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目录

第一节物流概述 (2)

一、物流的概念 (2)

二、物流的分类 (4)

三、物流管理的容 (8)

四、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14)

第二节运输 (18)

一、运输的含义 (19)

二、运输的作用 (19)

三、运输原理 (20)

四、选择运输方式的基本要素 (21)

五、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 (22)

六、运输方式 (25)

第三节仓储 (27)

一、储存保管的概念 (28)

二、仓储的作用 (29)

三、仓库决策 (30)

四、仓库管理的作业过程 (35)

五、仓库与仓库设备 (40)

第四节装卸搬运 (42)

一、装卸搬运的概念 (43)

二、装卸与搬运在物流中的作用 (44)

三、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原则 (45)

四、装卸搬运设备与装卸搬运作业 (49)

第五节物流成本管理 (49)

一、物流成本的概念 (50)

二、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51)

三、物流成本分析 (54)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容 (57)

五、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 (60)

第六节、物流信息管理 (61)

一、物流信息的含义及分类 (62)

二、物流系统对信息的要求 (63)

三、信息技术 (64)

四、物流信息系统 (68)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

早期的“物流”译自英文Physical Distribution(实体分配)“物的流通”,简称PD。简单地说,早期的物流概念就是指商品实体的储存与运输,即商品的空间位移。20世纪80年代物流的概念普遍用Logistics取代PD。“Logistics”的愿意为“后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在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

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物流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因而,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下了不同的定义。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发展,对物流的概念和定义也更加完善。

日本学者林周二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包括物料的废弃与还原,联结供给主体与需要主体,克服空间与时间距离,并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

德国学者R 尤尼曼对物流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研究对系统的物料流(material flow)及有关的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所进行的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出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物流的定义中引入了供应链的概念,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定义的容又进行了完善,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在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物流的定义已在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描述为:“物品从供应地向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各国学者或组织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然而,物流这一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七个要素来进行表述的。这七个要素是:产品(Product)、数量(Quantity)、条件(Condition)、地点(Place)、时间(Time)、顾客(Customer)和成本(Cost)。因而,物流的实质就是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时间和条件下为适当的顾客送到适当的地点,同时保持其适当的成本。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与企业的目标。

物流学是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了系统工程的科学原理与方法,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了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物流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将给国民经济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带

来难以预料的经济效益,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二、物流的分类

社会经济领域中物流活动无处不在,其基本要素都是共同的。但是,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围不同,使得各领域物流有自己的特征性,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既然有不同类型的物流,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以便能区别认识和研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不同,社会对物流的需求不同,人们对物流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综合现有的论述,大致可将物流按下列标准分类。

1、按物流的围不同来划分

按物流的围不同将物流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国际物流和国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宏观物流是指物流全体,从总体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因此,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其主要研究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其含义包括: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在一个小地域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

动等等。因而,微观物流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其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企业经常涉及的物流活动一般都属于微观物流,如: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生活物流等。

国际物流是指国与国之间、洲际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它包括多国之间或洲际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企业经济活动围遍布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随之加快,国际物流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从企业角度看,不仅是已经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即便是一般有实力的企业也在推行国际战略,企业在全世界寻找贸易机会,寻找最理想的市场,寻找最好的生产基地,这就将企业的经济活动领域必然地由地区、由一个国家扩展到国际之间。这样一来,企业的国际物流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企业必须为支持这种国际贸易战略,更新自己的物流观念,扩展物流设施,按国际物流要求对原来的物流系统进行改造。

国物流是指一个国家发生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空间围局限在一个国家领土、领空、领海。国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围小,它也可包括一些区域性组织部的物流。如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按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可划分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河套地区等;按经济圈可划分为沿海经济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等。它所制订的各项计划、法规、政策应该是为其自身的整体利益服务的。

2、按物流系统性质划分

按物流系统的性质可将物流划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物流系统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观性和广泛性。社会物流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流通网络分布是否合理、渠道是否畅通是关键。

