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外交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论述美国特色之大国外交

论述美国特色之大国外交
美国以其独特的外交政策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个大国,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并在全球事务中展示了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美国的特色之一是其全球影响力。
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而且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美国通过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能够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美国的外交政策以捍卫其国家利益为中心。
___坚持采取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并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来维护和促进其国家安全和繁荣。
这种特色使美国在与其他国家打交道时能够表现出坚定和果断的态度。
另外,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还倡导自由、民主和人权等价值观。
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美国一直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推动这些价值观的普及和维护。
美国常常通过发表公开演讲、签署国际法约和参与多边机构等方式来表达其对自由和人权的承诺。
最后,美国在外交事务中也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尽管美国在一些地区存在矛盾和竞争,但美国也意识到合作对于解决全球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美国通常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机制,与其他国家建立互信,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美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其独特的特色。
通过全球影响力、捍卫国家利益、倡导价值观和拥抱合作,美国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特点使美国的大国外交与众不同,也塑造了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形象。
美国近代外交思想

美国近代外交思想美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后起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
独立战争(1775-1783)胜利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到1860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已居世界第4位。
经过1861-1863年的南北战争,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南方的奴隶制度,美国的独立和统一从此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美国的外交通常带有孤立主义的特点,这种孤立主义主要表现为对欧洲事务持中立态度。
与此同时,美国在美洲大陆却奉行扩张主义政策。
诸如1803年,美国利用法国的困难处境,从法国手中取得了路易斯安娜;1810-1818年,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等等。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年度国情咨文中还提出了《门罗宣言》,即主张美洲是美洲人的欧洲,欧洲列强不得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务。
《门罗宣言》的发表,虽然对于维护拉丁美洲新独立国家的独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它也表露了美国企图独占拉丁美洲,把拉丁美洲变成其势力范围的野心。
( )第一节:富兰克林的外交思想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科学家。
富兰克林的一生是充满坎坷,不断奋斗与超越的一生。
他对美国的独立战争和科学事业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富兰克林于1706年1月17日生于今麻萨渚州波士顿城一个贫穷的家庭,因家境贫穷,他并未受正规教育。
10岁那年被迫中止学业。
但勤奋好学的他并未因离开学校而停止学习,在帮父亲工作的两年里,他阅读了《为善论》、《希腊罗马名人传》等大量作品。
这些作品对富兰克林的思想起了重要启蒙作用。
( )1717年,富兰克林做了同母异父兄弟詹姆士、富兰克林的学徒。
1723年因争执而分手。
1724年,富兰克林孤身来到伦敦,其间他在一家印刷所里工作了近一年。
在英国期间他写了一本小册子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发表了见解,他提出:勤劳的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分给寄生、懒散的人,这是造成社会贫困的主要原因。
实用主义及其意义简介

• 方法论
实用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原则,是一切以效果、功用
为标准。其目的在于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科学和 宗教等对立的理论。实用主义不同于传统哲学的特点之 一,是从方法入手讲哲学。思维方式不是就概念本身而 论概念,而是探究它会产生什么效果。实用主义方法反 对首先设定最先存在的事物、 .原则或范畴,它只关注 最后的事物。
查尔斯·皮尔士被认为是 “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 1910),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 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 会的创始人之一。19 世纪 70 年代参加“形而 上学俱乐部”,认识了皮尔士,并接受其影响, 后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1872 年开始在哈佛大 学讲授解剖学和生理学,由于研究神经生理以 及与心理学有关的其他生理学问题,他逐渐转 向心理学的研究。1875年, .建立美国第一个 心理学实验室。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 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威廉·詹姆斯所著同名图书《实用主 义》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 书,被认为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
