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与传承研究

通道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与传承研究
通道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与传承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10623869.html,

通道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与传承研究

作者:吴浩玮

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通道侗族源远流长,祖祖辈辈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通道侗族人民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勇敢的精神创造了能使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这片富有深厚民族气息的土地上,蕴藏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从文化形态上分为物态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三大类。尤其在符号文化下,通过研究民族音乐的视角进行通道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同时结合我国民族文化中非遗的传承思潮,试图对侗族音乐文化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拓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通道侗族;民族音乐;音乐文化资源;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3-0084-02

[收稿日期]2017-09-23

[基金项目]2017年度湖南省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科研项目(17JDZB067)。

[作者简介]吴浩玮(1991—),男,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人,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吉首416000)通道侗族音乐是少数民族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音乐具有原生性

与创生性的特点,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由于通道侗族地处贵州与广西的交界处,而且其侗族文化覆盖面较大,形成了一个区域坚强有力的文化生态圈。通道侗族音乐绝大多数属于本土文化特质,个别是来自其他民族民间音乐所带来的文化冲击,但并没有因此受到其他民族的文化涵化,而是通过当地业界人士对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不断推陈出新,打造出多元的音乐文化。而且这些蕴含了通道侗族浓郁的民族特性和地域风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族际文化互动。

一、通道侗族音乐文化资源简介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为湘、黔、桂三省(区)、六县交界之地,是通往祖国大西南的要道[1]。通道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艺术门类繁多,歌唱技艺独特,民

俗风情浓郁,具有雅俗共赏的文化审美特质。通道侗族音乐文化划分为民歌、曲艺、器乐、戏剧、歌舞五大类。其音乐艺术表现综合体以民间歌谣、器乐为主。

(一)民间歌谣

在通道侗族民谣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情歌类小歌。它是民歌中最古老、最永恒的主题。通道侗族情歌主要分布在黄土乡,其中以旅游开发区皇都侗文化村中的情歌——“行歌坐夜”极

音乐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创造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通过学习了中国民族音乐,将会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中华民族音乐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音乐”能够记载我们的历史,通过展示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我们的未来,来划分我们人类与实践的关系;能够充实我们的精神,通过教育,安抚和鼓舞我们的精神,恩能够够重建人生。”把现代音乐教育结合到传统音乐的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属于口传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主要是口传心授,因而古代的音乐教育体现了个体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虽然周代的大司乐曾集中上千名学生对他们进行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专门教育,但这只不过是为了培养王室和贵族子弟的文化修养而实施的贵族式教育。尽管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但古代的音乐教育从来都没有普及到国民大众中去。社会需要的音乐人才主要通过官方机构训练和民间自由传习等方式来培养。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新课改实施之后,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及方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新教材中,加入了比较多的传统音乐成分,但学生对这个内容似乎不是怎么感兴趣。随着

外来文化的不断倾入,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的音乐文化,越来越远离我们的本土文化,那如何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很好的接受这些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逐步引导了。我采取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多了解,才能去关注,最后才能达到热爱。 音乐是一种文化,我们通过音乐可以感受文化。反之,通过文化又可以使我们真正体验一种音乐,整体认识音乐。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众多的专业音乐家,而是基于学习一种文化,是否具备这些音乐文化,将决定他们终生的生活品质的高低。我们要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通过音乐来认识其他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教育中将反映我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聆听民族音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民族音乐当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中心目的。在国民教育这样一个完全属于音乐文化教育范畴的领域中,很少有人思考过文化问题,相反以专业音乐教育为模板,片面强化了作为技术的音乐教育思想即教育香味。民族的传统音乐不仅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有萎缩的倾向。

