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治疗方法的研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治疗方法的研

外伤性颅脑损伤多是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因素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

颅脑外伤严重者可能会处于长期昏迷状态,昏迷时间越长其死亡率越高[1]。

促使昏迷患者苏醒可以有效降低其死亡率,且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元细胞的可塑性较强[2],因此,针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目前国内外在此领域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常用的促醒方法有多感觉刺激治疗、神经电刺激治疗、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以及亚低温治疗等[3]。

现就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多感觉刺激治疗颅脑损伤后大脑会立即启动可塑过程,该过程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4]。

外部因素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刺激。

多样的感觉刺激可以促进树突生长,并促进受损神经的可塑性[5]。

1.1 声音刺激治疗1.1.1 音乐刺激疗法 音乐疗法是一种根据音乐特性将其科学系统地运用于人体,帮助个体在治疗过程中调节心理、情绪、生理变化,并通过节奏刺激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改变身心。

音乐包括旋律、节奏与和声,可以刺激大脑皮质的神经元,改善大脑循环,【摘要】 颅脑损伤引起的昏迷是外科治疗的难点之一,昏迷时间越长其死亡率越高,因此,促醒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以提高其生存率极为重要。

随着临床科研的快速进展,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不断深入,出现多种促醒方法,包括多感觉刺激治疗、神经电刺激治疗、高压氧治疗、针灸治疗以及亚低温治疗等。

旨在将这些方法的研究现况进行相关综述。

【关键词】 颅脑损伤;昏迷;促醒;现状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03-168-05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王伊娜 余慧敏 徐菊玲*作者单位: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师范学院*通讯作者Research status of awakening therapy for coma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Wang Yina, Yu Huimin, XuJuling.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Abstract 】Coma caused by craniocerebral injury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longer the coma duration, the higher the mortality.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resuscitation of coma patients.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the resuscitation treatment for coma patients with brain injury is deepening.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of resuscitation include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mild hypothermia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se methods.【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ma; Wake up; Status quo 从而修复神经损伤[6]。

开放性颅脑损伤诊断与治疗PPT

开放性颅脑损伤诊断与治疗PPT
分类: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可以分为头皮损伤、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脑挫伤、 脑裂伤、脑血肿等。
严重程度:根据损伤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治疗原则:及时进行清创、止血、抗感染、修复颅骨和硬脑膜等治疗,以减轻脑组织 损伤,保护脑功能。
病因与发病机制
外伤性颅脑损伤:由外力作用引起,如交通事故、坠落、 枪伤等
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颅脑损伤、神经系统 疾病等相鉴别
误诊防范:注意病史、症状、体征等, 避免主观臆断
治疗原则:及时、准确、个体化,避免 过度治疗
除血肿、减轻 颅内压、修复
影像学检查:CT、MRI等,了 解颅内损伤情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 凝血功能等,评估患者身体状 况
诊断依据:结合病史、体格 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颅 脑损伤情况
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用于观察颅骨、脑组织、血管等结构 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观察脑组织、血管、脊髓等结构,可提供更清 晰的图像 血管造影:用于观察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脑组织损伤
手术方式:开 颅手术、微创 手术、内镜手
术等
手术时机:根 据病情和患者 情况选择最佳
手术时机
术后护理:保 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感染、监 测生命体征等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抗感染、抗癫痫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手段如电疗、磁疗、光疗等改善症状 康复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非外伤性颅脑损伤:由疾病、感染、肿瘤等引起
颅内压增高:由于脑水肿、脑出血、脑肿瘤等导致颅内压 增高,引起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康复计划

颅脑损伤康复计划

颅脑损伤康复计划颅脑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外力的打击或其他创伤导致脑部受到损伤,这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外伤,需要专门的康复计划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种完整的颅脑损伤康复计划,旨在帮助受伤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康复计划概述颅脑损伤康复计划旨在通过综合性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克服与颅脑损伤相关的身体和认知障碍。

这个计划需要患者与康复团队密切合作,包括神经学家、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以下是一个完整的颅脑损伤康复计划的示例。

