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成因与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成因与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陈琛(许昌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许琳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邓君宇(平顶山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及防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些年来,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泥石流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泥石流分布特点和分布区域的阐述,总结了泥石流暴发的成因、危害及类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泥石流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泥石流;成因;危害;防治措施

泥石流是指在山地、沟谷间,因暴雨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大量洪水、泥沙及石块等的洪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破坏力强、暴发突然及预见性小等特点。它是山区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强度较大的山区沟谷中。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泥沙流失的产物。它的形成、发展,主要受控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大尺度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是加剧泥石流发生频率、强度等的重要原因。泥石流灾害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加深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做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泥石流的成因及分类

我国幅员辽阔,山脉纵横,地质构造复杂,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丰富,泥石流不仅分布广泛,形成条件复杂,而且类型多样。

1.1泥石流的成因

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包括岩性构造、地形地貌、土层植被、水文条件、气候降雨以及近些年人类的活动等,归纳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1.1自然因素

泥石流是泥、沙、石块与水体组合在一起并沿一定的沟床运(流)动的流动体,其暴发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1.1.1地形地貌: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大,流程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1.1.1.2松散物质: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易受破坏的地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来源。

1.1.1.3大量水源: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及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1.1.2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造成泥石流发生的外在因素,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是诱发泥石流发生的内在因素,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

近年来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破坏大自然生态的活动,如滥伐林木、过度放牧、破坏植被、陡坡开荒等,破坏了地表径流的下垫面条件,加剧了水土流失,提供了泥石流发生的水源条件;在山区兴修交通、水利设施且随意开挖山体边

坡等,造成山体失稳,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地形条件;同时由于开采矿山后,随意丢弃废渣废料,这又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所需的松散物质条件。人类在进行经济活动的同时,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

1.2泥石流的类型

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为开展泥石流防御工作提供依据。常见的泥石流分类方法及类型详见表1。

分类方法分类类型含义

按成因分类冰川型

泥石流

指分布在高山冰川积雪盘踞的山区,其形成、发展与冰川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类泥石流,又可分为

冰雪消融型、冰雪消融及降雨混合型、冰崩——

—雪崩型及冰湖溃决型等亚类。

降雨型

泥石流

指在非冰川地区,以降雨为水体来源,以不同的松散堆积物为固体物质补给来源的一类泥石流。根据

降雨方式的不同,降雨型泥石流又分为暴雨型、台风雨型和降雨型三个亚类。

共生型

泥石流

这是一种特殊的成因类型。根据共生作用的方式,它们包括了滑坡型泥石流、山崩型泥石流、湖岸溃

决型泥石流、地震型泥石流和火山型泥石流等亚类。

按流体的物质组成分类泥石流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这类泥石流在我国山区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

泥流

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干流和支流中的泥沙,大多

来自这些泥流沟。

水石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水石流的性质和形成类似山洪。

粘性

泥石流

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

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稀性

泥石流

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

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冲蚀式

泥石流

地表水在沟谷的中上段浸润冲蚀沟床物质,随冲蚀强度加大,沟内某些薄弱段块石等固体物松动、失

稳,被猛烈掀揭、铲刮,并与水流搅拌而形成泥石流。

浸润式

泥石流

山坡坡面土层在暴雨的浸润击打下,土体失稳,沿斜坡下滑并与水体混合,侵蚀下切而形成悬挂于陡

坡上的坡面泥石流。

滑坡式

泥石流

沟源崩塌、滑坡土体触发沟床物质活动形成泥石流。崩塌、滑体便发生溃决,强烈冲击并带动沟床固

体碎屑物的活动而形成泥石流。

按发生频率分类高频率

泥石流

一年发生多次或几年发生一次。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

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低频率

泥石流

数十年或上百年发生一次,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

按流体

的性质

分类

按暴发

形式

分类

表1泥石流分类表

除此之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为:降雨型、冰川型和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为:沟谷型、坡面型;按泥石流沟的发育阶段划分为: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衰退期泥石流和停歇期泥石流;按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划分为:滑坡泥石流、崩塌泥石流、沟床侵蚀泥石流和坡面侵蚀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划分为: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等。

2.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的危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对生活区的危害:泥石流可淤埋田地、乡村等,摧毁房屋、工厂及其他场所、设施;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例如,1969年8月,云南大盈江流域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2000年4月9日20时,西藏波密县义贡乡扎木龙山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交通中断,4000多名藏族群众被困;2010年8月7 ̄8日,甘肃省舟曲爆发特大泥石流,在这场特大山洪地质灾害中遇难1471人,失踪294人,舟曲5km长、500m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2.2对交通设施的危害:泥石流可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