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半句

只听半句
只听半句

只听半句

导读:《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本课设计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丁、无、木”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做事要有耐心和道理。

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事要有耐心的道理。

2、识字、写字。

难点: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挂图、投影仪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的天气特别好,我们一起到公园去走走吧!(课件出示风景如画的公园景象,接着出现了本第二幅图的动画,小朋友没有听园丁把话说完便坐在椅子上,在他屁股上印了两道杠杠。)

(2)画面出示;这怪谁呢?

师:咱们读了21、课《只听半句》什么都会明白了。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主识记生字

1、通过水果饰物带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自由拼读。

师:这些生字全都藏在咱们的课文里,看谁的眼睛最亮,能一下把它们找出来。先标生字,再圈生词。

2、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发明家、小老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互相学习生字。

3、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检查,认读生字。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大胆发明、大胆地学,提高识字的乐趣。

4、指导书写。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各字的结构,观察字占用字格的位置,让学生收空,再范书,然后让学生认真地书写。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诗歌是分节的,节与节之间要空开一行。

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加字,并标出课文有几节。

3、同桌互读纠音

四、读中理解、感悟文意

1、再出示第二幅图的动画,让学生观看。

2、师:这位小朋友的屁股上印了两道杠杠。这怪谁呢?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七节诗,通过范读、领读、小组赛等形式,让学生读出感情。

小结:本课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对于学生收获较大。

后记:

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那你自已有没有过这样的笑话呢?以后该怎么办?课后讨论激烈。

这节课我们认识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丁、无、木”等8个字,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中有所感悟,对于学生收获较大。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自主识记生字认识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丁、无、木”等8个字,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中有所感悟,对于学生收获较大。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五、六小节。

师: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这位小朋友错在他只听半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园丁和小朋友的对话;

“这椅子、、、、、、”

“知道了,知道了,这椅子只许坐,不许躺!”

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多种形式训练读出情感,把他们的对话融入诗句中,让学生读这两节诗。

3、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进行想像能力、思想能力、说话能力的训练。

课件出示:这椅子

师:你们都特别的聪明,能猜猜园丁当时是怎样说的?

4、请学生再回头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还从哪些事情知道这位小朋友我论听谁讲话都只听半句呢?

(1)、学生汇报后,用红蓝两种颜色出示下面句子:天热了、、、、、知道了,知道了,我已经脱了一件衣裳。

瞧,你这道算术题、、、、、、

知道了,知道了,我以后一定算仔细。

明天的电影是上午的儿童场、、、、、、、

知道了,知道了,儿童场总不会放在晚上!

(2)、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喜欢的一组对话练习读好,并想一

省略号后面还有些什么话,这位小朋友有没有听完呢?

(3)、四人小组互读自已喜欢的对话,并把省略号后面的话

充完整,并鼓励他们边说边配上动作。

(4)、请同学汇报,下面的同学听完后进行评价,补充。

(5)、把这三组对话融入到诗句中去,通过和朋友在一起的

式一起读。(让学生和他们的好伙伴站在一起后,全班齐声朗读。)

二、明白事理、指导生活

1、老师从你们的脸上就知道大家有许许多多的想法了,谁想来谈一谈。让学生充分抒发见解,并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2、你们都是诚实的孩子,那你自已有没有过这样的笑话呢?以后该怎么办?

小结:同学们,小男孩的下场告诉我们,凡事要善始善终,不要自以为是,否则总会吃亏的。

板书:

21、只听半句

只听半句一屁股油漆

后记:

大家认识了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丁、无、木”等8个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事要有耐心和道理。

这节课我们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读出情感,把他们的对话融入诗句中,让学生读这两节诗,从而理解本课内容。

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多种形式训练读出情感,把他们的对话融入诗句中,让学生读这两节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做事要有耐心和道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只听半句》教案

