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集体备课教案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集体备课教案
2011—2012学年度(新人教版)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集体备课教案

阳逻三中八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十六章《分式》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一)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节:

16.1 分式

16.2 分式的运算

16.3 分式方程

其中,16.1 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11.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11.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分式方程是一类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复杂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适合作为某些类型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们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对分数的认识学习分式的内容,是一种类比的认识方法,这在本章学习中经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时,化归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6.1 分式2课时

16.2 分式的运算6课时

16.3 分式方程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二、本章的编写特点

(一)反映分式和分式方程等概念的实际背景,体现数学概念来自实际、服务于实际

本章在引出分式的概念之前,安排了"思考"如何用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讨论分式的乘除和加减的过程中,前后安排了涉及容积、工作效率、耕作面积、工程进度、增长率等多个实际问题;在讨论分式方程时,更注意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深入。可以看出,本章从引言到小结始终保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样编写的目的主要是反映两重意思:

1、客观世界中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用数学进行研究,许多数学概念正是在客观实际的需求中产生的;

2、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后,可以能动地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

上述两方面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的观点的,在本套教科书的其他部分也有这样的反映。

人们接受正确的哲学观点需要经历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结合学习的不同阶段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本套教科书力求体现的一个特点,就是使它成为反映科学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一面镜子,使学生通过这面镜子的照射更清楚地认识数学的本来面目、更清楚地认识世界。

本章中安排大量实际问题,也是为更好地体现本套教科书非常重视的一点,即通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地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兴趣和能力,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通过类比分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本章教科书对几个内容的安排正是按照这样的过程展现的。

分数与分式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分数等表示具体的数值,或者说每个分数表示两个特殊的整数的除法;分式则具有一般的、抽象的意义,例如表示的是一般的倒数,表示的是任意两个数的除法()。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是从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中经过再抽象而产生的。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对分数有较多的了解,因此本章教科书的另一个编写特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在16.1节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和11.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时,教科书通过多次的"观察""思考",进行上述类比,温故而知新,完成知识的深化。希望读者能细心体会这样安排的良苦用心,教学中充分发挥知识之间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

(三)分析分式方程的特点,明确指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随着问题复杂性的增加,人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这里包括提高对新事物与已熟悉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这种认识水平的提高,是构建知识体

系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本章最后的第16.3节"分式方程",从分析分式方程的特点入手,引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去分母使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解出未知数。教科书注意在这里要体现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很自然、很合理地产生的,是在原来已经认识的解方程的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的形式的想法基础上发展而得到的。这样处理既突出了分式方程解法上的特点及其算理,又反映了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在解法上的内在联系。

在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教科书没有对解分式方程中增根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而是通过具体例子展现了解分式方程时可能出现增根的现象,并结合例子分析了什么情况下产生增根,然后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这样处理是想以典型例子简明地说明检验增根方法的依据。教科书的编者对如何把握这个问题的深度作了认真思考,力求做到既说明做法的合理性,有适可而止,不超越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本章小结中,教科书通过本章知识结构图和思考题,再次强调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以及检验的问题,这又一次反映出编者对分式方程不仅关注使学生会解,而且还重视使学生认识解法后面的道理,即使学生能知其然也知所以然。

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重视分数与分式的联系,注意通过分数认识分式

数学是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这样的抽象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人们首先从计算具体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整数的概念,又从把一个具体物体分为若干份的活动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这是一种从实物到数的抽象。人们在研究整数和分数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反映一般规律,又抽象出整式和分式的概念,这是一种从数到式的抽象。

正如前面所述,分数与分式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即相对于分式而言分数就是具体的、特殊的基础对象。分式是把具体的分数一般化后的抽象代表,根据这种关系,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等应该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等相对应,即两者具有一致性,这也可以说是数式通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是人们认识事物往往经历的过程,本章教科书对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等内容的展开,充分地考虑了这样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分数与分式的联系,考虑到学生对分数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要发挥这样的认识基础的作用,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这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分式内容。同时,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也会起到引导作用。

(二)重视分式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由于分式是在分数基础上再次抽象的产物,所以相对说来就与客观实际的联系而言,分式不如分数更直接。但是,如果我们不仅考虑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数值,而且考虑其中的运算或对应规律,那么仍然有与分式存在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情景。

如前所述,本章教科书中从引言开始安排了大量实际问题,一方面要体现与研究分数类似研究分式同样也是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通过运用分式为工具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的能力,即结合本章内容体现数学建模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意识,从长远看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应重视分式与实际的联系,选择一些适合分式内容而又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展开分式的内容。要注意避免脱离任何实际问题地讲述分式的内容,虽然这种纯数学的处理方法在数学体系内部并无问题,但是从教学角度看它具有局限性,不适合初中学生接受,也不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总之,要充分注意有关现实背景,通过它们反映出分式来自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加强对代数式(包含分式)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的认识。

对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关代数式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它们的关键是找出问题中相关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并把这样的关系"翻译"为数学形式,而正确地理解问题情境是基础。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实际问题,例如借助图象、表格、式子等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并检验所建立