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论文

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侗族文化在服饰、建筑、音乐等方面极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 中的一块瑰宝。然而,受到外来文化冲击、经济条件制约、民族文化教育缺失、政府职能定位偏差等方面影响,近年来侗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承与 发展侗族文化需要从合理对待外来文化、大力发展地方经济、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反思政府职能定位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侗族;文化传承;文化发展 一、侗族文化的特征及其文化意义分析 (1)服饰文化 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 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和发型、头帕不同,她们平时穿着便装, 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根据整个 侗族妇女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三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侗族服饰是农耕文化的再现。侗族是古越人的后裔,古越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侗族服饰上有许多纹样图案,主要有谷粒纹、桂花纹、花瓣纹、田螺纹、水车花等纹样,这与农耕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 侗族服饰是侗族族徽标志之一。鼓楼与服饰是侗族的两大族徽标志,有侗寨就有鼓楼,其标志特征十分明显。而服饰作为侗族的族徽标志主要是它凝聚着侗族人的精神,增强民族内部团结、统一和为集体生存而拼搏的战斗力。它是区别异族的标志,是本族相互认同的旗帜和联系整体的纽带。正是这种“族徽”作用而产生的审美原则,使侗族内部的“佬、坦、纹”三大支系在民族意识、民族文化上基本相同。 侗族服饰中的崇拜意蕴。侗族相信万物有灵。在侗族人心目中,凡龙凤花鸟、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等都能“显灵”,能驱邪除害,是人们的崇拜对象,认为穿上附有这些图案的衣物,以祈求平安无灾,得到神灵的庇护和保佑。反映到服饰上,就有许多与图腾崇拜有关的服饰纹样。谷粒纹与谷种有关,侗族的“尝新节”习俗就是谷种崇拜的反映;鱼骨纹、三角纹、菱形纹来源于鱼图腾;水波纹、

通道侗族自治县如何编写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道侗族自治县xx制造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模板范文,下载可编辑(仅供参考)

通道侗族自治县xx制造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处,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 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境内,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东邻湖 南省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毗广西壮族 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连贵州省黎平县。历史上, 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 全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为223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 面积的1.4%。主要有侗、汉、苗、瑶为主的14个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通道县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02年2月 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民政府驻双江镇。通道县是全 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最佳休闲 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2020年2月2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通道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 2017年智能手机双摄出货量超过3亿部,渗透率约20%。华为、vivo 等国产手机将是主要推动力,双摄已经成为各大品牌旗舰机型的标配。多 摄技术也在发展之中,华为(三摄)、诺基亚(五摄)等厂商有相关计划。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14035.1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031.06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60%;流动资金3004.0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40%。 达产年营业收入2179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159.53万元,税金及 附加257.48万元,利润总额4635.47万元,利税总额5532.33万元,税后 净利润3476.6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55.7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03%,投资利税率39.42%,投资回报率24.77%,全部投资回收期5.54年,提供就业职位375个。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 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客观公正立场、科 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 ......

侗族文化资料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 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 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 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 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少数民族之侗族小资料 一、全国侗族分布 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根据20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879974。秦、汉时期,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统称之为“骆越”(“百越”的一支)。每个氏族或村寨,皆由“长老”或“乡老”主持事务,用习惯法维护社会秩序。“合款”分大小。“小款”由若干毗邻村寨组成;“大款”由若干“小款”联合。“小款首”由寨内公推,“大款首”由“小款首”商定。共同议定的“款约”必须遵守,款民大会是最高权力组织,凡成年男子均须参加,共议款内事宜。这种组织一直保存到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国初期。 二、全国各地侗族自治县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19日,广西龙胜县侗族人民和壮、瑶、苗等兄弟民族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1952年12月3日建立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1954年5月7日建立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1956年7日23日建立了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同年12月5日建立了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984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财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渗透了道德、艺术、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沉淀、积累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同时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艺术 叙述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许多审美品格,也是有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 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绵延几千年中,民族音乐文化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人们在长期的

