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五四运动PPT教学精品课件

有的权益。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02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和
愤慨。
十月革命的影响
03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革命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02
五四运动过程与主要事件
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 之一派代表参加。
五四运动PPT教学精品课件目 录• 五四运动背景与原因 • 五四运动过程与主要事件
01
五四运动背景与原因
晚清民国初期社会状况
政治腐败与专制统治
民众觉醒
晚清政府腐败无能,民国初期军阀割 据,政治黑暗。
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和留学潮的出现 ,民众逐渐觉醒,要求民主与科学。
民族危机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民族尊严受到严 重践踏。
THANKS
感谢观看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 短暂发展,民众对国家的 期望增强。
民族意识的觉醒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 众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要求振兴中华。
学生群体的崛起
学生群体在五四运动中发 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具有 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责 任感。
国际形势对五四运动影响
一战后的国际格局
01
一战后,国际格局发生变化,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未能享受到应
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
01
02
0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 科学,反对封建专制。
文学革命
胡适、鲁迅等人倡导文学 革命,推动白话文运动, 促进了思想解放。
思想启蒙
新文化运动对民众进行了 广泛的思想启蒙,为五四 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 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精品课件(共46张PPT)

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反应 工人反应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 、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交告其子,姊教 其妹,师训其徒,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上海中华工业协会通告
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反应
妓女反应
印发《敬告花界同胞书》分发各妓院,提议花 界同胞不购日货;不收日本纸币;将二十一条印在 请客票后面;捐助国民大会及学联经费。 ——《五四运动画传》
(小结)
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北京 学生
口号
①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方式
罢课
结果
镇压 逮捕
第一阶段 1919年 (爆发) 5月4日
②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③废除“二 十一条” 、 拒绝在和约 上签字
第二阶段 (扩大)
1919年 6月3日
上海
工人
罢课、罢 工、罢市
直接目标 得以实现
镜头四:五四之追评
B
4.(2017· 江苏宿迁· 7)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 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C
5.(2017· 湖南郴州· 7)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 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申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 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 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问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情况
阵营 同盟国 协约国 代表国家 德、奥匈帝国、保加 利亚 等国 英、法、美、意、日 、俄、中 等国 阵亡人数 约340万 约500万 直接战争费用 (亿美元) 630.18万 1453.88万
五四运动说课.ppt

巴黎和会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春晖破晓
看完影片,问题引导: 中日双方在巴黎和会上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呢? 同学们,听了影片中顾维钧反驳,你们感觉怎么样? 可是中国的合理要求得到同意了吗?
一串问题过后,学生身临其境,历史再现。
春晖破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 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由此说明了什么? 说明: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
“94年前的5月,群情激昂的爱国青年学生与全国 同胞立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 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戳,而不可以低头。
正是由于这次游行示威,爱国青年们用自己 的满腔热血、豪迈激情冲破了当时社会的黑 暗,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一丝曙光。正是由于 这次游行,伟大的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党的光辉照耀四方。今天我们再 次回到那个年代,去感受那冲破黑暗的“红 太阳”!由此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导 入新课。
春晖破晓
前期 时间 中心 参加者 主力 斗争形式 后期
1919年5月4 日 北京 学生、知识分子 学生 罢课、游行示威 许多学生被逮捕
结果
体验运动
感受五四精神
春晖破晓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 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何罪”?
2、五四运动的发展
北京(中心) 上海(中心)
5月4日
春晖破晓 骄阳初旭
霞光万道
春晖破晓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由于七年级学生对于一战还很陌生,难于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我采用引导法:先介绍背景,然后播放影片使学生感受五四运动 的导火线。 破晓之前是最黑暗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怎样的要求?外交结果 怎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电影的片段,影片的名字叫《我的 1919》,这部影片记述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播放 影片]
第13课五四运动 课件(30张PPT)

