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一:

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共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第三部分:林木物种资源调查

——第四部分:花卉物种资源调查

——第五部分:药用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第六部分: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物种资源调查

—3—

第一部分:总 则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2008)

《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方法》(试行)(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2007)

3 调查任务

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植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植物物种资源数量、保护和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植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植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4 调查的基本程序

4.1调查准备

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

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4—

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

4.1.2 确立调查区域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

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4.1.5 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

(1)任务及其来源;

(2)技术方案设计;

(3)人员组织;

(4)时间安排;

(5)保障措施;

(6)经费预算。

—5—

4.2野外作业

4.2.1 调查范围的确定

根据调查对象、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

4.2.2 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

根据已确定的对象、内容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拔、生境等确定调查线路或调查点,调查线路或调查点的设立应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相结合;样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

4.2.3 调查方法选择

根据调查对象、内容和调查地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在调查时认真详细填写预先制定的各类表格。

4.2.4 调查时间和频次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性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并确定调查次数。

4.2.5 标本采集与记录

野外考察时,对所有调查物种要做好记录(包括文字、影像和GPS记录)、收集标本作为可靠凭据,特别是对那些现场无法鉴定的物种要尽可能采集完整的标本并作好标记,以备室内鉴定之用。记录时应尽可能记录各物种所有能观察到的形态、生物学现状和生态环境信息等。

4.2.6 野外工作记录及考察日记

野外工作时应记录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考察路线、行程、—6—

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4.2.7 补点调查

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因时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在调查不完整的区域,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查区域的补充调查。

4.3内业工作

4.3.1 标本整理和鉴定

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物种的鉴定,标本要鉴定到种,鉴定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备查。标本的鉴定可参照《中国植物志》等一些权威性书籍,也可参考一些与调查区域有关的物种区系或专项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

4.3.2 资料报表的编制、绘图

依据上述标本鉴定结果,结合其他可靠的文献记载,制定地区物种名录。物种名录还应注明标本的采集地点或资料来源、分布点和分布范围、GPS定位信息等,并绘制物种资源的分布图。

4.3.3 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调查任务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调查成果,并以标准格式报送有关部门。报告应包括考察的时间、内容、方法和对地区物种资源的现状评价等,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地区的物种资源状况和保护价值。文字应力求简洁、清晰和准确。

5 质量管理

5.1质量检查

5.1.1监督检查

—7—

项目组织部门和机构将组织各种类型的质量核查,对调查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及时发现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项目的任务设计及其实施进展;外业调查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正确性;调查表格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准确;图、表、文字资料是否一致。不可随意改动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和文字资料。

5.1.2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包括阶段汇报、中期汇报、结题汇报,为项目能按时顺利完成,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进程,进行书面汇报和口头汇报。阶段汇报主要是以简报等形式汇报每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项目完成过半时,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在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成果汇总和结题汇报,并按时提交成果报告及相关数据。

5.2项目验收

5.2.1 验收内容

(1)调查成果;

(2)经费决算。

5.2.2验收依据

验收依据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调查规范所作的规定。

5.2.3 验收办法

由调查任务下达单位或委托单位派人组织验收,形成由验收人签字和验收单位盖章的书面验收结论。与验收依据有明显差距的成—8—

果不予验收,责令限期修改、提高完善,并重新组织验收。

5.2.4 验收时间

所有工作结束后,编写调查成果报告之前。

5.2.5 验收报告

验收报告内容应包括:

(1)任务及其来源;

(2)人员组成;

(3)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4)调查点的布设;

(5)调查方法和时间;

(6)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7)任务完成情况;

(8)重要成果。

5.2.6 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5.2.

6.1 编写内容

(1)前言

a.调查目的、任务及其来源;

b.调查范围;

c.调查工作的人员组成结构;

d.调查方法和时间;

e.前人工作基础;

f.调查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

—9—

g.重要成果。

(2)调查区域的自然概况

主要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状况等。

(3)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a.资源综合评价;

b.物种概述。

(4)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意见或建议

(5)主要参考文献

(6)各种附件资料

a.物种名录;

b.物种资源分布图;

c.各种统计分析图、表。

(7)磁盘资料

包括成果报告及影像资料(包括各种生境照片、物种照片3~5张/种,图像要清晰,相机像素不低于500万)及GPS数据等。

5.2.

6.2 编写要求

按照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规范、计划的规定,对已有文献资料和本次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要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必要时配加图表。

5.2.