的式子的合理性。

(三)重视分式方程的特殊性,突出其解法的关键步骤

本章所讨论的主要对象是分式,分式方程与分式有直接的关系。如前所述,本章之前,已经出现过整式方程,对于解方程就是使方程逐步化为的形式这一基本思路,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与整式方程相比,分式方程的特殊性是其未知数在分母中。正因如此分式方程的解法与整式方程的解法有两个明显的区别:

1、一般说,解分式方程时要通过去分母使它先转化为整式方程,也就是使未知数从分母的位置移上来。注意这里的去分母是在方程两边同乘一个含未知数的式子而不是一个非零常数,因此这样的去分母不能保证新方程与原方程同解

2、通过去分母得出的解必须经过检验,当这个解使得分式方程的分母不为零时,它才是分式方程的解。

由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已不是新问题,所以上述两点就成为本章中解分式的关键步骤

在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中,应重视分析分式方程的特殊性,并根据它认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先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再解出未知数,再检验确认),明白这样做的道理,再次体会化归思想在解方程时的指导作用。如果抓住分式方程的特殊性,那么就能感到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非常很自然、合理的,而不会去死记硬背解法步骤了。这也就是说,抓住分式方程的特殊性就能突出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及其算理,在已有的对解方程的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式方程的解法。

此外,需要强调: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基本解法等,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打好基础很重要,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切实掌握它们。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

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m m

3

2

+-m m 11

2+-m m 4

522--x x x

x 235-+2

3+x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 7 , 2

38y y -,91-x

2.(1)x ≠-2 (2)x ≠ (3)x ≠±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b 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

分式:x

80, b a s + 2. X = 3. x=-1

课后反思:

x x 57+x

x 3217-x x x --221

x 80

2

3

3

2x

x x --212

31

-+x x

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

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

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

P7例2.填空:

[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P11例3.约分:

[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P11例4.通分:

[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a b 56--, y

x 3-, n m --

2, n

m 67--, y

x 43---。

[分析]每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都有自己的符号,其中两个符号同时改变,分式的值不变.

4320152498

3

43

201524983

解:

a b 56--= a b 56, y x 3-=y

x

3-,n m --2=n m 2, n m 67--=n m 67 , y x 43---

=y

x

43。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 x x x 3222+= ()3+x (2) 3

2386b b a =()

3

3a (3) c a b ++1=()cn an + (4) ()2

22y x y x +-=()

y x -

2.约分:

(1)c ab b a 2263 (2)2228m n n m (3)5

3

2164xyz

yz x - (4)x y y x --3)(2

3.通分: (1)321ab 和c b a 2252 (2)xy a

2和2

3x b (3)

223ab c 和28bc a - (4)11-y 和1

1

+y

4.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 2

33ab

y x -- (2) 2317b a --- (3) 2135x a -- (4) m b a 2)(-- 七、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约分是否正确: (1)

c b c a ++=b a (2)2

2y x y

x --=y x +1 (3)

n

m n

m ++=0 2.通分: (1)

231ab 和b a 272 (2)x x x --21和x

x x +-2

1 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第一项系数为正,分式本身不带“-”号. (1)b a b a +---

2 (2)y

x y

x -+--32

八、答案:

六、1.(1)2x (2) 4b (3) bn+n (4)x+y

2.(1)

bc a 2 (2)n m 4 (3)24z

x - (4)-2(x-y)2

3.通分:

(1)

321ab = c

b a a

c 32105, c b a 2252

= c b a b 32104

(2)xy a 2= y x ax 263, 23x b = y

x by

262

(3)223ab c = 223

812c ab c 28bc a -= 228c ab ab

(4)11-y =)1)(1(1+-+y y y 11+y =)

1)(1(1

+--y y y

4.(1) 233ab y x (2) 2317b a - (3) 2

135x

a (4) m

b a 2

)(--

课后反思:

16.2分式的运算

16.2.1分式的乘除(一)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P13本节的引入还是用问题1求容积的高,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多少倍,这两个引例所得到的容积的高是

n m ab v ?,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 ??÷n b m a 倍.引出了分式的乘除法的实际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引出P14[观察]从分数的乘除法引导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但分析题意、列式子时,不易耽误太多时间.

2.P14例1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如能约分,应化简到最简.

3.P14例2是较复杂的分式乘除,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 4.P14例3是应用题,题意也比较容易理解,式子也比较容易列出来,但要注意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此(a-1)2

=a 2

-2a+1

-2+1,即(a-1)2

-1.这一点要给学生讲清楚,才能分析清楚“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或用求差法比较两代数式的大小)

四、课堂引入

1.出示P13本节的引入的问题1求容积的高n

m

ab v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

??÷n b m a 倍. [引入]从上面的问题可知,有时需要分式运算的乘除.本节我们就讨论数量关系需要进行分式的乘除运算.我们先从分数的乘除入手,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1. P14[观察] 从上面的算式可以看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3.[提问] P14[思考]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你能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类似分数的乘除法法则得到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结论. 五、例题讲解

P14例1.

[分析]这道例题就是直接应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应该注意的是运算结果应约分到最简,还应注意在计算时跟整式运算一样,先判断运算符号,在计算结果.

