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教案及学案有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教案及学案有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教案及学案有答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

一、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信息的记录和储存、传输和共享,主要介绍信息传递的方式、载体和现状,引导同学们关心、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负面效应,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本章教材用了三节,即感受信息、让信息飞起来、踏上信息高速公路,按照信息的记录、传递的发展史为主线进行安排。

本章为常识性了解的科普知识,知识难度不高,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求全,不作过高要求。因此学习本章知识,主要是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高科技的兴趣。

本章包括感受信息、让信息飞起来、踏上信息之路三节内容。涉及科学内容主题二“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光、电和磁。xK b1.C om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波长是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教学中要注意阐述,以机械波为例,以横波为例,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明确波长的物理意义。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属于知道的水平,能够进行最简单的计算即可。

电磁波的速度是很重要的物理常数,应该记住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教材让学生了解到电磁波传播信息时,具有携载信息的作用,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携载的信息容量越大。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联系实际进行“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一条标准,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机联系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现代物理思想的启迪,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初步认识,这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第一节从古至今,介绍了信息的记录、传播的方式。第二节介绍了电磁波。这是本章的核心内容。第三节踏上信息之路,介绍信息高速公路的物质基础、传输光的介质:光纤,电话系统的网络;因特网。

本章的科学内容重点在第二节,全章三节内容,共同完成课程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难度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电磁波的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4、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5、了解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变革并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1.波的相关概念。

2.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四、教具与教法

1、主要是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用多种形式交流信息、理解和体会;

2、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交流,一同经历,共同提高;

3、光纤实验、因特网尽可能让学生亲身做一做,电话听筒、话筒拆开看一看;

4、引导学生习惯用所学知识去体验生活中的高科技。

5、本章教学,切忌教师一讲到底,一定要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逐步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作用,逐步思考人类应该怎样应用科学技术。同时,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前沿,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五、教学课时设计

新授课3课时(每一节用1课时),复习1课时,检测讲评1课时,共计5课时。

第一节感受信息

教学目标:

1.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3.能说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电话和电报。

教具:

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计算机软盘、各种磁卡、电话实物及其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

通要道上。古代士兵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点燃烟火发出警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我们今天的探究,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现电脑网络通信的奥秘,寻找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脚印……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先让学生按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内容,自学教材内容,教师主要提供给学生挂图,讲述电话的原理部分。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提出,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信息的概念

提出问题:当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材料和信息,你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2、古代信息的传播

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

3、信息的记录

你知道信息的记录的发展历史吗?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信息的记录上作出过哪些杰出的贡献?

4、现代信息的传播

现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采用哪些方式?

5、电报

电报的发明者是谁?信息是怎样传播的?

6、电话

出示电话的挂图和实物,问:电话的发明者是谁?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话的结构。

小结:1、电话的基本原理:

电话的话筒与对方的听筒组成串联电路。话筒靠电阻与电流的关系,把强度不同的声波变成相应大小的电信号,而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磁场强弱不同吸引膜片引起振动。听筒就把电信号变成膜片的强弱振动,把声音还原出来,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

2、电话的话筒

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3、电话的听筒

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

四、知能应用,归纳方法

1、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间是通过______传递信息的。我

们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若把一部手机放在真空罩中,再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结果发现罩内手机彩灯闪烁,但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这是因为_____不能传声。

答案:电磁波振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下列元件中装在话筒里的有( ),装在听筒里的有( )

A、电磁铁

B、碳粒

C、膜片

D、电池

【解析】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答案:B C,A

3、电话的听筒主要应用了电流的( )

A、热效应

B、化学效应

C、磁效应

D、三种效应都有

【解析】听筒里有电磁铁,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导致电磁铁磁性大小随之改变,这样吸引薄铁片的力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转化成相应的声音。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答案:C

4、电话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为______和______。电话的基本原理就是把______变为_____再变为_______。

答案:话筒、听筒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和,加速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加快了文明的进程。

2.电话的听筒里有和,当对方强弱不同的电信号传到听筒后,听筒将电信号变成,这样便把还原出来。

3.关于电话的工作过程,有如下几句话:

①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

②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

③电阻忽大忽小

④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振动情形与说话情形相同

⑤在电路中产生强弱按声音的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合理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②③⑤④

D. ②①③⑤④

答案:1、造纸印刷术 2、电磁铁膜片膜片的强弱振动声音 3、D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系统本节知识,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七、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探究开放性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感受信息

一、什么是信息:

二、古代信息的传播:

1.方式:烽火、驿马、信鸽

2.特点: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

三、信息的记录:

四、电话的原理:

原理:声音的振动——变化的电流——声音的震动

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

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和薄铁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声音。

九、教学反思

第一节《感受信息》学案

一、自主学习

1、早期信息的传播方式及特点:

(1)传播方式: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常使用____、____、____等方式来传递信息。

(2)特点:传播速度_____、距离_____、信息量_____。

2、现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采用哪些方式?

3、记录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等。

4、电报与电话:

(1)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_____,为人类打开了电信世界的大门。莫尔斯电码用_____和_____脉冲(点和划)代表字母,使信息以莫尔斯电码的形式沿电缆传送出去。

(2)1876年贝尔发明了_____,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话机通常由_____、____和_____组成。电话机的原理是: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二、合作探究

探究:电话的发明者是谁?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电话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电话机话筒里的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造在一起,它的作用相当于()

A.开关 B.电源 C.变阻器 D.电磁铁

2、电话由、和三部分组成。电话的话筒的作用

是,听筒的作用是。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

1、下列信息传递方式的载体是:两人面对面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两地间通过电话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家中电视机能收到国内电视节目是利用______________传递节目内容。

2、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光和电磁波中,只有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

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摄像机拍得的物体图像,直接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传播信息

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3. 动圈式话筒.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与膜片相连的线圈振动.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振动,能产生随着声音变化而变化的,这是现象.

四、知能应用

1.人类互相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请你举出两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话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为_____和______。电话的基本原理就是把_________变为_______再变为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利用烽火传递边疆警报,古希腊人用火炬的位置表示字母符号,这些都是通过传递______信号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利用击鼓鸣金可以报送时刻或传达命令,这是传递的_____信号。

4.信息有多种载体,请你举出三种常见的信息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话机话筒里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是:()

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热能转化为电能

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电能转化为势能

6、电话机听筒里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是:()

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热能转化为电能

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电能转化为势能

参考答案: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X k B 1 . c o m

1、声音电信号电磁波

2、D

3、电流电磁感应

四、知能应用

1、烽火台用手机发短信

2、话筒听筒振动随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

3、光声音

4、古代的竹简,现代的图书、报纸等纸质印刷品和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电视、广播、电报、电话、因特网等通讯方式,都是信息传播的载体。

5、C

6、A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教学目标:

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光是电磁波。记住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具:

两个手机、收音机、电源、开关、锉、导线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复习:1、现代信息的传递有哪些方式?

2、电话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引入: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信息是怎样飞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内容,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1、电磁波谱:

(1)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电磁波?

(2)你知道电磁波有哪些应用吗?

2、波的特征

(1)所有的波都具有波速、波长和频率,电磁

波也一样,什么是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呢?

(2)介绍频率的单位,推导出:波速=波长×

频率

3、可见光的频率范围

(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图18-11得出可见光的频率范围。

(2)引导学生计算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3)介绍: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带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反之,波长越长,频率越高。

小结:信息的传递靠电话传递需架设导线,而在现代大量信息交流的基础上,世界将敷满了电线,需要靠另外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就是电磁波。

r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电话、电报、电视机都是靠无线电波传送信息的,电磁波作为载体,信息附加在它上面在空中飞行,接受装置接受到电磁波后,将信息从电磁波上解调出来。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路途遥远,需要靠卫星中转。电磁波是以光速传播的,非常快捷。但电磁也有污染,会导致控制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失控,对人身体健康有害。

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

1、小灵通是一种移动通讯工具,使用小灵通时,声音信息搭载在波上进行传播。

答案:电磁波

点拨:电话、电报、电视机都是靠无线电波传送信息的,电磁波作为载体,信息附加在它上面在空中飞行,接受装置接受到电磁波后,将信息从电磁波上解调出来

2、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

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 根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公式c=λf,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解析: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答案:B