行业物流是指同一行业,为了本行业的整体利益或同共目标,而形成的行业部物流网络。为了某一行业的发展,同行各企业在行业物流大领域中,常常需要相互合作,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如日本的机械行业,提出行业物流系统化的具体容是:各种运输手段的有效利用;建设共同的零部件仓库,实行共同的配送;建立新旧物流设备及零部件共同流通中心;建立物流技术中心,共同培训物流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设机械法规政策,采用统一商品规格、统一托盘规格、统一传票,包装模数(指设施与设备的尺寸基准)化等。行业物流系统化,能使参与的各物流企业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又为全社会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企业物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运用生产要素,为各类用户从事各种后勤保障活动,即流通和服务活动,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3、按照物流所起作用不同划分

按照物流的整个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可将物流并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燃

企业物流管理方案

物流管理方案 第一部分 公司物流体系 一、 物流模式: 物流体系有三种模式供选择: 物流模式?? ? ??、以上两者相结合运输的外包、物流外包局限于货物、企业自营物流321 1、第三方物流外包(局限于货物运输)的物流模式——即公司物流部经招投标下设多家物流公司予以承运。(现用模式) 2、公司自营物流模式——即物流运输由公司组建车队直接完成,订单提交销售中心物流部(此模式资金用量投入太大)。 3、 以上两者相结合物流模式——即公司自营物流运输与其他物流公司相结合的运输模式。 二、 物流模式的选用: 物流模式的选用要根据公司的发展及运输状况、市场销售状况、客户的要求以及物流成本来予以考虑。分阶段、销售情况选用不同的模式,以达到不同的预期目标。是选择物流外包还是自营物流,还是两者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和外部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以下主要因素,慎重选择物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根据我公司目前市场状况及运输状况,采用相结合的模式为好。该模式灵活,投入的人、财、物比较少,大幅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具体分析见下文) 1、自营模式的优势 第一、企业能完全掌握对物流的控制 企业自营物流,可以运用自身的产品货源优势及客户资源有效协调物流运输的各个缓解,能以较快的速度解决物流活动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获得贸易商及最终客户的第一手资料,以便配合销售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对于物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快速的解决,能有效避免因交流不通畅而带来的问题。 第二、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 企业自己的物流公司及系统,能够自主控制营销活动,一方面可以亲自为顾客提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加工附近价值。 3、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等六要素。 4、现代物流的作用: A、物流保障再生产过程; B、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给客户以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 C、提高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D、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5、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 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7、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时间和地点 提供给客户。 8、我国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化、自动化、智 能化、集成化。 9、供应链:是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进行整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有关中间商等各方链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 10、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的四个领域:供应、生产、物流、需求。 11、供应链的四个流程: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 1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点: A、物流和物流业大大扩展; B、信息量大大增加,透明度提高; C、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物流作业精细化; D、物流过程高度协调。 13、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14、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15、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A、合同承包; B、个性化服务; C、多样化、复杂性、随机性; D、规模化、专业化;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37)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 卷号:1237)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37)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3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7分)1.国际物流的发展前提是( )。 A. 国际结算B.国际支付C.国际贸易D.国际交往2.在包装中,需要突出商标的包装是( )。 A.商业包装B.工业包装C.特殊包装D.组合包装3.在同样条件下,五种运输方式中成本最低的是( )。 A. 水上运输B.公路运输C.铁路运输D.管道运输4.补货作业的筹划必须满足两个前提,即“将待配商品放置在存取都方便的位置”和( )。 A.“缺货” B.“确保有货可配” C.“不许缺货” D.“不缺不补” 5.配送运输一般使用的运输工具是( )。 A. 电瓶车B.手推车C.汽车D.叉车6.将一定重量或数量的散状物品用一个容器包装,或将可以相互拼凑以减少占用空间的物品用一个容器包装,这种包装属于( )。 A.保护性包装B.节省空间包装C.方便作业包装D.集成性包装7.对物流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责任人进行处罚,是( )的内容。 A.物流工作质量规范B.质量保证体系C.物流服务过程质量D.质量管理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8.仓储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有( )等子系统。 A.采购管理B.库存管理C.入库管理D.储位管理E.出库管理9.运输合理化的主要措施有( )。 A.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B.发展直达运输C.配载运输D.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E.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能10.盘点作业的内容有( )。 A.查数量B.查质量C.查人员责任D.查保管条件E.查成本效益11.流通包装的含义要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这四个方面是( )。 A.包装技法B.包装材料C.包装工具D.包装造型E.包装标志12.物流系统

