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汪志诚第五版期末总复习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二章知识总结

§2.1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热力学函数中的物态方程、内能和熵是基本热力学函数,不仅因为它们对应热力学状态描述第零定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而且其它热力学函数也可以由这三个基本热力学函数导出。 焓:自由能: 吉布斯函数: 下面我们由热力学的基本方程(1) 即内能的全微分表达式推导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o焓的全微分 由焓的定义式,求微分,得, 将(1)式代入上式得(2) o自由能的全微分 由得 (3) o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4)

从方程(1)(2)(3)(4)我们容易写出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dU,dH,dF,和dG独立变量分别是S,V;S,P;T,V和T,P 所以函数U(S,V),H(S,P),F(T,V),G(T,P)就是我们在§2.5将要讲到的特性函数。下面从这几个函数和它们的全微分方程来推出麦氏关系。 二、热力学(Maxwell)关系(麦克斯韦或麦氏) (1)U(S,V) 利用全微分性质(5) 用(1)式相比得(6) 再利用求偏导数的次序可以交换的性质,即 (6)式得(7) (2) H(S,P) 同(2)式相比有 由得(8) (3) F(T,V)

同(3)式相比 (9) (4) G(T,P) 同(4)式相比有 (10) (7),(8),(9),(10)式给出了热力学量的偏导数之间的关系,称为麦克斯韦(J.C.Maxwell)关系,简称麦氏关系。它是热力学参量偏导数之间的关系,利用麦氏关系,可以从以知的热力学量推导出系统的全部热力学量,可以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来。例如,只要知道物态方程,就可以利用(9),(10)式求出熵的变化,即可求出熵函数。 §2.2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 证明 1. 求 选T,V为独立变量,则内能U(T,V)的全微分为 (1) 熵函数S(T,V)的全微分为( 2)

热力学统计物理 课后习题 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与等温压缩系数κT 。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nRT pV = 由此得到 体胀系数T pV nR T V V p 1 1== ??? ????= α, 压强系数T pV nR T P P V 1 1== ??? ????= β 等温压缩系数p p nRT V p V V T 1 )(112=-?? ? ??=???? ????- =κ 1.2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量的体胀系数与等温压缩系数,根据下述积分求得()? -=dp dT V T καln ,如果P T T 1 ,1 = =κα,试求物态方程。 解: 体胀系数 p T V V ??? ????= 1α 等温压缩系数 T T p V V ???? ????-=1κ 以T,P 为自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 ()p T V V ,= 其全微分为 dp V dT V dp p V dT T V dV T T p κα-=? ??? ????+??? ????= dp dT V dV T κα-= 这就是以T,P 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得 ()?-=dp dT V T καln 根据题设 , 若 p T T 1,1== κα ????? ? ?-=dp p dT T V 11ln 则有 C p T V +=ln ln , PV=CT 要确定常数C,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 1.4描述金属丝的几何参量就是长度L,力学参量就是张力£,物态方程就是(£,L,T)=0,实验通常

