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是石油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石油或天然气的生产、收集、加工、储存和输送等环节。针对这一领域的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

在油气集输工程的学习中,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实践中的真实情况和实际问题,提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步骤

1、选题

选题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选题应该贴近油气集输工程的实际,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行业热点:例如,在当前石油市场紧张的情况下,

研究油气运输安全问题等。

(2)技术难点:例如,在油气集输过程中,如何实现高

效过滤,提高清洁卸油效率等。

(3)实践技能:例如,针对输油管道维护问题,开展课

程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运营维护能力。

2、方案编写

在选好课程设计题目后,就需要编写方案。方案编写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梳理学科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

(3)明确课题要求,设计课程内容。

(4)制定课程进度和计划,明确任务分配和参与人员。

3、实施课程设计

在实施课程设计前,首先要确定相关文献资料,对所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实施过程中应有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具体步骤如下:

(1)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对石油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研究方向和基本思路;同时,结合案例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

(2)设计方案和安排计划:根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制定详细的方案和计划,明确参与人员、任务分配和执行标准等。

(3)实施方案和记录数据:按照计划进行实验、调研和统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研究成果。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根据实践和研究成果,撰写数据报告,详细说明课程设计过程和结果,提出结论和建议。

三、相关知识点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需要涉及到许多相关的知识点,才能深入学习和实施。以下是一些参考的知识点:

1、输油管道及数据库模型

输油管道是油气集输工程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油气的输送和存储。输油管道的数据库模型是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中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相关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2、油气分离器

油气分离器是油气集输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油、水、气等物质的分离和处理。课程设计中需要研究油气分离器的类型、原理、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点。

3、油气汽压调节器

油气汽压调节器是另一个重要设备,主要用于调节油气汽压和温度,保证油气在输送过程中的平稳和安全。

四、总结

油气集输工程是石油工程的重要分支,涉及到多层次的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对于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做好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应用和实践操作,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涉及到多个相关知识点。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油气集输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并且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

重庆科技学院 《油气集输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石油科技大楼 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两相及旋风式)完成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

摘要 天然气是清洁、高效、方便的能源。天然气按在地下存在的相态可分为游离态、溶解态、吸附态和固态水合物。只有游离态的天然气经聚集形成天然气藏,才可开发利用。它的使用在发展世界经济和提高环境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天然气也同原油一样埋藏在地下封闭的地质构造之中,有些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有些单独存在。对于和原油储藏在同一层位的天然气,会伴随原油一起开采出来。天然气分别通过开采、处理、集输、配气等工艺输送到用户,每一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然气是从气井采出时均含有液体(水和液烃)和固体物质。这将对集输管线和设备产生了极大的磨蚀危害,且可能堵塞管道和仪表管线及设备等,因而影响集输系统的运行。气田集输的目的就是收集天然气和用机械方法尽可能除去天然气中所罕有的液体和固体物质。本文主要讲述天然气的集输工艺中的低温集输工艺中的分离器的工艺计算。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组的课程任务是——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每一组中又分为了若干个小组,我所在小组的任务是——低温集气站分离器计算。在设计之前要查低温两相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以及注意事项,通过给的数据资料,确定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公式,查询图表。然后计算出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卧式、立式两相分离器的直径,进出管口直径,以及高度和长度。把设计的结果与同组的其他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关键字:低温立式分离器压缩因子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甲醇(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07油气储运二班学生姓名: xxxx 学号: 200744xxxxx 设计地点(单位):人文社科大楼G304_______ __ 设计题目:__ 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设计工艺 ——甲醇(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 完成日期: 2010 年 7 月 1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天然气中往往含有饱和水,天然气中一旦形成水合物极易在阀门、分离器入口、管线弯头及三通等处形成堵塞,严重时影响天然气的收集和输送,为了满足天然气气质指标和深冷分离过程的需要,必须将天然气中的水分脱除到一定程度。天然气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节流阀或膨胀机来降低天然气的压力而导致天然气的温度下降,因此可能会导致水合物的形成。如果有水合物形成,在天然气集输系统中可采用加热、脱水或注入抑制剂的方法来防止水合物的生成。为此,在注入抑制剂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天然气的含水量。天然气的含水量取决于天然气的温度,压力和组成等条件。根据第一次节流阀节流得到温度和压力,根据图(预测形成水合物的温度---压力曲线)可以得到此温度下是否能形成水合物,若能形成需掺入抑制剂防止水合物形成。 关键字:温度压力水合物抑制剂

