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类型有讲解、讲读、讲演网络同步讲授、网络异步讲授。讲授法能保证教师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主动性和连贯性,易于控制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时间。

2. 演示法

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示范性实验与操作,利用多媒体网络。与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结合。可交互演示、速度可控、服饰可选、可重复、可远程、可随机进行。

3.实验法

教师指导下完成,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施时要注意实验准备充分(设备、材料;方案、方法;思想、态度)加强指导及时总结、评价。

4.任务驱动法

属于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强化主体意识。

5.协作型教学法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意义: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信息技术是一个大的概念,细化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乃是一项项设置,一步步操作组成,很适于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互动、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既解决了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6.练习法

(1)课堂练习。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批处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这种练习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指导,特别注意多指导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请做的比较好的学生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或说给大家听。这种练习,即使学生的自我检测,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2)上机实践。这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形成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

注意:明确上机目的与要求。精选上机内容。正确的上机方法。加强引导。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注意公共卫生和互相协作精神的教育。

7.游戏引导法

通过游戏教学法,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操作经验实际上就是认识各种类型的软件,并熟悉掌握该操作方法。每种软件的界面千变万化绝不雷同,但是组成界面的各种“界面元素”却是完全一样的,不外乎下拉式菜单、弹出式菜单、各种窗口、图表、组合框、对话框等等。益智性游戏软件的界面设计是最精良的,它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界面元素”。教师只要在操作中适时引导、分析、归纳、总结,学生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目的、有节制地进行一些益智性游戏的操作。选择游戏要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和科幻意识。要把握好引入游戏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因玩误教。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8.研究性教学法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时间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小组讨论法

所谓小组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互相讨论、辩论,对问题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个人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学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学习形式。考虑到目前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分组原则,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然后根据小组安排机房座位。因此小组讨论法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是水到渠成。小组讨论法比较适合于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的知识性论题的教学,如信息技术课的多媒体作品制作、信息社会伦理道德、信息文化等内容的教学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10.资源性教学法

特点:教学软件一般具有界面灵活、形式新颖、直观效果强、个别化学习特点突出、操作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利用这软件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多种感官刺激中获得认知的意义建构。教学软件中内容的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专业公司针对某一模块内容专门制作的学科教学软件,如打字练习软件,单词学习软件,益智游戏等;还有教材出版社制作的与教师用书配套的教学软件等等。信息技术课本身具有技术上的优越性,CAI教学法因此备受教师关注,是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施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教学软件,为讲授课程内容服务;其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学软件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教学软件只是教师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工具,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才能使用CAI法真正为教学服务。

11.自由辅导法

简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指导一般以“师—生”双向的交流为主,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心里的指导等等,该方法除了可以提供教学效果,对增进师生间的了解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12.抛锚式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这种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在实际情境中一旦确立一个问题,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行进程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与情境地学习、情境认知以及认知的弹性理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只是该理论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

13.活动性教学法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设置,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操作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的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14.支架型教学法

支架式教学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

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

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15.创作型教学法

教学中着重启发学生产生表现欲,鼓励学生敢于表现,并能巧妙、灵活地使用多种材料,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综合创造的能力。

16.虚拟型教学法

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是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技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