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越溪50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要本

苏州越溪50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要本
苏州越溪50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简要本

最新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准则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企业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准则Q/SD3-ZY-096-2005 ( C版) 第1页共2页 1 目的 为改进环境绩效,确定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工程局内所识别的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对工程局环境因素进行环境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 3 引用文件 Q/SD3-CH-22-2005《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 4 职责 4.1工程局生产副局长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 4.2安监办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 4.3环境管理评审组负责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4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 5 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 5.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控制措施: a) 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形成《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b)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依据本准则对环境因素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定本部门、单位/项目部的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安监办: c) 各二级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评审组针对环境因素策划和确定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d) 安监办负责汇总、审核《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指导各部门、二级单位/项目部进行环境影响控制措施的实施。 5.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应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评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5.2.1是非判断法 对环境因素按照以下条件进行判断,凡满足其中一个条件者,直接判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a)环境影响波及全球; b)社会强烈关注; c)不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d)一旦发生可能引起重大环境事故的环境因素。 2005-5 -8发布2005-5 -8实施编制:审核:批准:

输变电工程环评报告书

目录 1前言 (2) 2建设项目概况 (3) 2.1工程建设区域地理位置 (3) 2.2工程组成与主要建设内容 (3) 2.3建设必要性 (5) 3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6) 3.1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 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6) 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8) 4.1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8) 4.2环境保护目标 (9) 4.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 4.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5) 5 公众参与 (17) 5.1公众参与依据和形式 (17) 5.2公众参与过程 (17) 5.3公众调查目的 (17) 5.4调查表的内容及受访者基本情况 (18) 5.5调查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6结论 (20) 7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环评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为满足**市**区电网负荷增长的需要,解决**地区**工业园的负荷用电问题,缓解该区工业用电压力,亟需在该区域周边新布点建设一座330kV变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因此,建设**330kV输变电工程是必要的。 **330kV输变电工程包括:新建**330kV变电站和**330kV送出线路工程。 新建**330kV变电站,站址位于陕西省**市**区武屯镇三合村西侧生产路以南,用地为建设用地,为全户外式无人值守变电站。本期主变容量为2×360MVA,330kV出线间隔4回,110kV出线间隔12回,同时建设配套的电气、水工、生活等设施。变电站总占地面积1.7405hm2,站址用地规划为建设用地。 **330kV送出线路工程,新建0.4km的330kV单回架空线路和2×1.7km的同塔双回线路,“π”接入330kV聂刘~富平II回线路,拆除蒲聂II线约0.3km。该工程全部位于陕西省**市**区内。 工程静态总投资1813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96.33万元,约占总投资的0.53%,工程建设单位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330kV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属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项目(第四项电力第10条电网改造及建设),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相关规划,周边公众均积极支持本工程建设。 陕西省电力设计院于2014年9月完成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明确了本工程的规模和方案。2014年11月,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委托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展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环评任务后,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成立了该工程的环评小组,对工程认真分析,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本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关环评技术导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预测,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公众参与贯穿整个环评工作中,最终编制完成《**33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报告书编制时遵循以下原则: (1)以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为依据,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原则; (2)在科学分析现有资料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和资料; (3)与当地主要规划密切结合;

水库8 淹没及环境影响评价

8 水库淹没处理及工程占地范围 8.1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的确定 8.1.1 淹没处理标准的确定 xxx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标准是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及xxx水库调节运用特性,经分析确定库区淹没处理洪水标准见表8-1。 表8-1xxx水库不同淹没对象设计洪水标准表 8.1.2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的确定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设计规范》和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的规定,淹没耕地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为P=20%,淹没输电,通讯线路和公路按设计洪水标准P=2%执行。 经调洪计算,P=20%洪水位为344.76米,P=2%洪水位为315.17米,库区从坝址至回水末端总长1.26km。淹没的实物有:水田90亩,旱田180亩,林地100亩,公路需改线2.2公里。 8.2 工程永久占地 水库管理范围为:库区上游从坝轴线向上不少于100米及库区土地征用线以下水体陆地面积,大坝下游坡脚处200米,两侧主要建筑物处延200米,水库保护范围:由坝址以上,库区两岸土地征用线以上至第一道分水岭脊线之间的陆地。 xxx水库工程永久占地包括淹没区共计524.4亩。其中工程占地10.5亩,淹没占地511.9亩,管理区占地2.0亩。 8.3 补偿投资估算

