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012年第06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6,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94期)

Total No .294

收稿日期:2012—04—16

作者简介:钟伟华(196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双胜小学,小学高级,研究方向:阅读与欣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钟伟华

(长春市双阳区双胜小学,吉林长春130600)

摘要:欣赏是人学习与生活的挚友。欣赏首先是引导愉快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师,其次是学者的得力助手,最后还是培养品格修身做人的一剂良方。现在农村学生缺失欣赏能力,

表现为不会朗读、朗诵。培养欣赏能力一是要查出疾患对症下药,二是帮助学生建构欣赏意识,三是设计问题,示范引导,四是要选择时间和空间抓住恰当的对象和契机,五是要多视角关注。

关键词:欣赏;人;农村学校学生;示范;功利主义中图分类号:H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6—0094—02

欣赏是人学习与生活的挚友。什么是欣赏?笔

者理解欣赏不过是一个具体的人的内心世界充满愉

悦时刻,

对事对物进行“品味”的过程。如品茗、品酒、品美食,品字、品辞、品诗文,品人、品理、品社会,品景、品史、品人文……任何一个人的生命过程都离不开“品”,于是“品味”便成为人生旅途中离不开的“伴侣”

。欣赏是引导愉快生活、享受生活的良师,是享受生活的需要。因为欣赏,使生活的滋味更加美好、幸福、醉心,使人感悟生命的尊贵。所以有欣赏,生活才有滋味,才甜美,才快乐,才惹人留恋。善于欣赏者便乐观向上。可以不因天气阴晴而“颠

簸”

情绪,也不因自然环境优劣而“震荡”态度,更不因社会气氛扬抑而

“倾覆”情感,厌世轻生。艳阳高照则心旷神怡,浮云蔽日依旧勃勃兴致;环境美好尽享美景,环境恶险而“考验”自我;受荣则接纳春风,遇挫乃收获教训,然无时而不乐耶。

而每一次欣赏品味都是一段幸福和快乐。不

管品味什么。一杯美酒、

一顿美餐、一朵鲜花、一处美景、

一首歌、一次成功……品味的感觉是悠闲自得的,

是享受人生的美好过程,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自然,品味—

——欣赏就是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欣赏是学者的得力助手,是学习的需要。人不管想要在哪一领域获得其更高领悟,触及其深处,揽其精华,抓其规律,握准其“寸关”都必经过欣赏

才能实现。文学艺术也好,工程建设也好,经过欣赏才能顺利找到明确途径,确定正确的目标。欣赏

才能达到扬长避短、

完善自己的目的,才会有实现个人追求的可能。

如读古今诗词文章。开始读也只是停留在粗浅的了解、理解,或基本认识。只有进一步跨入欣

赏的层面才能体会其妙处,

感受其深意,品尝其精华。使其融入自己的血液并得到升华。毛泽东有一首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的诗。初读毛主席以诗人的身份通过叙旧言情劝慰柳亚子莫发牢骚,放开眼光和胸怀,只要有作为不在职位高低。而仔细品味你会发现,主席用寥寥十四个字将与柳亚子两次

旧交的浓浓真情开渠引泉,

且涓涓喷涌……二十年前广州偶遇品茶畅谈,

至今都不能忘怀,可见记忆之深。使人自然领悟两位诗人谈得一定十分融洽,相互欣赏,共助诗兴。仿佛茶几前两位诗人的浪漫激情在冉冉升腾。几案上正隆起两位革命家关注

社会,欲振家国、民族之远大志向和博大胸襟

。“索句”的地点“渝州”,即山城重庆。时间“叶‘正’

黄”。当时草树的叶子都枯萎了,正值深秋。诗人

记忆是那样真切。记忆真切乃情真,

两颗诗人的心已

“粘”在了一起。彼此的“欣赏”再一次幸得撞击……且正在共鸣。仿佛整个空间都荡漾着两位诗人相互叹服及其血液共融般的深情。眼前似乎呈现柳亚子请主席作诗填词及主席欣然挥毫《沁园春·雪》的情景。一阙《沁园春·雪》震撼山城,气凌“党棍”,毛主席成国共合作国家统一大举之行等大

4

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