P15例2.

[分析] 这道例题的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进行约分.结果的分母如果不是单一的多项式,而是多个多项式相乘是不必把它们展开.

P15例.

[分析]这道应用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哪一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先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面积,再分别求出“丰收1号”、“丰收2号”小麦试验田的单位面积产量,

分别是1

5002-a 、()2

1500-a ,还要判断出以上两个分式的值,哪一个值更大.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a>1,因

此(a-1)2

=a 2

-2a+1

-2+1,即(a-1)2

-1,可得出“丰收2号”单位面积产量高.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ab c 2c b a 22? (2)32

2542n m m n ?- (3)??

? ??-÷x x y 27 (4)-8xy x y 52÷ (5)44112422

22++-?+--a a a a a a (6))3(2

962

y y y y -÷++-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

??

? ?

?-?y x

y x 132 (2)??

? ??-÷a bc ac b 2110352

(3)()y x a

xy 28512-÷ (4)b a ab ab b a 23422

2-?- (5))

4(12x x x

x -÷-- (6)3

222)(35)(42x y x x y x --?- 八、答案:

六、(1)ab (2)n m 52- (3)14y - (4)-20x 2

(5))

2)(1()2)(1(+--+a a a a

(6)2

3+-y y

七、(1)x

1- (2)2

27c b - (3)ax 103- (4)b

b a 32+

(5)x

x -1 (6)2

)(5)(6y x y x x -+

课后反思:

16.2.1分式的乘除(二)

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教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 2

-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

2, 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 四、课堂引入

计算

(1))(x y y x x y -?÷ (2) )21()3(43x y x y x -?-÷

五、例题讲解

(P17)例4.计算

[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

(补充)例.计算

(1))

4(3)98(23232b x b a xy y x ab -÷-?

=x b b a xy y x ab 34)98(2323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x

b b a xy y x ab 349823232?? (判断运算的符号) =3

2916ax b (约分到最简分式)

(2)

x x x x x

x x --+?+÷+--3)

2)(3()3(444622

=x x x x x x x --+?+?+--3)

2)(3(3

1444622 (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

=x x x x x x --+?+?--3)

2)(3(3

1)2()3(22 (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

)3()

2)(3(31)2()3(22---+?

+?--x x x x x x =2

2

--x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2(216322b a a bc a b -?÷ (2)10

332

6423020)6(25b

a c c a

b b a

c ÷-÷ (3)x y y x x y y x -÷-?--9)()

()(343

2 (4)22222)(x y x xy y xy x x xy -?+-÷-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6(43826

42

z y

x y

x y x -÷?- (2)93234962

2

2-?+-÷-+-a a b a b

a a (3)229612316244y y y y y y --÷+?-+- (4)xy

y xy

y x xy x xy x -÷+÷-+2

22)(

八、答案:

六.(1)c a 432- (2)485c - (3)3)(4y x - (4)-y

七. (1)336y

xz

(2) 22-b a (3)122y - (4)x 1-

课后反思:

16.2.1分式的乘除(三)

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7例5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

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在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2.教材P17例5中象第(1)题这样的分式的乘方运算只有一题,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的量显然少了些,故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练习.同样象第(2)题这样的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也应相应的增加几题为好.

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强调运算顺序,不要盲目地跳步计算,提高正确率,突破这个难点. 四、课堂引入

计算下列各题:

(1)2)(b

a =

?b a

b a =( ) (2) 3)(b a =?b a ?b a b a

=( ) (3)4)(b

a =?

b a ?b a b a b

a

?=( ) [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

b

a )((n 为正整数)的结果吗?

五、例题讲解 (P17)例5.计算

[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

(1)23)2(a b =25

2a b (2)2)23(a b -=2249a b - (3)3)32(x y -=3398x

y (4)2)3(b x x -=2

22

9b x x - 2.计算

(1) 22)35(y x (2)332)23(c b a - (3)3

2

223)2()3(x ay xy a -÷ (4)2332

2)()(z x z y x -÷- 5))()()(4

22xy x

y y x -÷-?-

(6)232)23()23()2(ay

x y x x y -÷-?-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 3

32)2(a b -

(2) 2

12)(+-n b

a

(3)4

234223)()()(c a b

a c

b a

c ÷÷ (4) )()()(2232b a a b a ab b a -?--?- 八、答案:

六、1. (1)不成立,23)2(a b =26

4a b (2)不成立,2)23(a b -=2249a

b (3)不成立,3)32(x y -=3

3278x

y - (4)不成立,2)3(b x x -=222

29b bx x x +-

2. (1)24925y x (2)936827c b a - (3)2

4

398y

x a - (4)43z y - (5)21x (6)2

2

34x

y a

七、(1) 968a b -- (2) 2

24

+n b a (3)22

a

c (4)b b a +

课后反思:

16.2.2分式的加减(一)

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18问题3是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 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可表示为n+3天,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3

1

1++n n .这样引出分式的加减法的实际背景,问题4的目的与问题3一样,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 P19[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让学生自己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3.P20例6计算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没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题型.例6的练习的题量明显不足,题型也过于简单,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题,以供学生练习,巩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电路题,学生首先要有并联电路总电阻R 与各支路电阻R 1, R 2, …, R n 的关系为n

R R R R

11112

1

+???++=.若知道这个公式,就比较容易地用含有R 1的式子表示R 2,列出50

11111

++

=R R R

,下面的计算就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了,得到)

50(5021111++=R R R R

,再利用倒数的概念得到R 的结果.这道题

的数学计算并不难,但是物理的知识若不熟悉,就为数学计算设置了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讲这道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否放在例8之后讲.