根据国家有关征地补偿政策规定和实地调查,参照省内其它水库补偿标准进行淹没补偿单价分析,坚持三者利益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水库淹没补偿费进行估算,淹没处理补偿投资总计为473.72万元。相见表8-2、表8-3。 表8-2xxx水库淹没补偿投资估算表

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环评爱好者辑录

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专题 环评爱好者辑录 输变电项目最特征的问题是电磁污染,所以无论是从影响分析上还是在专题设置上以及在评价重点、评价范围、环境影响预测、环境保护措施上,都要首先考虑到:工频电场、工频磁、无线电干扰等。 1、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专题设置 2、输变电项目评价重点 3、输变电项目评价环境影响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4、输变电项目评价评价范围 5、输变电项目的主要评价因子和预测因子 6、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7、变电所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8、送电线路环境保护措施 9、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输变电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专题设置) 1、自然与社会环境调查。 2、环境现状监测、调查与评价。 3、工程分析 4、电磁污染、噪声、环境空气、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等环境影响预测。 5、水土保持 6、环境保护对策

7、清洁生产 8、环境监测与管理 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0、公众参与 二、输变电项目评价重点 以工程分析、电磁环境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为评价工作的重点。 三、输变电项目评价环境影响识别(输变电工程主要环境影响) 1、建设期: 变电所和输电线路对对环境影响 环境空气的影响,水环境的影响,环境噪声的影响,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的影响。 2、运营期:变电所与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 环境噪声,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变电所生活污水影响。 四、输变电项目评价评价范围 1、噪声: (1)、变电所:厂界噪声评价范围为围墙外1米的环境噪声评价范围为半径100米的敏感区内和附近居民区。 (2)、线路:边相导线两侧50米带状区域范围内 2、工频电磁场: (1)、变电所评价范围为以变电所为中心500米的范围。

xx河道治理工程环评报告书

xxxxxxxx河段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送审稿) 2010年10月

1 总则 1.1 任务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xx市环境保护局对本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请表》(附件2)的受理意见,本工程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院受xx市xx区水利局委托(附件1),为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承担了《xx市xx区xx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的编制工作。 1.2 编制目的 本报告书编制目的如下: (1)在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施工布置,提出环境保护目标,尤其是识别敏感保护目标; (2)依据主体设计资料,进行工程分析。分析工程生态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工程施工期废水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等排放量,结合项目区的敏感性、地表水规模等,确定评价项目、评价等级及其评价范围; (3)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源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减缓措施,制定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监理、监督管理计划; (4)进行环保费用估算,将环保投资纳入主体工程总投资,为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 (5)提出公众参与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在报告书阶段开展第二次公众参与活动,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方案,充分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6)为xx河道治理工程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形成在环境管理上具有约束力的文件,经xx市环保局批复后的《xx市xx区xx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将作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促使项目建设单位明确和履行自己的环保职责。

山西朔州等500kV输变电工程-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成都十陵50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要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国环评证甲字第1905号 2015年8月

1项目建设必要性 根据成都电网电力平衡、500kV容载比分析:2017年,在十陵500kV变电站投运前,成都电网500kV容载比仅为1.5,低于规程要求。因此,为提高成都电网500kV容载比,满足供电可靠性,成都十陵50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十分必要。随着龙泉汽车城产业发展以及四川天府新区发展,东部片区负荷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龙王、桃乡供电压力将持续加大。新建十陵500kV变电站有利于缓解龙王、桃乡供电压力,提高电网运行灵活性及可靠性。 2工程概况 2.1项目基本构成 成都十陵500kV输变电工程包括2个子项目,具体为: (1)成都十陵5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2)桃乡至龙王线路π入十陵变500千伏线路工程。 本工程项目组成见表2.1~表2.2。