《只听半句》教学简案 执教者:郑佳娜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15个生字,会写“丁”等8个字。积累“告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文中的小朋友屁股印上两道杠杠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要养成倾听的习惯,不能只听半句。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同学们,今天课前老师来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放松放松,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看”,老师说出上半句,看谁能猜出老师下半句想说什么?看你们想的和老师想的是不是一样的。 1、做完作业要—— 2、过马路要—— 3、少吃零食—— 4、上课的时候要—— 5、老师最喜欢—— (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师: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就不这样,他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不等别人说完就以为自己知道了。后来,这个小朋友闹出了笑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只听半句》。(板书,生空中写)齐读。 二、自主探究,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听清楚读书的要求。 2、小老师挑战领读。(出示课件) 3、开火车读。(出示字卡) 4、认读带生字的词语。(课件出示)小组开火车认词语。 三、合作探究,感悟交流

1、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和这么多的生字词语交上了朋友,认识他们之后,咱们再来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读得更通顺,更流利了。 2、学习第1小节。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出示无论……都……) 问:从这个词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3、学习课文第2—5小节。 (1)小组自由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文中写了哪些人跟他说话了?(板书:奶奶、爸爸、老师、园丁) (3)他是怎么回答的? (课件出示他们的话,根据不同角色的语气指导朗读。) (4)看着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省略号,说明什么?) (5)思考:奶奶可能说什么呢?爸爸说……老师…… 师:你们的想法可真多,可是在生活中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我们就要耐心地把话听完。可是,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认为的呢?(课件出示)师、男、女生配合读。 四、学习第6小节。 1、这真是一个只听半句的小男孩,你们在生活中会这样做吗?(不会)那你会怎么做呢?(我们要听别人把话说完。) 2、园丁叔叔想告诉他什么?谁能把园丁叔叔的话补充完整? (1)如果他能耐心地听完园丁叔叔说的话,还会不会闹出笑话? (2)小男孩闹出笑话的原因是因为?(他只听半句) 五、小结: (看板书)是啊,奶奶讲话,他——只听半句;爸爸讲话,他——只听半句;老师讲话,他——只听半句;园丁叔叔和他说话,他也——只听半句;结果,闹出笑话,这怪谁呢?——只怪他听话只听半句。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听人说话要听明白,要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板书:我们要用心倾听,把话听完整。) 六、拓展探究 1、你们说这个小男孩只听半句的习惯好吗?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同学们想象一下,经过这次教训,他后来变得怎么样了呢?

最新文献综述写作讲课教案

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文献综述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 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以2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撰写文献综述之前至少阅读五本专著,并载入参考文献。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区域环境创设)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儿:空气无处不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设之文献综述电子教案

文献综述 学院名称电气工程学院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6年1月12日

电网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电力系统运行要求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科学合理的电力规划设计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电网规划设计中有涉及到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线路导线的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电力系统运行接线方式的选择、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等方面。 关键词:电力系统;接线方式;电网规划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为人所共知:它不仅全面地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1996年起,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和年发电均居世界第二位,超过了俄罗斯和日本,仅次于美国,进入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耗大国行列。发电厂规模和单机容量的大幅度提高,标志着我国的电力工业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电力系统是由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的歌环节组成的整体,它与其他工业系统相比,具有很多的特点: 1.电能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时性 由于电能的生产和消费是一种能力形态的转换,要求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因此电能难于储存。从这个特点出发,在电力系统运行时就要求发电厂在任何时刻发出的功率,必须等于该时刻用电设备所需的功率、输送和分配环节中的功率损耗之和。 2.电能与国名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由于电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且易于远距离传送和自动控制,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供电的突然中断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电力系统的过度过程非常短暂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

