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控制要点

产品质量控制要点
产品质量控制要点

产品质量控制要点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1,选用知名品牌的主要原材料;

什么品牌?根据产品性能要求的不同选用什么型号的材料?

2,主要原材料提供合格证和性能检测报告;

要有批次进货检验记录及原始材料。

3,原材料的存储符合要求;

什么样的要求?保证措施?

二,模具制作质量控制

1,阳模加工的质量控制

怎样保证满足图纸尺寸的要求尤其是细微尺寸和复杂曲面?怎样测量和检验阳模尺寸?

2,阴模加工的质量控制

是不是采用专用材料控制阴模制作过程的变形和收缩?怎样保证阴模的合理刚度保证其在正常使用时不发生扭曲等变形?对阴模的积层和固化过程是否有详细的工艺要求?对阴模的尺寸尤其是细节尺寸怎样进行测量和检验?阴模工作面的抛光工艺?阴模工作面的表面光洁度的要求和检测?

3,阴模成品的管理

建立标识规则并合理标识,闲置时的保管要点,建立台帐,是否定期检验制度,怎样保养及修复?

三,产品制作过程的质量控制

1,工序间质量检验和交接程序

2,积层工序控制

制定详细的工艺卡,材料配比要求,其他注意事项

1,预埋件加工

图纸,加工工艺卡,检测措施,表面处理

3,产品脱模后

脱模后的半成品的积层质量和表面质量的检验标准及检验记录

4,切割

切割工艺卡

5,打磨修补及油漆

四,成品检验

1,各产品成品检验规程

2,规定检验手段和方法;

3,检验合格标识

4,工艺流程卡的归档

5,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办法。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_B—1.0— 分发号: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 2018-01-02 发布2018-01-02 实施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 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责: a) 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 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 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 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 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证工 作。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 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 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重点内 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a) 设计文件上确定关键过程(特性)的评审,可结合设计评审进行;

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首件检验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保证产品生产质量,在产品量产前对影响产品质量 的因素和首件产品实物质量进行验证和确认,尽早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避免出现批量性质量问题。 二、范围适用所有新项目,新产品开发设计,供方提供产品

等的首件新产品验证,设计、工艺变更后的首件检验以及每日批量生产前首件验证。 2.1在新开发产品首次上线生产时的首件检验。 2.1.1 新产品的内部首检。 2.1.2 新产品交付顾客前的外部首件检验(顾客有要求现场验证的情况)。 2.1.3 供应商(外包、外购)提供的新产品首件检验。 2.2 因后续设计、工艺更改等变化导致先前首检失效的首件检验。 2.3 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每个生产班次开始加工的第一个工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及换工装、调整机床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个工件)的首件检验。 三、定义 )即工Process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3.1 P-FAI(序首检,是对工序的制程因素及其结果的验证。)即首件检验。是3.2 FAI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指按照技术文件的要求,对批量生产前的首个零(部或组)件进行全面的工序和成品检查、考核,以确定零部件是否满稳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足技术要求,是否具备批量的、公司提供技术要求产品制造过程外包:(技术协议、3.3

图纸等)、必要时提供零部件(或原材料、半成品),要求供应商按技术要求进行相应工序加工的过程。 3.4外购:产品不是由组织(公司)设计的,通过选型向外界直接购买。 (四)职责 4.1营销部门(或新产品项目组) 4.1.1负责对客户提供技术资料、图纸等外来文件的审核、传递、归档。 4.1.2负责对客户所提供的图纸、验收准则等存在分歧的沟通协调处理。 4.1.3 负责提供产品的所有图纸、原材料清单、技术标准、关键零部件清单等检验准则,编制内部首件检验计划。4.1.4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供方提供的零部件新产品的首件验证及对产品制造过程外包的首件验证,对其它新产品的首样验证要求供方提供相关资料。 负责发起并组织顾客现场验证的首检工作(顾客 4.1.5 有要求的情况),并为迎接外部首检做工作安排,制定外部首检计划。 4.1.6参与并推动和促进首检工作。 负责跟踪产品交付后客户使用情况,整理和传递4.1.7 外部首检不合格项,并组织落实外部首检不合格项关闭。4.1.8