2.2成都十陵500kV变电站新建工程 (1)地理位置 新建成都十陵500kV变电站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土镇洪福村1组。 (2)本期建设规模 本期新建主变容量2×1200MV A;500kV和220kV配电装置均采用GIS户外布置型式,500kV出线间隔本期4回(2回至桃乡,2回至龙王);220kV出线间隔本期8回。66kV无功补偿:低压并联电容补偿本期2×4×60MVar;低压并联电抗补偿本期2×1×60MVar;SVC动态无功补偿本期2×180MVar,每套SVC配置TCR 180MVar+并联电容器2×60MVar+滤波电容器1×60MVar。 (3)最终规模 终期主变容量4×1200MVA主变,500kV出线8回,220kV出线16回,远期预留2组高抗(按征地扩建考虑),并联电容器4×4×60MVar和并联电抗器4×1×60MVar,SVC动态无功补偿装置4组(每组包含TCR 180Mvar+并联电容器组2×60MVar+滤波电容器组1×60MVar)。 (4)总平布置 电气平面布置力求紧凑合理,出线方便,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根据建

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总则 1.1.项目建设的由来 永胜至宁蒗公路现为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起点永胜县,路线基本由南向北布线,途经战河乡,至止点宁蒗县,全长116公里。经过几十年的营运,老公路负担日益加重,路面较窄,原有沥青表处路面已逐步老化,整条公路已处于超负荷状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宁蒗县交通局拟投资205366万元建设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但考虑到原老路部分留为沿线村镇农民生产生活及出行的方便,新建二级公路大部分里程甩开老路,局部与老路重合而利用老路。拟建公路全长98km,其中新建段长61.7km,改建36.3 km;路基宽8.5~10.0m,K0 +000-K41+000路段,设计速度40km/h;K41+000-K98+000路段,设计速度60 km/h,路面为沥青混凝土。 1.2.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1)产业政策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项目的建设连接宁蒗县各乡村,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公路网规划 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是我省省道S220线祥云—宁蒗公路中的一段,与省道S308线、丽宁公路形成一条重要环状路网线,同时也是市重要的旅游路线。项目的实施形成了相对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综合网络,符合《宁蒗彝族自治县城乡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8年)》中“十一五”公路规划,符合市的干线公路网规划。 (3)城市规划 拟建项目符合永胜县城总体规划和宁蒗县总体规划的发展思路,规划路线

符合宁蒗县城规划布局,项目建设对永胜县城总体规划和宁蒗县总体规划的实施有促进作用,与永胜县城总体规划和宁蒗县总体规划是相协调的。 1.3. 评价等级及评价围 1.3.1. 评价等级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2.2-2008,HJ/T 2.4-1995,HJ/T 19-1997)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JTG B03-2006),确定评价等级见下表 1-1。 表 1-1 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3. 2. 评价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要求以及本项目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特点,结合拟建项目沿线的自然环境特征,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围确定见表 1-2。 表 1-2拟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围一览表