仓储物流管理制度及流程1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公司物资管理,做好物资的出入库及保管等工作,确保公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订本流程。 第二章仓库管理制度 (一)、仓库管理的总体要求 1、仓库是公司物料供应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各种物料周转储备的环节。 同时担负着物料管理的多项业务职能。它的主要任务是:保管好库存物料,做到数 量准确、质量完好、确保安全、收发迅速、面向生产、服务周到、降低成本、加速 公司资金周转。 2、公司实际生产需要和厂房条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施物控管理,降低成本,控 制浪费,对生产过程物料的成本及浪费进行核算。 (二)、物料入库流程 1、物料入库之前,应先进入待验区,由包装人员报告给品管部。并由品管部对物料进 行检验,合格则在入库申请单上签字。签字后由包装车间送仓库办理入库。未经检验合格的物料不准入库,更不准投入使用。 2、物料验收入库时,仓管员要亲自同交货人办理交接手续,核对清点物料名称、数量 是否一致,并按要求签字,以明确承担物料保管的经济责任。 3、物料数量验收准确后,仓管员凭送货单所开列的名称、型号、数量存放就位,并及 时建立手工和做单录入电脑,并按照规定将入库台账抄送生产部门。 4、不合格物料应隔离堆放,并张贴不良物料标识卡。 5、验收中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采购、品管部负责人处理。 (三)、物料出库流程 1、按“推陈储新,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在库物料。 2、所有领料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1)生产车间凭领料清单提前送到仓库,仓管员根据领料清单单号、名称、规格、型号、领料数量、根据实际需要可一次或多次将物料配好,经生产车间物料员签字 确认后领取。

(2)电工或维修领料应由行政部填写领料清单。说明领料原因,采用“以旧领新”的方式办理领料手续。对交回的不合格配套部件,纳入工具库不良品库统一管理。 (3)工程,技术开发部门领料由领料人填写领料单,经部门主管签字批准。 (4)仓库领料必须由仓管员填写领料单,再由主管签字批准。 3、成品、物料出厂,应按规定程序办理。 4、所有发料凭证,仓管员应妥善保管,不可丢失。 5、所有发料需凭领料单,所有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自行在仓库取用物料。违反者由仓库 报告给行政部,由行政部对其按厂纪厂规处理。 (四)、其他相关事项 1、仓库管理员要对出入库台帐要及时做单输入,做到日清日结,不得压帐。 2、允许范围内的差错、合理的自然损耗所引起的盘盈盘亏,须及时上报《库存盘点表》, 报经有关领导审批处理,以便做到帐、卡、物、资金四一致。 3、特殊情况下可先发料,再补办领料手续。但是必须在当日把手续办妥,否则按厂纪 厂规处理。 第三章物料入库管理办法 (一)、制订目的 规范仓库收料控制程序及管理,使之作业有章可循。 (二)、适用范围 适用本物料仓库收料相关事宜,除另有规定外,皆依本规定办理。 (三)、工作职责 1、仓库:负责物料的清点与入库工作。 2、品管:负责物料的品质检验工作。 3、采购:负责物料的进度跟踪及不良物料的退换处理。 (四)、工作内容 1、供应商送货 (1)供应商送货车到公司厂区后,应及时将“送货单”呈交对应物料仓库仓管员。 (2)待收物料送到指定的待验区,若此物料为生产急料,仓管员可将物料先收到生产备料区。

