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旅游发展概述
我国边境城市旅游开发机制探析

作者简介 : 王庆 生(9 3 ) 男, 16 一 , 河南偃 师人 , 博士 , 天津商业大 学商学院副 院长 , 教授 , 中州大 学景 区开发 与管理专 业指 导委 员会委 员, 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 与规 划等 方面的教 学与研 究工作 。
・
1・
具有 国防意义和国家文 明与发展展示窗 口的作用 , 就这一点
而富有诱惑力 。边境地 区这种得天独厚 的区位优势本 身便是
一
口岸城市一般都具有商贸旅游 、 过货通关和进 出口加工
三大功能。就商贸旅游 功能而言 , 由于边境城 市各 自所 处的
种旅游吸引物 , 这种方 圆数里却多 国共处 的独特之处是 国
地理位置 、 文化氛 围以及历史演 变等影 响, 结合 经济发 展水
对, 尤
国家旅游 的重要组成部分。 边境城市作为边境旅游发 生、 发展 的依托 , 具有 自身 的
鲜明特点 。
1 1文 化 融 合 .
文化融合 , 这包括 中外 以及 多 民族 等方 面文化 的融合 。 边境地 区由于处于两 国交界 , 许多地 区 自古便 是历代兵家 必
争之地 , 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场地 , 具有深厚 的历史文 化渊源 。同时边境地区也见证着边境不 同国家各 民族人 民唇
其是 “ 十五 ” 以来 , 已经形成 了相对完善 的 国际 、 国内旅游 产 品体系 , 旅游产 品由原来 的国门界碑游 、 连一 扎 门乌德 一 二 日游发展到现在的跨 国游 、 边境游 、 蒙古 民俗风情游 、 草原 生 态游 、 自驾车旅游 、 购物游 、 科考 游 等多个层 次和 品种 , 游 旅
接待 国内旅游者 2 . 9 2万人次 。边境城市 国际与国 内旅游联 动发展 的特色进一步 凸现 。 13口岸文化别具一格 .
国内边境旅游研究现状及展望

国内边境旅游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邱守明来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09期[摘要]本文检索了cnki数据库上国内学者对边境旅游的学术论文,对这个领域的研究進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发现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边境旅游开发及发展策略、边境旅游市场、边境旅游产品和边境旅游管理及规划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边境;边境旅游;研究现状;一、引言边境旅游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通常是指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特殊的区位和氛围,使边境地区对旅游者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研究表明,边境作为独特的吸引物,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诸多优势,不少边境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这些边境地区往往是人们出国旅游最方便的地区,由于有距离近、交通方便,花费较少、语言方面的障碍少等特点,因此具有发展跨国旅游的优势。
随着边境口岸的开通,大批旅游者出入口岸地区观光,使得这些地区的旅游业迅速升温。
我国陆地边境东起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口,西迤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北部湾畔,总长度约2.2万公里,沿着这条漫长的边境线的另一侧,是我国的14个陆地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塔吉克斯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而我国拥有陆地边界的省区则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9个。
如此长的边境上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边境上的省区开展边境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边境旅游的发展不仅对繁荣边疆经济、巩固边疆地区的稳定起着积极地作用,而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国际经贸合作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伴随着边境旅游的蓬勃发展,学术界对边境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边境旅游的研究现状,本文对相关领域内的文章进行了梳理、评析和展望,以期能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带一路”背景下凭祥边境旅游发展优势及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凭祥边境旅游发展优势及策略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同时也为凭祥边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凭祥市位于广西与越南交界处,是中国内地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口岸之一,边境线长达203.5公里。
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凭祥拥有丰富的边境旅游资源和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越南的经济、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加强,凭祥的边境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凭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中国内地通往越南的必经之路,有利于促进两国经贸往来,提高旅游流量。
凭祥边境口岸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交通网络的逐步健全,将更为便捷地连接中国和越南两国,为凭祥边境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凭祥拥有多样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
凭祥市依山傍水,境内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如柳江风光带、城市公园等,其中“蓝天白云绿水”、“阳光海滩”、“柳江婉约”、“城市绿洲”等景观独具匠心。
凭祥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近代广西革命历史纪念馆、黎锦文化观光园等,这些都为开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再次,凭祥的边境旅游市场巨大。
越南国土面积虽然只有广西的六分之一,但人口规模却十分庞大,而且越南政府近年来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也逐渐加大。
