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四)化学试卷

2020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四)化学试卷
2020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四)化学试卷

2020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四)

化学试卷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Cl 35.5 Fe 56 Co 59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节约燃料成本

B. 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 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的甲醇属于可再生燃料

D. 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

B. 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得到含盐量较大的淡水,其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 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甲醇为燃料,可再生,C正确;

D. 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再降解回归自然,实现“碳”的循环利用,D正确;答案为A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L 0.1 mol·L-1NaClO溶液中含有的ClO-为N A

B. 1 mol Fe在1 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C. 常温常压下,32 g 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小于N 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HF中含有的氟原子数目为N 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NaClO为强碱弱酸盐,ClO-会水解,使溶液中ClO-的物质的量小于1 L ×0.1 mol·L-1,即小于N A,A项错误;

B. 根据反应2Fe+3Cl2=2FeCl3可知铁过量,1 mol Cl2参与反应转移2 mol电子,B项错误;

C. 32g O2的物质的量为

32g

32g/mol

=1mol,分子数为N A,而含有O3,相同质量的O3所含分子数少,则分子

总数减少,小于N A,C项正确;

D. 标况下HF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本题D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或者误把标准状态下的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

3.我国自主研发的对二甲苯绿色合成项目取得新进展,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异戊二烯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 可用溴水鉴别M和对二甲苯

C. 对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2种

D. M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异戊二烯中2个碳碳双键所确定的平面重合时,所有碳原子共平面,A正确;

B. M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水褪色,对二甲苯与溴水可发生萃取,使溶液分层,有机层显橙红色,可用溴水鉴别,B正确;

C. 对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氯原子在苯环上1种,在甲基上1种,合计2种,C正确;

D. M的分子式为C8H12O,某种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则剩余基团为C2H7-,无此基团,D错误;

答案为D

【点睛】碳碳双键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对二甲苯与溴水萃取使溴水褪色,但有机层显橙红色。

4.用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清洗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有残液的试管

B.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为定容时的操作

C. 装置制取金属锰

D. 装置为制备并用排气法收集NO气体的装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自来水中有杂质离子,清洗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有残液的试管不能用自来水,应该用蒸馏水,且应该把反应液倒入水中,A项错误;

B. 定容时,当液面距定容刻度线1到2厘米处,改用滴管滴加,使凹液面最低端与刻度线相切,B项错误;

C. 利用铝热反应制取金属锰时采用的是高温条件,需要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促进镁条燃烧,利用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热制取金属锰,该实验装置中没有氯酸钾作引发剂,C项错误;

D. 铜和稀硝酸反应可以制备NO,NO的密度比CO2的密度小,采用短口进气、长口出气的集气方式,D项正确;

答案选D。

5.四种位于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内层电子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5,Z和W位于同一周期。Z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医用药剂,工业上电解该化合物的熔融物可制得Z单质,Y和Z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这两种离子化合物的阴离子与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四种元素中至少有两种金属元素

B. 四种元素的常见氢化物中熔点最高的是Z的氢化物

C. 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高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元素Y形成的离子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小于7

D. 常温下,X Y Z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位于不同主族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X的内层电子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5,X为氮元素,Z和W位于同周期。Z的化合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Z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医用药剂,工业上电解该化合物的熔融物可制得Z单质,Z为钠元素,W为氯元素。Y和Z 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其中阴、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Y为氧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 四种元素中只有钠为金属元素,故A错误;

B. 氢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四种元素的常见氢化物中熔点最高的是Z的氢化物,故B正确;

C. 四种元素形成的常见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元素Z形成的离子,钠离子半径最小,故C错误;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NO3或NaNO2,若为NaNO3溶液显中性,pH等于7,若为NaNO2 D. X Y Z

因水解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D错误。

故选B。

6.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此时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输出电能时,外电路中的电子由硫酸铅电极流向钙电极

B. 放电时电解质LiCl-KCl中的Li+向钙电极区迁移

C. 电池总反应为Ca+PbSO4+2LiCl Pb+Li2SO4+CaCl2

D. 每转移0.2 mol电子,理论上消耗42.5 g LiCl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目可知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则硫酸铅电极的反应为:PbSO4+2e-+2Li+=Pb+Li2SO4,则硫酸铅电极为电池的正极,钙电极为电池的负极,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A. 输出电能时,电子由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即从钙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硫酸铅电极,A项错

误;

B. Li+带正电,放电时向正极移动,即向硫酸铅电极迁移,B项错误;

C. 负极反应方程式为Ca+2Cl??2e?=CaCl2,正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PbSO4+2e?+2Li+=Pb+Li2SO4,则总反应方程式为:PbSO4+Ca+2LiCl=Pb+CaCl2+Li2SO4,C项正确;

D.钙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Ca+2Cl??2e?=CaCl2,根据正负极电极反应方程式可知2e?~2LiCl,每转移0.2 mol电子,消耗0.2 mol LiCl,即消耗85g的LiCl,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硫酸铅电极处生成Pb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础,D项有关电化学的计算明确物质与电子转移数之间的关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7.常温下,HNO2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4.6×10-4(已知

46.=2.14),向20 mL 0.01 mol·L-1HNO2溶液中逐

滴加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测得混合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20

B. a点溶液中c(H+)=2.14×10-3 mol·L-1

C. 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D. b点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c(HNO2)>c(Na+)>c(