1 绪 论 为了防止生成天然气水合物,一般有四种途径:向气流中加入抑制剂;提高天然气的流动温度;降低压力至给定温度下水合物的生成压力以下;脱除天然气中的水分。其中最积极的方法是保持管线和设备不含液态水,而最常用的办法是向气流中加入各种抑制剂。抑制剂法分别为热力学抑制剂法和动力学抑制剂法。 我们这次所用的是热力学抑制剂法,常见的抑制剂有醇类(如乙二醇和甲醇)和电解质。像天然气中加入抑制剂后,可改变水溶液或水合物相的化学位,从而使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移向较低的温度或较高的压力范围。目前,在天然气工业中多用甲醇和乙二醇作为抑制剂。 甲醇可用于任何操作温度。由于甲醇能较多地降低水合物形成温度,其沸点低,蒸汽压高,水溶液凝固点低,黏度小,通常用于制冷过程或气候寒冷的场所。一般情况下喷注的甲醇蒸发到气相中的部分不再回收,液相甲醇溶液经蒸馏后可循环使用,但是否循环使用需要根据处理气量等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后定。在许多情况下,回收液相甲醇是不经济的,但若液相甲醇溶液不回收,废液的处理将是个难题,需采用回注或焚烧等措施。为降低甲醇的液相损失,应尽量减少带入系统的游离水量。 乙二醇无毒,较甲醇沸点高,蒸发损失小,一般可回收重复使用,适用于处理气量较大的井站和输送管线。乙二醇溶液黏度较大,在有凝析油存在时,若温度过低,会造成分离困难,溶解和夹带损失增大,其溶解损失一般为0.12~0.723m L 凝析油。当操作温度低于-10℃时,不提倡使用乙二醇。 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甲醇(乙二醇)注入量的计算 1.1、气体组成(%):C 1—82.3 C 2—2.2 C 3—2.0 C 4—1.8 C 5—1.5 C 6—0.9 H 2S —7.1 CO 2—2.2 由此得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20.855 相对密度 s=72.0966 .28855 .20=≈0.7 1024.0855.20071 .0080.34071.0080.342=⨯=⨯= M y S H 0464.0855.20022 .0010.44022.0010.442=⨯=⨯= M y CO 1.2、流程图: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摘 要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小组的主要内容是广安1#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凝析油回收工艺设计,以及凝析油回收量的计算。该工艺是利用汽液两相平衡定律,由闪蒸——平衡汽化,根据低温分离器中的状态参数(操作压力和温度),从而求出凝析油的回收量。凝析油回收就是把天然气中的C 2、C 3、C 4等较重烃类组分提取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天然气的露点,调整天然气的发热值,改善商品气的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整个天然气的经济价值。由此可见,天然气凝液回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低温分离器 平衡汽化 绝对压力 温度 凝析油 一、 有关互溶液体相平衡的基本知识 1.蒸汽压 在开口容器中,所有液体都会或快或慢地蒸发着,但在留有空间的密闭容器内,由 于液体的蒸发和蒸汽的凝结,在某一条件下,在液体和生成的蒸汽之间建立起平衡。在平衡时,单位时间内离开液体的分子数和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相等,这时在液体上面形成的蒸汽叫做饱和蒸汽,此时的蒸汽压力叫做饱和蒸汽压或简称蒸汽压。 在一定温度时,各种液体的蒸汽压是不同的。同时,蒸汽压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2.汽液两相平衡定律 当液相和汽相达平衡时,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来表示,即: i y =i k i x (1) 式中i y ——在汽相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 i x ——在液相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 i k ——相平衡常数,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一些碳氢化合物的相平衡常数可查有关文献图得到。 由于亨利定律中使用了一个随压力和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常数k,因而亨利定律适合于任何系统。k 值可以是预先给定的(当压力和温度给定时)。 3.泡点 在给定压力下,液体混合物逐渐被加热,当有一个气泡出现时的温度叫泡点温度。根据所研究系统的k 值和任何混合物的摩尔分数之和等于 1.0这个概念,即∑i y =∑i k i x =1.0(泡点方程式) ,就可以确定互溶混合物的泡点。 温度在泡点方程中是隐函数,因此只能通过式算法求泡点温度。计算允许误差为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总学时:2周 开课教研室(系):油气储运工程系 适应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体现,是培养学生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该设计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油气储运工程相关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规范、手册进行设计计算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设计的要求是进行联合站的设计,初步掌握油气储运设施的设计方法和平面布置图、流程图和安装图的绘制方法。完成课程设计需达到的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 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原始数据、计算说明书、有关图件、参考文献等。 2.图纸要求 图纸量要求4张,图面应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布局合理,投影关系正确,字迹工整,基本达到施工要求。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总平面布置图设计 2.工艺流程设计 3.安装图设计 4.主要工艺计算 (1)油、气物性的计算; (2)三相分离器的选型和校核计算; (3)电脱水器的选型和校核计算; (4)加热炉的确定; (5)联合站工艺流程设计。 5.图纸要求

