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总复习练习题:第4章 第4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高中区域地理总复习练习题:第4章 第4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高中区域地理总复习练习题:第4章 第4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下图是我国四条河流各月平均流量图,阴影部分为径流量。读图完成3~4题。

3.位于东北山区的河流是()

A.②B.①

C.③D.④

4.四条河流中纬度最低的河流是()

A.①B.②

C.④D.③

读黄河流域剖面图,回答5~6题。

5.对于居住在黄河干流①河段沿岸的居民,每年常担心凌汛发生的时段是()

A.夏季B.冬季

C.秋季D.冬末春初

6.图中③处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宽广——地形平坦

B.支流稀少——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C.支流稀少——降水稀少,河流发育条件差

D.河水清澈——泥沙沉积

下图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长江干流②河段的特征是()

A.水流平缓,河道弯曲B.水量丰富,流速急

C.江水浑浊,泥沙多D.峡谷幽深猿声啼

8.与图中其他省区相比,甲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

A.柑橘B.稻米

C.天然橡胶D.棉花

下图是“长江(宜宾—吴淞口)、黄河(兰州—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总长度之比。读图,完成9~10题。

9.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

A.长度约300 km

B.冬末春初有凌汛现象

C.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此段

D.流经的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被誉为“塞外江南”

10.宜昌以西、以东河段()

A.宜昌以西河段水流平缓,河流堆积

B.宜昌以东河段落差大,地壳上升,河水侵蚀

C.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占总落差20%,水能资源丰富

D.宜昌以东河段长度占总长度60%,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图”,完成11~12题。

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

11.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湖水淹没范围扩大

B.泥沙沉积湖底抬高

C.流域内多年降水量大增

D.流域内土壤含水率增大

12.近期,江西省计划在鄱阳湖湖口修建水闸。这种做法带来的影响有() A.调节湖泊汛期最高水位

B.湖底会持续降低

C.减少本省水资源利用量

D.增加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量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长江干流上游河段,金沙江水能蕴藏量达1.12亿千瓦,约占全国水能蕴藏总量的16%,位居国家规划的12大水电基地之首。目前,金沙江下游河段在建和拟建的4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3 8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 744亿千瓦时(三峡水电站总容量为1 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

材料二西南地区图。

图甲

材料三“金沙江下游河段水能开发规划剖面图”(图乙)及“溪洛渡水库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影响预估图”(图丙)。

图乙金沙江下游河段水能开发规划剖面图

图丙溪洛渡水库对三峡水库中泥沙淤积影响预估

(1)与三峡工程(水电站)比较,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图示区域内降水丰富,河流众多,试举例分析流水作用对区域内地貌的影响。

(3)试分析金沙江水电基地建设对三峡水利工程的有利影响。

(4)“河道落差大小”是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依据。试分析“河道落差大”对水能开发的利与弊。

14.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甲乙

(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响有哪些?

(3)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答案

1.B 2.C第1题,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接近200 mm年等降水量线。其与图中②线吻合。第2题,①线以北的东北部和北部小部分地区,因为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属于湿润地区,A错;

②线以西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B错;③线以东地区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分布着我国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C正确;①线与④线之间的青藏高原地区(如雅鲁藏布江谷地),虽然受夏季风影响,属于季风区,但由于地势高,仍属于高寒气候。

3.A 4.D第3题,东北山区河流有比较明显的春汛和夏汛,②符合。第4题,我国纬度最低的河流,汛期长,流量大。③符合。

5.D 6.B①河段是位于黄河上游的由宁夏到内蒙古境内的河段,因其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易在每年的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形成凌汛,威胁两岸。③河段位于山东境内,是典型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地上河,由于河床高于两岸,故几乎没有支流汇入。

7.A8.C第7题,长江干流②河段即长江的中游,该段长江已进入中下游平原,因此水流平缓且河道弯曲;该河段水量丰富,但流速并不急,两岸多为平原而少峡谷;该河段的水流平缓,因此江水中泥沙的含量并不大。第8题,根据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可知,甲省区为云南,该省区热量条件好,因此该省区输出的最具优势的农产品是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的天然橡胶。