6.3 完成时间

按任务书规定的时限完成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5.3调查资料和成果归档

—10—

5.3.1 归档内容

(1)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以及上级有关文件;

(2)外业调查原始资料及验收结论;

(3)调查资料报表;

(4)调查成果报告;

(5)成果验收结论;

(6)经费结算报告。

5.3.2 归档要求

按照国家档案法和本部门档案管理规定,将档案材料系统整理,确保材料内容齐全,经项目负责人审查签字,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验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存。

5.3.3 归档时间

调查成果完成后的两个月内完成。

—11—

第二部分: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编写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环保部门组织、协同农业、林业、教育、中医药、中科院等部门开展的以自然地理或行政区域为调查单元的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

《植物资源学》(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

3 范畴和术语

3.1野生植物物种资源

本部分中的野生植物物种资源是指栽培植物和外来物种以外的我国有自然分布的高等植物,且不包括水生植物。

3.2样地

是调查前所确定的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区域。

3.3样方

是指在调查样地中设立的具有一定面积大小及形状的研究地块。

—12—

3.4样线(带)法

是指调查者按一定路线行走,调查记录路线左右一定范围内出现的物种,路线宽度可确定也可不确定。

3.5样方法

指在样地上设立一定数量的样方,对样方中的物种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方法。

3.6全查法

直接调查统计调查区域内物种的全部个体,实测其分布面积,真实地反映资源量的客观情况。

4 工具与器材

(1)器材:手提电脑、数码相机、GPS定位仪、坡度坡向仪、望远镜、轮尺、皮尺、土壤刀、计算器等;

(2)表格与文具:调查用表、调查用图、铅笔、粉笔或蜡笔、油性笔、记录本、文具盒、工作包等;

(3)标本采集及处理设备:采集桶(袋)、标本夹、高枝剪、放大镜、标本烘烤架、吹风机、吸水纸、台纸、透明纸、浸制试剂等;

(4)其他:药品、防护服、安全用具等。

5 野生植物物种资源调查

5.1调查对象

调查区域内所有野生高等植物。

5.2调查要求

(1)调查时间

—13—

植物调查要选择大部分植物种类开花或结实阶段进行调查。

(2)调查频次

同一个地区,应该在不同的季节开展调查(2次以上),最大限度地将该区域的植物种类及相关内容调查详尽。

(3)样地(点)布设

样地(点)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要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及代表类群,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要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到被调查区域的不同地段的生境差异,如:山脊、沟谷、坡向、海拔等。

(4)样方设置

根据地形地貌布设样方并进行调查记录,样方面积依据物种多样性来确定。一般森林样方面积设为20~30m×20~30m,然后再在样方的四个角和对角线交叉点设立灌木和草本小样方;灌木类型的样方面积通常设为5~10m×5~10m;草本样方的面积通常设为1~2m×1~2m。

样方数量一般面积5~50 ha设2~3个样方,50~500 ha设5个,面积>500 ha的每增100 ha增设一个,但总样方数最多控制在10个以内。

在苔藓植物调查中,应保持样方形状相同,样方大小取决于不同的情况。如调查密集地着生于某一块孤立的岩石或树干表面的苔藓植物群落时,可采用0.01~0.25m2的小样方,再将其划分为大小相等的小网格;调查某一类植被类型或小生境中的苔藓植物,则可取面积大一些的样方,如可以100m2或400m2为一个样方,再将其划—14—

分为100个或400个1m×1m的小样方网格,对每个样方网格内的苔藓植物进行调查。

5.3调查内容

(1)种类;

(2)分布:经纬度、海拔;

(3)数量:种群数量、个体数目、盖度、建群种胸径、分布面积;

(4)生长状况;

(5)生境状况:植被、坡度坡向、土壤、土地利用等;

(6)开发利用状况:采挖方式、年采挖量及用途、栽培及市场销售情况等;

(7)受威胁因素;

(8)保护管理现状(是否受保护、何种保护形式等)。

5.4调查方法

(1)样方法

对于物种丰富、分布范围相对集中、分布面积较大的地段可采取本方法。

(2)样线(带)法

对于物种不十分丰富、分布范围相对分散,种群数量较多的区域宜采用本方法。

(3)全查法

对于物种稀少,分布面积小,种群数量相对较少的区域,宜采用本方法。

—15—

(4)访谈及市场调查法

对调查区域内的野生植物栽培场圃及贸易场所进行走访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种类、来源、流向和用途、年度贸易量,以及经营个人和商户的背景信息等。

5.5标本采集与鉴定

在调查过程中尽可能采集标本,以保证所调查物种具有凭证,同时也可以增加标本保藏数量。在采集过程中要详细记录与物种相关的形态特征、生境等方面信息(自制表格)。

标本鉴定要依据《中国植物志》及其他权威书籍或资料。

5.6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5.6.1植物资源综合评价

(1)植被类型分析;

(2)区系组成(种及种以上高级分类阶元的丰富度);

(3)珍稀濒危、特有性分析;

(4)用途及经济价值类型分析。

5.6.2 物种资源概述

(1)种类:中文名、俗名、拉丁学名;

(2)分布:种群或个体经纬度及海拔范围;

(3)数量:个体数目、分布面积等;

(4)群落中地位等;

(5)生境状况评价:分布特征、干扰状况、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

—16—

(6)用途及开发利用状况:利用方式、历史、利用程度等;

(7)受威胁现状及因素分析;

(8)保护管理现状:是否受保护、何种保护形式(保护等级、迁地保护、就地保护)等;

