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细菌研究

合集下载

发光细菌法测定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

发光细菌法测定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
1 2 仪 器 .
D Y一 X 2型生物 毒性测试仪 ( 中国科学 院南京
土壤 研究 所 ) 。
生物毒性测定仪。相对 于传统 的毒物检 测方法如 A s , 方法 具有灵 敏 、 me 等 该 快速 、 成本 低 等优 点 。 国 内也研制出相关的仪器并制定 了相应 的国家标准。 近年来该方法 已成功应用于某些污染水体和土壤的 生 物毒性 评价 上 J 。在利用 发光 细菌 对 环境 样 本 进 行生 物毒性 评 价分 析 时 , 往 采用 样 品 的水 浸 提 往 液或稀释液。由于在 自然环境 中存在的大量有机污 染 物为非 极性 物质 , 水溶 性差 , 因此 其水 浸提 液或 稀 江苏Βιβλιοθήκη 业科学20 0 8年第 5期
-— 2 5 .— - 8 - — — - —
发光 细菌法测定有机污染土壤 的生物毒性
吴 向 华
( 京晓庄 学院生命科学 系, 南 江苏南京 2 17 ) 1 1 1
摘要 : 在研究发光细 菌培养 方法 、 同有机溶剂对土壤 中有机毒 物提 取效率 、 不 土壤有机 毒物对发光 细菌 的生 物毒性基础上 , 用发光细菌法测定 了不同来源石油污染土壤 的生物毒性 。结果表 明 , 利 发光细菌 的发光强度 与污 染土壤的 D M D O提取 液浓度呈负相关 , C / MS 但土壤 的生物毒性与其 中的污染 石油含量并 不成对应关系 。 关键词 :土壤 ; 有机污染 ;生物 毒性 ; 测定 ;发光细菌法
释液 往往 不能 完全反 映环 境样 品 的生物 毒性 。尽 管 很多 有机溶 剂 对土壤 中有 机污 染物 具有 很好 的提 取 效果 , 但是 大多数 有 机 溶 剂本 身对 发 光 细 菌 也具 有 较强 的生物 毒性 , 很 大 程 度 上 限制 了发 光 细 菌 在 在 环境生 物毒 性检 测上 的应用 。本 研究 首先 筛选 对有 机污染 物具 有较 强浸 提 效 率 、 对 发 光 细 菌无 毒 或 但

含硫苯衍生物对发光细菌生物毒性的QSAR研究

含硫苯衍生物对发光细菌生物毒性的QSAR研究
第2 6卷第 1期
21 0 2年 3月
南 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Ju a o nvri f o t C ia Si c n e h ooy o r l f ie t o uh hn ( c neadT c nlg) n U sy S e

V0. .1 126 NO M a 01 L2 2
Heg ag H n n 2 0 1 C ia ny n , u a 10 , hn ) 4
Ab tac :I t i wo k, l c a me h n c a d e - mp rc l sr t n hs r mo e ul r c a i s n s mie ii a qu n um c e sr at h mity RM1 me ho r e o r fn nd o i z h e me r f2 h o e z ne c nt i g t dswe e us d t e i e a ptmi e t e g o ty o 9 t i b n e . o a n
中图分 类号 : 6 3 5 3 0 2 .4 文献标 识码 : B
QS AR tde n T ib n e ec nann rv t e, Su iso ho e zn ・o tiigDeiai s v S
Bi lg c lTo iiy t oo ia x ct o Pho o a e i t b t ra
鲞第1 期
段强 林等: 含硫苯衍生物 对发光细菌生物毒性的QA 研究 SR
p o o a t ra Ba e n h mu tp e i e r e r s i n n l ss u i s fwa e PSS h t b c e i . s d o t e li l ln a r g e so a a y i sng o t r S

11发光细菌的制备与微生物画制作

11发光细菌的制备与微生物画制作

发光细菌的制备与微生物画制作实验目的1.学习制备抗性平板;2.通过特定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学习细菌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方法;3.验证DNA是遗传物质,加深对中心法则的理解;4.制作荧光微生物画。