二、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
• 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 • 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 •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 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 • 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 .,是一种工具,是
实用主义及其意义简介
一、定义
•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 动)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 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 法律、政治、教育 .、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内容提要】文化是美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辐射性和渗透性的软国力,文化和政治、经济、军事等要素一样,一直是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驱动力之一。
文化要素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不象其它要素的作用那么明晰和直接,但它象幽灵一般控制着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
文化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机理可以表达为“文化控制”。
美国的外交行为的那种世所共知的独特个性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文化特性,外交行为的特性是文化特性的一种转移、复制和表达。
文化的工具性功能和它在外交行为中发挥的导向性功能使它在美国国际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双重意义。
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认为:“文化因素进入现实政治领域的程度,要比专攻国际关系和相关研究的许多人——当然不是所有的人——所承认的要大得多。
也许可以再一次在不同程度上说,一切国际政治都是文化性的……”他在这里强调了文化与现实国际政治的深刻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向我们提示了文化要素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本原意义。
文化是美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辐射性和渗透性的软国力,文化和政治、经济、军事等要素一样,一直是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驱动力之一。
文化要素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不象其它要素的作用那么明晰和直接,但它象幽灵一般控制着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
一、作用机理与控制模式迈克尔·H·亨特在《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一书中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审视了建国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的历程。
他认为,为了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应该从与文化体系相关联的角度去理解它,忽视文化价值的作用会走入误区。
的确,文化作为一种本原性和导向性的要素,影响着美国外交行为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那些曾经左右过以及现在正在左右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人物,都或多或少表达过这方面的体验。
吉米·卡特就曾说过,世界的新现实要求“一种新型的美国外交政策——永远坚持我们的价值观与传统的乐观主义基础上的政策”。
试论美国的文化外交_软权力的运用

试论美国的文化外交:软权力的运用李 智 【内容提要】 美国学者最早意识到,文化是国际政治中的一种软权力———文化力。
从这一角度看,美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向别的国家所展开的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侵略、以及“文化殖民”等文化外交行为,从实质上讲,是软权力(文化力)的运用和实施。
由此,文化外交已经成为美国实现其全球霸权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关键词】 文化外交 文化力 软权力【作者简介】 李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讲师。
北京 邮编:100037美国政府很早就意识到,文化将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占有日益突出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美国一直试图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和数字优势,通过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侵略或文化殖民等手段,不断加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最终实现全球文化霸权。
由此看来,文化外交已经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关系领域,纵观整个外交史,国家外交活动中不仅蕴涵着文化因素,文化不仅仅是外交的背景、基础和决定性要素之一,①而且不断走向外交舞台的前台,自身独立地成为国家对外活动的一部分,出现了单独以文化为内容的新型外交形式———文化外交。
从美国冷战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的外交实践看,文化外交是继军事外交、科技外交、经济外交之后,又一被倚重的对外策略。
正如美国外交专家宁克维奇在《文化外交》一书中所宣称的:“文化手段将成为我们穿越社会主义屏障的更强大、也更重要的渗透工具”。
一、文化与软权力以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为核心的文化,不同于自然资源、体力、军事力量、经济或科技实力等以实物为特征的有形力量,而是一种以思想、精神、意识为特征的、无形的集体认同力和感召力。
这种认同力和感召力往往通过思维、语言、道德信仰及人格(国格)魅力(Charm;Enchantment)等方式显现出来,国际政治学者称之为“文化力”(Cultural Power),也有人把它归为“思想力”、“信仰力”、“精神力量”或“价值观的力量”。