大班科学教案详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学设计《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望》 活动目的: 通过操作、观察和体会,了解游戏过程中产生的有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游戏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活动准备与活动过程: 一、旋转的乒乓球:准备:广口瓶1个,乒乓球一个。设问:将一个乒乓球放在桌面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不把瓶子反过来,能不能用瓶子把球从这张桌子挪到隔着一段距离的另一张桌子上去呢? 玩法:拿住瓶子做绕圈运动,乒乓球贴着瓶壁逐渐上升。由于乒乓球沿瓶子内壁做旋转运动,因而不会从瓶中掉下来。不断运动瓶子,就可以把球带到另一张桌子上去了。 原理:球在旋转时产生离心力。当离心力大于地球对乒乓球的引力时,乒乓球便在瓶子内壁做惯性运动,不会从瓶子中调出。 二、一个换一个 准备:同等质量的硬币数枚。 设问:将几枚硬币一枚紧挨一枚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排成一列。离该列硬币几厘米处,再放一枚同样的硬币,用手指将它弹向那列硬币,结果会怎样? 玩法:按以上的方法弹出一枚硬币后,那列硬币另一端最前面的一枚也会向前滑。如果用两枚硬币弹过去,另一端则会有两枚划出。继

续试验下去,就会发现,划出去的硬币数目与弹出去的硬币数目总是相等。 原理:在弹射硬币撞向那一列硬币时,会产生弹性冲力,这个力经过相邻的硬币,一个接一个传过去。这样,一个与弹射硬币质量相等的硬币,会在行动的另一端继续运动。另一端的硬币滑出去的速度与距离,取决于弹射力的强度,而弹射力的强度对滑出硬币的数量则不发生影响。 三、追逐的小猫 准备:火柴数根,肥皂少许,清水一盆。 设问:你能将火柴放入水中,使它在水面上行驶吗? 玩法:把火柴杆中间劈开,长度为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夹上一小块肥皂,轻轻地放在水面上,火柴就会像小船一样自动的在水上行驶起来。多做几个还可以在大盆中进行追逐游戏。 原理:逐渐溶解的肥皂,不断破坏着火柴后面的水的表面张力,而火柴前面的水的表面张力则没有被破坏,火柴被前面的水的表面张力拉向前去,因而“小船”前进。当盆中水的表面张力都被肥皂破坏以后,“小船”便会停止行驶。 【篇二:幼儿园科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学设计 ——纸宝宝洗完澡 涞水县辛庄头幼儿园张爱华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18只听半句教案语文S版

18 只听半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半、句”等14个生字,会写“丁、及”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用“一定”“告诉”等词语说话。 3.读懂课文,知道文中小朋友弄脏裤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倾听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用“一定”“告诉”说话。 2.知道文中小朋友弄脏裤子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无论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就以为自己明白了,结果闹出了一场笑话。你们想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吗?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板书课题:只听半句 2.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他为什么只听半句?他最后闹出了怎样的笑话?二、初读体验,自主识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并标出小节序号。 2.分组一节一节地读,其他组帮助正音。 3.教师反馈,检查识字情况。 投影出示:yuán园dīnɡ丁ɡào告su诉wú无lùn论lái来bu不jí及pìɡu屁股lěnɡ冷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4.书写指导。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师: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自己的发现) (2)学生自己边描边体会字的笔顺,教师针对性地指导。1.拼一拼,写一写。 〖=D2(〗bànjù〖=〗〖=D2(〗ɡàosu〖=〗 láibu jí2.按要求填空。 “及”共()画,第一笔是(),笔顺为。 三、深入探究,分段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谁和他说话了。 板书:奶奶爸爸老师园丁叔叔 2.请四个同学分别来读这四次对话,其他同学用“——”画出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回答别人的话的。 3.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奶奶告诉他:“天冷了……”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已经加了一件衣裳。”(2)爸爸说:“瞧你这道算术题……”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以后一定算仔细。”(3)老师告诉大家:“明天的电影,是上午的儿童场……”他说:“知道了,知道了,儿童场总不会放在晚上。” (4)园丁叔叔告诉他:“这椅子……”他说:“知道了,知道了,这椅子只许坐,不许躺。”