音乐实践过程中得到的结论。如各种音乐元素乐器、乐谱、乐律、乐理、节拍、调式以及每个民族的风格、习惯、观念、语言、情感、气质等的集中反映。因此可见,民族音乐是最美、最富有完整人性内涵、最富于生活气息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果说民族文化是民族尊严、民族本性及民族意志的标志,那么民族音乐文化则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能够感受该民族的文化,进而加以了解;反之透过一个民族的文化,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是任何国家音乐所不能比的,也是任何西洋音乐所替代不了的。在传统音乐中有一部分是价值特高的,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水平,他们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最有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民间长期的创作和传承,记录着我们民间的生活和历史。中国传统音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由于数千年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意识的改变,民族音乐也随之发生了发展和变化,不管民族音乐如何变化它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都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的人文变化和精神面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背景,使我们才能真正体验一个民族的音乐。 我国将传统音乐将划分为五大类:舞蹈音乐和歌舞、古代歌曲和民歌、说唱音乐、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在众多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使人心沉气定的巨大力量,这种品性渗

浅谈侗族的来源及族称

浅谈侗族的来源及族称 摘要: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要从它的来源和族称开始研究,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关键词:侗族来源族称 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源远流长,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的地带和湖北省的西北部。侗族处在一个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侗族地区跨越我国的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侗族分布的北部属于属武陵山脉和苗岭山脉,有梁水、舞阳、阳河、清水江等河流,它们汇入洞庭湖,为长江水系。侗族的分布的南部属苗岭山脉主干及支干有浔江和都柳江,二者汇合成融水,最后流入珠江,为珠江系。 一、侗族的来源 对于侗族的来源,历来史学界和民族学者的观点颇有争议,大家的意见整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侗族是由百越中的骆越支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依据是历史上骆越的分布地就是今天侗族的分布地。在《晃州厅志》1中有记载,说:厅治东接龙标,西驰骆越。1晃州之西,即今之玉屏、镇远、岑巩,拖西南 则是三穗、天柱、锦屏等地,这一地区为骆越居住地。而且在文化上面也有许多的共同之处,类似骆越文身断发以避龙的习俗,如今在侗族的现实生活中仍还可以见到,现侗族地区是骆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之一。在秦汉时期是骆越,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分布在这一地区的骆越之民称为“僚”,侗族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越- 僚-侗族。 第二种对于侗族的来源,侗乡的民间主要有两种传说。一、据明代史籍及有关文献记载,古之侗族分布甚广。即南达广西梧州一带,北至两湖交界的洞庭湖畔。即侗族的先民来自梧州等地,《天下郡国利通军》说:“苍梧县有猺(瑶)、狪(侗)”。还有侗族善于歌唱,《侗族祖先哪儿来》2中收集的歌曲反映侗族 是从梧州迁移过来的,如《祖公上河》、《祖源歌》、《忆祖宗歌》等。梧州附近的大藤山茶山瑶仍操侗语,可能是侗族北迁时所留下的一部分人群。不然 ,二者的语言不可能这么相似。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大约在隋唐时代,侗族先民逐步 1《晃州厅志》,道光五年版,卷25,《驿传》 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艺研究室、贵州民间文艺研究会编,杨国仁、吴定国等整理:《侗族祖先从哪里来》,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