(1)绘制总平面布置图; (2)绘制联合站的流程图; (3)绘制三相分离器的安装图; (4)绘制电脱水器的安装图。 三、考核方式 按照设计内容每5~10人一组,每组独立完成一种类型的联合站的设计; 根据教师的布置,学习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绘图、计算和设计。 课程设计评分表 备注:成绩等级: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执笔人:肖荣鸽 审定者:董正远 批准者:蒋华义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 油气集输工程是石油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石油或天然气的生产、收集、加工、储存和输送等环节。针对这一领域的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 在油气集输工程的学习中,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行业实践中的真实情况和实际问题,提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步骤 1、选题 选题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选题应该贴近油气集输工程的实际,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行业热点:例如,在当前石油市场紧张的情况下, 研究油气运输安全问题等。 (2)技术难点:例如,在油气集输过程中,如何实现高 效过滤,提高清洁卸油效率等。 (3)实践技能:例如,针对输油管道维护问题,开展课 程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运营维护能力。

2、方案编写 在选好课程设计题目后,就需要编写方案。方案编写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梳理学科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 (3)明确课题要求,设计课程内容。 (4)制定课程进度和计划,明确任务分配和参与人员。 3、实施课程设计 在实施课程设计前,首先要确定相关文献资料,对所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实施过程中应有系统性、逻辑性和实践性。具体步骤如下: (1)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对石油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研究方向和基本思路;同时,结合案例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 (2)设计方案和安排计划:根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主要任务,制定详细的方案和计划,明确参与人员、任务分配和执行标准等。 (3)实施方案和记录数据:按照计划进行实验、调研和统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研究成果。 (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根据实践和研究成果,撰写数据报告,详细说明课程设计过程和结果,提出结论和建议。 三、相关知识点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分离器设计计算

重庆科技学院 《天然气集输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_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地点(单位)__重庆科技学院K802__________ __ 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分离器设计计算___ 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气田集输工艺流程按其天然气分离时的温度条件,分为常温分离工艺流程和低温分离工艺流程。对于压力高,产量大,气液小,含有较高硫化氢、二氧化碳、凝析油的气井,常采用低温分离多井轮换计量集气站流程。本集气站用低温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天然气的凝析油,使管输天然气的烃露点达到要求。为保证管道与设备的安全可行,在天然气的集输系统中安装有分离设备,以对气---液杂质进行分离脱出。 低温两相分离器和旋风分离器设计的相应规范,注意事项,各种数据的代入,公式的查询,图表的查询,根据天然气,液烃的密度,天然气的,温度,压缩因子,粘度,阻力系数,颗粒沉降速度,分离器直径,进出管口直径。各种查询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计算出来的结果发现旋风分离器的直径小较小,实际证明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比立式两相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要高 分离器按照外形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分离器。从分离器重力沉降部分液滴下 沉的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来看,在立式分离器中,两者运动方向相反,而在卧式 分离器中两者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在后一种情况下,液滴更容易从气流中分出, 但是,根据基本资料,所采天然气中仅含有少量液体,且立式分离器操作灵活性与处理外来物的能力都比卧式好,故选择立式重力分离器。

