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管

合集下载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方法:
拔管时嘱病人深吸气、屏住呼吸,在呼气末迅速将管拔出,管口用凡士林和厚敷料封闭,外加包扎固定
拔管后注意观察:



胸腔引流管阻塞原因分析及对策
引流管在体外发生折叠、受压、扭曲或胸管质地薄,胸壁切口狭窄或肋间隙狭窄而使引流管在出口处受压 血块、脓块或残渣阻塞引流管或引流管的接头狭窄,被块状物阻塞 引流管侧紧贴胸壁或隔肌上升后顶住了引流管的管口 管道太短,病人改变体位使部分或全部滑至肋骨外置于胸壁皮下,或脂肪和肌肉较厚,胸腔内常规的长度还没有使引流管进入到胸腔内 引流装置有漏气不密封现象(瓶塞或连接处)
三、胸腔引流管的要求
四、胸腔引流管的装置
采用单瓶水封式系统:水封瓶橡胶塞有2~3个,分别插入长短玻璃管,短管通大气,长管的下端伸入水平面下3~4cm,上端与胸腔出来的引流管相连接。接通后可见水柱随病人的呼吸上下的密闭性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拔管
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一、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1、 引流胸膜腔的渗液、血液及气体 2、重建胸膜腔的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3、 促进肺膨胀
胸腔闭式引流适应症
外伤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外科的术后的引流
胸腔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排液:引流管多放置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6~8肋间 排气:引流管适宜放置锁骨中线第1或第2肋间。
排液的胸腔引流管适宜选用质地较硬、不容易折叠阻塞的管径为1.5~2cm的大硅胶或橡胶管(32号~36号),以利于通畅引流 !
排气的胸腔引流管则适宜选用质地较软、管径为1cm的小管(28号管),既能达到引流目的,又能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ppt课件

05 拔管指征及注意事项
拔管指征掌握
引流液清澈且量减少
当引流液变得清澈,并且24小时引流量少于50ml时,可考虑拔 管。
肺复张良好
通过胸部X光或CT检查确认肺复张良好,无气胸或液气胸表现。
呼吸功能改善
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稳定 。
拔管前准备工作
1 2
解释拔管过程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拔管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 适感,取得患者配合。
并处理异常情况。
引流管固定与通畅保障
固定引流管
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其受压、扭曲或脱落。
保持引流通畅
定时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液顺畅流出,防止堵 塞。
更换引流瓶
每日更换引流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
疼痛评估
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其疼痛程度和性 质。
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 惧情绪。
胸腔闭式引流原理
负压吸引原理
利用引流管将胸膜腔内的气体和 液体引出,使胸膜腔恢复负压状 态,促进肺复张。
密闭系统
引流管与外界相通处设有水封瓶 ,确保气体和液体单向流动,防 止逆流感染。
胸腔闭式引流适应症
01
02
03
04
气胸
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胸,如自发 性气胸、创伤性气胸等。
血胸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胸,如创伤 性血胸、手术后血胸等。
疼痛控制
遵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镇痛药物,减轻其疼 痛感。
体位护理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健侧卧 位,减轻疼痛不适。
04 异常情况分析及处理措施
出血、漏气等异常情况识别
出血
引流管内出现鲜红色血液,可能是手术创伤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 导致。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观察要点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观察要点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观察要点1. 哎呀,要时刻注意引流管是不是通畅呀!就像家里的水管不能堵一样,要是堵了那可不得了!你想想,引流管堵了,胸水积在那里出不来,多危险啊!比如看到水不滴了或者流得很慢,就得赶紧检查啦。

2. 观察引流瓶的水柱波动也很重要哦!这就像是心跳一样,有规律地跳动才正常呀。

如果水柱都不波动了,那肯定有问题呀!就像人没了心跳一样可怕呢,比如说一直没动静,那可得高度重视。

3. 千万别忘了看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啊!这能反映出很多情况呢。

颜色太深或者量突然变多,不就像警报响起来了嘛!就像突然流出很多暗红色的液体,那可能就不太妙啦。

4. 引流管的固定可不能马虎!得牢牢的,不然不小心掉出来咋办呀!就像战士要握紧自己的武器一样,得保证它稳稳的呀。

要是看到管子有点松动,那得赶紧处理呀。

5. 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呀!如果呼吸困难加重了,那是不是和引流管有关呢?这就像车子没了油跑不动一样,是不是得找找原因。