3、下列关于电磁波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红外线属于电磁波

D.电热水壶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

解析:r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都是电磁波,可让学生参读课本内容。C.红外线属于电磁波。

4、下列电器中不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电饭锅B.微波炉C收音机D.手机

解析:电饭锅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答案:A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1.波长为m的电磁波属于()

A.长波B.短波 C.微波D.中波

2.打开或关闭照明电灯时,会在旁边的电视机中听到“喀、喀”的声音,针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视机相当于一个电台,电灯是一个接收装置。

B.电灯相当于一个电台,电视机是一个接收装置。

C.电灯打开或关闭时,向外发射电磁波,被电视机所接收。

D.只要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这个导体就会产生电磁波,它就相当于一个电台。

3.频率是3×103MHz的电磁波,波长是()

A.1m B.10m C.1cm D.10cm X| k |B | 1 . c|O |m

4.下图为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形的一部分,AB的长度为16m.这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各是多少?

答案:1、D 2、A 3、A 4、8m 4.75×107Hz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系统本节知识。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知能应用部分试题。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一)电磁波谱:电磁波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光线电波等,描述波的特征量有波长、波速和频率。

(二)波的特征

1、波速(c)波传播的快慢叫波速,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

c=3×108m/s.

2、波长(λ)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如图:

单位:m

3、频率(υ)

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Hz、kHz、MHz

换算关系:1kHz=103Hz 1MHz=103kHz=106Hz

4、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

数学表达式:c=λυ。

说明:电磁波的波速一定(在同种介质中),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

九、教学反思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学案

一、自主学习

1、电磁波分类:按波长由大到小(频率由小到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磁波的特征:

(1)波长(λ):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单位:__________。

(2)频率(ν):表示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千赫(kHz),兆赫(MHz)。1 kHz=______Hz;1MHz=________Hz。

(3)波速(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_______________。

(4)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关系:c=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你认为电磁波与前面我们学习过的超声波、次声波有何区别?

2、试推导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公式关系。

3、电磁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三、知能应用

1.下列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A、太阳光

B、家庭电路中使用的交流电

C、声波

D、无线电波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

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

D、根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公式c=λ?, 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3.下列器物与电磁波的应用有关的是( )

A、无线电收音机

B、磁悬浮列车

C、电磁超重机

D、交流发电机

4.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是()

A、白色垃圾污染

B、电磁污染

C、光污染

D、交通污染

5. 以下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线通信是用电磁波进行传播 B.医院B超发出的超声波是电磁波

C.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电磁波 D.透视使用的X射线是电磁波。

6. 下列有关家用电器性能及使用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空调机和电风扇都可以降低室内温度

B.微波炉产生的微波和声波是本质上相同的波

C.电视机和收音机都能接收电磁波

D.电冰箱的门打开后,室内温度会不断降低。

7.下列关于电磁波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红外线属于电磁波

D.电热水壶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

参考答案:

知能应用

1、BC

2、B

3、A

4、B

5、B

6、C

7、C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了解现代电信网络,知道光纤是光载信息传递的有效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

信息高速公路由光纤铺就的,光是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光纤传输信息容量大。

教具:

光纤实物、药用输液胶管、水、激光小手灯、光屏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 网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1、电磁波的分类按波长由大到小分别是什么?

2、电磁波的波长频率与波速有什么关系?

3、例说明电磁波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入: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传播,快捷且互不干扰,那么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内容,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

三、合作共建,经历过程

1、光纤

(1)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吗?

(2)你知道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吗?

(3)用光来运载信息具有什么优点?

(4)光在光纤中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2、现代通讯网络

(1)引导学生观看课本P127页,回答:现代通讯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

(2)介绍:现代通讯网络的结构

3、因特网

问:同学们都会“上网”,都能够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你知道因特网的结构吗?