课题文献综述

《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课题研究 文献综述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研究单位:鹿寨县四排镇第二小学 文献综述作者:梁桂连 摘要:之前,我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养成课前备好课的习惯,课堂教学不讲究策略,不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随意性大,故教学质量上不去。针对我校现状,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参加《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努力反思、自查、自省,积极参与研究、学习,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写教学反思;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认真研究,相互学习,收效良好。 关键词: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成果 一、前言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2017年春开始我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立项并开始研究,在全体组员的共同研究下,我们组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理论学习上还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正文 (一)历史发展 2017年春,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在鹿寨县级课题立项,我们马上对我校的部分老师及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课前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不懂得课堂教学策略,很多老师们平时无暇去研读课标,即使有的老师去看一下课标,也是囫囵吞枣,对课标中的理念理解也不到位。有的老师得到教学内容,首先想到的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不愿意自己设计,有的教师没有信心或能力去设计。教师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去完成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的目标,很多都不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所以上完一节课,结束的仅仅是时间,不知道所谓的目标,更谈不上是否达成目标。针对老师们的现状,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真的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理解课题,我们向从鹿寨县实验小学来我们学校支教的邹文英老师和韦东丽老师请教。从她们那我们开始了解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教学重点可以摘自教学目标中,而教学难点则根据教材、根据学情而定,不一定出自教学目标。有了她们的帮助,顿时我们脑海里的概念清晰多了,我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只听半句|语文S版

18、只听半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学过的词语,知道两个生字的写法。 能力目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细读课文,明白听话只听半句是不好的习惯,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听话听清楚,说话说明白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两个新生字的写法,练习用“一定”、“告诉”说话。 难点:懂得听说只听半句的习惯是不好的,养成听话听清楚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巩固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无论告诉园丁不许来不及阻拦半句) 2、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的“他”有什么习惯 (二)、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现在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写这个小朋友特点的语句。 生:只听半句 师:在课文的第一小节中写出了他的特点,同学们找的真好!那么你们看看课文里写“他”都听谁说话了呢 生:奶奶、爸爸、老师、园丁(板书) 师: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和奶奶的对话

吧! 生:自读 师: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课文这一个小结。(指导朗读。奶奶的话语速要慢,小男孩的话要快一点)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奶奶说的话后面用了什么符号 生:省略号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呢 生:奶奶的话没说完。 师:谁来想象一下奶奶想说什么呢 生:根据前一句发挥想象 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学习的方法小组来学一学之后的几个小结吧! 生:汇报学习成果。 师:讨论:小男孩为什么每次听人说话只听半句,“他”有对的时候吗 生:以为自己能猜到那半句没有 师:是啊!这位小男孩听话只听半句,做事全凭自己想当然去做,一定会难处不少笑话,那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四、指导生字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的两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生齐读 师:那么这两个字要怎么写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书中的田字

课题文献综述

《多媒体教学辅助中语文课的板书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 究》课题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断翻新课堂学习,幻灯片、多媒体不断广泛运用于课堂,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冷落,淡出课堂。作为最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同样也越来越被淡化、忽略。 语文教学既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又是一种思想教育的方式。如果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统一的话,那么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更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了。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简明扼要、生动直观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的微型教案,通过板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掌握知识的体系,有助于学生做好笔记,领会知识,强化记忆,启迪思维,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它既体现教师的业务素质的优劣,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掌握了它,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早在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就在《师范学校规程》中明确规定师范生必须掌握“黑板写法”第一次将教学板书写进了教学规程。黎锦熙先生在《新国文教法》中对语文板书作了介绍。解放后语文教学板书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在理论构建和具体操作上都有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现在众多教育家认为“所有的直观教学中要数黑板最普通、最重要、最灵活但也许就因为黑板过于被人们所熟悉以致往往被忽视或使用不足。”也即是教师的板书时有时随意性较大或者即使设计了板书也没有充分发挥板书的应用价值。特级教师斯霞曾说:“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住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板书的原则是简单扼要,眉目清楚,切忌随心所欲,杂乱无章。备课时,我常常为设计少而精的板书费一番心血。”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教案资料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 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 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7、[美]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 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 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只听半句教案精品

【关键字】方法、认识、难点、良好、掌握、关键、重点、指导、深化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15个生字,会写“丁”等8个字。积累“告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小朋友屁股印上两道杠杠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要养成倾听的习惯,不能只听半句。 二、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 三、课时划分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不等别人说完就以为自己知道了。后来,这个小朋友闹出了笑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只听半句》。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读,相互正音。 (三)、学习生字

