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PPT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热工基础(张学学--第三版)复习知识点

热工基础(第三版) 张学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科学。 2.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一门科学。 3.工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媒介物。 4.热力系统: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5.外界(或环境):系统之外的一切物体。 6.边界: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7.系统的分类: (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功、热量)交换。 8.热力状态:系统中的工质在某一瞬间呈现的各种宏观物理状况的总和称为工质(或系统)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9.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或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10.基本状态参数:压力、温度、比容、热力学能(内能)、焓、熵。 11.表压力Pg、真空度Pv、绝对压力P P g = P - P b P v = P b - P 12.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平衡定律) :如果两个物体中的每一个都

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物体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 13.热力过程: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 14.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过程。 15.可逆过程:一个热力过程完成后,如系统和外界能恢复到各自的初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样热力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6.不可逆因素:摩擦、温差传热、自由膨胀、不同工质混合。 17.可逆过程是无耗散效应的准静态过程。 18.系统对外界做功的值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的值为负。 系统吸收热量时热量值为正,系统放出热量时热量值为负。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的互相转换过程中,能的总量始终不变。 也可表述为: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功的。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变化。 2.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Q =?U +W 微元过程:δQ =dU +δW 可逆过程:Q =?U +? 1pdV δQ =dU +pdV 2

第1章-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一、填空题: 1. 下图所示电路中,元件消耗功率200W P ,U=20V,则电流I 为 10 A 。 + U 2. 如果把一个24伏的电源正极作为零参考电位点,负极的电位是_-24___V 。 3.下图电路中,U = 2 V ,I = 1A 3 A ,P 2V = 2W 3 W , P 1A = 2 W ,P 3Ω = 4 W 3 W ,其中 电流源 (填电流源或电压源)在发出功率, 电压源 (填电流源或电压源)在吸收功率。 U 4. 下图所示中,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6 V ,电压源是在 发出功率 5.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 5 A ,电阻R = 10 Ω。 B C

6.下图所示电路U=___-35 ________V。 7.下图所示电路,I=__2 __A,电流源发出功率为_ 78 ___ W,电压源吸收功率20 W。 8. 20.下图所示电路中,根据KVL、KCL可得U=2 V,I1=1 A,I2=4 A ;电流源的功率为6 W;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发出。2V电压源的功率为 8 W,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吸收。 V 4 9.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2= 3 A,U AB= 13 V。 10.电路某元件上U = -11 V,I = -2 A,且U 、I取非关联参考方向,则其吸收的功率是22 W。 11.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1= 3 A,I2= 3 A,U AB= 4 V。

12.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 1 A ;电压源和电流源中,属于负载的是 电压源 。 8V 13.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 -3A ;电压源和电流源中,属于电源的是电流源 。 8V 14.下图所示的电路,a 图中U AB 与I 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155AB U I =+ ;b 图中U AB 与I 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510 AB U I =- 。 5Ω Ω I I A B B A 10V a 图 b 图 15.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1、2、3分别表示三个元件,则U = 4V ;1、2、3这三个元件中,属于电源的是 2 ,其输出功率为 24W 。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带答案)