四、课堂堂引入

1.出示P18问题3、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答案.

引语: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 2.下面我们先观察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请你说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法则吗? 3. 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4.请同学们说出2

243291

,31,21xy

y x y x 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 五、例题讲解

(P20)例6.计算

[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项式时,第二个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

(补充)例.计算 (1)

22

22223223y

x y

x y x y x y x y x --+-+--+

[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强调分子为多项式时,应把多项事看作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参加运算,结果也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 解:

22

22223223y x y

x y x y x y x y x --+-+--+ =

2

2)

32()2()3(y

x y x y x y x --++-+ =

2

222y

x y

x -- =))(()

(2y x y x y x +--

=

y

x +2

(2)

9

6261312--+-+-x x x x [分析]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先把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 解:

96261312--+-+-x x x x =)

3)(3(6)3(2131-+-+-+-x x x x x =

)

3)(3(212

)3)(1()3(2-+---++x x x x x

=)3)(3(2)96(2-++--x x x x =)

3)(3(2)3(2-+--x x x =6

23

+--

x x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b

a a

b b a b a b a b a 22255523--+++ (2)m n m

n m n m n n m -+---+22

(3)96312-++a a (4)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87546563

七、课后练习

计算 (1)

2

2

233343365cba b

a c ba a

b b

c a b a +--++ (2)

2

222224323a

b b

a b a b a b a a b ----+--- (3) 122+++-+-b a a b a b a b (4) 2

2

643461461x y x

y x y x ----- 八、答案:

四.(1)b

a b a 2

525+ (2)m n n m -+33 (3)31

-a (4)1 五.(1)b a 22 (2) 2

23b a b a -- (3)1 (4)y

x 231

-

课后反思:

16.2.2分式的加减(二)

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 P21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8只有一道题,训练的力度不够,所以应补充一些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 2. P22页练习1:写出第18页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四、课堂引入

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五、例题讲解

(P21)例8.计算

[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补充)计算 (1)x x

x x x x x x -÷+----+4)4

4122(

22

[分析] 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 x x

x x x x x x -÷+----+4)4

4122(

2

2 =)

4(])2(1)2(2[2

--?----+x x x x x x x =)4(])

2()1()2()2)(2([

2

2--?-----+x x

x x x x x x x x =)4()

2(42

22--?-+--x x

x x x x x =4

41

2+--

x x

(2)2

2

2

4442

y

x x y x y x y x y y x x +÷--+?-

[分析] 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把分子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

解:2

2

2

4442

y

x x y x y x y x y y x x +÷--+?- =22222224))((2

x y x y x y x y x y x y y x x +?-+-+?- =2

2

22))((y

x y x y x y x xy --?+- =

))(()

(y x y x x y xy +--

=y

x xy

+-

六、随堂练习 计算

(1) x

x x x x 22

)242(2+÷-+- (2))11()(

b a a b b b a a -÷--- (3))2

1

22()41223(

2+--÷-+-a a a a

七、课后练习 1.计算 (1) )1)(1(y

x x

y x y +--+ (2) 22

242)44122(

a

a

a a a a a a a a -÷-?+----+ (3) zx

yz xy xy z y x ++?++)111(

2.计算24

)2121(

a

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 八、答案:

六、(1)2x (2)

b

a ab

- (3)3 七、1.(1)2

2y

x xy

- (2)21-a (3)z 1 2.422--a a ,-31

课后反思:

2018-2019厦门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上)厦门市八年级质量检测 数 学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 1.全卷三大题,25小题,试卷共4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3.可以直接使用2B 铅笔作图.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 有一个选项正确) 1. 计算2-1的结果是 A .-2 B .-12 C .1 2 D .1 2. x =1是方程2x +a =-2的解,则a 的值是 A .-4 B .-3 C .0 D .4 3.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 A .90° B .180° C .360° D .540° 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ABC 在第一象限,则△ABC 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所在的位置是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 若AD 是△ABC 的中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D =CD B .AD ⊥BC C .∠BA D =∠CAD D .BD =CD 且AD ⊥BC 6.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a +b ) 2=a 2+2ab +b 2计算(x +1 2)2,则公式中的2ab 是 A .1 2 x B . x C .2x D .4x 7. 甲完成一项工作需要n 天,乙完成该项工作需要的时间比甲多3天,则乙一天能完成的工作量是该项工作的 A .3n B .13n C .1n +13 D . 1n +3 8. 如图1,点F ,C 在BE 上,△ABC ≌△DEF ,AB 和DE , AC 和DF 是对应边,AC ,DF 交于点M ,则∠AMF 等于 A . 2∠B B . 2∠ACB C . ∠A +∠D D . ∠B +∠ACB 图1 M F E C D B A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分式本章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扩大到全体整数,学会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教 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 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 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 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 和性质。其难点是对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通 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 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 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孩子 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 到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 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 掌握这些知识。 第十九章四边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各种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证明和计算。本章的 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 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本章的教学内容联系比较紧密,