在大气压下进行,其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线胀系数定义为F T L L ??? ????= 1α ,等温杨氏模量定义为T L F A L Y ??? ????= ,其中A 就是金属丝的截面。一般来说,α与Y 就是T 的函数,对£ 仅有微弱的依赖关系。如果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可以瞧作常数。假设金属丝两端固定。试证明,当温度由T1降至T2时,其张力的增加为)T -(T -Y A £12α=?。 解: f (£,L,T)=0 ,£=F£(L,T) dT T dL L dT T d L T L ??? ????-??? ????+??? ????=££££ (dL=0) 1££-=??? ??????? ??????? ????T F L L L T T αα YA L AY L L T L T T F L -=-=??? ??????? ????-=??? ????££ dT YA d α-=£ 所以 )T -(T -Y A £12α=? 1.6 1mol 理想气体,在27o C 的恒温下发生膨胀,其压强由20P n 准静态地降到1P n ,求气体所做 的功与所吸收的热量。 解:将气体的膨胀过程近似瞧做准静态过程。 根据? -=VB VA pdV W , 在准静态等温过程中气体体积由V A 膨胀到VB,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为 A B A B VB VA VB VA P P RT V V RT V dV RT pdV W ln ln -=-=-=-=? ? 气体所做的功就是上式的负值, - W =A B P P RT ln -= 8、31?300?ln20J= 7、47?10-3J 在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内能不变,即?U=0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 气体在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 为 Q= - W = 7、47?10-3J 1、7 在25o C 下,压强在0至1000pn 之间,测得水的体积为 V=18、066-0、715?10-3P+0、046?10-6P 2cm 3?mol -1 如果保持温度不变,将1mol 的水从1pn 加压至1000pn,求外界所作的功。 解:将题中给出的体积与压强的关系记为 V=A+BP+CP 2 由此得到 dV=(B+2CP)dP 保持温度不变,将1mol 的水从1Pn 加压至1000Pn,在这个准静态过程中,外界所作的功为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B 2. 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刀n i = N,刀n i & i = U ,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C 3. 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2 £和3 &,简并度分别为1、1、2、3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A. 40 B. 24 C. 20 D. 28 A 4.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 ) . 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 C. 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A 5. 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 i =(N/q) ? g i ? exp( - £ i/kT)的说法:(1) n i是第i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 i 增大,n i 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6. 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 i上的粒子数n 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n i 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 £ i 值越小,n i 值就越大 C. n i 称为一种分布 D. 任何分布的n i 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B 7. 15?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 j = 2 £ i,简并度g i = 2g j,则「和£ i上 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 j/2£kT) B. 2exp(- £j/2kT) C. 0.5exp( -£j/kT) D. 2exp( 2 j/k£T) C 8. I2的振动特征温度? 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的温度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9. 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A. S、G、F、C 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0.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v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 v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 ?v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C 11. 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与

大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第四版汪志诚答案2

1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和等温压缩系数κT 。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 ,pV nRT = (1) 由此易得 11 ,p V nR V T pV T α???= == ? ??? (2) 11 ,V p nR p T pV T β???= == ? ??? (3) 2111 .T T V nRT V p V p p κ???????=-=--= ? ? ???????? (4) 1.2 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 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α及等温压缩系数κT ,根据下述积分求得:()ln T V =αdT κdp -?如果1 1 ,T T p ακ== ,试求物态方程。 解:以,T p 为自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V V T p = 其全微分为 .p T V V dV dT dp T p ?????? =+ ? ? ?????? (1) 全式除以V ,有 11.p T dV V V dT dp V V T V p ?? ????=+ ? ??????? 根据体胀系数α和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可将上式改写为 .T dV dT dp V ακ=- (2) 上式是以,T p 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有()ln .T V dT dp ακ=-? (3) 若11,T T p ακ==,式(3)可表为11ln .V dT dp T p ?? =- ???? (4) 选择图示的积分路线,从00(,)T p 积分到()0,T p ,再积分到(,T p ),相应地体 积由0V 最终变到V ,有000ln =ln ln ,V T p V T p -即00 p V pV C T T ==(常量),或 .p V C T = (5) 式(5)就是由所给1 1 ,T T p ακ==求得的物态方程。 确定常量C 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 1.3 在0C 和1n p 下,测得一铜块的体胀系数和等温压缩系数分别为

