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声律启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声律启蒙》(一)教学设计

1.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2.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让学生体会古文的韵律美、意境美。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诵读积累,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古代文学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声律启蒙》的音调特点,了解“对对子”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

学生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一),让学生体会古文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播放《出水莲》音乐)

出示古代学堂的背景,创设国学氛围,引领学生走进古代学堂去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经典回顾

(一)出示学生学过的对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二)学生读对子,感受对子的韵律美,重温《笠翁对韵》相关资料。

三、知识链接:介绍《声律启蒙》书籍

(一)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本古代学堂的先生专门训练学童对对子的书。

(二)简介声律启蒙:

这本书是清朝的车万育编写的,声——声韵,律——音律节奏。这本书是专门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书。《声律启蒙》把常见的韵字组成韵语,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符合格律的对子,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了大量历史故事与成语典故。这样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句型上整齐对仗,启人思路;内容上鸟兽草木鱼虫无所不包,把

人们带入一个极为丰富多彩的天地。这里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好听,你们想听吗?

四、赏析《声律启蒙》

(一)发现韵律美

1.(课件出示配乐朗读视频)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清小朋友读的字音,找找声律的感觉。

2.找特点

(1)韵律之美

师:好听吗?谁能用一个字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预设生:美、雅、奇、妙

师:大家觉得哪个字更贴切?生答:美

师:板书: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开启声律启蒙的寻美之旅吧。——板书: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读起来之所以这么动听美妙,与它的特点是有关系的。现在我们就找找这段文字的特点。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下这段文字中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想一想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我发现,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相同或相近的,都是ong。

师: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课件出示押韵)同学们这段文字押的什么韵啊?

韵母是是什么,就压什么韵。

预设生答:压ong韵。

师:这最后的一个字叫韵脚。(课件出示韵脚),韵脚在读的时候要加重声音读并拖长。我们大家一起按要求把最后一个字读一读吧。

师;文章押韵就会使人觉得像旋律般优美。诗文的音韵之美,不仅体现在押韵上,还隐藏在节奏中。

出示:带节奏诗文

师:哪位同学能读出他的节奏。

刚才我们说了,律就是节奏。我们大家共同发现了声律启蒙的一个特点。(板书:韵律美)

大家一起试着带着韵味、有节奏地再朗读一下这段文字吧。

(二)发现对仗之美

对子不仅讲求韵律,还要求对仗,那么何为对仗?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探寻声律启蒙的对仗之美。(老师板书:对仗)

(1)字数相等。

师相机:我们大家来看对子的字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字数相等,你们看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学生指出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字对的相关文字,朗读感受。

(2)内容相同、相反、相关。

让学生通过观察文字,发现内容的特点。预设:来对去是相反、燕和鸿都是(鸟)是相同。三尺剑和六钧弓是相关。

(3)词性相同,词性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大家看

举例,云对雨、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对六钧弓。

(4)平仄相对

举例:yún yǔ xuě fēng wǎnzhào qíngkōng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重点进行平仄朗读的指导:平声字要读的轻而缓,仄声要读得重而急。

同学们按平仄要求来读一下第一句。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词语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同、相反、相关,词性相同,平仄相对。

(三)诵读韵律、对仗之美

怎样读出“韵律”和对仗呢?诗词古时候是拿来以音乐的节奏吟唱的,我们也可以采用我们现在音乐打节奏地形式来读。

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打节奏呢?

生答:拍手

生:跺脚(在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写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我可以将跺脚称为踏足)

生:拍桌子

师:好,现在大家先读一下诵读要求。

(出示:诵读要求)

a. 自己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打着节奏读一读。

b.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多种打节奏的形式进行朗读

c.先组内自行练习,然后全班展示。

师:现在大家就自己练习一下吧。自己试一试,(用你喜欢的方式)打着节奏读一读。

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给大家汇报展示。

师:全班一起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打节奏读出韵律美。

师评价:你们不仅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韵味,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读出味道来了,真棒!

(四)吟诵感知古文声韵之美。

古代的人读书和现代人不一样,古代的人读书,我们可以称之为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声音抑扬顿挫,非常美妙。同学们想不想听,那老师来吟诵一遍,大家体会一下。大家想不想学,现在老师来教唱大家前四句,同学们跟着来学。我吟一句,大家来吟一句。

合作也是一种美,现在同学们来吟诵前四句,老师来吟诵后两句。

(五)图文结合,感知古文意境美。

师:同学们读的真美,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出示图片)你能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情景吗?

生描述。

师:你们用的词真美,用上声律启蒙里面的诗句呢?

