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试题

宏观经济学试题
宏观经济学试题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 5×2 = 10分 )

1、国民生产总值;

2、结构性失业

3、消费函数;

4、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美元,会使IS:( D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C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 )。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7、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B ).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

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8、总需求曲线( D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9、如果IS曲线保持不变而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则均衡利率( ),国民收入( A )。

A、下降,增加

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D、上升,减少

10、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则( B )。

A、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B、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C、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好同样好

D、无法确定

11、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D )。

A、经济决定理论;

B、价格决定理论;

C、宏观决定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2、周期性失业是指:(B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13、投资是增加了当前的注入行为(C )。

A、是会使国民收入减少

B、减少了国民经济总财富量

C、增加了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

D、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不变

14、若边际消费倾向提高,则IS曲线( C )。

A、纵截距增加;

B、横截距减少;

C、横截距增加;

D、纵截距减少。

15、LM曲线上每一点都表示使(C )。

A、产品需求等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B、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C、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三、作图说明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

1、作图理解:如何利用财政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缺口。

2、用四方图推导LM曲线。

3、请用IS-LM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

4、用二方图推导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并说明其经济意义。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计18分)

1、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有哪些?

3、公开市场业务是怎样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的?

五、计算题(共8分)

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 -4r。

(1)求IS曲线和LM曲线;

(2)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若为三部门经济,且有:T=0.25Y,G=100,L=0.2Y-2r,货币供给M=150,求均衡利率和收入。

六、材料分析题(10分)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孙承斌孙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在谈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时,胡锦涛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应对挑战中开创新局面,在克服困难中实现新发展。

请你用宏观经济学相关知识对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提出具体的经济对策建议。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3.消费函数是反映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4.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5.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

4、A,

5、C,

6、A,

7、B,

8、D,

9、A,10、B,11、D,12、B,

13、C,14、C,15、C。

三、作图说明题每小题作图4分,说明2分。图参见教材。

四、简答题

1、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现象成为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2、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收入是固定的货币数额,落后于上升的物价水平。其实际收入因

通货膨胀而减少,他们持有的每一单位收入的购买力将随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也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的快得话,则企业的收入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一般地,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公开买卖债券等业务活动。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可以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央行买入债券,可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央行卖出债券,可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五、计算题

(1)IS:Y=1250--30 r

LM:Y=750 + 20 r

(2)Y=950 r=10

(3)Y=875—15r

Y=750 + 10r

Y=800 r=5

六、材料分析题

1从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论述双松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意义和具体对策;

2从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提出促进充分就业保民生的对策;

3从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提出保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及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下列哪一项记入GDP ( )。

A.购买普通股票 B.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利息

C.纺纱厂买进100吨棉花 D.购买一辆用过的保时捷911跑车

2.公务员的工资属于()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D.转移支付

3.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是()。

A.I+G+X=S+T+M B.I+G=S+T

C.I=S D.Y=G+T

4.实际GDP等于()

A.GDP折算指数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GDP折算指数

C.名义GDP乘以GDP折算指数D.名义GDP减去GDP折算指数

5.在计算GDP的政府支出部分的规模时,正确的选项为()

A.计入政府用于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B.计入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不计入用于劳务的支出

C.计入政府用于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政府的全部转移支付

D.计入政府的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2 B.边际消费倾向为0.8

C.边际储蓄倾向为0.1 D.边际储蓄倾向为0.9

7.最大和最小的乘数值为()

A.+∞和-∞ B.+∞和0 C.+∞和1 D.100和0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90亿元,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DP增加( )。A.30亿元 B.60亿元C.270亿元 D.300亿元

9.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D.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

10.线性消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A.储蓄B.收入C.自发性消费D.总消费

11.一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A.等于B.小于C.大于D.以上都有可能

12.在自发消费为正数的线形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都有可能

13.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个人收入B.个人可支配收入C.国民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