评估阶段在康复计划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的损伤程度、功能受损的程度以及潜在的康复需求。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认知功能评估、运动功能评估和言语语言评估。

制定康复目标基于评估结果,康复团队会与患者讨论并制定康复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和可实现的。

例如,对于一个肢体功能受损的患者,康复目标可以是恢复部分或全部肢体功能。

对于一个认知受损的患者,康复目标可以是提高注意力和记忆能力。

制定清晰的康复目标可以帮助患者和康复团队更好地衡量进展。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颅脑损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这些方案可能包括肌肉强化、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物理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功能。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师会帮助患者重新学习和改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照料、工作和社交技能。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恰当的训练和活动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职业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实现独立生活和工作。

言语治疗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在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方面出现问题。

言语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进行言语和语言训练,以帮助他们恢复或改善语言功能。

这可能包括发音和语音练习、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训练等。

认知训练颅脑损伤通常伴随着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

认知训练是通过结构性的训练和活动来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

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你知道吗

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你知道吗

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你知道吗颅脑损伤是指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冲击,损伤脑组织。

临床常采用格拉斯哥评分从睁眼、运动和言语三方面进行评估患者颅脑损伤程度,累加分值15分,普遍为3-15分,其得分与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分数越低,脑损伤程度越重;分数越高,脑损伤程度越轻。

重症颅脑损伤,英文简称SCI,格拉斯哥评分介于3-8分,且昏迷时间超过6h以上,甚至清醒后再次陷入昏迷的患者,是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两种类型,病情凶险,易在短期内出现昏迷、意识障碍等情况,且大部分患者头部遭受损伤后易伴有颅内出血、脑血肿和脑挫裂伤,对患者的脑组织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且病情进展迅速,伴有较多的并发症,致死率高、致残率高,予以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当前,临床治疗颅脑损伤旨在对患者紊乱的水电解质进行纠正,对脑循环进行改善,以便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常使用到神经营养剂对损害的神经元机构进行有效的修复,常见的药物包括脑苷肌肽、依达拉奉。

脑苷肌肽可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的再生修复,对细胞毒性和血管水肿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作用,在神经外科疾病临床治疗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少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预后效果不理想。

依达拉奉属于一类新型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可对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有降低作用,且能阻断大量的脂质出现氧化[1]。

基于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重点。

那么,临床又是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呢?为了更好的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予以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治疗。

1.单一的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其中,常规的治疗具体包括:及时止血和创面处理,以有效预防颅内感染;实时补液和对清除呼吸道里的分泌和残留物;针对出现高热的患者,予以物理降温,并对颅内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

重症颅脑外伤的抢救及护理进展研究

重症颅脑外伤的抢救及护理进展研究

重症颅脑外伤的抢救及护理进展研究摘要:近年来,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发病率呈现出显著增加,对于此类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完成抢救以及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生命安全可以做出充分保障。

本次研究主要就重症颅脑外伤抢救以及护理进展予以综述,以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整体预后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抢救;护理进展颅脑外伤主要指因为坠落、交通事故、跌倒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爆炸、各种钝器以及锐器导致的头部受到间接或者直接损伤。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呈现出严重病情,表现出并发症多、进展迅速等系列特点,呈现出较高残疾率以及死亡率。

马四军,张蕾[1]研究发现,因为治疗期间,患者会呈现出系列应激反应,例如焦虑、躁动等,对此需要合理展开护理干预。

所以对于患者病情迅速判断,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急救以及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病情稳定、手术时间争取、预后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表现出的价值显著。

王静[2]认为对重症颅脑外伤给予护理干预期间,需要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对患者的健康需求给予满足。

所以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抢救以及护理进展情况,以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整体预后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1、合理展开院前急救护理干预①在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立即携带抢救用品赶往现场,对患者情况予以查看,对其伤情迅速展开评估,对急救重点加以明确,合理采取有效、紧急抢救措施进行干预;②对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出保障,对其有效呼吸加以维持,将口鼻腔分泌物立即清除,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呈现出误吸现象。