统计热力学基础复习整理版汇总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单选题 1) 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A )。 (A) 平衡体系(B) 近平衡体系(C) 非平衡体系(D) 耗散结构(E) 单个粒子的行为 2) 体系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是通过( C)联系起来的。 (A) 热力学(B) 化学动力学(C) 统计力学(D) 经典力学(E) 量子力学 3)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D)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B)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C)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D)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E) 体系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4) 下述诸体系中,属独粒子体系的是:(D ) (A) 纯液体(B) 理想液态溶液(C) 理想的原子晶体(D) 理想气体(E) 真实气体 5) 对于一个U,N,V确定的体系,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B ) (A) 玻兹曼分布定律(B) 等几率假设(C) 分子运动论(D) 统计学原理(E) 能量均分原理 6) 在台称上有7个砝码,质量分别为1g、2g、5g、10g、50g、100g,则能够称量的质量共有:(B ) (A) 5040 种(B) 127 种(C) 106 种(D) 126 种 7) 在节目单上共有20个节目序号,只知其中独唱节目和独舞节目各占10个,每人可以在节目单上任意挑选两个不同的节目序号,则两次都选上独唱节目的几率是:(A ) (A) 9/38 (B) 1/4 (C) 1/180 (D) 10/38 8) 以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三位数共有(A ) (A) 648个(B) 720个(C) 504个(D) 495个 9) 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间隔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子,其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B ) (A)?ε t > ?ε r > ?ε v > ?ε e(B)?ε t < ?ε r < ?ε v < ?ε e (C) ?ε e > ?ε v > ?ε t > ?ε r(D)?ε v > ?ε e > ?ε t > ?ε r (E)?ε r > ?ε t > ?ε e > ?ε v 10) 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C )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 (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11) 对于定域子体系分布X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为:( B)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 (A) 平衡体系(B)单个粒子的行为案(C) 非平衡体系(D) 耗散结构 2、能量零点的不同选择,在下面诸结论中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影响配分函数的计算数值(B) 影响U,H,F,G 的数值 (C) 影响Boltzmann分布数N 的数值(D) 影响能级能量εi的计算数值 3、最低能量零点选择不同,对哪些热力学函数值无影响:( ) (A) U (B) S (C) G (D) H 4、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 (B)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C)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D)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5、对于一个U,N,V确定的体系,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A) 玻兹曼分布定律(B) 等几率假设(C) 分子运动论(D) 统计学原理 6、以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三位数共有() (A) 648个(B) 720个(C) 504个(D) 495个 7、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间隔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子,其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 (A) t > r > v > e(B) t < r < v < e (C) e > v > t > r(D) v > e > t > r 8、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 (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 (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 (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9、对于定域子体系分布X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为:() (A) (B)

西南大学2016网络统计物理基础作业及答案

2016《统计物理基础》0132作业及答案1、下列系统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是______ 光子系统 自由电子系统∨ 玻耳兹曼系统 2、电子是_____________ 1.玻耳兹曼粒子 2.费米子 3.玻色子 3、费米分布为____________ 1. w/(exp(a+be)+1) 2. w/(exp(a+be)-1) 3. w(exp(a+be)+1) 4. wexp(-a-be) 4、玻色分布为____________ 1. w/(exp(a+be)+1) 2. w/(exp(a+be)-1) 3. w(exp(a+be)+1) 4. wexp(-a-be) 5、玻耳兹曼分布为____________ 1. w/(exp(a+be)-1) 2. wexp(-a-be) 3. w/(exp(a+be)+1) 4. w(exp(a+be)+1) 6、热力学基本方程为dG =________ 1. TdS —PdV 2. TdS+Vd 3. -SdT-pdV 4. -SdT+Vd 7、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出发,dF =_____ 1. TdS —PdV 2. TdS+Vd 3. -SdT-pdV

4. -SdT+Vd 8、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出发,dH =_____ 1. TdS —PdV 2. TdS+Vdp 3. -SdT-pdV 4. -SdT+Vdp 9、热力学基本方程为dU =________ 1. TdS —PdV 2. TdS+Vd 3. -SdT-pdV 4. -SdT+Vd 10、玻尔兹蔓常数K= 1. 0 2. 8.31J 3. 1.38* 1023J/K 4. 1.38* 1023 11、照能量均分定理,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_____ 1. 0 2. 1/2kT 3. 5NkT/2 4. 2kT 12、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孙系数u=___ 1. 1 2. 2 3. 0 4. 3 13、工作于温度为500C与10000C的两热源之间的热机或致冷机热机效率的最大值n=______ 1. 120% 2. 5 3.5% 3. 7 4.5% 4. 24% 14、根据热力学判据,对等温等压系统,平衡态系统的 _____为最小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答案详解第二章的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2.1 已知在体积保持不变时,一气体的压强正比于其热力学温度. 试证明在温度保质不变时,该气体的熵随体积而增加. 解:根据题设,气体的压强可表为 (),p f V T = (1) 式中()f V 是体积V 的函数. 由自由能的全微分 dF SdT pdV =-- 得麦氏关系 .T V S p V T ??????= ? ??????? (2) 将式(1)代入,有 ().T V S p p f V V T T ?????? === ? ? ?????? (3) 由于0,0p T >>,故有0T S V ??? > ????. 这意味着,在温度保持不变时,该气体的熵随体积而增加. 2.2 设一物质的物态方程具有以下形式: (),p f V T = 试证明其内能与体积无关. 解:根据题设,物质的物态方程具有以下形式: (),p f V T = (1) 故有 ().V p f V T ???= ???? (2) 但根据式(2.2.7),有 ,T V U p T p V T ?????? =- ? ??????? (3) 所以

