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岩石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储层岩石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

本章将重点分析柴西北区N1

2 ~N2

2

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储集空间类

型及分布、大小等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性质,区域上仍以南翼山、油泉子、尖顶山和咸水泉作为研究对象。

3.1 储层岩石物性分析

3.1.1 南翼山储层岩石物性

南翼山构造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属于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南翼山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该构造为两翼基本对称的大而平缓的箱状背斜构造,两翼倾角20°左右,构造轴线近北西西向,长轴50km,短轴15km,闭合面积620km2,闭合高度820m。构造的基本模式为两断夹一隆,南翼山背斜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翼北、翼南两组断层,由于该断层的控制作用,使得本区产生了一个宽缓的背斜构造,主体构造两翼基本对称。浅层(N21以上)构造隆起幅度较中深层要略小,表现为轴部地层较薄,两翼地层增厚的特征。

N21~N22时期柴西北区广泛发育较深湖、浅湖和滨湖相。南翼山地区N21时期为较深湖—浅湖沉积,该地区中部受构造古隆起的控制主要为浅湖沉积;N22时期随着湖盆沉积中心的进一步往北东方向迁移,主要沉积浅湖相。

共收集该区N22~N21储层岩石Ⅰ~Ⅵ油层组18口井钻井取心样品物性分析资料,其中孔隙度1802块、渗透率1897块,碳酸盐含量933块、氯离子含量514块。物性统计结果见表3-1。

21

从统计结果来看,南翼山油田除Ⅰ+Ⅱ油组孔隙度和渗透率稍高些,Ⅲ+Ⅳ和Ⅴ+Ⅵ油层组物性基本一致,均表现出物性总体较差,属典型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透率储层。图3-1是该油田统计的所有样品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图。

图3-1 南翼山N22-N21储层岩石孔渗关系

由图3-1可以看出,该区孔渗分布存在明显的两个区域(图中大圈和小圈),小圈内的孔渗稍高些,是浅部Ⅰ+Ⅱ油层组岩石的孔渗分布,孔隙度一般大于25%,而深透率一般在10mD左右。而大圈内是Ⅲ+Ⅳ和Ⅴ+Ⅵ油层组岩石的孔渗分布,孔隙度一般在5%-20%之间,渗透率在0.01mD-10mD之间。

由于南翼山浅部Ⅰ+Ⅱ油层组埋深浅,岩石受压实作用较弱,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部分保留了原生粒间孔隙,因此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但其岩石成岩性极差,泥质含量高,岩石固结疏松,因此给开采带来很大的难度。下部的Ⅲ+Ⅳ和Ⅴ+Ⅵ储层岩石其成岩性明显好于上部Ⅰ+Ⅱ油层组,岩石胶结较致密,岩性以含灰泥岩以及灰质泥岩为主,水平纹层发育,另有部分砾屑、砂屑、生屑、球粒支撑的颗粒灰岩及含藻屑泥灰岩(风暴岩)。此类岩石其原生粒间孔隙几乎全部损失,除仍保存大量微孔隙外,有效储集和渗流空间仅为溶蚀孔隙和微裂缝,而且孔隙和微裂缝内往往被方解石充填,因此物性较差。

另外,在进行孔渗测量的同时,部分样品同时还测定了碳酸盐含量及氯离子含量。通过分析,各油层组碳酸盐含量随深度有增加趋势,而氯离子含量有减少趋势,但变化不明显。各油层组碳酸盐含量平均不到40%,仅有部分样品超过50%。

碳酸盐含量与孔隙度、渗透率关系不明显。而碳酸盐含量与氯离子含量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氯离子含量减少,碳酸盐含量增加,说明盐度高的水不利于碳酸盐沉积,而淡水中碳酸盐沉积增加。见图3-2和图3-3。

图3-2 南翼山N

22-N

2

1储层岩石碳酸盐含量与孔隙度关系

图3-3 南翼山N

22-N

2

1储层岩石碳酸盐含量与氯离子含量关系

3.1.2 油泉子、尖顶山、咸水泉储层岩石物性

油泉子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茫崖坳陷亚区,是油泉子—开特米里克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该构造地下浅部形态与地面构造形态相似,为一北

陡南缓顶部宽平的半箱状构造。构造长47km,宽25km,面积1000km2,长轴方向110°,闭合面积228km2,闭合高度为2000m。

尖顶山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区大风山隆起亚区尖顶山背斜带,为一穹隆状背斜。构造长轴18km,短轴7.8Km,构造闭合面积38Km2,闭合高度520m。构造上下符合,有南北两个高点,北高点为主高点。

咸水泉构造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区域构造为西部坳陷区茫崖凹陷亚区,属红沟子-干柴沟断鼻构造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咸水泉构造由三个高点组成,由北到南分别为石油沟、华岩山和咸水泉高点。

共收集以上三个构造N22~N21储层岩石14口井钻井取心样品物性分析资料,其中油泉子地区包括油8、油15井、油109井、油112井、油116井和Q13-13井,尖顶山地区主要包括尖101井、尖102井和浅80井,咸水泉地区主要包括咸19井、咸20井、咸21井、咸心1和咸东1井,各构造统计物性资料见表3-2。

表3-2 油泉子、尖顶山、咸水泉N2221储层岩石物性参数统计表

由表可知,在统计的上述三个构造的物性分析数据中,除尖顶山外,油泉子和咸水泉储层岩石也属于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透率级别,而尖顶山物性相对较好。

尖顶山共统计3口井(尖101、尖102、浅80),其中尖101和尖102为2007年新钻井,此两口共分析孔隙度105块,其值介于4.9%-33.2%之间,平均20.3%;渗透率分析103块,介于0.01-31.2mD之间,平均2.8 mD,也属于中-低孔隙度、低-特低渗透率级别。浅80井为1967年钻井,共分析孔隙度107块,其值在16.7%-34.6%之间,平均26.8%;分析渗透率103块,其值介于0.1-809.4 mD之间,平均66.1mD。由于该井孔渗较高,因此在统计表中表现出尖顶山物性相对较好。

在统计的碳酸盐含量分析中,与南翼山类似,其平均含量也不到50%,仅有部分样品的碳酸盐含量大于50%,且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基本与物性无关(图3-4)。

图3-4 油泉子N

22-N

2

1储层岩石碳酸盐含量与氯离子含量关系

3.2 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在第二章中已对柴西北区N22~N21储层岩石的孔隙类型通过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进行了大量分析,在此主要通过压汞资料对孔隙结构进行分析。

3.2.1 南翼山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特征

收集南翼山Ⅰ~Ⅵ油层组岩心压汞195块,考虑到分析样品的代表性,在此仅选取渗透率大于0.1mD、孔隙度大于5%、且进汞饱和度大于50%的压汞样品进行分析。

南翼山Ⅰ+Ⅱ油层组压汞样品较少,选取南浅607井(9块)、南浅617井(4块)、南浅233井(6块)和南浅733井(4块)共21块压汞样品,此31块样品的毛管力曲线见图3-5。

南翼山Ⅲ+Ⅳ油层组压汞样品较多,选取南浅3-3井、南浅5-5井、南浅11-11和南浅21-13井共计72块压汞样品,此72块样品的毛管力曲线见图3-6。

南翼山Ⅴ+Ⅵ油层组压汞样品较多,选取南浅3-09井、南102井和南105井共计102块压汞样品,此102块样品的毛管力曲线见图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