如患者呈现出通气不畅以及意识障碍,则可能呈现出脑挫裂伤现象。

需要将患者下颌托起,准备口咽通气管放置[3]。

需要实施气管插管以及氧气吸入,如无自主呼吸,则需要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③对有效循环给予维持,合理完成静脉通路创建。

对于输液量严格控制,防止呈现出心衰或者肺水肿;④合理展开包扎止血,颅脑损伤患者诸多合并呈现出开放性伤口现象,需要对患者有无颅骨骨折等认真检查。

明确有无脏器损伤与相关内出血的情况,结合病情完成包扎固定,将污染以及再出血充分避免。

颅脑损伤的脑保护措施

颅脑损伤的脑保护措施

颅脑损伤的脑保护措施进展名字单位通讯作者创伤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杀手,是导致死亡和伤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因创伤导致的死因顺位不断前移,其中颅脑外伤占创伤总数的15%左右,死亡率占创伤总数的8 5%。

在国外,2000-2006年平均每年美国颅脑外伤为170万人,死亡率高达30%,2000年美国为此花费600亿美元,国内的发生率约为240/10万人,死亡率在50鸠上,(在不知不觉中,删除)社会发展把创伤医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如何降低颅脑外伤的死亡率,成为医务人员的一大课题。

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医学界对颅脑外伤病人的治疗和监护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

因为神经系统的特殊性,人们在对于颅脑创伤的脑保护认识方面存在一些争议,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对于颅脑创伤的脑保护措施有了新的认识和应用。

本文探讨近年来对于颅脑损伤的脑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

一.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 和血压的控制临床上通常将提高CPP保证脑组织的血流供应作为创伤后的重要目标,而CPP等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 与颅内压(in tracra nial pressure ICP )之差,适当的调节血压是维持足够的CPP和降低ICP的重要措施。

Rosner等推荐最低CPP为70 mnHg,最佳CPP为100 mm Hg, 认为系统的、自发的或医源性高血压不需控制,否则加重颅内高压、包括使用药物提高平均动脉压和CPP改善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 ,CBF [1]。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在病理状态下,血管渗漏增加,较高的CPP反而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加重,导致ICP升高。

Lund大学的研究团队认为合适的CPP为60 70mmHg 如果为了降低ICP的需要,成人降至50mmHg,儿童降至40mmH也是可以接受的[2-4]。

尼莫地平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进展

尼莫地平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进展

Acta Neurol Seand,1988。78:529.
D 1J
№ "
Hoffeister F.Razda S.Behavioral effects of Nimodiplne
in
ani・
reals.Arznein—Frsch(Drug Res),1982.32:34. 张均田。钙通道拮抗剂1,4双氢毗啶类第二代新药一尼莫地
起的m管痉挛¨J。
2给药方法 尼莫地平注射液的规格为lomg/50ral。朱建芳”1等先 用50ral注射器抽取尼莫地平注射液.注入尼莫地平专用微 泵,通过i通管与常用的液体(5%衙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 20%H‘露醇等),经周嗣静脉册置针同时输入体内,针筒要求 避光,调铮速度为5ml/h.谢索容一1等采用尼莫地平lOrag 直接加人等渗盐水500ral避免缓慢静滴。