(9)研究现状及空缺分析;

(10)开发利用及保护建议。

—17—

附录:

调查数据处理

1.出现频率计算

W1=n1/n

其中:W1—为某物种出现频率;

n1—为目的物种分布的样方(带)数;

n —为总样方(带)数。

2.分布面积计算

A1=AW1

其中:A —为调查区域总面积;

A1—为某物种分布面积。

3.资源量计算

N=A1∑N i/∑S i

其中:N i—为某物种在第i个样方(带)内分布量;

S i—为某物种在第i个样方(带)面积;

N —为某物种资源总量。

—18—

— 19 —

附表1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方调查表

网格编号: 省 市(州) 县 乡(镇) 村(小地名)日期: 样方号: 经纬度: E N 坡向: 坡度: 坡位: 海拔: m 样方面积: m× m 生境: 干扰: 群落类型及组成: 调查人: 表格编号:

建 群 种

物种

编号 层次

种名(俗名)

学 名

数量物候期

盖度(%)

生态位置

高 度(m)

胸 径 (cm) 受威胁因素

备注

注:(1)群落类型为:乔木、灌木、草本层主要的物种组成;(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层次: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4)数量:物种的株(木本)、丛(草本)数;(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7)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8)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2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线(带)调查表

网格编号: 省 市(州) 县 乡(镇) 村(小地名)日期: 样线(带)号: 样线(带)长度: m宽度: m路线: 起点:E N 终点:E N 海拔: / m 生境: 干扰: 群落结构及组成: 调查人: 表格编号:

建 群 种

物种 编号 层次种名(俗名)拉丁学名数量盖度(%)物候期生态位置

高 度(m) 胸 径(cm)

受威胁因素备注

注:(1)群落结构为: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组成物种;(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数量:株(木本)、丛(草本)数;(4)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7)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20—

附表3 植物物种资源访谈调查表

网格编号: 省 市(州) 县 乡(镇) 村 日期: 被访谈人姓名: 性别: 职业: 民族: 文化水平: 年龄: 调查人: 访谈地点: 访谈时间: 表格编号:

物 候

生 境 保护管理现状备 注 物种名称 俗 名 拉丁学名 分布面积(Km2)用 途 利用方式

花期果期

注:(1)分布面积:写出分布大概面积;(2)用途:药用、观赏等;(3)利用方式:民间、企业等;(4)物候:开花、结果时间;(5)生境:路边、林下、山坡等;(6)保护管理现状: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21—

附表4 植物物种资源贸易市场调查表

网格编号: 省 市(州) 县 乡(镇) 村 日期: 市场名称: 被调查摊位: 摊位性质: 被调查人: 联系方式: 调查人: 访谈地点: 访谈时间: 表格编号:

物种名称 俗 名 拉丁学名 来 源 性质 状态 价 格 年出售量 年销售量变化/原因备 注

注:(1)摊位性质:临时、永久等;(2)来源:摊主采集、转手倒卖等;(3)性质:野生、栽培;(4)状态:干、湿;(5)价格:元/斤(根、把);(6)年出售量:公斤(根、把)/年;(7)年销售量变化:减少、一样、增加/资源量减少、购买人减少等。

—22—

物种鉴定植物学

三.物种鉴定过程 1.灯台树山茱萸科灯台树属 (1)鉴定过程 1)通过观察,我们所采集的植物有以下典型特征:落叶乔木,皮肤暗灰色,嫩枝紫 红色,叶互生,宽卵形,叶顶渐尖,基部圆形,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稍被短绒毛,花冠四枚,核果球形,子房下位,树枝呈层状,似台阶。 通过这些典型特征,初步判定该植物为山茱萸科。并查阅资料《中国植物志》。 山茱萸科 落叶乔木或灌本,稀常绿或草木。单叶对生,稀互生或近于轮生,通常叶脉羽状, 稀为掌状叶脉,边缘全缘或有锯齿;无托叶或托叶纤毛状。花两性或单性异株, 为圆锥、聚伞、伞形或头状等花序,有苞片或总苞片;花3-5数;花萼管状与子 房合生,先端有齿状裂片3-5;花瓣3-5,通常白色,稀黄色、绿色及紫红色, 镊合状或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瓣同数而与之互生,生于花盘的基部;子房下位, 1-4(-5)室,每室有1枚下垂的倒生胚珠,花柱短或稍长,柱头头状或截形,有时 有2-3(-5)裂片。果为核果或浆果状核果;核骨质,稀木质;种子1-4(-5)枚,种皮 膜质或薄革质,胚小,胚乳丰富。 2)灯台树属的检索路径 1子房2-5室;非直立圆锥花序。 3花两性;子房2室。 5乔木或灌木;叶脉羽状;花序有或无4枚总苞片。 6叶互生或对生;伞房状聚伞花序无总苞片;核果球形或近于球形。( 7叶互生;核果球形;核顶端有一个方形孔穴。灯台树属 3)灯台树属的分种检索路径

