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样、运输记录表汇总

土壤样品交接记录表

送样单位:送样人:联系方式:

收样单位:收样人:联系方式:

送样日期:年月日收样日期:年月日

制备人:校核人:审核人:

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

制备人:校核人:审核人:

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

填入“送检样品编号” 一栏。

质量控制实验室名称:

工作地点(实验室):

密码平行样品、质控样品添加人:完成日期:年月日

土壤样品装运记录表样品箱号:合计样品数量(个):

“样品编号”为转码后的送检样品编号。

交运单位:核对负责人:联系方式:

承运单位:运输负责人:运输车(船)号牌:

交运日期:年月日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附件 1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 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土壤样品采集 (1) 2.1 制定采样计划 (1) 2.2 采样准备 (1) 2.3 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 2.4 采样点确认 (3) 2.5 采样方法 (4) 2.6 采样时期 (7) 2.7 采样记录 (7) 2.8 样品分装 (8) 2.9 采样小组自查 (8) 2.10 注意事项 (8) 3 样品流转 (9) 3.1 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9) 3.2 样品装运 (9) 3.3 样品交接 (10) 4 样品制备 (11) 4.1 制样场地 (11) 4.2 制样工具及容器 (11) 4.3 样品制备 (12) 4.4 注意事项 (14)

5 样品保存 (15) 5.1 实验室样品保存 (15) 5.2 样品库样品保存 (16) 附 1 (18) 附 2 (23)

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1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 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 污染状况调查。 2土壤样品采集 2.1 制定采样计划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 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 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 等。 2.2 采样准备 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组织准备 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简述土壤样品采集时的现场采样记录内容

土壤样品采集是环境监测和土壤调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采集过程 中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采样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 文将就土壤样品采集现场采样记录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期帮助 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环节的操作规范。 一、基本信息记录 1. 采样地点:记录采样地点的具体位置、地理坐标、所属行政区域等 信息。 2. 采样日期:记录采样的具体日期和时间,包括开始采样和结束采样 的时间。 3. 采样人员:记录参与采样工作的人员尊称、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 二、现场观测记录 1. 土壤外貌: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湿润程度等外貌特征。 2. 植被情况:记录采样点周边的植被类型、覆盖度、植被种类等信息。 3. 土壤水分:记录土壤的湿度、水分含量等情况。 三、采样工具使用记录 1. 采样容器:记录采样所用的容器类型、规格、数量等信息。 2. 采样工具:记录采样所用的工具类型、规格、材质等信息。 四、采样方法记录 1. 采样深度:记录采样的深度,一般标准为0-20厘米。

2. 采样数量:记录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数量,一般要求采集多个样品进 行混样。 3. 采样方式:记录采样的方式,包括手工采样、机械采样等。 五、样品标识记录 1. 样品编号:记录每个采样点所对应的样品编号,确保样品与采样点 一一对应。 2. 样品包装:记录采样后样品的包装方式,包括采样容器的封口情况、标签的粘贴位置等。 六、其他记录 1. 现场照片:记录采样点的照片,以备后期数据分析和验证使用。 2. 现场环境:记录采样点周边的环境情况,包括气温、湿度、天气等 情况。 以上便是土壤样品采集现场采样记录内容的简要介绍。在进行土壤样 品采集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以确保采 集的样品数据真实可靠,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土壤样品采集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环境保 护和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 工作的开展,土壤样品采集时的现场采样记录内容尤为重要。除了基 本信息记录、现场观测记录、采样工具使用记录、采样方法记录、样 品标识记录和其他记录之外,还有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需要在现场采

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实地踏勘表、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检测项、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价指标与标准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实地踏勘表(式样)见表A.1。 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实地踏勘表(式样)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A.1野外调查编号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A.2四至范围 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由GPS仪进行测定。经纬度的计量单位可以选择十进制,小数点后保留5位小数;也可以选择度分秒(°′″),秒的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其它坐标系的坐标由测量单位测定。 A.3地理位置 项目区评价单元所在市、县(市、区)、乡(镇、办)、村的名称。 A.4耕地类型 水田、水浇地和旱地。 A. 5土地权属 土地的使用权划分为国家、集体。 A. 6质地构型 按1m土体内不同质地土层排列组合形式填写,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松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另黄淮海区补充形式有:夹黏型、通体壤、通体砂、裸露岩石。 A.7地形部位 中小地貌单元。如河流及河谷冲积平原区分出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高阶地等;山麓平原区分出坡积裙、洪积锥、洪积扇(上、中、下)、扇间洼地、扇缘洼地等;黄土丘陵区分出塬、梁、峁、坪等;低山丘陵与漫岗区分为丘(岗)顶部、丘(岗)坡面、丘(岗)坡麓、丘(岗)间洼地等;平原河网圩田区分为易涝田、渍害田、良水田等;丘陵冲垄稻田按宽冲、窄冲,纵向分冲头、冲中部、冲尾,横向分冲、塝、岗田等;岩溶地貌区分为石芽地、坡麓、峰丛洼地、溶蚀谷地、岩溶盆地(平原)等。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具体描述。 A.8田面坡度 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田面倾斜度的大小)。 A.9地下水埋深 常年潜水面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