2

NO-)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向20mL 0.01mol?L?1的HN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若恰好反应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20 mL,C点是溶液呈中性,溶质为HNO2、NaNO2混合溶液,X<20,A项错误;

B. 由HNO2?H++NO2?,K=

()()

()

2

2

c H c NO

c HNO

+-

g

()

()

2

2

c H

c HNO

+

,则4.6×10?4≈

()

2

0.01mol/L

c H+

,得到c(H+)=2.14×10?3

mol/L,B项正确;

C. c点是溶液呈中性,溶质为HNO2、NaNO2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20mL时恰好反应,那么a到恰好完全反应时,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d点从图中读不出是在恰好反应之前还是恰好反应之后,C项错误;

D. b点溶液为HNO2、NaNO2混合溶液,且浓度比为1:1,由NO2?+H2O?HNO2+OH?,HNO2?H++NO2?,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知溶液呈酸性,微粒浓度大小为c(NO2?)>c(Na+)>c(HNO2),D项错误;

答案选B。

8.氨气和氯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探究它们的某些性质。

实验一: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并测定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

(1)使图中装置Ⅱ产生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三颈烧瓶中未充满水(假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原因是______。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 mL喷泉实验后的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500 mol·L-1的盐酸测定氨水的浓度,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应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当pH=7.0时,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D.当pH=11.0时,K(NH3·H2O)约为2.2×10-5

实验二:拟用如下装置设计实验来探究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3)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中的装置连接顺序为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用大写字母表示)。若按照正确顺序连接实验装置后,则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

(5)写出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完成后,F装置中底部有固体物质生成。请利用该固体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H3·H2O为弱碱(其余实验用品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在三颈烧瓶中收集满氨气,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用热毛巾敷在三颈烧瓶底部(2). 氨气中混有空气(或其他合理答案)(3). 碱式滴定管(4). AD(5). 2NH4Cl+Ca(OH)2CaCl2+2NH3↑+H2O(6). D(7). E(8). C(9). 无尾气处理装置(10). 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11). 取F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定溶液的pH,若pH<7,可证明NH3·H2O为弱碱(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分析】

(1)使装置I中产生的氨气溶于水,三颈烧瓶内形成气压差;

(2)集气时有空气混入,空气中氧气、氮气不溶于水,则三颈烧瓶未充满水;氨水溶液呈碱性;依据酸碱

中和滴定原理及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

()()

-+

4

32

c OH c NH

c NH

()

H O

?

g

(3)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制取氨气;

(4)装置A制取氨气,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E装置中盛放的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根据气体的制备、除杂、混合反应及尾气吸收的顺序安装

反应装置;

(5)根据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的现象可知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

(6)根据氯化铵溶液呈酸性可证明NH3?H2O为弱碱。

【详解】(1)在三颈烧瓶中收集满氨气,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用热毛巾敷在三颈烧瓶底部,进而使装置II中三颈烧瓶内形成喷泉;

(2)氨气极易溶于水,全为氨气可充满烧瓶,若混有空气,则水不能充满;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氨水至锥形瓶中;

A. 酸滴定碱,生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则可用甲基橙做指示剂,A项正确;

B. NH3?H2O为弱碱,若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则溶液生成的氯化铵盐溶液显酸性,pH<7,则当pH=7.0时,氨水过量,B项错误;

C. 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由c(NH3?H2O)=

()()

()

32

c HCl V HCl

V NH H O

g

g分析可知,

V(HCl)大,则测定结果偏

高,C项错误;

D.设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c×20mL=0.05000mol/L×22.40mL,解得c(NH3?H2O)=0.045mol/L,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

()()

-+

4

32

c OH c NH

c NH

()

H O

?

g

,pH=11的氨水中c(OH?)=0.001mol/L,

c(OH?)≈c(NH4+)=0.001mol/L,则:K(NH3?H2O)=

()()

-+

4

32

c OH c NH

c NH

()

H O

?

g

=0.001mol/L0.001mol/L

0.045mol/L

?

=2.2×10?5,D项正确;

故答案为:氨气中混有空气(或其他合理答案);碱式滴定管;AD;

(3)可用装置A制取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H2O;

(4)装置A制取氨气,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E装置中盛放的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C装置用来干燥氯气,然后在F中混合反应,则连接顺序为A→D→F、C←E←B,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5)根据氯气与氨气反应8NH3+3Cl2=6NH4Cl+N2的现象可知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是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6)根据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设计证明NH3?H2O为弱碱实验方案为:取F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定溶液的pH,若pH<7,可证明NH3·H2O为弱碱(或其他合理答案)。

9.二茂铁在常温下为橙黄色粉末,有樟脑气味,用作节能、消烟、助燃添加剂等。可用下列方法合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室温下,环戊二烯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某实验小组要得到环戊二烯,需先将环戊二烯二聚体解聚,已知:

①分离得到环戊二烯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②由环戊二烯生成C5H5K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中所需的FeCl2·4H2O可通过下列步骤制得。

①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铁屑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采用“趁热过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解法制备二茂铁时:

①不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i电极与电源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相连,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电路中每转移1 mol电子,得到产品的质量为____。

二甲醚C5H5K+H2O(3). 将铁屑表面的油污除去(4). 【答案】(1). 蒸馏(2). C5H6+KOH u u u u u u u r

防止常温过滤时FeCl2·4H2O结晶析出而损失(5). 使电解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防止Fe2+被氧化(6).