企业物流管理基础3

1、DRP是()在流通领域中应用的直接应用结果。 A.SCM B.EDI C.MRP D.ERP 2、()物流服务有四个要素,即时间、可靠性、通讯和方便性。 A.销售 B.生产 C.供应 D.回收 3、期订货法采购是预先确定一个()和一个最高库存水准,然后以规定的订货周期为周期,周期性地检查库存,发出订货。 A.订货周期 B.提前期 C.时段 D.入库周期 4、定期订货法采购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一个最高库存水准,()地检查库存,发出订货。 A.及时 B.周期性 C.随机性 D.定期 5物流现代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A.物流信息化 B. 物流装备现代化 C. 物流组织优化 D. 物流一体化 6、某种物资全年需要2880吨,企业仓库每10天向车间发一次料,以此间隔来安排进货,则该种物资的经常储备定额为()吨。 A.40 B.50 C.80 D.160 7、某种物资一年需购进3600件,单价25元/件,年储存费率为16%,每次订购费用50元,则该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为()。 A.300件 B.534件 C.750件 D.1039件 8、企业某种物资年采购总量3600件,单价每件200元,订购费用每次400元;该企业仓库年平均物资储存额500万元,年总储存费用80万元。则该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EOQ为()。 A.100件 B.150件 C.240件 D.300件 9、企业某种物资全年需要45000件,每月订购一次,保险储备天数为6天,备运时间12天,提出订购时的盘点库存量1500件,则下一个月的订购量为()。 A.7500件 B.4500件 C.3000件 D.750件 10、某种物资每月订购一次,平均一日需要量60件,保险储备量400件,备运时间7天,提出订购时盘点库存量800件,原订购下月到货的远期合同有500件,则该种物资下月的订购量为()。 A.1120件 B.1320件 C.2320件 D.2920件 11、某种物资每月需要900件,采用库存定量控制方法,EOQ为400件,最高储备量550件,备运时间6天,则订购点为()。 A.35件 B.150件 C.180件 D.330件 12、某种物资年采购总量10800件,经济订购批量(EOQ)为660件,保险储备天数为5天,采用库存定量控制法,则最高储备量为()。 A.510件 B.550件 C.770件 D.810件 13、采用库存定量控制,若备运时间里物资消耗速度大于预计的正常速度,或误期到货,则进货后的库存量()。 A.低于最低储备量 B.高于最低储备量 C.低于最高储备量 D.高于最高储备量 14、定期库存控制的经常储备定额等于()。 A.最低储备量和备运时间需要量之和 B.定期订购的订购批量 C.经济订购批量 D.进货周期物资需要量 15、企业某种均衡消耗物资采用定期控制方法,每月订购一次,计划年度预测需要量1512吨,保险储备天数8天,则该种物资的最高储备量为()。 A.92.4吨 B.134吨 C.159.6吨 D.213.8吨 16、定量库存控制方法适用于()的物资。 A.缺货损失大 B.必须严格管理 C.有保管期限制 D.需要量变动大 17、用库存定量控制,若备运时间里物资消耗速度大于预计的正常速度,或误期到货,则进货后的

物流管理基础本科必修期末试题及答

《物流管理基础(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1分,共7分) 1.在各种配送电心中,有长期储存功能的是( )。 A.储存型配送帆心B.加工型配送中心 C.零售商型配送中心D.流通型配送中心 2.顾客或物流经营者以外的第三方对物流经营者服务质量的评价表现为物流的( A.内在质量B.外在质量 C.相对质量D.绝对质量 3.在运输功能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两条基本原则是规模经济原则和( )。 A.可靠性原则B.一致性原则 C.范围经济原则D.距离经济原则 4.对于地面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 )。 A.水上运输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 5.把一个代码转换为一定意义的信息的过程是( )。 A.编码B.转换 C.解码D.还原 6.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和支柱是( )。 A.准时生产方式B.看板管理方式