1总花梗短,长2毫米;花萼裂片宽三角形;果实大,长1.2-1.7厘米;叶片 下面脉腋有淡褐色绒毛。 4)通过查阅《高等植物图鉴》再次核实该植物为山茱萸科灯台树属的灯台树。(2)形态描述 落叶乔木,高6-15米,稀达20米;树皮光滑,暗灰色或带黄灰色;枝开展,圆柱形,无 毛或疏生短柔毛,当年生枝紫红绿色,二年生枝淡绿色,有半月形的叶痕和圆形皮孔。冬 芽顶生或腋生,卵圆形或圆锥形,长3-8毫米,无毛。叶互生,纸质,阔卵形、阔椭圆状 卵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6-13厘米,宽3.5-9厘米,先端突尖,基部圆形或急尖,全缘, 上面黄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淡白色平贴短柔毛,中脉在上面微凹陷,下面凸出, 微带紫红色,无毛,侧脉6-7对,弓形内弯,在上面明显,下面凸出,无毛;叶柄紫红绿 色,长2-6.5厘米,无毛,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宽7-13厘米, 稀生浅褐色平贴短柔毛;总花梗淡黄绿色,长1.5-3厘米;花小,白色,直径8毫米,花 萼裂片4,三角形,长约0.5毫米,长于花盘,外侧被短柔毛;花瓣4,长圆披针形,长 4-4.5毫米,宽1-1.6毫米,先端钝尖,外侧疏生平贴短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盘外侧, 与花瓣互生,长4-5毫米,稍伸出花外,花丝线形,白色,无毛,长3-4毫米,花药椭圆 形,淡黄色,长约1.8毫米,2室,丁字形着生;花盘垫状,无毛,厚约0.3毫米;花柱 圆柱形,长2-3毫米,无毛,柱头小,头状,淡黄绿色;子房下位,花托椭圆形,长1.5 毫米,直径1毫米,淡绿色,密被灰白色贴生短柔毛;花梗淡绿色,长3-6毫米,疏被贴 生短柔毛。核果球形,直径6-7毫米,成熟时紫红色至蓝黑色;核骨质,球形,直径5-6 毫米,略有8条肋纹,顶端有一个方形孔穴;果梗长约2.5-4.5毫米,无毛。 2 糯米团荨麻科糯米团属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

野生植物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 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地或外国的植物适应本地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成为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2. 仿生栽培:指利用野生植物的原始生境条件,通过优生抚育、人工播种、营养繁殖、剔除竞争种等人为措施,扩大其生长面积、种群规模和资源产量的一种半人工栽培技术。 3. 生态环境: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4. 自然保护区:指在不同的环境区域内划出一定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包括陆地、水域和海岸。就地保护:指在其自然原生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的措施。 5. 野生植物资源: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一定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的野生植物,是在众多的植物中,经人类长期的生产、生存实践活动,而认识的具有各种特殊使用价值的野生植物。 6. 生态适应: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并以其自身的变异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成为生态适应。 7. 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原料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的一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8. 踏查:是对调查地区或区域进行全面概括了解的过程。 9.果树植物资源:指一些能够提供鲜食、干果和作为饮料加工原料的经济植物 10.油脂植物:含油器官的含油量达10%的植物 11.系统研究法:是建立在植物区系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植物化学研究的科学积累和技术手段,采用植物分类,分布和植物化学等学科结合的一种开发新植物资源的方法。 12.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命形式,以及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多种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和所形成的各种生态体。 13.引种与驯化: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14.野生抚育:根据资源植物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其生态或相类似的生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其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生态的平衡的一种资源植物仿生态的生产方式。 二:填空题 1. 在一下植物(银杉、银杏、三尖杉、人参、红豆杉、水杉、金钱松)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杉、人参、水杉。 2. 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需要: 3. 1983 年在中国植物学会 50 周年年会上,吴征镒将植物资源分为5类,分别是:食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防护及观赏植物资源、植物种质资源。 4. 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路线调查,样调查。 5. 芳香油提取的三种方法: 6. 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按采用的主要方式分为针对发展原料的一级开发、针对发展产品的二级开发、针对发展新资源的三级开发。 7.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域可划分为:缓冲区、实验区、旅游区。 8.特种油脂的内涵:a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特殊,b用途特殊,c产地独特,d价值高 9.特种油脂的种类:高亚油酸,高亚麻油酸,高ve油酸,二十五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 1东北三宝是:人参、鹿茸、乌拉草 2植物资源的特点有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用途的多样性_ 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3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_中华猕猴桃_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且现已被驯化。 4野生抚育的基本方法有:禁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生栽培。 5写出一种我国特有的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植物:银杏、水杉、攀枝花苏铁、银杉等

