重要 .浓 度太 高或 太低 都
晶体 [ J ]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 2 0 0 7 ( 1 ) : 5 8 — 6 1 .
『 7 1 周 晚珠 , 叶红 齐 , 韩凯, 等. 球 形 Mn C O 粉 的 制 备 及 其 粒 径 控 制[ J ] .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 2 0 1 1 ( 4 ) : 1 3 — 1 6 .
报. 2 0 0 7 ( 3 ) : 3 7 7 — 3 8 0 .
『 3 ] 粟海锋 , 屈雄 , 文衍宣 , 等. 球 形 碳 酸锰 微 晶 制 备 过 程 中 的形 貌
控制 [ J ] . 过程工程学报 , 2 0 0 8 ( 2 ) : 2 8 0 — 2 8 4 . [ 4] 胡 修 权 , 韩军 , 高 山. 高 视 密 度 碳 酸 锰 的制 备 工 艺 [ J ] . 化 工 技 术
系D H为 6 . 0 6 . 5 , 靠 体 系 自我 调节 , 不 需使用 外来 酸
度 调 节 剂
矿 物 材 料 深 加 工 研 究 工作 。 获得 多项 发 明专 利 。
联 系方 式 : h x q 7 0 0 2 0 9 @1 6 3 . c o n r
受 一 竟 一受 一 受 —夹 —囊 一奠 一 蔓 一
不利 于 微 细 Mn C O 粒 子 生 成 .只有 当体 系 中 P A A
占体 系 中 Mn C 0 质 量的 0 . 5 %~ 0 . 9 %时 能产 生 最 佳
『 8 1 粟海锋 , 黄飞雪 , 文衍 宣 , 等. 液 相 沉 淀 法 制 备 单 分 散 亚 微 米 级
球形碳酸锰 [ J ] . 无 机 盐 工业 , 2 0 0 9 , 4 1 ( 8 ) : 1 8 — 2 0 . 『 9 ] 马 照军 , 金达莱 , 王勇 , 等. C T AB / 醇/ 水 体 系 制 备 碳 酸 锰 的性 质
3 结 论
1 ) 乙醇 的 加 入 可 大 大 降 低 反 应 体 系 的介 电 常 数。 有效 提 高体 系 过饱 和 度 , 减少 粒 子 团聚 。 其 应 用
对 获得 独 立分散 的超 微细 Mn C O 粉 体 十分有 用 。 2 ) 经 氨化 后 的 P A A分 子能 通 过 其 表 面大 量 的羧 酸 根 负离 子 ( 一C 0 0 一 ) 吸附于 Mn C O 粉 体表 面 , 起 到强 大
[ 1 ] 袁明亮 , 邱冠 周 . 高 纯 微 晶碳 酸 锰 制 备 中 的粒 度 和质 量 控 制 [ J ] . 中 南 工业 大 学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 0 0 1 ( 5 ) : 4 7 3 — 4 7 6 . [ 2 ] 吕春 玲 , 张景 林 . 亚微米碳酸锰的制备及形貌控制 [ J ] . 硅 酸盐 学
会使 晶体 生长 变大 。 控制 低温 ( 室温) 碳化 , 搅 拌 时间
3 0r a i n , 陈化 2 4 h以 内。4 ) 在 本合成 工 艺 中 。 碳化 体
收 稿 日期 1 2 0 1 3 — 0 7 — 2 3
作者简介 : 胡修权 ( 1 9 6 5 一
) , 男, 教授 级高 工 , 长期 从 事 化 学 材 料 及
本 发 明公 布 了一 种 金 红 石 型 二 氧 化钛 的制 备 方 法 具 体
方法 : 1 ) 将过渡金属 ( 如钒 、 铬、 钨、 锰、 钌、 锇、 铑、 铱、 铂、 锗、
处理 . 处 理 后 的 不 溶 性 固体 废 渣 用 来 制 备 免 烧 砖 . 可 溶 性 酸 浸液输送至净化 罐中加入 熟石灰 C a ( O H) 除去铁 、 铝、 硅 等 少 量 杂 质 .经 再 次 分 离 后 的 不 溶 性 固体 按 照 前 述 废 渣 处 理 . 净化液加人工业 烧碱 . 反应分 离 . 固体 C a ( O H) , 一 部 分 用 于 净化 . 一 部 分 作 为 产 品. 液体冷却结 晶出氢氧化钡 . 离 心 分 离
3 0
无 机 盐 工 业
参考文献 :
第4 6卷 第 1 期
操作 , 获得 分散 度 、 均 匀 性 良好 的 超 微 细 碳 酸 锰
粉体 , 经激 光 粒度 分 析仪 进行 检 测 , 中位粒 径 D 为
1 . 2 8 t x m, D 9 0 为 1 . 8 I . z m, 最 大粒径 为 2 . 0 I , z m。
一
—曼 一曼 — — . _ 、 蔓 — 受 — — 曼 — 一 舅L 是— j 一受 一曼
种 制备 金红 石型 二氧化 钛 及其 形成 半导 体结 构 的方法
发领 域 . 主 要 涉 及 硫 酸 钡 生 产 过 程 中产 生 的 钡 渣 综 合 回 收 利 用 的 问题 . 特 别 是 一 种 用 硫 酸 钡 废 渣 生 产 氢 氧 化 钡 和 氢 氧 化 钙的方法 . 其 主要技术方案 为 : 将 钡 渣 用 工 业 盐 酸 进 行 酸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