学年上海各区的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综合练习(一) 1.(本题满分8分) 上周六,小明一家共7人从南桥出发去参观世博会。小明提议: 让爸爸载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去,自己和妈妈坐世博 41路车去,最后在地铁8号线航天博物馆站附近汇合。图中 l 1,l 2分别表示世博41路车与小轿车在行驶中的路程(千米) 与时间(分钟)的关系,试观察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世博41路车在途中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千米/分钟; 此次行驶的路程是____ ___千米.(2分) (2)写出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定义域为___________.(3分) (3)小明和妈妈乘坐的世博41路车出发 分钟后被爸爸的小轿车追上了.(3分) 2.(本题满分8分)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C =60°,AD ∥BC ,且AD =AB =DC ,E 、F 分别在AD 、 DC 的延长线上,且DE=CF ,AF 、BE 交于点P 。 (1)求证:AF=BE ;(4分) (2)请猜测∠BPF 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4分) 3.(本题满分8分) 某校买了两种世博礼品共30个用作“六一节”表彰优秀学生的奖品,其中买海宝场馆磁贴用了300元,买世博四格便签本用了120元,海宝场馆磁贴每个比世博四格便签本贵3元。问海宝场馆磁贴、世博四格便签本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第23题图) (分钟)

4.(本题满分10分) 已知:在矩形ABCD 中,AB =10,BC =12,四边形EFGH 的三个顶点E 、F 、H 分别在 矩形ABCD 边AB 、BC 、DA 上,AE =2. (1)如图①,当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时,求△GFC 的面积;(5分) (2)如图②,当四边形EFGH 为菱形,且BF = a 时,求△GFC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 示);(5分) D (第26题图1) F D C A B E (第26题图2) F H G

厦门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

E C B A E C B A 厦门市初二数学期中考试 数 学 试 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1.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2,3,4 B .2,2,4 C .1,2,3 D . 1,2,6 2. 22x 可以表示为( ) A .4x B .22x x ? C .22x x ? D .22x x + 3.一种计算机每秒可做7×108次运算,它工作6×103秒运算的次数为 ( ) A .42×1024 B .4.2×1012 C .42×1013 D .42×10 4.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4cm 和9cm ,则它的周长是 ( ) A.17cm B.22cm C.17cm 或22cm D.不确定 5.已知△ABC ,过点B 作△ABC 边上的高,则符合题意的图形是 ( ) A B C D 6.下列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 A. ()a b c ab ac +=+ B. 2 21(2)1x x x x ++=++ C. 29(3)(3)x x x -=+- D. 2244(2)8x x x --=-- 7.若正n 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则n 的值是 ( ) E C B A E C B A

E D C B A A.4 B.5 C.6 D.7 8.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等于 ( ) A.72° B.60° C.58° D.50° 9.已知32228287 m n a b a b b ÷=,那么m 、n 的值为( ) A 、4,3m n == B 、2,3m n == C 、4,1m n == D 、1,3m n == 10.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 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 “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 ) A.100° B.30° C.50° D.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3分,共18分,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11.计算(-3x 2y )·(213xy )=__________. 12.要使得 0(1)1x +=有意义,则x 需满足条件是_________. 13.计算:20142014(0.2)5-?=____________. 14. 在⊿ABC 中,∠A = 34o,∠B = 72o,则与∠C 相邻的外角为________. 15.如图,已知23AED s cm =,AD 是中线,DE 是ADC ?的中线,则ABC s ?=________. 16.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2,4),以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 全等写出三个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 .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一)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根据这两个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差,而且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实际状况,本学期制定以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方面 1、课前备课、课前认真备课,研究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分析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 2、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明确技能,能力培养要点、

3、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4、认真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5、备教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备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7、课堂教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组织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语言简洁生动,板书条理分明、充

2019年上海市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9年上海市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a c b d =成立,那么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a d c b = B .ac c bd b = C .11a c b d ++= D .22a b c d b d ++= 2.如图,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AE ⊥ BD ,垂足为 F ,若∠ABC =35°,∠ C =50°,则∠CDE 的度数为( ) A .35° B .40° C .45° D .50° 3.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 DC AD =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 ) A .4 B .3 C .2 D .1 4.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D .两个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5.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90EDF ∠=?,下列结论:①D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AE CF =;③BDE ADF ??≌;④BE CF EF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如图,在△ABC 中,∠C=90° ,以点B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BC 于点M 、N 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以大于12 MN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P 过点P 作线段BD,交AC 于点D,过点D 作DE ⊥AB 于点E,则下列结论①CD=ED ;②∠ABD= 12∠ABC ;③BC=BE ;④AE=BE 中,一定正确的是( )