7美国外交政策的文化根源

美国外交政策的文化根源—读《美国文化与外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文化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是常见的方法,但是美国学者是站在本国的文化角度来论述国际关系的,这就导致了在看待他国文化时很难摆脱“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学者有必要对文化因素对美国外交的影响作出客观的分析,这也是对美国学术界的一种回应。
南开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王晓德先生著的《美国文化与外交》便是这样一种尝试。
本书选题新,内容丰富,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撰写了不少有关美国外交政策的著作,内容涉及美国对外政策史,美国与某国或某一地区关系史,美国某一时期或某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等等,著述虽多,对文化因素却鲜少涉及,毫无疑问,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是国家利益的最基本要素,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但文化因素,尤其是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
正如王晓德先生在绪论中提出的:“文化不仅在确定国家对外政策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一国对外政策的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着巨大影响”。
而美国的外交政策正是在其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形成的。
第一,“天赋使命思想”,其来源是基督教中的救世思想,美国人认为,作为“上帝的选民”,美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负有把世界从苦海中解救出来的使命,这种文化根深蒂固与美国白人文化之中,影响着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看法与态度,这种使命观对政府决策者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体现出来。
尽管这种使命和责任在现实世界中未必属实,但这无疑是美国外交决策者思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务实传统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美国人以讲究实际而著称于世,这是在早期移民过程中形成的传统。
美国文化中的功利主义特征与早期移民信奉的新教伦理有着很大的关系,美国文化中注重功利的实用精神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积极影响,正是美国人的求实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在这块并非古老的土地上滋生起最能反映出美国社会精神的实用主义哲学,而这种哲学思潮又以其过人独有的理论方式使实用主义精神深深扎根在美国文化价值观之中。
费正清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实用主义

费正清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实用主义费正清是美籍华人历史学家,他在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实用主义方法备受推崇。
费正清的研究充满着对实际问题的关注和实践意义的探索,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中美关系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费正清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其对中美关系史研究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阐述。
费正清在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实用主义方法体现在他的研究方法上。
他注重实证研究,重视史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他的著作中,往往能看到大量的史料和文献的引用,这些丰富的史料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使其研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他还善于从史料中发现问题,对史料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自己的见解。
他的研究方法深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研究方法为中美关系史研究提供了实践性的参考价值。
费正清在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实用主义方法还体现在他的研究成果上。
他的著作《中国现代史纲》《美国对华政策论文集》《钓鱼岛问题论稿》等,都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这些著作充分展示了他对中美关系史研究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在研究中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挖掘中美关系的历史脉络,分析中美关系的发展轨迹,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为中美关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美关系史研究树立了新的标杆,成为后来学者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费正清在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实用主义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这一领域的一面旗帜。
他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其对中美关系史研究的影响展现了实用主义在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今后,学者们可以借鉴费正清的实用主义方法,深入研究中美关系史,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析21世纪初美国多元文化外交的现状_特点及启示

·当代世界·浅析21世纪初美国多元文化外交的现状、特点及启示翟雪松1,王光照2(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6)摘要:综观整个美国外交史,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特征贯穿于美国历史始终。
美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手法和核心架构体系均与其多元文化(multiculture)特征密不可分。