比如病人突然说喘不上气,那得赶紧看看。

6. 有没有伤口感染也得仔细瞧!要是伤口发炎了,那可麻烦大啦!像伤口周围发红发肿,不就像着火了一样让人担心嘛。

要是有这样的情况可得赶紧处理。

7. 病人的体位也有讲究哦!不能乱躺呀,要让引流管保持合适的位置。

这就像摆好棋子才能下好棋一样,得安排得当呀。

比如躺着的时候不小心压住了管子,那可不行。

8. 要多和病人沟通呀!问问他们感觉怎么样。

他们可是最直接感受到变化的人。

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多关心关心他们。

病人说有点不舒服,那可能就是有问题的信号哦。

总之,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可太重要啦,一点都不能马虎呀!每一个要点都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康复呀!。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closed drainage of thoracic cavity)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1、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引流装置是否良好、有无漏气及失效期。

2、水封瓶内盛放500ml生理盐水,长管下段在液面下2-3cm,短管下段距液面5cm以上,水封瓶保持直立。

3、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以下60-100cm出。

4、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5、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若引流量超过100ML每小时或术后3h超过500ml,必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处理。

引流期间鼓励病人深呼吸,并协助咳嗽,排痰、雾化吸入。

6、每日更换引流瓶一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严防空气进入胸腔。

7、搬动病人时,应双夹引流管,并防止滑脱。

若病人带管下床活动时,需嘱病人切勿使引流瓶高于引流口水平,以防引流液逆流入胸腔。

8、拔管后注意局部伤口有无渗液,呼吸是否平稳,两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气胸或皮下气肿等。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文献最新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文献最新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文献最新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一个动态窗口,开胸术后常规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可以推测胸腔内有无出血、肺漏气等情况。

当肺组织本身扩张及患者有效咳嗽时,利用呼吸时的压力差,使胸部引流通过水封瓶将术侧胸腔内积气、积液、积血引流排除体外,调节胸腔内负压,维持纵膈的正常位置,有助于肺的早期复张。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护理体会妥善固定引流水封瓶应放置于安全、便于观察且较低位置,以利于引流。

一般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瓶内长管插入水面以下3~4cm,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胸腔,且留足够长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以免因翻身、牵拉而发生引流口疼痛或引流管脱出。

引流水封瓶不可倒置,也不可高于胸部,水封瓶须低于胸腔60cm,防止吸气时瓶内液体倒流于胸腔。

在搬运患者时,须将引流管用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水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保持引流的密闭与通畅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由胸腔引流管和引流水封瓶两部分组成。

在应用前应检查好以确保不漏气,在行闭式引流术后24h内每30~60min 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等堵塞,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

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

对于胸部疼痛不明显时,指导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促进气血排出,恢复肺膨胀。

观察引出液性质、色、量引出液性质、色、量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

对于严重的血气胸患者应严密观察出血量,必要时用胶布贴在引流水封瓶上,注明时间,按每小时计算出血量,可以明确看出每小时出血量多少及有无减少出血量,以便抢救治疗。

一般引流早期,如引流管内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可为经胸壁置管时胸壁创伤所致。

术后24h内引流量一般为150~700ml,24h 后引流量将逐渐减少,引流液由血性液逐渐变为淡红色乃至血清样,则为正常。

如果每小时出血150~200ml,连续出血3h以上者,血色鲜红或暗红,性质较黏稠,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说明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早报告医生,备血并做好开胸准备。

新版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新版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适应症
1. 自发性气胸,肺压缩不小于50%者 2. 外伤性血、气胸 3. 大量胸腔积液或连续胸腔积液,需彻
底引流,便于诊疗和治疗者 4. 开胸术后引流 5. 脓胸早期彻底引流,有利于炎症消散
和增进肺复张
胸腔闭式引流旳装置
1. 胸腔闭式引流管 2. 水封瓶
胸腔闭式引流旳原理
1. 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 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旳 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 内
2. 仔细交接班 3. 向病人及家眷做好宣传教育,若有不
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脱管处理
1.水封瓶损坏或连接处脱落:
①立即用2把血管钳夹闭软质旳引流管 ②立即更换新旳无菌引流装置
2.引流管脱落
①应及时用手指捏压伤口,消毒后以凡士林纱布 封闭伤口,帮助医生进一步处理
②绝不可私自将脱出旳引流管再插入胸膜腔内, 以免造成污染或损伤
观察统计
1. 观察水柱波动范围 2. 观察并精确统计引
流液量、颜色、性 状 3. 隔日更换水封瓶并 做好标识
引流观察
开胸术后病人引流液旳颜色变化为由深红色转为淡红色或血清样,以后逐渐趋于 淡黄色。正常者术后5小时内每小时少于100ml,二十四小时少于500ml 若引流量每小时>100ml,连续3小时,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易凝固,提醒胸腔 内有活动性出血 性状:若为胃内容物,提醒有食管-胃吻合口瘘;若为乳白色浑浊液体,提醒为 乳糜胸 全肺切除---常规夹闭胸管:根据情况可作短暂开放,以了解和调节胸腔内压力, 预防纵隔移位,所以也称调压管
正常胸液
活动性出血
乳糜胸
几种常见旳异常水柱 波动分析
1. 水柱与水平面静止不动:提醒水柱上旳管腔
有漏气,使之与大气相通或管道打折、受压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一、定义指在胸腔内插入引流管,引流管置于水封瓶的液面下,将胸部腔内的气体和(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以重建胸膜腔负压的一种方法。

