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谈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诊 断教 学大纲 ,精选 授课 内容 ,是 中医专业 实验诊 断教学 的必然要求 。l  ̄ 对 心肌 损伤病 人的 实验室检 查 ,传统教 :n k 学中侧 重的是心 肌酶谱 的分 析 ,但现在 临床上 ,心 肌蛋 白
因其 自身的优势 日趋 受到 心血管 医生 重视 ,并在 一定程 度 上赶超 了心肌酶谱 的作用 。另外 ,像近 几年 “ 非典 ” “ 、 禽 流感” 甲型流感 Hl ” 等新 病源微 生物 的爆 发和流行 , 、“ N1
朱 国华 沈
1 .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江苏
群 姜
宏 唐 宇 宏 。
南京 2 00 10 2
南京 2 0 4 ;2 10 6 .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 ,江苏
【 摘
要 】 针对 当前 中医专业实验诊断难教、难学 的现状 ,分析存在着课 时少 、教学模式陈 旧、教材 内容滞后 等具体问题 。提 出从转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学 术 探 讨
Ac de c md a mi s y
5 ・ O
C ieeju lo tnm dc e ad e npamay hns o ma feho e in n t o hr c i h
谈 中 医专 业 实验 诊 断教 学 的现 状 及 改革 措 施
项 目的典 型 病 例 ,让 学 生 课 后 自主 分 析 、相 互 讨 论 。 通 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课 时明显不 足 .
中医五年 制本科 因 自身专业设置 的需
要 ,我校 《 诊断学基础》 现调整为 9 0课时 ,而实验诊断部 分也就相应缩减 为 1 5课时。实验诊 断涵 盖 内容广泛 ,仅 教 材上列举 的检 查项 目就不 下 20项 。近 几年 随着高科 技 的 0 飞速发展 ,医院实 际的检 验项 目则更是 比过 去增加 了几倍 甚 至几 十倍 。故 课堂 与现实 的矛盾 ,是 造成 如今 实验诊 断 难教 、难学 的尴尬局面 。 12 教 学 模 式 陈 旧 平 时教 学 中 ,常把 这 门 课 总 结 为 “ . 五 多二少 ” :项 目多、概念 多、参 考值 多 、涉及 的病名 多、需 记忆 的内容 多 ;项 目间 的联 系少 、课 时少 。而 我校 中医 专 业实验诊 断的教 学模式 ,如今 还局 限于传统 的大 课理论 讲 授 。学生们实验 操作 的机会 很少 ,教 师们大 多是满 堂灌 的
物理诊断学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物理诊断学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王彦云杨丽娜张志军张华张玲慧姜萌刘晓静沈鹤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討基于云班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基于云班课的对分课堂+B0PPPS教学模式在物理诊断学实训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选取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1级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班6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研究组应用基于云班课的对分课堂+B0PPPS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基于云班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技能教学。
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及问卷调查等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基于云班课的对分课堂+B0PPPS教学组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基于云班课的传统教学组;且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满意度方面的评价也显著高于基于云班课的传统教学组。
结论:基于云班课的对分课堂+B0PPPS教学模式对于提高物理诊断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理诊断学;对分课堂;BOPPPS;教学模式物理诊断学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课程向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课程过渡的桥梁,是临床医师开展临床诊疗工作的基石。
