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 s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2)s内通过的位移多

A.3(n+2)m B.4.9(2n+1)m C.19.6m D.

2

21 n

n-

m

2.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 33

mg B.

1

2

mg3mg

C.1

2

mg和

1

2

mg

μD3和

1

2

mg

4.“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当众人面临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因缺少有效的称量工具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曹冲称量出大象的质量,体现了他的智慧,被世人称道.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A.“质点”的概念

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C.“瞬时速度”的概念

D .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5.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 拉力F 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 (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公式F k x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随弹簧弹力F 的增大而增大 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400N/m k =

C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200N/m k =

D .该弹簧所受的弹力为20N 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2

24 1.5(m)x t t =-,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 s

B .8 s

C .16 s

D .24 s

7.如图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

B 质点慢

B .当1t t =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 .当1t t =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 .当1t t =时,A 质点的加速度大于B 质点的加速度

8.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 ,用时65s ,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

A .路程、时刻

B .位移、时刻

C .路程、时间间隔

D .位移、时间间隔 9.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详细研究了落体运动,他所运用的方法是( )

A .假设-观察-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B .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C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假设-观察-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D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观察-假设-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10.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上端的小球站在三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 0.如果站在四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

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判断

11.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运动,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则该汽车的加速度为()

A.6m/s2B.4m/s2C.3m/s2D.12m/s2

12.如图所示,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反应速度。现有甲、乙两同学,甲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60cm的直尺,零刻度在上端甲同学手附近,乙同学把手放在最大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当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见到直尺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得到数据中有以下三组(单位:cm),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s

B.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30m/s

C.三次中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为0.3s

D.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s,则该直尺仍可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

1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线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 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 m/s,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10s

B.车的加速度为15 m/s2

C.经过A杆时速度为5 m/s

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为15m

1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一定相同

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15.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5m/s,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与5s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A.5:4B.4:5C.3:4D.4:3

16.某质点在0~3s内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s内的平均速度

B.t=3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

C.质点在第2s内的加速度与第3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与第3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7.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0.5m,则第2s内通过的位移是()

A.0.5m B.1.5m C.2.0m D.3.5m

18.如图,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一质量为m=0.2kg的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小木块,小木块的运动状态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下表所示(每次实验时,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则由下表分析可知,g取10m/s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为0.7N

B.木块受到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

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两次是相同的

D.小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

19.下列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20.如图所示,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球A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

二、多选题

21.某升降机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绳子断开到落地过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 m

B.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5 s

C.落地速度的大小为10 m/s

D.落地速度的大小为30 m/s

22.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B在外力1F和2F的共同作用下沿斜面向下运动,当1F方向水平向右,2F方向沿斜面向下时,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只撤去1F ,在滑块

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 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B .若只撤去2F ,在滑块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 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C .若只撤去1F ,在滑块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 所受地面摩擦力减小

D .若同时撤去1F 和2F ,滑块B 所受合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23.一辆客车以加速度a 1由静止驶出车站并沿着平直的公路加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车后方有一名乘客还没有上车,司机紧接着刹车,做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停车时客车共行驶距离为s ,则( )

A .加速行驶的距离为21

2a s a a + B .客车的最大速度为122()s a a + C .加速时间为12122()sa a a a + D .客车运动的总时间为1212

2()s a a a a + 24.长木板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与木板接触面上装有摩擦力传感器,如图甲所示,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α变大),另一端不动,摩擦力传感器记录了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角度α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1

cos f F mg θ B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

1cos f F mg θ C .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θ2 时,木块做自由落体运动

D .木板由θ1转到θ2的过程中,木块的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25.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小球用橡皮筋悬挂在竖直墙的O 点,小球静止在M 点,N 为 O 点正下方一点,ON 间的距离等于橡皮筋原长,在N 点固定一铁钉,铁钉位于橡皮筋右侧.现对小球施加拉力F ,使小球沿以MN 为直径的圆弧缓慢向N 运动,P 为圆弧上的点,角 PNM 为60°.橡皮筋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g ,则 下列正确的是( )

A .在P 点橡皮筋弹力大小为12mg

B .在P 点时拉力F 大小为32

mg C .小球在M 向N 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 先变大后变小

D .小球在M 向N 运动的过程中拉力F 的方向始终跟橡皮筋垂直

26.如图,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可以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 处于静止.P 的质量为12kg ,弹簧的劲度系数k=800N/m .现给P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 内F 是变化的,在0.2s 以后F 是恒力,则( )

A .F 的最小值是90N

B .0~0.2s 内物体的位移为0.2 m

C .F 最大值是210N

D .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5.0m/s 2

27.如图所示,竖直方向上的AE 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 =BC =CD =DE ,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的过程中速度增量相等