14.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

A.有一个B.有无数个

C.有一个或无数个D.一个都没有

15.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需求为利率和收入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16.按照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受影响,但不能确定是上升还是下降

17.一般说来,位于LM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B.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均衡组合

C.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D.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18.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收入()

A.增加、利率下降 B.增加,利率上升

C.减少,利率下降 D.减少,利率上升

19.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状况自动调整,那么,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时,下面情况将会发生()

A.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下降,收入增加 D.利率下降,收入减少

20.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A.自发性消费支出增加 B.自发性税收增加

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 D.自发性出口增加

二.多项选择题(5小题,每题2分,满分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批库存商品 B.企业购买一批生产设备

C.企业在拍卖会上购得一件元代青花瓷瓶

D.居民购买一套新建商品房E.居民购买公司股票

2. 已知,消费C=3000亿元,投资I=800亿元,政府购买G=1000亿元,出口X=300亿元,

进口M=500亿元,资本折旧=400亿元,则()

A.GDP= 4600亿元 B.GDP=5000亿元

C.NDP=4200亿元D.净出口=200亿元

E.净出口= —200亿元

3.在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关系中,()

A.APC+APS=1 B.MPC+MPS=1

C.如果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a+(1–b)Y

D.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

E.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

4.投资乘数等于()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D.(1-MPS)的倒数

E.(1-MPC)的倒数

5. 西方经济学家决定消费的主要观点是()。

A.预期收入假说 B.理性预期假说

C.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D.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E.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三、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国民收入(NI) 2.边际消费倾向 3.税收乘数

4.流动偏好陷阱5.IS曲线

四、简答题(3小题,满分28分)。

1.简述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

2.以两部门经济为例,说明IS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并简要说明影响IS 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五、计算题(4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32分。要求列出公式,并写出主要计算过程)1.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盈余是25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50(单位:亿美元)。试计算:

(1)私人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

2

请计算:

(1) 2009年和201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2) 如果以2009年为基年,则2010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

(3) 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

3.已知:C=50+0.8y,I=100(单位:亿元)。试求:

(1)均衡的收入、消费、储蓄各为多少?

(2)若投资增加30,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为多少?

(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乘数将有何变化?

4.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支出I=60,政府购买G=100,政府转移支付TR=50,税收实行比例税,税率t=0.25,试求:

(1) 均衡的国民收入;

(2)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经济社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850,试问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数额政府购买,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二、多项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三、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国民收入(NI):是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总和,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或者: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

2、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每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3、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或者:即KT=ΔY/ΔT)

4、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或者: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趋于无穷大)

5、IS曲线:是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四、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哪几方面问题?

答:国内生产总值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在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衡量的。

(2)必须避免重复计算,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入GDP。(3)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必须是当期的产品和劳务。

(5)GDP必须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6)GDP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2.以两部门经济为例,说明IS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并简要说明影响IS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斜率可由IS曲线的数学方程求得。

由IS曲线方程得

这就是IS曲线的斜率。式中,0

(或者:IS曲线的斜率所以为负,是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当利率上升时,投资水平下降,储蓄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也随之下降;反之,当利率下降时,投资水平提高,储蓄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2)IS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和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愈大,即d愈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愈小,IS曲线就愈平缓;

边际消费倾向愈大,即b愈大,1-b愈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愈小,IS曲线就愈平缓。

3.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答: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决定于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公众和厂商为应付日常规律性的购买和支付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因此,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为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而产生的货币需求。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一样,也有表现为收入的增函数。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如果用L1代表交易性货币需求,用Y代表国民收入,用k代表交易性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反应程度,则L1=L1(Y) =kY(k>0)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即投机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利资产的机会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表现为利率的减函数。如果用L2代表投机性货币需求,r代表利率,h代表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则

L2=L2(r)=-hr (h>0)

货币总需求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投机性货币需求之和,如果用L表示货币总需求,则L=L1+L2=L1(Y)+L2(r)=L(Y,r)=kY-hr