植物调查报告

植物调查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植物调查报告 植物>调查报告(一) 一、课题研究背景 自然界中现在已知的植物,大约有40万种左右,为了识别、利用和保护它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植物的分类系统有人为分类系统(artificialsystem)和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system)。人为分类系统仅就形态、习性、用途上的不同进行分类,往往用一个成少数几个性状作为分类依据,而不考虑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自然分类系统或称系统发育分类系统(phylogeneticsystem),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它力求客观地反映出自然界生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发展。植物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植物学家们的研究发现,许多的植物不仅可以作为药材,而且可以净化空气、吸附灰尘、吸收有害气体等,在>环境保护和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学校当前正值创重之际,在校园环境方面应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着力改善并美化校内环境,这就得对当前校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了解。 通过对一些同学的调查所知,同学们对植物的了解甚少,名字不知道,更不用说它是属于哪一科的。对于植物的用途呢,他们所了解的就是老师所讲的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外,其他的用途也难说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活动,可以培养我们的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了解植物,让更多的同学也来了解植物,爱护植物,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的和谐、美丽。 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1、确立研究课题(校园植物的调查) 2、组成研究小组(第一组:田小燕、石旭第二组:唐菊、黄源第三组:冉陶、谢四川) 3、请示学校领导对校园内植物的调查研究 4、确定调查计划: 20**年10月1——4号,通过随机调查同学,提出问题。 20**年10月5——9号,对校园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 20**年10月10——15号,总结、讨论、形成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课题在20**年9月底提出,我们在国庆节放假前确立了调查小组成员,并初步制定调查计划。通过对学校学生的随机提问所得结果,我们确立了课题实施计划。 2、中期调查:国庆节期间,在经学校同意后,我们首先查阅了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通过什么方法分类,植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等相关资料。然后我们各小组分工对学校各区域植物进行了种类、数量、分布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带回不认识的植物的样品继续考证,对统计结果作了具体的分析。 3、最后,我们就调查结果和得到的资料进行了讨论、总结、形成报告。 四、调查研究结果报告 1、经调查、统计,并对校园的主要和珍贵植物进行了分科分属。如果我们依据形态学分,乔木中桑科种类最多,其次是木犀科、豆科等。数量最多的是桑科的小叶榕,总计56棵,其次是木犀科的桂花有27棵,珍贵植物如锦葵科的木芙蓉有3棵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方调查表

附表1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方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方号:经纬度: E N 坡向:坡度:坡位:海拔: m 样方面积: m× m生境:干扰: 群落类型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注:(1)群落类型为:乔木、灌木、草本层主要的物种组成;(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4)数量:物种的株(木本)、丛(草本)数;(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7)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8)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2 野外植物物种资源样线(带)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小地名)日期: 样线(带)号:样线(带)长度: m宽度: m路线: 起点:E N 终点:E N 海拔: / m 生境: 干扰:群落结构及组成:调查人:表格编号: 注:(1)群落结构为: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组成物种;(2)生境:石/土山、沟谷、山脊、村边、路旁等;(3)数量:株(木本)、丛(草本)数;(4)盖度:直接填百分比数值;(5)物候期:花期、果期等;(6)生态位置:建群种、优势种、寄主等;(7)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附表3 植物物种资源访谈调查表 网格编号:省市(州)县乡(镇)村日期: 被访谈人姓名:性别:职业:民族:文化水平:年龄: 调查人:访谈地点:访谈时间:表格编号: 注:(1)分布面积:写出分布大概面积;(2)用途:药用、观赏等;(3)利用方式:民间、企业等;(4)物候:开花、结果时间;(5)生境:路边、林下、山坡等;(6)保护管理现状: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

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3.按经济价值分类:观赏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纤维植物、油脂植物、淀粉植物、材用植物、蜜源植物、鞣质植物、其它经济植物 (四) 编制植物的定距式检索表。 五、作业 1.写出所调查区域植物名录(归属到科),并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形成完善的实验报告。 2.通过植物的调查、研究,谈谈你对学校或植物园绿化现状的看法

2016《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 (C) P12 A、季节性特点 B、空间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时间性特点 2.西南区的主要药用植物资源有()(B)P18 A、党参、甘草、半夏 B、黄连、贝母、厚朴 C、枸杞、人参、何首乌 D、雪莲、肉苁蓉、伊犁贝母 3.西洋参的原产地是()(D) P26 A、英国 B、印度 C、芬兰 D、美国 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分成()(B)P26 A、2个 B、3个 C 、4 个 D、5个 5.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成分在植物界中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 (A) P28 A、相关性 B、相异性 C、排斥性 D、融合性 6.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是()(B) P69 A、巴西 B、中国 C 、美国 D、哥伦比亚 7.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特点的是()(C) P21-25 A、易受威胁性 B、成分的相似性 C、不可栽培性 D、可再生性 8.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取样数目公式n=V2 /P2中的V代表()(C)P41 A、所需要的样方数 B、要求的标准差 C、所测得的标准差 D、所测得的样方数 9. 以下不属于野生植物资源开发的目标是()(A) P28 A、零级开发 B、一级开发 C、二级开发 D、三级开发 10. 热量条件、降水和生长期内降水的分布、霜冻特征和越冬条件统称()(A) P57 A、气候 B、生境 C、季节 D、环境 11. 世界上应用天然药物最多的国家是()(D) P79