B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232B

C

D

E v v v v =

C .物体从A 点运动到E 点的全过程平均速度B v v =

D .物体经过各段的时间之比:::1:3:5:7AB BC CD D

E t t t t =

28.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 后停止,对这一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这连续三个1s 32

B.这连续三个1s的平均速度之比为3:2:1

C.这连续三个1s发生的位移之比为5:3:1

D.这连续三个1s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1:1:1

三、实验题

29.“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弹簧秤的示数为F1、F2,为单独用一根弹簧拉到O点时的读数,F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F1、F2的合力。

(1)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2)图甲中左侧测力计读数是________N

(3)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________(填“F ”或“F′”)。

30.某研究小组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实验中,

(1)下图是四位同学释放纸带瞬间的照片,你认为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A B C D

(2)关于接通电源和放手让重物运动的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接通电源和放手应同时 B.先放手后接通电源

C.先接通电源后放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通过纸袋测量发现加速度只有9.3 m/s2,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就可以) 31.如图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实验,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3.0 cm的遮光条。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15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2.50 s。则:

(1)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1=____m/s;

(2)在下滑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____ m/s2。

32.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起始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数据单位为cm)

(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否为匀加速运动_______(填:是或否).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

(2)在打出A、E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3)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本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33.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某一水平面上,已知物体A重60N,A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A、B均处于静止状态,绳AC水平,绳CD与水平方向成37°角,CD绳上的拉力为15N。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B重力为多大?

34.滑雪运动员由A点沿斜面顶端开始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4m/s2,经B 点后滑上水平面(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开始以大小为a2=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运动了140m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4 m/s,问:

(1)斜面的长度是多少?

(2)运动员由A经B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

35.从离地面125m高的空中从静止释放一小球,小球自由落下,取g=10m/s2,求:(1)小球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小球最后1s内的位移。

36.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在阅兵式中,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6分4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

区,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x AB=5 km,x BC=10 km.问:

(1)直升飞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x=gT2=9.8×12=9.8m,知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秒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2)秒内通过的位移多2×9.8m=19.6m。

A.3(n+2)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4.9(2n+1)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19.6m,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

2

21

n

n

m,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无人机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运动即所受合外力为零,所以只有B图受力可能为零,故B正确.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作出受力图如图所示。

将重力沿斜面方向及垂直斜面的方向进行分解,则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摩擦力

1sin302f F mg mg =︒=

支持力

3cos302

N F mg mg =︒=

故选D 。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建立“质点”的概念,采用理想模型法,不是等效替代,故A 错误;建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采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故B 正确;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采用极值法,不是等效替代,故C 错误;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不是等效替代,故D 错误;故选B .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弹簧的劲度系数k 只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弹力F 的大小无关,选项A 错误; BC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10N/m 200N/m 0.05

F k x =

==∆ 选项B 错误,C 正确;

D .该弹簧所受的弹力为10N ,选项D 错误.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比2

012

x v t at =+

可得: v 0=24m/s ,a =-3m/s 2

则当速度为零时,由v =v 0+at 可得:

0=24-3t

解得

t =8s

故选B 。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由图看出,A 图线的斜率大于B 图线的斜率,则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A 质点总比B 质点快,故A 错误;

B.图线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所以1t t =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故B 正确;

C.在10t -时间内,A 质点总比B 质点快,即当1t t =时,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故C 错误;

D.两质点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都等于零,故D 错误.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绕400米操场跑一圈,首末位置重合,则位移的大小为0,路程等于400m ,65s 指时间长度,是指时间间隔;

A. 路程、时刻与分析不符,故A 错误;

B. 位移、时刻与分析不符,故B 错误;

C. 路程、时间间隔与分析相符,故C 正确;

D. 位移、时间间隔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

9.B

解析:B 【解析】

在研究落体运动时,没有只受重力作用的环境,只能根据一定的逻辑推理得到结论,B 对;

10.C

解析:C

【分析】 【详解】

设细线的长度为L ,第一个小球着地后,另一个小球再运动的位移为L 才落地,在L 内运行的时间,即为两球落地的时间差,第一个球着地的速度为另一个小球在位移L 内的初速度,高度越高,落地的速度越大,可知高度越高,另一个小球在位移L 内的初速度越大,根据2012

L v t gt =+,初速度越大,时间越短,即落地的时间差变小,故选项C 正确,ABD 错误.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知1s 末的速度为10m/s ,在前6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m/s ,知在3s 末的速度为22m/s ,则

22212210

m/s 6m/s 2

v v a t --=

==. A. 6m/s 2,与结论相符,选项A 正确; B. 4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3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12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1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令直尺下降的高度h 。根据2