物理诊断学中的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的必备实践技能,是检体诊断和临床思维的基石。
诊断实训课是帮助同学掌握体格检查操作手法的主要课程[1]。
物理诊断学具有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当前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为教师的床旁教学及学生在临床见习实习期间进行体格检查实践增加难度[2]。
因此,通过加强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体格检查技能势在必行。
我校内科教研室积极探索物理诊断学教学改革,本研究围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教育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出基于云班课的对分课堂+B0PPPS教学模式。
我教研室选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本次教改研究。
通过采用对分课堂+BOPPPS教学模式进行物理诊断学实训教学实践,总结体会并探讨物理诊断学实训教学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法,为探索适合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物理诊断学实训教学提供更多思路。
留学生实验诊断学的教学体会

收稿 日期 :0 80 — 7 20— 22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 0 0 8年 7 月第 2 卷第 7期 Me i lnom t n J12 0 . o. 1 N . 1 dc fr ai .u. 0 8 V 12 . o aI o 7
Th a h n p re c f La o a o y Di g o i c r F r i n S u e t e Te c i g Ex e i n e o b r t r a n st sf o e g t d n s i o
的方式 , 使原 来抽象难 以理解 的概念 以形象 、 生动 的画面进 行诠释 ,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近年来 , 由于与微生物感染相关 的 SR 、 A S 禽流感 的大 范围流行 , 微生物 的诊断技术 在迅 猛发 展 ,为及 时 了解 和熟悉这些 实验技术 ,我们在 实验课上 以
求, 教师不但 要有扎 实 的专业 理论基础 和实验技 能 , 需具 还
备较 为宽厚 的相 关学科 知识 面 , 不断充 实 自己, 时了解学 及 科的发展趋势及 最新方法 、 技术 , 才能胜任实验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 [] 1 崔蓬德 , 金美兰 , 金桂 花 , 改革教学方法 , 等. 提高医学微生 物学实
CI A 课件 的形式 向学生们介绍如病毒的培养 、LS E IA法 、 C PR
3 充分 运 用 CAl 代 化 教 学 手 段 现
计算机辅助教学集 图像 、 声音 、 文字 、 实物 录像 等信息 为
一
体, 能生动 、 形象 , 直观 的呈现病原 生物 的形 态和结构一些
使 学生熟悉 和掌握病原 生物学科 前沿 的新 的理论 知识和新 的操作 技能 , 阔学 生视野 , 开 为将 来 的临床实践和科研 工作
诊断学课程考核改革初探

有 限的教育资源得 以充 分发挥作 用_ 3 ] 。为保 证实验 教学 的顺利进行 ,实 验 中心 建 立起 了一 套完 善 的规 章制 度 ( 如 《 实验室工作条例 》《 实验室工作人员 岗位职责 》《 教 学科研设备采购 、管理办法 》《 仪器设备 出借 、调拨 、损 坏 、丢失赔偿管理办法 》《 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 法 》《 新开实验室 申报制度 》 《 学生实验考核办 法》等) ,
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乃至医务人员 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诊 断水平 。因此,诊断学也是临床医学教学 的关键学科 ,诊
能将所学知识与接诊病 人的实 际工作联 系起 来 ,不利 于 学生实践 能力 、创新 能力 的培养 。主要表 现为 :①考 核 内容单一 ,往往局 限于教材 ,以教师讲授 的重点 内容 为 主 ,忽视 能力和 素质培养 。②考试形式单 一 ,多 以闭卷 笔试为主 ,题 型无 非是 名词 解 释 、填 空、单 选 、简 答 、 论述 ,而且 填空 、选择 等客 观题 比重一般 在 5 0 %左 右 , 最后以学生考试分数 的高低评价学 习效果 ,不利于全面 、 真实地检查学 习质量 ,更不利于学 生实践能力 、创新 能 力 的培养 。③较注重终结性考核 ,而过程性考核不足。 2 我校诊 断学课程考核改革探讨 2 . 1 考核主体多元化 依托我校 “ 1 +2 m” 办学模 式口 ] , 诊断学课 程 的开展设 在教学 医院,通过 理论 、实训 、见 习、床边教学 等环节进行 。诊断学课 程考核 ,由过去考
教育 , 2 0 0 6 , 2 5 ( 4 ) : 3 3 — 3 6 .