细菌转化原理▪转化(transformation)是指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菌或人工重组的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了相应遗传性状,这种现象称为细菌转化▪细菌转化的过程是DNA导入和表达的过程。

受体菌的生理状态是影响转化率的首要因素。

▪实验室常用的转化细菌的方法分为化学性感受态菌转化和电打孔转化(又叫电击转化)。

前者需要化学方法处理细菌制备感受态,最为常用;后者虽然受体菌容易制备,也容易获得高转化率,但需要电转化设备。

1928,格里菲斯(Griffith )肺炎链(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可以转化进入细菌,改变细菌特性。

可致病的S 型不致病的R型细菌转化发现历史证实转化物质是DNA.Avery and co-workers’ proof that the transforming principle is DNAHershey 获1969 年诺贝尔奖1952,赫歇(Hershey)和切斯(Chase)用同位素技术证明,DNA是遗传分子35S 标记外壳蛋白质,感染后放射标记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32P 标记DNA ,感染后放射标记进入大肠杆菌细胞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杰出贡献下村修(Osamu Shimomura)钱永健(Roger Tsien)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rfie)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GFP是一种在当今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示踪物。

▪基于GFP的光学成像技术使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层次上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

GFP的来源---太平洋的神秘荧光生物其他荧光蛋白质粒pGEX-4T-EGFPEGFP:Enhanced GFP即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优化的突变型GFP,较普通GFP强35倍。

发光菌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发光菌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发光菌的生物毒性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法
实验原理
1 发光菌的发光机理 细菌生物发光反应是由分子氧作用,胞内荧光酶催化, 将还原态的黄素单核苷酸(FMNH2)及长链脂肪醛氧化为 FMN 及长链脂肪酸,同时释放出最大发光强度在波长 为450-490nm处的蓝绿光。 2 实验原理 当发光细菌接触有毒污染物时,细菌新陈代谢则受到影 响,发光强度减弱或熄灭,发光细菌发光强度变化可用发 光检测仪测定出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毒物浓度大 小与发光细菌光强度变化成一定比例关系,因此可通过 发光细菌来监测环境中的有毒污染物。发光细菌应用最 多的是明亮发光杆菌,可以监测各种水体,对气体中可溶 性有毒物质,可先通过吸收、溶解在溶液中,再来观察其 对发光细菌的影响。
结果与数据处理
1 相对发光度的平均值
相对发光度(%)=Hgcl2管或样品管发光量/CK管发光量 再求相对发光度平均值 2 建立并检验HgCl2浓度与其相对发光度均值的相关关系 先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再在一定的P值条件下查表进行r检测, 验证相关方程成立,然后做出两者的关系曲线,按照同样的方 法检测样品浓度与其相对发光度均值的相关性。
4仪器检验复苏发光细菌冻干粉质量3细菌冻干菌剂复苏1仪器的预热15min和调零2试管排列和滴加3nacl及样液取出含有05g发光细菌冻干粉的安瓿瓶和nacl溶液将安瓿瓶置于含有冰块的保温瓶中注入nacl溶液混匀2min后菌即复苏发光取2ml测试管加2mlnacl3溶液10l复苏发光菌液颠倒摇匀测试发光量倍率调至x2发光量高于600mv此冻干粉可用5给各测试液加复苏菌液发光菌液复苏满15min用10l微量注射器准确吸取10l复苏菌液逐一加入各管摇匀精确计时记录到秒6读数拔出样品室的盖子红指示灯亮将待测样品液比色管放入盖好盖子抓住盖子顺时针旋转此时只绿指示灯亮约12s读数抓住盖子顺时针旋转至原处只红指示灯亮向上拔出盖子取出样品

用发光细菌研究中药“十八反”

用发光细菌研究中药“十八反”

