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5-8专题课堂复习试题-(学生版)
必修5第二专题复习参考答案

⑷译文: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 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 明也都看到的。
(5)译文:在北面开了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 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阳光(从北墙 上)反射回来,室内才明亮起来。 (6)译文: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 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 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 (7)译文: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悬, 照亮半截墙壁。月光下,庭中桂树的影子交杂错 落,微风吹来,树影摇动,美丽可爱。 (8)译文:我的妻子嫁到我家,经常来到轩中,问 我一些古代的事,有时伏在桌案上写字。
(10)多:形容词作动词,有许多 (11)乳: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12)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13)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3、一词多义 ⑴、志
①志向②心愿③做标记④记述, 记载 ⑵薄 ①浅薄②迫近 ⑶矜 ①怜惜②顾惜
(4)、顾 ①回头看②探望,拜访③关心,照
顾④副词,反而、难道 (5)稍 逐渐,慢慢地②稍微,略微③公家给的 粮食 (6Biblioteka 去 ①离开 ②除掉,去掉 ③距,距离
4、古今异议 ⑴古:不会走路。今:不可以,不允许。 ⑵古:申诉(苦衷)。今:把事情向人 陈述,解说。 ⑶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
⑷古:指赴京就职。今:(车马等)很 快的跑。 (5)古:一丈见方。今:寺院的住持。 (6)古:到处。今:每每,常常。 (7)古:学习写字。今:学习读书。
课堂案
一、⑴译文: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 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 (2)译文: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 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2 唐尧要把管理天下的重任让给 许由,许由不想接受而出逃,住在 一个平民百姓家里,那家主人(怕 他偷东西)藏起了自己的皮帽子。
必修二5-8专题课堂复习试题(教师版)

必修二5-8专题课堂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0分)1.(08广东理基)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答案】D【点拨】本题可用排除法。
1580-1640年间,葡萄牙被西班牙合并,地位一落千丈,排除B项;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排除C项;18世纪中叶(英法七年战争之后),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排除A项。
17世纪,通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推动了海上强国的位置。
【结束】2.(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14 题)二战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积极影响有A.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B.造成财政赤字C.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答案】A【点拨】【结束】3.(2010年湖南会考25题)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样币)?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华沙条约组织【答案】C【点拨】【结束】4.(2010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
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B、“人非工具”——启蒙运动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勃列日涅夫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答案】C【点拨】“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出自加尔文。
“人非工具”体现了启蒙运动中肯定人,注重人的思想。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出自戈尔巴乔夫。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出自马克思。
【结束】5.(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7题)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
它们是:A.葡、西、荷B.英、西、荷C.英、法、荷D.英、法、俄【答案】C【点拨】【结束】6.(2010年广州汕头金山中学半期考第22题)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Ⅱ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试题一、选择题1.图片就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国家同一时期的情形。
导致该情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D.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2.2008年美国总统初选中,某某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改变华盛顿”的竞选口号下一路领先。
当年罗斯福总统也是在“新政”旗号下最终入主美国白宫,罗斯福最初竞选总统时面临的形势是A.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使得经济缓慢发展B.胡佛“繁荣就在眼前”增强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C.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美国社会动荡不安D.国际局势日趋紧X,新政渐告结束3.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根源D.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4.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②鼓励削减农业,政府补贴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④建立联邦及救济署A.①②B.②③C. ①③D.①④5.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用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
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C.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D.二战后,德国政治某某趋势更加明显6.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必修二第2单元7-8课试题(学生用)

必修二第2单元7-8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江苏调研)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女王的骄傲和自信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的成功B.君主立宪制的完善C.“日不落帝国”的建立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2.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
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B.工业革命后出现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3.以生产方式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
其中空格处应是()采猎文明→农业文明→→信息文明→……A.铁器文明B.工业文明C.电气文明D.蒸汽文明4.(2011·日照统考)1995年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蒸汽机打出的天下——英国工业革命》,在这本书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通信电缆开始铺设全世界各个主要地区B.英国确立了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C.其他国家纷纷从英国引进机器和技术D.亚非拉地区也开始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5.(2011·济宁模拟)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通讯工具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D.交通工具不同6.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
