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总结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创造并保持一种环境,使组织(群体)中成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

智和潜能,为实现组织(群体)的崇高目标努力奋斗的过程。

管理学:是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卫生事业:它是一项公共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促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服务的总和。包括卫生行政、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以及为卫生事业提供人力、物质、技术、信息等支持的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医疗器材、药品生产等组织机构。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应用学科。

管理的职能:1.计划工作2.组织工作3.人员配备4.指导与领导工作5.控制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2.整分合原理3.反馈原理4.封闭与开放原理5. 弹性原理6.能及原理7.主观能动原理8.动力原理9.竞争原理10.效益原理卫生事业的特点:1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预防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2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3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4卫生服务有垄断性。

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管理水平,文化背景,人口状

况,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

公共政策主体:指在整个公共政策的周期中进行能动活动的组织和人员,这些人包括参加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公共政策客体:指公共政策作用的对象及其影响范围,即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政策环境: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政策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由具备专业资质的评价者作为主体,运用公认的科学研究方法,排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环境等非政策因素的干扰,对政策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确定政策去向的依据。

公共政策特征:1.政治性2.价值选择性3.层次性4.阶段性5功能多样性6.合法性7.权威性8.普遍性(公共性)9.稳定性

公共政策的功能:1.公共政策的指导功能2.公共政策的协调功能3.公共政策的控制功能4.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和教

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指导方针的核心是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政策方案可行性论证的阶段和步骤: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在准备阶段,需要确定论证对象、制定论证计划和筹集与配置论证资源;在实施阶段,需要进行可行与否判断,确认可行方案并进行可行方案的择优;在结束阶段,撰写可行性论证报告,并进行优选方案的抉择。

政策问题根源分析的基本任务:1如何运用卫生系统运作规律,定性推论特定政策问题的影响因素2运用卫生系统运作规律中这些因素的关系,总结、推论和归类问题的根源、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3总结在根源的作用下和影响因素的促发下,特定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潜在危害,即问题的形成机制4如何定量模拟和论证政策问题的形成机制。

组织工作:产生组织的过程便是组织工作。

组织变迁:组织目标一旦改变,或是组织内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组织形态需要做出

相应的调整。

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组织结构的三种基本形态:直线型组织、直线参谋型组织、矩阵形组织。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的命令与报告关系,命令、报告和参谋是组织内三种基本角色,不同的组织结构是这三种基本角色的不同组合。单线关系是直线型结构,双线关系则形成矩阵型结构。直线参谋型组织仍然是单线关系,其中参谋不直接给予指令,但参与决策。

中国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能:1.卫生资源配置的引导和调整 2.公共卫生3.卫生监督4.其他工作:例如卫生部的主要职能还包括协调中西医共同发展、医药卫生领域科技发展的规划与组织、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等。地方卫生局的职能还包括当地血液管理。

卫生服务组织的类型:专职向民众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称作卫生服务组织。在中国,卫生服务机构有四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妇幼保健院提供妇幼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层提供初级卫生服务。

卫生行政组织的设置原则1.法制化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合理原则4.职、责、权一致的原则5.管理宽度与层次优化原则6.协调一致的原则7.服务性的原则8.民主化的原则

卫生计划:指以卫生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手段、以保护和发展人民健康为目的而制订的一系列行动方案。常见的卫生计划包括卫生项目计划、卫生机构计划和卫生发展计划。

区域卫生规划:指在一定范围内,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群疾病负担、主要卫生问题和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向全体居民提供公平、有效卫生服务过程。

计划的特点和意义:特点:1.领先性和主导性2.普遍性3.计划的效率;意义:1 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弥补不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

制订计划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2.分类指导原则3.前瞻性原则4.科学化原则5.滚动调节原则6.可持续发展原则

制订计划的基本程序:形势分析,确定目标和指标,制定策略和方案,确定实施

具体措施,监督和评价,编制活动预算,确定活动日程表

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1)供需平衡原则(2)可及性、布局和结构合理原则(3)根据服务人口及服务面积设置机构配置资源。

影响评价:两层含义:一是项目某项干预实施后在项目实施地区内对卫生与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二是项目实施后,产生预期结果的可持续性。

进度评价:在项目计划实施后到总结评价之前进行,对计划的实施进度与过程进行监控与控制,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检查项目计划干预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情况,对覆盖率及其质量进行测量。

评价的目的:1.判断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2.计划实施结果的比较;3.完善管理过程。

效果评价和效益评价的区别与联系:效果评价指由于计划的实施对某一卫生问题或改善卫生状况所取得的卫生结果。效果可以用来评价项目计划中干预措施实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