()0.T U Tf V p V ???=-= ???? (4) 这就是说,如果物质具有形式为(1)的物态方程,则物质的内能与体积无关,只是温度T 的函数. 2.3 求证: ()0;H S a p ???< ???? ()0.U S b V ??? > ???? 解:焓的全微分为 .dH TdS Vdp =+ (1) 令0dH =,得 0.H S V p T ???=-< ???? (2) 内能的全微分为 .dU TdS pdV =- (3) 令0dU =,得 0.U S p V T ??? => ? ??? (4) 2.4 已知0T U V ??? = ????,求证0.T U p ?? ?= ???? 解:对复合函数 (,)(,(,))U T P U T V T p = (1) 求偏导数,有 .T T T U U V p V p ?????????= ? ? ?????????? (2) 如果0T U V ??? = ????,即有 0.T U p ?? ?= ???? (3) 式(2)也可以用雅可比行列式证明:

07章统计热力学基础(1)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1. 设有一个体系,由三个定位的单维简谐振子所组成,体系能量为11/2 hν,这三个振子在三个固定的位置上振动,试求体系全部的微观状态数。 2. 当热力学体系的熵函数S增加0.418 J/K时,则体系的微观状态数增加多少?用ΔΩ/Ω1表示。 3. 对于双原子分子,证明: U r=NkT U v=NkT 设基态振动能为零,≈1+x 。 4.将N2气在电弧中加热,从光谱中观察到处于第一激发态的相对分子数 N(v=1)/N(v=0)=0.26,式中ν为振动量子数N(v=0)为基态占有的分子数,N(v=1)为第一激发振动态占有的分子数,已知N2的振动频率ν= 6.99×, (1) 计算气体温度。 (2) 计算振动能量在总能量(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中所占的百分数。 5.设某理想气体A,其分子的最低能级是非简并的,取分子的基态作为能量零点,相邻能级的能量为ε,其简并度为2,忽略更高能级。 (1)写出A分子的总配分函数的表达式。 (2)设ε=kT,求出相邻两能级上最概然分子数之比n1/n0。 (3)设ε=kT,试计算1 摩尔该气体的平均能量是多少? 6.某气体的第一电子激发态比基态能量高400 kJ/mol,试计算 (1)在300 K时,第一激发态分子所占的百分数? (2)若要使激发态的分子数占10%,则需多少温度? 7.零族元素氩(Ar)可看作理想气体,相对分子量为40,取分子的基态(设其简并度为1)作为能量零点,第一激发态(设其简并度为2)与基态能量差为ε,忽略其它高能级。 (1)写出氩分子的总的配分函数表达式。 (2)设ε=5kT,求在第一激发态上最可几分布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数。

(完整word版)热力学统计物理_第四版_汪志诚_答案

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和等温压缩系数κT 。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pV nRT = 由此易得11 ,p V nR V T pV T α???= == ? ??? 11,V p nR p T pV T β???= == ???? 2111 .T T V nRT V p V p p κ???????=-=--= ? ? ???????? 1.2 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 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α及等温压缩系数κT ,根据下述积分求得:()ln T V = αdT κdp -?如果1 1 ,T T p ακ== ,试求物态方程。 解:以, T p 为自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V V T p = 其全微分为.p T V V dV dT dp T p ?????? =+ ? ??????? (1)全式除以V ,有11.p T dV V V dT dp V V T V p ??????=+ ? ? ??????根据体胀系数α和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可将上式改写为 .T dV dT dp V ακ=- (2)上式是以,T p 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有()ln .T V dT dp ακ= -? (3) 若 11,T T p ακ= =,式(3)可表为11ln .V dT dp T p ?? =- ???? (4)选择图示的积分路线,从00(,)T p 积分到()0,T p ,再积分到(,T p ),相应地体积由0V 最终变到V ,有000 l n =l n l n ,V T p V T p -即000p V pV C T T ==(常量),或.pV CT =(5) 式(5)就是由所给11 ,T T p ακ==求得的物态方程。 确定常量C 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 1.3 简单固体和液体的体胀系数α和等温压缩系数T κ数值都很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把α和T κ看作常量. 试证明简单固体和液体的物态方程可近似为()()000(,),01.T V T p V T T T p ακ=+--???? 解: 以,T p 为状态参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V V T p =根据习题1.2式(2),有 .T dV dT dp V ακ=- (1)将上式沿习题1.2图所示的路线求线积分,在α和T κ可以看作常 量 的 情 形 下 , 有 ()()000 ln ,T V T T p p V ακ=---(2)或 ()()()() 0000,,.T T T p p V T p V T p e ακ---=(3)考虑到α和T κ的数值很小,将指数函数展开, 准确到α和T κ的线性项,有()()()()0000,,1.T V T p V T p T T p p ακ=+---????(4) 如果取00p =,即有()()()00,,01.T V T p V T T T p ακ=+--????(5)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论文