清水混凝土模板质量控制要点

清水混凝土模板质量控制要点 一、施工程序: 搭架支梁底板→关梁侧模板、板底板→支柱模板、吊模、外围模板 二、施工管理: 1、施工放线: 1)施工放线时,必须弹出主梁轴线或边线,以便工人用线锤吊托上去摆梁底板。 2)柱子放线时,应弹出断面控制线并且在支模前,应弹出借线,以便控制拄模板进出情况。 3)突出外墙的拄、雨蓬、挑梁等线条应在外墙柱或其粱侧面弹出控制线,以便凸出构件左右移位,采用托线法从基层(首层)托至顶层以控制挑出或凸出部分进出一致。 2、质量控制要点(检查) (一)、柱模板 1)所有凸出外墙的柱、墙,模板必须从首层托至顶层,不允许错台且每三层用经纬仪测量垂直度。 2)为确保柱子垂直、支模时应在模板上弹出控制墨线。在已拆除的柱砼弹出模板量尺寸一致的主控制线,检查时以之为准。 3)柱子模在柱根部位应按要求处理。, 4)支柱模前,柱根部位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锯木灰、焊渣等; 5)室内柱模上口以梁底模齐,补其下口,模板在配置使为室内净空尺寸减30。且保证梁柱节点平整,不显台阶。6)支柱模板时,柱模木背方应距地50,以便用砂浆或层板不烂; 7)柱子根部补烂:缝宽大于20者,柱下部用层板补,但

层板不得插入柱模内;缝宽小于20者,柱下部用高标号砂浆补(应提前一天补); 8)对拉丝杆(穿套管),第一道距地不大于200,(纵横均按以400-600间距进行加固,并且第一道水平钢管锁管距地不大于200,最下四至五道水平锁管必须用双扣件锁。背方间距不大于200,梁下200高拄范围必须穿对拉丝杆,距板底不大于300。 9)室外柱模在支模时,应落到楼面下150,木背方落到板面下250—400,然后穿对拉丝杆固定,不允许柱模落到旧混凝土表面为止,不准在柱模根下口塞木条子、层板。柱模(板面下)200处穿对拉丝杆固定,伸入室内部分,板下口200-300处穿对拉丝杆固定,模板中间对拉丝杆间距400-600。从下至上,至少四道抱箍(钢管)接头阴角,阳角处加双扣件锁。 10)柱模板根部及柱顶部加固架管应与整体大架连为一体,以防浇灌混凝土时柱模移位;边柱、边墙模板(外围)加固,应采取加设剪刀撑与大架连为一体,边柱支撑架应相互连接对撑。 11)所有墙及柱支撑前设置混凝土内撑,间距一般不大于600(混凝土内撑应设置在两模板拼缝处,且内撑尺寸不得大于构件的断面尺寸); 12)柱模根部(一方)锱一道高为50-100的模板口,以便清洗垃圾; 13)柱模板拼缝长方向宜水平设置,同时,两层板拼缝宽度不得大于1㎜,缝大于1㎜者,拼缝处必须粘双面胶,柱阳角模板拼缝必须粘双面胶,双面胶严禁伸入柱断面内;14)两层板拼缝处应先用短层板(宽为50-100)将拼缝处压平整,以免出现错台和表面不平整;同时,旧模板有对拉丝杆孔的全部用短层板堵孔。(如图一)

安全质量控制要点.docx

安全质量控制要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标段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明确施工质量安全要求,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不断增强我标段在南广铁路信誉评价体系中的竞争力。结合我标段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标段施工安全质量工作要点如下: 一、安全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安全生产 1、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把落实终端责任制作为安全管理主轴,着力于基层和基础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加强安全生产体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项建设”。以工程施工重大风险为关注点,以施工现场控制为重点,突出安全预控,加大安全投入,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加强监控,杜绝亡人事故,严防火灾、爆炸、触电、脚手架和起重机械倒塌、模板支撑倾覆、涌水、突泥、坍塌、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责任事故的发生;员工因工重伤率、轻伤率控制在5‰以下;重大危害/风险因素控制率100%;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达标率100%。 (二)质量工作