12

h gt =

,代入数据可得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约为:

0.2s t =

== 故A 错误。

B .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

/s 3m /s v ===

故B 错误。 C .根据2

12

h gt =

,可知下落的高度最大的用的时间最长,所以第二次下落的高度最大,代入数据可得:

0.3s t =

==

D .若反应时间为0.4s ,则直尺下降的高度:

2211

100.4m 0.8m 22

h gt =

=⨯⨯= 可知直尺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故D 错误。

1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有:

2

A B v v x v t +==

可得汽车在A 杆时的速度

226015m/s 5m/s 6

A B x v v t ⨯--=

== 选项C 正确; B .可得汽车的加速度

221555

m/s m/s 63

B A v v a t --=

== 选项B 错误;

A .车出发到

B 杆所用时间

15

s 9s

53

B B v t a

== 故A 错误;

D .根据速度位移关系知,车出发至A 杆的距离

225m 7.5m

2253

A v x a =⨯

== 故D 错误。 故选C 。

14.A

解析:A 【解析】

A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A 正确;

B 、物体的速度大,但不一定变化,变化也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 错误;

C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 错误;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自由落体运动初始时刻,故D 错误.

点睛: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v

a t

,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与速度无关.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为刹车问题,先求解出刹车时间

4s t

v v t

a

2s 的位移

221

011

(202

52)m 30m 2

2

x v t

at

5s 的位移

222011

(20454)m 40m 22

=+=⨯-⨯⨯=x v t at

故选C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于v-t 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线可知,质点在第1 s 内的位移大于第2 s 内的位移,故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故选项A 错误;由图线可知t =3 s 时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0-2s 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城的“面积”减去2-3s 内图线与坐标轴围城的“面积”,故此时质点的位移最小;选项B 错误;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故质点在第2 s 内的加速度与第3 s 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C 错误;质点在第2 s 内的位移为正,第3 s 内的位移为负,“面积”大小相等,故质点在第2 s 内的位移与第3 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 正确;故选D.

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第1秒位移是0.5m ,有:

2111

2

x at =

解得:

21m/s a =

前2秒位移为:

22212

x at =

, 第2秒内位移为:

21x x x ∆=- ,

联立解得:

1.5x m ∆=

故ACD 错误,B 正确. 【点睛】

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即可求解,本题可用前2秒位移减第1秒位移来求第2秒位移比较简单。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表格分析知,本题考查了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特点.由F μ=μF N 可求滑动摩擦因数. 【详解】

最大静摩擦力为物体间相对静止时摩擦力的最大值,0.7N 时物体正在做加速运动,已经产生了加速度,所以0.7N 不是最大静摩擦力,故A 错误,B 正确;当直线加速、直线匀速、直线减速时都是滑动摩擦力,所以大小都是相同的,都等于μF N =0.5N ,所以摩擦因数为

μ=0.25,故C 、D 错误.

故选B

19.C

解析:C 【解析】

A. 由图知,质点的速度保持不变,说明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

B. 前一段,质点的速度均匀减小;后一段,质点的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发生变化,质点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错误;

C. 质点的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保持不变,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 正确; D ,由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加速度保持不变,而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则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0.C

解析:C 【解析】

用撤去法判断接触物件是否有弹力,当撤去挡板时小球会滚下,撤去斜面时,小球会落下,所以两个接触点都有弹力产生,根据弹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所以C

思路分析:判断弹力的有无,根据撤去支撑物法或条件法,此题只用到第一种方法. 试题点评:考查弹力有无的判断

二、多选题 21.AD 【解析】 【分析】

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 物体上升过

解析:AD 【解析】 【分析】

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

物体上升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02=2(-g )h ,解得

2201052210

v h m m g ===;故物体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m ,故A 正确;根据位移时间

关系公式,有:h =v 0t −

12gt 2,代入数据得:-40=10t-1

2

×10×t 2,解得:t=4s 或者t=-2s ;故B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 0-gt=10-10×4=-30m/s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D .