负极 (7). Fe-2e -=Fe 2+ (8). 93g 【解析】 【分析】

(1)①互溶的有机物可根据沸点不同,利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②从流程图中给出信息作答;

(2)制备无水FeCl 2,用热Na 2CO 3溶液浸泡是利用碳酸钠溶液的碱性除去铁表面的油污,过滤得到铁屑,洗涤、烘干,盐酸和铁反应,铁屑过量,确保反应后的液体中不含Fe 3+,生成氯化亚铁,趁热过滤,减少氯化亚铁析出,将滤液浓缩结晶FeCl 2?4H 2O ,氯化亚铁为强酸弱碱盐,水解,需在氯化氢的气流中脱水得到无水氯化亚铁;

(3)①二茂铁中铁是+2价,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通入氮气排尽装置中空气,使电解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防止Fe 2+被氧化;

②依据流程图可以看出,Fe 作电解池的

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Ni 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做阴极,再依据电解原理分析作答。

【详解】(1) 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环戊二烯二聚体( 沸点为174℃)、环戊二烯(沸点为41℃),分离得到环戊二烯,可利用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

②从流程图中可以看出,由环戊二烯生成C 5H 5K 的化学方程式为:C 5H 6+KOH u u u u u u u r 二甲醚 C 5H 5K+H 2O ; (2)①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用热Na 2CO 3溶液浸泡是利用碳酸钠溶液的碱性除去铁表面的油污; ②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趁热过滤可防止常温过滤时FeCl 2·

4H 2O 结晶析出而损失; (3) ①二茂铁中铁是+2价,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通入氮气排尽装置中空气,防止实验过程中亚铁离子被氧化,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空气;

②Fe 作电解池的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 2+,Ni 做电解池的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在电解过程中,理论上电路中每转移1 mol 电子,生成的Fe 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则得到的二茂铁的物质的量为0.5mol ,其质量为0.5mol×186g/mol=93g 。

10.砷及其化合物在半导体、农药制造等方面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ASH 3的电子式为___;AsH 3通入AgNO 3溶液中可生成Ag , As 2 O 3和HNO 3,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2)改变O. 1 mol · L-1三元弱酸H3 AsO4溶液的pH,溶液中的H3 AsO4、H2 AsO4-、HAsO42-以及AsO43-的物质的量分布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1gK al ( H3 AsO4)=___;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H3 ASO4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②反应H2 AsO4-+AsO43-=2HAsO42-的lgK=_____

(3)焦炭真空冶炼砷的其中两个热化学反应如下:

As2O3(g)+3C(s)=2As(g)+3CO(g) 38

-H1=akJ/mol

As2O3(g)+3C(s)=1/2As4(g)+3CO(g) 38

-H2=bkJ/mol

-H=_______kJ/mo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则反应4As(g)=As4(g)38

(4)反应2As2S3(s)=4AsS(g)+S2(g)达平衡时气体总压的对数值lg(p/kPa)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对应温度下,B点的反应速率v(正) ___v(逆)(填“>’,’’<”或“一”)。

②A点处,AsS(g)的分压为___kPa,该反应的Kp=___kPa5 (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H AsO+OH====H AsO+H O 【答案】(1). (2). 6:1(3). —2.2(4). --

34242 (5). 4.5(6). 2b—2a(7). >(8). 0.8(9). 8.192×10-2

【解析】

【分析】

(1)ASH 3的电子式与氨气类似;AsH 3通入AgNO 3溶液中可生成Ag ,As 2O 3和HNO 3,反应为2AsH 3+12AgNO 3+3H 2O═As 2O 3+12Ag↓+12HNO 3,据此分析;

(2)三元弱酸H 3AsO 4的三级电离反应为:

H 3AsO 4?H ++H 2ASO 4-,H 2ASO 4-?H ++HAsO 42-,HAsO 42-?H ++AsO 43-, ①K al (H 3AsO 4)=2434c()()

()

H c H AsO c H AsO +-? ,根据图可知,pH=2.2时,c (H 2ASO 4-)=c (H 3AsO 4),则K al (H 3AsO 4)

=c (H +)=10-2.2,可得,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H 3ASO 4发生反应生成NaH 2ASO 4,据此书写;

②同理,K a2(H 2ASO 4-)=24

24c()()()

H c HAsO c H AsO +--

?,pH=7时,c (H 2ASO 4-)=c (HAsO 42-),则K a2(H 2AsO 4-)=c (H +)

=10-7

,K a3(HAsO 42-)

=3424c()()

()

H c AsO c HAsO +--

?,pH=11.5时,c (HAsO 42-)=c (AsO 43-),则K a3(HAsO 42-)=c (H +)=10-11.5, 反应

H 2AsO 4-+AsO 43-

?2HAsO 42-的

K=22443244()()()()c HAsO c HAsO c H AsO c AsO ----??=22443244()()()()c HAsO c HAsO c H AsO c AsO ----??×()()

c H c H ++ =

a2242a34()

()

K H AsO K HAsO --,据此计算;

(3)已知:Ⅰ、As 2O 3(g )+3C (s )=2As (g )+3CO (g )△H 1= akJ?mol -1 ⅡAs 2O 3(g )+3C (s )=

