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4-建筑物的加层改造
既有建筑的加层改造中框架柱的加固设计

收稿 日期 :0 10 -9 2 1 -42
作者简 介 : 王
凯 (92 ) 女 , 18 . , 助理 工程 师 , 西省 建 筑设计研 究院 , 山 山西 太原
00 1 303
・
6 0・
第3 7卷 第 2 3期
2 1 8月 1 年 0
山 西 建 筑
保证 了生产 的正常进行 。从 整个 架柱进行加 固的主要方法有 : ) 1 增大截面加 固; ) 2 外包 钢加 固; ) 工 中没有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 3
据 S T A WE计 算分析 后底层 框架柱 大多需要 加 固设计 , 现 同工作 。4 汶川 地震 后对各 类建 筑的抗震 设 防标 准做 了相应 的 新 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 要求教育建筑 抗震设 防类别 应不 以底层柱 K 6的加固设 计为例 加 以说 明。框架底 层柱 K 6截 面 调整 , 的《 Z Z
筑物 的使 用功能 ; ) 以重新 设计 建筑 立 面 , 增层 建筑 与新增 任何使用损坏情况 。经过现场勘测 和调查 , 3可 使 该教学 楼 已建成并使 的建筑相 协调 ;) 4 地震 区的建筑在增层 改造 时对建筑进 行抗震加 用 了 1 , 2年 外墙瓷砖饰面从 外观 看无任何 损坏 , 内墙墙面 刷灰 仅 固, 提高其抗震能力 , 延长使用年限 ; ) 并 5 可解 决旧建筑 物的渗水 有脱落现象, 其他结构构件保持完好, 梁和柱无明显可见裂缝。基 和漏水等 问题 ;) 6 可充分利用原建筑物 长期荷 载作用下 地基承载 础采用沉管灌柱桩 , 桩直径 45ml 桩长 2 基础无损坏情况。 2 i, l 5m, 力 的增 长值 , 在地基 不作 处理 或 略作处 理 的条件 下 , 直接进 行 旧 房增层 与改造 , 降低工 程造 价 ; ) 7 旧房在增 层期 间施 工时 可 以继
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改造技术探讨

增加 构件截面积 、强度 高、耐腐 防锈等 。 3喷 射混 凝 土 扩大 混凝 土截 面 二十世 纪七 十年代 , 国首 先在 煤炭系 统应用 喷射 混凝土方 法用于 地下工 我 程中。 随着 技术 日臻 成熟 , 该方 法在 地面建 筑 物加 固 、 筑基 坑和 岩石 边坡 护 建 坡等 工程 中得 到广 泛应 用 , 足 了工程 的 需要 。喷射 混凝土 具有 以下 特 点: 满 建 筑物 加 固时, 常采用 在 结构 ( 、柱 、 、墙 ) 面增 加一 层钢 筋混 凝土扩 大 原 梁 板 表 有 结构 的截面 积 来提 高承 载力 。由于 喷射 混凝 土粘 结性 强, 有较 高 的强度 , 故 与原 有结 构面 粘 结牢 固, 达到 共 同承载 的 目的 。在 某些 情况 下, 板的组 装是 模 困难 的, 要大 量 时间做 准备 。而采 用混 凝 土喷射 工艺 , 且 虽然 每立 方米 喷射混 凝土 成本 较高 , 但从节 省 的准 备费 用和 时 间上讲, 该法 还 是 比传 统 的立模 浇灌 混凝 土经 济适 用 。从 喷射 方式 划分 施工 可 以分 为两 种 : () 1干式 喷射 混凝 土 : 在该 系统 中, 凝土 在现 场进行 干拌 合, 混 然后将 混合 料送 入转 子喷 射机 , 由高速运 动 的压风 将 混合料 沿 软管输 送, 再 当到 达喷射 时 再加入 水 。由于 是在 输料 软管 的末 端才 加水 , 因此 混凝土 不会 充分 与水 拌匀 , 在喷射 过 程 中会 产 生相 当数 量 的粉尘 。 就要 求正 确地 掌握 加水 量, 这 这在 很大 程度 上取 决于 喷射 手 的经验 。为了获 得一 定 的喷射 厚度 , 并增 强 “ 击效 应 ’ 锤 该法需 要在 混凝 土 中加一 定 数量 的骨 料, 因此, 回弹量 会达 到 3% () 式喷 0 。2 湿 射 混凝土 : 式 喷射混 凝土施 工 中, 在湿 混凝 土是 在搅拌 站进行 拌合, 然后将 混合 料 送入 湿 式喷射 机 , 由湿 式喷 射机 沿软 管输 送混 凝土 料, 再 当到达 喷 咀时压 风 将混合料喷射到结构面。 4混凝 土 裂缝 压 力注 胶修 补 工 业与 民用 建筑 主体 出现 裂缝 是非 常普 遍 的。裂 缝产 生 的原 因也是相 当 复 杂 的。近年 来, 随着 商 品混 凝土 的广 泛使 用, 凝土 中 的一些 添加成 分 也是 混 引起裂 缝 的直接 原 因。 缝是 混凝 土 结构 可能进 一 步破坏 的第 一个 信号 , 果 裂 如 不 及 时进行 修补 , 随着 时间 的进行 可 能会造 成 结构 的严重 破坏 , 影响到 正常使 用 。 补可 以有 表面 修补 和 内部修 补两 种 工法, 面修 补可 以采用 粘 结碳纤 维 修 表
既有建筑加层鉴定报告

既有建筑加层鉴定报告鉴定单位:XXX鉴定机构鉴定日期:XXXX年XX月XX日鉴定请求单位:某建设公司一、鉴定背景某建设公司对一座既有建筑进行了加层改造,并于XXXX年X月X日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然而,该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墙体开裂等安全隐患问题,因此,该建设公司委托本鉴定机构对该加层改造工程进行鉴定。
二、鉴定原则本次鉴定遵循公正、科学、客观、独立、实事求是的原则。
三、鉴定方法1. 实地勘察:通过对被鉴定建筑的现场勘察,了解该建筑的基础、结构、板块、墙体、屋面等情况,包括施工资料的查阅、墙体损伤的情况及其产生原因等。
2. 资料分析:对改造前后的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设计文件、施工图纸、验收报告、施工程序、验收记录等。
3. 相关规范参考:对该建筑结构鉴定时参考国家有关规范文件,包括《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
四、鉴定结果经过实地勘察和资料分析,本鉴定机构得出以下结论:1. 该建筑的基础结构基本完好。