二、护理措施(一)、保持管道密闭1、引流管安装准确,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衔接紧密,有无脱落。

2、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3-4厘米,保持直立。

3、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夹闭胸壁引流导管,防止空气进入。

4、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管,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引流装置。

5、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紧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二)、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1、引流装置保持无菌。

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3、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60-100厘米,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4、按规定时间跟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保持引流管通畅。

1体位:患者取半卧位。

2挤压: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

3深呼吸、咳嗽:鼓励患者做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于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四)、观察和记录1、观察水柱波动:一般情况下水柱波动4-6厘米。

若水柱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提示引流管不畅或肺组织已完全扩张。

2、观察引流液情况: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若每小时引流液大于100毫升,连续3小时,引流液呈鲜红色且有凝块,同时伴有低血容量表现,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五)、拔管1、拔管指证:一般置管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毫升,脓液小于10毫升;X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2、拔管方法:拔管时患者取健侧卧位或坐在床边,拔管时先深吸气后屏气,在屏气时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有哪些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有哪些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有哪些在生活中,胸腔闭式引流术是用于治疗血胸、脓胸、气胸的引流以及开胸术后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原理就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里,利用物理原理将胸腔内气体液体排出,使肺组织复张而恢复功能,对于治疗疾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的那些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病症是适合胸腔闭式引流的?什么样的病人是不适合胸腔闭式引流的?一、适应症1、各种类型气胸临床上气胸是胸外科常见的急症,大部分气胸是需要有效的及时的处理。

常见的有开放性气胸、闭合性气胸、张力性气胸以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的气胸,这些气胸是最适合使用胸腔闭式引流术的。

而对于初次发作、无重大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可采取胸穿抽气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复发率比较高。

2、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患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的患者,有开放性胸外伤、食管穿孔、结核、支气管断裂等患者,这些疾病都可能会造成支气管胸膜瘘或者是脓胸,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是导致了脓胸或者是支气管胸膜瘘都是要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术来治疗的。

3、乳糜胸乳糜胸是指胸导管撕裂或者是外漏造成了乳糜液淤积在了胸膜腔内,常见的病因有两种。

创伤性原因:很多时候由于食管手术,肿瘤直接侵犯胸导管、解剖位置变异、肺部切除术等诱发了乳糜胸。

另一种原因是非创伤性因素导致的,比如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转移或者是非淋巴结转移,也是乳糜胸的常见病因。

4、血胸、血气胸血胸主要来源于肺裂伤出血,胸壁出血,心脏或者是纵膈大血管出血等。

因胸腔穿刺不容易排净积血,并且反复穿刺也会感染胸腔,所以选择闭式胸膜腔引流治疗最合适。

如果出现休克、低血压等急性大量失血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做开胸手术,进行开胸止血行为。