1、带拼音拼读。(课件出示) 2、直呼,再开火车读。 3、去拼音读,打乱顺序读;口头组词。(课件出示) 4、你觉得哪个字最难,你是怎样记的?先抽学生说,再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5、猜字游戏。(课件出示) 6、认读带生字的词语。(课件出示) (四)、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听录音,配场景图。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课件展示) 2、学习第一小结。 3、学习第二至第五小结。重点指导第二小结。 ⑴小男孩都听了谁说话?生答师板书。 ⑵奶奶是怎样说的?说完了吗?请学生体会着读一读。(稍慢、停顿。) ⑶小男孩说了什么?你能学学他的语气吗?抽学生读,再同桌相互体会读。(读出不烦燥的语气,语速稍快。) ⑷分角色读第二小结,学生评义。 ⑸分小组按刚才的方法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结。 ⑹分角色表演读。 4、学习第六、七小结。你知道园丁想什么吗?小男孩闹出了笑话的原因。 (五)、体会感悟。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只听半句》课时练习(I)卷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只听半句》课时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79分) 1. (10分)比一比,组词语。 刻________ 蓝________ 伯________ 记________ 绝________ 该________ 篮________ 泊________ 纪________ 决________ 2.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网________ 标________ 错________ 贴________ 冈________ 林________ 钱________ 战________ 3. (3分)读拼音,写汉字。 jù wú tuō ________大________关 ________ 4. (3分)我会读,还会写。 suàn shù zǔ lán yìn z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3分)看拼音,写汉字; chǎnɡjí yǐ 广________ ________时 ________子 6. (3分)看汉字,写拼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总丁算 7. (3分)选字填空。 (告高)诉________仔(钿细)________ 算(术木)________ 8. (3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丁(dīnɡdīn)________术(shùsù)________以(yǐyī)________ 9. (2分)选字填空。 以已 1 我________为他是个好孩子。 2 他________经睡着了。 10. (5分)把下面的词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以后我算一定仔细 11. (3分)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衣裳一________椅子一________电影 12. (2分)选词填空。 仔细详细 1 这道算术题要再算________一点。 2 我想知道________的过程。 13. (2分)及共________画,以共________画。 14. (1分)猜谜语。

语文s版一年级教案

语文s版一年级教案 语文s版一年级教案1:小猪画画 一、教材分析: 《小猪画画》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猪因为自己没主见,轻信小松鼠、小山羊和小白鹅的话,将原本的小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二、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情景,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思考、参与、交流。针对文中出现的三只小动物不同的对话,采用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读一读、问一问、演一演)。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将低年级字词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设计中,以读为本,通过各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读中识字,读中生情,读中悟理,使学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学会尊重事物的真相,明白做事要有主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理解“马上、连忙、立刻、神气、漂亮、又大又好看”等新词。 四、教学难点: 学会尊重事物的真相,明白做事要有主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五、教学准备:CAI课件、小动物头饰、奖品。 六、教学过程: 引入部分:课前谈话,激情引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们,大森林里又有好消息传来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好消息吗?原来是要举行一场盛大的画画比赛,你们想参加的话就勇敢地站起来吧! 2.通过“生字宝宝进书包”的游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立、次、说、加、哈、角、画) 3.再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字宝宝都进书包了,我们正准备出发的时