As 4(g )+CO (g )△H 2 = b kJ?mol -1

根据盖斯定律:Ⅱ×2-Ⅰ×2得反应4As (g )?As 4(g ),据此计算; (4)①A 点达到平衡,B 点处气体总压小于平衡时的气压,据此分析;

②A 点处,气体总压的对数值lg (p/kPa ),则气体总压为1kPa ,AsS (g )在气体中体积分数为4

5

,由此可得;得出平衡时AsS (g )的分压为和S 2(g )的分压,再计算K p 。 【详解】(1)ASH 3的电子式与氨气类似,电子式为:

;AsH 3通入AgNO 3溶液中可生成Ag ,

As 2O 3和HNO 3,反应为2AsH 3+12AgNO 3+3H 2O═As 2O 3+12Ag↓+12HNO 3,其实As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sH 3为还原剂,Ag 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AgNO 3为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故答案为:;6:1;

(2)三元弱酸H 3AsO 4的三级电离反应为:H 3AsO 4?H ++H 2ASO 4-,H 2ASO 4-?H ++HAsO 42-,HAsO 42-?H ++AsO 43-,第一步电离为主,

①K al (H 3AsO 4)=2434c()()

()

H c H AsO c H AsO +-?,根据图可知,pH=2.2时,c (H 2ASO 4-)=c (H 3AsO 4),则K al (H 3AsO 4)

=c (H +)=10-2.2,则1gK al (H 3AsO 4)=-2.2;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用NaOH 溶液滴定H 3ASO 4发生反应生成NaH 2ASO 4,离子反应为:H 3AsO 4+OH -=H 2ASO 4-+H 2O ; 故答案为:-2.2;H 3AsO 4+OH -=H 2ASO 4-+H 2O ;

②同理,K a2(H 2ASO 4-

)=2424c()()

()

H c HAsO c H AsO +--

?,pH=7时,c (H 2ASO 4-)=c (HAsO 42-),则K a2(H 2AsO 4-)=c (H +)

=10-7

,K a3(HAsO 42-)

=3424c()()

()

H c AsO c HAsO +--

?,pH=11.5时,c (HAsO 42-)=c (AsO 43-),则K a3(HAsO 42-)=c (H +)=10-11.5, 反应

H 2AsO 4-+AsO 43-

?2HAsO 42-的

K=22443244()()()()c HAsO c HAsO c H AsO c AsO ----??=22443244()()()()c HAsO c HAsO c H AsO c AsO ----??×()()

c H c H ++ =

a2242a34()()K H AsO K HAsO --

=7

11.51010

-- =104.5,lgK═4.5; 故答案为:4.5;

(3)已知:Ⅰ、As 2O 3(g )+3C (s )=2As (g )+3CO (g )△H 1=a kJ?mol -1 ⅡAs 2O 3(g )+3C (s )=

As 4(g )+CO (g )△H 2=b kJ?mol -1

根据盖斯定律:Ⅱ×2-Ⅰ×2得4As (g )?As 4(g )△H=(2b-2a )kJ?mol -1; 故答案为:2b-2a ;

(4)①A 点达到平衡,B 点处气体总压小于平衡时的气压,说明生成气体比平衡时少,反应正向着正方向生成气体的方向进行,故B 点的反应速率v (正)>v (逆); 故答案为:>;

②A 点处,气体总压的对数值lg (p/kPa ),则气体总压为1kPa ,AsS (g )在气体中体积分数为4

5

,S 2(g )在气体中体积分数为

1

5

,则AsS (g )的分压为0.8kPa ,S 2(g )的分压为0.2kPa ,Kp=(0.8kPa )

4×0.2kPa=8.192×10-2kPa5 ;

故答案为:0.8;8.192×10-2。

11.钴的合金及其配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已知Co3+比Fe3+的氧化性更强,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1)Co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水CoCl2的熔点为735℃、沸点为1049℃,FeCl3熔点为306℃、沸点为315℃。CoCl2属于_________晶体,FeCl3属于__________晶体。

(3)BNCP可用于激光起爆器等,可由HClO4、CTCN、NaNT共反应制备。

4

ClO-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②CTCN的化学式为[Co(NH3)4CO3]NO3,与Co(Ⅲ)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___{已知23CO-的结构式为

}。

③NaNT 可以(双聚氰胺)为原料制备。1 mol双聚氰胺分子中含σ键的数目为

____________。

(4)Co与CO作用可生成Co2(CO)8,其结构如图所示。该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钴酸锂是常见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氧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已知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用含a、b、N A的代数式表示)g·cm-3。

【答案】(1). [Ar]3d6或1s22s22p63s23p63d6(2). 离子(3). 分子(4). 正四面体(5). N和O

(6). 9N A(或9×6.02×1023)(7). sp和sp2(8). 6(9).

30

2

3a

A

b N

?