凭祥和越南接壤,与越南的距离最近,也是贸易、旅游等合作的最佳选择之一。
因此,凭祥的边境旅游市场具有所向披靡、广阔前景的特点。
最后,对于凭祥边境旅游的发展,应采取多种策略来加强推进。
一是加强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重视网络推广。
二是注重项目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完善跨境旅游和政策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四是以游客为中心,考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和旅游服务质量等问题。
总之,凭祥边境旅游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加强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创新开发,以促进地方旅游的全面发展。
广西边境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c a n p r o s p e r t h e e c o n o my o f b o r d e r a r e a ,b u t a l s o p r o mo t e t h e S i n o — Vi e t n a m f r i e n d s h i p ,c o n s o l i d a t e t h e b o r d e r
Hu a n g Ya o d o n g
Abs t r a c t :Th e b o r de r t o u r i s m a s a s pe c i a l t o ur i s m f o r m ,i s a ne w t o u r i s m mo d e ba s e d o n t he n e i g h bo r i n g c o u nt r y b o r d e r —l i n e o f t h e n a t u r a l ,h u ma n r e s o u r c e s de v e l o p me n t ,i s t h e e x t e ns i o n o f d o me s t i c t o u r i s m. I t n o t o n l y
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边境旅游事业的发展广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除十万大山风景区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声誉并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外还有长达1595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如北海市既有观涛旅游胜地冠头岭和滩长平沙白细水温净浪柔软的白虎头长滩也有被称为大小蓬莱的涠洲岛及斜阳岛屿风光
东 南亚 横 A RO U N D S 0U T H E AS T A 5
a n d e c o n o mi c c o o p e r a t i o n .As a r a r e n a t i o n a l b o r d e r ,c o a s t a l p r o v i n c e ,Gu a n g x i ’ S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r e r i c h l y
“一带一路”背景下吉林省边境旅游分析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76“一带一路”背景下吉林省边境旅游分析王楠一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一、吉林省边境旅游的现状分析吉林省,简称“吉”,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相望,南连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邻黑龙江省,面积约19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的九个边境省份之一。
吉林省的边境旅游以长白山和延边州最为出名,长白山有着“关东第一山”之称,气势巍峨,山上有神秘莫测的天池、瀑布、温泉,还有众多珍稀的动植物,“长白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更是声名远扬。
吉林省东南部的延边州与朝鲜、俄罗斯接壤,形成了“鸡鸣叫三国,犬吠闻三疆”的边境面貌。
省内有多个朝鲜族聚居地,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带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
吉林省交通已十分完善,铁路营业里程3568千米,公路总里程4.73万千米,边境机场有延吉朝阳川机场、长白山机场,游客可自由选择出行路线,也可跟随旅行社出游。
但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在旅游规模上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吉林省边境旅游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1.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吉林省位处中国东北部,是我国的边境省份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边境旅游资源的地域根植性是边境旅游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是边境地区独具的优势,与内地具有差异性,对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吉林省边境景区的长白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峰林立,如号称“东北第一高峰”的白云峰、海拔2670米的天文峰、玉柱峰、梯云峰、冠冕峰等。
且长白山脉中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矿产资源,动物类别已知的有1225种,包括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矿产资源截至2000年底,三百多处固体矿产地,一百多处水气矿产地。
延边地区自然美景与人文古迹结合,可观赏到鸭绿江、高句丽王城、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景区,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是吉林省边境旅游的一道靓丽名片。
国内边境旅游研究述评

个方面 : 边境旅游 的发展历程 , 边境旅游 的作 用和意 义, 边境旅游存在的 问题和对 策 , 边境旅游 的案例 研 究 , 边境 旅
游规 划扣开发 以及其它研究等。 虽然我 国的边境旅游近 几年发展 迅速 , 日益壮 大 , 也取得 了一定 的研 究成果 , 整 但 体研 究水平不 高, 在研 究的尺度 、 内容 、 方法和手段 等方面还值得 进一步深入 。
20 0 8年 9月 第2 7卷 第 9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 un lo a yn r lUnv ri o ra fMin a gNoma iest y
S p ,0 8 e .20
V0 . 7 No 9 12 .