五、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40分。要求列出公式,并写出主要计算过程)1.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000,政府预算盈余是250,消费是3500,贸易赤字是150(单位:亿元)。试计算:

(1)私人储蓄(2)投资(3)政府购买

(1)用S代表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 Yd-C=4000-3500=500(亿元)。(2分)

(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b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250,Sb=150,因此:

I=Sp+Sg+Sb=500+250+150=900(亿元)。(3分)

(3)从GDP=C+I+G+(X-M)中可知,

政府支出G=5000-3500-900-(-150)=1750(亿元)。(3分)2.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两种产品,他们在2009年和2010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下:

请计算:

(1) 2009年和201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2) 如果以2009年为基年,则2010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

(3) 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

解:(1)2009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0×2.0+50×7.0=410

2010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40×2.5+60×8.0=580

(2)2010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40×2.0+60×7.0=500

(3)2010年的GDP平减指数=580÷500*100=118 (每个要点2分)

3.已知:C=50+0.8y,I=100(单位:亿元)。试求:

(1)均衡的收入、消费、储蓄各为多少?

(2)若投资增加30,在新的均衡下,收入、消费和储蓄为多少?

(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乘数将有何变化?

解:(1)Y=(100+50)/(1-0.8)=750

C=50+0.8*750=650

S=Y-C=750-650=100

(2)Y=(50+100+30)/(1-0.8)=9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150。

C=50+0.8*900=770

S=Y-C=900-770=130 ((1)(2)中每个要点1分)

(3) 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乘数将变大。(2分)

4.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支出I=60,政府购买G=100,政府转移支付TR=50,税收实行比例税,税率t=0.25,试求:

(1) 均衡的国民收入;

(2) 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经济社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800,试问需要增加或减少多少数额政府购买,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解:(1) 可支配收入Yd=Y-T+TR=Y-0.25Y+50=0.75Y+50

Y=C+I+G=100+0.8×(0.75Y+50)+60+100=0.6Y+300

Y=750 (2分)

(2)(每个要点1分)

(3)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850,则GNP缺口为ΔY=850-750=100,为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政府购买:ΔG=ΔY/KG2=100/2.5=40 (2分)

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分)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3. 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

4. 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3) 其斜率的大小由b和d决定,b、d越大则斜率越小。

(1) 其平移则主要由a、e决定, a、e 增加曲线右移,反之左移。

(1) 经济含义:d是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它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变动的幅度,如果d较大,即投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敏感,利率的变动就会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化,进而引起收入的较大变化,反应在IS曲线上是:利率较小的变动就要求有收入较大的变动与之相配合,这时IS曲线斜率比较小。b是边际消费倾向,如果b较大,意味着支出乘数大,从而当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的变动幅度也大,这时IS曲线斜率比较小。a 增加表示人们的消费习惯更加倾向于提高消费,因此同样水平的消费现在只要更低的收入就可以达到,因此IS曲线右移。e增加表示人们的投资热情更高了,因此同样水平的投资在只要更高的利率就可以达到,因此IS曲线右移。(5)

2.试述货币政策的作用原理、使用原则及其局限性

原理:包括扩张的货币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政府增加或者减少货币供给,使得利率降或者上升,从而引起投资的上升或者下降,最终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或者减少,M→R→I→

Y。货币政策的使用原则,经济萧条的时候使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投资需求从而引起总需求的上升,增加国民收入,反之使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局限性:1、时滞: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那时候,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特别是由于存在着流动性陷阱,不论银根如何松动,利息率都不会降低。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衰退的政策,其效果就相当微弱。即使从反通货膨胀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就很小。因为物价的上升若是由工资上涨超过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引起或由垄断厂商为获取高额利润引起,则中央银行想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抑制通货膨胀就比较困难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分)

1、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函数I=200-5r,政府购买G=100,税收函数T=20+0.25Y,出口X=50,进口函数M=24+0.1Y,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L=0.24Y-2r。求:(1)四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解:(1)四部门Y=C+I+G+NX 其中Yd=Y-T= Y-20-0.25Y=-20+0.75Y