2. 改造前建筑高度为5层,改造后高度增加至7层,承重墙体重新调整之后布置,加装框架、钢筋混凝土梁,新的楼板铺设在原有的标准楼板上,采用现浇混凝土工艺连接。
3. 墙体裂缝现象主要为以下原因所致:(1)加层改造时未充分考虑原有结构的变化,造成承重墙体支撑力度不足,导致墙体产生变形及开裂。
(2)使用混凝土质量问题。
(3)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人工操作不当,较大的冲击力和震动等造成损坏。
4. 墙体开裂所处的位置明显与加层改造工程的施工方式和工艺相关。
原有结构的支撑力度不足导致墙体变形,加之新旧结构连接部位未能有效的承载荷载,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5. 对施工单位在建筑改造时没有经过必要的结构调整以及结构连接的处理,导致建筑整体结构不协调。
在施工中无法很好地保证施工工艺的一致性和完美性。
1. 该建筑加层改造的设计在技术、安全等方面存在不足,施工单位未按照需要进行改造,且工艺和技术存在问题,导致加层改造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结构改造与加固”

浅谈“结构改造与加固”[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近百年的建筑,无法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通过结构加固和改造,来满足现在功能的需求。
[关键词]结构改造结构加固城市的各类建筑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保护和维修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房屋建筑,有其历史意义,并可保持一个城市特有的风格和特色。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建筑在历经多年的风吹日晒的情况下,房屋的使用寿命从抗震能力上还是承载力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这样结构加固与改造在当今社会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结构改造加固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
结构加固与改造,由于涉及到整个房屋的结构构件,所以对于不同的结构构件也有不同的加固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由于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梁柱板构件破坏,经常采用加大截面法(混凝土结构加固法rc)、粘贴钢板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等。
对由于住宅老化、施工不良、内部应力不均匀或地震、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常采用水泥压力灌浆进行墙体加固;对由于局部承载力不足或抗震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墙体,经常采用单面或双面钢筋网片水泥砂浆加固法。
对于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加固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混凝土加固法、托墙换基法、压密注浆法和换填法等。
对新旧结构连接常采用植筋的方法进行加固。
总的来说结构加固的方法很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常用的结构加固方法:一、加大截面法加大截面法(也称混凝土加固法)是在原有梁柱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增大截面面积使其承载力提高的一种常用加固方法,这种方法施工周期较长,施工难度也比较大。
中百一店老大楼改建工程就使用了这种加固方法。
中百一店老大楼为上部九层,地下一层的框架结构,在中百一店老大楼改造工程时,由房屋检测报告得知,该房屋由于建造年代久远,有的梁底保护层大部分脱落,钢筋外露,钢筋腐蚀严重。
许多梁和柱的配筋都无法满足现有设计要求,再加上该房屋使用功能的不断改变,比如:根据业主要求,将在原有建筑屋面上增设钢结构网架,并对六层、七层进行结构局部补缺,并增设两部自动扶梯。
建筑改造加固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工程概述建筑改造加固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结构检测与鉴定: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鉴定,确定其安全性和耐久性。
2. 设计方案: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改造加固设计方案,包括结构加固、抗震加固、地基基础加固等。
3.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人员培训、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场地布置等。
4. 施工过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加固、抗震加固、地基基础加固等施工。
5. 质量控制与验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施工过程1. 结构加固:针对建筑物的梁、柱、板等主要承重构件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常用加固方法有:外包钢加固、碳纤维加固、喷射混凝土加固等。