生: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师:大家仿佛就置身于这美丽的意境之中,读一读(齐读)

师:你们读出了声律启蒙的另一特点(板书:意境美)。想象着画面内容,而且让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师: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现在老师用语言描绘一个意境,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找一找,声律启蒙里面的哪些诗句描绘的是这个画面。

生: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师:请同学们美美地朗读最后两句,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声律启蒙的意境之美吧。

五、品读经典,听历史故事体味蕴含道理。

三尺剑:《史记·汉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建立汉王朝,曾说:吾以布衣提三尺之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六钧弓:《左传·定公八年》中: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皆

取传观之。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周朝老翁终生不遇的故事。)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商朝末年姜子牙老年得志的故事)

学到这,我们对这段文字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诵读起来便更加地有滋有味。古代人吟诵诗文,一般要摇头晃脑,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回到古代的课堂,当一回古代的学童,摇头晃脑地朗读这段文字吧。

六、仿联拟对

对对子,可是古代小学生的必修课,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小时候也是从对对子开始学习作诗的。他们很多的诗句就是绝妙的对子。老师现在考考大家,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你能不能把下面诗句中的对子说出来。

出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老师现场出题

春对(),鸟对(),花对()百花美()百花争艳()

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现场对对子。

七、经典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对对子,你是否也打算当一名小诗人呢?那么课下大家就先学习对对子的书吧,课下大家可以读一读《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然后自己根据身边的情景自己创作对子。下节课,在班级举办对对子大赛,看谁说的对子多。

师生行礼下课。

课后反思

本课意在重点通过创设情境,回顾旧知、赏析古文、感悟道理、仿联拟对五环节,让学生感受对子的韵律之美、对仗之美、意境之美。学生在读、唱、演、说中领略了对对子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喜欢上对子。为感受古文的韵律美特点,我引导学生打节奏读和动情吟诵,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对节奏的把握,感知古文之

韵律美,为下一步的古文歌之,吟之,舞之,蹈之打下基础。为让学生亲身感受古文意境美,我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感知和想象画面,进一步感受到中国语言独特的美。

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赏析的环节,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学,群学,师生共学了解古文大

意,感悟蕴含道理,会更好一些。最后的仿联拟对环节,如果能够先从学生已学知识再到学生生活实际出上联,学生去对,应该效果更佳。在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方面还需揣摩。

课标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通向未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珍视的思想精神财富,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对于新时代小学教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应体现自身特色。

传统文化课要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品格”,“文以载道”,重在“道”,而不在“文”。

二、传统文化要重视体验、实践。

文化需要体验。只有体验,才能让文化“活起来”,将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穿越历史时空,开阔人生视野。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要将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运用现代思维和语言包装、现代技术,融入到综合育人的教育教学总体的框架中去。

结合以上课标要求。我在设计本课时创设古代学堂的情境,注重学生感受对对子的魅力。通过教唱吟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在赏析文字时,我不再是逐字逐句的解释词句的意思,而是让学生通过古文重点句子去了解历史故事,还将终生不遇和老年得志的故事进行比较,教会学生正确的为人之道。

本课的体验、实践体现在仿联拟对,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对对子,下节课的班级对对子大会,将加深学生对对对子的感受和体验。

教材分析

《声律启蒙》(一)是齐鲁书社版山东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材《传统文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

中国古代的童蒙教育独特而又充满了智慧。众多的蒙书让古代儿童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既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和技巧,又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维,涵养了性情。《声律启蒙》是儿童用来学习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把常见的韵字组成韵语,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符合格律的对子,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了大量历史故事与成语典故。这样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句型上整齐对仗,启人思路;内容上鸟兽草木鱼虫无所不包,把人们带入一个极为丰富多彩的天地。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声律启蒙》节选,设计此课的目的是让儿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语言独特的声韵之美,对仗之美,意境之美。

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通过1-4年级的基础积累,学生能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韵律,但语言表达还需精准和富有意境。学生朗读时能用心体会诗句意境,但头脑中缺乏想象。学生积累诗句数量充足,但不会学以致用,感受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引经据典。在理解方面,五年级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古诗文的意思,并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诗文中蕴含的经典故事。

学生以往已学习过《笠翁对韵》节选的对子,对对子已有了一些基本了解,但关于对对子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对于仿联拟对还需加强学习和体验。

测评练习

(一)对对子游戏

1.二字对。

七嘴——千山——争先——千言——

山青——七上——天文——刮风——

2.四字对。

福如东海——东西南北——

3.趣填妙对: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哞——)

(二)回顾学过古诗,写出古诗中的对子。(至少写出两个)

效果分析

本节课设计环节科学紧凑,符合传统文化课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老师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做到整堂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对对子”的基本特征,懂得声律启蒙韵律之美重在押韵和节奏,对仗之美体现在字数相等、内容相同、相反、相关,词性相同,平仄相对。意境之美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用注释、图片来学习的方法。

学生已学会吟诵,能带上节奏,找到韵味,想象意境熟练诵读《声律启蒙》学生体会了古文的语感。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四个历史故事,并了解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让学生懂得古文之魅力,寥寥几字,却有如此宽泛的内容,激发学生将声律启蒙学得更深入一些。

本几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诵读积累,体会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古代文学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