1、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牢固树立“以诚兴业,以质取胜,增强质量竞争力与服务水平”的理念,严格精细管理,强化现场控制,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持续改进项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质量工作总体目标: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项目验收综合评分95分以上,力争实现工程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杜绝工程质量事故,努力克服质量通病,减少一般质量问题,确保结构安全、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和使用寿命。争创“国优”工程,树立一流的企业信誉,最求一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竣工文件内容真实可靠,规范整齐,实现一次验收交接。 二、安全质量工作重点 (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安全质量方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执行地方政府和南广公司的要求。项目部领导要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把安全质量责任逐级落实到施工队、落实到工班、落实到岗位。(二)加强安全质量教育,增强全员安全质量意识。项目部各级领导要针对安全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职工队伍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再教育、再宣传、再发动,紧紧围绕“规范管理,强基达标”,充分认识到安全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最求实效,促进安全管理的基层和基础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三)始终把工程质量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来抓,严格施工技术管理;加强原材料进场和施工工艺控制,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自检、互检、交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和 关键控制点辨析 1、术语定义: 1、关键过程: 定义:对产品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或者工艺参数对最终产品性质或质量有重大影响,或者控制难度较大,或者容易发生偏离的过程,称为关键过程。 未见关键过程的明确定义,在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要求,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有“关键控制环节”的内容。 在工业产品许可实施细则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有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控制要求:企业应对生产中的重要工序或产品关键特性进行质量控制,并应在生产工艺流程图上标出关键的质量控制点。 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还有“关键控制环节”一说,与关键质量控制点相似。 2、特殊过程: ISO9000标准的规定: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该过程为特殊过程。 在工业产品许可实施细则中特殊过程的控制要求:对产品质量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特殊过程,应事先进行设备认可和人员鉴定,并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操作和实施过程参数监控。 未见特殊过程的明确定义。 3、关键控制点(CCP点): ISO22000标准的定义:(食品安全) 能够施加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3.3)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是所必需的某一步骤。 综上所述,仅有关键控制点有ISO22000标准的明确定义,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特殊过程无明确定义。关键过程只出现在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未处现在ISO9000标准中,特殊过程出现在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ISO9000标准中(未明确其称谓)。关键控制点在HACCP标准中无明确定义(GB/T27341)。 2、针对性: 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主要针对最终产品质量控制情况而言:该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影响程度而言,或者该工序控制的难度和发生偏离的可能性而言。 特殊过程:主要针对该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可能性或者经济性而言:或者是不能测量、或者是不能经济的测量、或者是测量结果过晚,失去应用意义。 关键控制点(CCP):主要是针对最终产品的食品安全而言:HACCP针对识别的显著危害,ISO22000针对显著危害和实际控制情况。 综上所述,关键过程针对产品质量;特殊过程针对监视和测量;关键控制点针对食品安全 特殊说明:按照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ISO22000标准,关键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点(CCP),只出现在生产过程中,是生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说明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为确保模板工程质量,防患于未然,消除主体结构中模板工程的质量隐患,特编制对模板分项工程在材料、制作、安装、拆除、验收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一、模板工程的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模板板材应有出厂合格证,木质胶合板最小厚度为16mm,竹质胶合板最小厚度为12mm,板材粘结剂应为溶剂型; 2、模板支撑系统应采用钢管和型钢等金属支撑体系,壁厚不小于3mm; 3、在合理工期下,底模不少于2.5套,侧模不少于2套;当工期少于合理工期时,应增加模板的套数。 二、、模板制作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模板应在木工车间制作,并进行试拼装,符合要求后方可在现场安装,严禁在作业面制作模板; 2、模板周边应刨边平直,接缝严密,接缝高低差不大于2mm,平整度不大于3mm; 3、现浇楼面高低差变化处(室外与室,厨卫间与房间等)应采用方钢制作成工具式定型模板,或在门洞口采用L30×3角钢与钢筋焊接的措施来保证高差处的边角整齐; 4、剪力墙和梁的侧模应采用定型限位措施,并采用间距为300~500mm的对穿螺栓固定,螺栓直径不小于12mm;当柱子截面大于600×600mm、梁的高度大于800mm及剪力墙等结构采用的对穿螺栓在其下部3—4排围应使用双螺帽; 5、地下室外墙对穿螺栓中间必须设有双面施焊的止水环;对穿螺栓要在紧贴、外模板(里面)处各设置一块约50mm见方15-20mm厚的木块,待拆模后剔除木块,割除螺栓头,用防水砂浆补平。 6、固定模板的背衬宜选用不小于50×100 mm的方木或不小于50×50×3mm的方钢管,间距不大于250mm; 7、底模支撑可通过计算确定,中间立杆间距不应大于800mm,边支撑立杆与墙面间距不应大于300mm。当立杆支撑在回填土上时,应夯实并采用通长垫木,并保证排水畅通。 三、模板拆除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 1、梁板底模应在强度达到规规定的要求后方可拆除; 2、梁、柱、墙侧模板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夏季不少于12小时、冬季不少于48小时后拆除。需提前拆除时应进行试拆模,在监理单位确认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前提下,方可拆除。 四、模板的保养及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 1、监理单位应检查模板的制作和试拼装,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安装; 2、每批模板拆除后应全数清理、保养并整修,经监理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再次使用; 3、每批模板安装完毕后,监理应及时对模板的几何尺寸、轴线、标高、垂直度、平整度、接缝、清扫口及支撑体系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脱模剂应有出厂合格证,使用时不得污染钢筋和影响混凝土的后期装饰,禁止使用废机油等替代产品。 五、模板工程施工作业条件: 1、施工单位应完成模板设计工作 2、轴线、模板线(或模边借线)放线完毕。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办好预检手续。