负温度状态 姓名:王军帅学号:20105052010 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指导老师:胡付欣职称:教授 摘要:通过分析负温度概念的引入,从理论上证明负温的存在,并论证实验上负温度的实现,在进步分析了负温度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引入了种新的温度表示法,使之与人们的习惯致。 关键词:负温度;熵;能量;微观粒 Negative Temperature State Abstract:The concept of negative temperature was introduced Its existence was proved theoretically and its realization in experiment also discussed after analysis of the negative temperature system characteristic,one kind of new temperature express is used in order to consistent with the common express. Key words: negative temperature; entropy; energy; microparticle 引言 温度是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量,可以说任何热力学量都与温度有关.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开尔文温度—一般都是大于零的,由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知“绝对零度是不可能达到的”,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低温极限是绝对零度,即-273.16℃.以OK作为坐标原点,通常意义上的温度一般就在原点的右半轴上,其范围就是零到 值总为正。那么有没有负温度呢?左半轴是不是可以用负温度来对应呢?它表示的温度是不是更低呢?此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又将会怎么样呢?这些问题激起人们对温度的疑惑与兴趣. 1.负温度概念的引入 通常所说的温度与系统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粒子的能量也升高,粒子运动就会越激烈,无序度也会增加:在低温时,高能量粒子的数目总是少于低能量粒子的数目,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高能量粒子数目逐渐增

热力学统计物理 课后习题 答案 (3)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6.1试证明,在体积V 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D(ε) d ε =()εεπd m h V 21 23322 证明:由式子(6-2-13),在体积V=L 3内,在P X 到P X +dP X ,P Y 到P Y +dP Y ,P Z 到P Z +dP Z ,的动量范围内,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Z Y X dP dP dP h V 3 -----------------(1) 用动量空间的球坐标描述自由粒子的动量,并对动量方向积分,的得在体积V 内,动量大小在P 到P+dP 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dP P h V 2 34π-------------(2) 上式可以理解为将相空间(μ空间)体积元4πVP 2dP (体积V ,动量球壳4πP 2dP )除以相格大小h 3而得到的状态数。 自由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m P 22 =ε 因此 εm P 2= , εmd PdP = 将上式代入(2)式,即得到在体积V 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 态数为 D(ε) d ε =()εεπd m h V 21 23322------------(3) 6.2试证明,对于一维自由粒子,在长度L 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 D(ε) d ε =εεd m h L 122??? ?? 证明:对于一维自由粒子,有n L h n L p == ηπ2 dn L h dp =∴ 由于p 的取值有正、负两种可能,故动量绝对值在范围内的量子态数p d p p +→ p d h L d 2 n = 再由 εεm m p 2p 22 ==得 所以 ()εεεεεd m h L m d h L dn 2 12222 d D ?? ? ??===, 证毕 6.3试证明,对于二维自由粒子,在面积L 2内,在ε到ε+d 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 D(ε) d ε =επmd h L 22 2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单选题 1.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 (A) 平衡体系(B) 近平衡体系(C) 非平衡体系 (D) 耗散结构(E) 单个粒子的行为 2.体系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是通过()联系起来的。 (A) 热力学(B) 化学动力学(C) 统计力学(D) 经典力学(E) 量子力学 3.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B)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C)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D)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E) 体系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4.下述诸体系中,属独粒子体系的是:() (A) 纯液体(B) 理想液态溶液(C) 理想的原子晶体 (D) 理想气体(E) 真实气体 5.对于一个U,N,V确定的体系,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A) 玻兹曼分布定律(B) 等几率假设(C) 分子运动论 (D) 统计学原理(E) 能量均分原理