用发光细菌研究中药“十八反”
杨安泰;张丽英;金彩琪;顾永华;吴自荣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1989()6
【摘要】用明亮发光杆菌分別检测甘草及其配伍药物的抑光率、川乌及其配伍药物的抑光率、藜芦及其配伍药物的抑光率。

结果三组配伍药的抑光率均相等或低于单味药物的抑光率。

证实“十八反”的药物配伍后的毒性没有增加或有所减低。

【总页数】3页(P2-4)
【关键词】发光细菌;药物抑光率
【作者】杨安泰;张丽英;金彩琪;顾永华;吴自荣
【作者单位】上海市红光医院内科;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肿瘤科;上海金山县人民医院;上海金山县亭林医院;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1.1
【相关文献】
1.采用发光细菌研究探讨“十八反”配伍药物的临床毒性 [J], 沈光稳
2.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对大型蚤的毒理试验研究 [J], 袁永久;施心路
3.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对大型蚤的毒理试验研究 [J], 袁永久;施心路
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基础研究 [J],
5.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的毒理实验研究 [J], 黄文权;程相岭;肖鸿;邵华;徐梓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元农药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二元农药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维普资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 0 , () 0 8 2 3 0 8 75: 2 — 0 2 2 2
J u n l f r — n i n n ce c o r a o E vr me t in e o Ag o S
二元农药混合物对发光细菌 的联 合毒性研 究
究了多菌灵+ 氟硅唑 、 甲氨基 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和二氯 喹啉酸+ 莎稗磷等二元农药混合物 的联合毒性和主 因子作用 , 了 3 建立 个相
应 的数学模型。结果表 明, 多菌灵 、 氟硅唑 、 甲氨基 阿维菌素 、 阿维菌素 、 二氯喹啉酸和莎稗磷 等农 药对 明亮发光杆菌 的毒性有显著
的正效应 。3 个二元农药混合物的联合毒性 作用不同 , 总体上 , 多菌灵与 氟硅 唑以拮抗作用为主 , 甲氨基 阿维菌素 与阿维稗磷 以协 同作用为主 。 从单因子作 用效应的角度看 , 对相对发光强度 的影响 : 多菌灵大 于氟硅唑 、 阿 维菌素大于甲氨基 阿维菌素 , 莎稗磷 大于二氯喹啉酸 。 发光细菌法作为一种快速 、 操作方便 、 成本低廉 的生物监测方法 , 将在农 产品
污染物毒性评价 和农产 品安全快速检测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 发光细菌 ; 药 ; 农 联合毒性 ; 快速检测技术
rn et c ne E sC ia om l nvr t S aga 2 0 6 ,h a o m n i c, at h r a i sy hn hi 00 3 i ) Se nN U e i, C n AbtatT eon t ii f c fw et ie n u n set at a htbcei p op o u 3 eei et a di tip pr s c: h ito cye eto o sc s miecn c r ooatr m hsh r m T r vs gt s ae. r j x t s t p id o l b e p i u e w n i e nh T e o t n tga t i t oC re dz Fui zl, m met , vr et , unlrc n n o s ee et y ca ib c r . h i d ner x i a n ai lsaoeE a c n A e ci Q ic a dA i f r ts db enc at a jna i l o cy f b m, l i m n o a lo w e o e i