油气集输工程背景

油气集输工程背景 一、背景介绍 油气集输工程是指将油气田开采出来的原油和天然气通过管道、船舶等运输手段,集中输送到加工厂、储存设施或者销售市场的一系列工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油气集输工程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油气集输工程建设意义 1.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油气集输工程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建设高效稳定的油气运输系统,可以保证国家能源供应充足,避免因为供应不足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2.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油气集输工程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不仅可以刺激当地经济活动,还可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 3. 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通过建设高效稳定的油气运输系统,可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传统的运输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车辆和船只,这样会增加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风险。而油气集输工程采用管道等方式进行运输,不仅能够减少交通拥堵,还可以减少空气和水体污染。

三、油气集输工程建设难点 1. 技术难题 油气集输工程建设需要涉及到多种技术领域,例如地质勘探、钻井、管道设计、施工等。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难度较大,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2. 环保问题 油气集输工程建设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破坏土地和水源等自然资源,同时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废弃物。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 3. 安全隐患 油气集输工程涉及到高压气体和易燃易爆物质的运输,因此安全隐患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四、油气集输工程发展趋势 1. 资源开发向海洋深水区域延伸 随着陆上油气资源逐渐枯竭,未来油气集输工程建设将向海洋深水区域延伸。这将对油气集输工程技术和设备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2. 采用智能化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油气集输工程建设将越来越智能化。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温度、压力等数据,并进行远程控制和调整。

0630油气集输工程11-12

1.凝点:当油品冷却到某一温度,将贮油的试管倾斜成450角,经过1分钟后,肉眼看不出管内液体位置有所移动的最高温2.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是由天然气矿场的集输管网、气体的净化与加工装置、输气干线,输气支线及各种用途的站场所级成,是一个统一的、密闭的水动力系统。 3.平衡分离:组分一定的油气混合物,在某一压力和温度下,系统处于平衡时,就会形成一定比例和组分的液相和气相,这种现象称为平衡分离。 4.原油稳定:降低原油的蒸汽压,即脱出原油中挥发性强的轻烃,使之大大降低原油在常温常压下蒸发损耗的处理过程。 5.天然气相对密度:相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天然气的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 6.沸程:当液体为若干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时,在一定外压下其沸腾温度并不是恒定的,一般常用沸点范围来表征其蒸发及汽化性能,沸点范围又称沸程。或馏程 7.临界温度: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时,对气体进行加压,可以使气体液化,而在该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气体液化,这个温度为临界温度Tc 8.特效曲线:流体通过某固定点床吸附塔时可被吸附物质在流体中浓度附时间变化的曲线 9.水合物:轻的碳氢化合物和水所形成的疏松结晶化合物。 10.分离程度S:分离器在分离的温度、压力下,从其出液口中排出的液体所携带的有力气体积和液体体积的比值。 11.协同效应: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破乳剂配伍在一起使用时,其破乳作用相互弥补, 12.饱和蒸汽压: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的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是平衡状态时的压力 14.平衡蒸发:加热液体混合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在一个容器的空间内,使之汽化,气流两相迅速分离,得到相应的气相和液相产物,此过程称为闪蒸,当气液两相有足够的接触时间,达到了气液平衡状态,则这种汽化方式称为平衡汽化。 15.转效点:当某物质的吸附传质段到达吸附床底部时,流出床层的气体中该组分的浓度继续上升。这个点就成为该物质作用与此组分在此条件下的转效点。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油气集输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本设计中原料气压力为3MPa,温度40℃,设计规模为15万方/天,要求脱水到1ppm 以下。根据同组同学分离器设计、吸附塔设计、再生气换热器设计以与管道设计设计并绘制双塔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图。其中分离器采用立式重力型分离器,吸附塔采用4A型分子筛,换热器使用套管式塔设备。依据工艺流程设计,考虑天然气走向与当地风向,参考《GB50350-2005 油气集输设计规》以与当地地势等相关条件,设计出符合《石油与天然气防火规》、《建筑设计防火规》、《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等有关规定的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分子筛吸附塔平面布置工艺流程 目录 摘要0 目录0 1 绪论1 2 参数设计2