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2020.2.18 开学考试

漳州三中202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数学科试卷 (2021.2.18开学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M ={x |y =x 2+1},N ={y |y =x 2+1},则M ∩(?R N )=( ) A .? B .M C .(﹣∞,1) D .R 2.设有两个命题p :不等式 a e e x x >+1 4的解集为R ;q :函数x a x f )37()(--=在R 上是减函数,如果这两个命题中有且只有一个真命题,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2 B .2<a ≤ 3 7 C .2≤a < 3 7 D .1<a ≤2 3.设双曲线122 22=-b y a x (a ,b >0)的两条渐近线的倾斜角分别为α,β,若β=2α,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 3 32 B .2 C .3 D .2 4.O 为坐标原点,角θ的终边经过点P (3,m )(m <0)且m 10 10 sin = θ,则OP 的单位向量为( ) A .(1,﹣1) B .)1010,10103( - C .)1010,10103(- D .)10 10 ,10103(-± 5.5 ))(2(y x y x ++的展开式中x 3y 3的系数为( ) A .10 B .20 C .30 D .40 6. 已知在△ABC 中,AB =BC =3,AC =4,设O 是△ABC 的内心,若n m +=,则m :n =( ) A .5:3 B .4:3 C .2:3 D .3:4 7.已知z 均为复数,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A .若z =z ,则z 为实数 B .若z 2<0,则z 为纯虚数 C .若|z +1|=|z ﹣1|,则z 为纯虚数 D .若z 3=1,则z =z 2 8.若函数f (x )=e x ﹣e ﹣x +sin x ﹣x ,则满足f (a ﹣2ln (|x |+1))+)2 (2 x f ≥0恒成立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 ,212ln 2 B .??? ??+∞-,412ln C .??????+∞,47 D .?? ? ??+∞,23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伴随着寒假的结束,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我和同学们一起迎来了八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在八下数学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各类学生的数学成绩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三、教材分析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和二次根式的化简。通过本节课应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和化简二次根式的常用方法。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本章重点是勾股定理和逆定理,难点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题。

上海八年级数学 练习题

练习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2分,满分24分) 1.化简:27= . 2.如果二次根式3-x 有意义,那么x 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3.1-x 的一个有理化因式是 . 4.方程x x =2的解是 . 5.函数2 1 )(+= x x f 的定义域是 . 6.已知正比例函数x a y )21(-=,如果y 的值随着x 的值增大而减小,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7.已知函数x x x f 22)(-=,则=)2(f . 8.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 的图像经过点)4,5(-A 、)5,(a B ,则a = . 9.已知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12)1(22=-++-m x x m 的一个实数根,则 m = . 10.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3422x x . 11.不等式x x 213<-的解集是 . 12.某工厂七月份的产值是100万元,计划九月份的产值要达到144万元,每月的增长率相同.设这个增长率为x ,依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3分,满分12分) 13.把一元二次方程4)3()1(2+-=-x x x 化成一般式之后,其二次项系数与一次项分 别 是………………………………………………………………………………………

( ) (A )2,3-; (B )2-,3-; (C )2,x 3-; (D )2-,x 3-. 14.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属于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32与23; (B ) 3 1与32; (C )5.0与5; (D )38x 与x 2. 15.等腰ABC △的一边长为4,另外两边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2100x x m -+=的两个实数根,则m 的值是……………………………………………………………………( ) (A )24; (B )25; (C )26; (D )24或25. 16. 若),1(1y M -、),2 1 (2y N -、),1(3y P 三点都在函数x k y = )0(>k 的图像上,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 ) (A )213y y y >>;(B )312y y y >> ;(C ) 132y y y >>;(D )123y y y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满分30分) 17.化简:)0(122>y x y . 18.计算: 8)63(31 21++-+. 19.用配方法解方程:0282=-+x x . 20. 解方程:x x x =+-2 322. 21. 如图1,A 、B 两地相距30千米,甲骑自行车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乙在甲出发1小时后骑摩托车从A 地前往B 地. 图中的线段OR 和线段MN 分别反映了甲和乙所行使的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小时)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乙骑摩托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飞逝,伴随着比较紧凑又略显紧张的工作节奏,我们的工作又将告一段落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本单元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学生在本章中经历: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交流中发展能力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经历本章的重点之二:利用反比例函数及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应用过程,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难点在于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以及提高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最新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 =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三、二次根式计算 1、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2、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0,0(≥≥=?b a ab b a ) (4))0,0(>≥=b a b a b a ()0,0(>≥=b a b a b a ) 3、化简二次根式:把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完全平方因式移到根号外。例: 2332182=?=。 (字母因式由根号内移到根号外时,必须考虑字母因式隐含的符号) 4、最简二次根式:化简后的二次根式需同时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⑴被开方数中各因式的指数都为1;⑵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将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有以下两种情况: ⑴如果被开方数是分式或分数(包括小数),先利用商的自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再分母有理化; ⑵如果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先将它分解因式或分解质因数,然后把能开方的因式或因数开出来,从而将式子化简。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步骤: ⑴把被开方数分解质因数,化为积的形式; ⑵把根号内能开方的的因数移到根号外; ⑶化去根号内的分母,若被开方数的因数中有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小数化成分数。 5、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例:18、22、 221。(判断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首先,要看它们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其次,看这些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6、二次根式的加法、减法:⑴化简,化成最简二次根式;⑵合并同类二次根(即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的系数进行合并) 7、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⑴先完成根号内乘除,再化简二次根式;⑵小数化分数,带分数化假分数;⑶字母需考虑取值范围(不要忽视隐含条件)。 8、分母有理化:把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适当的代数式,使分母不含根号,这种计算