发光细菌法快速检测水发产品中甲醛毒性的研究

发光细菌法快速检测水发产品中甲醛毒性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束琴霞 , 张 鹏, 张
2 0 1 3 年第 4 1 卷第 l 1 期
林, 等.发光细菌法快速检测水发产 品中甲醛毒性 的研 究[ J ] .江苏农 业科 学, 2 0 1 3 , 4 1 ( 1 1 ) : 3 2 9 — 3 3 2
发光 细菌法快速检测水发产 品中 甲醛 毒性 的研究
束 琴 霞 ,张 鹏 ,张 林 ,邹 勇平
( 1 . 扬州市职业大学 , 江苏扬州 2 2 5 0 0 0 ; 2 . 江苏省扬 州市产品质量 检验所 , 江苏扬州 2 2 5 0 0 0 )
摘要 : 介 绍一种 以发光细菌 ( 青海 弧菌 Q 6 7 ) 作为检测 活体 检测水发 产品 中甲醛 毒性 的方法 。检测发 现随着 甲醛 浓度 的升高 和作用 时间延 长 , 青海弧菌 Q 6 7的相对发光强度逐 渐降低 , 作用 时间在 5 mi n左右 时 , 甲醛对青海 弧菌 的
1 . 3 . 1 菌剂 复苏 与培 养
( 1 ) 取 ~2 0 o C保 存 的青 海 弧菌
Q 6 7冻干粉 , 加入 5 mL 0 . 8 5 %( 质 量分数 , 下同 ) 的N a C 1 溶 液, 充分混合后于 2 0℃放置 1 5 m i n , 使青海弧菌 Q 6 7恢 复稳 定 发光 , 所得 菌液 待 用。 ( 2 ) 发 光 细菌 的培养 : 青海 弧 菌培 养。培养基 配方 : I 号, 混合盐 l 2 . 4 9 g , 酵母膏 5 g , 胰胨 5 g , 甘油 3 m L , 加水至 1 0 0 0 m L , p H值 9 . 0; Ⅱ号 , 混 合盐 1 0 g , 硫 酸铵 4 . 2 g , 葡萄糖 1 0 g , 甘油 3 m L , 胰胨 1 g , 加 水 至

蛋白泡沫灭火剂及其组分的发光菌毒性试验研究

蛋白泡沫灭火剂及其组分的发光菌毒性试验研究

蛋白泡沫灭火剂及其组分的发光菌毒性试验研究张宪忠;包志明;靖立帅;胡成【摘要】蛋白泡沫灭火剂是我国主要使用的一类泡沫灭火剂,其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评估其水生毒性可考察其在火场使用后进入环境的生态风险.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水解蛋白及其他蛋白泡沫灭火剂组分的相对发光强度,并计算三种常用蛋白泡沫灭火剂产品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通过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文献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条件下,NaOH水解蛋白浓缩液的发光菌毒性要高于CaO水解蛋白浓缩液;在0.5%混合比时,苯酚和硫酸亚铁的添加不影响水解蛋白的毒性;测得3%P、3%FP、3% FFFP的EC50值分别为3 956.55 mg/L、6 000.68 mg/L和63.78 mg/L,得到几种泡沫灭火剂的毒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3% FP<3%P<6%AFFF/AR<6%AFFF<3%AFFF/AR<3%FFFP,其中FP和P的毒性远低于AF-FF,但FFFP的毒性高于AFFF,该毒性顺序与国外测定不一致,主要与受试生物和产品组分差异有关.【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7(024)002【总页数】5页(P100-103,120)【关键词】蛋白泡沫灭火剂;发光细菌法;水生毒性试验;环境风险【作者】张宪忠;包志明;靖立帅;胡成【作者单位】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灭火剂研究室,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灭火剂研究室,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灭火剂研究室,天津300381;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灭火剂研究室,天津3003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0.3蛋白泡沫灭火剂是以水解蛋白为基料的一系列泡沫灭火剂产品的总称,目前常用的蛋白泡沫灭火剂种类有普通蛋白泡沫灭火剂(代号P)、氟蛋白泡沫灭火剂(代号FP)以及成膜氟蛋白泡沫灭火剂(代号FFFP)等。

蛋白泡沫灭火剂由于原料易得、价格低廉,且具有泡沫结构稳定、抗烧性能好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消防行业普遍使用的泡沫灭火剂品种,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中各类可燃和易燃液体火灾的扑救,目前在我国泡沫灭火剂生产和使用中仍占有较大的比例[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光细菌的研究
吕孟琦
摘要:发光细菌是一类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够发射可见荧光的细菌 ,主要分布在海洋环境
中。发光菌形态虽多种多样,但生理特性却非常相似。一般对明胶不产生液化,分解蛋白质
后不形成毒物,常寄生在各种动物体上引起“发光病”,即寄生发光.本文综述了发光细菌的
分类、发光机理及其鉴定。
关键词:发光细菌;分类;发光基因;发光机理