NX=X-M=26-0.1Y

Y=100+0.8(-20+0.75Y)+ 200-5r+100+26-0.1Y (1)

得出IS曲线方程为:r=-0.1Y+82 (3)

由L=M的0.24Y-2r=100得出(1)

LM曲线方程为:r=0.12Y-50 (3)

(2)联立IS-LM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r=22

Y=600(2)

2、设消费函数为C=15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100,税收T=50+0.25Y。出口X=40,进口M=20+0.1Y。(1)求均衡收入;(2)求净出口。

解:(1)四部门Y=C+I+G+NX其中Yd=Y-T= Y-50-0.25Y =-50+0.75Y

NX=X-M=20-0.1Y (3)

Y=150+0.8(-50+0.75Y)+50+100+20-0.1Y 的Y=560 (4)

(2)由NX=X-M=20-0.1Y=20-0.1*560=-36 (3)

宏观经济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二、判断题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8、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9、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实物产品。()。

10、边际消费倾向是大于1的正数。()

三、单项选择题

1、消费曲线位于45o线的上方表明,储蓄是()。

A、正数

B、0

C、负数

2、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A、20%

B、80%

C、30%

3、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将()。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4、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则增加100万美元的投资,可使国民收入增加()。

A、200万美元

B、500万美元

C、800万美元

5、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

A、政府支出和政府减税

B、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C、政府减税和政府支出

6、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20万美元

B、保持不变

C、增加12万美元

7、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

A、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增加福利支出

C、增加税收

8、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

A、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的失业

9、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

A、股东

B、债权人

C、退求金领取者

10、下面哪一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C、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四、简答题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为什么能稳定经济?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

3、简要回答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4、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

1、按照凯恩斯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货币供给是怎样对经济产生影响的?

2、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有何区别?

3、均衡国民收入是怎样变化的?

六、计算题

假如某经济社会的的消费函数为C = 100 + 0.8Y

投资为50单位。试计算均衡的收入、消费和储蓄。

宏观经济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B

5、B

6、A

7、C

8、B

9、A 10、C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要点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主要内容有:累进税、社会福利支出和农产品维持价格。内在稳定器的注入量使国民收入逆方向变化,漏出量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化,所以,对经济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缓解的作用。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境内一定时期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则是指在一定时间所生产的以货币来表示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在反映的一个国家的居民从事生产性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时,加上本国居民从国外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但减去外国居民从本国取得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等收入。而国内生产总值则不考虑从国外得到的或向国外支付的生产性收入,它反映一个国家在国内实际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值。

3、本题的要点:

1、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要点2:回答各个要点的具体内容;要点

3:回答各种手段的具体运用条件。

4、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是两个不同的原理,首先,前者说明净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增量对净投资的影响,其次,前者是短期的分析,后者是长期的分析。但是,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首先,根据前者,投资的变化将会引起数倍的国民收入的变化;根据后者,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引起净投资加速的变化,;其次,从长期和动态的过程来看,乘数发生作用以后,加速数接着会发生作用,成数又接着发生作用,如此继续下去。

5、要点

1:从原因来说,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

膨胀、预期引起的通货膨胀、惯性的通货膨胀;要点

2:简述各种原因的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要点。

1、要点

1:货币供给对经济影响的第一个环节是它对利息率的影响;货币供给对经济产生影响的第二个环节是利息率对投资的影响;货币供给对经济产生影响的第三个环节是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点

2:简述、图示各环节的变化

方向。

2、短期消费曲线是与纵轴相交的曲线,长期消费曲线是经过原点的曲线;短期消费曲线与45o线相交,长期消费曲线在45o线下方。在短期,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曲线是一条上凸的曲线,在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保持稳定,消费曲线是一条直线。