愿为收回国家领土,不怕牺牲、斗争到底。
口号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陆宗舆:前驻日公使,曾签订 章宗祥:时任驻日公使,
二十一条,时任币制局总裁, 山东问题换文的签字者,
多次经手向日本借款
出卖了国家主权
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 精神
进步 精神
民主 精神
科学 精神
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 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 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 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五四运动的扩大
1、时间: 1919年6月
2、斗争中心:
北京→→上海
3、运动主力:
学生→→工人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 始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
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
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新旧民主主义的比较
历史阶段 不 领导阶级 同 点 革命方向
相同点 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反帝反封建
口号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陆宗舆:前驻日公使,曾签订 章宗祥:时任驻日公使,
二十一条,时任币制局总裁, 山东问题换文的签字者,
多次经手向日本借款
出卖了国家主权
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 精神
进步 精神
民主 精神
科学 精神
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 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 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 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五四运动的扩大
1、时间: 1919年6月
2、斗争中心:
北京→→上海
3、运动主力:
学生→→工人
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开 始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
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
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新旧民主主义的比较
历史阶段 不 领导阶级 同 点 革命方向
相同点 革命性质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反帝反封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说课稿课件(18张PPT)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 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 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 力。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 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 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 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 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 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此外,我还重视 教材中疑点的讲解,并适当对知识点 进行引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串联、积累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3.小结巩固;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
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 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知识点。五四爱国运动精神正在当今 社会发扬,学生们都是热血青年,需 要有一个仪式感,在课堂最后,请全 体同学起立,共同宣言,本课在高潮 中结束。
《五四运动》 说课稿
陈慧
目 01
录 02
CONTENTS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五四运动》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第
四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 经学习了三个单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 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 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说教学过程
2.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由今年的新冠肺炎抗疫中的英雄的导 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把现实生 活中的事情引入课堂,贴近生活引发学生 的同感。二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 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 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 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 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教学过程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 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此外,我还重视 教材中疑点的讲解,并适当对知识点 进行引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串联、积累和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3.小结巩固;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
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简单扼要 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知识点。五四爱国运动精神正在当今 社会发扬,学生们都是热血青年,需 要有一个仪式感,在课堂最后,请全 体同学起立,共同宣言,本课在高潮 中结束。
《五四运动》 说课稿
陈慧
目 01
录 02
CONTENTS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五四运动》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第
四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 经学习了三个单元,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 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 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说教学过程
2.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由今年的新冠肺炎抗疫中的英雄的导 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把现实生 活中的事情引入课堂,贴近生活引发学生 的同感。二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四运动课件(共25张PPT)

03
“拒绝在和会上签字”
02
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1)第一阶段
天安门
外 国 使 馆 区
东 交 民 巷
赵家楼曹汝霖住宅
五四运动中北京游行队伍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生在街头演讲
清华大学学生在焚烧日货
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学生
中国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和壮大的,你知道吗?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1.90多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第13课 五四运动
01
04
02
03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扩大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3.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01
“废除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并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在哪里?
(2)第二阶段
“拒绝在和会上签字”
02
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1)第一阶段
天安门
外 国 使 馆 区
东 交 民 巷
赵家楼曹汝霖住宅
五四运动中北京游行队伍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生在街头演讲
清华大学学生在焚烧日货
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学生
中国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和壮大的,你知道吗?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1.90多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第13课 五四运动
01
04
02
03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扩大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3.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01
“废除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并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在哪里?
(2)第二阶段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五四运动》