8年制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但 在实 际操 作 中 , 发 现 了一 些 问题 。 因为 学 也 生 的素质 , 态度 有所 不 同 , 得 的效 果 也 明显 不 同 : 取
学生 对 自己熟悉 的 , 兴 趣 的领 域 如 鉴 别诊 断讨 论 感
热 烈 , 至跑 题 , 甚 而对 他们不 熟悉 需要 重新 学习 的部 分 如微 生物 学检 验相关 的知 识 和操作 有冷 场和知 识 体 系不 明晰 的现 象 。还 有就 是感 兴趣 、 表达 能力 强 ,
验室开放 时间。增加学生亲 自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 。
3 问 题 及 解 决 方 法
实 验课 后 , 不 能独 立操 作和 分析 实验 结果 , 生产 仍 学
生 了对 教师 的依 赖 性 , 观 上 限 制 了 学 生 主动 猎 取 客 知 识 的积极 性 , 激发 不 出来学 生学 习 的兴趣 , 不利 于 学 生能 力 的培养 。针对 存 在 的 问题 , 我们 采 取 了启 发 式教 学 , 早期 临 床 和 自主设 计 实 验 引入 实 验 课 将
中圈 实 验 诊 断 学
2l O 2年 9月 第 l 6卷
第 9 期
—
1 49 7
文 章 编 号 : 0 7 4 8 ( O 2 O ~ 1 4 一 O 1 0 — 2 7 2 l )9 9 2 7
8 年制 医学微生 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和实践
李菁 华 , 红 兰 , 黄 史红 艳
导 。使 大学 生 的个 性 和 自学 能 力 得 到充 分 发 挥 , 对
临床标 本 细菌 的分 离 培养 及 鉴 定 , 有 了 较 系统 的 也 了解 和整体认 识 。而 实行 “ 讨论 式教 学” 给学 生的 则 自主学 习提供 了很 大 的空 间 , 预 习或 作 讨 论 准备 在 时, 培养 了学 生收 集 、 选 和 整 理 资料 的能 力 ; 筛 在讨 论中, 培养 了学 生 的 表达 能力 ; 全 班 交 流 时 , 相 在 在 同的时 间 内, 生 又通 过 大 家 的 努力 获 得 了更 多 的 学
提高中医院校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会 对 尿 中其 他 任 何 排 泄 物 质 有 反 应 , 所 以 本 试 验 仅 对 含 有 硝 酸 盐还原酶 的细菌 , 因此 阴 性并 不 能排 除 其 他 细 菌 引 起 的菌 尿 的 可能 , 对于含有少量亚硝 酸盐离 子的尿样 , 当 尿 液 中 含 有 高 浓
度维生素 C时会 造成假 阴性E ”。 女性尿路感染 多与男性 , 这与男性 与女 性的生理结构有很
养相关性探讨[ J ] .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 2 0 1 1 , 3 2 ( 0 2 ) : 2 0 1 . [ 7 ] 叶应妩 , 王毓三 , 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E M] . 3版.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 0 0 6 : 2 8 9 — 2 9 0 .
正常人尿 中含有代谢产 物硝酸盐 , 当发生有大肠埃希菌 引
东 南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6 : 2 9 0 .
1 . 4 培养基 的选择
2 结 果
羊 血平 板和麦康凯琼 脂平板 。
选取 2 0 1 2年 9 8例大肠 埃希 氏菌 感染 的样 本进 行亚 硝酸 盐 测 定 结 果 的 对 比分 析 , 见表 1 。
浅谈诊断学实践教学心得(3篇)

第1篇一、引言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
以下是我对诊断学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诊断学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实践教学中,我逐渐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在遇到实际病例时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培养临床技能诊断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面。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临床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教学中的收获1.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我通过参与病例讨论、临床查房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在面对实际病例时,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2.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诊断学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分组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诊断学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4. 提高沟通能力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过程中,与患者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实践,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获取准确的信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1. 不足之处(1)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部分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导致实际应用时难以灵活运用。
(2)临床技能操作不规范:部分学生在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等方面,操作不规范,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医学检验本科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体会

案 的具体 设计 、 实施 和 总结 . 与从 事 医 学 检验 、 应 医 学类 实验 室 岗位要求 “ 距离 ” 实 用性 强 , 零 , 这样 才可
以大大缩 短学 生适 应将 来 岗位 的时间 。
医学 检 验 本 科 分 子 诊 断学 实 验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的体 会
李 文悌 , 王晓春
帮助 学生 纠正 考核 过程 当 中出现 的错 误以及 不规 范
的操 作 , 而 提高 实验 教学效 果 。同时 , 从 进行 实践操 作 技 能评 价训 练 了学 生 的实践 能 力 和 动 手 能力 , 又 提 高 了学 生 的综合 素质 。而对 实践 操作 技能评 价方
分 为 1 0分 。学 生完 成 操 作并 写 完 实 验报 告 后 , 0 监
题 。考试 时 , 由学生 随机 抽 取 试 题 。实 践操 作 技 能
评 价 考试 采取 多点 考 试 的方 式 ( 即每 个 目为一 个
考点 ) 学 生依 次通 过 考 点 接 受 不 同项 目} 考 试 , , ≈ 并
回答 监考 教 师 的提 问 , 整个 测 试 时 间为 6 O分 钟 , 满
临床 生物 化学检 验 实验是 临床 生物 化学检 验教 学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上 好 临 床 生 物 化 学 检 验 实 验 课, 不仅有 助 于学生 理解 和巩 固理论 基础 知识 , 时 同 也是 学生 掌握 基本 的实 验 方法 和操 作 技 能 , 高独 提 立 操作 能力 和 思维 能力 的重要 途径 。