施工现场质量 安全 进度控制管理要点

新都市区市政道路、管廊工程 施工质量、安全、进度 控制要点 新都市区建设协调指挥部 工程管理一部

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总则 1.1、熟悉设计文件,对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初审,出具审查意见。 1.2、施工所用原材料、构配件须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按要求进行见证取样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1.3、提前进行各种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及验证工作,按规定进行验证。 2、市政管道工程 2.1、管道沟槽开挖坡度、基底宽度、基底标高须满足要求,确认土质、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地勘报告相符。 2.2、管道基础宽度、厚度、压实度、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 2.3、管节安装高程、坡度、直顺度应符合要求,压力管道水压试验、污水管道的严密性试验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4、沟槽回填土压实度、厚度须满足规范要求。 3、路基工程 3.1、路基施工前,须对施工场地内临时防、排水设施进行完善。

3.2、清除场地内障碍物,并对坑、穴进行分层回填、压实。 3.3、路基填筑时,分层厚度、压实度、宽度、高程、横坡、中线偏位、路床弯沉值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路面工程 4.1、对垫层弯沉值、宽度、厚度、高程、横坡、中线偏位等指标应验收合格。 4.2、路面水稳层材料级配、水泥含量、含水量、摊铺宽度、厚度、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4.3、沥青面层材料级配、沥青含量、出厂温度、摊铺温度、压实度、厚度、沥青马歇尔试验指标、弯沉值、横坡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综合管廊工程 5.1、管廊基坑开挖坡度、基底宽度、基底标高须满足要求,确认土质、地下水情况是否与地勘报告相符。 5.2、主体工程钢筋长度、直径、间距、搭接长度、连接方式等应满足设计文件、现行规范要求。 5.3、模板平整度、相邻板错台、密封情况、孔洞封堵情况、尺寸须满足要求。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 责: a)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 证工作。 3.3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 和检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 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 重点内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成品检验控制程序

成品检验控制程序 1 目的 加强成品质量管理,规范成品出货检验流程,保证出货品的产品品质 2 范围 适用于入库前完成品、外发加工成品检验 3 原则 程序流畅,责任明确,全面细致,真实准确 4 作业控制 4.1 成品检验的内容 4.1.1 包装检验:核查包装内产品、防护措施、包装材料、储运标识等 4.1.2 入库检验:核对待检品,做好检验准备、允收批处理货拒收处理 4.1.3 出货检验:安排出货检验,核对出库单内容、数量等 4.2 检验前作业 4.2.1 生产部门开立“入库单”送交仓库品管 4.2.2 检验前需核对设备器具是否仍在有效校准/检定周期内 4.3 检验作业 4.3.1 检验人员必须接受过专业上岗训练 4.3.2 检验须依照成品检验标准执行 4.3.3 检验结果须填入成品检验报告 4.3.4 检验结果未获得当班班长确认,产品不得流入下一工序 4.4 检验后处理 4.4.1 成品检验合格的入库作业 4.4.1.1 验收合格后,由品管员填《成品检验报告》 4.4.1.2 在“入库单”上确认合格,办理入库作业 4.4.2 成品验退作业 4.4.2.1 验退时,仓库主管依据成品检验报告上的判定将验退原因记载于“入库单”上。检验不合格品,按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4.4.2.2 送验部门在收到退货通知后两天内,取回处置,并填写“异常处理单” 4.4.2.3 退货批须保持批的完整性,不得混批后送检 4.4.3 成品报废作业 4.4.3.1 进判定为报废品、无使用价值时,由相关部门填写“报废申请单” 4.4.3.2 主管审核同意后,转仓储办理出售或丢弃 4.4.3.3 仓储部寻找合适供应商出售报废或予以丢弃 4.5 来料包装检验 4.5.1 所有来料的外包装应完好无缺,没有受潮、受挤压变形 4.5.2 所有来料的外包装应注明有供应商名称及P/N。对照A VL检查供货商是否在A VL记录中,P/N是否正确,若有不同之处或无法判断供应商及有关内容,则将缺陷记录于MR单4.5.3 若外包装有损坏或受潮,应检查受损部位的物料有无发生破损、变形、受潮等现象。一旦发现问题,报告有关工程师处理 4.6 外观要求 外观要求及缺陷的判定,如下表所示