热工基础题库 一、选择题 基本概念 1.与外界只发生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B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2.与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热力系统称为。D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3.开口系统与外界可以有。D A、质量交换 B、热量交换 C、功量交换 D、A+B+C 4.与外界有质量交换的热力学系统是:A A、开口系统 B、闭口系统 C、绝热系统 D、孤立系统 5.下列与外界肯定没有质量交换但可能有热量交换。B A、绝热系统 B、闭口系统 C、开口系统 D、孤立系统 6.实现热功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C A、系统 B、气体 C、工质 D、蒸气 7.工质应具有良好的和。A A、流动性/膨胀性 B、耐高温性/导热性 C、耐高压性/纯净 D、耐腐蚀性/不易变形 8.若闭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则内部工质的处处一致。A A、压力和温度 B、压力和比容 C、比容和温度 D、压力、温度和比容 9.稳定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稳定状态。B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0.均匀状态是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是均匀状态。C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不一定 11.下列组参数都不是状态参数。C A、压力;温度;比容 B、内能;焓;熵 C、质量;流量;热量 D、膨胀功;技 术功;推动功 12.下列组参数都是状态参数。A A、焓;熵;比容 B、膨胀功;内能;压力 C、热量;比热;温度 D、技术功;动能;位能 13.下列答案是正确的。B A、10℃=43.8℉=285.15K B、10℃=50℉=283.15K C、10℃=40.2℉=285.15K D、10℃=42℉=283.15K 14.摄氏温度变化1℃与热力学绝对温度变化1K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5.摄氏温度变化1℃与华氏温度变化1℉相比,有。B 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相等 C、后者大于前者 D、不一定 16.若大气压力为100KPa,真空度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D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7.若大气压力为100KPa,表压力为60KPa,则绝对压力为。A A、160KPa B、100KPa C、60KPa D、40Kpa 18.在工程热力学计算中使用的压力是。A A、绝对压力 B、表压力 C、真空压力 D、大气压力 19.若大气压力为0.1Mpa,容器内的压力比大气压力低0.004Mpa,则容器的B。 A、表压力为0.096Mpa B、绝对压力为0.096Mpa C、真空度为0.104Mpa D、表压力为0.104Mpa