漳州三中高三英语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漳州三中高三英语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刻120分钟。 第Ⅰ卷(三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明白得(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刻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o is probably the man? A. A passer-by. B. A policeman. C. A taxi-driver. 2.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She’s asking the way. B. She’s looking for her dog. C. She’s trying to find her bag. 3.What’s the man’s problem now? A.He doesn’t know how to fix up the toy. B.He doesn’t know which toy to buy. C.He is thinking of the dinner tomorrow. 4.What happened to Harry? A. He was late last week. B. He was out of work. C. He died in a fighting. 5.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Richard was really successful. B. Richard was not successful. C. Richard spoke too lou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刻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刻。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Why is the man able to get a room at the hotel? A.Because it isn’t busy this time of the year. B.Because there are several double rooms still available. C.Because someone cancelled at the last minute. 7.When is the man going to arrive at the hotel? A. On a weekend. B. On a Wednesday. C. On a Friday. 8.What is Eric’s last name? A. Jordan. B. Gordon. C. Borde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2019-2020学年厦门市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质量试题(含答案)

厦门市八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数 学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 1.下列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4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 B .-2 C . D . 3.下列计算结果为a 5 的是 A .a 2 +a 3 B .a 2 · a 3 C .(a 3) 2 D .153 a a ÷ 4.分式21 1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A .0 B .1 C .﹣1 D . 5.下列四组值中不是.. 二元一次方程21y x =+的解的是 A .01x y =??=? B . 13x y =?? =? C .120 x y ? =-?? ?=? D .1 1x y =-??=? 6.下列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x +1)(x ﹣1)=x 2﹣1 B .x 2+2x +1=(x +1)2 C .x 2 +2x ﹣1=x (x +2)﹣1 D .x (x ﹣1) =x 2 ﹣x 7.若2 (1)(3)x x x ax b -+=++,则a ,b 的值分别为 A .a =2,b =3 B .a =﹣2,b =﹣3 C .a =﹣2,b =3 D .a =2,b =﹣3 8.在△ABC 中, AB =AC =4,∠B =30°,点P 是线段 BC 上一动点,则线段AP 的长可能是 A .1 B . C . D .9.若02017=a ,2 201620172015-?=b ,20172016)2 3()32(?-=c , 则下列a ,b ,c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5581-46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完 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八年级1班总人数为49人,从上期学生期末考试 的情况来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 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学生在推理 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相应的 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 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 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 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 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 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 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 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

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用面积来证题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 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只有一半的学生能认真完成,另一半的学生需要教师督促,成为老师的牵挂对象。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是在数开方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抽象的与扩展,同时又为下章内容打下基础。二次根式的概念是在直接开平主根

福建省厦大附中、漳州三中、三中分校、漳州五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式子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a2+4a﹣21=a(a+4)﹣21 B.a2+4a﹣21=(a﹣3)(a+7) C.(a﹣3)(a+7)=a2+4a﹣21 D.a2+4a﹣21=(a+2)2﹣25 2.若a>b,则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a+3>b+3 B.﹣a<﹣b C.a2>b2D. 3.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对顶角相等 C.如果a=b,那么a2=b2 D.四边形是多边形 4.如图,已知函数y=kx+b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为() A.x<4 B.x>4 C.x<5 D.x>5 5.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6.若多项式x2﹣ax﹣1可分解为(x﹣2)(x+b),则a+b的值为()A.2 B.1 C.﹣2 D.﹣1 7.如图,在Rt△ABC中,∠BAC=90°,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B′C′(点B的对应点是点B′,点C的对应点是点C′),连接CC′.若∠CC′B′=32°,则∠B的大小是()

A.32°B.64°C.77°D.87° 8.若线段AB∥y轴,且AB=3,点A的坐标为(2,1),现将线段AB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则平移后B点的坐标为() A.(1,2)B.(1,﹣4) C.(﹣1,﹣1)或(5,﹣1)D.(1,2)或(1,﹣4) 9.如图,△ABC的面积为9cm2,BP平分∠ABC,AP⊥BP于P,连接PC,则△PBC的面积为() A.3cm2B.4cm2C.4.5cm2D.5cm2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0),B(5,0),点P为线段AB外一动点,且PA=2,以PB为边作等边△PBM,则线段AM的最大值为() A.3 B.5 C.7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分解因式:x3﹣4x=. 12.点P(﹣4,3n+1)与Q(2m,﹣7)关于原点对称,则m+n=. 13.若m=n﹣1,则m2﹣2mn+n2的值是. 14.用反证法证明,“在△ABC中,∠A、∠B对边是a、b,若∠A>∠B,则a>b.”第一步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关于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学习,希望本文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到跟更多的相关范文,欢迎大家关注品才网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