浅论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浅论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09-06-15T14:45:53.513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陈国亮,李爱英(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 [导读] 简要分析了水库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 【摘要】简要分析了水库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结了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以及水利类和水电类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点、综合评价的内容等,为同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Discussion assessment of reservoir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Chen Guo-liang, Li Ai-ying (Xinji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UrumqiXinjiang830000) 【Abstract】The article briefly analyzed reservoir project may have adverse environmental iMPact, summed up the reservoir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content as well as water and reservoir type hydropower project concern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ntent and so on similar project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reference. 【Key words】Reservoir enginee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1. 引言 水库工程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基本可以分为水利和水电两大类,水利类水库工程是通过水库的拦蓄,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而水电类水库工程则是依靠水库将河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将造成河道水资源量的减少,而后者则对河道水资源量无影响。 水库工程开发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非污染型影响,因此属非污染型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从法律上提到新的高度,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的颁布,逐渐使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环评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水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针对水库工程的建设可能引起的环境变化进行分析、预测、评价,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作为工程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的依据。 2. 水库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1对水文情势影响。水库工程由于改变了河道的天然状态,因而对河道乃至流域内的水文情势造成影响。对于水库工程而言,水文情势的变化是导致工程运行期间所有生态与环境影响的原动力。水文情势的变化,将会对航运、环境地质、水温、水质、流速、流态、局地气候、土地资源、水生生物、陆生生物、河道冲淤、供水、灌溉、移民等造成一系列影响。 水库工程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在库区和坝下截然不同,库区由于大坝拦蓄,坝前水位一般有较明显的抬升,有些高坝水库坝前水位有很大的抬升,由于水位升高,水库水深从坝前至库尾都有不同的增加,同时水库淹没一些原来的陆地将会变成水域,库内水域面积大量增加,另外水库蓄水后,因库区水位雍高、水深增大,水面比降变缓、流速减小,在水库局部岸边可能会有回流,在入库支流汇入口,原来湍急的河流将变成库湾,水流流速大幅减缓。 坝下水文情势将由天然径流状况转为受水库调节影响的状况。对于中小型水利类水库,有防洪要求的,在洪峰期由于水库蓄洪,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洪峰流量,在洪峰后期,水库泄洪,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洪水历时加长,洪峰流量变小,水库削峰作用明显,汛末及汛后水库尽量蓄水以保障供水,坝下流量一般小于天然来水量,特别是,有些以供水为主的水库在制订调度运行方案时,在枯水期甚至平水期都不考虑下泄,从而导致坝下脱流,在评价时应注意要求水库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以保证坝下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对于大型水利类水库工程,由于水库规模大,调蓄能力强,在枯水期仍可保证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而平水期和丰水期则坝下流量一般小于天然来水量,总体表现为坝下流量过程年内趋于坦化,水库年内总下泄水量小于天然来水量。 对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除汛期按防洪要求运行外,一般在丰水期蓄水以保证枯水期电站正常出力,因此一般表现为丰水期坝下流量小于天然来水量,枯水期坝下流量大于天然来水量,坝下流量过程趋于坦化,年内总下泄水量与天然来水量相同,但大部分电站的大坝至电站尾水之间存在减脱水河段,特别是一些调峰运行的电站,坝后常常会出现减脱水现象,在评价时应注意要求水库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以保证坝下河段的生态用水要求。 坝下河段水位和流速变化情况与流量变化过程相对应。 2.2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河流上筑坝建库,将使坝上形成宽阔的水域环境,库区水动力条件也将发生改变,急流变缓流甚至静水,水深、水面宽成倍增加,造成库内水体水质、水温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坝下河流的水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 库区水质变化主要体现在库区水体富营养化、部分水质指标的变化如重金属的沉降、泥沙含量的降低等,坝下河道水体水质则受制于库区水体水质以及坝下河道水量变化引起的水体自净能力的变化。通常状况下,在河道水体水质本底状况较好的前提下,水库工程的建设不会对库区及下游河道水体水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但是,若有污染源排入河道,水库工程的调蓄作用造成河道水量的减少将有可能加剧水质污染的程度。 水库工程的“高坝大库”将会造成库区水体出现水温分层现象,进而造成下游河道水体的水温出现变化。存在水温分层现象的水库多分布在山区,且库内水体的交换速度缓慢,根据相关研究,若水库最大坝高大于50m,发生水温分层现象的概率可以达到50%以上。水温分层现象多发生在夏季、冬季,而春、秋两季则不明显,夏季水体水温随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冬季则正好相反。下泄水体水温因水库水温分层现象而发生相应变化,并且因泄水建筑物的高程变化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高程越低,水温影响程度越大。通常状况下,水温沿程恢复需要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才能恢复至天然状态。水温与鱼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鱼类的繁殖,要求一定的水温条件。 2.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区域自然体系生态完整性与敏感生态问题评价两大方面考虑。