9.B10.D第9题,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长度等于距离比×兰州到入海口长度(0.22×2 960千米),大约500多千米;该河段自西南流向东北,秋末春初有结冰期,会发生凌汛现象;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此段下游(黄土高原地区);流经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第10题,由图中高度比率可以判断,宜昌以东河段水流平缓,河流堆积;宜昌以东河段长度占总长度60%,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大,地壳上升,河水

侵蚀;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占总落差80%,水能资源丰富。

11.B12.A第11题,一般而言,多年平均降水量不会有大的变化,即河流的径流量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湖水最高水位却上升,只可能是河床抬高的缘故。第12题,鄱阳湖与长江相连,若在图中湖口修建水闸,则会调控湖泊的水量。水闸可控制湖泊流入长江的水量,从而增加江西省水资源利用量,减少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量。

13.解析:(1)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峡谷,人烟稀少地区,从水能资源丰富程度、建设难易程度、淹没区损失等方面来分析。(2)流水作用对区域内地貌的影响,不同地貌形态影响不同,高山峡谷地区、喀斯特地貌区、平原地区差异明显。(3)金沙江位于长江三峡上游,可以拦蓄上游泥沙,增加枯水期河水供应量,对三峡水利工程有利。(4)河道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工程量也大,投资大,水库库容受限制,移民也有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答案:(1)①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更丰富;②位于高山峡谷地段,建坝易,投资省;

③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流域内)人口少(密度小),迁移人口少;④位于高山峡谷地段,水库淹没耕地和城镇少。(2)(西部)横断山区由于(金沙江、雅砻江等河流)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高山峡谷地貌;(南部)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石芽、石林、峰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北部)成都平原由于(岷江、沱江等)河流堆积作用,形成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3)减少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增加枯水期发电量。(4)利:①河道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②相同库容,水库面积小,淹没耕地少,移民数量少。弊:①相同库容,坝体高,工程量大,投资大;②水库库容受限制。

14.解析:第(1)题,甲图所示区域重庆境内长江的流向可说明这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乙图陕西境内渭河自西向东流,说明其地势西高东低。第(2)题,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其上游河段的共同影响主要是:使河流水位上升,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加重。第(3)题,a城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的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城市发展空间较小;但邻近嘉陵江、长江,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b城西安位于渭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但渭河水量有限,城市供水不足。

答案:(1)长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渭河:地势西高东低。(2)流速降低;加快泥沙淤积(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3)a城市: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b城市: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一般 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练习题(1)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气候》练习题一 2017.9.14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3~5题。 3.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8题。 6.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D.④ 7.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8.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天气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最终西班牙队获得了冠军。结合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类型气候的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示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 ) A.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B.受单一气压带的控制 C.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D.受单一风带的控制 10.世界杯举行期间,两国该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征为( ) A.西班牙高温多雨B.南非寒冷干燥 C.西班牙温和少雨D.南非温和多雨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12.F为一小岛,1月份西侧月平均气温大于0℃,且降水量较大,其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A.F岛地处热带地区,因而降水较多,温度较高 B.F岛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因而降水较多,温度较高 C.F岛处于季风区,冬季处于西北风迎风坡,同时岛屿气候的海洋性明显,故西侧1月份降水量较大,温度较高 D.受全球变暖影响,小岛西侧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13.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按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名称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青海新闻网讯2011年4月11日,玉树州委、州政府召开玉树灾后重建工作暨“4·14”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读下表,完成14~15题。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部分二

区域地理之中国区域地理之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发展问题 1、基本特征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 2、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③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③从我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④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⑤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4.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总复习测试题