p m
1i 1i
平.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3:325. 张曙.等.免脑缺血再灌注后尼莫地平对脑微循环影响的实 验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32. 朱建芳,等.尼莫通治疗SAH引起睹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临 床【}I老年保健,2002。5(3):224. 蹴索容.等.尼莫通冶疗外伤性SAH的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 杂志.200l,i0(4):368. 王桂红,等.尼莫通静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 响.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l。18(I):48. 孙红斌.等.尼莫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脑与神经疾 病杂志,1998.6(3):88.
NMD,
基础理论、临床应用研究与作用机制 脑损伤时神经细胞钙超载是造成恼水肿、脑继发性损害
的关键冈索之一。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诸多的生物化 学因素,如脂质过氧化反应,前列环素与血栓襄,某些神经肽 类、神经递质等参与了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害过 程¨“j,但是这些改变都是一过性或是迟发性损害反应。新 近的研究提示神经细胞钙通道变化可能足引起恼继发性损 害的重要环节拉‘4 J。易声禹…等通过大鼠的脑挫裂伤脑水 肿模型,采用荧光探针Fura一2/AM法检测丫脑损伤后不同 时问脑皮质神经细胞突触体胞浆111游离钙浓度变化,发现脑 挫伤后仅30分钟神经细胞已存侄严重的钙超载,胞浆游离 钙浓度升高,伤后6—72小时,神经细胞持续处于严重钙离 子超负荷状态,初次论证了神终细胞钙通道开放是导敛脑 水肿加剧脑继发性损害的关键性因索之一【2 J,并明确r瞄 挫伤后早期即存在细胞毒性脑水肿,且与血管源性脑水肿同 步发生和发展。实验治疗研究表明,应用钙通道阻断剂尼奠 地平可最箬减轻神经细胞钙超载及脯水肿等继发性损害。 尼莫地平(nimodipine,NMD)为最新一代二氧吡啶类钙 通道阻断剂p‘6 J,实验研究表明,尼莫地平的药理作用主要 是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减少细胞外钙进入细胞内, 同时还有直接刺激神经细胞Ca2+一ATP酶,使其活性增高, 一方面促进胞浆内钙的排除,另一方面,增强线牲体,内质网 等钙库的摄取和赌存钙的作用,从而减少南ca“所促发的 一系列生化连锁反应,可以防止或解除脑血管痉挛.有利于 脑皮质血供,从而防止或减轻脑细胞代谢异常,钙拈抗剂通 过抑制化生四烯酸对血小板的作用,从而对血液流变学有所 改善,尼莫地平脂溶性较大,易透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平滑 肌选择性作用较强,对痉挛性收缩的脑血管作用尤为明显, 同时可以拈抗5一羟色胺、儿茶酚胺、组织胺及血栓素所引