关河水库环评报告书简本doc-山西省盂县龙华口水电站工程.doc

武乡县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关河水库管理局 评价单位: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一○年八月

目录 1、说明 (1) 2、建设项目概况 (1)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2) 4、评价范围 (3) 5、评价重点 (4) 6、环境敏感点 (4) 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4) 8、环境保护措施 (5) 9、公众参与方式及阶段性成果 (6)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

1、说明 关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于2007年12月25日开工,2009年11月15日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同年底通过工程验收,目前已投入稳定运行,而前期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未批项目已建,遵照环保管理要求,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接受关河水库管理局委托开展该项目环境评价的补作工作。现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及规定,并经关河水库管理局同意向公众公开环评内容。 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 2、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武乡县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地点:长治市武乡县浊漳河北源关河峡口关河水库上,县城东北2.5km 建设单位:关河水库管理局 建设性质:改造、环评补作 建设进度:施工已结束,正常运行 投资估算:4300万元 建设内容: 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坝体下游护坡翻修及下游坡脚液化土层的压重处理;(2)大坝左岸防渗帷幕灌浆;(3)溢洪道改造(包括溢洪道启闭机房整修);(4)新建一条溢洪道至大坝专用抢险公路;(5)泄洪排沙洞区改建(闸门改建、泄洪道防渗加固以及启闭机房改造);(6)供水发电洞进水塔加固及闸门改造。在本次环评现场勘踏期间,溢洪道消力池因资金未到位待建,现场遗留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管理局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及公路区水土保持措施不完善。本环评要求补建污水处理装置,完善水保措施。项目完成后,水库大坝将达到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的部颁防洪标准,可有效保护下游4.5万人口、5万亩农田及武墨铁路、沁邯公路的防洪安全,同时可改善下游2.8万亩农田灌溉,并向黎城勇进灌区7.6万亩耕地补充灌溉水源。 建设内容一览表见表1。

最新版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工程概述 2、系统部分 3、线路路径方案 4、路径断面方案比选 5、电缆选型 6、工程设想 7、投资估算

1、工程概述 本报告为进线部分说明书,仅对某某变电站本期二回500kV 进线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说明,其它部分不在此重复阐述。 1.1 工程建设规模 500kV 某某变电站站址位于成都北路以西,山海关路以南,大田路以东,北京西路以北,进出线均采用电缆形式,在隧道内敷设。其 中进线采用 3 回500kV 电缆,输送容量1000MW 。本期建设 2 回,均从500kV 三林变电站受电。 500kV 电缆采用隧道方式敷设,目前有4 个备选路径方案,总长度为15.6~19.9km。 1.2 设计依据和范围 1.2.1 设计依据 某某电力公司上电计字2014 第132 号“关于委托500kV 某某输变电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函”; 某某电力公司发展计划部2015 年1 月10 日关于500kV 某某变电站主变规模论证会议的会议纪要。 1.2.2 设计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某某首次使用的长距离500kV 电缆的选型、敷设、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 在本报告的估算书中,仅计算了500kV 电缆2 回(本期建设规模)的建设费用,线路长度按照推荐路径方案考虑。 1.3 设计规范性文件 a.《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b.《发电厂,变电站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S DGJ-89)