中国地理总复习测试题 时量 : 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台湾海峡属于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我国纬度最低的省区是 A. 台湾 B. 广东 C. 广西 D. 有“鱼米之乡”和“水乡” 之称的平原是 A. 华北平原 B. 三江平原 C. 松嫩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我国最东端的省是 A. 台湾 B. 山东 C. 黑龙江 D. 下列山脉中,为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的是 A. 秦岭 B. 武夷山 C. 南岭 D. 横断山 下列河流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A. 长江 B. 淮河 C. 珠江 D. 下列地区,耕地为旱地的是 A. 江汉平原 B. 成都平原 C. 辽河平原 D. 洞庭湖平原 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界线的山脉是 A. 贺兰山 B. 长白山 C. 巫山 D. 大兴安岭 下列农作物,我国南、北方都有广泛分布的是 A. 棉花 B. 甘蔗 C. 甜菜 D. 10. 引起我国北方缺水的自然原因是 1. 2. 3. 4. 5. 6. 7. 8. 9. 海南 辽宁 黑龙江 柑橘 A. 降水少,径流量小 B. 降水的变率小 C. 植被多,吸收水量大 D.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11. 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 水乡—华北平原 B. 茶园—山东丘陵 C. 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 12. 下列河流中,不是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是 A. 长江 B. 黄河 C. 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珠江 D. 雅鲁藏布江

13.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C.降水丰沛 D. 温和湿润 14. 被称为“草原钢城”的包头钢铁厂,其铁矿石主要来自于 A. 白云鄂博 B. 迁安 C. 金昌 D. 15. 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水源条件 C.光照条件 D. 热量条件 16. 西北地区由东往西依次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主要原因是 A. 海陆因素 B. C.地形因素 D. 17. 宁夏平原农业用水主要来自 A. 河水 B. C.地下水 D. 18. 关于我国地形、地势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 形复杂多样并交错分布 B. C.地势东高西低,大至呈阶梯状分布 19. 我国受水蚀作用最强烈的高原是 A. 黄土高原 B. C.四川盆地 D. 20. 秦岭一淮河以南大部分属于 A.湿润区、亚热带 B. C.半湿润区、亚热带 D. 21. 长江上游自西向东依次接纳的大支流是 A.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B. C.雅砻江、嘉陵江、岷江、乌江 D. 22. 下列支流属于长江上游的是 A.赣江 B. C.嘉陵江 D. 山区面积广,地表形态单调 D.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沿海降水丰沛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湿润区、热带 半湿润区、暖温带 雅砻江、岷江、乌江、嘉陵江 雅砻江、嘉陵江、乌江、岷江 汉江 湘江 23. 关于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B. 黄土高原是古代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B. 炎热干燥 鞍山 纬度因素 人为因素 雨水 冰雪融水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区域差异分析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 类 活 动 差异成因具体表现 农 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 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 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 异 工 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 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 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 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 差异 城 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 水平等差异 交 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 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练习题

世界地理 一、选择题 (2014·新课标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答案】 B 【解析】考查了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科隆群岛远离大陆,与其他地区之间缺少交流,形成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本地特有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与澳大利亚大陆具有相似性),选项B正确。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 C 【解析】考查了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科隆群岛处在寒暖洋流交汇处,来自南部的秘鲁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汇于此,因此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一应俱全,成为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选项C正确。 (2014·北京)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读图,回答3~4题。 3.玻利维亚( ) A.东邻巴西,西临太平洋 B.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C.西南山地垂直带谱复杂 D.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 【答案】 C 【解析】考查玻利维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玻利维亚地处南美大陆内陆,排除A、B两项;西南部为安第斯山脉,起伏大,垂直带谱复杂;地处低纬度,气温高,城市主要分布在凉爽的山地、高原地区。

4.卫星发射当日( ) A.玻利维亚在傍晚可收看卫星发射直播 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90° C.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地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答案】 C 【解析】考查地球运动知识。图示玻利维亚大部分位于西四区,东八区12月21日0时4分,西四区为20日12时4分,时值中午时分,A项错误;12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90°,B项错误;昆仑站位于南极圈以南,此时出现极昼现象,C项正确;此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D项错误。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B.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 C.河流水量小,多内流河 D.甲、乙分别为里海和咸海 【答案】 C 【解析】该区域位于西亚,以高原、山地为主;甲为里海,乙为波斯湾;该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河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流流量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二区域地理试题(中国部分)