21世纪初,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其文化外交在实施主体、手段和目的等方面也产生了多元化的轨迹。
这种多元的文化外交模式对当今国际交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我们研究美国的多元文化外交,不仅是站在其多元文化的视角来看待美国21世纪初的外交政策和理念。
更重要的是从中得到某种启示,探索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外交的前沿。
这无疑对于健全我国文化安全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文化外交;美国;多元文化;文化殖民中图分类号:D8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88(2008)08-0087-05综观整个美国外交史,美国社会多元文化的特征贯穿于美国历史始终。
美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手法和核心架构体系均与其多元文化(multiculture)特征密不可分。
考察美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从战后美国移民结构的变化到20世纪60-70年代民权运动的高涨再到20世纪末席卷全球的信息产业爆发,每一次的社会文化调整和对外活动都有可能形成多元文化中的新元素。
美国的多元文化外交机制就一直在这种不断兼容中调整、形成。
当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被提及时,很多学者称之为“文化革命”的开端,认为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21世纪初,布什政府在延续上届政府文化外交政策的同时,加大了文化外交深度和广度的探究与实践。
特别是“9·11”和美伊战争的爆发,使美国多元文化外交在这一时期异常活跃。
文化外交已经成为继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军事外交之后的新的外交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国外交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摘要:从建国初期的十三州到横贯东西两大洋的超级大国,美国已走过了二百多年的历程。纵观美国历史向外扩张一直是这个国家生活的主线。正是这种不停地扩张早就了今天的美国,回顾美国的扩张历程在不同的时期它打出不同的口号,从孤立主义直至今天的人权高于主权等形式的扩张主义等,其实不过是为其谋求自身利益而寻找的合法外衣。这种实用主义的外交为美国赢得了极大的利益,1探究这种实用的民族心理从其形成的民族文化元素中寻找依据不失为一种方法,对了解美国长期的基本外交实用主义规律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美国 实用主义 外交文化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发现之初还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处女地,身受迫害的清教徒们成为它的第一批居民。这些带有欧洲传统敢于冒险的思想的移民面对近乎原始的土地开始了艰苦的开发工作,清教徒们面对创业初期的艰苦生活和当地原住民的侵扰以及欧洲迫害势力追捕的环境,获得一片宁静和充足的食物成为他们的最初追求。这是实用主义的第一表现。物质利益的追逐在这片土地上上演,这一时期随着更多移民的迁入逐渐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地区之间联系也在不断加强,来自同一地区同样的大陆文化和同样的生活经历,以一种共同的眼光看待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民族之间的认同感也慢慢产生,为民族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一个新的国家群体正在产生。 然而这种仅停留在物质上的交流是没有精神文化支撑的,这种追逐仅仅是为满足个人的需要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泛滥使这片土地显得杂乱无章。纵然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依然弥补不了这种精神文化上的空洞。“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主义实际上是外在表现而不是内在原因。物质主义的根源是人们对自己内心世界以及外部世界认识的贫乏,当我们的当代文化中,具有重大内在意义的商业活动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人们也懒得去追求,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匮乏使得人的精神世界萎靡不振,这才是物质主义最基本的要素,物质主义是人类在精神世界中缺乏理想的疾病”。①这时候宗教成为弥补这种空虚不足的首选,用宗教的教条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道德以适应新的世界。同样也成为之后这一民族不断扩张的原始依据。 美国学者洛弗尔曾说过‘人是在文化的氛围中长大的受到其中的基本的价值观、风俗和信仰的熏陶。那些在美国社会中握有政治权力的人易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与态度有许多文化根源。此外,每个民族国家,统治本身和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产生的,’以物质和宗教为两面大旗,换句话说就是现实利益与理想主义。“理想和现实不完全是对立和冲突的,而是有机地互相联系与补充,就像美元钞票的两面,一面是赤裸裸的用金钱物化了利益,另一面则是开国之父们的庄严肖像,象征着美国作为立国之本的民主和理想信念”。②正是在这种文化之下美国开始漫长的扩张之路。 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的泛滥一方面推动了这一群体反对英国争取独立的斗争,另一方面也在独立之后成为进一步扩张的精神动力。毫无疑问这2批不断壮大的移民潮中不乏信奉上帝的基督教徒,他们带着传播基督耶稣的使命来到这片土地,这种带有普世主义性质的思想是不容否定的,然而在美国以我为中心皆可为我所用的思想支配下,清教的“宿命论和种族优越论也成为其理论根源,除了为最初的领土扩张辩护外,“天定命运论””还包含美国建国的必然性和传播民主