ICU_颅脑损伤病人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研究进展

ICU_颅脑损伤病人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研究进展

ICU颅脑损伤病人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研究进展李星茹1,汤云1*,张超2,姚林1,舒越3,林云康4,成浩1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241000;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南昌大学护理学院;4.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Research progress on 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excitability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brain injury in ICULI Xingru, TANG Yun, ZHANG Chao, YAO Lin, SHU Yue, LIN Yunkang, CHENG Hao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Anhui 241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TANGYun,E⁃mail:********************Keywords brain injury; 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excitability syndrom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influencing factors; nursing; review摘要对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病人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发病率、影响因素及护理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务工作者对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的识别能力,为此类疾病的临床管理与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颅脑损伤;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重症监护室(ICU);影响因素;护理;综述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14.021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excitability syndrome,PSH)是一组以阵发性躁动、高热、大汗、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及肌张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罕见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治疗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交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颅脑创伤发生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资料统计显示颅脑创伤在全身各部位创伤中仅次于四肢骨折,而致死率和致残率均位居首位,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近年来国内在颅脑创伤基础及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对患者的救治效果也明显提高,死残率有所下降。本文就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近况作一综述如下。 1 手术治疗 颅脑损伤后的急性期往往伴有颅内压增高,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脑疝,且脑组织由于长时间受压后可导致不可逆脑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对于具有手术指证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有助于解除颅内高压,为原发性脑损伤的恢复提供条件,且有利于避免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国外有学者认为早期诊治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并提出了1h以内的“黄金救治时间”[2]。目前认为手术指证主要包括:开放性颅脑创伤;急性颅内占位性血肿、中线移位明显;意识进行性恶化;伴有脑受压的粉碎性凹陷型颅骨骨折;伴有瞳孔散大者[3]。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头颅动态CT观察颅内环池、四叠池、中线、脑室等变化,对早期病情判断、预后预测及指导临床救治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动态CT观察显示只基底池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移位超过 10mm者,及时行血肿清除、开放减压手术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且部分患者能获得良好恢复[4]。 由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显露不足及不能不完全清除坏死脑组织、血肿、积血等缺点较为明显,因此近年来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备受推崇,通过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能达到清除硬膜下、硬膜外和脑内血肿及清除额叶颞前和眶内挫伤坏死组织的目的,还能有效控制脑内出血、修补撕裂硬脑膜及预防脑脊液漏等[5]。王韧等[6]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结果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组相比,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组术后第1、3、7天颅内压降低幅度明显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21.88%vs37.50%)、术后预后良好率明显较高(21.88%vs48.44%)、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降低更明显。张好臣[7]通过比较也得到类似结论,与常规常规颗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相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近期和远期预后良好率均更高(p<0.05)。虽然对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创伤大、具有一定并发症的缺点仍存在一些争议,陈炼等[8]认为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以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脑积水及硬膜下积液为主,发生两种及2种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不建议将该术式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一线治疗方法。但目前多数学者仍认为该术式暴露范围广、减压充分及有利于术中止血、脑疝复位等优点也非常明显,更能有助于患者度过术后脑水肿高峰期及原发性脑损伤的恢复。 术后综合处理也是救治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应严密监视患者病情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出入水量等指标,防治颅内血肿、脑肿胀、脑水肿等继发性脑损伤,加强非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安全度过术后再出血、脑水肿及感染期。 2 药物治疗 2.1 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Ca2+保持动态平衡,且细胞外浓度远高于细胞内,发生脑部创伤后细胞外大量Ca2+内流造成细胞内Ca2+超载,从而导致细胞膜结构及功能损害、加重继发性脑损伤,还会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及离子转运而促进脑水肿的发生与进展。钙离子拮抗剂能阻断膜上Ca2+通道的开放、减少Ca2+内流,从而发挥其抑制平滑肌收缩、解除脑血管痉挛、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脑微循环、保护脑神经元等作用[9]。尼莫地平是二氢吡啶类Ca2+拮抗剂,对脑组织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很多研究对其在颅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认为早期应用尼莫地平能有效预防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发展、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及明显改善患者预后[10]。 2.2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血脑屏障功能、保护脑组织功能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主要用于控制颅脑创伤后炎症反应及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但其在实际治疗效果仍有争议,而关于糖皮质激素在颅脑创伤治疗中的认识目前仍还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在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膜通透性、抑制炎症因子生成等方面具有其他药物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脑干损伤、弥散性脑肿胀或轴索损伤等救治中能有效保护脑组织和改善预后,但也有学者认为激素在降低颅脑创伤后脑肿胀和改善预后上的作用并不显著,且大剂量应用是还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并发症如高血糖、消化道出血等[11]。动物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中早期应用时对早期神经元无明确保护效果,且发现其有促进神经元死亡的迹象,但后期体现出促进神经元恢复的作用,这值得我们为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否有弊端去更加深入的思考[12]。 2.3 甘露醇的应用 甘露醇被认为是缓解颅内高压的主要药物之一,20%的甘露醇能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具有确切的降压作用,但对于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大量受损的严重脑挫裂伤患者使用甘露醇可能会提高脑容量、诱发脑疝。王全生等[13]研究发现早期(伤后24h内)应用甘露醇会引起硬膜外小血肿扩大,扩大程度明显重于未使用者,而在伤后24h后血肿相对稳定时使用则不会对血肿扩大造成明显影响。唐斌[14]报道伤后24h内使用甘露醇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20.4%,而未使用者仅为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对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24h如无明显颅内高压应避免应用甘露醇。因此需合理应用甘露醇,并在使用过程中提高警惕。 2.4 内源性脑保护因子 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节苷脂、腺苷、镁、热休克蛋白(HSP)等,研究表明这些因子在减轻继发性脑损害、改善受损神经元及促进轴索修复再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神经节苷脂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主要成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具有促进神经分化、促进突触和轴突生成及促进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降低病死率等作用[15]。 3 亚低温 低温在神经外科的脑保护治疗中已得到普遍应用,但温度过低(<28℃)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凝血机制障碍等并发症,近年来医学界对亚低温(32℃~35℃)在颅脑损伤后脑保护中的作用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认为亚低温改善轴索损伤早期病理改变、维持微管和神经丝数量和排列的正常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其脑保护的机制主要有:降低脑氧耗、减少脑组织乳酸沉积[16];降低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脑水肿;减轻创伤后脑组织炎症反应;降低Ca2+内流;减少内源性毒物如乙酰胆碱、儿茶酚胺、兴奋性氨基酸等对脑组织的损害[17]。目前认为亚低温治疗的适应证较为明确: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原发性或继发性脑干损伤;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缺血缺氧性脑损伤。降温方法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种,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是患者躺在控温毯上使中心温度及脑温降低32℃~35℃。对于亚低温治疗时间目前仍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24~48h的短时程治疗能显著提高GCS评分6~8分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但也有学者认为伤后脑水肿持续时间一般为6~7d甚至更长,因此1~2周的长时程亚低温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何川等[18]应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9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下降,GOS评分良好者明显增多(p<0.05);孙来广[19]等通过比较发现亚低温组患者严重高颅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引流液中谷氨酸、SOD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预后显著改善。 4 高压氧 高压氧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具有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无痛苦等优点,对提高救治率及减少后遗症方面有显著疗效。高压氧治疗能打破颅脑损伤后脑缺氧-脑水肿-颅内高压的恶性循环,促进脑血管收缩、颅内压下降、脑水肿减轻。基础研究表明高压氧的治疗能有助于维持液压颅脑损伤大鼠大脑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功能、减少海马区神经元丢失,对改善脑组织线粒体及认知功能具有显著效果[20]。高压氧的治疗对于对氧极其敏感的脑组织具有显著的保护效果,能极大提高颅脑损伤患者血氧分压、提高血氧含量,能在脑血流量下降时明显改善氧供,并能促进脑组织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孙道法等[21]采取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患者97例共3个月,结果坚持完成高压氧治疗的病例GCS评分及生存质量指数(QLI)评分均明显高于未能坚持完成组,且完成组继发癫痫及死亡例数明显低于未能完成组,癫痫发作者的发作周期明显延长,表明术后配合标准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降低继发癫痫的几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秦国强等[22]采用不同时机(伤后15d内、16~30d内、31d后)及不同疗程(1、2、3及3个以上疗程,1次/d,10d为一疗程)的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后发现,伤后15d内及持续3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治愈显效率最高,为高压氧的治疗时机和方法提供了临床参考。 5 营养支持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往往存在代谢率增高、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增多及低蛋白血症等状况,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则会加重机体各器官组织的损害、提高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纠正颅脑损伤患者代谢紊乱、提高抵抗力、减少并发症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降低病死率。赵青菊[23]分别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分别采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发现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中的IgG、IgA、IgM、CD4+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降低,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提高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谢浩芬等[24]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术后24h内)和延迟肠内营养(术后24h后)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感染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不应一味强调术后24h内进行肠内营养。