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

上海市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八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静安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八年级数学试卷 (完成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3分,满分18分) 1.函数x y 23-=的图像不经过的象限是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下列方程中,是无理方程的为 (A )312=+x ; (B )312=+x ; (C )312=+x ; (D )312 =+x . 3.下列方程中,有实数根的方程是 (A )0164 =+x ; (B )0322 =++x x ; (C ) 02 4 2=--x x ; (D )01=-+ x x . 4.如果=, 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与是相等向量; (B )与是相等向量; (C )与是相反向量; (D )与是平行向量.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AD //BC ,AC =BD ,那么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矩形的是 (A )AD =BC ; (B )AB=CD ; (C )∠DAB=∠ABC ; (D )∠DAB=∠DCB . 6. 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这三个图形中任意抽取一个图形,下列事件中为确定事件的是 (A )抽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B )抽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C )抽到的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D )抽到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3分,满分36分) 7.一次函数y=(k+2)x+k –3中,函数值y 随着自变量x 的增大而增大,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 8.如果一次函数的图像平行于直线43-=x y ,且经过点(–1,0),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 9.方程0273 =-x 的根是 ▲ . 10.方程02=-x x x 的根是 ▲ . 11.方程x x =+32的根是. (第5题图)

2019年漳州重点高中排名,漳州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2019年漳州重点高中排名,漳州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2019年漳州重点高中排名,漳州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每年漳州中考前,很多家长都关心漳州所有的中考学校名单及排名,那么2019年漳州中考已经就要来了,中考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好的高中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爱扬整理了关于2019年漳州重点高中排名,漳州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的相关信息,希望漳州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参考。 一、2019年漳州高中学校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学校类型人气1漳州三中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5212漳浦道周中学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3613诏安县第一中学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3504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2255福建省龙海第一中学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2216福建省云霄县第一中学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1977诏安县桥东中学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1958龙海市角美中学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1819诏安县四都中学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17010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公办、省级示范高中1158 2019年南平重点高中排名,南平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 每年南平中考前,很多家长都关心南平所有的中考学校名单及排名,那么2019年南平中考已经就要来了,中考填报志愿选择一所好的高中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本文爱扬整理了关于2019年南平重点高中排名,南平所有高中学校分数线排名榜的相关信息,希望南平的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参考。 一、2019年南平高中学校排名 排名学校名称人气所在市类型1南平一中1587南平市省级示范高中2建瓯二中1525南平市省级示范高中3建瓯三中1276南平市省级示范高中4南平市第八中学1265南平市省级示范高中5福建省邵武第一中学1224南平市省级示范高中6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1192

2015上厦门市八年级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2015-2016学年(上)厦门市八年级质量检测 数学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1.全卷三大题,27小题,试卷共4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3.可以直接 使用2B 铅笔作图.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 A.720° B.540° C.360° D.180° 2.下列式子中,表示“n 的3次方”的是( ) A . 3n B. n 3 C. n 3 D.3n 3.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 ) 4.计算:42313a a ÷ =( ) A .69a B. 6a C. 29-a D. 29a 5.2)643(-+y x 展开式的常数项是( ) A . -12 B.-6 C.9 D. 36 6.如图1,已知OE 是∠AOD 的平分线,可以作为假命题“相等的角是 对顶角”的反例的是( ) A . ∠AOB=∠DOC B.∠AOE=∠DOE C. ∠EOC<∠DOC D.∠EOC>∠DOC

7.如图2,在△ABC 中,AB=AC ,∠B=50°,P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顶点A 重合),则∠BPC 的值可能是( ) A . 135° B. 85° C.50° D. 40° 8.某部队第一天行军5h ,第二天行军6h ,两天共行军120km ,且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走2km.设第一天和第二天行军的平均速度分别是xkm/h 和y km/h ,则符合题意的二元一次方程是( ) A .5x+6y=118 B.5x=6y+2 C.5x=6y-2 D. 5(x+2)=6y 9.622 --x x 的一个因式是( ) A . x-2 B.2x+1 C. x+3 D. 2x-3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a ,5)在第二象限,则点P 关于直线m (直线m 上各点的横坐标都为2)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 (-a ,5) B. (a ,-5) C. (-a+2,5) D. (-a+4,5)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在△ABC 中,∠C=100°,∠A=30°,∠B= 度. 12.计算:(a-1)(a+1)= . 13.已知∠A=70°,则∠A 的补角是 度. 14.某商店原有7袋大米,每袋大米为a 千克.上午卖出4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 3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 千克. 15.如图3,在△ABC 中,点D 在边BC 上,若∠BAD=∠CAD ,AB=6, AC=3,3=?ABD S ,则ACD S ?= . 16.计算:21274252212621262++-= . 三、解答题 17.(本题满分7分) 计算:)3)(12(++x x 18.(本题满分7分) 如图4,点E ,F 在线段BC 上,AB=DC ,BF=CE ,∠B=∠C. 求证:AF=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