前言:发光细菌的发光现象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各国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
研究。国内对海洋发光细菌发光的观测研究已有多年历史。近年来,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对
发光细菌的观测研究有所加强,有关海洋发光细菌的研究内容相当广泛,从近期国内外发表的
文献资料看,主要有发光细菌的分类,发光机理,发光基因、荧光素酶、发光特性以及某些应
用方法等研究【1】。

一、发光细菌的分类
发光细菌是一类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能够发射可见荧光的细菌,这种可见荧光波长在
450~490nm之间,在黑暗处肉眼可见。目前,全世界已命名的发光细菌有以下几种【2】① 属于
异短杆菌属的有发光异短杆菌;② 属于发光杆菌属的有明亮发光杆菌和鳆发光杆菌;③ 属
于希瓦氏菌属的有羽田希瓦氏菌;④ 属于弧菌属的有哈维氏弧菌、美丽弧菌生物型I、费氏
弧菌、火神弧菌和东方弧菌。霍乱弧菌和地中海弧菌中的某些菌株有发光现象,曾有报道易
北河弧菌有发光现象,后将其重新分类归人霍乱弧菌。另外,中国学者分离到一株淡水发光
细菌命名为青海弧菌【3】。在以上发光细菌中,异短杆菌和青海弧菌属于淡水发光细菌,其它
都是海洋细菌。发光细菌主要分布于海洋环境中【4】。

二、发光细菌的发光机理
发光机理的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发光细菌的发光机理是相同的,是由特异性的荧光酶
(LE)、还原性的黄素(FMNH2)、八碳以上长链脂肪醛(RCHO)、氧分子(02)所参与的复
杂反应,大致历程如下:
FMNH2+LE → FMNH2·LE+ O2 → LE·FMNH2·O2+ RCHO→
LE·FMNH2·O2·RCH0 → LE+ FMN +H2O+RCOOH+光【4,5】
概括的说就是,还原性的黄素和八碳以上长链脂肪醛被氧分子氧化, 产生的能量并不被
生物体储存, 而是通过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其反应同时释放出最大发光强度在450-490nm处
波长的蓝绿光。其中三步反应产生三种中间产物,寿命极短,很难分离出来。

三、发光细菌的鉴定
方法一:直接用肉眼观察是否发出蓝绿色的光。
方法二: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发出的光波长是否在450nm~550nm之间。
方法三:用革兰氏试剂染色后镜检看是否为红色【6】。

四、发光细菌的应用
由于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与某些污染物的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能够稳定、快速地反映环境
中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而且检测时间短(在5~15 min)、灵敏度高(细胞基本物质代谢受到影响
前发光反应先被抑制)海洋发光细菌的发光特性与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毒性有关,可用于毒物
的检测【7】。
参考文献
[1] 杜宗军, 王祥红, 李海峰,等. 发光细菌的研究和应用[J]. 高技术通讯, 2003, 13(12):103-106.
[2]许鸿章. 烟台海域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C]// 全国海洋微生物学术讨论会. 1987:34-40.
[3]朱文杰, 汪杰. 发光细菌一新种—青海弧菌[J]. 海洋与湖沼, 1994, 25(03):273-279.
[4] 方战强, 陈中豪, 胡勇有,等. 发光细菌法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 重庆环境科学, 2003, 25(2):56-58.
[5]李明. Hg~(2+)对P.leiognathi及荧光素酶体外发光体系发光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6]杨颐康, 叶履平, 唐法尧. 发光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03).
[7]张进兴, 逄爱梅, 孙修勤,等. 海洋发光细菌的发光及其应用[J]. 发光学报, 2007, 28(02):167-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