【解析】 【分析】

(1)Co 是27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7个电子,失去3d 上1个电子和4s 上2个电子生成Co 3+离子,根据构造原理知Co 3+基态的

电子排布式;

(2)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离子晶体熔沸点较高,据此解答;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作答;

(4)根据图示Co 2(CO)8的结构式结合杂化轨道理论作答;

(5)先通过数学几何关系计算出六棱柱的体积,再利用“均摊法”求出该晶胞中O 原子、Li 原子和Co 原子的数目,最后利用晶体密度ρ=

m

V

计算求出结论。 【详解】(1)Co 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 族,基态Co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 74s 2,Co 3+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r]3d 6或1s 22s 22p 63s 23p 63d 6;

(2)无水CoCl 2的熔点为735℃、沸点为1049℃,符合离子晶体的特点;FeCl 3熔点为306℃、沸点为315℃,符合分子晶体的特点,则CoCl 2属于离子晶体,FeCl 3属于分子晶体;

(3)①ClO 4-

中心原子Cl 有4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7+1-4×2)/2=0,价层电子对数为4,ClO 4-

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②构成配位键,和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原子提供孤电子对,根据CTCN 的化学式,以及CO 32-的结构式,与Co (III )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N 和O ;

③前一个C 原子,有3个σ键,无孤电子对,杂化类型为sp 2,后一个碳原子有2个σ键,无孤电子对,杂化类型为sp ;成键原子之间只能形成一个σ键,即1mol 该分子中含有σ键物质的量为9 mol ,个数为9N A 或9×

6.02×1023。 (4)图中以碳氧双键存在的中心C 原子是平面结构,C 的价电子数=3+0=3,则采用sp 2杂化方式;以碳氧三键存在的中心C 原子是直线型结构,C 的价电子数=2+0=2,则采用sp 杂化方式,故答案为:sp 和sp 2; 题图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1pm=1010cm ,六棱柱底部正六边形的面积

=6(a×10-10)2cm 2,六棱柱的体积

=6(a×10-10)2(b×10-10)cm 3

=32

a 2b×10-30cm 3。该晶胞中氧原子的数目为1216?

+63

1?+21

2?+1=6,Li 原子的数目为3,Co 原子的数目为3,已知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

一个晶胞的质量为294A

N g ,故密度为ρ=m V =303

2g?cm 3A

a b N -?。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30

2

A

3a b N ?

12.非诺洛芬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C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反应①的条件是___________,过程①属于______反应

(3)反应②发生的是取代反应,且另一种产物有HBr ,写出由B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有机物M 与非诺芬互为同分异构体,M 满足下列条件: I .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且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II .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

M 的结构有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不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的M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写出以

|

33

H C CH CH OH --为原料制备路线流程图(无机试

剂任用)_________

【答案】 (1). 苯 (2). 醚键、羰基 (3). 2Br ,3FeBr (或2Br ,Fe ) (4). 取代 (5).

(6). 4 (7).

(8).

3

PBr |

|

|

NaCN

333333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OH Br CN --→--→--

|

33224CH CH CH H O/H |

33

H SO /Δ

CH CH CH OH COOH +

--→--→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知,A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 ,B 为溴苯,则A 为苯;B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C 发生还原反应生成D ,D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 ,E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 ,F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非诺洛芬,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A 的化学名称是苯,C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醚键、羰基。 故答案为:苯;醚键和羧基;

(2)反应①发生的是苯的溴代反应,反应条件是2Br ,3FeBr (或2Br ,Fe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2Br ,3FeBr (或2Br ,Fe );取代;

(3)B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 ,该取代反应中有一种物质是HBr ,根据C 的结构简式结合原子守恒知,X 结

构简式为

,由B 生成C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I .能与NaHCO 3溶液反应,说明有羧基,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有酚羟基; II .分子中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说明该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且H 原子种类是

6,则符合条件的M 的结构简式为

、、

、,共有4种;因酚与浓溴水反应取代羟基邻对位氢原子,

不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的M 的苯环应被其它基团占据,所以不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的M 的结构简

式为,

故答案为:4;;

(5)用发生类似题中的④⑤⑥反应,可得,再用与酯化得

,所以其合成路线为

3

|

|

|

333333

OH

Br CN PBr NaCN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

|

33224/|

33

/OH COOH CH CH CH H O H H SO CH CH CH 浓+

--?

→--→

故答案为:

3

|

|

|

333333

OH Br CN PBr NaCN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CH --→--→--