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云南高校音乐教育的整合_夏毅和

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云南 高校音乐教育的整合 夏毅和 摘要:云南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人文生态结构和音乐本体结构,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学者的特别关注。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云南本土音乐的传承既有责任也有优势,有必要借鉴其他地方高校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在弘扬本土音乐文化上的有益经验,树立本土音乐教育观念,加强本土音乐教育的理论架构与学科构建,深化本土音乐的多元化教学实践探索,把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整合到高校音乐教育中来。 关键词:云南本土音乐;高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0X(2011)04-0067-04 作者简介:夏毅和,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师,硕士。云南昆明650222 过去的一个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把人类一下带入了“地球村”时代,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给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开阔、更多维的视野,各种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通过文化传播媒介如电视、电脑、广播电台等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使得我们的音乐音响变得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正如美国民歌学者艾伦·洛马克斯所说,这种从权力中心到沉默的地区文化的传播从来都不是平等的,掌握着“公共领域”话语权的一方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亚文化群的文化面临各种各样的危机,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被“边缘化”是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及教学范式自20世纪初师承西方模式至今,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很大的变化,虽然经历过几次以课程改革为标志的教育变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量变而无质变。这种教育模式仍是基于西方音乐历史和传统音乐学体系的标准和价值观的。而如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音乐教育已发生很大的转变,我国的许多音乐教育工作者却还在“捍卫”着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音乐教育和教学范式。[1](P4) 基于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所面临的困境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所承载的历史使命,音乐文化人类学者提出了音乐文化本土化观念,主张用本土的眼光,立足于传承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使民族的音乐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这是我国的音乐学者对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西方音乐思维和价值观的一种反应。音乐文化本土化观念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强调音乐形态的差异性,认可 音乐○ 收稿日期:2011-05-30

通道旅游情况简介

通道旅游情况简介 一、基本县情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端、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是湖南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2万人口,有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是全国最主要的侗族聚居地。 通道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风古雅淳朴。雄伟壮观的风雨桥、工艺精湛的鼓楼、古朴典雅的凉亭。长长的合拢宴上,侗家美食腌鱼腌肉,香喷喷的油茶,甜醇醉人的苦酒,使你领略到侗族独特饮食文化。悠扬动听侗族大歌、双歌、欢乐的芦笙、哆耶舞展现了侗族文化的无穷韵味。 通道自然风光秀美如画。境内林海莽莽,溪河清澈。168平方公里的万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全国最大的丹霞峰林地貌之一。还有麒麟谷、梨子界、九龙潭等瀑布群落,国家阔叶林采种基地宏门冲原始次森林,恩科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季雨林景观,高峡平湖的晒口水库和浪遏飞舟的龙底生态自助漂流等,处处景观都是美不胜收。 通道是一块红色圣地,拥有大量红军文物和遗迹。1930年12月到1934年12月的四年间,先后有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和王震、肖克率领的红六军以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红一方面军途经通道。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县溪恭城书院召开“通道转兵”会议,进行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打好了基础,在危亡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通道文物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三处:芋头古侗寨、马田鼓楼、平坦风雨桥群。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四处:横岭鼓楼、阳烂寨门、白衣观、恭城书院,其它文物更是星罗棋布,数不胜数。 通道交通便利,广西桂林国际机场、贵州黎平机场和湖南芷江机场近在咫尺,焦柳铁路、209国道、221省道贯穿全境。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热情好客的侗乡人民期待着您的到来,走玩通道,将使您充分领略到寻古探幽的乐趣,感受原生态和谐社会的浓郁气息,成为您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目前我县旅游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拥有3A景区一处,2A景区一处,2家国内旅游社,3个门市部,拥有规模上档宾馆18家、农家乐25家,床位1600张,旅游、客营运车辆180台,已具备规模接待能力。2006 年全县接待游客32万余人次,创旅游产值6400余万元。 二、旅游资源状况 通道境内民俗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秀丽,奇观胜景遍布,居住环境宜人,是难得的生态绿洲和旅游休闲胜地。旅游资源丰度高,特色鲜明,主要由侗族风情、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三大板块构成,是湖南省人文休闲类“新潇湘八景”之一。 1、独特的侗族文化。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个性突出、民族差异感强的文化。在民族建筑方面,以鼓楼、寨门、风雨桥最为出色,被称为侗族建筑的“三宝”。在民族服饰方面,以侗锦、侗帕、侗带最负盛名,其工艺之精湛,色彩之艳丽,图案花纹之美观,民族特色之浓郁,可谓巧夺天工。在民族文艺方面,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流传着数十种民族歌舞,以琵琶歌、侗戏、侗歌、哆耶、芦笙舞最受人喜爱。尤其是侗族大歌,以其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在民族体育方面,通道又被称为“民族体育之乡”,传统的抢花炮、射弩、高脚马、多毽、荡秋千妙趣横生。在民族饮食方面,甜醇的苦酒,香喷的油茶,陈年的腌鱼腌肉风味别具。民俗方面,侗家的抬官人、祭萨、婚礼、喜庆、岁时等习俗古雅淳朴,奇异独特。以皇都侗文化村为中心,沿黄土、芋头、坪坦、陇城、坪阳一带,构成了一条保存完好、多姿多彩的百里侗文化长廊,是我国侗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2、神奇的自然风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7%,不仅是天然“生态氧吧”,而且是丰富的“动植物博物馆”。有被地理学家誉为“绿色万里长城”,绵延168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万佛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区内拥有“独岩挺秀”、“七星古庵”、“福地洞天”、“雄狮望月”、“擎天一柱”、“美女望夫”、“神州海螺”、“金龟觅食”、“天生鹊桥”、“三十六弯森林迷宫”十大绝景。还有宏门冲原始森林公园、龙的漂流、恩戈亚热带沟谷雨林、晒口“高峡平湖”九龙潭国家水利风景区、黎子界、白水界、麒麟洞、桃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摘要:文章通过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分析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善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四大措施,即:1.深入研究和总结“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2.采用社会大课堂的音乐教学模式;3.在音乐教学中交融中西音乐文化;4.借鉴国外民族音乐教学经验,做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指出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及其文化的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学校音乐教育文化传承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五四运动期间,蔡元培先生作为五四新音乐的代表人、中国现代新音乐教育体系建立的积极鼓吹者,他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思想观念;一些国外留学归来的音乐作曲家们,认为只有全面地学习西洋音乐文化才能救国,这些观点都为以后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育做了铺垫。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中国近百年的学校教育所遵循的主要是欧洲音乐理论体系,这样的音乐教育已经导致:在理论上,以欧洲音乐理论为普遍真理;在创作上,不仅以欧洲音乐体裁为仿效的楷模,而且