歌曲欣赏:《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你知道歌词中的“五四”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5月4日这一天成为青年节?
八 年 级
五历 史 上
四册 运 动
五四运动背景
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此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属于北 洋系统的军阀……为了巩固和扩大地盘,并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在 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各派军阀之间进行着频繁的争夺以至战争,使国家 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从袁世凯到段祺瑞的历届北京政府,都 受帝国主义列强操纵。北京政府的财政,主要依赖外国政府的借款来维 持……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向北京政府提供大量政治性贷款,操纵中国 的内政和外交。
新民主主 义革命 无产阶级
三民主 义等
马列主 义等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走资 本主义道路 反帝反
封建
实现社会主义
资产阶 级民主 革命
什么是五四精神?
•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
不怕牺牲的精神。
素养 启示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1919年6月初前后,五四运动的不同点
1919年6月5日前
1919年6月5日后
北京
中心
上海
青年学生
主力
工人阶级
示威游行罢课
斗争方式
三罢斗争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 到热烈欢迎
曹、陆、章三人职位被罢免
中国代表不签字 之通告
结果: 北洋政府不得不
——张德旺《道路与选择》
②读材料
答案来源
作答范围中国学生挺身而出”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
“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你知道歌词中的“五四”是什么意思吗? 为什么5月4日这一天成为青年节?
八 年 级
五历 史 上
四册 运 动
五四运动背景
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此外,各地还有一些不属于北 洋系统的军阀……为了巩固和扩大地盘,并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在 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各派军阀之间进行着频繁的争夺以至战争,使国家 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从袁世凯到段祺瑞的历届北京政府,都 受帝国主义列强操纵。北京政府的财政,主要依赖外国政府的借款来维 持……帝国主义国家则通过向北京政府提供大量政治性贷款,操纵中国 的内政和外交。
新民主主 义革命 无产阶级
三民主 义等
马列主 义等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走资 本主义道路 反帝反
封建
实现社会主义
资产阶 级民主 革命
什么是五四精神?
•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 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伟大精神; •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
不怕牺牲的精神。
素养 启示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1919年6月初前后,五四运动的不同点
1919年6月5日前
1919年6月5日后
北京
中心
上海
青年学生
主力
工人阶级
示威游行罢课
斗争方式
三罢斗争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 到热烈欢迎
曹、陆、章三人职位被罢免
中国代表不签字 之通告
结果: 北洋政府不得不
——张德旺《道路与选择》
②读材料
答案来源
作答范围中国学生挺身而出”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件(共34张PPT)

