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坚决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2018年5月中央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前,我省一些地区和水利项目不同程度存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意识不强、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必须采取措施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贯穿到水利工作全过程。

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水利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实到水利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及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改革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红线意识、法律意识,以建设美丽广东、绿色广东

为目标,着力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水利建设格局。

二要坚决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严格取水许可和用水计划管理,健全用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工作。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淘汰高耗水落后工业产能,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循环用水。建立健全节水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各领域各行业节水增效。开展河湖生态流量研究,科学确定河流生态流量,维护河湖生态健康。

三要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严格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全面完成珠海、惠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建成一批河湖水系连通生态示范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稳步实施退田还湖还湿、退渔还湖,推进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按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强化全省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监督管理,组织做好重要水源地

安全保障达标评估及安全达标建设,开展全省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和规范整治专项行动。把中小河流治理推广至全省,对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展省级合规性审查,在严格防洪标准、落实生态治理理念、保障建后管护措施等方面审核把关。在编制《广东省流域综合规划(2013-2030年)》等综合性水利规划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把生态保护作为硬约束条件,凡是对流域和区域生态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和破坏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着力维护河湖健康。在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广东省西江干流治理工程等各类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中,深入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依法依规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不存在重大生态环境影响制约因素。在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和运行调度阶段,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努力把水利工程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工程。

四要加强农村水电建设运行管理。加强农村水电建设运行管理,着力推进绿色水电发展。组织编制《广东省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2015-2025)》和《广东省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严控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