C.混合物流D.共同物流 7.根据上下游生产的需要,将水泥拌成混凝土混合料,改变了以粉状水泥供给用户的习惯作法,这种加工属于( )。 A.保护性加工B.提高物品利用率的加工 C.为消费方便省力的加工D.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加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8.配送管理的三个阶段是( )。 A.调研阶段B.计划阶段 C.试验阶段D.实施阶段 E.评价阶段 9.下列物流中,属于微观物流的有( )。 A.绿色物流B.供应物流 C.生产物流D.xx物流 E.国际物流 10.入库作业的原则有( )。 A.集中作业B.保持顺畅 C.合理安排D.订单跟踪 E.成本节约 11.物流内在质量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 A.质量保证体系B.物流环境质量 C.物流工作规范D.质量管理制度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ok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模拟试卷 一,多选题(10*2=20分) 1.根据物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分为第一代至第五代物流,又分别称之为 . A.原始物流 B.人工物流 C.机器物流 D.集成物流 E.自动货物流 F.智能物流 G.现代物流 2.根据物品地理位置的不同,获取空间价值的途径有: . A.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分散消费场所 B.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向分散消费场所 C.从廉价生产场所流向高价消费场所 D.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集中消费场所 E.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分散消费场所 3.衡量物流质量管理的三个方面是。 A.物流效益 B.物流费用 C.物流效率 D.物流时间 E.物流速度 4.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

A.供应链管理功能 B.“门到门”服务功能 C.供应链新建功能 D.运输一体化功能 E.供应链再造功能 5.货物运输交接有关国际公约有等。 A.《海牙规则》 B.《维斯比规则》 C.〈〈汉堡规则〉〉 D.〈〈华沙公约〉〉 E.〈〈海牙议定书〉〉 的基本任务是编制原材料及部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所依据的是。 A.采购任务单 B.主生产计划 C.物料清单 D.库存信息 E.生产任务单 7.要计算某项物料的净需求量,需要知道。 A.毛需求量 B.已分配量 C.安全库存量 D.计划收到量 E.现有库存量 8.决定配送的关键是。 A.分拣 B.配货 C.加工 D.包装 E.运输 9.网络经济特性又称为,是指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网络其他人的数量。 A.网络效应 B.网络内部性 C.网络外部性 D.供方规模经济 E.需

方规模经济 10.所谓供应链,是将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 A.供应商 B.制造商 C.分销商 D.零售商 E.消费者 二、单选题(60×1=60分) 1.美国商学院教授麦克尔,波物在<<竟争优势>>是提出的令人信服地解释了物流在企业降低成本和形成差异化战略方面的贡献。 A.物流冰山说 B.黑大陆说 C.价值链模型 D.物商分离 2.客户服务是指“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观,它整合及管理在预先设定的,即服务组合中客户界面的所有要素”。 A.最优服务 B.最优成本 C.最低成本 D.最高费用 3.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中,为首的应当是反映使用价值的。 A.数量 B.质量 C.仓储劳动 D.物料消耗 4. 是最为频繁的物流活动。 A.运输 B.配送 C.仓储 D.装卸搬运 5.决定配送水平的送键是 . A.分拣与配货 B.准时与即时 C.速度与服务 D.成本与效益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物流管理(L o g i s t i c s M a n a g e m e n t)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

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物流公司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公司物流部工作手册XXXX年XX月

目录 管理制度 第一章组织定位与职能 (2) 一、组织定位 (2) 二、物流部职能 (2) 第二章组织结构与岗位描述 (2) 一、物流部组织结构 (2) 二、物流部岗位职责描述 (2) 1、物流部经理岗位职责 (2) 2、订单业务主管岗位职责 (3) 3、储运主管岗位职责 (3) 4、订单业务员岗位职责 (3) 5、仓管员岗位职责 (4) 6、导购员岗位职责 (4) 7、出库编号员岗位职责 (4) 8、出库检验员岗位职责 (4) 9、司机(送货员)班长岗位职责 (5) 第三章物流业务管理规范 (5) 一、订单处理 (5) 二、储运管理 (5) 三、退货管理 (6) 工作流程 第四章物流业务流程 (7) 一、订单处理流程图――办事处订货 (7) 二、订单处理流程图――物流商、专卖店订货 (8) 三、订单处理流程图――经销商自提 (9) 四、成品库入库流程图 (10)