热工基础(1.1.4)--基本概念

习 题 1 指出下列各物理量中哪些是状态量?哪些是过程量? 压力,温度,动能,位能,热能,热量,功量,密度。 2 指出下列各物理量中哪些是强度量: 体积,速度,比体积,动能,位能,高度, 压力,温度,重量。 3 用水银差压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防止有毒的 水银蒸气产生,在水银柱上加一段水。若水柱高 200mm ,水银柱高800mm ,如图1-9所示。已知大气压 力为735mmHg (lmmHg=133.322Pa),试求容器中气体 的绝对压力为多少kPa? 4 锅炉烟道中的烟气常用上部开口的斜管测量,如图1-10所示。若已知斜管倾角α= 30°,压力计中使用 ρ=0.8g/cm 3的煤油,斜管液体长度L = 200mm ,当地大气压力p b =0. lMPa 。 求烟气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 5 一容器被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并在各部装有测压表计,如图1-11所示。 其中C 为压力表,读数为110kPa ,B 为真空表,读数为45kPa 。若当地大气压p b =97kPa ,求压力表A 的读数(用kPa 表示)。 6 如图1-12所示,一刚性绝热容器内盛有水,电流通过容器底 部的电阻丝加热水。按下列三种方式取系统时,试述系统与外 界交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 取水为系统; (2) 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 (3) 取如图中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7 某电厂汽轮机进口处蒸汽压力用压力表测量,其读数为 13.402MPa ;冷凝器内蒸汽压力用真空表测量,其读数为706mmHg 。若大气压力为0.098MPa ,试求汽轮机进口处和冷 凝器内蒸汽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 8 测得容器的真空度p v =550mmHg ,大气压力p b =0.098MPa ,求容程器内的绝对压力。若大气压力变为p b =0.102MPa 。求此时真空表上读数为多少mmHg? 9 如果气压计压力为83kPa ,试完成以下计算: (1) 绝对压力为0.15MPa 时的表压力; 图1-9 习题1-3 图图1-10 习题1-4图 图1-11 习题1-5图 图1-12 电加热水过程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一、电路基本概述 1.电流流经的路径叫电路,它是为了某种需要由某些电工设备或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它的作用是A: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B:传递和处理信号(如扩音机、收音机、电视机)。一般电路由电源、负载和连接导线(中间环节)组成。 (1)电源是一种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或电信号的装置,如:发电机、电池和各种信号源。 (2)负载是将电能或电信号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或信号的用电装置。如电灯、电动机、电炉等都是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设备,它们分别将电能转换为光能、机械能、热能。 (3)变压器和输电线是中间环节,是连接电源和负载的部分,它起传输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2. 电路分为外电路和内电路。从电源一端经过负载再回到电源另一端的电路,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的通路称为内电路。 3.电路有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 (1)通路是连接负载的正常状态; (2)开路是R→∝或电路中某处的连接导线断线,电路中的电流I=0,电源的开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电源不输出电能。例如生产现场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开路电压很高,将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造成很大威胁; (3)短路是相线与相线之间或相线与大地之间的非正常连接,短路时,外电路的电阻可视为零,电流有捷径可通,不再流过负载。因为在电流的回路中仅有很小的电源内阻,所以这时的电流很大,此电流称为短路电流。 短路也可发生在负载端或线路的任何处。 产生短路的原因往往是由于绝缘损坏或接线不慎,因此经常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情况是一项很重要的安全措施。为了防止短路事故所引起的后果,通常在电路中接入熔断器或自动断路器,以便发生短路时,能迅速将故障电路自动切除。 4、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供电;(2)电路必须是闭合回路; 5、电路的功能:(1)传递和分配电能。如电力系统,它是由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输电线、降压变压器、供配电线路和各种高、低压电器组成。(2)传递和处理信号。如电视机,它接收到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基本公式 1.准静态过程(Quasi-static Process ) 过程中热力学系统经历的是一系列平衡状态并在每次状态变化时仅无限小地偏离平衡状态。 A quasi-static process is one in which the departure from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is at most infinitesimal. 2.外界(Surroundings ):系统之外的一切其它物质。 边界(Boundary ):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分界面。 闭口系统(Closed System ) ←→控制质量(Control Mass ):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0;0≠=E m δδ 开口系统(Open System )←→控制体积(Control Volume ):系统与外界之间不仅有物质交换,还有能量交换。0;0≠≠E m δδ 孤立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外界之间既无质量交换又无能量交换。0;0==E m δδ 3.热力学第一定律(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 在系统两个状态之间的所有绝热过程的净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闭口系统在经历给定两点的绝热过程对环境所作的净功仅与系统初态和终态有关,而与绝热过程的具体路径无关。 It is found by experiment that for all adiabatic processes between two states the value of the net work done by or on the system is the same. That is, the value of the net work done by or on a closed system undergoing an adiabatic process between two given states depends solely on the end states and not on the details of the adiabatic process. dE Q W δδ=-→dE Q W dt =- 4.第二定律的陈述(Statements of the Second Law ) 克劳修斯陈述: ① 热能不可能单独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It is impossible for any system to operate in such a way that the sole result would be an energy transfer by heat from a cooler to a hotter body.) ② 热能可以单独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③ 在外界作用下,热能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开尔文-普朗克陈述: ① 任何系统不可能从单一热库吸收热能在经历一个热循环之后使之完全转变为功。(It is impossible for any system to operate in a thermodynamic cycle and deliver a net amount of work to its surroundings while receiving energy by heat transfer from a single thermal reservoir.) ② 热力系统可以从一个热库吸热同时向另一个热库放热并在经历一个热循环之后使剩余热能完全 转变为功。 ③ 外界对热力系统作功并在其经历一个热循环之后使之完全转变为热能。 5.不可逆和可逆过程(Irreversible and Reversible Processes ) 不可逆过程: 系统在经历了一个热力过程之后,如果系统及其环境不能精确地回复到各自的初始状态。 A process is called irreversible if the system and all parts of its surroundings cannot be exactly restored to their respective initial states after the process has occurred. 不可逆过程主要有:热交换过程;自由膨胀过程;燃烧过程;混合过程;粘性流动过程;非弹性变形过程; 可逆过程: 系统在经历了一个热力过程之后,如果系统及其环境能回复到各自的初始状态。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规律