22.C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斜劈A 表面光滑(设斜面的倾角为θ,A 的质量为mA ,B 的质量为mB ),对A 分析有

A .撤去前有

如果撤去,使A 相对地面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是

解析:C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斜劈A 表面光滑(设斜面的倾角为θ,A 的质量为m A ,B 的质量为m B ),对A 分析有

A .撤去1F 前有

()1cos sin sin B f F m g θθθ+=

如果撤去1F ,使A 相对地面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是

2sin cos sin N B F m g θθθ=

因为

()1cos sin cos sin sin B B m g m g F θθθθθ<+

所以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仍然是静摩擦力,为

cos sin B f m g θθ'=

其方向仍然是向左而不可能向右,故A 错误;

B .如果撤去2F ,在物体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使A 相对地面有向右滑动趋势的外力是

()1cos sin sin B F m g F θθθ=+

与2F 是否存在无关;所以撤去2F ,在物体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应该保持不变,方向仍然向左,故B 错误;

C .由A 选项的分析可知只撤去1F ,在滑块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 所受地面摩擦力减小;故C 正确;

D .若同时撤去1F 和2F ,滑块B 沿斜面方向只有沿斜面向下的重力的分力。故合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故D 正确。

当斜劈A 上表面粗糙时(设A 表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斜劈A 表面粗糙的情况下,B 在F 1、F 2共同作用下沿斜面向下的运动就不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题意知在B 沿斜劈下滑时,受到A 对它弹力F N 和滑动摩擦力f 1,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两个力反作用于A ,斜劈A 实际上就是在这两个力的水平分力作用下有相对地面向右运动的趋势的,所以

1sin cos N F f θθ>

又因为

所以

sin cos N N F F θμθ>

tan μθ<

A .如果撤去F 1,在物体

B 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有

1cos N B f F m g μμθ==

假设此时A 受的摩擦力f A 方向向左,则

1sin cos N A F f f θθ=+

sin cos (sin cos )0A N N N f F F F θμθθμθ=-=->

所以假设成立斜劈A 有相对地面向右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是向左,故A 错误; B .无论A 表面是否粗糙,F 2的存在与否对斜劈受地面摩擦力大小都没有影响,故撤去F 2后,斜劈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故B 错误; C .撤去F 1前有

()1cos sin N B F m g F μθθ=+

结合A 选项分析可知撤去F 1后F N 变小,故f A 变小,故C 正确; D .同时撤出F 1和F 2,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

sin tan cos B m g Bg θθ>

所以物体B 所受的合力沿斜面向下,故D 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无论斜劈A 上表面是否光滑CD 均正确,AB 均错误。 故选CD 。

23.AD 【解析】 【详解】

B .设加速结束时的速度为v ,则 解得

选项B 错误; A .加速的距离:

选项A 正确; C .加速时间为

选项C 错误; D .减速的时间:

则客车运动的总时间为 选

解析:AD 【解析】 【详解】

B .设加速结束时的速度为v ,则

22

12

22v v s a a += 解得

v =

选项B 错误; A .加速的距离:

2

11212

2a v x a s a a ==+

选项A 正确; C .加速时间为

11

v t a =

=选项C 错误; D .减速的时间:

22

v t a =

=则客车运动的总时间为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分。 1.下列物理量全部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C。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2.以下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①本次月考物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②本堂考试开考10分钟时校长进来了; XXX每晚的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 ④第5秒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评委为体操运动员XXX的“跳马”动作评分,可将XXX看着质点 B。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但是实际是存在的 C。物理学中的“质点”跟几何学中的“点”没有区别 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问题中属于无关或次要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4.一位男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阻,警察走过去对他说:“先生,您刚才的车速是80公里每小时,已超速。” 这位男士反驳道:“这不可能!我才开了10分钟左右,还不到一小

