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的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的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的德育教育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的德育教育

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数学教学目的的任务之一。作为数学课不仅要传播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一、巧抓情境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以故事形式妙用情境图。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在教学《比多少》一课时,就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想象,然后编一个故事。学生都争先恐后编出了非常有趣的“小猪帮小兔一起造房子”的故事。教师适当点拨,如果没有小猪的帮忙会怎样呀?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2、以讨论形式领悟情境图。

有很多情境图,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在教学《6、7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大扫除的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同时展开对图上小朋友的讨论,使其深受爱劳动、爱清洁的教育。又如在教学《8、9的认识》时,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教育图片,让学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都是怎样保护环境的,我们平时又应该怎样做?使学生领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总之,情境图都是以学生平时易于接触的事物为对象,不失时机地抓住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由用数学入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部分用数学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数小动物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保护小动物、当一个文明礼貌的小观众等思想教育。再如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小明栽了9棵树,小红栽了8棵树,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并从中贯穿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可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一幅用数学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是非常深广的。作为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三、在数学习惯上下功夫,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数学对学生理性精神是培育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种理性的德育功能。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很多数学问题的求

解常常要为一个符号的确定,一个式子的建立,一个辅助平面的作出……绞尽脑汁。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却步,因而教师在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也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培育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不懈探索的科学态度。

作为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切实注意并发掘教材所蕴涵的思想教育因素,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中的表现,及时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那种认为数学是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思想教育与此无关;认为自然科学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相内容,教学中就能灌输这方面思想的消极态度是不利于数学教学的。任何脱离数学教学、牵强附会、穿靴戴帽的教育教法都是不利于思想教育目的、削弱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重在渗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