物流部管理制度 第一章组织定位与职能 一、组织定位 营销中心物流部是公司实现商品、包装物、宣传促销品等实物资源向销售终端合理配送的功能性、服务性部门。 二、物流部职能 1、保持物流系统运作的高效率,与营销中心各部门紧密协同,对各办事处、 物流商、直供经销商等销售一线提供货物配送服务与监控。 2、科学合理地进行商品物资的调配、储存、运输,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减少 货损。 3、组织好商品售后退回工作,协助售后服务。协同销售计划部做好要货计划 管理工作,提高要货计划的预见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组织结构与岗位描述 一、物流部组织结构 二、物流部岗位职责描述 1、物流部经理岗位职责 (1)、行政隶属 上级主管:营销副总经理 (2)、主要职责 A.全公司物流管理工作计划与费用预算的制定、审批与实施工作。 B.公司物流系统的设计、调整,协助各办事处及物流商对货物储存、运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第一节物流定义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第二节物流的理念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right cost)和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去保证正确的客户(right customer)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和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对正确的产品(right goods)的可得性,即物流的6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

怎么学习及运用物流管理知识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的概念 解释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解释二: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解释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解释四: stream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的物料常常以气态或液态参与生产过程,并以管道输送,这样参与过程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等称为物流。在连续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加入或排出的固体物料也可称为物流。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解释五: (1)日本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1981》中的物流概念:“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物流管理基础

1.在五种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最慢的是(水上运输 2.补货作业的筹划必须满足两个前提确保有货可配 3.物流外在质量主要包括服务过程质量和( 服务形象质量 4.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 20世纪80年代 5.具有最高现代化程度的配送中心是( 专业物流型配送中心 6.从加工对象上看,流通加工的对象是()。 商品 7.在物流系统中,既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又是作为一个为物流系统整体服务的辅助系统的子系统是()。信息子系统 8.对于配送合理化而言,供应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志,供应保障标志的指标包括 ABD 9.物流系统对物流信息的要求是( ABE 10.运送子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ABCDE 1 1.流通包装的含义要从四个方面加以理解,这四个方面是( ABDE 12.物流服务质量的内容有( ABC

13.影响入库作业的因素有( ABCE 1.在运输线路选择中,非成本因素是指与成本元直接关系,不影响企业成本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因素。( 在运输线路选择中,非戚本因素是指与戚本无直接关系,但能影响企业戚本和企业未来发展的因素。 2.集装箱运输方式有整箱和拼箱两种。( 3.划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意义在于正确预见各种可能存在的间接费用,并在恰当时候进行分摊。( 4.按照配送中心的功能,可以将配送中心分为城市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 按照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可以将配送中心分为城市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 5.没有物流信息子系统的有效运用,就谈不上物流的现代化。( 6.绿色流通包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变消费者流通包装为专业集中流通包装,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流 通包装中产生的边角废料。( 7.中枢通道应经过厂房的四周,且尽量直穿,使开始及结束在仓库的出人口。( 中枢通道应经过厂房的中央,且尽量直穿,使开始及结束在仓库的出人口。 2 1.简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五个方面 (1)系统化趋势。形成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社会系统。 (2)信息化趋势。借助于代码、数据库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电子化。 (3)专业化趋势。生产企业逐渐将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 (4)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 (5)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 22.简述不合理配送的主要表现形式。