6.在台称上有7个砝码,质量分别为1g、2g、5g、10g、50g、100g,则能够称量的质量共有:() (A) 5040 种(B) 127 种(C) 106 种(D) 126 种 7.在节目单上共有20个节目序号,只知其中独唱节目和独舞节目各占10个,每人可以在节目单上任意挑选两个不同的节目序号,则两次都选上独唱节目的几率是:() (A) 9/38 (B) 1/4 (C) 1/180 (D) 10/38 8.以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三位数共有() (A) 648个(B) 720个(C) 504个(D) 495个 9.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间隔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子,其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 (A)△e t >△e r >△e v >△e e(B)△e t <△e r <△e v <△e e (C) △e e >△e v >△e t >△e r(D)△e v >△e e >△e t >△e r (E)△e r >△e t >△e e >△e v 10.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 (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11.对于定位系统分布X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为:(B) (A)(B)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课程编号:0312043002 课程计划学时:48 学分:3 课程简介: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是物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与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共同构成物理专业重要的四门必修课,通常称为物理专业的四大力学课。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任务是研究热运动的规律,研究与热运动有关的物性及宏观物质系统的演化。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一些重要方法,并初步具有用这些方法解决较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本章重点:热力学的基本规律,热力学的三个定律,掌握热力学函数内能、焓、熵、自由能、吉布斯函数的物理意义. 难点:熵增加原理的应用及卡诺循环及其效率。 本章学时:16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 教具:黑板,粉笔 第一节热力学系统的平衡状态及其描述 本节要求:掌握:系统、外界、子系统,系统的分类,热力学平衡态及其描述。 1系统、外界、子系统(①掌握:系统与外界概念。②了解:界面的分类。③了解:系统与子系统的相对性) 2系统的分类(掌握:孤立系、闭系、开系的概念。) 3热力学平衡态及其描述(①掌握:热力学平衡态概念。②掌握:状态参量的描述及引入。)第二节热平衡定律和温度 本节要求:掌握:热接触与热平衡,热平衡定律、温度、热平衡的传递性,存在态函数温度的数学论证,温度的测量(考核概率50%)。 1热接触与热平衡(①掌握:系统间没有热接触时系统状态参量的变化。②掌握:系统间热接触时系统状态参量的变化。) 2热平衡定律、温度、热平衡的传递性(①掌握:热平衡定律。②掌握:温度的数学论证,温标的确定及分类)(重点) 第三节物态方程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6.1 试根据式(6.2.13)证明:在体积V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13 2232d 2d .V D m h πεεεε= 解: 式(6.2.13)给出,在体积3V L =内,在x p 到d ,x x y p p p +到 d ,y y x p p p +到d x x p p +的动量范围内,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3 d d d .x y z V p p p h (1) 用动量空间的球坐标描述自由粒子的动量,并对动量方向积分,可得在体积V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2 34πd .V p p h (2) 上式可以理解为将μ空间体积元24d Vp p π(体积V ,动量球壳24πd p p )除以相格大小3h 而得到的状态数. 自由粒子的能量动量关系为 2 .2p m ε= 因此 d . p p p md ε== 将上式代入式(2),即得在体积V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三维自由粒子的量子态数为 ()13 2232π()d 2d .V D m h εεεε= (3) 6.2 试证明,对于一维自由粒子,在长度L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 ()1 2 2d d .2L m D h εεεε?? = ???