3、以已形成的均衡的国民收入为起点,令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出口、储蓄、政府税收或政府进口发生变化,分析由此带来的总支出曲线、注入曲线或漏出曲线移动,并求出新的均衡的国民收入,比较原均衡国民收入和现均衡国民收入,说明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

六、计算题。

解:

Y = (100+50)/(1-0.8) = 750 (单位)

C = 100 + 0.8×750 = 700 (单位)

S = Y – C = 750 – 700 = 50 (单位)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1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政府转移支付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购买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加速数 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货币需求流动偏好陷阱IS曲线LM曲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货币幻觉古典主义极端 结构性失业经济增长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单一政策规则拉弗曲线经济增长有保证的增长率经济周期黄金分割律倒U字假说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二、判断是非题: 1、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 2、GN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从GN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NP。 5、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GNP折算指数是实际GNP与名义GNP的比率。 8、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中。 10、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NP为40万$。 11、某出租车司机购买了一辆产于1992年的小轿车,该司机为此付出的10万¥的购车费应计入1996年的GNP中。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标准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国内生产总值2.平衡预算乘数3.流动性偏好4.基础货币5.充分就业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项将不计入 ...当年的GDP?()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2.在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 ...投资的是()。 A.某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某企业建造一座厂房; C.某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某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3.用收入法计算GDP时,不能计入GDP的是() A.政府给公务员支付的工资;B.居民购买自行车的支出; C.农民卖粮的收入;D.自有住房的租金。 4.当实际GDP为1500亿美元,GDP缩减指数为12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 A.1100亿美元;B.1500亿美元;C.1700亿美元;D.1800亿美元。 5.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 6.认为消费者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可预期长期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消费理论是()。 A.相对收入理论;B.绝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消费理论;D.永久收入理论。 7.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导致人们消费水平减少,这种效应被称为()。 A.利率效应;B.实际余额效应;C.进出口效应;D.挤出效应。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9.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B.MPC=;C.MPC=;D.MPC=。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11.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 1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中级宏观经济学题库(2017)

一、概念辨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 2.政府支出与政府购买 3.消费者价格指数与GDP 消胀指数 4.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 5.流动性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6.固定汇率制与可变汇率制 7.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8.汇率上升与货币升值 9.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 10.商品市场均衡曲线(IS )与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 1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12.贸易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 二、简述题(图解题) 1.恒等式“储蓄等于投资”(如果是四部门经济则为“国民储蓄等于国民投资”)在传统意义上很好理解,比如你把钱存银行,银行贷款给企业投资。那么假设人把钱放枕头底下,该恒等式还成立吗? 2.如果甲乙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3.在实行累进税制的国家,比例所得税为何能对经济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4.写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方程,配以图形简述其如何解释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大,货币政策就越无效的判断是否正确? 6.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 7.政府采购支出增加一定会挤出私人投资和导致通货膨胀吗? 8.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观点各自基于怎样的假定前提以及适合在什么情况下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9.在国民收入核算中,NX G I C Y +++≡;在均衡收入的决定中,只有当AD Y =时,NX G I C Y +++=才会成立。这是否存在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10.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使AD 曲线上移的程度恰恰与名义货币增加的程度一致,为什么? 11.封闭经济中的IS 曲线和开放经济中的IS 曲线哪一个更陡峭? 12.贸易伙伴收入提高、本国货币真实贬值将对本国IS 曲线产生何种影响? 13.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包含哪些环节?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 14.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若政府要改变需求构成,从消费转向投资,但不允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需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政策组合?运用IS —LM 模型进行分析。 15.考虑两种紧缩方案,一种是取消投资补贴;另一种是提高所得税率。运用IS —LM 模型分析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与投资的影响。 16.利用IS —LM 模型分析价格沿AD 曲线变动,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宏观经济学》试卷 、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 、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 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 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 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 、投资;B、储蓄; C 、净税收; D 、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 、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 ,如果消费增加100 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 亿元; B、减少100 亿元; C、增加500 亿元; D、减少500 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 、对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 、对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 、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 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 ,通货膨胀率为12% ,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 17、自发投资增加10 亿元,会使IS 曲线 A 、右移10 亿元 B、左移10 亿元 C、右移10 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 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考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 算指标。 2.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 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5.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6.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c/△y=β,它只能大于零且小于1 7.边际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 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 8.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 用公式可表示为:MPS=Δs/Δ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 9.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10.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 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11.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Δy/Δi=1/(1-β) 12.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用公式可表示为:kt=Δy/Δt= -β/1-β 13.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 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4.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 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 15.菲利普斯曲线:它是一条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交替 关系的曲线。它揭示出: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二者不可兼得,如果一个经济愿意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失业率。π= 16.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 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 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是指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 仅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控制经济唯一因素的货币政策。 21.摩擦性失业: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500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10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宏观经济学试卷(1)