(完整版)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系___专业___姓名__班级___成绩___ 一、名词解释(共10题 20分) 1、物流标准化 2、物流管理 3、“四号定位”法 4、流通加工 5、企业物流 6、第四方物流 7、EDI 8、物流信息技术 9、供应链管理 10、储存合理化 二、单选(共10题 10 分) 1、()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发生的物流活动,带有自身特殊制约的因素。 A、特殊物流B、一般物流C、企业物流D、区域物流 2、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是() A、包装最简便B、配送合理化C、运费最省D、企业整体最优3、下列对物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流体系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单独存在 B、物流体系存在一定的目标 C、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要求要素达到最优,即可使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 D、物流系统按一定标准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4、()是对物流活动或功能要素的管理 A、物流作业管理 B、物流组织管理 C、物流成本管理 D、物流战略管理 5、电子数据交易的英文缩写为() A、EOS B、EDI C、VMI D、GPS 6、铁路运输的最大特点是() A、适于长距离的大宗货物的集中运输 B、适于长距离的杂货小件运输 C、适于短途的大宗货物的集中运输 D、适于短途的杂货小件运输 7、物流的两大支柱是运输和() A、储存 B、包装 C、搬运 D、配送 8、适用于包装货物、大件货物、散粒货物的装卸搬运方式是() A、连续装卸 B、间歇装卸 C、垂直装卸 D、水平装卸 9、流通加工是() A、生产加工的补充与完善 B、残次品的返工 C、回收旧货的改造 D、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再加工 10、ERP的全称是()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第二章物流基本活动 第三章物流管理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它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身,物流虽然包含在电子商务之中,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却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略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高低已成为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使得货物运输配送更快捷、高效,从而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1 物流的定义 当前国内外对物流定义很多,它们各有侧重,有的偏重物流系统组成,有的强调物流功能要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定义为: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2 物流的分类 物流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如果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则物流可被划分为: 1) 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它是一个整体的物流系统。 2) 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内部范围内物品的流动活动。它又可以区分为五个具体的物流活动,即: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3 供应链概念

物流管理基础本科必修期末试题及答案

《物流管理基础(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1分,共7分) 1.在各种配送电心中,有长期储存功能的是( )。 A.储存型配送帆心 B.加工型配送中心 C.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D.流通型配送中心 2.顾客或物流经营者以外的第三方对物流经营者服务质量的评价表现为物流的( A.内在质量 B.外在质量 C.相对质量 D.绝对质量 3.在运输功能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两条基本原则是规模经济原则和( )。 A.可靠性原则 B.一致性原则 C.范围经济原则 D.距离经济原则 4.对于地面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最适合的运输方式是( )。 A.水上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5.把一个代码转换为一定意义的信息的过程是( )。 A.编码 B.转换 C.解码 D.还原 6.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和支柱是( )。 A.准时生产方式 B.看板管理方式 C.混合物流 D.共同物流 7.根据上下游生产的需要,将水泥拌成混凝土混合料,改变了以粉状水泥供给用户的习 惯作法,这种加工属于( )。 A.保护性加工 B.提高物品利用率的加工 C.为消费方便省力的加工 D.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加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8.配送管理的三个阶段是( )。 A.调研阶段 B.计划阶段 C.试验阶段 D.实施阶段 E.评价阶段

9.下列物流中,属于微观物流的有( )。 A.绿色物流 B.供应物流 C.生产物流 D.城市物流 E.国际物流 10.入库作业的原则有( )。 A.集中作业 B.保持顺畅 C.合理安排 D.订单跟踪 E.成本节约 11.物流内在质量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 A.质量保证体系 B.物流环境质量 C.物流工作规范 D.质量管理制度 E.历史质量 12.运送子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 A.运载工具子系统 B.运送线路子系统 C.交通控制子系统 D.维修养护子系统 E.管理指挥子系统 13.流通包装的类型有:( )。 A.稳定性包装 B.保护性包装 C集成性包装 D.支撑性包装 E.识别性包装 三、判断正误,并将错误的表述改正过来(每小题3分,共21分) 14.运输在直接使用环境资源方面,主要是指由于运输造成拥挤、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而产生的环境费用。( ) 15.流通加工的结果表现为增大了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了供需双方的效益与效率。 ( ) 16.物流业是物流活动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 ) 17.物流设计质量主要是指物流系统的设计和物流作业构成的设计质量。( ) 18.现在存储区的设计趋向于通道变宽,堆码高度降低,因为这样可以缩短摆放和提取货物的时间。( ) 19.通过集中库存使生产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效的配送工作是其前提。( ) 20.物流效率的发挥依赖于物流线路的位置和功能配置。(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企业物流管理核心知识点