|

33224/|

33

/OH COOH CH CH CH H O H H SO CH CH CH 浓+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合成,明确有机物中含有的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利用题给信息解答(5)题,注意反应条件和有机物断键和成键位置。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填空题最后一道和综合应用第一题,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11月教学质量测评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11月教学质量测评 数学(理)试题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A x x =<,}{3log 0B x x =<,则A B =( ) A .A B .B C .R D .? 2. 在区间[]0,1上随机取两个数,x y ,则事件“221x y +≤”发生的概率为( ) A . 4π B .22π- C .6π D .44 π- 3. 已知复数z 满足(12)43i z i +=+,则z 的虚部是( ) A .-1 B .i - C .1 D .i 4. 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123S a a =+,则4 2 S S =( ) A .2 B .3 C.4 D .5 5. 已知函数()sin f x x x =+,(1,1)x ∈-,如果(1)(2)0f t f t -+-<,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A .32 t > B .312 t << C. 322 t << D .332 t << 6. 5(3)(2)x y x y +-的展开式中, 24x y 的系数为( ) A .-110 B .-30 C.50 D .130 7. 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由长方形及其一条对角线组成,长方形的宽为3,俯视图为等腰直三角形,直角边长为4,则该多面体的体积是( ) A .8 B .12 C.16 D .24 8.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a 的值为2,则图中的0x =(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 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 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 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 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 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武陟一中2011-2012学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推断题,24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12题和第1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7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导致出错。 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从两条线的变化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第20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 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试卷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试题 命题: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汉到唐持续近千载的岁月中,古人创作了千姿百态的骆驼形象,它们的形态,组合、驮载的物品等,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像是一种符号,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 汉代文物中骆驼并不多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整体造型十分高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 北魏是表现骆驼形象的第一个高潮。洛阳北魏元邵墓骆驼,带鞍架,铺长毯,毯上有货展,袋的前后有扁壶、兽。这是一种崭新的形象,与货物的搭配,点明了骆驼用以载物的用途。从此,骆驼载货,特别是驮载丝绸成为极富特征的造型,它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 十六国时期符坚遣吕光大举进军西域,回师东归时,载运战利品依靠庞大的驼队,数量达二千余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秋灭北凉,尽有河西之地以后,中原朝廷与两域诸国的交往日益密切,骆驼正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文献记载吐谷浑“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出使北齐。骆驼在战争、商贸、文化交流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出土的汉代和北朝时期的骆驼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文献史学研究中,被反复探讨的张赛通两城西域的事件,究竟对当时物质文化领域的影响有多大? 考古发现的实物并不支持汉代丝绸之路“兴盛”的学说。如果从汉墓中井仓灶和大量器皿的组合对比北朝墓中包括骆驼在内的俑群组合,会明显发现汉代器物中极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北朝时期不仅外来物品增多,能够反映中西交通的骆驼六 起也是前代罕见。 隋唐墓葬中的骆驼更有时代新意。西安东郊出土的隋代骆驼,还继承了北朝骆驼总体上质朴的风格(图一),但太原隋代斛律彻墓的两件相似的骆驼却不相同,追求骆驼体态高大健壮,突出昂首嘶鸣的状态,身上驮有丝绢、皮囊,囊端有虎头装饰,上面还坐了一个胡人(图二)。 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是开拓视野,引发了各国之间希望接触的强烈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针对我校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本组教师进行了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得分率及通过率 符合哈尔滨市试题题型和难度要求,试题既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又能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具备较好的层次与区分度。 二、答题中体现出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的成就 1、基础知识扎实,知识掌握准确 从统计结果看第1、2、6、10题得分率和高超过了90%,第3、4、5、7、8、9、13、14题得分率比较高,超过了80%。这些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情况,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反映出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双基”的掌握情况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试题将双基的考察置于问题情境中。试题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新闻报道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提取素材,生成问题,图文并茂使学生感到亲切,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学生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化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课程改革目标之一。例如:第34题B到C 过程中气球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图示信息提炼出镁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这个信息的获取,再结合理化知识来解释A到B过程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注意审题、思路清晰,体现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第31题第(1)增大煤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供给燃烧充足的氧气,使煤粉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在烟囱上安装净化过滤装置,建议有的同学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脱硫没技术,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第35提连接成一个五角星,体现了公平、公正和希望,实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体现了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第29题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魔术中的奥秘,体现了学生具有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的思维的结合能力,并能用较准确的化学语言来表达一个化学变化发生的实质过程。 4、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逐渐提高 第36题:表格部分 5、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 试卷中的第15题和37为计算题,第15题的难度不大,通过率为57%,第37题最后一问有一定的区分性,通过率为25.7%,体现了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学生的过程计算、综合司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答卷中发现的问题与今后的对策 在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育教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答案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由第一段“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可知,本项正确。B项,由第二段“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日’。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 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在《平准书》 和《货殖列传》里,司马迁试图从经济发展中探寻社会发展的原因”可知,本项正确。C项无中生有,“借历史人物之口所发表的议论,其内容比‘臣光日’和引前人的史论还要丰富、深 刻”不正确。原文第三段只是说“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 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并无比较之意。故本项不正确。D项,由第四段“元代学者胡三省不仅对《资治通鉴》在文字方面作了详细注释,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 而且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可知,本项正确。 2.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论点、论据和 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A项,第二段段首提出本段观点“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 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然后引用《货殖列传》中的相关言论为例加以佐证,故本项分析正 确。B项张冠李戴,“着重举例论证了第三种形式”的分析不正确。第三段中以“臣光日”中关 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论证的是第一种形式,故本项分析错误。C项,从结尾段

2018届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 文综地理试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某时期葡萄牙附近大西洋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气压中心位于大西洋中脊的亚速尔群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如图所示天气系统最常出现在 A. 10月 B. 7月 C. 4月 D. 1月 2. 若该图为某一时刻的气压分布状况,那么一艘往北航行的货轮,经过甲岛时 A. 顺风逆流,速度快 B. 顺风顺流,速度快 C. 逆风顺流,谏度慢 D. 逆风逆流,速度慢 3. 关于亚速尔群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B. 位于暖寒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 C. 地处副热带海区,常受台风影响 D. 位于大西洋中部,全年温和多雨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和洋流,学生要熟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风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 1. 读图可知,大西洋为高气压,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来看,夏季海洋温度低,气压高,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选择B。 2. 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部的甲岛为自北向南的寒流,此纬度为东北信风带,那么一艘往北航行的货轮,经过甲岛时逆风逆流,速度慢,选择D。 3. 从题中材料可知亚速尔群岛位于大西洋中脊,大西洋中脊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A对;此

