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作业复习资料

基础护理学作业复习资料
基础护理学作业复习资料

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基础护理学课程作业一

1.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

2.适用专业:护理专科3.选用教材:李小萍主编:《基础护理学》人民卫

生出版社,第 2 版,2007年1 月

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环境的范围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指人体细胞所处的环境,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外环境:指人体所处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所组成。

2.分级护理:分级护理是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

3.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受。

4.被迫卧位: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5.疼痛: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受。

6.自身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7.终末消毒: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8.高度危险性物品:是穿过皮肤或粘膜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用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9.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过程。

10.污染区: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二、简答题

1.简述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人的生理环境、心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护理学家纽曼()认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生长发育等四种因素相互关系的动力合成体;罗伊()认为:人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结合体。无论生理、心理、物理或社会环境任何一个方面有了问题,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健康,如: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疾病,因疾病住院可能导致心理情绪的变化、社交隔离或人际关系改变。有些生理方面的疾病还源于心理问题。由于人是复杂的个体,而且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因此,要去了解一个人时,应将人看作一个整体,并要考虑环境因素对整体人的影响。

2.简述不舒适患者的护理原则。答:不舒适患者的护理原则为预防为主,促进舒适;加强观察,去除诱因;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不舒适;互相信任,给予心理支持。

3.简述疼痛三种特征。

答:①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②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

的危险警告,长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的反应③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4.简述如何作好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

答:(1)减轻心理压力。(2)分散注意力:常用的方法有组织患者参加有兴趣的活动;根据患者的不同个性和喜好,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在患者疼痛部位或身体某一部分皮肤上作有节律地环形按摩;指导患者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及诱导性想象;采用松弛疗法等。

5.简述医院消毒工作中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答:(1)通常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灭菌的程序;但是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原因不明的突发传染性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按常规清洗消毒灭菌。(2)根据医院用品的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3)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4)根据消毒物

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6.简述紫外线灯管消毒时的注意事项。

1.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应不低于1000h。

2. 一般开机消毒30即可达到消毒合格

3. 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4. 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C或高于40C,相对湿度大于60%寸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5. 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

的照射剂量。

6. 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7. 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一次。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护理工作中,如何保证护理人员的平衡与稳定。

答:例1:在护理操作中,把患者移到较轻的椅子上时,应注意有其他的力量支撑椅子,如扶住椅子的靠背或将椅子靠墙。因为人体(或物体)的重量与稳定度成正比。例2:人体平卧位比侧卧位稳定;老年人站立或行走时,用手杖扩大支撑面,可增加稳定度。因为人体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例3:当人从椅子上站起来时,应该先将身体向前倾,一只脚向后移,使重力线落在扩大的支撑面内,这样可以平稳的站起来。如果重力线落在支撑面外,人体重量将会产生一个破坏力矩,使人倾倒。因为人体的重力线通过支撑面有助于保持人或物体的稳定。

2.试述所推荐的三阶梯疗法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答:所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的目的为逐渐升级,合理应用镇痛剂来缓解疼痛。原则:按药效的强弱依阶梯顺序使用;使用口服药;按时、联合服药;用药剂量个体化。方法:(1)第一阶段:选用解热镇痛药抗炎类药。(2)第二阶段:选用阿片类药,主要适用于中度疼痛的患者。(3)第三阶段:选用强阿片类药,主要用于重度和剧烈性癌痛的患者。(4)辅助用药:即加用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副作用。常用的辅助药物有弱安定药、强安定药和抗抑郁药。

3.阐述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的主要方面。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管理提要:医院是各种病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的地方,所以,医院环境的消毒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凡是没有被传染病病人接触过的医院环境,包括多数设备,只需彻底清洗,无需消毒。

(1)医院环境医院是各种病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的地方,所以,医院环境的消毒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凡是没有被传染病病人接触过的医院环境,包括多数设备,只需彻底清洗,无需消毒。但当遭受血液、体液污染或感染性疾病病人接触过时,需用含有效氯0.5 %?1%的消毒剂消毒;另外, 营养室、配餐室的桌面、免疫力低下病人或易感病人的环境清洁消毒也可用含氯消毒剂。

(2)空气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使室内空气的含菌量尽量减少到无尘无菌状态,常采用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和紫外线空气消毒等措施。若遇传染或严重感染性疾病病人出院可采用过氧乙酸喷雾或熏蒸进行消毒。近年来,一些手术室、骨髓移植室以及无菌药物制剂室等室内的空气,均采用生物净化法使室内空气达到绝对净化。

(3)被服类一般被服均经洗涤后高温消毒。对特殊感染所污染的被服最理想的灭

菌方法是用环氧乙烷气体熏蒸灭菌。各科病人的被服可集中起来,先送环氧乙烷消毒间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清洗备用。

(4)皮肤工作人员的手,一般情况下,用肥皂和流水清洗可去除表面一过性的污染菌。但如接触过被致病菌污染的人或物后,不但要用肥皂和流水冲洗,还要用碘伏或其他灭菌液浸泡消毒。外科手术野和注射部位的皮肤宜先用2%?2.5 %碘酊消毒一遍,20 秒后再用75%酒精脱碘两遍的消毒方法或选用碘伏消毒两遍的方法。粘膜的消毒可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消毒剂。

(5)器械类物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品是治疗和检查必不可少的用具,直接接触病人的粘膜、创口等,所以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必须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方法以压力蒸汽灭菌法最为可靠。但对不耐高温高压的塑料、玻璃及锐利的手术刀、剪等可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灭菌。