国 内边境旅游研究 述评
谢 泽氡 李春 燕2 ,
( . 阳师 范学 院历史文 化与旅 游管理学院 , 1绵 四川绵 阳 6 10 ;. 2 0 0 2 红河学 院商学 院 , 云南蒙 自 6 10 ) 6 10
收稿 日期 :0 80 -0 20 -62
上,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边境旅游 的作用和意 义 】 。杨 丽认 为 “ 边境 旅 游 的发 展 不 仅 对 繁荣 边 疆 经济、 固边疆地 区的稳定起着积极 的作用 , 巩 而且对 中国旅 游业 的发 展 以及 整个 国家 的对 外 开 放 、 国际 经 贸合 作 的发展 都发 挥 着 重 要作 用 ” 。张 广瑞 认 为 :边 境旅 游促 进 了边 境 地 区 的开 发 , “ 活跃 了 当地 的经济 ; 提高了边境地 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 稳定边 疆 , 固 国防 。 【 由于边 境 旅游 对 地方 经 济 显 著 的 巩 ”5 引导和拉动作用, 胡锡茹认为它是旅 游扶贫的有效
吉林省边境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 rd n ut d r ui s T aeId s y ns r
20 0 9年第 3期
吉林 省 边 境 旅 游 现 状 与发 展 对 策 分 析
赵 壮 杨 吉 生
( . 林 工 程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 林 长 春 1 0 5 ;. 1吉 吉 3 0 2 2 东北 林 业 大 学 , 龙 江 哈 尔 滨 10 4 ) 黑 5 0 0
边 境 旅游 路 线 : 9条 ( 际 8条 线 路 ) 实
吉林 省边 境 地 区旅 游 资 源 丰 富 。从 自然 旅 游 资 源 方 面 来 看 , 于 中朝 两 国 边 界 的长 白 山 是 东 北 地 区 最 高 的 山 地 , 位 主 峰 海 拔 2 9 m, 6 1 山体 纵 横 面 积 8 0 m2以 上 。长 白 山 风 光 0k
珲 春 一符 拉 迪 沃斯 托 克 市 珲 春 一 罗津 、 锋 先
4日游பைடு நூலகம் 3日游
珲 春 一稳 城 、 别尔 郡 ( 赛 已废 止 )
图们 ( 吉 ) 延 一稳 城郡 、 阳 南
龙井 一会 宁 、 津 、 宝 山 清 七 和龙 一大 红 丹郡 、 三池 渊 郡
1日游
2日游
4日游 3日游
了 良好 的 社 会 效 益 , 高 了 整 体 形 象 和 知 名 度 , 别 是 “ 提 特 九 形 成 相 当 的规 模 。
五” 和近 几年 来 , 林 省 把 边 境 旅 游 作 为 发 展 重 点 , 其 有 2 吉 林 省 发 展 边 境 旅 游 S O 分 析 吉 使 W T 了 突 破 性 的 发 展 。2 0 年 共 组 织 接 待 边 境 旅 游 人 数 近 6万 02 S O 分析方法 是在 16 W T 9 5年 由 L and等 人 提 出并 在 ere 人 ,0 3 尽管 出 现 “ 典 ” 情 , 境 旅 游 人 数 也 达 5 2万 战 略 管 理 领 域 中 广 泛 应 用 的 一 种 战 略 分 析 工 具 , 对 区 域 20 年 非 疫 边 . 即
腾冲边境旅游发展战略初探

休闲度假旅游 、 生态旅游 、 探险旅游 、 农业旅游等 特 色旅游 。 ” … 该 规 划 为 我 国边 境 地 区旅 游 发 展
提供 了强有力 的政 策 指 导 , 更 预 示着 边 境 旅 游 在 我 国 即将 面 临一次 跨越 式地 大发 展 。
出边境旅游是相邻两国或地 区的居 民, 在双方 接
在国外 , 边境旅游 虽已有 8 0余年的研究 史 ,
但直到 2 0 0 6年 , S o i f e l d才 第 一 次 提 出 边 境 旅 游 ( b o r d e r t o u r i s m)的 概 念 , 之后 L o a n n i d e s则 用
研 究。
・
实, 因此为了适应新市场的发展 , 其硕士论文《 广
西 边境 旅游 发 展 研究 —— 以广 西 东兴 市 为 例 》 中
作者简介 : 姜太芹( 1 9 8 6 一) , 女, 云 南腾 冲人 , 旅 游管理 硕士 , 保 山学院经济管理 学院教 师 , 主要从事旅游资 源规 划与开发
4 6・
2 0 1 4年第 1期
腾冲边境旅游发展战略初探
在理论 和 实践 中产生 指导 作用 。
区之间开展的本方居民有组织地前往对方旅游 的
业 务 。刘 小 蓓 ( 2 0 0 4 ) 认 为 随着 旅 游业 的发 展 , 边 境旅游 的数 量 、 规模 、 形式 和 内容都 在创 新 和充
1 边 境 旅 游 的 涵 义及 其 发 展
t o u r i s m i n b o r d e r l a n d s 表示 边 境 旅 游 , 但均 没 给 出
明确 的定 义 J 。
我 国边境 旅游 起 步 较 晚 , 但 对 边 境 旅 游 概 念 的认 识却 在不 断完 善 。1 9 9 7年 颁 布 的《 边 境 旅 游 暂行 管理 办法 》 指 出, 边 境 旅 游 是 经 批 准 的 旅 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国内边境旅游发展概述1985年中朝边境城市互访活动打破了长期的边境封闭。