可 能 大 的 实 验 自由度 , 其领 会 实 验 设 计 的 思 想 , 析 思 考 实 验 条 件 的 改 变 对 结 果 的 影 响 , 学 生 的 实 验 综 使 分 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8月第32卷第13期Int J Lab IVied,August 201l,Vo1.32,No.13 ・医学检验教育・ 《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薛 黎,何超,张朝霞△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乌鲁木齐830011)
・ 152l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l 673—4130(2011)13—1521 02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验 性学科,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既涉及基 础知识,又直接与临床课程相关,被比喻为医学生进入临床医 学殿堂的阶梯。因此,教好《实验诊断学》课程对培养具有实践 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 作用越来越明显,与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水平密切相关_3]。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对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起着重要作 用。在实验课上,通过各种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临 床实验室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同时,结合典型病 例诊断剖析的教学方式,进一步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达到理 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并为日后开展医学实验研究奠定良好基 础。通过总结近年来在《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上尝试的 一些改革所得经验,笔者认为《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应从以下 5个方面进行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诊断学》来自于检验又应用于临床,故《实验诊断学》 必须与检验和临床密切结合。医学检验技术在近年来发生了 突飞猛进的变化,而《实验诊断学》实验课却还是沿用老的教学 大纲要求,所设计的实验项目陈旧、方法落后。在教学侧重点 方面,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所占的比重较大,不能充分体现《实 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因此,课程改革应重点转向重应 用、讲分析、结合临床、废陈推新等方面。重点实施以下改革措 施:(1)废除落后的检验项目,适当安排满足临床需求的新项 目;(2)更新实验内容,增加实验结果的讨论和病例分析;(3)加 强科学临床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引入医学导论内容,强 化科学临床思维原则方法;(4)提倡典型病例诊断剖析教学方 式,由病例资料到检验项目,再到该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5) 缩减实验示教课时,增加技能操作实验课时,留更多的时间让 学生自己动手;(6)适当增加实验课的课时量,使实验课和理论 课的课时比例能达到1:1;(7)安排到检验科参观,了解检验 科的工作流程。 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授课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认识到为什 么及什么时候做此项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否正常,此项检查的 影响因素,进而还应该做哪些其他检查等。对于检验项目影响 因素的理解尤为重要。实验室质量控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实验前质量控制,让学生了解在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过程中对实 验结果可能的影响因素,正确分析检验结果,使学生能够正确 地理解和应用实验诊断手段,使临床医师的检验申请符合三 性,即合理性、完整性、经济性[ ]。 2实验教材的选择与编写 一本好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认识规律的基 础 ]。目前《实验诊断学》教材由检验人员编写,沿用的是检验 教学的传统模式,按检验技术和方法进行分类,如生化检验、免 疫检验、微生物检验、血液和体液检验等。然而对任何一项疾 病的临床诊断都要经过全面的分析。所以,这些检验项目以方 通讯作者,E—mail:xia0513@yahoo.corn.cn。 法学分类相互隔离,必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支离破碎,不利于 临床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知如何合理 选择检验项目,如何开检验申请单。因此,在选择使用教材方 面,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规划教材为蓝本,适当修改教学大 纲,编写新颖、实用的辅助教材,并配套使用全套的视听教材。 3 实验室设施的改造与完善 3.1根据教学需要,建立并完善实验室设施与设备,设置实验 准备室;增加实验室有效面积的利用率,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 独立完成实验的空间,使实验分组(如2人为1组)不受实验室 条件的限制,使实验课的开展率能达到100 。 3.2根据教学要求与损耗情况更新仪器设备,购置实验教学 所需的仪器设备。每台仪器设备派专人专管,定期对仪器进行 维护和校正,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 构建一个高效率、高质量、节约性相互统一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4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提高《实验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求任课教师具 有多学科知识、全面的实验室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L6l。青年 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新鲜血液,承载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因此 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实验诊断学》教研室应在教 研室主任的带领下,有计划地完成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以 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4.1年轻教师(30岁以下)的培养落实到人 凡是副高以上 职称的教师负责2名年轻教师的教学程序、教案及试讲的培训 工作。教学带教要落实到人,职责与权利一定要清楚,并给予 带教老师和年轻教师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真正把教学质量 的提高落实到位。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外出培训与 学习等方式进行师资培养,同时实行校内培养(例如将年轻教 师派至血液科实验室,由血液科实验室老师负责其进修学习)。 