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寄生: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 的体表或体内,从中获取其生长繁殖所需的营 养物质,并使后者蒙受伤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前者为寄生物,受益方;后者为寄主或宿主,受 害方。
吞噬:指一种较大型的微生物吞入并消化另一 种小型微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前者称为吞噬者,后者称为牺牲者。
23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24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一、微生态平衡失调的概念
1、概念:指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 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 理性组合的状态。
2、微生态平衡失调包括:
⑴、细菌与细菌间比例失调 ⑵、细菌与宿主间的生态失调 ⑶、细菌和宿主与外环境之间失调
25
微生态平衡失调
菌则在十二指肠和盲肠大量生长。
45
在影响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环境因素中,动 物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饲料因素可能是最主要的。
新生动物具有某种有效的胃肠道微生物选择 机制。新生动物胃肠道最早栖居的微生物来 源于母体产道和粪便,但这些微生物在生物 演替过程中将逐渐被乳酸菌等优势菌所取代。
12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互生: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存时可相 互受益的关系,互生双方可为对方提供营养物 质,生长因子或生存条件。
助生:一种专性的互生关系,即有些微生物之间 的互生关系是专性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有其他 微生物所取代,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而共同生活。
13
第一节 生态系统
27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二、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3、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动物接受刺激或同位 素治疗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可促进微生态平 衡失调。 4、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微生态平衡失调。 5、感染感染引起微生态平衡失调 。
28
(一)外环境改变
外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宿主生理功 能的改变影响微生物菌群失调,定植状态异 常,以及微生物生理状态的改变。
食物和药物对肠道菌群有明显影响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有益微生物的影响。
29
例如,猪在饥饿时,其肠道原籍菌群在上皮 细胞表面的定植受到一定影响。环境温度的 降低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减少,引发菌 群失调。
30
(二)机体正常生理结构的破坏 宿主是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因此任何影 响宿主生理功能的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 影响微生态系统的平衡。胃酸减少或缺乏都 会使胃内正常菌群数减少,使肠道厌氧菌及 兼性厌氧菌在胃内的数量增多。肠蠕动过速 或过缓均直接影响微生物在肠道内存留时间 及繁殖数量。
31
(三)免疫抑制疗法
同位素辐射和激素疗法等可能引起免疫抑制, 造成微生态平衡失调。 ①耐药性提高 ②毒性增强
32
(四)抗生素的使用
1.抗生素对正常微生物群微生态平衡的破 坏 2.促进耐药性菌株的增加 3.增加易感生境的敏感性,促进定位转移
33
(五)感染
自身感染与内源性感染既是微生态平衡失调 的原因,也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结果。
天内即可分别在瘤胃内建立。 微生物来源:母体产道和母体粪便微生物、环境。
44
一般说来,最终占主导地位的菌群是拟杆菌属细菌、
双歧杆菌、片球菌及厌氧弯曲杆菌 雏鸡在出壳前胃肠道内也是无菌的,饲料和饮水是 雏鸡胃肠道微生物的主要来源。出壳后几小时内, 乳酸菌即可在嗉囊内出现,而粪肠球菌和其他肠道
37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1、一度失调
抗生素治疗往往是抑制一些细菌,而对 另一些细菌生长没有影响,造成了某些部位 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 停药后可以恢复,无须治疗,是可逆的。
38
2、二度失调
菌群比例失调后,即使消除诱发因素,仍保 留原来的失调状态。是不可逆的,临床上表 现为慢性病,如:慢性肠炎、慢性口腔炎、 慢性肾盂肾炎。
1、原籍菌数量的变化; 2、微生物种类的变化;
3、原籍菌的易位和外籍菌的入侵;
4、宿主机能活动的病理性变化。
36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四、微生态平衡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态平衡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分为四种:
(一)菌群失调 指在原微生物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 或定性的异常变化,而以数量的变化为主。 根据宿主机能失调的程度,这种菌群失调 又分三种:
氧、栖息地等的竞争以及有毒代谢产物蓄积对 相互生长的影响等,使一方或双方有害。 一般低密度时协作关系占优势、高密度时竞 争关系占优势。
11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1)共生关系:指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 一起,彼此互不伤害或互为有利的关系。可分 为中立、栖生、互生和助生。 中立: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处于同一环境时, 相互间不产生任何影响。 栖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受益而另一方 不受任何影响的单利共生关系。
3、三度失调
原来的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群占 绝对优势。表现为急性病理过程,病情严重。
39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二)、细菌定位转移
细菌定位转移又称易位
1、横向转移
正常菌群由原定位向周围转移。
2、纵向转移 如胃肠道黏膜表层是需氧菌,中层是兼性厌氧 菌,下层是厌氧菌。细菌在纵向转移可引起疾 病。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主要标志包括宿主和微生物两方面。 (一)宿主 1、动物种类和品种 2、系统和器官
3、生理功能
4、发育阶段
20
第二节 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二)、微生物 1、定位标志: 指生态空间,即确定微生物菌群在宿主中存在的位 置。 2、定性标志:是对微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的分离和鉴 定,即确定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应包括细菌、真菌、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病毒。
40
(三)、血行感染
1、菌血症
正常菌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正常情况下不形 成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才发生感染。 2、败血症 化脓性细菌经血行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的严重 感染,然后再由感染部位重新进入血液系统, 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41
(四)、移位病灶
在某一特定的生境内属于正常的微生物菌群, 可在另外的生境内,甚至远隔的脏器或组织 形成病灶。
6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 )微生物在体内的分布 动物和人的皮肤、黏膜以及一切与外界相通的腔 道(如口腔、鼻咽腔、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 生殖道)都有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存在,但机 体内部组织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
自身菌系:长期生活在动物体表或体内的共生和 寄生性微生物。 外来菌系:从土壤、水、空气和动物所接触的环 境中污染的微生物。
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一方面是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数量和定位 的变化. 另一面是宿主表现出病理变化,这两方面互 为因果 .