时,怎么可能走了80公里呢?”……。根据上述对话,你认为这位男士没有明白的物理概念是() A。路程 B。平均速度 C。瞬时速度 D。时间 5.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却很小 B。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一定保持不变 C。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一定不断变小 6.XXX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他采用的方法有() A。用秒表计时 B。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C。改变斜面倾角,比较各种倾角得到的x与t的平方成正比,然后将斜面实验的结果合理“外推”,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河南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河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种高速飞行列车利用磁悬浮技术及近真空管道线路大幅减小阻力,并具有强大的加速能力及高速巡航能力,其最大运行速度可能达40000km/h。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693km,只要11.4min就可到达,真是“嗖”的一声,人就到了。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4min”是时刻 B.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693km,这个“路程”是个矢量 C.可以求得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率约为3650km/h D.若研究飞行列车经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可将列车看作质点 2.在下列情况中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同的 B.在物体运动的描述中,只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考系研究C.“玉兔二号”巡视器巡视月球运动轨迹时,可以把“玉兔二号“巡视器看做质点D.研究自行车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所以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看做质点3.如图所示为跳水运动员某次起跳前倒立在跳台上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他的双手 C.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台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他的重力大小 4.关于核酸采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采样棉签受到口腔内壁的弹力方向垂直口腔内壁指向口腔 B .采样棉签受到的口腔内壁弹力方向与棉签刮动方向相反 C .口腔内壁受到采样棉签的弹力是由口腔内壁形变产生的 D .口腔内壁受到采样棉签的摩擦力方向与棉签刮动方向相同 5.某汽车在平直路面上测试其刹车性能,当汽车以初速度v 0开始刹车,对应的刹车距离为x ,多次进行刹车测试,得到的2 0x v -图像如图。已知汽车每一次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都相等,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m/s 2 B .4m/s 2 C .6m/s 2 D .8m/s 2 6.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 A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1m/s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21.2m/s C .前3s 内的位移大小是6m D .第3s 末的速度大小是3m/s 7.一枚苹果竖直上抛再落回原处,苹果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从苹果 被抛出瞬间开始研究,其动能k E 满足二次函数2k E ax bx c =++的形式,其中a b c 、、为 常数且均不等于0,关于其中x 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表示苹果的瞬时速度v B .x 表示苹果运动的位移h C .x 表示苹果运动的时间t D .x 表示苹果重力的功率P 二、多选题 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B .速度变化量Δv 越大,加速度越大,加速度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共5套)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时间和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嫦娥三号”发射升空,这里指的是时间 B.高速摄影机拍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曝光时间为10-6s,这里指的是时刻 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D.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节目开播时间是19点,这里指的是时间间隔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 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 D.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3m,x=-5m,则x>x 甲乙甲乙 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越快,位置的变化就越大 B.物体的瞬时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的速度不变 C.物体的速度不变,则物体的瞬时速率也不变 D.物体的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大 4.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物体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C.物体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也一定随之增大 D.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其速度可能逐渐增大 5.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是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 A.-200m/s2B.200m/s2C.-100m/s2D.100m/s2 6.汽车匀速行驶,由甲地到乙地时速率为v,由乙地返回甲地时速率v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 12 率是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及答案 1.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的原长为L,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长度变为L1,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k=(L1-L)/F ___(L1-L) ___(L1+L) 2. 质量为50kg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 g=10m/s^2) A. 530N B. 500N

C. 450N 3.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1s时速度大小为1m/s,方向向西;在t=2s时速度大小为5m/s,方向向东,则在此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 A. 大小为2m/s^2,方向向东 B. 大小为2m/s^2,方向向西 C. 大小为3m/s^2,方向向东 4.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 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 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0

5. 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6.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量 B. 加速度也可以是速度的减小量 C. 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 7.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亚里士多德 C. 爱因斯坦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2.有一口水井,水面距井口4m,老王将空水桶从井口用辘轳放入井中,取水后将水桶提升到井口,然后将水桶水平移到离井口1m的地上,如图所示,该过程中水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0, 8m B.17m, 9m C.1m,17m D.1m, 9m 3.如下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m、2m、3m、4m,则 A.他4s末的瞬时速度为4m/s B.他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C.他4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他1s末的速度为1m/s 4.对速率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 5.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A.a2+b2B.(a2+b2)/2C.a+b D.(a+b)/2 6.在大枣红了的时候,几个小朋友正在大枣树下用石块投向枣树,若某个小朋友从看到石块击中枣树树枝到听到大枣的落地声最少需要0.7s,估算一下这棵枣树的高度至少是 A.1.5m B.2.5m C.5m D.7m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 1.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地图APP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22分钟、9.8公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22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B.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做质点 C.9.8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2.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时,加速度的方向可能为负 B.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C.速度越来越大,则加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D.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越来越小 3.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如图所示,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随后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后,“神舟十四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连接体绕地球运动的轨迹近似为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2年6月5日17时42分”指的是时间 B.研究“神舟十四号”飞船在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过程,可将它们视为质点C.对接成功后,以“神舟十四号”飞船为参考系,“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D.“神舟十四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连接体绕地球运动一周,其位移大于地球的直径

4.下列关于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学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C.笛卡尔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伽利略借助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5.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它可以由电动机和发动机单独或同时供给动力。某次起动时,汽车先采用电动机为动力源,由静止匀加速t后速度达到v,然后在混合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再匀加速运动x时速度达到2v。则汽车在前后两个加速过程中的加速 6.如图所示,将弹性小球以10m/s的速度从距地面2m高的A点竖直向下抛出,小球落地后竖直向上反弹,经过距地面1.5m高的B点时,向上的速度为7m/s,从A到B过程,小球共用时0.5s,则此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大小为0.5m,方向竖直向上 B.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3m/s,方向竖直向下 C.小球平均速度的大小约为1m/s,方向竖直向上 D.小球平均加速度的大小约为2 34m/s,方向竖直向上 v匀速行驶,发现前方有交警查酒驾,司机立即刹车7.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以速度 8.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标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质量、路程、速率、温度 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2.如图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力个数为 A.4 B.5 C.6 D.3 3.有下列几种情形,正确的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一定很大 D.100米比赛中,甲比乙跑的快,说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4.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须以这一速度行驶 B.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C.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 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 5.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 .放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 .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烟雾 6.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上海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5套)