关于装修等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事宜(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关于装修等质量控制要点和安 全事宜(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于装修等质量控制要点和安全事宜(最 新版) 一、装修、装饰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1、抹灰工程 (1)、室内外抹灰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规定组织施工;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除干净,并应洒水润湿。 (2)、抹灰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种和性能及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3)、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成合。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 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当采取钢丝网加强各基体时,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4)、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层与基体之间,必须粘接牢固,抹

灰层应无脱层、空鼓和裂纹,墙面应平整、阴阳角方正,线条顺直。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建筑节能工程的强制性实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筑材料必须使用节能材料。自2005年5月1日起新建、改建、扩建居住的建筑项目应严格按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四川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2002)等现行节能设计标准和设计文件执行。 1、建筑节能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现行节能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2、严格控制建筑节能材料的质量,用于本工程的节能材料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甲方指定的厂家、品牌,并应具备材质报告、产品合格证书等。 3、要严格按照节能保温技术规程、现行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组织施工和检查验收。 二、门、窗制作及安装工程 1、门、窗材料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Q/JY-TSCX-027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关键过程,对关键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过程的识别、确定、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适用于公司军工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其它产品可参考执行。 3 术语、定义 3.1 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2 重要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3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3.4 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3.5 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过程等。 4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4.1 《GJB 190特性分类》 4.2 《材料代用规定》 4.3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5 职责 5.1 技术中心 5.1.1 负责识别和标识关键过程,组织编制关键过程工艺文件,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工作(即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 5.1.2 负责组织对生产、检验等人员培训关键过程(工序)控制的技术文件中需要注意事项。 5.2 生产部 5.2.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2.2 负责按关键过程控制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实施关键过程控制,记录关键过程的实际工艺

参数; 5.3 质量保证部 5.3.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3.2 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检查,按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关键过程检验,记录关键特性的实测值。 6 工作流程和要求 关键过程控制的详细流程图(附后) 6.1 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 6.1.1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的原则 6.1.1.1工艺室根据设计编发的“关键件(器材)、重要件(器材)明细表”和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识别确定关键过程(关键工序); 6.1.1.2 工艺室根据公司技术能力、设备能力、人员能力等情况对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加工过程,可确定为关键过程(工序); 6.1.2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后形成的文件 6.1.2.1 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后,按产品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经部门领导审批和质量会签,复制分发生产部计调室、质量经理。当发生更改时,应及时更新“关键过程明细表”。 6.1.2.2 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 工艺室对识别确定的关键过程(关键工序),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明确要控制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要控制的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6.1.2.3 编制关键过程三定表 工艺室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填写《关键过程三定表》。 6.2 关键过程的标识 6.2.1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时,对于关键件、重要件应在封面加盖“关键件”或“重要件”红色印章;在关键工序的工序号处,加盖“关键工序”红色印章,若关键 关键过程的 识别和确定 关键过程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关键过程 控 制 关键过程 标 识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1、审核模板工程的施工方案,审核重点是: ①能否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关位置的正确,对结构节点及异型部位模板设计是否合理; ②设计计算方法、计算数据的采用是否正确;是否违反 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 力、刚度、稳定性,能否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荷载; ③模板接缝处理方案能否保证不漏浆; ④模板及支架系统构造是否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清理和砼的浇筑、养护; ⑤承包单位应绘制成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燕图及零件加工图)。 ⑥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专家组论证审查,应具备专家组论证审查报告。 2、对进场材料、机具设备等的控制 ①监理工程师应对模板质量(包括原材料及加工和重复使用的),外形尺寸、平整度、板面的洁净程度以及相应的附件和支撑系统进行检查,并确定是否可行用于工程,提出修整意见。 ②隔离剂(脱模剂)选择要求: 选用质量优良,价格适宜的隔离剂是提高砼结构,构件