《活着》的文献综述

《活着》的研究综述 文学院杨海燕67 摘要:《活着》主人公福贵讲述了他一生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我们沉浸在人间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的美好情感当中,同时,又被其中不可捉摸的人物命运深深牵引,“一朝一夕,福祸难料”。本文将透过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下的《活着》、民族性和现实性等五个视角,归纳各位学者对《活着》一书的探索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活着”这个沉甸甸的词语。 引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关键词:活着现实艺术苦难生命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下的《活着》 有学者认为余华先生的《活着》是一部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作品,具有无穷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莎士比亚化中对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要求来阐述《活着》的社会性”【1】以现实主义理论中典型和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来解读《活着》的人物描写,以莎士比亚化中对作品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的要求来探看《活着》的情节发展,以现实主义理论中真实性和倾向性相统一的原理来展示《活着》的思想价值;对《活着》作了更深刻的挖掘和解剖,从更广阔的角度说明了该作品的魅力与价值。 余华的《活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和其生活风貌,文中的故事情节在那些特殊的历史年代里(三反五反、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都不乏有着现实性的意味;《活着》这部作品真正做到了以历史的真实面貌叙述故事的手法,达到了文艺创作“真实性”的标准,同时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又自然而然的、隐蔽的流露出了自己的“倾向性”———对人的终极关怀。作者的“倾向性”在故事“真实性”的基础上合情合理的表达出来,做到了文学创作客观倾向和作家主观思想倾向的融合统一,是创作真实性与倾向性辩证统一的优秀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下的《活着》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性的作品,是一部将人物描写典型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作品,是一部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完美结合的作品,还是一部于真实中自然而然流露人文主义关怀的巨作。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活着》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文学创作的要求,它的深刻性和艺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将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永远放射出它那独特的光芒。 二、一部小说,彰显民族特性 有学者认为《活着》中体现的民族性,应该是作者余华在写此小说前就已经意识到了的一个精神,在《活着》中,民族特征的展示是全方位的。 从小说的整体构思来看,《活着》是以传统的辩证思维写成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维首先认为事物是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基础的。在《活着》中,传统辩证思维的对立统一和发展转化的两极都得到显示,具体表现在情节叙事、反鉴历史和人性探索这三个层面上。 从写作立场来看,作者余华先生站在了民间立场的角度上,平静地叙述完了这部“死亡史”,这一大亮点成为了其作品民族特性的另一重要维度。书中并不涉及过多的评论性文字,“正如花开花落,一切顺其自然”【2】给读者的感觉只能是余华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在看待书中人物的遭遇,对于历史霍乱,作者余华只是当其为一个外部环境,而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感。书中的叙述让读者沉浸在非政治的平民百姓的原初混沌之中, 获得一种超脱的享受。另外,福贵和家珍对待春生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摒弃政治势力、重情重义的民间道德的自在之美。

《只听半句》习题2

《只听半句》习题一、读一读下列词语 责怪告诉大家 上午儿童电影 知道晚上公园 二、给下列生字组词 ()() 算术 ()() ()() 丁印 )() 三、用下列词语造句 1、无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衣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许……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用适当的量词填空 一()风车 一()柳树 一()水井 一()大象 一()雪花 一()汽车 一()地图 一()文件 一()城市 一()红旗 一()马路 一()巨石

五、用适当的词语填空 ()的图画 ()的波浪 ()的火把 ()的北风 ()的人们 ()的脸颊 ()的山峰 ()的裙子 六、写作练习 课文中的“我”听话总是只听半句,最后因为这个坏毛病而自己得到了教训。 那么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是个只听半句话的孩子呢?仔细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是倾听别人说的话的? 以“学会听人说话”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有头肥胖的大熊,依仗自己力量大,专门欺负别人。 一天,大熊看见农夫在树林旁的空地上种萝卜,就大摇大摆走过去说:“听着,长出地面的全归我!” 秋天到了,农夫扛着铁锹来挖萝卜。他把萝卜叶了给了大熊,然后挖出地下的萝卜,装上手推车回家了。大熊嚼了几口萝卜叶子,“呸!”一点儿不好吃。它连忙追上农夫,粗声粗气地说:“下次不管你种什么,我要地面下的,你拿长在地面上的。” 第二年,农夫种了麦子。收割时大熊又来了,农夫把麦子根给了大熊,把麦子装上车,拉回家去了。 大熊看着那一大堆麦子根,叹口气说:“唉,我又上当了!” 1、给这个故事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故事,把不认识的字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思品教案设计-文献综述.doc

