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致心脏损害的研究

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致心脏损害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64112582.html,

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致心脏损害的研究

作者:高萌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2期

摘要:长期健身能够预防慢性疾病,比起药物治疗,适宜的运动在改善人的心血管疾病中有着举住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有研究表示,不适宜的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也会造成心脏的损害,例如使心脏结构改变,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心源性猝死。本文针对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致心脏損害及其机制进行讨论,以期人们对运动与健康有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大强度耐力运动;心脏损害;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2-0290-01

1.概述

近年来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逐渐加深,运动训练开展得热火朝天。但促使人体健康的运动是指温和的体育运动,而并不是大强度耐力运动,很多研究表明,人体长期坚持大强度耐力运动会对心脏造成一系列损害,改变心脏结构,而且不利于心脏重塑,导致心律失常,严重者还会造成心源性猝死。所以长期坚持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心脏是有一定损害的。

2.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造成“运动员心脏”

运动心脏分为心腔扩大和心室壁增厚,一般耐力项目的运动员以心脏扩大为主,心室厚度随着心腔内径的扩大而成比例的增大,心肌细胞体积和肌纤维数量相对不变,其室壁厚度与左室内径之比未变。饶志坚等人运用48只SD雄性大鼠进行运动强度和时间对左右心室影响的

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和运动时间的推移,16周中强度或大强度运动可导致

左心室扩张,且运动强度越大扩张程度越大;而右心室扩张只需要8周中强度或大强度运动。

说明高强度的长时间耐力运动会造成心室的扩张。

3.长期大强度耐力运动造成心律失常

3.1窦性心动过缓

长期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在静息状态下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常芸等人对我国930名优秀运动员的基础心率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优秀运动员整体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

55.29%,速度耐力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排第三。这类患者白天心率小于50次/min,夜间心率小于40次/min,或最长RR间期大于2.5 s,出现心房扑动或者需起搏器植入,同时窦

性心动过缓与患者远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发生率及是否需植入起搏器相关,更加证明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病理性损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