处不是暖寒流交汇处,B错;大洋东部不受台风影响,C错;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热、冬季温湿,D错。据澳洲网2017年报道,澳大利亚某州一群妈妈决定在图中甲地建立该州第一所森林学校。在学校里,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尽情享受森林户外活动,学校将于2018年正式招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该森林学校所在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阔叶混交林 5. 多年来,澳大利亚南部地区频繁爆发山火。该地山火多发季节及原因是 A. 1月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 B. 1月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炎热干燥 C. 7月受信风、寒流影响干燥少雨 D. 7月受副热带高压带与信风的影响干燥少雨 6. 某些年份,该大陆东岸乙地会爆发森林火灾,与此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A. 秘鲁河流洪水泛滥 B. 印尼火山喷发频繁 C. 火地岛紫外线增强 D. 青藏高原冰川消融 【答案】4. C 5. B 6.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的地理知识和厄尔尼诺,学生要熟悉澳大利亚气候和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和对世界气候的影响。 4. 甲位于澳大利亚的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选择C。 5. 澳大利亚南部地区主要为地中海气候, 1月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炎热干燥,容易爆发山火,选择B。 桥隧比是指公路和铁路建设中,桥梁和随道占总里程的比例。2017年12月6日,连接陕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西成高铁自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区、汉中平原和大巴山区,桥隧比高达92.100。读西成高铁线路图,完成下列各题。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4月份教学质量测评 英语 (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英语 本试题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9.15.

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expect the man to do with her? A. To have coffee. B. To make a schedule. C. To read the book. 2.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in all? A. $ 16. B. $ 18. C. $ 24. 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At a restaurant. C. At a market. 4.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is careful. B. He is worried. C. He is considerate. 5.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know? A. The dormitory rule. B. The dormitory hour. C. The dormitory problem.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will the speakers see? A. Ruby's Mistake. B. Three Wishes. C. Run Like the Wind. 7. When will the speakers most likely arrive at the theater? A. At 5:30 pm. B. At 5:45 pm. C. At 6:00 pm.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y did the woman go to Cambodia?

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历史

2020届华大新高考联盟原创精准预测试卷(五) 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 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 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 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 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交融的加快 B. 宗法观念的增强 C. 变法运动的推动 D. 自然科学的进步 【答案】 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从三代至春秋,华夏始祖的神话由始祖不同逐渐演变为“共祖”或 “同源”,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华夏各族之间相互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祖先同一的神话体系, 选项A正确;春秋以来礼崩乐坏,宗法制度受到冲击,选项B排除;变法运动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与神话传说无关,选项C排除;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相对落后,而且神话传说不属

2017年下学期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湘乡一中12月考化学试卷分析 化学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 本次月考按照高考要求命题,考查所有知识内容,试卷分为二卷,总分 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为客观题,有16个选择题,每个选择 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前10个每小题3分,后6个每小题2分,共计42分; 第II卷为主观题,包括5个题,共计58分。 化学试卷分析二:总体试卷评价本次高三化学月考试题总体难度适中,但是题量比较大,一部分学生反映做不完试题。总共911人参考,其中最高 分为96分,而最低分只有12分。人平分54.94,总得分80804分,人平均分53.62;最高分99分,优秀人数127人,优秀率8.43﹪;及格人数557,及 格率36.96﹪不及格950人。 高一化学试卷分析三: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该主观题19题,满分13分,人均得分5.7分左右。从卷面的结果 看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维不严谨、表达能力差、基础知识差、缺乏规范意 识等问题。

第1小题学生的主要错误是对混合物与化合物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不能很好判断Na CO·10H O是什么物质,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是化合物而失分。 232 Na CO·10H O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其实很简单,失分住主要原232 因审题不仔细。 第3小题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掌握不好,练习少的缘故。 第4小题错的主要原因是给出化学方程式能写出离子方程式,这道题却给出了离子方程式但是有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的写出化学方程式,导致很多同学失分。 高一化学试卷分析四:对新课教学的建议 1、正确定位,立足基础,低起点,小坡度,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稳步推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尽可能降低新课学习过程中的难度,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夯实基础,在宏观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从微观上细化知识与技能,避免无谓失分,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的考查中都暴露出基础不扎实的问题。 2、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训,在网上阅卷的时候,有很多同学答题是不按要求作答,将答案错填在其它空格中,导致失分,由于高考使用答题卷,应让学生养成在规定格式中答题的好习惯,避免无谓失误。 3.加强对学生解题规范性、条理性的培养。学生在解题中所暴露出来的基本功不扎实、概念和原理不清晰、文字表达不规范、化学式表达不到位、逻辑性混乱等问题。要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精心备课、突出重点、精讲精练、讲究方法、规范学习形为,运用联想、体验,建立个性思维模型,加强思维与方法的训练和积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一个加强(加强客观题的训练)、两个突出(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突出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三个转变(全面复习转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1月教学质量 测评试题 24.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作用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 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上的不足。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 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 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5.汉代察举孝廉起初为分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 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汉代对察举制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公平公正的原则 B.保障人民参政的权利 C.促进国家政权的开放 D.缓和地域之间的矛盾 2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以思想力求真理,不赖官能之辅助,日求进益,则终有一日 得见永久不变之真理。”与之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外无物” C. “天道有常” D. “经世致用” 27.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 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 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C.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 D.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28.学者傅国涌认为,无论是革命派的孙中山、北洋派的袁世凯,还是立宪派的张謇、梁启超,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要改良、要改革。该“起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29.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指出。“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 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 B.失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C.采取左右逢源的文化态度 D.缺乏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知

