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及答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及答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及答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知识链接】

见《阳光课堂》55页

【预习】

一、初读课文,积累词语

见《阳光课堂》54页

二、细读文本,整体把握。

1.课文介绍了哪些群居性生物的社会行为对哪些观点和现象进行了反思和警示

【探究】

三、

1. 文中写了蚂蚁、蜜蜂、黏菌、鱼类、鸟类等生物在集体行动中形成的“生物的社会”。这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3. 作者在谈到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时,为什么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试结合作者的论述加以说明。

四、结合具体的语境,说说下列语句的幽默效果。

1.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到更像是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违反科学。

2.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3.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巩固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鲱鱼斐然柴扉诽谤

B.梗节鲠直哽咽田埂........

C.模型摸索摩崖磨房

D.蹩脚隐蔽憋闷鳖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窠臼迷惑岛屿清天白日

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

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

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__________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__________,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____________,平地,

_______________高墙,__________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反映翻过绕过越过

B.规范反映越过绕过翻过

C.规格反应越过翻过绕过

D.规范反应翻过绕过越过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发明一种机制,把科学研究工作中获得的片断的知识系统地公诸于世,一定算得上现代科学史上的关键性事件。

B.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C.现在刮着一股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甘于寂寞、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不多,他则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然而,我们也许是被联在一些电路里,以便处理、贮存、取出信息,因为这似乎是所有人类事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

5.将下面的文段压缩到32个字以内(不能遗漏信息)。

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部分答案

二、1、蚂蚁、蜜蜂、白蚁、群居性黄蜂、黏菌的细胞、鲱鱼和成群的飞鸟。参阅教学用书。

2. 提示:这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相似之处主要有:一、都过群居生活,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共同活动;二、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同时又是群体中细胞样的成分;三、当他们群体变大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

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

3. 这是因为社会与个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以离开社会而生存,所以,无论是谈论人的社会性,还是谈论动物的社会性,都离不开对个体与群体的分析。

三、

1. 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作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2. 讽刺人类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3. 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

4. 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练习巩固】

1、答案:B (解析:A项的“鲱”“扉”读“fēi”,“斐”“诽”读“fěi”;C项中的“模”“摩”读“mó”,“摸”读“mō”,“磨”读“mò”;D项的“蹩”读“bié”,“蔽”读“bì”,

“憋”“鳖”读“biē”。B项全读“gěng”。)

2. 答案:D (解析:A项中“清天白日”应为“青天白日”;B项中“讫今为止”应为“迄今为止”;C项中“筹画”应为“筹划”,“富丽堂黄”应为“富丽堂皇”。)

3. 答案:C (解析:“规格”意为“产品质量的标准,如一定的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规范”意为“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反映”意为“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意为“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后三个依据逻辑断定。)

4. 答案:B (解析:A.“公诸于世”重复赘余;C.“其中”指代不明;D.“处理、贮存”不合逻辑。)

5. 参考答案:蚂蚁会把遭到破坏的蚁丘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还会把远方的食物搬回来。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服务社会》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服务社会绚丽人生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 (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1.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大家都关注环保,才能有美好的环境,人人行动起来,才会真正享有美好的生活。所以说,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目标导学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 活动二:服务社会锻炼自己 (学生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思考:教师讲述: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展示下列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水平很低,所以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必然很肤浅,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

