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内容标准

本节课课标的要求,一是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二是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议: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如生物链的存在,病毒的出现与人口密度、生活习惯、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呈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来把握和领会世界的联系性。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系统优化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树立整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树集体主义观念,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设计了两框,第一框设计了三目:

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概念。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重视事物之间的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的中间环节-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第二框设计了两目:

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学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系统的概念-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和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四、教学活动

课堂导入

观看亚投行的开业及相关情况------了解亚投行的情况所体现的联系观。

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解读,引领学生学习,明确本堂课的目标,提升学习动力。

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注意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联系的有关原理。

进行自主探究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设计了6个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准确的把握联系的有关问题。采取学生展示,老师讲解的方式。

梳理联系观的相关哲理并运用

重难点突破

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的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5.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的功能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联系观的原理。

牛刀小试

相互影响,相互共享,相互协调……引起……:联系的普遍性

以全局为重,从整体出发,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全面小康社会与某一方建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统筹考虑,顶层设计,综合各种因素:系统优化方法

梳理完联系观的原理后,进行牛刀小试,检验学生把握情况。

生活中的哲学

蝴蝶效应——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联系的普遍性。

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部分影响整体。

鳄鱼法则——万一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最佳选择就是牺牲这只脚。如果你试图用手去帮助,鳄鱼便咬住你的手,你越挣扎就被咬得越厉害。——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螃蟹效应——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因为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系统优化方法。

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形象说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合作探究

活动一亚投行是什么?

亚投行的成立是如何体现联系的特点的?

活动一主要设计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联系三个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活动二亚投行能做什么?

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说明成立亚投行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活动二考查学生对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运用。

活动三亚投行,我能用什么?

结合以上材料,请你出一道与联系观点有关的试题,给出主要参考要点。

活动三是让学生根据材料和相关知识范围,尝试命制试题。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命制一道高质量试题并设计出科学参考答案的不易,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和做题态度,提升自身素养。当堂检测

设计了6个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联系观点的重点和一些小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拓展案。

2.尝试用联系的原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升华课堂

走出亚投行,联系我生活

学生展示怎样用联系的观点指导自己的生活。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

引用习近平的名言,倡导学生处理好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民族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升华学生情感,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最后,在《我的梦中国梦》的优美旋律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