凡穿透皮肤、粘膜进入无菌组织的器材,均需严格灭菌,并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如外科手术器材、心导管、导尿管、针头等,这类器材被任何致病微生物污染,都有引发严重感染的危险。凡接触病人粘膜及有破损皮肤的器材,如呼吸机近端、麻醉机近端、内窥镜、口腔器械等,必须进行灭菌和高水平的消毒处理,可选用热消毒或性能良好的化学消毒剂,如环氧乙烷、2%戊二醛等。由于完整的

皮肤对多数微生物有屏障作用,所以对一些只与完整皮肤接触的物品,如体温计、便盆、血压计袖带、床头柜等,不需灭菌处理,只需清洗干净或选用低效消毒剂浸泡消毒即可。

四、选择题

1.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

A.14~160C,3040% B .16~180C,4050%

C.16~180C,5060% D .18~220C,5060%

E.22~240C,6070%

2.下列不属于医院社会环境调控范畴的是

A. 人际关系

B.工作态度

C.病友关系

D.医院规则

E.病室装饰

3.对门诊就诊的患者首先应实行

A.心理安慰 E.卫生指导 C.预检分诊

D.查阅病案资料

E.健康教育

4.协助患者向平车挪动的顺序为

A.上身,臀部,下肢 E.上身,下肢,臀部

C.下肢,臀部,上身

D.臀部,下肢,上身

E.臀部,上身,下肢

(5?7题共用题干)

患者王某,男,65岁,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生命体征正常,术后回病房.

5. 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准备

A.麻醉床 E.备用床

C.加铺橡胶单的备用床

D.暂空床

E.加铺橡胶单的暂空床

6. 护理人员应遵照医嘱给予该患者

A.特级护理 E. —级护理 C.二级护理

D.三级护理

E.四级护理

7. 护理人员巡视患者的时间宜为

A.2 4小时专人护理 E.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

C.每30?60分钟巡视一次

D.每1?2小时巡视一次

E.每日巡视两次

8. 不舒适的最严重形式是

A.恐惧 B .烦躁 C .失眠

D. 疼痛 E .疲乏

9.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需要采取端坐位,此卧位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被动卧位 B .被迫卧位 C .主动卧位

D.稳定性卧位 E .不稳定性卧位

10. 心力衰竭,呼吸极度困难的患者应采取

A.半坐卧位 B .端坐位 C .头高足低位

D.侧卧位 E .中凹卧位

11. 为胎膜早破的产妇取头低足高位的目的是

A.预防感染 B .防止羊水流出 C .利于引产

D.防止脐带脱出 E .防止出血过多

12.使用约束具时,应注意保持患者的肢体处于

A.患者舒适的位置 B .患者喜欢的位置 C .接受治疗的强迫位置

D.容易变换的位置 E .功能位置

13. 患儿,左上肢烫伤,H度烫伤面积达10%入院后经评估需使用保护具, 列哪项措施不正确

A. 使用前需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

B. 属于保护性制动措施,只能短期使用

C. 将患者的右上肢外展固定于身体右侧

D. 约束带下应置衬垫,且松紧适宜

E. 经常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和温度

14. 以下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

A.新生儿肺炎 B .新生儿脐炎 C .新生儿腹泻

D.新生儿败血症 E .新生儿硬肿症

15. 不适合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是

A.油剂 B .搪瓷物品 C .玻璃器皿

D.金属制品 E .纤维织物

16. 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

A.肠镜 B .体温计 C .手术刀片

D.血压计袖带 E .压舌板

17. 产房属于H类环境,室内空气细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

A. 1003 B . 2003 C . 500 3

D. 50 3 E . 5 3

18. 戴无菌手套的正确做法是

A. 戴手套前,先检查手套的号码

B. 戴手套前,可不必洗手,但一定要修剪指甲

C. 未戴手套的手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D. 已带手套的手可触及另一手套的内面

E. 戴好手套后两手应置于胸部以上水平

19. 下列区域属于半污染区的是

A.病房 B .值班室 C .医护办公室

D.治疗室 E .库房

20. 患儿,8岁,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应采取的隔离种类为

A.严密隔离 B .呼吸道隔离 C .血液一体液隔离

D.接触隔离 E .肠道隔离

(21~23共用此题) 一急性阑尾炎患者需要急诊行阑尾切除术,现采用预真空快速压力蒸汽灭菌 法对手术器械(不带孔物品)进行灭菌。

21.其灭菌时间为

A. 3分钟

B . 4分钟

C . 5分钟

D. 10分钟 E . 20分钟 22.灭菌时的正确做法是

A. 由于时间紧急,物品可不必清洗

B. 灭菌物品体积不可超过 30X 30X 25

C. 灭菌器的装载重量不小于柜室容量的 10%但不得超过90%

D. 灭菌后迅速取出使用

E. 从灭菌器达到要求温度5分钟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23.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指示卡1210C 20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B. 化学指示胶带在1300C 4分钟后改变颜色表明灭菌合格

C. 化学指示卡在1300C 4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D. 化学指示胶带在1210C 20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E. 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则表明灭菌合格

(24-25 共用此题)

患者王某,孕24周后早产一男婴,重1350g,出生后住在隔离病室

24. 对患儿应采取的隔离是

25. 隔离措施中错误的是

A.患儿应住单间病室隔离 B .隔离室内空气保持正压通风

C.

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 D .带入隔离区的物品

保持清洁即

可 E. 如产妇无呼吸道感染,允许探视

基础护理学》课程责任教师:张 艳

2009年7月

大理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基础护理学课程作业二

1.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

A.接触隔离 B D.呼吸道隔离 E

.严密隔离 C

.血液 - 体液隔离 .保护性隔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