生物进化的历程(终)导学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任务一:推测生物的进化历程 合作任务: 1、根据现存各类群生物的主要特征,推测生物进化的历程。 (1)将标有生物类群的小贴纸贴到生命进化树你认为正确的枝杈上;(2)在旁边空白处用关键词简要记录每个环节推测的理由。 2、总结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任务二:寻找生物进化的证据,印证生物的进化历程 资料分析: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它们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 化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 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 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出现。 2、1993年,在我国辽西发现了一种动物的化石,科学家把这 种动物称为孔子鸟。孔子鸟的个体大小与鸡相近,被覆羽毛; 具有和鸟翼一样的前肢,但前肢上长有3个带爪的指,第一指 的爪特别强大而尖利;上下额没有牙齿,但有一个角质的喙, 它的身体结构集合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似之处。 3、下列四种哺乳电脑购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虽然在外形和功能 上很不相同,但其解剖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 4、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彼此差异很大,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初期都很相似,有尾,头部较大,身体弯曲,彼此不易区别。 讨论:1、根据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推测它们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在进化树上,标明这个证据支持进化历程中的哪一个环节。) 2、根据孔子鸟与爬行动物及鸟类的身体结构比较,可以作出怎样的推测?(在生物进化树上,标出孔子鸟的大致位置。) 3、鲸的鳍肢、蝙蝠的翼手、马的前肢、猿的上肢和人的上肢,在骨的组成和排列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4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彼此差异很大,但是它们的胚胎在发育 初期都很相似,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6(精品教学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能力目标: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情。 二、教学重点: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三、教学难点:休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作者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为什么这样描绘呢? 明确: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信息”,“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7.2 服务社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自主预习 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什么,而不应该看他什么。 2.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和,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3.服务和贡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 三、合作探究 联合国将志题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貢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给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即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求任何物质、全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有人说,志愿者“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看似只有付出的志题服务,其实还是能够收获满满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四、随堂演练 1.“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②只有伟人才能为社会奉献③社会需要人们发扬奉献精神④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我国青少年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公益活动。下面是青年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行志愿精种,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建设美好社会需要奉献精神②讲奉献就不能有个人利益③现在社会人人都要讲实惠,有奉献精神的人太少了④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是快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下列言行能体现一个人“服务社会”的是( ) A在一次卫生清洁活动中,小明主动服从班长的安排 B.九年级(2)班王登说“维护班集体荣誉与我无关” C.在抗洪抢险中,军人总是站在第一线,冲锋在前 D.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参加社区事务、服务社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方式中可取的是( ) ①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律知识、安全用电常识宜传 ②和同学捡拾社区草坪、公共场所里的垃圾 ③到社区敬老院擦玻璃门窗、打扫卫生 ④为社区居民算命、占卜,帮助他们逢凶化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据统计,截至目前,包括“朝阻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等在内的北京实名注册的治安志愿者数量已突破85万。在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北京平安社区创建率超过80%,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志者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 ) ①是胸怀天下、关爱社会的体现②是公民为国分忧的法定义务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二、自主预习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含答案)

生物进化的原因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3、通过模拟探究活动,培养模拟探究能力 【学习过程】 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58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桦尺蠖是不是自己会改变体色? ②在第二次考察时,先前看到的大多数的浅色桦尺蠖哪里去了? ③深色的桦尺蠖为什么会多起来,成了常见类型? 2、阅读教材第59--61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学习任务二: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阅读教材第62-6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3、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小组交流: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制定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探究实验回答后面的讨论题。 5、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那为什么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并没有计算的那么多,而是自然界里各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请举例说明。 6、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 7、长颈鹿的颈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长的吗? 8、短颈的长颈鹿那里去了?是不是颈长长了,变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还是

作为生物的社会 经典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必修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刘易斯·托马斯 教案 A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 一、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四、合作探究 1.第一段作者开篇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为什么这样描绘? 1

作为生物的社会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五) :【本节要点】 1.掌握大致内容,明确文章结构。 2.探究文章中心观点。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 鳟鱼(::)::::::蚁冢(::)::::::蜂窠(::):::::阈值(::)::骚动(::)::::毗邻(::):::::::::::::: 蹩脚(::)::::::鲱鱼(::)::::::梗节(::):::::模型(::)::模样(::):: 2.给系列形似字组词 哽/埂/鲠/梗:::斐/诽/扉/鲱:::磨/摩/模/模::::搔/瘙/蚤/骚::藉/籍:::巢/窠 【反馈矫正】 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