上海市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注意:本卷 g 取 10 m/s 2)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5,每题2分,26-35每题3分,共80分)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质量 B.速度 C.时间 D.路程 2.物理学中引入“质点”的概念,从科学方法来说,属于( ) A.控制变量法 B.观察、实验法 C.建立模型法 D.等效替代法 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位移是标量,而路程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D.若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4.下列各s-t 或v-t 图中,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5.下列各位移-时间图像中,对实际运动的物体,不可能的是( ) 6.2006年7月12日,中国选手刘翔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88秒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打破了沉睡了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91的世界记录。如果测定刘翔起跑时的速度为8.5m/s ,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m/s ,那么刘翔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9.27m/s B.9.35 m/s C.8.54m/s D.10.2m/s 7.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与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只是大小相等。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8.骑自行车的人沿着斜坡下行做变速运动,第1S 内通过1m ,第2s 内通过2m ,第3s 内通过3m ,第4S 内通过4m 。则些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 B.第2S 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 。 C.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 D.前3S 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 9.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大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 B.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A B C D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 s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2)s内通过的位移多 A.3(n+2)m B.4.9(2n+1)m C.19.6m D. 2 21 n n- m 2.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A.B. C.D.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A 33 mg B. 1 2 mg3mg C.1 2 mg和 1 2 mg μD3和 1 2 mg 4.“曹冲称象”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当众人面临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因缺少有效的称量工具而束手无策的时候,曹冲称量出大象的质量,体现了他的智慧,被世人称道.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A.“质点”的概念 B.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C.“瞬时速度”的概念