2.1天然气基础资料2 2.2天然气基础物性资料2 2.3设计围3 2.4设计依据3 3工艺流程设计4 3.1设计要求4 3.2设计步骤4 4 选址与平面布置6 4.1选址要求6 4.2平面设计9 5 结论9 参考文献10 1 绪论 200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341亿m3,消费量为301亿m3,消费结构为化工34%、工业燃料29%、城市燃气23%、发电14%。2003年化工用气量约为102亿m3,主要用于生产化肥。其中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和甲醇生产能力分别占总生产能力的20%和25%。 权威机构分析,天然气将是未来世界一次能源中发展最快的品种,预计2001~2025年全球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为2.2%(而同期原油的增长率为1.9%,煤为1.6%)。202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34万亿m³,比2001年增长近70%,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将从2001年的23%上升到2020年的25%。 由此可知,提高天然气的质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其中,天然气脱水是提升天然气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天然气中含水量的降低可以减少管输压力,避免生产水合物堵塞管道,同时也避免与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生产酸性液体腐蚀管道。就目前国国外的技术而言,总共将天然气脱水法分为三类:低温脱水法、溶剂吸收脱水

油气集输流程集输流程设计油气集输流程是油气在

第一章油气集输流程 第一节集输流程设计 油气集输流程是油、气在油田内部流向的总说明,即从生产油井井口起直到外输、外运的矿场站库,油井产品经过若干工艺环节最后成为合格油、气产品全过程的总说明。每个工艺环节的功能和任务、技术要求和指标、工作条件和生产参数、各工艺环节的相互关系,以及连结它们的管路特点等,都要在集输流程中给以明确的规定。显然,集输流程是每个工艺环节及其连结管路的设计依据和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各工艺环节内部的油气流向则由这个工艺环节的局部流程加以规定。 设计油气集输流程,一般要收集、研究并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第一,油气集输系统是构成油田生产总系统的分系统,因而集输流程设计是以确定的油气储量为基础,以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的方案和措施为前提的。在集输流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收集和分析勘探成果所提供的油藏面积、构造类型、油藏性质、油气储量、油气物性等必要的基础资料,对于油藏工程和采油工程提出的开采设计和工艺措施,如井网设计、开发方式、井身设计、开采特点、采油方式、稳产年限等,以及油井含水变化、递减规律、井下作业特点、井内液面变化规律、从油层到井口的压力分布等,都应该予以认真考虑并且与之相适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油田处在最佳的开发状态和取得最好的开发效果;同时也是为了恰当地确定集输流程的建设规模和适应能力,避免出现由于规模过小或过大而出现集输地面系统连年不断地扩建或投资积压浪费的现象。正因为这样,要按照一个油田总体设计的要求,把构成油田生产的油藏工程、钻井工程、试油工程、测井工程、采油工程、油气集输工程和地面各系统配套工程,看做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既要保证它们各自的特殊要求,更要强调它们之间的横向关系,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每项工程的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从而产生油田开发建设总体设计的最佳方案。 第二,按照集输流程配置集输系统的地面工程,因而油田所处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地形地物、水文和工程地质、地震烈度等自然条件,和油田所在地区的工业基础、农林牧渔发展状况、动力来源、交通运输、居民区及其配套设施布局等社会条件,都将直接影响集输流程设计和工程布局。了解、研究并充分考虑这些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扬长避短,权衡利弊,对提高集输流程设计水平和使工程布局更加合理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就油田地面工程而言,集输系统中各项工程是集输流程的工程保证和具体体现,而集输系统与地面其他系统之间又是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的关系。由此看来,集输流程的设计带有总体设计的性质,它对油田地面工程的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事集输流程设计首先要掌握本系统各工艺环节的基本特点、工艺要求和工艺过程,处理好集输流程和各工艺环节局部流程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了解地面工程中其他配套系统的生产特点和布局的特殊要求,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关系。 第四,要加强技术储备和技术情报信息的交流与消化吸收。注意技术资料的积累,特别是收集、分析和研究国内外同类型油田所选集输流程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他们对每个工艺环节处理的原则,以及所选择的工艺流程给油田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借鉴他人的经验,积极稳妥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解决本油田当前或将要出现的技术难题,无疑是一条捷径。针对本油田集输流程中的特殊问题、普遍问题和长远问题,有必要列出专题,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同时要组织好这些专题的技术配套,使得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整个集输流程能够全面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油气集输教案