浅谈国家文化安全与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浅谈国家文化安全与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14-09-15 15:38:33)转载▼标签:文化 ----以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例 (已经刊载2014年4期鼓楼) 【摘要】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起着凝聚侗族精神,保存民族记忆,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但随着“全球化”进程,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正面临被遗忘和淡化的危险,威胁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以,在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强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文化安全侗族节日保护对策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绵延不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特质的侗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一朵奇葩。但在当前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文化安全问题,自然,我们的侗族传统文化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流失,被同化、异化,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文化的核心之一,它起着凝聚侗族精神,保存民族记忆,维系民族情感的作用。一旦蜕化、流失。其结果是,瓦解侗民族的文化认同基础,消失民族文化意识,全民族在缺乏文化自豪感的同时,丧失了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危及侗族文化安全后,进而威胁国家的文化安全。所以,在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加强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才可以防止侗民族传统文化出现断裂,化解侗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也才可以提升民族文化意识。在保有文化自豪感的同时,提升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发挥全民族传承和弘扬侗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保护中的地位和价值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但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所涵盖的文化内涵确是扩散性的。在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侗族传统文化保护中更具有特殊的价值。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推动着民间文化艺术和习俗的发展与延续,而民间艺术与习俗又是传统节日的载体,没有歌舞表演和风土人情的节日是缺乏灵魂的,没有民族节日作为民族艺术的平台,民间文化艺术也就得不到完整的展示、演示和保存。根据侗族文化学者潘登先生对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与侗族歌舞、侗族服饰和侗族特色饮食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本节吸纳了他的成果和观点。 (一)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与侗族歌舞文化。侗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在田间地头还是侗家的鼓楼里,随处都可听到歌声,其中有一个目的就是能在每一个节日里“多耶”(唱歌跳舞),展示歌喉和民族舞技。如今侗族大歌、侗族芦笙舞在世界上都有及大影响力,这无不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传统节日给予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构想及其意义