考点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规律 考点1.1 电流的概念及表达式1.形成电流的条件 (1)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2.电流 (1)定义式:I =. q t 其中q 是某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a.若是金属导体导电,则q 为自由电子通过某截面的电荷量的总和. b.若是电解质导电,则异种电荷反向通过某截面,q =|q 1|+|q 2|. (2)带电粒子的运动可形成等效电流,如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此时I =,q 为带电粒子的电荷量,T 为周期. q T (3)方向:电流是标量,为研究问题方便,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外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到负极,在内电路中电流由电源负极到正极. (4)微观表达式:假设导体单位体积内有n 个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电荷量为q ,导体横截面积为S ,则I =nqSv . 3. 如图所示,一根截面积为S 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带有负电荷,每米电荷量为q ,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 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A ) A .vq B. C .qvS D .qv /S q v 6. (多选)半径为R 的橡胶圆环均匀带正电,总电荷量为Q ,现使圆环绕垂直环所在平面且通过圆心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由环产生的等效电流应有( AB )

A .若ω不变而使电荷量Q 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 B .若电荷量不变而使ω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 C .若使ω、Q 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电流将变大 D .若使ω、Q 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电流将变小 9. 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 ,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C ) A. B. C .ρne v D.m v 22eL m v 2Sn e ρe v SL 考点1.2 描述电源的物理量1. 电动势 (1)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正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在电源外部,静电力做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2)电动势: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把正电荷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W 与被移送电荷q 的比值.定义式:E =. W q (3)物理意义:反映电源非静电力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2.内阻:电源内部导体的电阻. 3.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 或mA·h. 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在外电路和电源内部,正电荷都受静电力作用,所以能不断地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知识点《热工基础与应用(第3版)》

《热工基础及应用》第3版知识点 第一章 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 本章要求:1.掌握研究热能转换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掌握状态参数及可逆过程的体积变化功和热量的计算; 3.掌握循环的分类与不同循环的热力学指标。 知识点: 1.热力系统: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和某种研究目的,人为划定的一定范围内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热力系或系统。热力系可以按热力系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情况进行分类。 2.工质:用来实现能量相互转换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 3.热力状态:热力系在某瞬时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态称为热力状态。对于热力学而言,有意义的是平衡状态。其实现条件是:0,0,0p T μ?=?=?=。 4. 状态参数和基本状态参数: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热力状态参数,简称状态参数。状态参数可按与系统所含工质多少有关与否分为广延量(尺度量)参数和强度量状态参数;按是否可直接测量可分为基本和非基本状态参数。 5. 准平衡(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准平衡过程是基于对热力过程的描述而提出的。实现准平衡过程的条件是推动过程进行的不平衡势差要无限小,即0p ?→,0T ?→(0μ?→)。 6、热力循环:为了实现连续的能量转换,就必须实施热力

循环,即封闭的热力过程。热力循环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为: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动力循环(正循环)和制冷(热)循环(逆循环)等。动力循环的能量利用率的热力指标是热效率:0 =t H W Q η;制冷循环能量利用率的热力学指标是制冷系数:L 0=Q W ε。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本章要求:1. 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2. 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闭口系统和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 知识点: 1.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在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换过程中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能量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数量守恒这一实质。 2. 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即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Q U W =?+。 3. 稳定流动系统的能量方程:2sh 12Q H m c mg z W =?+ ?+?+。 4. 技术功: 2t sh 12W m c mg z W =?+?+,在可逆条件下 2t 1d W V p =-?。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本章要求:1. 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掌握卡诺循环、卡诺定理及其意义;2. 掌握熵参数,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意义;3.利用熵增原理进行不可逆过程和循环的分析与计算。

电路的基本概念完整版

电路的基本概念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电路一、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图1-2 手电筒的电路原 理图 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 2.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 (3)(3) 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4) 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3.电路的状态 (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二、电路模型(电路图)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 模型,也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例如,图 图1-1 简单的直流 电路