c.《高压电缆选用导则》(D2-401-91) d.《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DJ5-85) e.《电力设备接地技术规程》 f..《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 B 50116-1998)g.《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 B 50168-1992)h. 《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DLGJ 154-2000)I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 )J.《高压充油电缆施工工艺规程》(DL 453-1991)k. 《电缆载流量计算》(JB/T10181.1-10181.6-2000) 2、系统部分 根据华东电力设计院“500kV 某某变电站接入系统”的研究,某某站远景建设 3 台1500MVA 的主变,本期建设 2 台1500MVA 主变,均通过500kV 电缆从浦东方向的500kV 变电站受电,本期 2 回来自三林变电站。 某某站500kV 主接线方式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方式。为满足某某 站的安全可靠供电,本期500kV 电缆应满足正常情况下每回 1000MW ,事故情况下每回1500MW 的输送容量。 3、线路路径方案 500kV 某某变电站本期建设 2 回电缆,均来自500kV 三林变电站。结合中心城区道路网规划及某某园区道路规划,设计了 4 个路径方案。下面将对该 4 个方案的走向,沿途穿越轨道交通情况,线路长度进行介绍;并通过各方面综合论证提出推荐方案。

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指导教师:李薇 姓名:王峥 学号: 1142200030 日期: 2014年11月12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1) 1.1输电线路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1) 1.2输电线路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1) 1.2.1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影响分析 (2) 1.2.2输电线路工频磁场影响分析 (2) 1.2.3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影响分析 (2) 1.3变电站环境影响分析 (2) 1.3.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 (2) 1.3.2运行噪声 (3) 2、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3) 2.1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环评要求及程序 (3) 2.2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3) 2.3输变电建设项目执行的环保标准 (4) 2.3.1噪声环境标准 (4) 2.3.2电磁辐射环境标准 (4) 2.4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结语 (5) 参考文献 (6)

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王峥研动1419 1142200030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现状,分析了输变电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在电磁辐射和噪声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并对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要求、环境标准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关键词:输变电;电磁辐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1、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除了电磁环境(包括工频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评价外,还包括对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社会环境、城市景观、变电站噪声、废水、废油及其它废弃物处置等的评价。 输变电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因子和影响范围均各有其特点,对环境影响的过程见图1。 图1 输变电生产工艺流程与主要污染产生示意图 1.1输电线路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输电线路的施工将对植被产生破坏,树木的砍伐对某些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输电线路施工期施工工程量小,时间短,而且输电线路在昼间施工,其施工活动不会影响附近居民夜间的休息,但架空输电线路在跨越居民房屋时对居民的居住环境及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输电线路的建设将涉及必要的房屋拆迁、补偿和移民安置问题。 1.2输电线路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①电压等级;②导线类型;③杆塔的形式;④杆塔

水库环评报告书公众参与(官昌)

第十章公众参与 10.1 调查目的 官昌水库是供水、灌溉、发电的综合项目,公众参与是协调和评判建设项目对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使公众充分地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及发表他们自已的意见和看法,并反馈到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使可能受到影响的公众或团体的利益得到考虑和补偿,使项目建设过程更趋于完善和合理,从而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综合和长远效益。同时公众参与过程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 因此,为了了解社会各界对官昌水库工程建设的了解、认识和要求,让更多公众参与官昌水库工程的建设,广泛听取公众在各方面提出的良好建议和宝贵意见,本评价特设公众参与调查项目。 10.2 调查方式和内容 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官昌水库周围公众的文化水平、生活方式,调查方法采取深入拟建工程附近的外洋、马坂、溪口等村、七都乡政府、蕉城区及与工程相关的的林业、水、电部门,说明调查内容,向公众发放官昌水库工程《公众参与调查表》,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最后经整理统计,进行归纳分析。 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主要是针对拟建工程建设对社会、公众影响比较敏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息普及率及对工程建设的支持率; (2)工程建设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3)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及营运期对环境影响; (4)工程建设对公众利益的影响类型以及公众的基本态度; (5).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