1987年11月4日,国家旅游局和对外经贸部联合发文《关于拟同意辽宁省试办丹东至新义州自费旅游事》,这是中国政府主管部门首次批准边境城市开展边境一日游活动,开辟了边境旅游的先河[1]。
1988年到1990年期间,政府又陆续批准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边境城市开展边境旅游活动。
这一时期,我国边境旅游人数虽然逐年增长,但是规模较小并且没有统一的边境旅游政策。
1992年6月,国务院作出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的决定,中国的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全国各个边境省份,从南到北,都相继开展起边境旅游[1]。
这段时期,边境旅游有了较大的发展,相关政策也逐步得到完善。
1993年,国家为了给经济降温,对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适当调整,这不同程度的抑制了边境旅游的发展。
与此同时,1992~1993年间边贸活动大发展时期的假货问题也给边境旅游蒙上了一层阴影。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队边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整顿,规范了边境旅游经营活动并对边境旅游政策作出了调整,边境旅游逐步走向正轨。
为了进一步规范对边境旅游的管理,国家旅游局、外交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共同制定了《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批准,于1997年10月15日发布施行。
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按照《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有关地区,分别制定了实施细则[2]。
这使边境旅游的经营和管理有了依据,有力的促进了国内边境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 国内边境旅游研究综述国内对于边境旅游的研究随着边境旅游的发展而逐步深化,作者通览了从1994年到2012年的近70篇边境旅游相关文献。
经过整理发现边境旅游研究从2001年开始大量出现,研究时间集中在2001年(5篇)、2004年(8篇)、2005年(7篇)、2008年(5篇)、2009年(7篇)、2010年(9篇)、2011年(9篇)。
研究地域主要集中在广西(20篇)、黑龙江(8篇)、云南(7篇)、辽宁(6篇)、吉林(5篇)。
研究内容上,笔者认为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理论研究部分、实践研究部分、专项研究和综述研究部分。
(一)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是对“边境旅游”的概念性研究,其内容涉及边境旅游的概念、特性、分类、作用等。
边境旅游的概念最早由姚素英[15]提出,她认为“边境旅游是指相邻两国或地区的居民,在双方接壤的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或地区互相进行短程旅行游览的行为。
”同时她指出边境旅游可以划分为探亲旅游、观光旅游、购物旅游、商务旅游、疗养旅游四个大类。
2006年王丽琴[39]指出“边境旅游是人们通过边境口岸在指定区域和时限内所进行的跨境旅游活动。
”2011年李日欣[60]指出边境旅游是“经批准的旅行社组织和接待我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集体从指定的边境口岸出入境,在双方政府商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关于边境旅游特点,姚素英[15]认为边境旅游具有涉外性质、空间有限、时间短促、比国际旅游时间简便、费用低廉。
刘永明[45]进行了概括总结,指出边境旅游具有政策性、政治敏感性、实践性、区域性、多样性。
边境旅游的作用研究内容甚广,张广瑞[20]从促进边境地区的开放, 活跃地区的经济,提高了边境地区知名度,促进国际互动, 稳定边疆,巩固国防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姚素英[15]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与转变,区域联系,就业,思想解放和精神文明建设,旅游扶贫,国际关系进行了概括。