1-2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为了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磁特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 表1-1常用理想元件及符号 第二节电流和电压 一、电流的基本概念 电路中电荷沿着导体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或负电荷流动的反方向),其大小等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或i(t)表示,讨论一般电流时可用符号i。 设在t = t2-t1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 = q2-q1,则在t时间内的电流强度可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式中,t为很小的时间间隔,时间的国际单位制为秒(s),电量q的国际单位制为库仑(C)。电流i(t)的国际单位制为安培(A)。 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A、千安kA等,它们与安培的换算关系为 1 mA = 10-3A; 1 A = 10-6 A; 1 kA = 103 A 二、直流电流 如果电流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相

电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 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 2 .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 .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焦尔定律,了解电阻与 温度的关系。 1?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特点。 2. 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 概念。 第一节电路 、电路的基本组成 1 ?什么是电路 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 图1-1简单的直流电路 序号 内 容 学时 1 绪论 0.5 2 第一节电路 1 3 第二节电流和电压 4 第三节电阻 1 5 第四节部分欧姆定理 6 第五节电能和电功率 1.5 7 本章小结与习题 8 本章总学时 4 电流、功率等概念。 了路径。

2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 负载 (耗能兀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 (3)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 电路的状态 (1)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 的电压和电功 率,进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 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 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 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二、电路模型(电路图) 由理想元件 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 电路模型,也 叫做实际电路的 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例如,图1-2 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 为了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 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磁特 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 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 ⑴ ⑵ ⑶ ⑷ (如电池、发电机等)。 (如灯泡等用电器)。 (如开关等)。 (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 r n R 图1-2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图

热工基础 第4章 工程热力学绪论和基本概念

2013/4/13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工程热力学 绪论
研究对象:热能有效利用及热能与其它形式能量(机械 能)相互转换规律和方法。 基本内容:1)基本概念和能量转换基本定律; 2)工质的基本性质和热力过程; 3)工程应用; 方法: 1)宏观方法;(宏观热力学或经典热力学) 2)微观方法;(微观热力学或统计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与人生心态
望子成龙—对于不同的热力循环,我们都希望实现能量转换与利用。 1 万事如意—可逆循环,实际上虽然不能实现,却是最求的目标。 完美无缺—尽量减少不可逆因素的影响,使热力过程无限接近
可逆过程。
主要章节
绪论 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想气体的性质和热力过程
2 3 4
白马王子,孔雀公主—卡诺循环热效率,最高的理想标准。 获得成功—研发不同的热力循环,实现能量的转换与利用。 最小付出,最大回报—逆向卡诺循环,以最小的能耗,获得最大
的效益。
主要章节
5 6 7 8
热力学第二定律 实际气体、水蒸汽的性质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流动 热力学应用
第4章 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
1

2013/4/13

1.1 热力系统 1.2 状态和状态参数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
热力系统的分类和特点;平衡状态;状态参数的特点和 分类;广延量和强度量;常见的参数坐标图;热力学第 零定律;可逆过程、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过程量功与 热量的特点。
1.3 平衡状态、参数坐标图 1.4 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1.5 功与热量 1.6 热力循环
本章难点:
平衡状态;可逆过程;广延量、强度量、功和热量。
1.1 热力系统
一、系统的定义(system)
热力系统(热力系、系统):人为地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分 割出来,这种人为划定的一定范围内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 外界:热力系以外、与系统发生质量、能量交换的周围物质系 外界 热力系以外 与系统发生质量 能量交换的周围物质系 统统称外界。 边界:热力系与外界的分界面(线)。 边界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假想 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锅 炉
1.1 热力系统
热力系统选取的人为性
过热器 汽轮机
只交换功
发电机 凝 汽 器 给水泵
既交换功 也交换热 只交换热
1.1 热力系统
边界特性 固定、活动 真实、虚构 是否传质 是否传热 是否传功
1.1 热力系统
二、热力系统分类
以系统与外界关系划分: 有 开口系 非绝热系 非绝功系 非孤立系 无 闭口系 绝热系 绝功系 孤立系
是否传热、功、质
2