2014年秋季却城街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课题 7.我爱我们班 (章节名称) 学科品德与生活授课班级三(2)班教师姓名靖泽慧预计课时数2课时本案为其中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 选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我爱我们班》。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书 教学内容分析 以“在集体中我快乐” “我为班级争光彩”两个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回顾集体生活中的快乐时光同时,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之情,老师的关爱之情,因为在班级中快乐、温暖所以才会爱班级,才会自觉的为班级服务,自觉的维护班级荣誉。让学生自然的流露出对班级的喜爱之情。 通过“我为大树添枝叶”这个活动进行感情升华,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热爱班集体,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愿意为班集体做贡献。 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根据调查发现现在的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气,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因此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三年级学生己经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课堂上老师恰当的引导以鼓励,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班级主人翁意识。 因此,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活动中认识同学,了解集体,热爱集体,体验在集体中的乐趣。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培养团结一心、努力向上的集体荣誉感。 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上应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平时的班级生活,让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上真实的体现。 教学方法选择 观察、合作、探究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及利用武汉教育云资源使用情况的选择

文献综述——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 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许旻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只有客观地遵循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切实依据课标的要求,站在单元整体角度设计的英语课堂,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和研究是未来英语教学着重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单元整体设计 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正确把握单元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各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形成侧重点不同的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体发展。 引言部分: 一,概念与定义: “小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题作业。 而且“单元整体设计”应该具有整体性,相关性,阶梯性和综合性。 二,存在的现状: 小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十多年的“由传统的字词教学向语篇教学的过渡”的教学方法,在2010年被朱浦老师关于“文本再构”、“应用性独立语段教学”理念的更替至今,尚未走过很多时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过渡到“基于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理解此概念或者无法独立用此理念设计教学。因此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孤立地制定每节课的目标。 不少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缺乏单元意识。缺少对本单元的整体分析,不能从单元整体考虑学完本单元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生的行为变化。 2. 单课时之间缺乏相关性、延续性和阶梯性。教师较难使用合理的单课时话题将单课时有机整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小学一年级语文-只听半句-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15个生字,会写“丁”等8个字。积累“告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小朋友屁股印上两道杠杠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要养成倾听的习惯,不能只听半句。 二、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 三、课时划分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一个小朋友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不等别人说完就以为自己知道了。后来,这个小朋友闹出了笑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只听半句》。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读,相互正音。 (三)、学习生字 1、带拼音拼读。(课件出示) 2、直呼,再开火车读。

3、去拼音读,打乱顺序读;口头组词。(课件出示) 4、你觉得哪个字最难,你是怎样记的?先抽学生说,再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5、猜字游戏。(课件出示) 6、认读带生字的词语。(课件出示) (四)、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听录音,配场景图。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课件展示) 2、学习第一小结。 3、学习第二至第五小结。重点指导第二小结。 ⑴小男孩都听了谁说话?生答师板书。 ⑵奶奶是怎样说的?说完了吗?请学生体会着读一读。(稍慢、停顿。)

⑶小男孩说了什么?你能学学他的语气吗?抽学生读,再同桌相互体会读。(读出不烦燥的语气,语速稍快。) ⑷分角色读第二小结,学生评义。 ⑸分小组按刚才的方法分角色读第三、四、五小结。 ⑹分角色表演读。 4、学习第六、七小结。你知道园丁想什么吗?小男孩闹出了笑话的原因。 (五)、体会感悟。 1、只听半句好吗?应该怎样听别人说话? 2、你闹过这样的笑话吗?请生说说。 (六)、有感情地齐读全文,深化认识。 (七)、小结全文。