2. 抗震加固: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提升,包括基础加固、墙体加固、楼板加固等。
常用加固方法有:增设抗震支撑、加固柱脚、加固墙体等。
3. 地基基础加固:对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进行加固,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用加固方法有:深层搅拌桩、预应力锚杆、注浆加固等。
4. 施工细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细节:(1)施工顺序:按照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施工安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质量控制与验收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验收:在工程完工后,组织验收小组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3. 工程档案: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为今后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总之,建筑改造加固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安全、抗震性能、地基基础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提供保障。
建筑物增层改造安全检测鉴定实例分析

( 2 ) 通过 现场对 工程 外观进 行检 查及 目前使用 状 况调 查 , 对损 伤情 况进行
调查 。
( 3 ) 对 原始 设计资料 和地基施 工资料 、 试桩 资料等进 行调查 分析 , 根据现行 规 范对 பைடு நூலகம்层 改造 后桩基 的 承载 能力进 行计 算分 析 。
时, 主体结构高度为2 9 . 4 m( 高度大于2 4 m) , 抗震等级应为一级。 在考虑8 度设防 烈度地 震作 用下 ( P K P M2 0 1 0 f 0 . ) , 本 次结 构抗 震验 算的一 至八 层平 面布 置 、 层
高、 构件尺寸 与 已有 原结构相 同 , 混凝土材 料强度取 本次 实际测试 结果 , 二至八
2检 测 内容
现 状下办 公楼 主体结 构5 层, 主体 高度1 8 . 6 米, 原 设计 时依照 《 工 业与 民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进行设计, 设计时适度考虑了地震作用, 但无抗震等级等概 念。 按照现 行国 家标准《 建筑 抗震 设计规范 》 要求, 拟N3 层, 层高 按 照3 . 6 m考 虑
根据 建筑 物的 工程现 状 以及委 托要 求 , 检测 内容 主要有 以下几点 : ( 1 ) 核 查建筑 物的相 关技术保证 资料 , 了解工程 概 况 结构 形式及相 关设计
要 求和 参数 。
层楼 面恒荷 载标 准值 取4 . 0 k N/ mz 、 活荷 载 标准值 取2 . 0 k N / m2 , 屋面恒 荷 载标 准值 取6 . 0 k N/ m 、 活荷 载标 准值 取 0 . 7 k N/ mz 。 验 算结果 表 明 , 第 一 振型周 期为 1 . 3 3 2 5 s , 平动 比例0 . 9 8 , 第 二振型 周 期为
工程建筑加固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老旧建筑物加固改造项目,建筑物位于市区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0米。
原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存在墙体裂缝、楼板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为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特制定本加固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 提高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能;2. 改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3. 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4. 优化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 施工准备(1)对原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测,确定加固部位和加固方案;(2)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3)进行人员培训和技术交底;(4)准备好施工所需材料、设备和工具。
2. 施工步骤(1)墙体加固1)墙体裂缝处理:采用环氧砂浆封闭裂缝,防止裂缝继续发展;2)增设墙体拉结筋:在墙体裂缝两侧增设拉结筋,提高墙体整体性;3)增设墙体构造柱:在墙体薄弱部位增设构造柱,提高墙体抗剪性能。
(2)楼板加固1)楼板裂缝处理:采用环氧砂浆封闭裂缝,防止裂缝继续发展;2)增设楼板拉结筋:在楼板裂缝两侧增设拉结筋,提高楼板整体性;3)增设楼板支撑体系:在楼板薄弱部位增设支撑体系,提高楼板抗剪性能。
(3)结构加固1)增设抗震支撑体系:在建筑物四周增设抗震支撑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2)增设基础加固:对建筑物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基础承载能力。