第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一、填空题: 1. 下图所示电路中,元件消耗功率200W P=,U=20V,则电流I为 10 A。 2. 如果把一个24伏的电源正极作为零参考电位点,负极的电位是_-24___V。 3.下图电路中,U = 2 V,I = 1 A 3 A,P 2V = 2 W 3 W , P 1A = 2 W,P 3Ω = 4 W 3 W,其中电流源(填电流源或电压源)在发出功 率,电压源(填电流源或电压源)在吸收功率。 U 4. 下图所示中,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6 V,电压源是在发出功率 5.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5 A ,电阻R= 10 Ω。 B C 6.下图所示电路U=___-35 ________V。 7.下图所示电路,I=__2 __A,电流源发出功率为_ 78 ___ W,电压源吸收功率20 W。 8. 20. 下图所示电路中,根据KVL、KCL可得U=2 V,I 1= 1 A,I 2 = 4 A ;电流源的 功率为 6 W;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发出。2V电压源的功率为 8 W,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吸收。 9.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 2= 3 A,U AB = 13 V。 10.电路某元件上U = -11 V,I = -2 A,且U 、I取非关联参考方向,则其吸收的功率是22 W。 11.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1= 3 A,I2= 3 A,U AB= 4 V。 12.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 1 A;电压源和电流源中,属于负载的是 电压源。 13.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3A;电压源和电流源中,属于电源的是电流源。

14.下图所示的电路,a 图中U AB 与I 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 155AB U I =+ ;b 图中U AB 与I 之间 的关系表达式为 510 AB U I =- 。 a 图 b 图 15.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1、2、3分别表示三个元件,则U = 4V ;1、2、3这三个元件中,属于电源的是 2 ,其输出功率为 24W 。 16.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I= 6 A ,电流源功率大小为 24 W ,是在 发出 (“吸收”,“发出”)功率。 17.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 2 A ,5Ω电阻消耗的功率为 20W W ,4A 电流源的发出功率为 40 W 。 18.下图所示的电路中,I= 1A A 。 19. 下图所示的电路中,流过4Ω电阻的电流为 0.6 A ,A 、B 两点间的电压为 5.4 V , 3Ω电阻的功率是 3 W 。 20. 下图所示电路,A 点的电位V A 等于 27 V 。 21.下图所示的电路中,(a )图中Uab 与I 的关系表达式为3AB U I =- ,(b) 图中Uab 与I 的关系 表达式为 103AB U I =+ ,(c) 图中Uab 与I 的关系表达式为 62 AB U I =+,(d )图中Uab 与I 的关系表达式为 62 AB U I =+ 。 (a ) (b) (c) (d ) 22. 下图中电路的各电源发出的功率为Us P = 0W , Is P = 8W 。 23. 额定值为220V 、40W 的灯泡,接在110V 的电源上,其功率为 10 W 。 二、选择题: 1. M Ω是电阻的单位,1M Ω=( B )Ω。 A.103 B.106 C. 109 D. 1012 2.下列单位不是电能单位的是( B )。 A.W S ? B.kW C.kW h ? D.J 3. 任一电路,在任意时刻,某一回路中的电压代数和为0,称之为( B )。 A.KCL B.KVL C.VCR D.KLV 4. 某电路中,B 点电位-6V ,A 点电位-2V ,则AB 间的电压U AB 为( C )。 A.-8V B.-4V C.4V D.8V 5. 下图电路中A 点的电位为( D )V 。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为参考内容)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为参考内容) 英文名称:Fundamental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傅秦生赵小明唐桂华.热工基础(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2015 参考教材 [1]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沈维道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课程内容 热能转换的基本概念 1、内容:热力系与工质;状态与状态参数;热力参数坐标图;热 力过程和热力循环。 2、要求: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热能转换中常用的一些术语,基本概 念。应使学生掌握热力系及其分类,平衡状态和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的数学特征。对于热力过程着重讲明可逆过程。使 学生了解热力循环及其性能指标。 热力学第一定律 1、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储存能,热力学能和焓;闭口 系的能量方程;稳定流动的能量方程及其应用。