一、选择填空(单项选择,15×2=30分,将答案填入括号,全部一种答案不得分) 1、假设充分就业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u*=3%,现有失业率u=5%,潜在GDP*增长为4%,如果政府想在2年后实现充分就业,则实际GDP每年增长应为( B )%?(设奥肯系数a=2.5) A、10 B、6.5 C、5 D、2.5 2、一银矿公司支付了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8万美元;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将其制造成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35万美元。问用收入法计算的GDP为( C )。 A、17 B、43 C、35 D、33 3、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区域,则表示:( D )。 A、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B、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4、在( A )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IS陡峭而LM平缓 B、IS陡峭而LM垂直 C、IS平缓而LM陡峭 D、IS平缓而LM也平缓 5、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下列( B )最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外生变量? A、利率 B、本国的出口 C、税收 D、货币政策 7、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给定年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A )的总和。 A、市场价值 B、贴现价值 C、投入的成本 D、几种情况都可能 8、一名大学生毕业并开始寻找工作,这时( C )。 A、劳动力增加,失业率下降 B、劳动力保持不变,失业率上升 C、劳动力增加,失业率上升 D、劳动力减少,失业率下降 9、在GDP统计中,住房服务的价值( C )。 A、不能计入,因为房地产服务没有被认为是生产 B、未被计入,因为房地产服务本身包括在住房价值中 C、要以租金的主观估价计入 D、可以计入,也可以不计入 10、加速原理认为,( A )。 A、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时,投资也增加 B、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也增加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 试题库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 。 7. 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25% 。 8.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10.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以及各 种转移支付。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2.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LM陡峭而IS 平缓; 12. 在LM平缓而IS 垂直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8分) 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宏观经济学考试练习题