“电灯电话”最早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是在()A.19世纪早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晚期D.20世纪初期7.(2010·昆明期末)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动力是()A.工业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世界市场扩大D.殖民扩张8.(2011·浏阳模拟)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9.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有()①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②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思想观念③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④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中处于最强势地位的货币是()11.(2010·单位:亿马克)①西欧出现了高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②工业革命的进程是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③法、德尚未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2011·杭州模拟)《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货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
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八章 8 5 8 5 2 课后课时精练

A 级:“四基”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 ∥αB .若直线a 在平面α外,则a ∥αC .若直线a ∩b =∅,直线b ⊂α,则a ∥αD .若直线a ∥b ,b ⊂α,那么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答案 D解析 由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D 正确. 2.如果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β∩γ=l ,m ∥l ,m ⊂α,则必有( ) A .l ∥α B .α∥γ C .m ∥β且m ∥γ D .m ∥β或m ∥γ答案 D 解析⎭⎪⎬⎪⎫β∩γ=l ,l ⊂β,l ⊂γm ∥l ,m ⊂α⇒m ∥β或m ∥γ.若m 为α与β的交线或为α与γ的交线,则不能同时有m ∥β,m ∥γ.故选D.3. 如图,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Q 为P A 的中点,O 为AC 与BD 的交点,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OQ ∥平面PCDB .PC ∥平面BDQ C .AQ ∥平面PCD D .CD ∥平面P AB 答案 C解析 因为O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所以AO =OC .又Q 为P A 的中点,所以QO ∥PC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A ,B 正确.又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B ∥CD ,故CD ∥平面P AB ,故D 正确.AQ 与平面PCD 相交,C 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的三棱柱ABC-A1B1C1中,过A1B1的平面与平面ABC交于直线DE,则DE与AB的位置关系是()A.异面B.平行C.相交D.以上均有可能答案 B解析∵三棱柱ABC-A1B1C1中,AB∥A1B1,AB⊂平面ABC,A1B1⊄平面ABC,∴A1B1∥平面ABC,∵过A1B1的平面与平面ABC交于直线DE,∴DE∥A1B1,∴DE ∥AB.故选B.5.如图所示,长方体ABCD-A′B′C′D′中,E,F分别为AA′,BB′的中点,过EF的平面EFGH分别交BC和AD于点G,点H,则HG与AB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平行或异面答案 A解析∵E,F分别为AA′,BB′的中点,∴EF∥AB.∵AB⊂平面ABCD,EF ⊄平面ABCD,∴EF∥平面ABCD.又平面EFGH∩平面ABCD=HG,∴EF∥HG,∴HG∥AB.二、填空题6.过三棱柱ABC-A1B1C1的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其中与平面ABB1A1平行的直线有________条.答案 6解析 如图所示,与平面ABB 1A 1平行的直线有:D 1E 1,E 1E ,ED ,DD 1,D 1E ,DE 1,共6条.7.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A 1B 1,B 1C 1的中点,P 是棱AD 上的一点,AP =a3,过P ,M ,N 的平面与棱CD 交于Q ,则PQ =________.答案 22a3解析 ∵MN ∥平面AC ,平面PMN ∩平面AC =PQ ,∴MN ∥PQ .易知DP =DQ =2a 3.故PQ =2a ·23=22a 3.8.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M ,N 分别是△ACD ,△BCD 的重心,则四面体的四个面中与MN 平行的是________.答案 平面ABC 和平面ABD解析 连接CM 并延长交AD 于E ,连接CN 并延长交BD 于F ,则E ,F 分别为AD ,BD 的中点,连接MN ,EF ,∴EF ∥AB .又MN ∥EF , ∴MN ∥AB ,∵MN⊄平面ABC,AB⊂平面ABC,∴MN∥平面ABC,∵MN⊄平面ABD,AB⊂平面ABD,∴MN∥平面ABD.三、解答题9.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ABCD中,E是PC的中点.求证:P A∥平面BDE.证明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OE.在▱ABCD中,O是AC的中点,又E是PC的中点,∴OE是△P AC的中位线.∴OE∥P A.∵P A⊄平面BDE,OE⊂平面BDE,∴P A∥平面BDE.B级:“四能”提升训练1.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如果m⊂α,n⊄α,m,n是异面直线,那么n∥αB.如果m⊂α,n⊄α,m,n是异面直线,那么n与α相交C.如果m⊂α,n∥α,m,n共面,那么m∥nD.如果m∥α,n∥α,m,n共面,那么m∥n答案 C解析对于A,如图①所示,此时n与α相交,则A不正确;对于B,如图②所示,此时m,n是异面直线,而n与α平行,故B不正确;对于D,如图③所示,m与n相交,故D不正确.故选C.2.如图,在三棱台DEF-ABC中,AC=2DF,G,H分别为AC,BC的中点.求证:BD∥平面FGH.证明如图,连接DG,CD,设CD∩GF=O,连接OH.在三棱台DEF-ABC中,AC=2DF,G为AC的中点,可得DF∥GC,DF=GC,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为CD的中点.又H为BC的中点,所以OH∥BD.又OH⊂平面FGH,BD⊄平面FGH,所以BD∥平面FGH.。
必修二5-8专题课堂复习试题-(学生版)

必修二5-8专题课堂复习试题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时间:_______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0分)1.(08广东理基)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2.(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14 题)二战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积极影响有A.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B.造成财政赤字C.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3.(2010年湖南会考25题)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样币)?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华沙条约组织4.(2010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
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B、“人非工具”——启蒙运动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勃列日涅夫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5.(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7题)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
它们是:A.葡、西、荷B.英、西、荷C.英、法、荷D.英、法、俄6.(2010年广州汕头金山中学半期考第22题)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
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A.交通设施B.市场秩序C.教育制度D.议会制度7.(2011年11月广西百所高中21题)“当一月底,在巴兹基召开的守备部队大会上……骑兵连的战士就公开提出了意见。
从他们的队伍里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赶走征粮队!’‘征粮工作该收场啦!’‘打倒抽食委员!’”材料描述的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新经济政策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强烈不满D.斯大林模式下农民生活困苦8.(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3题)迪亚士认为,“(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专题8-5 机车功率问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