样品采集填写表格模板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 省(区市)地域(市州盟)县(区市旗)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位记录表 采样日期: 年月日共页第页 校对人统计人采样人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位记录表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一、总体要求 1.本表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记录表, 每个监测点位填写一张。各省分配多少个监测点位, 就必需填写多少张。 2.本表由采样人在田间采样时实际填写, 填写后将原表交与省级环境保护站汇总, 不得采样后将誊写表汇交省级环境保护站。 3.若本表中填写错误需要更改, 在表项中用单实线条划掉, 在旁边重新填写, 不得利用涂改液、摸涂等方法进行修改。 4.省级农业环境保护站将本表汇总后, 装订成册, 作为原始档案留存, 不得随意丢弃; 5.本表需复制一份提交项目实施组备份。 二、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表头】填写采样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域(市、州、盟)和县(区、市、旗)名称。 【采样日期】按年月日进行填写, 如05月03日。 【点位编码】依据此次工作样品编码规则, 采样点位编码按县域单元进行编码, 每个采样点位给予唯一流水号, 采样点位编码不得反复。 【基础农田】根据《基础农田保护条例》, 基础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计划确定不得占用耕地。可从地方国土资源部门确定所调查耕地是否为基础农田。 【采样地点】正确填写该采样点位所属乡(镇)、村(屯)、组, 有明确到组填写到村组, 没有明确村组, 填写到村。 【GPS定位】要求对每个采样点位进行GPS定位, 选择WGS 84坐标系, 填写经、纬度坐标。经度、纬度填写时要用十进制格式填写, 小数点后保留4位。假如GPS上是以度、分、秒或者度、分等各式显示, 要将GPS中显示格式进行转换, 以度十进制格式显示, 并将GPS上定位结果抄录到本表格项中。填写格式如: 北纬: 30.2422、东经: 114.3345。 【所属区域类别】本表项要求填写该采样点位所属区域类别, 要求在工矿企业周围农区/污水灌区/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 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名称: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试验编号:TP-001 检测单位:XXXX实验室 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对土样的颗粒分析进行检测,了解土样的物理性质以及颗粒组成,为土壤性质的评价与分析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备: 1. 震动筛分仪 2. 高精密天平 3. 大小号筛子 4. 水槽 5. 筒形计量瓶 6. 烘箱 7. 洗涤瓶 8. 试验记录表格 三、试验步骤及结果: 1. 取一定量的土样,样本编号为:SAMPLE-001。将土样置于室温下静置24小时,使其充分干燥。

2. 将土样分为不同粒径级别,选用2mm、1mm、0.5mm、 0.25mm、0.1mm等规格筛子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级别的 土样。 3. 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径级别的土样分别置于干净的试验容器中,并精确称量每个容器内粒径级别的土样重量,并记录于表格中。 4. 取一个含足够清水的容器,将筛分后的土样放入其中,用手搅拌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 5. 过滤混合的土样溶液,去掉悬浮的大颗粒杂质,重量记录于表格中。 6. 将过滤后的土样溶液放入筒形计量瓶中,测量溶液总体积,并记录于表格中。 7. 将筒形计量瓶中的土样溶液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定重。 8. 取出烘干后的土样溶液,精确称重,并记录于表格中。 四、试验数据记录: 样本编号:SAMPLE-001 试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试验人员:XX 粒径级别(mm) 初始重量(g) 悬浮物重量(g) 混合溶液总体积(mL) 干燥后重量(g)

2.0 1.0 0.5 0.25 0.1 五、数据分析和结论: 根据以上记录的试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分布主要集中在0.5mm以下的颗粒级别中。 2.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密度较低,含有较多的悬浮物。 3. 样本SAMPLE-001的颗粒溶液总体积较小,说明土样颗粒间的空隙较少。 4. 样本SAMPLE-001的干燥后重量较轻,可能含有较高含水量的颗粒成分。 综上所述,本次试验对样本SAMPLE-001的颗粒分析结果给出了初步的评估,为进一步研究土壤性质以及土壤改良提供了基础数据。 六、试验备注: 在试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任何意外情况或异常数据,请在备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年日水期:枯丰平 pH计型号及编号:DO仪型号及编号: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编断面采天水流流现场监测记录潮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