文献综述-小波变换(Wavelet-Transform)的概念是1984年法国地球-...电子教案

文献综述 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的概念是1984年法国地球物理学家J.Morlet在分析处理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时提出来的。小波变换的数学基础是19世纪的傅里叶变换,其后理论物理学家A.Grossman采用平移和伸缩不变性建立了小波变换的理论体系。1985年,法国数学家Y.Meyer第一个构造出具有一定衰减性的光滑小波。1988年,比利时数学家I.Daubechies证明了紧支撑正交标准小波基的存在性,使得离散小波分析成为可能。1989年S.Mallat提出了多分辨率分析概念,统一了在此之前的各种构造小波的方法,特别是提出了二进小波变换的快速算法,使得小波变换完全走向了实用性。 小波分析是建立在泛函分析、Fourier分析、样条分析及调和分析基础上的新的分析处理工具。它又被称为多分辨率分析,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特性,常被誉为信号分析的“数据显微镜”。近十多年来,小波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在信号处理、语音分析、模式识别、数据压缩、图像处理、数字水印、量子物理等专业和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小波变换分析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安全变形监测数据和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应为他们都对精度用较高的要求,而小波变换分析方法的优势能满足这个要求。在安全变形数据处理主要集中在去噪处理、识别变形的突变点,也包括提取变形特征、分离不同变形频率、估计观测精度、小波变换最佳级数的确定等。在GPS数据处理方面包括:利用小波分析法来检测GPS相位观测值整周跳变的理论与方法,GPS粗差检测、GPS信号多路径误差分析、相位周跳检测、基于小波的GPS双差残差分析等。 国内有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研究工作如下: 李宗春等研究了变形测量异常数据中小波变换最佳级数的确定,综合分析数据去噪效果的4 个分项评价指标,即数据的均方根差变化量、互相关系数、信噪比及平滑度,将各分项评价指标归化到[0, 1]后相加得到总体评价指标,将总体评价指标最大值所对应的级数定义为小波分解与重构的最佳级数。 贺跃光等研究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隧道施工地表监测数据处理;基于小波分析原理,对某隧道地表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去噪、提取变形特征、分离不同变形频率、估计其观测精度等处理分析,使监测结果的误差控制在±1 mm以内,并得出隧道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规律,为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周大华等研究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隧道监测数据处理。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对一组隧道洞内水平收敛监测数据进行了去噪重构。实际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能够有效地去除监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广泛理论基础文献综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广泛理论基础文献综述 孙建 (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对当下主要学习理论的回顾,提出学习理论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应该以教学设计模式过程为主线展开,并根据环节及内容等因素综合考虑使用适当的学习理论,不必一以贯之。 关键词:建构;情境认知;多元智能;混沌 教育是有目的性的,作为具体的承载教学也同样是有目标的,目标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而教学设计则是为了实现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规划。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他们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以上是对传统的教学设计的一种定义,相对的出现了信息化教学设计。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祝智庭,钟志贤)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后者更多的强调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很多,有些是在其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因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无法完全实现或可实现性较差,有些则是应运而生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知识是建构的,而不是客观的存在于人脑之外的。由此出发,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原理是:(1)理解是通过与一心一意的互动而发生的。(2)认知冲突或疑惑是学习的刺激,并决定着学习内容的实质和组织。这一学习理论同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过程中建构的双向交互作用,强调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并强调学习的情境。 2.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Herrington&Oliver(2000)认为,情境认知理论的精髓就是: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怎么应用,就应当怎样去学。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知识才可能是活性知识,才具有迁移力和生存力(viabimy),而不像在去情境化中所学的知识是惰性的缺乏迁移能力。 情境认知论理的主要内涵可以概述如下:(1)情境是一切认知学习和行动的基础,强调情境的真实性。(2)知识是一种应用工具,是真实的活动结果,知识是一种社会建构并表现在人们的行动和共同体互动中。(3)学习是一种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积极互动的过程。(3)强调认知工具根源的运用和知识的协作社会性建构。(5)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清查地表达理解和反思。(6)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帮促者。(7)强调真实性的评价。 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维框架(1)按照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方式,创设真实的情境。(2)提供真实的活动。(3)提供方便的专家纯净支持和过程示范。(4)提供多元化的角色和观点。(5)支持协作性的知识建构。(6)促进对所形成的观点进行反思。(7)促进阐释清晰地表达,以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8)老师在关键的时候提供指导和支架。(9)对任务中的学习实施真实性的评价。[1] 3.多元智能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