5、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中等量到大量的胸腔积液可压迫大静脉、肺、纵膈等,因而会引起呼吸困难、心慌气短的症状,一般经过反复穿刺是无法缓解胸腔积液的,所以需要考虑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闭式a 引流管
1
大纲
一、定义、目的、适应症与禁忌证 二、操作方法 三、注意事项 四、术后护理常规 五、拔管指证 六、特殊护理 七、胸腔闭式引流漏气的分度
2a
一、定义、目的、适应症与禁忌 证
1Hale Waihona Puke 定义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 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 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 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
适应证: 急性脓胸、胸外伤、肺及 其他胸腔大手术后、张力性气胸
禁忌证 :结核性脓胸。
6a
7a
二、操作方法
1.患者取斜坡卧位。手术部位应依体征、X线 胸片或超声检查确定,并在胸壁作标记。常规 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局麻。
2.首先用注射器作胸膜腔穿刺,以确定最低 引流位置。作皮肤切口,用直钳分开各肌层(必 要时切开),最后分开肋间肌进入胸膜腔(壁层 胸膜应注入足量局部麻醉剂),置入较大橡胶管。 引流管伸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 以缝线固定引流管于胸壁皮肤上,末端连接无 菌水封瓶。
8a
3.操作方法分类
1.肋间插管法 2.切除部分肋骨插管法
肋间安置闭式引流管 切口下两肋间安置闭式引流管
9a
三、注意事项
1.插管部位,或切开部位,一定要准 确无误
2.局麻时必须使胸膜得到充分浸润, 不但可减轻疼痛,而且可避免胸膜 休克。
3.插管前,必须以注射针穿刺抽吸, 证明气腔或液腔的存在。
18 a
五、拔管指征
1、生命体征稳定。 2、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3、引流液体很少,24小时内引流量<100ml. 4、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伤侧肺复张良
好即可拔管。
拔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胸闷、 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观察局 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
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3a
图示:
胸腔闭式引流袋
胸腔闭式引流管
4a
2、目的
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 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 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 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对脓 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 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
5a
3、适应症与禁忌证
20 a
2、 咳嗽有利引流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 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 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对无力 咳嗽的病人,护士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 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以引起 咳嗽反射有利咳痰。
21 a
3、 此法操作损伤大,易感染。术前做好心 理护理,术后使用适当镇痛剂,预防伤口感 染,可每天在伤口周围滴入庆大霉素2次,每 周可换药2次,如伤口感染,每天换药1次。 换管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创口,覆盖纱布, 保持伤口周围洁净,敷料干燥。 4 、疼痛较甚者,分别应用止痛剂,如去痛 片、安定、强痛定,无堵管现象。若伤口感 染化脓,拔管后用甲硝唑换药1周,多数伤口 可愈合。
14
2 、每次换引流瓶时,要盖紧瓶盖,各部衔接要 紧密,切勿漏气,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 2~4 cm,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长短要适 度,一般为60~70 cm.过长不易引流,过短易滑 脱,质地柔韧。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液 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70cm,以防液体倒 流进入胸膜腔。水封瓶及外接管应无菌消毒,有 刻度。
4.插管深度要事先标记好。
10 a
5.插管后,引流管立即与水封瓶连接, 并证实引流管通畅无阻。否则应调整 引流管位置或深度。
6.引流液体时,一次不应超过1000ml, 以免肺复张后肺水肿。
7.引流管必须与皮肤垂直固定,以免皮 肤压迫坏死。
11 a
8.引流瓶内消毒水,每天更换一次。更 换引流瓶时,必须用二把血管钳夹住 胸腔引流管,方可开启引流瓶盖。
9.每天记录引流量及性质。 10.使用负压吸引装置时,吸引器不可开
得过大,只要调节管有气泡溢出即可。
12 a
四、术后护理常规
1、 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根据引流液情况而 定),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了解肺膨胀 的情况。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 的引流时,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 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消除泡沫,保证引流 通畅。为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要经常挤压 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 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16 a
5、 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以免瓶内液体倒流,导致感染;对有气体逸出的 病人,需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 6、 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常 规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17 a
7、 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褥 疮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8、 如患者病情好转,呼吸改善,引流管无气体 逸出,报告医生,夹管24小时照片复查,考虑拔 管。
13 a
挤压方法:(1)护士站在病人术侧,双手握 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 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
a 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
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 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 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 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 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 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 反复操作。 (2)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 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遇 到特殊情况时,如病人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 不停的挤压引流管。
19 a
六、特殊护理
1、 选择合适的体位,病人的体位以斜坡(床 头抬高45-60度,床尾抬高10度)卧位为宜, 病人血压平稳后即可取斜坡卧位,以利于胸腔 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 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避免引流管受压, 经常挤压引流管,以免纤维素性物质沉着于引 流管口内引起堵塞。
15 a
3、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如瓶内液面 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 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出液体时,注意观察液体的性质、量、颜色, 并作记录。
4 、当发现引流管不通畅时,应积极采取措施, 用手挤压引流管或空针抽气或轻轻左右旋动引流 管,使之通畅,如仍不通畅,则报告医生并协助 再行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