A、南非 B、俄罗斯 C、中国 D、印度 12. 阳坡分布的植物为()(B)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13.缓冲区的周围最好划出相当面积的() (D) P69 A、核心区 B、休憩区 C、旅游区 D、实验区 14. 野生植物资源的二级开发主要针对的是()(C) P26 A、发展面积 B、发展原料 C、发展资源产品 D、发展产量 15.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常用种类”属于() (A)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6.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较常用种类”属于() (B)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7. 根据资源利用的程度,“一般民间利用”属于() (D) P52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 公式“贮藏量×达到采收标准的比率”所计算的是()(B) P44 A、年允收量 B、经济量 C、单株产量 D、单位面积产量 19. 我国闻名世界的三大名花之一是() (B) P390 A、合欢 B、杜鹃 C、茉莉 D、鸢尾 20. 宁夏枸杞的药材商品名是()(C) P128 A、茨果子 B、明目子 C、枸杞子 D、茄果子 21. 野生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手段侧重于()( D) P28 A、工业生产方式 B、可持续利用性 C、农学和生物学方面 D、多学科综合性科学研究 22. 阴坡分布的植物为() (A) P13 A、喜阴冷潮湿植物 B、耐干旱高温植物 C、喜肥植物 D、耐贫瘠植物 23. 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 (A) P32(2.3)

校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药用植物 1.山楂 蔷薇科,苹果亚科,山楂属植物,多指其成熟果实。落叶小乔木。花期5~6月,果期9~10月。果实较小,类球形,山楂的功效: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开胃消食,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很多助消化的药中都采用了山楂;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状态,对跌打损伤有辅助疗效; 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 2艾叶 菊目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 3.栀子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为龙胆目、茜草科、栀子属的常绿灌木,观赏外,栀子花、果实、叶和根可入药,一般泡茶或煎汤服。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黄疸、血淋痛涩、目红肿痛、火毒疮、降血压等功效。其中栀子果入药,主治热病高烧,心烦不眠,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蚕豆病,尿血;外用治外伤出血、扭挫伤。根入药主治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4.厚朴 木兰科.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以树皮为主,为著名中药,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之效;种子有明目益气功效,芽作妇科药用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5.桑树 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花期4月;果熟5-7月桑树的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桑枝:桑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其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桑葚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 6菊花 菊科菊属, 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功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治: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7.马鞭草 别称:紫顶龙芽草、野荆芥、龙芽草、凤颈草、蜻蜓草、退血草、燕尾草.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抗炎止痛,镇咳,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8.天南星 多年生草本,为天南星科。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9.马苋 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麻绳菜,马齿菜,马生菜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原始花被亚纲, 中央种子目,马齿苋亚目,马齿苋科,马齿苋属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李金鹏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长春130118)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种类。为了充分开发利用丰富野生植物资源,并能做到合理的采挖,持续利用,必须对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研究,掌握调查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贮量和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等。本文研究野生资源植物传统的调查方法,引进现代技术,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调查方法。 关键词:野生植物;调查方法;取样技术;3s技术;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survey method Li jinpe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rticulture courtyard,changchun130118) Abstract: China has a vast, complex and diverse natural conditions, is rich in speci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order to fully develop and utilize a rich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can do the excavation of a reasonable, sustainable use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must be research, types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to master the survey areas, storage of, and ec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wild plant resources in the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to adapt to the times shap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Keywords:wild Plant sresoure; Survey methods; Sampling techniques;"3s" technology; 1 调前的准备工作 调查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任务的重要基础,明确调查的范围、调查内容,调查开始前搜集和分析有关资料,准备调查工具,调查方法,制定调查的计划的过程。 1.1确定调查内容 植物资源调查,内容可多可少,取决于调查目的和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在调查内容上通常有以下三种范围: 调查本地的全部植物资源。当一个地区从来没开展过植物资源调查时,需要进行全面调查,以提供一份本地区的植物资源名单。 调查本地某一类或某几类植物资源。这样做,通常是根据本地某项经济要求或根据调查者本人的愿望而确定的。

关于的植物调查报告共11页

关于的植物调查报告 初一(3)班王一佳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杭州自然博物馆花鸟市场 调查对象:植物 .1.瓜木 拉丁文:Alangium platanifolium (Sieb. et Zucc.) Harms 科名:八角枫科 生物学特性: 用途:灌木落叶或小乔木,树皮平滑,灰色,小枝细圆柱形,常略呈“之”形弯曲。 基部近心形或圆形,边缘波状或钝锯齿状,两面沿脉或脉腋幼时有柔毛。花萼近钟形,外被稀疏短柔毛。 用途:能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散阏止痛。 2.青荚叶 拉丁文:Helwingiajaponica(Thunb,)Dietr.) 科名:山茱萸科