(6).工程建设对环保影响,公众对建设方提出要求和建议。 10.3 调查表回收情况及填表人简况 本次在官昌水库周围乡村、林场及有关单位、居民区随机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1份。被调查者的年龄在20~60岁间,职业有农民、村干部、居民、教师、以及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其中女性占14.7%。具体情况详见表10.1。 表10.1 公众参与调查组成因素统计 10.4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 10.4.1公众对拟建项目了解、支持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官昌水库工程的建设消息普及率达到97.5%。出于对水库建设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考虑,有90%的被调查公众都对官昌水库的建设持支持态度,80.5%的被调查公众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选址认为是合适的,这对工程的顺利实施是非常有利的。在下阶段的设计及工程建设中,仍应进一步加强宣传,不仅要让公众了解本工程的投资、建设基本情况,还要将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暴露给公众,这不但有助于公众提出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和建议,还可以获得公众的体谅和支持,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公众对拟建的官昌水库了解情况见表10.2。 表10.2 公众对拟建项目了解、支持程度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1504号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O一O年九月

1 线路走向 沈阳绕城高速公路全长81.887km。北环起点位于北李官互通立交,终于王家沟互通立交(与京哈高速沈阳至铁岭段相接),全长30.2km。东环起点位于王家沟互通立交,终于石庙子互通立交,全长10.8km。南环起点位于石庙子互通立交,终于金宝台互通立交,全长29.1km。西环起点位于金宝台立交(与沈海高速沈阳至大连段相接),终于北李官互通立交,全长11.787km。 2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为81.873公里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其中六车道14.3公里(含过渡段),八车道67.6公里,全线设互通立交23处。拟建公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3环境影响评价概况 3.1主要评价内容 (1)总论 (2)工程概况 (3)项目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4)污染因子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景观影响评价 (8)大气影响预测 (9)声环境影响评价 (10)水土保持措施及评价 (11)水环境影响预测 (12)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3)事故污染风险分析 (14)公众参与 (15)清洁生产 (16)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7)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3.2评价程序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程序

3.3工程分析 拟建高速公路施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交通噪声、社会经济影响以及生态破坏等。影响来源与环节主要是工程征地拆迁、材料堆放及运输、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噪声,大风天气引发扬尘。 项目运营期的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是声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风险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来源与环节主要是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及排放的尾气,道路车辆运输材料散落及有害物质运输事故等。 4环境质量现状 4.1社会环境 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沈阳市核心区。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3%、16.1%、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7.5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76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8.6亿元,增长18.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1亿美元,增长2.3%;出口总额35亿美元,下降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0.2亿元,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129元,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4.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3.2%。 4.2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设计带地貌类型较简单,可分为冲洪积平原和微丘陵两个单元,冲洪积平原地貌,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介于40~80m之间。微丘陵地貌,地势略有起伏,地面标高介于100~140m之间。 (2)气候 沈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4℃;采暖季平均气温-4.8℃。其中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11.0℃);非采暖季平均气温17.8℃,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24.7℃)。年降水量690.3mm,降水多集中在非采暖期的七、八两月,并以七月份的平均降水量为最大(165.5mm);采暖期各月平均降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题一 一、请以火电和水电建设项目为例,简要说明进行污染型和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时的异同点。 初步做了一个答案,请大家补充完善。 答:火电项目工程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 2、发电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3、污染物分析:包括水量平衡、贮灰方式、排烟状况、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包括烟尘、SO2、NO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浓度、设备噪声。 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进一步说明清洁生产的几个内容)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除尘装置、脱硫装置及脱氮装置的工艺、去除效率等。贮灰场贮灰方式及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6、总图布置及方案分析。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电厂各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水电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 1、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包括项目组成、建设地点、规模,重点要说明流域概况、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开发利用概况。 2、工程施工规划: (1)施工布置:工区布置、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料场规划及砂厂料的开采。 (2)施工交通运输:对外交通和厂内交通。 (3)施工导流。 (4)施工进度及人数。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工程占地:永久性占地和临时性占地;植被破坏等。 (2)水库淹没:水土流失及淹没面积。 (3)移民安置:移民数量、移民方案。 (4)工程运行:运行后重点考虑对流域产生的影响。 (5)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4、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 5、替代方案。 两者异同:两者的相同点是都要说明工程概况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分析。不同点是火电项目以工艺分析、总图布置和清洁生产分析为重点;水电项目以工程施工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和替代方案为重点。水电规划环评案例 西南横断山脉某河流流域总面积23590平方公里,干流长度423公里,天然落差2523m,水量丰沛,干流河床比降大,年平均径流量178立方米/秒,水能资源丰富,在该河流上游距离河口156公里处已经有一蓄水5.6亿立方米的“龙头”水库。河段所在地区经济不发达,流域总人口5.6万人,涉及有两个县的14个乡,国内总产值1.8亿元。为发展地方经济,开发水电资源成为该流域的一个必然的选择。根据该河流的形态、资源分布特点和龙头水库的蓄水位变化情况,水电部门做出了该流域梯级水电开发规划,该规划提出5个拟议订方案,分别在河流的不同段开发4组可能的梯级开发方案,其中一个作为规划的推荐方案,规划中主要对不同梯级组的地质条件、水文泥沙情况、交通条件、动能经济指标、水库淹没、工程枢纽布置、工程量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最后推荐的开发方案是“一库5级”方案。问题 1. 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是什么? 2.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3. 规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5个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模板】