表面质量和降低模板工程费用的重要措施。审定时应注意:注意隔离剂对模板的适应性。用于木质模板时,要求它渗入木材一定深度,但不致全部吸收掉。并要考虑砼结构构件的最终饰面要求。要注意施工时的气温和环境条件。 3、模板施工控制要点 ①墙柱支模前应先在基底弹线,以弹线校正钢筋位置,并为合模后检查位置提供准确的依据。 ②为防止胀模、跑模、错位、造成结构断面尺寸超差、位置偏离、漏浆造成蜂窝麻面,模板支撑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③柱模应有斜撑或拉杆,柱模拉杆每边宜设两根,固定 在事先埋入楼板内的钢筋环上。用花蓝螺 杆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柱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预埋钢筋环与柱距离宜为3/4柱高。 ④剪力墙模板穿墙螺栓规格和间躏尖符合模板设计。一 般穿墙螺栓应用¢12以上的钢筋制作, 间距一般不大于60㎝。 ⑤梁模板一般情况下采用双支柱,间距以60-100㎝为宜, 支柱上面垫10㎝×10㎝方木,支柱中 间或下边加剪刀撑和水平拉杆。梁侧模板竖龙骨一般情况下宜为75㎝。梁模板上口应用卡子固定,当梁高超过60㎝时,加穿梁螺栓加固。

关键生产检验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关键生产、检验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关键生产、检验过程进行识别,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各生产、检验流程。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及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对关键过程进行识别,并报技术部备案。 技术部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 质量管理部具体实施关键过程的控制。 5 工作程序 5.1关键过程的识别和标识 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当前质量、及质量检验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过程;检验操作难度大、检测数据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5.1.1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对产品生产过程、检验过程进行特性分析并形成文字记载,识别关键过程,填写《关键过程明细表》,并经部门负责人会签,技术部备案。 5.1.2关键过程确定后,应在工艺流程图及其相关技术文件上进行标识。