2、要求: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和热工计算基础。 应透彻讲清闭口系与稳定流动系的能量方程。讲清焓的概念。 使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重点掌握如何利用能量 方程解决实际工程中能量转换问题。 热力学第二定律 1、内容:热力过程的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表述;卡诺循环 和卡诺定理;状态参数熵;孤立系熵增原理;能量的品质与能 量贬值原理,热量的?。 2、要求:使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同表述的内涵。掌握卡诺 循环和卡诺定理及其意义。使学生理解熵参数的内涵。通过熵 增原理使学生重点掌握熵产的计算分析,并判断过程的不可逆 性。了解能量贬值原理的实质。 理想气体的热力性质和热力过程 1、内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理想气体的热 力学能,焓和熵的计算分析。混合气体热力性质简介。理想气体的四个基本热力过程和多变过程。 2、要求:使学生掌握利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计算理想气体的基本 状态参数,掌握理想气体的比热容,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的计算。了解混合气体热力性质。掌握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工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之间转换的媒介物质。 系统:热设备中分离出来作为热力学研究对象的物体。 状态参数:描述系统宏观特性的物理量。 热力学平衡态: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态。 压力:系统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力。 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状态公理:对于一定组元的闭口系统,当其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用与该系统有关的准静态功形式的数量n加上一个象征传热方式的独立状态参数,即(n+1)个独立状态参数来确定。 热力过程:系统从初始平衡态到终了平衡态所经历的全部状态。 准静态过程:如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则封闭系统经历的每一中间状态足够接近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系统经历一个过程后如果系统和外界都能恢复到各自的初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无任何不可逆因素的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 循环:工质从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过程有回到初态,这种闭合的过程称为循环。 可逆循环:全由可逆过程粘组成的循环。 不可逆循环:含有不可逆过程的循环。 第二章 热力学能:物质分子运动具有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分子势能称为物质的热力学能。 体积功:工质体积改变所做的功。 热量:除功以外,通过系统边界和外界之间传递的能量。 焓:引进或排出工质输入或输出系统的总能量。 技术功:工程技术上将可以直接利用的动能差、位能差和轴功三项之和称为技术功。 功:物质间通过宏观运动发生相互作用传递的能量。 轴功:外界通过旋转轴对流动工质所做的功。 流动功:外界对流入系统工质所做的功。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卡诺循环:两热源间的可逆循环,由定温吸热、绝热膨胀、定温放热、绝热压缩四个可逆过程组成。 卡诺定理:在温度为T1的高温热源和温度为T2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其热效率相等,与工质的性质无关;在温度为T1的高温热源和温度为T2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循环,以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最高。 熵:沿可逆过程的克劳修斯积分,与路径无关,由初、终状态决定。 熵流:沿任何过程(可逆或不可逆)的克劳修斯积分,称为“熵流”。 熵产:系统熵的变化量与熵流之差。 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和绝热系统中,如进行的过程是可逆过程,其系统总熵保持不变;如为不可逆过程,其熵增加;不论什么过程,其熵不可能减少。 第四章 理想气体:热力学中,把完全符合PV=RT及热力学能仅为温度的函数U=U(T)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比热容:单位物量物体在准静态过程中温度升高1K(或1 C)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质量比热容:取1kg质量作为计量单位时,其比热容称为质量比热容。 体积比热容:取标准状态下1m^3气体的体积作为计量单位时,其比热容称为体积比热容。 摩尔比热容:取1mol作为计量单位时,其比热容称为摩尔比热容。 第五章 饱和温度:饱和状态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饱和状态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饱和水:水温t等于水压p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s,称为饱和水 干饱和蒸汽:水蒸气温度t等于其压力p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s,称为干饱和蒸汽。 过热蒸汽:蒸汽的温度t高于其压力p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s,称为过饱和蒸汽。 干度:1kg湿蒸汽中含xkg的饱和蒸汽,(1-x)kg饱和水。 绝热效率:实际输出功和理论实处功之比。 过冷度:水温t低于水压p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s,称为未饱和水。 过热度:蒸汽的温度t高于其压力p所对应的饱和温度ts,称为过饱和蒸汽。 第六章 理想混合气体:由相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理想气体组成 道尔顿分压力定律: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压力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压力的总和 分体积定律: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等于各组成气体分体积的总和