解: 根据式(6.2.14),一维自由粒子在μ空间体积元d d x x p 内可能的量子态数为 d d .x x p h 在长度L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注意动量可以有正负两个可能的方向)的量子态数为 2d .L p h (1) 将能量动量关系 2 2p m ε= 代入,即得 ()1 2 2d d .2L m D h εεεε?? = ??? (2) 6.3 试证明,对于二维的自由粒子,在面积2L 内,在ε到d εε+的能量范围内,量子态数为 ()2 22π.L D d md h εεε= 解: 根据式(6.2.14),二维自由粒子在μ空间体积元d d d d x y x y p p 内的量子态数为 21 d d d d .x y x y p p h (1) 用二维动量空间的极坐标,p θ描述粒子的动量,,p θ与,x y p p 的关系为 cos ,sin . x y p p p p θθ== 用极坐标描述时,二维动量空间的体积元为 d d .p p θ 在面积2L 内,动量大小在p 到d p p +范围内,动量方向在θ到d θθ+范围内,二维自由粒子可能的状态数为 22 d d .L p p h θ (2)

热力学统计物理_第四版_汪志诚_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1 试求理想气体的体胀系数α,压强系数β和等温压缩系数κT 。 解:已知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 ,pV nRT = (1) 由此易得 11 ,p V nR V T pV T α???= == ? ??? (2) 11 ,V p nR p T pV T β???= == ? ??? (3) 2111 .T T V nRT V p V p p κ???????=-=--= ? ? ???????? (4) 1.2 证明任何一种具有两个独立参量,T p 的物质,其物态方程可由实验测得的体胀系数α及等温压缩系数κT ,根据下述积分求得: ()ln T V =αdT κdp -? 如果1 1 ,T T p ακ== ,试求物态方程。 解:以,T p 为自变量,物质的物态方程为 (),,V V T p = 其全微分为 .p T V V dV dT dp T p ?????? =+ ? ? ?????? (1) 全式除以V ,有 11.p T dV V V dT dp V V T V p ??????=+ ? ??????? 根据体胀系数α和等温压缩系数T κ的定义,可将上式改写为

.T dV dT dp V ακ=- (2) 上式是以,T p 为自变量的完整微分,沿一任意的积分路线积分,有 ()ln .T V dT dp ακ=-? (3) 若1 1,T T p ακ==,式(3)可表为 11ln .V dT dp T p ?? =- ???? (4) 选择图示的积分路线,从00(,)T p 积分到()0,T p ,再积分到(,T p ),相应地体 积由0V 最终变到V ,有 000 ln =ln ln ,V T p V T p - 即 00 p V pV C T T ==(常量) , 或 .p V C T = (5) 式(5)就是由所给11,T T p ακ==求得的物态方程。 确定常量C 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数据。