3. 施工质量控制(1)材料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格材料,确保材料质量;(2)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3)检测与验收: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安全;2. 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 施工机械安全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施工机械,确保施工机械安全;4.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加强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现代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施工技术

降低结构构件 的受力 最 终达 到加 固的 目的。a )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砌体结构加 固方法 钢 结构加 固方法 。结构加 固中需根据实际条件以 及使用要求选择适宜 的加固方法。 对于混凝土结构 , 在选择加固方法的同时还 需选择相应的配套技术 。 其中施工技术—般有: ( 1 嗷 术。 该技术系托梁溅 析 以下同) 钻芯法和 回弹法 。钻芯法是在建筑构件上钻取 拆柱 蠹以下 、 , 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 由相关 混凝土芯样直接进行抗压强度检验结 果 准确可 的概称 。托换技术属 于一种综合性技术, 靠 , 会造成对结构物 局部的损坏 , 其是对重 结构加 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 但 尤 适用于已有建筑物 的加固改 要的结构部位。 无法进行 大量的检测。非破损法 拆 除等技术组成, 中的回弹法 、 超声法 、 超声一 回弹综合法所测定 造 。与传统做法相 比, 具有施工时间短? 费用低 、 的参数( 回弹值、 声速值弭 混凝 土强度来说并不 对生活和生产影 响小等优点 ?但对技术要求 比 寸 很敏感测 试结果精度不高。拔 出法是一种介 于 较高需 要 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 确保安全。 钻芯法和非破损检测方法之间的混凝土强度微 植筋技术 。该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 有效的连接与锚 固技术 , 可植入普通钢 破 损检测方法 , 简便易行 对 结构物损伤极 较简捷 、 操作 也可植人 螺栓 式锚筋 , 已广泛应用于 已有建 小. 足够检测精度. 又有 尤其是近 2 年 才出现 的 筋, o 后装拔 出法无需预先在混凝土中埋 置锚 固件, 而 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 (裂缝修补技术 。该技术根据混凝土裂缝 3 ) 是在己硬化的混凝 土上通过钻孔 、 、 扩槽 嵌人 的 方 法将锚 固件 置人并 固定其 中, 在 己硬化 的起因、 因此, 性状和大小采 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 的新旧混凝土的各种构件上都可以使用适应性 补艘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 很强, 检测结果 的可靠性也较 高, 别是 当现场 以恢复 要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 特 关试验资料时, 常 理胆对受力性裂缝, 是非 除修补外, 尚应采用相应的 有 价值的一种检验评定手段。对砌体结构 的检 加固措施 。 (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 。该技术系指通过 4 ] 测 目前 主要使 用轴压法 、 扁顶法 、 原位单剪 法 、 原位单砖 双剪法 、 出法 、 压法 、 推 筒 砂浆 片剪 切 恢复混 凝土的碱性 触 化作用) 或增加其 阻抗 而 法、 回弹法 、 点荷法 、 射钉法 。 这些检测方法大致 使碳-e 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 f t r 目前这 可分为两类 : 法和间接法 , 者为检测砌体 技术还不够成熟 。 直接 前 后 者为测试砂 (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指采用 5 ) 浆强度的方法。直接法 的优点是直接测 试砌体 化学方法 、 机械方法、 喷砂方法 、 真空吸尘方法 、 的强度参数反 映被测试工程的材料质量和施工 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 、 渣以 油迹 残 质量, 其缺点是试 验工作量较 大, 砌体有一定 及其它附着物 的专 门技术。 对 的损 伤; 间接法是测试与砂浆强度有关 的物理参 3结语 数 进 而推定其强度 , “ 推定” 时难免增 大测试误 建筑结构 的科 学检 测、加 固 建筑工程质 是 差, 不能综合反应工程的材料质量和施工 质 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 也 量, 使用时具有一定 的局限性 , 点是测试工 遵循规范要求是建筑 工程检测 、加固工作 的前 其优 作较 为简便列 砌体工程损伤较少或无损伤。检 提。建筑结构检测 、 固的设备在 日益发展同 加 测方法 的选用应综合考虑结构情况 选 用直接或 时, 结构的 问题 也经常表 现出个性特征, 因而检 I妾 引 或两者综合。 测 、 固方法也必须不断发展和仓新 。 加 0 灵活的运 由于钢结构的材质均匀, 因此具有强度 、 塑 用检测 、 固方法, 加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 性与 韧性均能较方便地进行测试 的优势。 固施工重视施工监测, 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