此外,徐松峦等[17] 、刘来吉[23]、周素勤等[29]、谢莉[30]、陈佳秋[31]也从经济拉动、国际影响、区域发展、工作结业、文化需求、和平发展等角度各自进行了研究论证。
(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主要是针对目前国内边境旅游发展现状所做的研究,研究内容涵盖:吸引力因素、开发条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旅游规划等等。
关于边境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张广瑞[19]认为边境的吸引力源于其主权的象征以及历史文化属性,边界的界标往往成为边境旅游的重要吸引力因素。
陈佳秋[31]指出边境线是独特的观念性旅游吸引物, 在其他地方属于很一般的建筑物或设施, 而地处边境线的一个村落、一座住宅、一个商店、一家旅馆或者一个剧院, 就会变成独特的旅游吸引物。
他还将资源层面进行了总结:口岸——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民族意识——民风民俗——价值观念、民族特征、民族生态、民族传统——自然景观。
于海志[56]从口岸景观、商贸街、周边大型景区这三个方面对边境旅游的吸引物组成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边境旅游的开发条件研究,学者们有着相近的看法。
杨洪等[25]认为开发边境旅游要充分考虑资源的独特性、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情况、邻国关系现状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周素勤等[29]认为边境旅游的开发条件涉及地理条件、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政治环境、边境贸易、可进入性六个方面。
谢莉[30] [36]从自然、风俗、区位、客源市场、边境旅游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
彭万臣[42]则从历史、睦邻关系、边贸、旅游感知形象、自然环境、特色资源、交通等方面进行了概括。
对此,王丽琴[39]、赵壮等[49]、崔莹[53]、杨佩群等[57]也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认识。
边境旅游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随边境旅游的发展而改变。
张广瑞[20](1994)根据1991年以来瑞丽与畹町边境旅游的发展情况指出边境旅游主要问题集中在游客流出多进少,活动单调, 消费水平低,出境证件管理与收费混乱、假货充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
杨丽[22](2001)根据云南边境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认为主要问题有旅游者在口岸城市逗留时间较短、消费水平较低;管理机制不健全, 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商品质量下降、假货充斥市场;参游人员滞留不归或逾期晚归这四个大的方面。
杨洪等[25](2001)认为边境旅游的主要问题有观念滞后、开发不够、宣传不力、交通工具单一、可进入性差、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设施与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
中国东北部边境旅游实践中,郑辽吉[27](2002)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旅游市场不完善、朝鲜办理签证时间长、通关速度慢、朝方接待条件差、旅游活动单一、我方部门不协调等方面。
邓鹏等[28](2002)指出中俄边境旅游的问题是俄罗斯方面通关环境恶劣、服务水平落后、国内旅游护照改革等。
赵爱华[32](2004)认为问题包括交通条件有限、签证时间长、市场不稳定、基本条件差、接待能力不足等。
李英花等[59](2011)指出问题主要是出入境手续繁琐,通关时间长,区域内各国的软硬件差异大,缺乏有效的协调机构,整体宣传不到位等。
中国西南部边境旅游实践中,王雪芳[14](2005)认为存在的问题有经济基础差、资金缺乏、没有特色、旅游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旅游资源特色相似、产品结构和功能单一、缺乏国际魅力的旅游品牌等。
李世玲等[13](2007)指出,主要问题有客源市场潜力发觉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竞争意识不强,市场经营机制混乱,商品质量不稳定,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欠佳,游客“出多入少”,停留时间“外多内少”等。