5.2关键过程的控制 5.2.1对关键过程使用的资料、图纸、工艺文件、计算机软件等标识应保持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5.2.2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生产、检验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 5.2.3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做实测记录。当测量装置能给出具体测量值时,应记录实测的数据。 5.2.4在产品质量不稳定或采用抽样方案时,应采用适用的统计技术,对产品质量特性趋势进行监视。 5.2.5按照有关可追溯性和批次管理的要求,建立流程卡,作好记录并予以保存,确保其可追溯性。 5.3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要求 5.4监视与测量应随工艺流程认真做好记录,字迹工整、清楚,并分类归档,保持其可追溯性 5.5关键过程的管理 5.5.1不定期检查关键过程资料、图纸、工艺文件等的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5.2不定期检查关键过程的工艺条件、过程记录和质量检验记录等的登记情况。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一、模板施工程序:模板加工——验收——安装——自检——验收 二、模板加工: 1、木方必须用压刨压制成统一规格(两面刨光),方子的截面尺寸允许偏差不大于 1mm,平直度不大于2mm。大于允许偏差每根罚款5元。未经项目部工长验收合 格,不得使用,否则发现一次罚款200 元。 2、未按施工方案及交底加工的发现一次罚款200元,若造成材料浪费,按材料3 倍的价 钱处以罚款。 3、模板加工严禁“大料小用、长料短用” ,发现此种现象,除赔偿材料损失外,还要处以 100 元罚款。 4、柱、墙、梁模板的加工尺寸允许偏差不大于2mm,自检合格后,报项目部工长验收,验收 合格编号后,方准使用。否则发现一次罚款200 元。 5、木塑板刨边后,必须及时刷好封口胶,否则,除了全部返工外,每发现一次罚款50 元。 6、模板顶模棍的加工尺寸比结构断面尺寸小2mm,下料时必须用无齿锯切割平直,并 及时刷好防锈漆,成捆存放并标识,报项目部工长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不合格的顶棍每根 罚款5元,工作面上发现不合格的顶模棍每根罚款50元。 7、模板加工区及存放区内必须搭设材料码放架,木方子、钢管、碗扣架、“ U ”托等必 须码放整齐,并随时保持区域内卫生整洁。否则,发现一次罚款50 元。 8、无法继续周转使用的模板,及时起钉子,木塑板、木方子等按规格分类码放整齐,以备二次 利用。否则,处以50 元罚款。 9、加工区内的木屑等必须及时回收到指定的垃圾池。否则,发现一次罚款50 元。 10、加工区内施工机具的防护措施必须齐全,并设专人负责,无人使用时必须拉闸断电,否 则,发现一次罚款50 元。 三、柱模板施工: 1 、支模前必须先将柱根部清理干净,并将柱边线及控制线重新补弹清楚。否则,除了返工外 还要处以50 元罚款。 2、底板及顶板砼浇筑时必须在柱根部预埋400mm长不小于①20的钢筋,在柱内部每边预 埋2根钢筋,距柱边200mm每边预埋2根钢筋,在两柱中间部位预埋两根钢筋。否则,发现一处罚款100元。 3、将柱根部顶模棍焊在柱内部的预埋钢筋上,顶模棍必须与柱模板平直, 顶模棍按柱 边线收进2mm允许偏差为1mm不符合要求的顶模棍每根罚款5元。 4、柱根部下垫100X100MM方木框,与柱模形成子口的一面必须压刨平直,与楼地面接 触的一面也必须刨平直,并在木框下口钉好塑料管,否则,发现一处罚款50元。 5、按梁底标高调整柱模板的高度,允许偏差为0?-3mm超过偏差要求除返工外,每点罚款 20 元。 6、柱箍间距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要求施工,柱箍必须与柱模板背楞背牢,否则,除 必须返工外,还要处以50元罚款。 7、柱模板每边上部、中部必须用双钢管配“U ”托与柱模板顶牢,柱模板的垂直度允 许偏差为2mm,截面尺寸允许偏差为2mm,不符合要求的每项罚款20元。 8、柱模板的阳角处均做子口,并粘好3mm的自粘胶条。否则,发现一处罚款20元。 9、柱模板的拆模必须接到项目部工长下发的拆模通知后,方能拆模,否则,一次罚款 500 元。 10、模板拆模后,模板必须按指定地点码放,并及时将现场清理干净,对破损模板及时 维修清理,以备待用。否则,发现一次罚款100 元。 四、梁模板施工:

安全质量控制要点示范文本

安全质量控制要点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质量控制要点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标段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明确 施工质量安全要求,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不断增强 我标段在南广铁路信誉评价体系中的竞争力。结合我标段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标段施工安全质量工作要点如 下: 一、安全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安全生产 1、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 “安全生产年”活动,把落实终端责任制作为安全管理主 轴,着力于基层和基础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

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加强安全生产体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三项建设”。以工程施工重大风险为关注点,以施工现场控制为重点,突出安全预控,加大安全投入,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加强监控,杜绝亡人事故,严防火灾、爆炸、触电、脚手架和起重机械倒塌、模板支撑倾覆、涌水、突泥、坍塌、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责任事故的发生;员工因工重伤率、轻伤率控制在5‰以下;重大危害/风险因素控制率100%;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达标率100%。 (二)质量工作 1、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牢固树立“以诚兴业,以质取胜,增强质量竞争力与服务水平”的理念,严