鳟鱼(zūn)::::::蚁冢(zhǒng)::::::蜂窠 (kē):::::阈值(yù)::骚动(sāo)::::毗邻 (pí):::::::::::::: 蹩脚(bié)::::::鲱鱼(fēi):::::::::梗节 (gěng):::模型(mó)::模样(mú):: 2.给系列形似字组词 哽咽/田埂/鲠直/梗节::::斐然/诽谤/柴扉/鲱鱼:::::磨房/摩崖/模索/模型::::::鳖裙/憋闷/隐蔽/蹩脚:::搔首弄姿/瘙痒/跳蚤/骚动:::::::慰藉/书籍::::::::巢穴/窠臼☆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大意,明确文章结构。 【探究活动】 本文都写了哪些“生物的社会”?这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意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注意对文中关键词语的把握。 【讨论明确】 文中写了蚂蚁、蜜蜂、黏菌、鱼类、鸟类等生物在集体行动中形成的“生物的社会”。这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相似之处主要有:一、都过群居生活,互相依存,互相联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 服务社会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 知识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的意义。 2.学会如何服务社会。 能力目标 1.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服务社会。 2.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或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努力学习,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4.增强自己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决心,提高劳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敬业精神。 2.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社会。 重点 1.服务社会的意义。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难点 1.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教师准备:搜集社会公益活动图片,制成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拓展】京东是大家熟识的网络购物平台,同淘宝一样家喻户晓。它的老板也就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他荣获“2016年度中国社会责任杰出人物奖”。 京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把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普惠价值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依托互联网和公益的跨界,结合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的业务优势,开发慈善平台,拓展爱心捐赠渠道和模式,服务慈善事业,解决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刘强东号召京东员工关注环境保护,发起多项绿色公益项目。 2014年9月24日,刘强东作为发起人的京东公益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京东公益基金会秉承“品质生活、快乐公益”的愿景,创新性地推出了“让爱回家”社会创新公益开放平台,融合京东商业模式的优势资源,关注妇女儿童群体,让留守妇女和儿童收获改变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及答案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及答案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2难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 导学内容 自主学习: 1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如:比较不同地层的化石(资料1);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资料2:通过比较,推测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利用组成蛋白质的差异比较生物的亲缘关系(资料3:差异越小亲缘关系 越近)。 2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它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 3一般说,,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从地面垂直向下可分几层,越向下的地层,年代越古老。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

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如鱼类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出现,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依次在越越晚的地层出现,证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两栖类,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鸟类,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哺乳类。 4一般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植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的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种子植物;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 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古代鱼类→ 两栖动物→爬行类动物→ 鸟类和哺乳类。今天,地球上的生物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正是生物进化 的结果。 现存的生物中,有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原因是:这些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合作探究: 观察右面的“生物进化树”,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 A哺乳动物; B两栖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3.7.2 服务社会 导学案

第2课时服务社会导学案 一、复习巩固 1.为什么关爱他人? 2. 怎样关爱他人? 二、学习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 2.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重点: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难点:怎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三、自主预习 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什么,而不应该看他什么。 2.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和,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3.服务和贡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 四、合作探究 联合国将志题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貢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给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即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求任何物质、全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有人说,志愿者“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看似只有付出的志题服务,其实还是能够收获满满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五、随堂演练 1.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②只有伟人才能为社会奉献③社会需要人们发扬奉献

精神④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我国青少年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社会公益活动。下面是青年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行志愿精种,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建设美好社会需要奉献精神②讲奉献就不能有个人利益③现在社会人人都要讲实惠,有奉献精神的人太少了④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奉献是快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下列言行能体现一个人“服务社会”的是( ) A在一次卫生清洁活动中,小明主动服从班长的安排 B.九年级(2)班王登说“维护班集体荣誉与我无关” C.在抗洪抢险中,军人总是站在第一线,冲锋在前 D.俗话说:“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4.参加社区事务、服务社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方式中可取的是( ) ①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律知识、安全用电常识宜传 ②和同学捡拾社区草坪、公共场所里的垃圾 ③到社区敬老院擦玻璃门窗、打扫卫生 ④为社区居民算命、占卜,帮助他们逢凶化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据统计,截至目前,包括“朝阻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等在内的北京实名注册的治安志愿者数量已突破85万。在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北京平安社区创建率超过80%,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志者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 ) ①是胸怀天下、关爱社会的体现②是公民为国分忧的法定义务③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 七、作业完成本节基础训练