专题8.5 机车功率问题【人教版】【题型1 恒定功率启动图像分析】 ...........................................................................................................................【题型2 恒定加速度启动v -t 图像分析】 ................................................................................................................【题型3 恒定加速度启动不涉及v -t 图像】 ............................................................................................................【题型4 图像分析综合】 ...........................................................................................................................................【题型5 最大速度的求解】 .......................................................................................................................................【题型6 联系实际】 ...................................................................................................................................................【题型7 对比问题】 ...................................................................................................................................................【题型8 综合问题】 ...................................................................................................................................................【题型1 恒定功率启动图像分析】【例1】[多选]汽车以恒定功率P 、初速度v 0冲上倾角一定的斜坡时,汽车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则汽车上坡过程的v t 图像可能是选项图中的( )【变式1-1】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路段AB 上有一质量为4×103 kg 的越野车,正以 5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越野车前方的水平路段BC 较平坦,越野车用12 s 通过整个ABC路段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在t =12 s 处水平虚线与曲线相切,运动过程中越野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80 kW 不变。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生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考点01 能层与能级1.下列能级符号书写错误的是()A.4f B.2d C.5s D.3p2.总共含有6个能级的能层符号为()A.M B.N C.P D.Q3.原子中的某一能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大于32,该能层可能会是()A.L能层B.M能层C.N能层D.P能层4.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第五能层有5个能级,最多能容纳50个电子B.同一原子中,不同能层均含有的能级是s能级C.同一原子中,3d能级实际容纳的电子数一定为10个D.能层和能级的划分,均以电子的能量高低为依据考点02 基态与激发态电子跃迁5.下列关于同一原子中的基态和激发态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B.激发态时比较稳定C.由基态转化为激发态过程中放出能量D.电子仅在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才会产生原子光谱6.电子由3d能级跃迁至4p能级时,可通过光谱仪直接摄取()A.电子的运动轨迹图像B.原子的吸收光谱C.电子体积大小的图像D.原子的发射光谱7.下列对焰色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焰色试验是单质的性质B.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C.焰色试验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时吸收能量产生的现象D.焰色试验是金属原子或离子中的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现象考点03 构造原理8.下列各项中,前面的能级先填入电子的是()①3d和4s②4p和5s③5s和4d④5p和4d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双选)若以E(n l)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A.E(5s)>E(4f)>E(4s)>E(3d)B.E(3d)>E(4s)>E(3p)>E(3s)C.E(4s)>E(3s)>E(2s)>E(1s)D.E(5s)>E(4s)>E(4f)>E(3d)考点04 电子排布式的书写10.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中共有25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能层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11.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能表示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是()A.[Ne]3s13p3B.[Ar]3d64s1C.[Ar]3d64s2D.[Ne]3s23p63d512.下列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是()A.1s22s22p63s13p2B.1s22s22p63s23p63d104s14p1C.1s22s22p63s23p63d24s1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考点05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3.如图甲是氢原子的1s电子云图(即概率密度分布图),图乙、丙分别表示s、p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5-8专题课堂复习试题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座号:_______时间:_______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100分)1.(08广东理基)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2.(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14 题)二战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积极影响A.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B.造成财政赤字C.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D.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过大3.(2010年湖南会考25题)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样币)?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华沙条约组织4.(2010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每一时期的流行语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特征。
下列语汇与时代搭配错误的是A、“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宗教改革B、“人非工具”——启蒙运动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勃列日涅夫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工业革命5.(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7题)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
它们是:A.葡、西、荷B.英、西、荷C.英、法、荷D.英、法、俄6.(2010年广州汕头金山中学半期考第22题)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
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A.交通设施B.市场秩序C.教育制度D.议会制度7.(2011年11月广西百所高中21题)“当一月底,在巴兹基召开的守备部队大会上……骑兵连的战士就公开提出了意见。