4.2年轻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室、实验室建设 年轻教师通 过边听课、边教学、边实验,及时发现教研室、实验室的不足,从 而制定改进计划和目标。依据现有实验室条件,最大限度开发 实验项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3传帮带队,指定带教任务 青年教师必须听指定的带教 老师的讲课,完善自己的授课方法。青年教师所有的教案、课 件都必须由带教老师检查后方可教学。带教老师定期听青年 教师讲课,就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完 善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 5教学模式改革 5.1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以教为主”,老师教学 生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然后学生根据已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 实验操作,导致最终所书写的实验报告几乎雷同[=7]。脱离临床 的授课内容常常不受学生欢迎,本来十分重要的《实验诊断学》 如果不能密切结合临床,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 量难以提高[8]。《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课是教学 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8月第32卷第13期I n1 J Lab ivied,August 20J Vo1.32,No.13 能力的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 多媒体、电视录像等教学技术和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实验课 程先由带教老师讲授实验的操作重点及示范,再由学生自己进 行实验操作或设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验证实验、设计实验、 操作仪器设备,教会学生如何将学习、动手、思考相结合。在实 验课中,通过“引”、“练”、“验”三步,即先通过讲授进行引导,然 后学生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实验,最后完成实验报告及绘图以验 证掌握程度。实验类型包括:验证型、综合型、示教型。 5.2考核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质量是教 学质量的最终表现。考试是对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以 及其他某些心理特征的测量,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环节} ]。《实验诊断学》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为 了更好地考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在理论考试和操 作考试的方式、方法上做相应的调整,操作考试增加检验结果 分析能力的考试。 5.2.1 编撰规范的适应教学大纲要求的试题库 试题应尽量 剔除让学生死记硬背的部分,重视实际能力考察,即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首先面对的总 是问题(疾病的临床表现),而不是方法(检验项目)。病例分析 题应占一定的比例。 5.2.2加大实验成绩的比例,重视实验操作考核 实验考核 能检验教师是否实现课时目标,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 度,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要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 视实验考核,重视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培养,就要增加实验课成 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最好能达到3o ~4O , 并且规定明确的考核内容及各项所占分值。实验考核不仅是 指实验操作考试,还应包括实验出勤率、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等 方面。如此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 视程度,有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6总 结 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由于知 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其中 50 左右将在5~1O年内老化_l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不 能以教师为主角,而将学生定位为学习的被动者和消极的知识 接收者;不是详细地讲解每一个实验步骤怎么做,而是要让学 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和 觉学习的能力和素质,使其在自我教育、继续教育和终牛教育 的道路上可以永立不败之地。 总之,《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改革应围绕临床医生耍¨何止 确地选择实验诊断项目,以协助诊断疾病的目标,培养能止确 运用实验诊断结果进行疾病诊断、病情观察、预后估计和疾病 治疗的临床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民.关于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建议[J].诊断学理沦 实 践,2006,5(5):463—464. [23刘丹丹,袁宏,孟秀香.浅谈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_I].大 连医科大学学报,2006,28(2):1 58 l 59. [33刘丁,陈伟.从实验医学的发展谈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 ].最从 医学,2006,35(9):856 857. [4]王惠蓠,丛玉隆,李雪梅,等.临床检验互动式技术规程的研究及 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2):1 89 1 93. [53武哲丽,陈群.叶J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EJ]. f一华t}1 药学刊,2010,28(7):1446一l447. [6]郑文芝,温晓艳,孛萍,等.对照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淡实验诊断学 精品课程建没[J3.【{J国实验诊断学,2011,1 5(3):566 66 7. [7]聂尚丹,_E宏月,陈安勇.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L_I]. 医学教育,2OlO,47(17):】54 l 55. [8]岳乔红,杨柳,程晓东,等.临眯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 :的思考 [J].继续医学教育,2()10,24(4):36 38. [9]马维红,李琦,杨丽莎.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j探索 ].高 教论坛,2O10,1 2(1):68 70. [103黄泽智,曾铁功,马新华.商々医学教育考试模式的改 研究 I探 索口].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5):5l 7-52O. [11]王跃国,鞠少卿,徐建辉,等.医学检验专、 本科临】床检验基础 教学探索与实践EJ].榆验医学 j}临床,2Olo,7(3):277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