XX市区XX(周洼)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5个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XX市区XX(周洼)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 (简本) XX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2016年4月

一、工程概况 XX市区XX(周洼)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 1)XX(周洼)110千伏变电站XX工程:XX(周洼)110千伏变电站位于羊山新区规划的北环路与新十八大街交叉口东南角。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2376m2,全户内布置。规模为主变压器终期3×50MV A,本期1×50MV A;110千伏出线终期4回,本期2回。 2)XXXX~五里墩π接入茗阳变110千伏线路工程:线路起于茗阳变电站,同塔双回(双侧挂线)向西出线,π接至XX~五里墩110千伏线路29号塔附近,线路全长5.2千米。 3)XX茗阳~XXπ接XX变110千伏线路工程:线路起于XX变,双回电缆出线,钻越110千伏茗候线后,改为双回(双侧挂线)架空至茗信110千伏线路南侧双回路分歧,π接至110千伏茗信线31、32号塔附近。线路全长1.15千米,其中单回路0.8千米,双回电缆长度0.35千米。线路位于全线位于XX市羊山新区内。 二、环境质量现状 XX市区XX(周洼)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所在区域地貌属淮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输电线路沿线地形为100%平地。区域植被主要为农业植被和林业植被。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等;林业植被主要为杨树,间有少量野生灌木、杂草。变电站及输电线路评价范围范围内无大中型地表水体。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无饮用水源保护区。 本工程变电站四周及拟建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工频电场强度满足10kV/m的控制限值要求。沿线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声环境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的要求。 三、环境影响分析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10kVXX(周洼)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进行。通过分析,110kVXX(周洼)变电站建成后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小于4000V/m的的评价标准,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100μT的评价标准。

2020年(公司治理)河道治理工程环评报告书

(公司治理)河道治理工程环 评报告书

xxxxxxxx河段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送审稿) 2010年10月

1 总则 1.1 任务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xx市环境保护局对本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请表》(附件2)的受理意见,本工程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院受xx市xx区水利局委托(附件1),为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承担了《xx市xx区xx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的编制工作。 1.2 编制目的 本报告书编制目的如下: (1)在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施工布置,提出环境保护目标,尤其是识别敏感保护目标; (2)依据主体设计资料,进行工程分析。分析工程生态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分析工程施工期废水排放量、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等排放量,结合项目区的敏感性、地表水规模等,确定评价项目、评价等级及其评价范围; (3)分析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源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预测和评价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减缓措施,制定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监测、监理、监督管理计划; (4)进行环保费用估算,将环保投资纳入主体工程总投资,为环保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 (5)提出公众参与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在报告书阶段开展第二次公众参与活动,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方案,充分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6)为xx河道治理工程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形成在环境管理上具有约束力的文件,经xx市环保局批复后的《xx市xx区xx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将作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促使项目建设单位明确和履行自己的环保职责。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