D .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5.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各受10N 拉力F 作用,弹簧平衡时伸长了5cm (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公式F k x = ,弹簧的劲度系数k 随弹簧弹力F 的增大而增大 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400N/m k = C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200N/m k = D .该弹簧所受的弹力为20N 6.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2 24 1.5(m)x t t =-,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 为多少:( ) A .1.5 s B .8 s C .16 s D .24 s 7.如图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线,则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 B 质点慢 B .当1t t =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 .当1t t =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 .当1t t =时,A 质点的加速度大于B 质点的加速度 8.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 ,用时65s ,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 A .路程、时刻 B .位移、时刻 C .路程、时间间隔 D .位移、时间间隔 9.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详细研究了落体运动,他所运用的方法是( ) A .假设-观察-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B .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C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假设-观察-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D .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观察-假设-实验检验-修正推广 10.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上端的小球站在三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 0.如果站在四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某质点向东运动12m,又向西运动20m,又向北运动6m,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A.2m,10m B.38m,10m C.14m,6m D.38m,6m 2.如图所示,有3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则第1218个小球与1219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sin37°=0.6,cos37°=0.8) A.1781 4000 B. 1219 4000 C.609 2000 D. 891 2000 3.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 B.加速度、位移、速度变化量、平均速度 C.力、速率、位移、加速度 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 4.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用时65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 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C.路程、时间D.位移、时间 5.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日19时开播 B.某人用15s跑完100m C.我们下午2∶00开始上课 D.唐山开往北京的4420次列车于16∶40从唐山站发车 6.火车从甲站出发,沿平直铁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乙站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 A.火车的位移一定相等 B.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火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D.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时我们问“现在什么时间?”里的“时间”是指时刻而不是指时间间隔 B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球为参考系 C .研究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时,由于运动员是静止的,所以可以将运动员看做质点 D .对直线运动的某个过程,路程一定等于位移的大小 8.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研究物体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B .参考系的选择只能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C .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 D .研究汽车在陡坡路段有无翻倒危险问题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 9.一物体在地面以速度为 v 向上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经过 t 时间到最高点,上升高度为 h ,则 A .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1:(21 ) B .物体通过 2h 处的速度为 2v C .物体经过 2 t 时的速度为 2 v D .物体经过前 2t 和后 2 t 的位移之比为 1:3 10.汽车以2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 ,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 2s 与5s 时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5:4 B .4:5 C .3:4 D .4:3 11.射箭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将箭射出后,箭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 A .重力 B .重力、弓弦的弹力 C .重力、空气作用力 D .重力、弓弦的弹力、空气作用力 12.质点沿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2s 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 1.“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且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下面有关“嫦娥三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是以月球为参考系 B.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C.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D.“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其相对于地球也是静止的 2.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0 3.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 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点火升空,在经历495秒的飞行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又经13个小时的太空追逐,于7月25日3时13分,成功与核心舱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两者在交会对接时的相对速度降到了0.1m/s以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问天舱与核心舱对接时可以把二者看成质点 B.材料中的0.1m/s是瞬时速度,参考系是地球 C.材料中的495秒是时刻,13个小时是时间间隔 D.材料中的14时22分和3时13分都是时刻 4.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 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从后面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5.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的图像为一条倾斜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发时B在A的前方B.t1、t2时刻A、B均相遇 C.t2时刻A、B的速度方向相同 D.t1~t2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小于B的平均速度6.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刻度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刻度尺上端,使刻度尺保持竖直,刻度尺的零刻度线a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释放刻度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刻度尺,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即可算出其反应时间。某次实验 间是() A.0.25s B.0.3s C.0.35s D.0.4s 7.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个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1、F2,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减速到停止,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Q 沿质量为M 的斜面P 下滑,P Q 、接触面光滑,斜面P 静止在水平面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滑块Q 下滑的过程中( ) A .滑块Q 重力将减小 B .滑块Q 处于超重状态 C .水平面对斜面P 没有摩擦力 D .水平面对斜面P 的支持力小于()M m g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 .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电动平衡车”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如图所示,小朋友站在“电动平衡车”上在某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对平衡车压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同一个力 B .人对平衡车的压力和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人对平衡车的压力是因为人形变产生的 D .人对平衡车的压力和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4.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 m/s2 的加速度,刹车后4s内,汽车行驶过的位移为() A.8m B.12m C.12.5m D.24m 5.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0~5s内运动的位移为10m,则在5~10s内运动的位移为() A.20m B.30m C.40m D.60m 6.如图所示,若小猫沿树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则()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7.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在平行于斜面底边的力F的作用下恰好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时,就可以用下面方法测量的火星的半径:先让飞船在火星引力的作用下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记下环绕一周所用的时间T,然后回到火星表面,从高h处自由落下一个小球,记录小球下落的时间t,由此可测得火星的半径为()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陕西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 1.疫情终于结束,小帅同学开心地从家里返回学校学习,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他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不能将他视为质点 B.他6:30从家出发,6:30指的是时刻 C.他从家走到学校,他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D.比较他和一辆自行车的运动快慢时,可以选择骑这辆自行车的同学为参考系2.以下不属于国际基本单位是() A.牛顿B.米 C.千克D.秒 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你在商场乘扶梯,乘扶梯的你进入了物理试题中,请你分析你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你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斜向上匀速运动。则关于此时你的受力情况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 B.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 C.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不为零 D.受到的外力的合力方向与你的速度方向相同 4.某辆满载救援物资的卡车通过高速收费站的“ETC”全过程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TC ”通道的长度为44m B .卡车通过通道时可视为质点 C .卡车减速和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 .卡车通过“ETC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9m/s 5.一艘快艇以21m/s a =的加速度在伶仃洋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快艇的初速度大小05m/s v =,则这艘快艇在010s t =内的位移大小是( ) A .12.5m B .25m C .30m D .50m 6.一个乒乓球以30m/s 的速度飞来,被运动员挥拍一击,仍以大小为30m/s 的速度逆着原方向反弹,测得乒乓球接触球拍的时间是0.02s 。若以乒乓球飞来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乒乓球接触球拍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为( ) A .23000m/s - B .3000m/s 2 C .1500m/s 2 D .0 7.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高空抛物”行为首次入刑。高层住宅楼上某居民家住27层,阳台离地面78.4m 。某日其家一个花盆不慎坠落至地面摔的粉碎,幸好没造成人员伤亡。如果花盆竖直下坠且忽略空气阻力,其位移(x )—时间(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2s 时该图像切线的斜率为20m/s B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74m/s C .花盆落地时的速度为39.2m/s D .花盆落地用时3.92s 8.如图所示,静止的小球m 分别与一个物体(或面)接触,设各接触面光滑,小球m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m高空时,从上面掉下一物体,该物体又上升了10m高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从由气球上掉落开始至落地时的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和100m A.80m和100m B.80m -和180m C.90m和180m D.90m 2.质量为1kg的小物块在水平面上运动,其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0~4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6m B.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2m/s C.0~1s内的加速度大小等于2 2m/s D.0~1s内小物块受到的合外力大小等于4N 3.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 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C.同一接触面产生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互相垂直 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能继续存在一段时间才消失 4.下面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个孤立的物体有时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力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成对出现 C.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完全知道了一个力 D.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中,任何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如图所示,人用手握住一个油瓶,并确保能使瓶子静止在竖直方向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手握得越紧,油瓶受的摩擦力不变 B .手握得越紧,油瓶与手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就会越大 C .油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D .往油瓶里添油,油瓶受的摩擦力不变 6.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以10m/s 的速度运动,若刹车时的加速度为2m/s 2,则在刹车后6s ,汽车的位移是( ) A .96m B .25m C .24m D .60m 7.朝某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s t =内速度从06m /s v =,增加到9m /s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23m /s B .这个物体在3s 内的平均速度5m /s C .这个物体在接下来的3s 内的位移为31.5m D .这个物体在连续的两个3s 内的位移差为81m 8.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定相同 C .自由落体运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D .自由落体运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都相等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是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因为采用了磁悬浮原理,所以阻力比普通的高铁小很多,其速度可达600公里/小时,可在大型枢纽城市间形成高速“走廊”。高速磁悬浮拥有“快起快停”的技术优点,能发挥出速度优势,也适用于中短途客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D .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看作质点 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 .由北京开往深圳的列车于22:18开出 B .期中数学考试时间是2h C .数学考试9:40结束 D .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节目19:00开播 3、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同 C .在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可能相同 D .位移方向总是质点运动方向一致 4、关于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 C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D .加速度为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的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B .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C .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变化相同 D .相同的路程内速度变化相同 6、质点做单向变速直线运动,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 = 6m ,经历的时间t AB = 3s ,t BC = 2s 。则关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计算,错误的是( ) A.s m t AB V AB AB /2== B .s m t BC V BC BC /3== C. s m t t BC AB V BC AB AC /4.2=++= D. s m V V V BC AB AC /5.22=+= 7、如图2-1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的是( ) 8、质点做直线运 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 = 4t + 2t 2 (s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