西南石油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油气矿场集输 任课教师郑云萍黄坤 院(系) 石油工程学院 教研室油气储运研究所 2011年2 月21 日

课程表

《油气矿场集输》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Oil-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ing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学时:总学时64,实验学时8 4、学分:4 5、先修课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化工分离基础》 6、适用专业:油气储运工程 7、大纲执笔:油气储运教研室刘武 8、大纲审批:石油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6年11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储运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较全面地介绍了油气集输系统及其处理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油气集输与处理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理解油气田内部集输系统各个工艺环节的作用和功能的基础上,掌握天然气脱水、脱出酸性气体和回收液烃的过程、原油的净化工艺及稳定方法,并了解油气集输系统主要设备(分离器、换热器、塔器等)的工作原理、结构及选型设计计算,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承担矿场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工作。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储运专业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油气田矿场内部地面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营运管理的能力; 2、油气集输工艺过程和原油净化、天然气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油气集输设备的结构、一般选型设计计算方法和安全保障技术; 4、油、气集输管道、油气混输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方法与步骤。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1、天然气集输与处理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天然物性计算方法;天然气含水量的确定及天然气水合物相关内容的计算;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中各种场站的工艺流程、功能;矿场集输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天然气脱水、提取液烃、酸性气体脱除常用方法、工艺过程及相关工艺参数的选取;各种集输设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设计选型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指导书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车加油站设计)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用) 曾喜喜主编 田野主审 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二OO六年二月

目录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 (1) 汽车加油站的设计内容和要求 (4) 第1章加油站设计 (4) 1.1 概述 (4) 1.2 加油站建设基本要求 (6) 1.3 加油站的总平面布置 (10) 1.4 加油站的工艺计算 (16) 1.5 加油站工艺配管 (18) 1.6 加油站的设计要点 (22) 1.7 加油站设计的编写要求 (22) 第2章加油站课程设计任务 (33) 2.1 拟建加油站概况 (33) 2.2 加油站课程设计任务 (33) ×××加油站设计举例 (34) 一、×××加油站设计 (34) 二、×××加油站区域划分及总平面布置 (35) 三、×××加油站工艺设计 (39) 四、加油站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说明 (56) 五、参考文献 (59) 附录一×××加油站课程设计图 (60) 1、加油站站址确定 (60) 2、卧式油罐的尺寸系列 (60) 3、各种型号加油机技术参数 (60) 4、加油机安装尺寸图 (61) 5、采用电动计算加油机的流程 (61) 6、采用齿轮泵加油流程 (62) 7、加油站平面布置图 (62) 8、加油站油罐装配图 (63) 9、油罐收发油工艺流程图 (63) 10、储油罐工艺管路示意图 (64) 11、30立方油罐安装图 (64) 12、30立方油罐工艺结构图 (65) 附录二xx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汽车加油站储运部分施工图 (66) 1、工艺管道及自控流程图 (67) 2、管线平面布置图 (68) 3、详图一 (69) 4、详图二、三 (70) 5、1-1~6-6视图 (7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