1、物流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始地与消费地之间有效且有效率的正向与反向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规划、执行与控制,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 2、物流“衔接黑洞” 衔接黑洞是指在物流诸环节中,货物到达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交接点或停顿点后没有人关注他们在何时应该运往何地。“衔接黑洞”地带往往造成物品停留时间的不确定,增加了库存成本,如果有一个人能够适时知晓货物经过的所有地点和时间,愿意且有能力掌控节奏,“衔接黑洞”现象就不会出现。 3、物流重复与迂回物流 “物流重复”常见的现象是随着物品所有权的转移,物品的储存位置也从买房仓库转移到买方仓库中,物品从真正进入到制造环节或销售环节之前分别在两个仓库停留,买卖双方都要设置仓库,且都要达到足够的容量,这会增加装卸、仓储、和包装费,这些物流成本最终都要加到销售价格上,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效益背反原理 物流诸多活动之间的成本和收益上,存在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仓储成本与运输成本、库存资金成本与缺货成本,存货成本与订货成本。 5、物流集成的目标 1)、物流集成的低级阶段(最低程度) 有一个人有权力组合核心物流活动并能够掌控物流的节奏。 2)、中级阶段(中级程度) 物流的核心活动甚至部分外围活动都被整合在一个实体组织内,如一些大型企业的物流事业部、物流公司等。 3)高级阶段(高级程度) 一个组织有能力使用自己的和社会的物流网络借助于现代通讯技术,随时构建物流系统并控制它。 6、物流集成者的主导地位 有能力实施集成的组织将会成为一个物流系统的集成者,被集成到物流系统充当要素的组织就是被集成者。集成者通过利益分配机制享有被集成者所拥有的物流要素的使用权和协调权。 7、网络溢出效益的获得者 谁先想到将物流要素整合在一个系统中,更重要的是谁有能力操作物流要素的整合。(一个组织内——物流要素的上一级管理层;数个组织之间——核心企业) 8、企业物流集成 物流元活动在企业内部的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集成: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中的活动要素、信息要素、空间要素及物品要素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追求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作,以达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的目标。 9、客户服务的定义 客户服务是使销售的产品增加顾客价值的所有活动。 10、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是指产品在客户心目中的价值,或者说是客户宁愿付出这些货币也不愿放弃该产品的价格。 11、物流服务对提升客户价值的作用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基础章

第一章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发展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 ()1、在1922年,在市场营销中确认了物流的作用。 A.弗瑞德·E·克拉克B.拉尔夫·布索迪 C.亨利·亚当斯D.居里·杜彼特 ()2、物流是对物品(包括无形的服务)从起始点向最终点的动静结合的过程。 A.生产B.分配C.消费D.流动 ()3、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具体性和局部性B.具体性和综合性 C.综合性和全局性D.局部性和全局性 ()4、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和回收物流是属于。 A.社会物流B.企业物流C.区域物流D.综合物流 ()5、由卖方、生产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被称为。 A.第一方物流B.第二方物流C.第三方物流D.第四方物流()6、在物流领域采取的,如直达运输、联合运输、看板、实行按专门路线配送(货运专线运输)等管理和技术,这一目标的体现。 A.范围经济B.规模经济C.速度经济D.客户满意 ()7、通过物流活动的,能够对企业的成本降低的差异化产生影响,从而形成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A.大跨度性与动态性B.实行按专门路线配送 C.联合运输和交流D.有效组织和协调 ()8、物流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开始的。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9、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管理结构和信息系统的相应推动,人们有能力在一个企业内部把物料处理、仓储等其他物流功能部门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 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应用。A A.生产物流与企业物流B.商业物流和实体配送职能 C.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D.供应物流和回收物流 ()10、对于一个零售商,物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它的与零售商店之间。 A.货物运输B.生产部门C.配送中心D.消费者 ()11、人们有时把供应链称之为。 A.物流网络B.物流C.配送中心D.微观物流 ()12、初始的物流是从人们的举、拉、推和计数等人工操作开始的。这是。 A.第一代物流B.第二代物流C.第三代物流D.第四代物流 ()13、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是。 A.智能型物流B.人工物流C.机械物流D.集成物流 ()14、在当今的许多物流体系中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的是。 A.人工物流B.信息物流C.自动化物流D.机械物流 二、多项选择题 ()1、从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