生物学特性:灌木,高1—2米;树皮深褐色或淡黑色;枝条纤细,绿色,无毛,叶痕显著。叶薄纸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齿端成芒刺状,叶面暗绿色,背面紫绿色,两面均无毛,中脉在叶面微凹,在背面突起;生长期喜阴湿凉爽环境,要求腐殖质含量高的森林土,忌高温、干燥气候。 用途:药用 3.韩信草 拉丁文:Labiatae 科名:唇形科 生物学特性:野生的韩信草常见于田间、溪边及疏林下,因此韩信草喜湿润、蔽荫或部分遮阴的环境条件下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多用播种繁殖,发芽适温为18-22℃,因种子较小,覆土要薄,一周左右发芽。生长前期可少量施用氮肥,开花前多施磷钾肥,以促进发棵及开花。因韩信草生长强健,少有病虫危害。 用途:药用栽培观赏 4.玫瑰花 拉丁文:Rosa rugosa 科名:蔷薇科 生物学特性:直立灌木。茎丛生,有茎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片,连叶柄5-13厘米,椭圆形或椭圆形状倒卵形,长1.5-4.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尖

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调查的任务及与目的: 任务:进一步了解信阳地区的植物资源的分布,及植物资源的种类。目的:通过对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认,识植物资源的大致分布为以后的植物资源开采做铺垫,同时通过植物资源的调查分析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2.调查工作的地区: 主要调查河南省信阳市的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种类 3.调查的工作开展人员及工作过程: 主要是个人在信阳部分地区进行植物资源调查 4.调查的内容及结果的简述: 调查信阳市地区的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了解到信阳市的资源分布及资源种类 5.调查方法:主要靠向当地的居住人员寻求帮助,另一个实地进行部分考查切身进行了解,利用网络进一步了解信阳地区的植物资源分布。 二.信阳地区的经济概况: 一:产业 信阳经济支柱产业: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轻工纺织和粮油食品工业,茶叶,畜牧业。

特色产业:茶叶,餐饮,劳务经济 优势产业:茶叶,旅游,物流,餐饮,信息 突出资源:交通区位,生态环境,水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 二:消费 和同等经济实力城市相比,消费偏高。 三:居民收入 在全国来说本地收入平均偏低。外出务工收入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工业园区 几乎各县区都有工业园区,各有发展方向。其中市级工业园区信阳工业城占地74平方公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与软环境日益完善,同和车轮,万华生态园,华仪化工园,金光木业,航天科技园、亚洲新能源等相继入驻,投资快速突破100亿元,成为信阳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五:城市建设 正在进行六城联创,市容市貌发生显著变化。采取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相结合,中心城区、各县城区亮点频现。小城镇快速扩大。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基础生态学实验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中所含不同物种数量和它们的多度的函数。多样性依赖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或物种多度的均匀性。两个具有相同物种的群落,可能由于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差异。 【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方法 2、加深对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样方测绳(4m),卷尺 【实验步骤】 1、选择样方 在人工草地、野生草地中各选取2个1m2的样方。要求每种草地中选择的样方的植物种类要大致一致,生境条件大致相同,且群落结构较为完整,植被覆盖度较大,尽量选择群落中心较为典型的部分。注意要将样方划为标准的正方形。 2、测量并记录样方中植物的总盖度、各物种分盖度、各物种多度,并多次在各个物种中取样测量株高,取平均值记为该物种的平均高度。 3、比较各个样方和两种草地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 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1—表4所示。 (一)人工草地 表1 人工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表2 人工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分析与讨论: (1) 人工草地两处样方的植物种类基本一致,但优势物种不同,各植物种类的比例也不同;样方一以绿地早熟禾为主,分盖度大约为87.5%;样方二以酢浆草为主,分盖度大约为62.5%;而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说明样方二被酢浆草侵染较严重。

(2) 各种植物物种在生长时相距紧密,叶片有所重叠,因此各个植物物种的分盖度相加之和会略大于植被总盖度。 (3) 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但即使是绿地早熟禾为优势种的区域内,仍然有较多其他物种如早开堇菜、酢浆草、旋覆花的生长,说明即使是纯人工种植的绿地中也往往不只生长着单一物种,其他物种的种子也会由风媒等方式传播而来,在此扎根生长。 (二)自然草地 表3 自然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表4 自然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校園植物調查研究報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1解析