参考文献 [1] Stein SC,Georgoff P,Meghan S,et al.150 years of treating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gress in mortality[J].J Nerotrauma,2010,27(7):1343-1353. [2] Rostomily RC,Berger MS,Ojemann GA,et al.Postoperative deficits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removal of tumors involving the dominant hemisphere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J].Neurosurg,2008,7(5):62-68. [3] 王利清,王宇,张新.颅脑损伤急性期的救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7):642-643. [4] 胡少平,周立强,宋淮.急性颅脑损伤基底池及大脑中线CT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20(1):91-97. [5] 于新华,由春玲,杨文辰,等.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1):1690-1692. [6] 王韧,顾奕,魏伟,等.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J].河北医学,2011,17(11):1512-1515. [7] 张好臣.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医临床研究,2013,5(6):112-114. [8] 陈炼,吕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2):106-109. [9] 姜静岩,尹晓飞.钙离子拮抗剂对颅脑损伤致颅内血肿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业,2012。21(14):110-111. [10] 于亮.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1,22(44):4158-4160. [11] 杨玺,史忠.颅脑创伤的药物治疗进展[J].西部医学,2007,19(6):1182-1185. [12] 青格勒泰,张俊义,王新亮.糖皮质激素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展望[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2):84-86. [13] 王全生,张更申.早期应用甘露醇与硬膜外小血肿扩大关系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7):2632-2633. [14] 唐斌.甘露醇早期应用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