第33卷第1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3 No.11 2012年11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12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构想及其意义 冯会平章光琼 (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以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旅游指导等为载体,提供土家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展示与产品化运营服务及示范应用,形成音乐文化资源服务的新模式。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具有活态性、生态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殊性质,保护难度较大。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于继承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达成民族认同,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土家;音乐文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11-0197-03 音乐文化是传播情感美的文化,是塑造心灵美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成长的特殊功能。音乐在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想象力,自尊、自信、自强以及自律的道德修养、和谐的处世观与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国家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当前世界发达国家无不以国家政策主导、以公共资金启动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而且,发达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已经展示出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空前的“媒介转移”。如同纸质媒介、电磁媒介所引发的人类文明飞跃发展一样,向数字媒体的转移展示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民族音乐文化数字编码与出版传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土家音乐文化主要包括生活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及四川东部地区的土家族的歌曲、舞蹈、器乐等及相关的民间文化。土家音乐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土家音乐文化原有的传承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已不能满足其传承和发展的需要。对土家音乐文化进行数字化开发与出版传播,使之成为具有传播性、传承性、学术性、公益性、综合性、交互性的公共平台势在必行。 收稿日期:2012-07-20 作者简介:冯会平(1965-),女,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为出版科学。章光琼(1972-),女,湖北仙桃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硕士,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 一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出版与传播构想 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以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旅游指导等为载体,提供土家音乐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展示与产品化运营服务及示范应用,形成音乐文化资源服务的新模式。也就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为对象,突破音乐文化资源管理与内涵挖掘、音乐文化虚拟展示、虚拟音乐文化长廊构建与面向受众的多终端展示等关键技术,研制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库、传统乐器3D模型库及演奏工具、音乐活动技艺培训与学唱系统、虚拟场景重构与展示系统、土家音乐文化长廊等,并集成为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展示与出版传播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探索以数字博物馆、数字出版、纸质出版以及旅游推介等为载体的音乐文化资源服务模式、方法,形成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及文化产品服务新业态。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主要有三大目标:构建土家音乐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服务模式;研究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分类体系、资源存储规范等,研制音乐文化资源采集、标注工具;开发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编码关键技术。具体构想如下: (一)探索土家音乐文化资源分类体系、保护与传承服务新模式 侧重以长阳土家文化资源为例,探索音乐文化资源内容分类体系,资源编目规范等,填补我国在该领域尚无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并据此研制音乐文化描述、标注和编目工具。探索以数字影院、数字典藏、旅游导引等为载体的音乐文化资源服务模式和保护传承方法,形成新的服务业态。 (二)研究土家音乐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土家典型的歌舞包括山歌、南曲、巴山舞、摆手舞、撒 197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19年第8期(总第332期)▲深度关注 一、传承和实践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1.民族音乐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支撑 音乐文化是先辈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积淀下来的精华,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饱含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体现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蕴含着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一首首或豪放,或柔缓,或欢快,或悲烈的天籁之音,如同一幅幅无形的画卷,用灵活、跳跃的音符诉说着各个民族的特色及情怀,描绘着不同地域的风情和地貌,记录着祖祖辈辈们的生活点滴和智慧,指引着中华儿女品读历史,继往开来。经过五千年的沉淀,我国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儿女始终引以为豪、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强大支撑,更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2.民族音乐文化凝聚各民族合力的灵魂纽带 音乐文化是各族人民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沉积下来的精华,属于中华儿女的共同财富。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碰撞和交融,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既呈现中华民族整体共性的风韵,同时又彰显着不同民族的个性特色。音乐是情感的寄托和抒发,人们情感上的共性决定了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各族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融,引发各族人民之间的共鸣和呼应。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以音乐文化为灵魂纽带,串联起各族人民的心意和情怀,共同将我国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进而在新时代的发展实践中实现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和精神象征,由此可见,传承、实践民族音乐文化,并以之凝聚各族人民的合力,是打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要方面。 二、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学生群体较为庞大,且学习能力强,他们是民族音乐文化宣传的重要对象,也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理论知识、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一大主要途径。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1.教育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可壮大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人才队伍 将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浓缩成课程教材,通过课堂及实践教育活动,传播给广大学子,增进其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其更轻松地解读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情怀和精神,实现其民族音乐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创新,同时壮大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队伍的重要途径。 2.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风格多样,内涵深厚,其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无尽的教学资源和理论支撑,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审美需求。民族音乐文化中鲜明的特色和人文气息可以为音乐课程的开发及授课方式的创新提供灵感和源泉,从而有效增加音乐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率。 3.教育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时尚化的元素 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也在发展中传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的频繁交流和碰撞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其对广大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既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与当代时尚元素的交融,又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以小学音乐教育为视角,探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现状 1.流行音乐的冲击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影响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行音乐具有节奏感强、个性鲜明等特征,能够营造一个轻松、自在、富有感染力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实践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代娟 【摘要】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和发展动力,具有重要的传承和实践意义。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应被高度重视和重点关注。当前,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加上师资力量的欠缺,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的传承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各小学应针对上述问题,不断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课堂教育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实践 34