xx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xx位于东经114°47′36″-115°″6′24″,北纬27°2′18″-27°17′36″,处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居赣江西岸,xx东邻青原区,南、西连xx县,北界与xx水接埌。全区总面积 424.9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 xx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区境内中南部以平原为主,约占16%;东、西部和北部以丘陵和低岗为主,约占84%;全区有耕地 16.3万亩,其中水田 14.9 万亩,水面 4.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 1 万亩。区内自然库塘众多。平均高程为70.6米。最高点是赣江边的螺子山,高程为142.1米;至赣江沿岸一带地势最低xx境内水溪较密,江河溪流相连,湿地生态环境良好。 3.土壤 xx境内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水稻土、、丘陵红壤、紫色土三大土类,分别占土壤面积的23.4%、60.9%、15.6%其中,全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6 %,在全省属中等水平。 4.气候 全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更替分明,春夏多雨,伏秋常旱,春秋短而夏冬长。年平均气温介于18.3℃之间。夏季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5℃,冬季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2℃。极端最高温40.2℃,极端最低温-8.0℃。年降雪期约5天,积雪厚度约5-15cm。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85天。历年平均日照1814.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为78%,以2-6月相对湿度最大,7-8月相对湿度最小。 全区年均降水量1560毫米。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0-2月降水量少,历年平均5个月仅359.1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0%;3-6月降水量相对集中,4个月降水777.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9月降水量为301.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1%。 5.水文 xx地处赣江中游,属于赣江流域。境内河溪多,库塘密布,由6条主要河流、与池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羊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羊山地区马蔺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羊山位于南京东郊,地处仙林大学城内,北纬32°05',东经118°54',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变化分明。初夏有梅雨,夏秋多台风雨。年平均气温15~16℃。全年日照时数约2100小时,年日照率在47%左右,无霜期7个月,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数年平均110天左右。 本地区地处宁镇山脉(宝华山—龙王山—灵山—钟山)中间连接地带,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呈东北—西南走向,自然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化香树、马尾松等分布较普遍,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 二、调查地区马蔺植物资源现状分析 ·马蔺简介: 【别名】旱蒲、马帚、剧草、三竖、豕首、荔、马薤、蠡草、高诱注,马莲、铁扫帚、箭杆风 【来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生存环境: 原产:中国,中亚细亚、朝鲜亦有野生分布; 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因其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园林绿化的地被、镶边或孤植等。全株入药,有清热、止血、解毒的作用。叶可作梆扎及草编材料。以草原区分布较为普遍。 马蔺抗逆性强,尤其耐盐碱,是盐化草甸的建群种。由于马蔺具有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价值,正逐渐被用作水保护坡、园林绿化观赏地被建设的优良材料。 ·植物学特性: 马蔺高10--60cm,密丛生。根状茎粗短,须根长而坚硬。叶基生,多数,坚韧,条形,无主脉,灰绿色,两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脉。花莛直立,高10--30cm,顶生1--3朵花,蓝紫色或天蓝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马蔺的种子千粒重为23--27g。种粒大,近球形,有棱角。成熟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水分、温度条件下25d左右开始萌发,35d左右出苗。播种当年幼苗生长缓慢。第2年--般3月底返青,幼苗越冬率一般都超过95%。播种当年不分蘖,不开花,第2年分蘖,一般为1--3个。 ·生态生物学特性: 马蔺是一种美丽神奇的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护坡植物,既能很好的保持水土又有美丽的外观,既有顽强的生命力又容易建植管理,即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又有经济价值。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它具有成为一种完美的水保护坡植物的“天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

公园植物调查报告 篇一: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 园林植物造景调研报告 “景观”(landscape)在各种词典的解释一般是将“自然风景”的含义放在其首位,其最早的含义更多具有视觉美学方面的意义,即与“风景”同义或近义。而植物造景是景观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造景要求充分表现出植物本身特有的形态、线条以及色彩等特色,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其基本功能概括起来有生态功能(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消弱噪声、阻止烟尘,生态防护等)、空间构筑功能、美化功能(体现城市风格、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装饰生活等)、实用功能(遮阴、避雨、遮光、安全、抗体保健等)、情感功能(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商业功能(八廓直接经济价值与间接经济价值)、科教功能等。因此,植物造景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典范。 在本学期的园林植物造景课中,我们不仅在课堂和课本中学习关于植物和植物造景的知识,而且也组织了几次外出学习,包括华南农业大学、海珠湖、华南植物园,让我们在实践经验中体会学到的植物造景知识。 华南农业大学里的莲花湖

一、园林植物与园林水体组合造景: 作为水体与植物的组合景观,水面具有开敞的空间效果,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水面常给人以空旷的感觉。用水生植物点缀水面,可以增加水面的色彩,丰富水面的层次,是寂静的水面得到装饰盒衬托,显得生机勃勃,而植物产生的倒影更使水面富有情趣。 “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湖上不同颜色的睡莲有的成群,有的成片静静的躺在偶尔因蜻蜓点水而泛起一点涟漪的湖面上,为学院添加了一份着清淡闲逸。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造景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在开阔的湖边通常采用适合水边生长、树形多变的针叶林、阔叶林、多种花灌木以及水生植物共同组成一处梦幻般的景观,优美的水中倒影使此处宛如仙境一般。就如图中的水松群和岸边的一些灌木和乔木以及在岸边的一些小建筑倒影于静谧的湖面所形成景观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 二、园林植物与园路组合造景: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承担着引导游人、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功能及性质的不同,一般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游步小道三种类型。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 正文: 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 (一)、山茱萸 简介 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 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