介绍:信息高速公路采用光纤和现代电信网络及因特网来高速传递信息。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信息高速公路而变得方便。

小结:1、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交流各种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

2、信息在高速公路上传播,快捷且互不干扰。

3、信息高速公路采用光纤和现代电信网络及因特网来高速传递信息。

四、知能应用,规律总结

1、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传播()

A、声音

B、图像

C、文字

D、实物

【解析】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度的通信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传播。答案:ABC

2、关于光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干扰能力强

B.信号衰减小

C.利用光纤传输信息的速度远大于利

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速度

D.光波所运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无线电波

【解析】光在光纤传输信息的速度和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速度相同,都是。答案:C

3、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高抗干扰及光能损耗小等优点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解析】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3×108m/s,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不变化。

答案:D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w W w .x K b 1.c o M

组织学生完成下列诊断测试题,当堂批阅,确定补偿内容。

1.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为了减少衰减,光纤的包层由光速较大的物质构成,而内芯必须由光速小的物质组成。使得光不断被________曲折前进。

2.关于光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B.光纤的抗干扰能力强

C.光在光纤中是曲线前进的

D.光纤通讯的信息量比无线电波小

3.在某些大楼的顶上,安装有锅形的天线,即微波接收天线,下图中的两只天线朝着不同的方向,一只是用来接收通信卫星的,

另一只是接收地面微波站的,你能判断哪只是接收通

信卫星的微波天线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信息理念表明,作为载体的电磁波_______越高,

相同时间内传输信息量越多。

答案:1、反射2、D 3、A是卫星接收天线B是地面微波接收天线4、频率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同学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方法。

七、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知能训练部分。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一)光纤

光纤是传播光的介质,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衰减小,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大量信息,原理是光的多次全反射。

(二)现代电信网络

电信网络由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组成。

(三)因特网

因特网是利用通讯线路和电磁波,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结起来,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信息的网络化高速共享。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学案

一、自主学习

1、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通往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光纤构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传播,并且___________。

2、光纤

(1)定义: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2)原理: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由于内外层的_______本领不一样,光在光纤中通过时,发生全反射,就不会跑到外层了。光纤通信是声信号→电信号→光信号→电信号→声信号。

(3)特点:光在光导纤维中损耗_______,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____,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3、现代电信网络

(1)现代通信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移动电话的基地台是按_____________的构造布局的,大大增加了无线电覆盖的有效面积,减少了转接信息的基地台数量。

4、因特网:英文名称是Internet,又称________。它利用______和

______,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用来传送计算机信号。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吗?

2. 你知道信息高速公路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吗?

3.用光来运载信息具有什么优点?

4.光在光纤中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

1、一根光纤能同时传输相当于10000根电话的信息量,这说明光纤具有

______的优点;另外光纤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大量信息,并且信号衰减程度小,即图像特别清晰,这说明光纤还具有______的优点。

2.卫星通信就是利用______作微波通信的_______进行的,通信卫星大多数是_______卫星,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_____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实现全球通信。新课标第一网

3、现代电信网络主要由微波通信、______通信和_____通信三种方式组成。人们通过计算机进入_______这个信息高速公路,在全球范围内使信息得到调整共享。

四、知能应用

1、一台额定功率为0.08W的收音机,在接收频率逐渐减小的过程中,所对应电磁波的波长将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速度约为m/s;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若持续收听1h,将消耗

J的电能。

2、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频率为52.5MHz(1MHz=106Hz),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其速度大小为 m/s,则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波长为 m.

3、下列通信方式中,属于有线通信方式的有()

A、卫星通信

B、移动通信

C、微波通信

D、光纤通信

4、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光和电磁波中,只有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

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摄像机拍得的物体图像,直接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传播信息。

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5、光在光纤中传播的路径是()

A、沿直线传播

B、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C、遵守光的折射规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关于上网,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只要有电脑,随时随地就可以上网

C、通过有线电视网,计算机可以接入Internet

D、互联网是一个有线网络系统

7、利用Internet,可以从事下列哪些活动()

A、收集各种声音、图像、文字信息

B、进行商务谈判、签订商业合同

C、购物

D、完全替代在传统学校的各项学习活动。

参考答案: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

1、信息容量大抗干扰

2、卫星中断站人造

3、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因特网X k B 1 . c o m

四、知能应用

1、增大 3×108m/s 288

2、等于 3×108m/s 约7.24m

3、D

4、D

5、

B 6、A 7、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