陈红玲等[41](2007)指出,资金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产品未成体系,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受政策性影响大;与越南合作程度不够等。
蒋满元[11] [44](2008)从口岸逗留时间、消费支出、管理机制、市场秩序、从业人员素质进行了总结。
李春燕等[51](2010)指出问题主要有营销不足,基础设施和效益较差,管理机制不健全,旅游秩序不佳,企业竞争同质化,旅游市场混乱,商品质量较低,高素质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
中国西北部边境旅游实践中,胡敏等[37](2005)从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论述了边境旅游问题。
肖扬等[47](2009)指出问题主要有旅游流量出多进少,边境旅游产品单一。
温艳玲等[55](2010)指出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破损,朝鲜政策不稳定,旅游产品单一,从业人员素质低等。
对与边境旅游发展,徐松峦等[17](1997)早在2000年前就指出要从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扶持重点口岸;以微利图发展;成区域性旅游网络, 使多种旅游形式互相促进, 以整体优势加快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简化出境旅游手续, 降低收取费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 使边境旅游服务设施成双配套等方面展开工作。
张广瑞[18](1997)认为要从扶持重点地区,放宽旅游人员的地域限制,简化入出境手续,扩大边境旅游的形式,开发具有巨大潜力的边境旅游产品,规范边境旅游的经营入手。
杨丽[22](2001)、杨兆萍等[21] (2001)、刘来吉[23] (2001)、孙永刚[24] (2001)、黄军勇[26](2002)等也都认为应当从加强口岸管理、规范经营、简化出入境手续、培养旅游人才、放宽旅游人员限制、打造特色产品等方向着手。
2002年邓鹏等[28]将区域合作作为重点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将边境旅游问题纳入高层次的会晤内容;整顿边境旅游市场;建立省级对话及协调机制。
”此后,周素勤等[29](2003)、谢莉[30](2004)、赵爱华[32] (2004)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区域视角。
2004年,陈佳秋[33] [34]陆续发文突出区域形象、区域旅游建设的重要性。
随后廖国一[9](2005)以“开发京族海洋文化资源为中心,发展中越边境的特色旅游”为例提出边境文化资源发展方式。
谢莉[36](2005)、王雪芳[14] (2005)、孙晓谦[38] (2005)、李世玲等[13] (2007) 、陈红玲等[41](2007)、彭万臣[42](2007)沿着区域的视角进行了各自的探索。
2008年、蒋满元[44] [11]提出边境安全防范工作。
刘永明[45](2008)、肖扬等[47](2009)、热米拉·阿布拉江等[50](2010)、李日欣[60](2011)在各自的研究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在边境旅游规划方面,刘滨谊[40]对规划的特性了原则进行了研究,他指出边境旅游具有“协调性、前瞻性、引导性”,发展边境旅游应遵循“保护原有的自然愈人文环境;突出时空特色;旅游内容的深度化”三个原则。
(三)专项研究专项研究是对当代边境旅游发展热点问题所做的研究,是实践研究的延伸。
目前专项研究方向主要有边境旅游安全、边境旅游产品开发、区域合作等。
边境旅游安全问题的研究出现较晚,数量较少。
目前对边境旅游安全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的文章只有两篇,分别是2010年9月《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刊载的《我国边境旅游安全问题探析》[4]和2012年1月《旅游论坛》刊载的《云南边境旅游安全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3]。
杨芳、方旭红在《我国边境旅游安全问题探析》一文中结合边境与边境旅游特性对边境旅游安全进行了划分,他们指出边境旅游安全的类型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涉及自然灾害、交通安全、他人伤害、特殊环境、自身过失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