抚顺市十二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中国地理综合)组题人:姜囯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列叙述不是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形复杂多样 C.山地主要集中在第三级阶梯 D.山区面积广大 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界线与它大体一致的是() ①暖温带和中温带的界线②年平均气温0℃等温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我国不少山脉走向不仅控制了主要河流的走向,还是这些河流的分水岭,如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5~6题。 5.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6.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7.关于下图中四个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A.四个省区由北而南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B.四处省区中没有一个濒临海洋 C.四个省区彼此之间互不相邻 D.图中①省位于四川省北边 8.黄河、长江干流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有() A.青海、西藏和青藏高原 B.四川、甘肃和四川盆地 C.青海、四川和青藏高原 D.青海、甘肃和黄土高原 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 东北 5.56℅8.76℅16.97℅ ①46.44℅19.55℅14.44℅ ②33.72℅38.64℅25.1℅ ③ 6.14℅26.02℅31.9℅ ④8.14℅7.03℅11.9℅ A.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西北、华北10.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地区中,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是由于() ①太阳辐射的南北差异②离海远近的不同③大气环流的影响④山脉的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左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 B.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15.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3旅游地理 [考纲原文]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4.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题组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欣赏 1.(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 / 1 图1图2黄山云海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2)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1)黄山云海是一种远景阔景,在高处俯视才能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另外,云海景观夏季出 现较多,要选择合适的观景时机。(2)观景台除了有较好的观景角度外,还能保证游客安全。 2.(·江苏地理)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 2 (1)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 答案(1)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任答3项)(2)d 解析(1)西湖发展旅游的优势需要调动答题基本模板: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或景点 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然后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具体的分 析。(2)三潭印月需要选择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观赏,雷峰夕照显然需要夕阳西下时观赏,苏堤 春晓需要春季观赏才行,因此三者观赏的最佳做法是把握观赏时机。 高考题组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规划 3.(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专项练习题

高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比较下面两幅经纬网地图,四块阴影中,面积最大的是: A.4 B.3 C.2 D.1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同,甲点的区 时可能是 ①3月21日15时②3月21日12时③6月22日15时④ 3月20时15时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关于右图中C、D两地的气候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季风气候 B.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C.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D.都是温带季风气候 4.日本和印尼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群岛国家 B.两国多地震,但日本无火山 C.季风气候显著 D.盛产稻米和天然橡胶 5.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叙述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内流河、内陆湖

6.下列城市(首都)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A.河内——湄南河 B.金边——湄公河 C.万象——红河 D.仰光——萨尔温江 7.世界最大的岛屿位于: A.亚洲 B.欧洲C.北美洲 D.大洋洲 8. 在中亚因盛产棉花而被称为“白金之国”的是() A. 哈萨克斯坦 B. 乌兹别克斯坦 C. 吉尔吉斯斯坦 D. 土库曼斯坦 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9—12题。 9.马六甲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爪哇岛之间 ②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 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③马六 甲海峡是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④ 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0.新加坡不宜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航运业 B.出口加工工业 C.旅游业 D.农业 11.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二、综合题() 1.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西北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1、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全球定位(GPS)——定位导航(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至少用4颗卫星确定一个地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资源跨区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资源跨区调配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上看,平衡各地经济发展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 4、产业转移的规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 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5、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当地资源、环境问题(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②寻求新的 市场(台商的IT企业迁至大陆)③实现区内产业布局均衡(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迁出区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促 进迁入区产业升级);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地区,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转嫁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就业机会由迁出区转移到迁入区) 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②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 植被的破坏,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能力强 人为: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 土保持。 9、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完整word版)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 (2014·安徽)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B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高中总复习地理世界地理专题练习