从他们的队伍里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赶走征粮队!’‘征粮工作该收场啦!’‘打倒抽食委员!’”材料描述的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新经济政策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强烈不满D.斯大林模式下农民生活困苦8.(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23题)迪亚士认为,“(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该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者要传播()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文艺复兴的人文思想C.基督教的教义D.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9.(2010年安徽省安庆市二模19题)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
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B.战时共产上义超经济剥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10.(2009年广东会考18题)15—16世纪率先进行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西欧国家,除葡萄牙外还有A.法国B.西班牙C.荷兰D.英国11.(2011年11月临沂市期中7题)上海开埠后,城市经济和社会面貌有了长足的发展,而煤气灯和电灯则使这座城市“亮”了起来。
上海最早的煤气灯和马路照明电灯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租界。
煤气灯和电灯这两样新事物是哪些重大事件的产物?A.两次鸦片战争B.两次工业革命C.《南京条约》签订D.洋务运动开展12.(2011年海南会考8题)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
下列反映的是A.工业化和城市化 B.信息化 C.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D.多极化13.(2009年福建会考17题)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于维持、工厂倒闭等。
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人要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D.股票价格普遍暴涨,出现“炒股热”14.(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26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作出了积极努力。
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成立C.世界银行的运行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15.(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12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
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16.(2009年2月广东韶关市高三一模)罗斯福新政中,其政策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有①实行美元贬值②开展“蓝鹰”行动③实行“以工代赈”④稳定农产品价格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7.(08海南单科)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
”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A.18世纪中后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前期18.(2011年9月兖州摸底12题)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使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A.新航路的开辟B.蒸汽机的发明使用C.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D.人类对核能的利用19.(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7题)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20.(2010年天津会考21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这里的“安全网”是指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B.“以工代赈”措施C.“混合经济”模式D.“福利国家”制度21.(2011年浙江会考21题)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其主要影响不包括A.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加剧了殖民地贫困与落后C.促进了世界市场粗具规模D.确立了自由贸易的原则22.(2009年 1月盐城市高三调研)“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A.西班牙 B.葡萄牙 C.意大利 D.英国23.(2008年天津会考23 题)从1929年开始,一场规模空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
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A.美国B.法国C.德国D.日本24.(2010年5月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12题)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 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25.(2010年12月山东菏泽高三联考25题)“17 世纪和 1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 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26.(2011年1月杭州市质检22题)以下哪一徽记所代表的组织体现了其成员“由单一的经济联合逐步走向货币、政治和防务全方位的联合”?( )27.(2008年7月宁夏会考14题)苏联成立后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赫鲁晓夫改革28.(2011年11月泰兴市期中16题)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开始发生转变C.知识经济的兴起D.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29.(2011年1月宁夏会考12题)读下图,判断引起图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A.工人运动的发展B.经济危机的发生C.工业革命的开展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30.(2010年12月温州五校高三联考15题)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下图是这次世博会的会徽。
根据会徽传递的信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A.船舶与海洋B.启蒙与民主C.科技与进步D.民族与世界31.(2011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6题)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资源因素B.市场因素C.资金因素D.劳动力因素32.(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22题)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
这表明,该共同体是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33.(2011年海南会考17题)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主张欧洲应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应该联合起来,摆脱美国人的控制。
在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准备和尝试之后,1967年,欧洲终于迈出了走向联合的重要一步,建立了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34.(2010年5月北京市宣武区二模21题)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A.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35.(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11题)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该画讽刺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36.(2010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2009年7月欧盟贸易官员批准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管征收惩罚性关税,中国政府可能通过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A、世界银行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联合国37.(2008年江苏会考20题)据统计,1925年苏联的种植业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是107%,农业生产总值对比的百分比则是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