制度的双重理论意义。随着美国的诞生,民主制度的建立,这种自我的优越感便更加显现,自身反对西方封建等级而又完全区别与西方而建立的民主制度‘三权分立’,从制度上为美国确立了的这种优越感。“伏尔泰说每个人手持自己心中圣贤的大旗愉快地走向罪恶。任何一个雄心勃勃的民族在取得些许成功后,如果再用成功熏陶民族的各种宏图大志,就可能会不自觉地夸耀自己的历史财富,以上帝的选民自居,这种对自身力量信仰,相信自己福星高照的本身与政治或宗教上的神秘,信仰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无论是光耀着神圣的光环或带有世俗的色彩,这种最明显的倾向就是强调自我的优越性”。③但是它也是产生所谓“天定命运论”学说的理论,即使这种理论禁不起现实的推理,但它毕竟为美国的扩张找到了理论支撑。“思想本身并不能促成扩张主义。原始的土地、矿产资源和商业通道,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物质利益,吸引了扩张分子,、、、扩张似乎是确保国家未来前途的必要条件”。④美国建立后一段时期内实行孤立的外交政策,这不过是其在相对较弱的不利形势下的一种自保。孤立主义并不孤立它只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扩张形式。现实将证明这种政策的短暂性。 在通过各种方式确立稳固国家之后,这种孤立便明目张胆的向扩张转变,西部广袤的土地成为这种政策的试金石。“天定命运论使得民族主义者能够寻求扩张而又没有背叛其最初理想的感觉、、、、道德思想是自私自利的同伴,而扩张主义则是两者亲密结合的产物。”⑤以天定命运论为旗帜,现实的魔爪已伸向那里。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说“直接支配人们行动的是利益(物质的和精神的)而不是观念,然而,这些观念所形成的‘世界表象’,往往充当了转换器,它决定着利益的动力在什么轨道上推进行动。无论是民间的利益团体还是政府组织,‘美国领导人越来越多地从领土扩张这个角度来认可自由与国家地位的大力增强之间的关系’⑥“美国把空旷的北美大陆看成未来经济机会的保障,他们对于土地的饥渴始终支持着天定命运观的‘现实’一面,、、、、、对西部的进驻和对经济资源的开发、、、、避免了美国重新走上欧洲的老路,成为一个阶级分化的、、、、、社会。西部就成为维系美国自由的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⑦ “门罗宣言把美国孤立扩大为美洲的孤立,在当时有维护美洲独立于主权的进步意义但在实际上,也为日后美国向中美洲扩张扫除障碍,、、、、‘反对外国干涉拉美事务的门罗主义变成了为美国单独干涉地区事务作辩护的门罗主义’⑧(从一个附属国到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维护美国人心中的完美国度,美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转变,这既是适应时代的变化也是其实用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传统扩张时期的所谓“天定命运论”“种族优越论”等宗教色彩的空头虚无学说必会随着美国国家利益的超出本土的范围扩展而湮没无闻。文化中所含有的实用因素不会随之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而恰恰相反,它却在一定作用下左右这种形势。 建国之初的华盛顿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长期生活在现实之中,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美国刚独立时“他写道,‘那些按照无私原则行事者相对来说只是沧海一栗’,他承认爱国3主义会使人民产生激情和勇气,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是我冒昧地断言,一场伟大而持久的战争从来不只是根据这些原则而受到支持,这场战争肯定得益于一种利益的远景’⑨他在后来的告别演说中也提到“面对外国势力暗藏的诡计,一个自由的民族必须经常保持警惕”⑩(这也是告诫后来者在美国对外政策中要坚持实用主义原则。后来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也谈到他的前辈们所秉承的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思想“他们都是理想主义者,但也是非常实际的人,他们对于建立一个、、、新乌托邦不存在幻想。他们知道人应朝着尽善尽美
而努力,但他们绝不可能希望达到这一境界----他们生活在一个并不完美的人所居住的并不完美的世界之中。他们知道没有实用主义的理想主义是无所作为的,而没有理想主义的实用主义却是毫无意义的”11以后历届的美国总统基本沿用这种不失实用主义原则而灵活多变的政策延续维护美国的扩张与利益。 经济是美国得以在世界立足的重要支柱,从欧洲大陆的移民与生俱来就拥有商业的头脑,这种商业文化也是历史悠久,商业利益的延伸也是美国国家利益的外延,毫不夸张的说没有美国的这种商业文化就没有最初的美国,美国开始的独立历程起源于与宗主国的商业矛盾,立国之后又随商业拓展而将美国利益遍布全球,这种商业的延伸既是实用主义的推动又是美国全球外交的基础。 “商业精神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美国独立后的外交,美国早期外交以维护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争取海上自由权,发展中立贸易为主要内容,就体现了商业和外交的这种关系”。12这种现实利益结合美国民族的优越感加之推行自己全球民主典范的理想,也就形成了美国现在在世界‘责任’与‘利益’的双重模式,这种实用主义指导下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成为贯穿美国对外关系的主线,“一种是经验的,另一种是教条的,一种以历史观看待国际关系,另一种以意识形态看待国际关系,一种设想美国同所有社会一样具有不完善、弱点和邪恶,另一种视美国为幸运国家,才智杰出、德行完美受托拯救人类”。13我们不得不肯定美国历史发展中实用主义的一致性与连续性,也不能否认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有冲突的存在。现实与理想的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将美国外交与现实的利益带到了世界各地。这时候传统带有宗教色彩的空头虚无学说已不会出现在美国称霸世界的学说中,恰恰如此地将美国外交文化中的实用主义诠释的淋漓尽致。 美国外交文化以现实利益为依托,只注重对自己有用的成分,出于对自己民主制度的超长自信,美国外交文化里的对所谓的意识形态似乎不太强调,“应该说,意识形态在每一个现代国家和社会中几乎都有存在,并在多方面的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但在美国,却又不够重视意识形态的传统”14但是不可否定在实用主义的利益要求下采用巧而暗的方式推行。美国历届总统都会毫无忌惮的宣扬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既是提振国民支持的手段也是维护其海外利益的巧方法,遍布世界各地的商业利益需要美国的宣扬和支持。“用文化分析法去研究美国外交支持中的意识形态,促使我们去搜索一组相对连贯、带有感情色彩、在概念上互相交织的思想,这些外交政策的核心思想应当反映出其倡导者的自我形象,并须界定同这一自我形象相符合的与外部世界的关系”15既符合自己又适应形势,既不超前又恰到好处,在建国二百余年的历史中美国早已将这种思想应用的游刃有余。也将随着美国国家利益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 从发现并移民这片土地到争取独立及其西进运动甚至一直到今天的全球利益,从孤立主义、扩张主义到全球主义,美国走过了漫长的历程,作为一个年轻新生的较民主制度国家,这既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又是对实用主义的实践,文化中的及现实的利益要求使美国在外交中始终奉行实用主义的路线,尽管这种路线的形式变幻多样,但始终没有摆脱这条主线,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强烈驱动力推动着这种思想的不断前进。纵观美国对外历史从孤立不结盟到今天盟友遍天下,实用主义指导下的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主线清晰可见。甚至可以发现美国所有的对外关系史都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或延伸品,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岁月里美国外交仍将沿着这条道路前进4,以保证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