统计物理部分课后答案解析

7.4 解: 根据式(6.6.9),处在能量为s ε的量子态s 上的平均粒子数为 .s s f e αβε--= (1) 以N 表示系统的粒子数,粒子处在量子态s 上的概率为 1 .s s s e e P N Z αβεβε---== (2) 显然,s P 满足归一化条件 1,s s P =∑ (3) 式中 s ∑ 是对粒子的所有可能的量子态求和. 粒子的平均能量可以表示为 .s s s E P ε=∑ (4) 根据式(7.1.13),定域系统的熵为 () () 1111ln ln ln ln s s s S Nk Z Z Nk Z Nk P Z βββε βε??? =- ? ???=+=+∑ ln .s s s Nk P P =-∑ (5) 最后一步用了式(2),即 1ln ln .s s P Z βε=-- (6) 式(5)的熵表达式是颇具启发性的. 熵是广延量,具有相加性. 式(5)意味着一个粒子的 熵等于ln .s s s k P P -∑ 它取决于粒子处在各个可能状态的概率 s P . 如果粒子肯定处在某个状态r ,即s sr P δ=,粒子的熵等于零. 反之,当粒子可能处在 多个微观状态时,粒子的熵大于零. 这与熵是无序度的量度的理解自然是一致的. 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粒子的状态完全确定意味着我们对它有完全的信息,粒子以一定的概率处在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意味着我们对它缺乏完全的信息. 所以,也可以将熵理解为信息缺乏的量度. 第九章补充题5还将证明,在正则系综理论中熵也有类似的表达式. 沙农(Shannon )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引进了信息熵的概念,成为通信理论的出发点. 甄尼斯(Jaynes )提出将熵当作统计力学的基本假设,请参看第九章补充题5. 对于满足经典极限条件的非定域系统,式(7.1.13′)给出 11ln ln ln !,S Nk Z Z k N ββ??? =-- ????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思考题: 1.当系统的U ,V ,N 一定时,由于粒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因而分布数不同所以系统总微观数不能确定,这句话是否正确? 2.由离域子系统和定域子系统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可以看出,定域子系统熵比离域子系统的熵大S=klnN!,但是一般说来晶体总比同温度下气体的熵小,为什么? 3.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所有热力学函数的值都要改变,对吗? 4.三维平动子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是多少?一维谐振子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是多少? 5.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室温下的一般物理化学过程,若要通过配分函数来求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只须知道g t 这一配分函数值就行了,对吗? 选择题: 1.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常温下热力学能为: (A)RT 23 (B) RT 25 (C) RT 2 7 (D) 无法确定 2.下列化合物中,298.15K 时标准摩尔熵ΔS 0最大的是: (A) He (B) N 2 (C) CO (D) 一样大 3.在作N 、V 、U 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 i = N ,∑n i εi = U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 4.下列哪个体系不具有玻尔兹曼-麦克斯韦统计特点 : (A) 每一个可能的微观状态以相同的几率出现 (B) 各能级的各量子态上分配的粒子数,受保里不相容原理的限制 (C) 体系由独立可别的粒子组成,U = ∑n i εi (D) 宏观状态参量 N 、U 、V 为定值的封闭体系 5. HI 的转动特征温度Θr =9.0K ,300K 时HI 的摩尔转动熵为: (A) 37.45J ·K -1·mol -1 (B) 31.70J ·K -1·mol -1 (C) 29.15J ·K -1·mol -1 (D) 都不正确 6. 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小于分子平均能量的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 (A) 不变 (B) 增多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7. O 2的转动惯量J = 19.3 × 10-47 kg ·m 2,则O 2的转动特征温度是: (A) 10K (B) 5K (C) 2.07K (D) 8K 8. 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A) 电子配分函数 ; (B) 平动配分函数 ; (C) 转动配分函数 ; (D) 振动配分函数 。

热力学统计物理 课后习题 答案

第七章 玻耳兹曼统计 7.1试根据公式V a P L l l ??- =∑ε证明,对于非相对论粒子 () 2 222 22212z y x n n n L m m P ++?? ? ??== πε,( ,2,1,0,,±±=z y x n n n )有V U P 32= 上述结论对于玻尔兹曼分布,玻色分布与费米分布都成立。 证明:处在边长为L 的立方体中,非相对论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 () 2222 2,,2212z y x n n n n n n L m m P z y x ++?? ? ??== πε ( ,2,1,0,,±±=z y x n n n )-------(1) 为书写简便,我们将上式简记为3 2 -=aV ε-----------------------(2) 其中V=L 3就是系统的体积,常量() 22 22 2)2(z y x n n n m a ++= π,并以单一指标l 代表n x ,n y ,n z 三个量子数。 由(2)式可得 V aV V l L εε323235 -=-=??----------------------(3) 代入压强公式,有V U a V V a P l l l L l l 3232 = =??-=∑∑εε----------------------(4) 式中 l l l a U ε ∑= 就是系统的内能。 上述证明未涉及分布的具体表达式,因此上述结论对于玻尔兹曼分布,玻色分布与费米分布都成立。 注:(4)式只适用于粒子仅有平移运动的情形。如果粒子还有其她的自由度,式(4)中的U 仅指平动内能。 7.2根据公式V a P L l l ??- =∑ε证明,对于极端相对论粒子 () 2 1 2 222z y x n n n L c cp ++== πε, ,2,1,0,,±±=z y x n n n 有V U P 31= 上述结论对于玻尔兹曼分布,玻色分布与费米分布都成立。 证明:处在边长为L 的立方体中,极端相对论粒子的能量本征值为 () 2 1 22 2,,2z y x n n n n n n L c z y x ++= πε, ,2,1,0,,±±=z y x n n n -------(1) 为书写简便,我们将上式简记为3 1-=aV ε-----------------------(2) 其中V=L 3就是系统的体积,常量( ) 2 1 2 222z y x n n n c a ++= π,并以单一指标l 代表n x ,n y ,n z 三个 量子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