高中总复习地理世界地理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非洲部分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完成1~3题。 1.此图可表示的月份是() A.1月 B.3月 C.7月 D.无法判断 2.导致①②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陆热力差异 B.洋流 C.地形 D.太阳直射点位置 3.导致此图等温线分布不以赤道对称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海陆差异 D.太阳直射点位置 下图表示北半球的部分经纬网,据此完成4~6题。 4.位于图中甲地的大河是() A.尼罗河 B.阿拉伯河 C.印度河 D.雅鲁藏布江 5.图示地区所跨的不同板块共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当甲地被低压盘踞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 B.地中海沿岸阴雨连绵 C.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 D.巴西高原一片葱绿 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考察队于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5分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穹—A的最高点(82°22′S,77°21′11″E)。考察队在4 093米的最高点举行了特殊的升国旗仪式,设立了“中国冰穹—A站”的站名固定标志,成功安装了一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和一个天文观测站。据此完成7~10题。 7.2004年10月25日,我国南极科考队从上海起航,前往南极中山站,其最佳航线为() A.上海—阿根廷—中山站 B.上海—澳大利亚—中山站 C.上海—南非—中山站 D.上海—马达加斯加—中山站 8.2005年1月18日北京时间7时33分,科考队员们与天安门广场同步升起了五星红旗,下

) A.升旗时当地区时是4:33 B.升旗时当地正处于黑夜 C.当时科考队员们看到了极光 D.发现旗帜往南极点方向飘扬 9.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磁点位于最高点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10.科考队测得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是4 093米,在测量过程中,队员们利用到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为()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地面测绘系统 读下面两图,完成11~12题。 11.甲、乙两城附近的农业类型分别是() A.混合农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B.小麦—牧羊带、小麦和林牧业 C.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D.粗放牧羊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12.甲所在国主要的出口产品是() A.小麦、玉米 B.铁矿、铝土 C.电子产品和服装 D.羊毛和铁矿石 二、综合题 13.读“俄罗斯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选择题 (2014 ·安徽)2013 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 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 正确。

2.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 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 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 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 错误。 (2014 ·安徽)1958 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 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 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 B 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练习题

会考复习练习题(五) 姓名______班级______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各序号,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A.①和⑥B .②和③ C.①和② D.④和⑤ 2.本图对地壳物质循环的表述尚不够完整,以下有关完善本示意图的方案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是() A.补充从“沉积岩”、“变质岩”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① B.补充从“岩浆”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② C.补充从“沉积物”、“岩浆”到“变质岩”的箭头,标注⑥ D.补充从“变质岩”、“沉积岩”到“岩浆岩”的箭头,标注⑤ 3.如图所示,岩石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下列各项中,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流纹岩、玄武岩、片麻岩 B.页岩、砂岩、石灰岩 C.板岩、大理岩、花岗岩 D.安山岩、砾岩、石英岩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太平洋西部边缘深海沟的形成是由于() A.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两个大陆扳块碰撞形成的 C.两个板块张裂形成的 D.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地质学上,将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 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各处,为向斜构造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6.下列各项中,其地质构造与图中③所示区域一致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庐山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7.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白天多云时()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增强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 D.大气逆辐射减弱 8.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其原因是() A.赤道上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上小 B.赤道上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上大 C.赤道上白昼时间较北回归线附近短 D.赤道上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阴雨天气较北回归线附近多 9.下图为近地面的风示意图,图中①②③ ④各箭头,表示风向的是()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1 1、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欧洲北美大洋洲非洲背部、亚洲西南部),分布范 围最广;黄色人种(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和美洲部分地区)人数最多,黑色人 种(非洲南部、大洋洲和美国境内);种族无优劣 2、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面积俄罗斯1707,第二加拿大997,三位中国960,四位美国937;人口最多中国,印度第二,美国第三;按经济发展态势将世界分为 发达国家(20个,主要有美加英法德意日新澳)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地理知识点。 3、语言联合国日常用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使 用适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4、中国外交政策:对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维护世界的和平。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2 经度与纬度 ①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 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_半球。 ②纬度:某地的地球半径与北极星之间的夹角,赤道为0°,北极点为90°N, 南极点90°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地球仪上某点的纬度就是该点 上北极星的仰角大小) 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印度洋─东 经80度经线;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3 1.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大陆:亚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