填空题: 1. ()衡量的是经济中每个人收入的总和。在某段时间,若这种测量值下降了,并且下降的幅度较小,就叫 做(),如果下降的幅度很大,就叫做()。 2. 对于价格,大部分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是在研究短期问题 时,更合适的假设是()。 3. ()追踪了一篮子固定商品在不同时间的价格。因为这一篮子商品并没有随时间变化,所以这个衡量指标 是一个()指标。 4. 宏观经济学中需要区别的一对更重要的概念是存量和流量。你的个人财富是一个(),而你的收入是一个 ()。 5. 消费者在支付了税金和接受了政府的转移支付以后,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额被叫做()。 6. 由于住房所有者不用支付房租,所以国民收入账户在估算其住房消费时用他们房租的()来计算。 7. 衡量一个开放经济中收入的指标有两个。()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在本国和国外获得的名义收入。()是 国内公民和外国公民在该国获得的名义收入。 8. 在完全()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一直雇佣劳动,直到()等于实际工资;也会一直租赁资 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 9. 在一个特别的生产函数Y=F(K,L)中,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比率不变,这叫做()。 10. ()描述了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其斜率被称为(),代表增加的每一美元()中用于消费的部分。 11. 利率可以视为()市场的均衡价格。储蓄代表了()的供给,投资代表了()的需求。 12. 黄金是()的一个例子,因为它有内在价值。一个经济体如果用黄金作为货币,这个经济被称为实行() 13. 交易和货币之间的联系用方程式MV=PT 表示,这个方程式叫做()。在这个方程式中,V 被称为()。 通过假设V 保持不变,这个方程式可以转化成一个有用的理论,叫做货币的()。 14. 在分析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时,用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量来表示货币量往往很方便,M/P 被称为()。 15. 通货膨胀的其中一项成本被形象地称为(),指的是所持货币减少的不便。高通货膨胀使得企业经常更改 其标价,由此产生通货膨胀的第二项成本,叫做() 16. 国民收入核算告诉我们S-I ,或者()必须等于(),其中后者被称为() 17. ()是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物价,例如1美元兑 1.5 欧元 18. 根据()原则, 1 美元(或者任何其他通货)在每个国家都应该具有同样的相对价格水平和() 19. 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行业、地区间的需求构成的变化,经济学家们称之为() 20. 当实际工资没能及时调整以使得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发生(),随之产生的失业被称为() 21. 油价突然大幅上涨是()的例子,信用卡的大规模普及可以被视为() 选择题: 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以下所有问题,除了: a. 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b. 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的相对市场份额 c. 美国总产出的增长 d. 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进出口量 2. 如果实际GDP 快速增长,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 a. 衰退 b. 萧条 c. 高失业 d. 通货膨胀 3. 在解释一个大型行业中某个小型企业产量的模型中,哪个变量可能是外生的: a. 该企业的产出量 b. 该企业投入要素的价格 c. 该企业雇佣的工人人数 d. 该企业使用的机器数量 4. 下列理由都可以解释短期内工资和/或价格可能是黏性的,除了: a. 长期劳动合同可能会提前确定三年后的工资 b. 许多企业为了避免现有客户考虑其他竞争者,会让自己的产品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变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 退伍军人的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A 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 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 D 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亿元,则()。 A NNP=亿元 B GNP=亿元 C GNP=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每题1分,共30分) 当年的GDP?() 1.下列哪一项将不计入 ...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 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 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投资的是()。 2.在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 ... A.某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某企业建造一座厂房 C.某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某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3.用收入法计算GDP时,不能计入GDP的是() A.政府给公务员支付的工资B.居民购买自行车的支出 C.农民卖粮的收入D.自有住房的租金 4.当实际GDP为1500亿美元,GDP缩减指数为12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A.1100亿美元B.1500亿美元C.1700亿美元D.1800亿美元5.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 B.3/4 C.4/5 D.1 6.认为消费者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可预期长期收入作为消费决

策的消费理论是()。 A.相对收入理论B.绝对收入理论 C.凯恩斯消费理论D.永久收入理论 7.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导致人们消费水平减少,这种效应被称为()。 A.利率效应B.实际余额效应C.进出口效应D.挤出效应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亿元B.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 9.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0.9 B.MPC=0.8 C.MPC=0.75 D.MPC=0.7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11.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 1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1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15)

Fiscal Policy, Part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Federal government outlays include: a.Transfer payments, grants to states, 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and income tax revenues. https://www.360docs.net/doc/d56980027.html,ernment purchases, transfer payments, grants to states and 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c.Grants to states, 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income tax revenues and government purchases. d.Interest payments on the national debt, income tax revenues, government purchases and transfer payments. 2.The major component of federal government consumption is spending on: a.Foreign aid. b.National defense. c.Social Security, Medicare and Medicai d. d.Capital goods, e.g. highways and schools. 3. A federal government surplus is said to exist when: a.Federal outlays are equal to federal revenues. b.Federal outlays are less than federal revenues. c.Federal outlays are greater than federal revenues. d.None of the above; federal government surpluses don’t exist. 4.The government budget constraint says that: a.Increases in spending must be matched by increases in revenue. b.The difference between spending and revenues must equal the amount of new bond issues. c.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in aggregate, cannot spend more tha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d.Interest on government debt must be paid before tax revenues are spent on goods and services or disbursed as transfer paym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