侗族民俗文化

我喜欢侗族的民俗文化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大家庭。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侗族的民俗文化,其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精美绝伦的织绣工艺,古老的侗族大歌,以及其精美的服饰和不同于我们的日常食俗,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民族丰富、精致、细腻的民俗文化。 【关键字】侗族民俗文化建筑艺术服饰日常食俗 【正文】由于条件限制和时间的关系,我很遗憾不能亲自去一些有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体验一下侗族的民俗文化,当然也很遗憾不能游历其俊美的自然风光。可是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侗族人民的居住环境,以及他们的服饰、民居、习俗、饮食习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深入了解了侗族的民俗文化之后,我真的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去亲身体验一下正宗的侗族生活。我想,等你看完了这篇对侗族民俗特色的介绍之后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下面我将对其建筑、服饰、文化艺术、民俗、以及日常食俗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建筑 侗族擅长建筑。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侗寨鼓楼,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这座桥始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全长76米,宽3.4米,高10.6米。在5座青石桥墩上,架四五尺围大的6根连排杉木两层为梁,上面以5座不同屋顶的楼阁相间,接连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桥面,走道两旁设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楼阁和廊檐绘精美侗族图案。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二、服饰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三江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提要: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2. 文化资源的分类 3. 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 1 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是文化资源。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一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 什么是资源? 一般来说,资源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资源常常讲利用和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不仅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1.2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资源科学——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 综合资源学——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评价学,资源工程与工艺学 ,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 ↓ 区域资源学 ↑ 部门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海洋资源学,能源学,旅游资源学。 1.3 我国的文化资源

通道侗族自治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模板

通道侗族自治县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通道侗族自治县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处,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境内,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东邻湖南省绥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毗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连贵州省黎平县。历史上,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为223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主要有侗、汉、苗、瑶为主的14个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通道县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02年2月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民政府驻双江镇。通道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2020年2月2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通道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 中国大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液晶显示领域,并紧密跟踪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制造重要区域。我国高度重视液晶产业的发展,扶持与鼓励液晶显示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在全球

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下,随着中国成为大的电视、电脑、手机生产基地,液晶显示产业的重心正在朝大陆转移,国内液晶显示行业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20379.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393.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63%;流动资金5986.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37%。 达产年营业收入44945.00万元,总成本费用34077.03万元,税金及附加412.80万元,利润总额10867.97万元,利税总额12779.80万元,税后净利润8150.9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628.8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3.33%,投资利税率62.71%,投资回报率40.00%,全部投资回收期 4.00年,提供就业职位964个。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区域规模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协同发展,利用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方面的生产技术优势,使投资项目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达到“高起点、高质量、节能降耗、增强竞争力”的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