第13课 五四运动
温故知新
新文化运动
时间
兴起 标志
口号
陈独秀在上海创 1915年 办《青年杂志》
民主 科学
主要 代表 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等
思想 阵地
活动 基地
《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新青年》
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 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 是怎么来的呢?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划时代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 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 篇章。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爱国何罪”?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2 五四运动的扩大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的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2 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 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 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 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地点及主力: 北京(学生)
4、口号: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拒 绝在和约签字”等。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课堂检测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标语
和口号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C)
温故知新
新文化运动
时间
兴起 标志
口号
陈独秀在上海创 1915年 办《青年杂志》
民主 科学
主要 代表 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等
思想 阵地
活动 基地
《青年杂志》 北京大学
《新青年》
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 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 是怎么来的呢?
它源于一场伟大的、划时代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 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 篇章。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爱国何罪”?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2 五四运动的扩大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的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2 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 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 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消息传到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 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地点及主力: 北京(学生)
4、口号: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拒 绝在和约签字”等。
1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课堂检测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标语
和口号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自主学习:
完成导学案,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
(三、小组讨论探究 ) 积极讨论 规范展示 精彩点评 大胆质疑
问题讨论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小组展示
1组
点评质疑
3组
五四运动的口号、过程
2组 5组
4组 6组
五四运动的结果 五四运动的意义 (精神) 7组 8组
第一子目: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导 火 线
小组合作探究: 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 失败,会不会发生五四运动?为 什么?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国 际 国 内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新文化运动。
第二子目: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展示)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19.6.3-6.28 上海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时间
爱国与牺牲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追求真 理、勇于解放精神。
材料一: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 “国家将亡,无心营业。” 思考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B C.有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2.材料二中说明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一阶层人民的支持? 反应了五四运动的什么特点? 材料二
2.指导学生从史料、图片以及影视片段中捕捉有效信息, 进行分析归纳,提炼信息, 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历 史思维能力。
将本课分为四个子目进行讲解: 第一子目: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第二子目:五四运动的过程 第三子目:五四运动的结果 第四子目:五四精神
整合依据:五四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依照背景、过程、结果这
突破策略:贯穿于全课的学习之中,通过教师补充讲 解,小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 变革的重大影响 ,通过五四精神可以对学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进行教育。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精神)。
4、使用教材构想:
(1)调整教材讲授顺序。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描述五 四运动的基本史实,通过影视片段和材料引导学生去 探索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背景),感悟五四运动 , 认识传承五四精神的现实意义。 (2)人教版教材体现了淡化阶级分析法,强调从民族、 国家的高度去宏观看问题,在五四背景分析上,回避 以往把北洋军阀统治下阶级矛盾的激化作为根本原因 的说法,在性质分析上强调五四的群众性、反帝爱国 性,用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认识问题。
种模式来讲,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便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教材、掌 握并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加工教材,整合知识的能力,学生积极 讨论。传统优势加上新课程的理念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又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视频
(一)导入: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先进的中国 人便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反帝 爱国运动、中山先生领导的以西方为师的辛亥革命等历次 抗争,到后来最终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并以实现了俄为师的重大转变,在这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件, 推动了中国革命的重大变化呢?
1、教材地位及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策略
1、教材地位及作用
《五四爱国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 历程》中的主干知识,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单元下 发挥着重要作用。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彻底的反帝 反封的爱国运动,参加阶层广泛,领导阶级变化, 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方向的改变, 推 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重大转型,同时我们要与时 俱进,继续弘扬五四精神,故教材在中国近代史 上的地位相当重要。
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背 景 五 四 爱 国 运 动
国际: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国内: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结构变化) 新文化运动(思想变化)
过 程 结 果 精五 神四
第一阶段:时间、中心、主力、口号 第二阶段:时间、中心、主力 取得了初步胜利
1.由于初、高中在教学时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加之高一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精神 等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再 现历史---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分 组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 好习惯,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 五四运动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结果 结论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太平天国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 1949
五四精神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 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 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 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 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 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 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三维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根据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描述,培养学生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五四运动爆发背景讨论、分析,培养学生更准确地认 识历史事件的能力,认识到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3)通过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
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第四子目:五四运动的意义
1、一场伟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 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爱国与牺牲精神
2、一场广泛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精神Βιβλιοθήκη 3、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精神
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心 主力
1919.5.4-6.3 北京 青年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等 等 方式 集会、游行、罢课等 “三罢”
“三罢”: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 市。 特点:广泛性、群众性、自发性。
第三子目:五四运动的结果(学生展示)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材料四:对人民的压榨:1912年——1919年,田赋增加了7 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 工人总数 棉纺纱锭 面粉出超
材料五:辛亥革命前后工人人数及 罢 工次数: 人数: 1911年前50—60万人 1913年 1919年 200万人,手工工 1915年 场工人和店员已增至1200万人 1919年 罢工次数:1912—1919年间,工 人罢工130次, 仅1919年前5个月就达19次
• 困惑:
• • 1 .让学生真正感悟五四精神比较难 2. 应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材料一: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 年—1918年日本对华借款三倍于以前,日本 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材料二: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 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 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 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三:从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 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俄、德等国,以中国 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等为担保。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说课人:钱锋
说学情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鉴于我校 学生素质比较一般,基础知识不扎实,因此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预习和把握,通过八步教 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加之老师 指导等方法完成教学。同时也要采用灵活多 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学会透过历史现 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以此逐渐提高他们 分析比较历史问题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PPT材料辅助,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史论结 合的历史观。通过感悟“五四精神”,引导学生 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理性思考的科学精神。 (理性思考 文明行动)
3、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突破策略:利用相关史料和影视片段,带领学生感悟、 探究、分析,加深印象。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认 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展示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2)通过小组讨论并运用相关史料、 图片和影 视片段,引导 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探究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理解 五四运动的地位。 (3)通过阅读材料,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五四精神。
2、三维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 变革的影响。
五四精神是什么?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为弘扬五四精神,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征集题为“我的青春 宣言”的誓词。请你积极参与并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段誓词 (30字左右) 我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