26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二、微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1、外环境因素,如气候、中毒、营养因素引 起的动物腹泻,与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失调 有关。
2、机体正常生理结构的破坏,如外科手术、 消化道瘘管、肠炎、便秘等。
7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 )微生物在体内的分布
原籍菌 是微生物与宿主一起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所形成的,他们在动物体内特定的部位定居和繁 殖,定植区内的菌类及其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宿主健康有益或无害,具免疫和营 养作用。 外来菌 一般不能定植在皮肤和黏膜表面,如果 发生定植,往往对宿主发生不利影响。
第二章 宏观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微生态系统 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失调 微生态平衡的维持
1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2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一、微生态学和微生态系统的概念
微生态学 :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是研究正常微
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学。 微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
17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18
第二节 生态平衡
一、微生态平衡概念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在不同 发育阶段形成的动态、生理性、相对均衡和 稳定的组合状态。这种组合是指在公同宏观 环境条件下影响下,宿主体内和体表的生态 空间结构与栖居其中的正常微生物群相互作 用的生理性统一。
19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颉颃(xie hang)关系:指两种或两种以 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使双方或一方受害的现 象。可分为竞争、偏生、寄生和吞噬。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为了 获得能源、空间或有限的生长因子而发生的争 夺现象,竞争的双方都受到不利影响。 偏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产生毒素或 抑制对方生长的物质,使对方受害或生长受到 抑制,而其本身不受到影响或反而收益。
15
第一节 生态系统Baidu Nhomakorabea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微生态系统的功能
1、营养作用
⑴、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
⑵、促进抗营养因子的转化和脱毒; ⑶、提高低质饲料的营养价值; ⑷、合成微量营养物质。
16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微生态系统的免疫抗病作用 ⑴、竞争性排斥有害微生物; ⑵、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物质; ⑶、免疫增强作用。
物群以其宿主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
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 (即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物系统。包括:正常 微生物和宿主的外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 1、物质流动 2、能量 3、信息流动
3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微生态系统的结构(大到小分为五个层次)
外源性感染则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特别是菌 群失调的原因。
34
三、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标志
判断微生态平衡是否失调,要从宿主体内和
体表特定的生态空间结构内原籍菌和外籍菌
的定位、定性和定量变化以及宿主的机能状
况两方面统一考虑。
35
第三节、微生态平衡失调
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标志是在特定 的生态空间结构内:
如:脑、肝、肾、腹腔等处的脓肿就属于移 位病灶
42
第四节 微生态平衡的维持
43
一、创造微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
(一)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域 ☆ 哺乳动物出生前胃肠道无菌; ☆ 2天内,粪便中可检测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 2天后,胃肠道便可被微生物完全定植; ☆ 真菌和原虫区系在出生后8~10天和10~20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生境
是次于生态区的结构系统,如口腔中的颊、舌、 齿等,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内容。 4.生态点 生境的亚结构,如以舌作为生境,舌尖、舌根、 等生态点,这些部分正常菌群构成并不相同。
5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生态位 比生境更为广泛的概念,不仅含有物理空间 的内容,还包括微生物作用以及这一空间与微 生物相互作用的全部内容。 在生态位内,相异物种可以共存,相似物种 产生强烈竞争。
1.宿主个体 动物或人体及其所携带的正常微生物菌落,是微生态 学中最大的空间结构。 2.生态区 人或动物体表或体内腔道中许多部位相近,但性质相异, 并栖有不同微生物菌群的亚结构,如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口腔、阴道等部位,相应部位栖居的微生物称 为呼吸道菌群、消化道菌群、口腔菌群等。
4
第一节 生态系统
8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 )微生物在体内的分布
消化道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 口腔:细菌多,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 棒状杆菌、螺旋体等 食道:细菌少
胃:极少。如:乳杆菌、幽门螺杆菌、胃八叠 球菌等少数耐酸菌。
9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微生物菌群的相互关系
1、微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协作与竞争
协作:指单个微生物之间相互提供必要的营 养物质,生长因子等,可使一方或双方收益, 这种协作关系在微生物形成克隆、利用不溶 性营养物质和遗传交换等方面发挥作用。
10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竞争:包括微生物之间对营养物质、光线、
21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3、定量标志:
是对生境内微生物总菌数和各种群活菌数的 测定,它是进行微生态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对微生物的定性、定量和定位检查是判定微生 态平衡的三个方面,三者不是孤立的,它是 同一事物在三个方面的反映。
22
优势菌(predominant bacteria)
常常是决定一个微生物群生态平衡的核心因 素,如在肠道内的厌氧菌占绝对优势,如果 这个优势下降或消失,就会导致微生态平衡 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