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速公路新闻宣传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8高速公路新闻宣传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工作安排,8月22日至24日,我到青海西宁参加第二届全国高速公路新闻宣传暨第九期《中国高速公路杂志通讯员》培训。本次培训包括新闻摄影与写作、舆情应对与分析、服务品牌建设等内容,课程集中、紧凑、实用。参加本次培训,让我有思索、有收获、有感悟,最重要的是与全国高速公路新闻宣传同行先进学习交流,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并发现自身的差距和努力方向。

舆情

第一节,《中国公路》杂志常务副社长刘传雷老师,讲授《行业舆情分析与应对》课程。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进入了新媒体、自媒体和泛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去中心化等特征,传播媒介和途径趋于多样化,人们阅读出现碎片化、表面化、追热点等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如今每个人拿起手机都是媒体,但在信息的海洋中往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需高度重视和面对舆情。

就如何做好行业内舆情工作,刘老师首先讲解了我国舆论生

态的十年变迁,重点对行业内东方之星沉船、甘肃折达公路、江苏苏通大桥受台风影响斜拉索脱落等典型舆情案例进行细致深入分析,讲解舆情发酵和应对全过程,让学员对舆情有一个整体性框架认知。我国高速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安全保畅等工作任务繁重,加上思想认识不到位,主动学习不足,实践经验不够,以及危急意识欠缺、预警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情况,往往错失处置舆情最佳时机,最终造成工作被动局面。

舆情不是“敌情”,应对舆情首先要解决不愿说、不敢说问题,更不能回避和遮掩,及时地公开信息,辟谣澄清事实,回应问题时做到及时、准确、对路。应对负面信息,需通过权威媒体第一时间介入,忠于事实、公开透明、开诚布公地予以回应,以尊重、互动、坦诚的姿态,在沟通中赢得信任和支持。

摄影

本次培训,西海都市报摄影部主任张海东和新华社甘肃分社摄影部主任陈斌老师,分别以《浅谈新闻摄影》和《用摄影去思考,让瞬间足够硬》为题,讲授新闻摄影知识。两位老师以自身对摄影的热爱和深厚的实践功底,既讲解了摄影作为技术层面的关知识,更讲解了从人文层面如何去理解和认识摄影。两位老师的精彩讲解,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张海东老师上课刚开始,就指出摄影和其他的事物一样“始于兴趣,成于勤奋,精于思考”,并重点强调:

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