01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一、是非题 1.在电路的节点处,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不能都设为指向节点,否则将只有流入节点的电流,而没有流出节点的电流。 2.电流强度的大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电量。 3.在电路中,由于所标明的电流参考方向是任意假定的,所以电流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4.电路中某两点的电位都很高,则这两点间的电压一定很高。 5.电路中某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的电位差,所以该两点间的电压与参考点有关。 6.若改变电路中的参考点,则电路中各点的电位一般都将改变。 7.某元件的电压u和电流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若用p=ui算得的功率值为 5W,则该元件实际供出5W的功率。 8.若某元件的电流I和电压U采用非关联参考方向,则P=UI为该元件供出的功率。 9.短路元件的电压为零,其电流不一定为零。开路元件的电流为零,其电压不一定为零。 10.根据P=UI,对于额定值220V、40W的灯泡,由于其功率一定,如电源电压越高,则其电流必越小。 11.有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炉,电阻不同。因为P =I2R,所以电阻大的功率大。 12.如果电池被短路,输出的电流将最大,此时电池输出的功率也最大。 13.无论流过电压源的电流多大,电压源的电压总保持常量或给定的时间函数。 14.如果一个电压源的电压U S=0,则它相当于开路。 15.直流电源的内阻为零时,电源电动势就等于电源端电压。 16.某实际直流电源的开路电压为U S,若该电源外接一个电阻器,其电阻值在某范围变化时都满足U R=U S,则在一定的电流条件下,该实际电源的模型为一电压源。

17.与电压源并联的各网络,对电压源的电压并无影响;与电流源串联的各网络,对电流源的电流并无影响。 18.如果一个电流源的电流I S=0,则它相当于开路。 19.电路中任意两点a、b之间的电压u ab,等于从a点沿任意一条路径到b点间所有元件电压的代数和。 20.KCL对于电流的参考方向或实际方向均成立,KVL对于电压的参极性或实际极性也都是成立的。 21.在列写KCL和KVL方程时,对各变量取正号或负号,均按该变量的参考方向确定,而不必考虑它们的实际方向。 22.线性电阻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的斜率总是正值。 23.实际直流电源的特性越接近电压源时,其内阻越小。实际电源的特性越接近电流源时,其内阻越大。 24.将小灯泡与可变电阻串联后接到直流电压源上,当电阻增大时,灯泡的电压减小,所以灯泡变暗。 答案部分 1.( -)2.(+)3.(+)4.(-)5.(-)6.(+)7.(-) 8.(+)9.(+)10.(-) 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

电路的基本概念

1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电 路 一、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 图1-1 简单的直流电路 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 电流、功率等概念。 2.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焦尔定律,了解电阻与 温度的关系。 1.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特点。 2.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2 图1-2 手电筒的电路原理图 2.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 (3)(3) 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4) 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3.电路的状态 (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二、电路模型(电路图)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也 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例如,图1-2 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理想元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 为了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 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电磁特 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的结构、材 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 表1-1常用理想元件及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