2021年秋季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解答)

2021年秋季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注意:①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②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直接在试卷上作答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满足题设要 求.请将符合题设要求的答案选出来,选择正确的得4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火车在宽阔的平原上向前行驶,坐在车上的旅客看到两边的树木和庄稼都向车后面退去,旅客所 选参考系应该是() A.两边的树木 B.铁轨 C.平原 D.火车 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位移、时间、加速度 B.速度、加速度、路程 C.速度、加速度、位移 D.路程、时间、位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B.物体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 ,此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D.火车在福州站停车15分钟指的是时刻 4、一辆公共汽车刚起步一小段时间后,发现一乘客未上车,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此过程中汽 车的运动在一条直线上,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对于0~2t和2t~3t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关系和平均速度关系,正确的是()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5、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5m处时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m/s,则 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9 m/s B.9.6 m/s C.10 m/s D.10.2 m/s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40 分) 1.5月30日,8吨重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百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实施径向对接,为我国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奠定了基础。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六号飞船在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的过程中,可将它们视为质点 B.对接成功后,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考系,神舟十六号飞船是运动的 C.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考系,整个空间站是静止的 D.研究空间站组合体绕地球飞行的周期时,可将组合体视为质点 【答案】D 【详解】 A.神舟十六号飞船在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的过程中,它们的大小、形状不可忽略,不可将它们视为质点,故A错误; B.对接成功后,以空间站组合体为参考系,神舟十六号飞船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考系,整个空间站组合体是运动的,故C错误; D.载人空间站建成后,研究空间站组合体绕地球飞行的周期时,空间站组合体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可将组合体视为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2.在10月5日的杭州亚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中,我国选手何杰以2小时13分01秒的成绩拿到金牌。回顾整个比赛,当他到达5公里处时,成绩为16分27秒;到达10公里处时,成绩为32分01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2小时13分01秒是时刻 B.5公里是位移 C.何杰在第二个5公里比第一个5公里跑得快 D.何杰在跑第二个5公里时做匀速运动

A.2小时13分01秒的成绩是完成该项目经历的一个时间段,故A错误; B.5公里是路程,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何杰在第二个5公里所用时间为15分34秒;即比第一个5公里用时短,则何杰在第二个5公里比第一个5公里跑得快,故C正确; D.何杰在跑马拉松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的情景,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是为了“冲淡”重力的影响 B.检验了小球沿斜面滚下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 C.直接验证了斜面倾角增大到90°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 D.通过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 【答案】C 【详解】 A.伽利略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是为了“冲淡”重力的影响,故A正确; B.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检验了小球沿斜面滚下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猜想,故B正确; C.伽利略采用外推的方法得到斜面倾角增大到90°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本题选错误选项,故选C。 4.9月30日晚,在杭州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谢震业跑出了9秒97的优异成绩,夺得金牌。已知谢震业比赛时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大小为11m/s。则() A.全程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1 2m/s B.全程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00 9.97 m/s C.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11 9.97m/s2 D.最大速度的大小为200 9.97 m/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