八年级生物下册 5_1_3 生物进化的历程学案1(新版)济南版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题生物进化的历程课型新授执笔人审核人级部审核学习时间 教师寄语一个没有想过收获的人,绝不会播种和耕耘。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重点)能力目标: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难点)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一:基础知识梳理 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1)植物类群的比较: 类群生活环境根茎叶输导组织花果实种子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2)脊椎动物心脏结构比较: ①鱼类:心房心室,心房和心室内都是_________血。______条循环路线 ②两栖类:心房心室。______条循环路线 ③爬行类:心房心室,心室里有。______条循环路线 ④鸟类和哺乳类:心房心室 (3)进化总体趋势:从到、从到、从到。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生物的共同原始祖先是。 (2)植物进化历程: (3)动物进化历程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线性动物环节动物、 原始无脊椎动物古代脊椎动物:原始鱼类 软体动物、动物 二:疑难解析:______ 1、从生物进化树分析,生物最原始的祖先是什么?它位于进化树的什么位置? 2、原始生命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什么? 三:课堂知识检测: 1、下列植物类群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苔藓植物②藻类植物③蕨类植物④裸子植物⑤被子植物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②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④ 2、从下列哪类植物开始出现了真正的根() A苔藓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3、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用生物进化树形象的表示出来,那么位于树顶的两个生物类群是() A鸟类和被子植物B爬行类和裸子植物C哺乳类和被子植物D节肢动物和被子植物 4、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B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2013?桐城市)下列叙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恐龙是逐渐消亡的,绝灭原因是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 B.化石证据显示,在绝灭之前一段时期的恐龙,蛋壳变得很薄 C.鱼类的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爬行类在更晚的地层中出现 D.有人发现,在某一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1个胚胎 6.(2013?泰安)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7.(2013?衢州)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下列植物中最高的是() A.海带葫芦藓B.C.蕨D.向日葵8.(2010·威海学业考)(6分)下图为表示生物进化大致历程的进化树,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2.《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1991),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随笔集《细胞生命的礼赞》,该书收文二十九篇,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至今畅销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水母与蜗牛》是刘易斯·托马斯的第二本文集。读过并仰慕刘易斯·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的人们,不由得会牵挂那种水母和蜗牛的命运。托马斯就是有这种魅力,能通过这种不可思议,然而又富有洞见的观察,来说明生和死这些永恒的课题。因为,刘易斯·托马斯一直关注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共生、依存和合作的现象。共生与合作是他第一本书的主题之一,也是这第二本书的主题之一。在这二十九篇文章里,托马斯谈生谈死,谈人间,谈地狱,谈民主和自由的社会设计,谈水獭、金鱼和疣子,谈疾病,谈思维,谈诗,谈语言学和标点符号。用他特有的托马斯方式讴歌生命,保卫生命,捍卫生命固有的谐调,捍卫不容侵犯的人性,干预社会机体和公众心理上的疾患——这时,他是超越了科学家的。但是,正因为他不止是一个科学家,他才是这样好的一个科学家。他关于科学发现的过程、关于科研的规划与管理、关于国家的科研政策、关于美国保健制度的困窘、关于生物—医学科研中的社会和伦理含义等一系列问题的论述,值得每一个关注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人认真研究。 2. 感知内容 本文选自刘易斯·托马斯的生物学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细胞生命的礼赞》写的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本文是作者关于群居性昆虫的有趣研究和独特的理解。他一反生物学家把人跟群居性动物截然分开的成见,难以置辩地指出了人和群居性动物的共同性。文章对群居性昆虫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说明,文中作者把动物界的这一特性和人类的社会组织进行了比较,侧重从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指出在动物界它们群居性的智慧之谜有待于人们去揭示,它们联合的智慧带给人类有益的启示。它们以个体

八上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八上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3.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教学重点】 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 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方法】 主题式板块教学。 【教学准备】 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第七课的第二课时《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

第一板块:奉献助成长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 (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大家都关注环保,才能有美好的环境,人人行动起来,才会真正享有美好的生活。所以说,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活动二:服务社会锻炼自己 (学生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教师讲述: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展示下列材料)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思维导航: 生命诞生之初,地球上只有最简单的单细胞藻类和单细胞动物。而今的地球上,到处是丰富多彩的各类生物。那么现今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一直以来,神创论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认为人类和各种生物都是上帝或者神创造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直到人类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化石以后,生物进化的观念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化石是什么呢生物是怎么样由简单进化到现在复杂的各类生物的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会了解到生物进化的证据以及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知识点梳理: 生物进化的历程 1.生物进化的证据 (1)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2)马的进化过程:趋势是体型由小趋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逐渐变成中趾发达并唯一着地。 (3)鸟的进化过程:古代的某种爬行动物→始祖鸟→现代鸟 (4)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2.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的原始的单细胞藻类;种子植物的生殖过 程已经完全 ..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的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鸟类 古代鱼类(最早的脊椎动物)→原始两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 (3)生物进化趋势: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4)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随堂反馈:

1.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2.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___ 、____ 、____ 等的总称。 3.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是在德国发现的“”化石。 4.科学家们发现,越、越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越_____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5.科学家们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用生物“”形象而简单地表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6.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原始的,最早出现的动物是原始。 7.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__、从_________到_________。 8.生物多样性是的结果。 巩固升华: 一、选择题 1.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A.数量越多 B.种类越丰富 C.越简单、越低等 D.越复杂、越高等 2.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A.鸟类和哺乳类 B.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C.鱼类和两栖类 D.古代爬行类和鸟类 3.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B.越接近生物进化树的顶端,生物越高等 C.越复杂的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 4.下列生物中,哪个可能最接近于原始的自养生物() A.藻类 B.蕨类 C.细菌 D.草履虫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概括中,错误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体小到体大 D.由水生到陆生

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

14、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这部书的精彩章节《作为生物的社会》(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整体写作思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礼赞》的内容,掌握人类 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3、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自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四、课前准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熟悉全文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 1、导入: 2、检查预习: (1)生字词识记 海滨()蚜虫()蚁冢()阈值()毗邻()衔起()梗节()梭子()巢蚁()家畜()鳟鱼()窠臼()鲱鱼()纤维()粘菌细胞() (2)了解作者相关简介 (二)整体感知,探究思考 1、提问: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2、再读课文,分组合作 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读课文,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复述你们的生活。(将学生分为四组:蚂蚁组、蜜蜂组、鲱鱼组和粘菌细胞组,各组分别思考自己应当进行的社会行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从文中归纳出答案)(三)问题探讨,归纳主旨 1、提问:结合这些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提问:既然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有如此巨大的相似性,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生物社会呢? 3、第二段作者说到生物学界对“人与动物相似”的观点是什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学案(含答案)

7.2服务社会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2.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二、学习重点 服务社会的意义 三、学习难点 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四、自主学习(相信自己行!) (一)自读课文,找到书中你认为重点的题写在题板上。 (二)根据学习提纲,完成本课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服务社会?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2.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我们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际效果。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三)共同探究(竞争中合作 合作中竞争!)快速阅读教材P80-83 1. 阅读分享教材P80下面?退休工人曹师傅热心环保事业?的事例,探讨下列问题: (1)曹师傅的行动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7单元 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第23章 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1(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23章第2节《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 1(新版)苏科版 一、学习目标: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重难点: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难点: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三、教材助读:独学课本 P57—蜥蜴有什么相同点?它属于鸟类动物还属于爬行动物呢?比较化石始祖鸟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始祖鸟是动物向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组成比较,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2)从上表看,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最。(3)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组成比较,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生物的提供了证据。 (4)、研究生物的进化时,用到的最常见的方法是法。 5、根据以上的资料分析,你能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作出怎样的推测?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进化方向:根据营养方式不同,分别向着植物和动物两个方向进化;单细胞藻类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原始生命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 2、右图表示的是“生物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下列代号所表示的生物类群: A、 B、 C、 D、 (2)、从图中可以看出,哺乳动物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3)、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 关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4)1861年,在德国发现了一种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______有相同之处,又和_______有相同之处。(5)事实上,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域(如__ _ __、__ ____、_____ _和__ _____等)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涉及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6)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_______,认识事物的 _________。 3、技能训练中哪些是支持假说A的,哪些是支持假说B的?为什么?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5.1.3《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概述动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概述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概述动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要求:1.依据学习目标和导学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勾画主要知识点。用红笔标注疑难问题,力争组内解决。2.不看课本,独立将本环节题目填写完整。3.组内核对答案。(组长带领组员A、D核对,组员B、C核对,指明错误,独立纠错,互相监督。然后共同确定答案。) 1.各类植物的结构特点 植物类群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比较四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生活环境的变化是由到。 2.比较各类脊椎动物动物心脏结构,将它们各自心脏的结构特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1)哪类动物运输氧气的能力最强,原因是

(2)脊椎动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比较它们心脏的结构特点,推测它们进化的趋势是。 3.仔细阅读教材15页图5.1-14生物进化树,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生命的分化: 原始的藻类植物 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3)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原始植物 原始植物 原始植物 原始植物 (4)无脊椎动物的大致进化历程: 原始动物原始动物原始动物原始动物原始动物 原始动物原始 动物 无脊椎动物中最先登陆的动物是,最先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是。 (5)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类 原始类原始类原始类 原始类 脊椎动物中最先登陆的动物是,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4.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由低等到,由到陆生。 二、合作探究 要求:1.独立完成各题,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学生A和学生D讨论,学生B和学生C讨论,然后小组内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归纳记录,待全体师生共同解决。2.注意高效讨论。1.下图是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 成为具有叶绿体的A____________。 原始生命 原始单细胞藻类植物 ()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