特性分类及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单元件特性分类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对单元件特性的分类,使各类人员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使产品在形成的全过程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对关键件、重要件实行重点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产 品的最终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资料中单元件的分类和标记的类别、形式的标注方法、审批、更改及单元件特性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正式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并对产品实施特 性分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 3.2 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质量跟踪卡、关键过程明细表”并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并贯彻实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检验规范”并进行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 4.1 特性分类 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即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和选定检验单元)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特性分析结果由设计部门根据产品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将特性类别分为三类,即关键特性、 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划定的特性类别应该与特性分析保持一致。 4.2 特性分类符号 特性分类符号由特性类别代号、顺序号组成,必要时增加补充代号。 4.2.1 特性类别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 编写批准修改单号修改 审核日期修改页码审核 标准化备注修改状态批准关键特性:G 重要特性:Z 一般特性:不规定 3.4顺序号 在同一图(代)号的设计文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在特性类别代号后。 关键特性:G1~G99 重要特性:Z101~Z199 一般特性:不规定 3.5补充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顺序号后。 A—产品单独销售时,该特性被分类为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而在高一级装配中检查或试验时则为一般特性。 B—装配前复检。 C—工艺过程数据作为验收数据。 D—要求特殊的实验或检验。 3.6关键件、重要件标记 标记的形式为等边三角形,规格、尺寸见图10-1 及表10-1。 图10-1 表10-1 规格L C B 字体 1 号标记25 1 1.5 10PB按GB5888 2 号标记7.5 0. 3 0.45 3PB按GB5888 3.7单元件类别的标注 4.3设计资料

产品检验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验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确保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投入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料、制程及最终成品的检验。 3 职责 3.1仓库 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入库及储存,并负责对来料送检以及储存时间超过3个月的半成品、成品出货前进行送检。 3.2 生产部 负责在制品的生产控制、检验,生产的半成品/成品的送检。 3.3 品质部 负责进料、制程、成品检验,品质稽核及品质检验标准的制订。 3.4 技术部 负责制订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接收标准,检验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3.5 采购 负责原材料不良时与供应商的联络与处理。 4 名词术语 4.1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2 进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配套件和委外加工件入厂时的检验。 4.3 制程检验:指为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而对各道工序加工的产品及影响产品质量 的主要工序所进行的检验。 4.4 最终检验:是指在生产全部工序结束后,对其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的检验。 4.5 特采:质量不完全合乎标准的原材料或器件,其缺陷不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 经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评估风险后,或征得客户意见,同意采用选别、让步接收等方法进行处理。 4.6 原材料:指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原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委外加工 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等。 4.7 在制品:从一个生产工序转给另一个生产工序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以及不能单独计算 成本的自制半成品。

4.8 半成品:指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制造完工成为成品,仍需进一步加 工的中间产品。 4.9 成品:指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按规定标准检验合格,可供销售的产品。 4.10 紧急放行: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发放生产部使用。 5 作业程序 5.1 进料点收、送检: 委外/供应厂商交货时仓管直接带供应商将货交至“暂收区”,并需随货附《送货单》,仓库依本公司《物料需求单》之规格、数量点收,核对无误后在供应商《送货单》上盖本公司“暂收专用章”交还送货供应商做暂收动作,填写《来料送检单》转品质部检验。 5.2 进料检验: 5.2.1 IQC接到《来料送检单》后,应于“暂收区”抽取待检物料,并依原材料的相关检验标 准、《承认书》或厂商《出货检验报告》等进行抽样检验及相关性能测试。 5.2.2 品保人员于检验时应将结果填写于《IQC日报表》及《来料检验报告》。 A.判定合格,即在进料外包装上贴上“合格”标签,并在《来料送检单》上签字转仓库 办理入库手续。 B.若判定不合格,开立《材料不良通知书》经过相关部门会签后,根据《材料不良通知 书》的决议,退货在进料外包装上贴上“不合格”标签,特采在进料外包装上贴上“特采”标签,并在《来料送检单》及检验报告上注明特采。检验完成后通知仓库办理入库或退货手续。 5.2.3 正常情况下工作日内当天进料16:00前收到《来料送检单》,当天完成检验,16:00 后收到《来料送检单》,需在次个工作日上午下班前处理完毕。 5.2.4对于RoHS材料,IQC须依《订单通知单》注明的RoHS需求,对材料进行检验。 5.2.5若进料为RoHS材料,采购应要求供应商提供《ICP测试报告》,IQC应核对相应材料的ICP 测试报告是否合格,必要时品质部将材料委外检验,并要求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报告》。 5.3 制程检验: 5.3.1 生产部在每批生产前均需制作首件,填写《首件确认记录表》通知品质部和PIE工程师 确认。 5.3.2 品质部以BOM、《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等为依据对生产部在制品进行检验或测试。 a.首件检验:生产部每条生产线开始生产或更换产品品种,或调整工艺后生产的第一件 产品,经生产自检合格后,由IPQC根据相应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填写《首件确认记录表》;如不合格应要求返工或重新生产,直到检验合格,品质部签字确认后才能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