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0高三物理5月份高考预测考试

机密★启用前 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0年5月高考预测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本试题卷共12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相关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判定,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B.人们常用热中子来研究晶体结构,是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波长比晶体中原子间距大得多 C.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D.玻尔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提出了尔的原子模型 1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10: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电压为u=2202sin100πt(V)的正弦交流电。图中R t为半导体热敏电阻;R1、R2为定值电阻;P为额定电流1A,用铅锑合金制成的保险丝(相对整个电路而言,保险丝的电阻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得保险丝的电流不超过1A,副线圈中接入的总电阻不能超过2.2Ω B.R1的阻值大于2.2Ω,无论R t处的温度为多少,都不能保证保险丝的电流不超过1A C.在保证不超过保险丝额定电流的情况下,R t处的温度升高,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2和电流表A 的示数均变大 D.在保证不超过保险丝额定电流的情况下,R t处的温度升高,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的示数增大,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命题意图和试卷整体情况 考查范围:必修2第一章、第二章及第三章1~2节。 卷面:选择题共25个,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共15题,合计35题。题量较大,试题难度使适中,覆盖面广,有一定梯度。附加题共20分,难度相对较大。 命题意图:命题中参考了部分课改地区高考对本模块的要求,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绝大部分为基础题,部分试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使之有较好的区分度(本卷如果不做附加卷也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看起来容易但得分不易。对高一学生来讲感觉试卷形式比较新。 二、分数统计和答卷情况分析 从分数统计可以看出,本次考试试卷难度略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与预估值有较大差距。南仓中学及天辰高中成绩相对较好。

1.新课程化学教材(以必修1和必修2为主)的特点是,知识虽然要求不高,但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知识点多,课时少。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敢放松,学生要学的知识太多,既有对知识理解不深、不到位、不细的原因,又有识记不牢的现象,导致基础题也不能得分的现象产生。如:默写化学方程式是从中考到各级各类化学考试的常见的、给分的题型,但本次考试默写的4个方程式(共8分)均是教材中重要的方程式,竟然有许多学生没有一个完全写正确的,还有许多学生只得到2~3分,这是命题中估计不到的(一般情况应该平均6~7分是比较正常的)。 2.附加卷的存在影响了部分学生的答卷思路。学校对附加卷没有具体要求,所以绝大部分学生都做了附加卷,由于两卷相加题量、难度均加大,所以许多学生对基础卷(100分)没有认真思考,又忙于答附加卷,而附加卷难度又相对大,对于象朱唐庄、96中、青光、天辰高中及南仓的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做,但大多做了,所以“顾此失彼”。 3.审题不清、语言叙述不到位造成失分现象严重,本来是比较基础的题而不能得分。如: 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的,静置后溶液分层,且上层几乎无色的是() A.酒精 B.四氯化碳C.苯 D.氢氧化钠溶液 许多学生只考虑了“上层几乎无色”而忽视了“不能发生反应”,所以错选。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理综(PDF版)

机密★启用前 华大新高考联盟2019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命题: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 本试题卷共12页,3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S32Cl35.5Cr52Br80I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遗传信息的表达都离不开蛋白质 B.在线粒体的内膜、基粒和基质中都含有ATP合成酶 C.控制叶绿体能量转化的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的 D.人体衰老的红细胞被某类白细胞吞噬消化与溶酶体有关 2.下列关于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鲜肝研磨液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实验材料 B.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 C.在绿叶的光合色素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D.向含有酵母菌线粒体的葡萄糖溶液中通入02,会产生CO2 3.BrdU(5-^脱氧尿囉陡核昔)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胸腺喀睫类似物,细胞内无内源性BrdU o当细胞核DNA 复制时,BrdU可代替胸腺囉睫脱氧核昔酸掺入DNA分子的子链中,将细胞置于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细胞能不断增殖。用荧光标记的BrdU抗体对DNA染色发现:若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 :.则着色深;若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BrdU是在细胞分裂间期掺入DNA分子中,需要DNA聚合酶催化 B.掺入DNA分子中的BrdU以氢键与腺瞟吟碱基互补配对 C.DNA分子暴露BrdU,荧光标记的BrdU抗体才能与BrdU结合 D.若细胞所有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着色不同,则该细胞进行第三次分裂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第1页(共12页)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英语1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18届高三英语1月教学质量测评试题本试题卷共12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 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 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 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7.5分) 听下面5 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5. C. £9.18. 答案是C。 1. When will they meet each other? A. Tomorrow. B. At lunchtime. C. Next weekend. 2. How will the woman go there? A. By car. B. By bus. C. By Bike. 3. Why does Mike speak English well? A. He is clever. B. He’s from England. C. He often practices it. 4. What is the man worried about? A. Leaving the place. B. Reading the paper. C. Finding a job. 5. Who will provide an apartment for the man? A. ABC. B. GM. C. The Sales Manage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 分, 满分22. 5 分) 听下面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 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 每小题5 秒钟;听完后, 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