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

性别和种族是当今世界文化研究的两大视角,作为性别研究分支的女性文学研究,在90年代末期以后却难以继续它原有的活力。女性文学研究的停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当下中国的阶层矛盾日益加剧,超越性别矛盾,成为知识者关注的焦点,女性文学及女性批评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漠视;另一方面是女性文学批评在风行一时之后,甚

少理论的创新和整合,尤其缺乏对于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认知和逻辑性概括,因此面对当前丰富多样的女性文学创作,它也就

很难对其作出清晰有效的界定与判断。有鉴于此,本论文试图从思潮的角度,以女性主义理论和叙事学理论为方法,从文化/性别话语的想像与建构入手,考察上自毛时代下至当今,历时50多年的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衍变历程,建立起一个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整体框架,阐释

女性文学创作中的性别话语想象和整个社会文化建构的关系,并对当前的女性文学创作和批评动向加以命名与阐述。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女人主义是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思潮的三个逻辑层次。这三个名词,不仅是一种理论概念,更是一种性别话语,一种关于性别关系的叙述策略、修辞方式和想像建构,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实践。女权主义,强调的是性别间的平等和女性权力的获得,它的着眼点在社会政治层面。女性主义,强调的是性别间的差异和女性自在的合法性,着眼点在文

化象征层面。女人主义,则是在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已经逐渐进入了社会物质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成了女性生活的一部分并内化为女性文化的必然之后,重新回归传统的一种策略和倾向,着眼于女性的生

命与存在。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共有的把女性化和女性(权)主义对立起来的二元对立式分化已经不再是定义新的女性经验的最好方式,个体之间的差异而不是性别之间的差异成为关注的重心,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论基础受到挑战。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再到女人主义,是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轨迹,但这并非表明三者在空间上相互排斥,它们可能相互交织,彼此共存,是一个欲望心理空间的三个层次。当我用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女人主义来概括三种性别话语的形态或阶段时,这也意味着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三个阶段或者说三种形态,它们是女权主义文学思潮(毛时代和80年代中期以前)、女性主义文学思潮(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和女人主义文学思潮(90年代末期到现在)。中国式的女权主义文学思潮,其源头有二:一是毛时代的妇女解放理论及文本;一是启蒙背景下女性意识的出现及文本。毛时代的妇女解放理论建立在国家/民族的基础上,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