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与特性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与特性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与特性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

类与特性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分类与特性生产和生活使用着成千上万种物质,其中许多物质都有火灾或爆炸危险,但它们发生着火或爆炸的具体条件不一样。有火灾或爆炸危险性的物质很多,不可能逐个地去研究它们的性质。不过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地去研究和了解它们的燃烧、爆炸的基本规律和特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时的安全。

从消防安全角度出发,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物质可分为:爆炸性物质、可燃和助燃气体、易燃和可燃液体、自燃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易燃和可燃固体、氧化剂等七大类。

一、爆炸性物质

1、什么是爆炸性物质

凡是受到高热、摩擦、撞击或受一定物质的激发能瞬间起单分解或复分解化学反应,并以机械功的形式在极短时间内放出能量的物质,统称为爆炸性物质。

物质发生爆炸的过程是其化学能量迅速释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由于物质状态的变化,爆炸点周围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升高,瞬间发生气体膨胀和巨大声响,同时对周围环境就起到极大的破坏作用。

2、爆炸性物质分类

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的、胶质的和液体的三种。其中固体的应用最广泛,例如黑火药、硝铵炸药和梯恩梯等。硝化甘油炸药属胶质体的,它具有可塑性。液体的有液氧炸药。

按组分和分子结构可分为单体炸药和混合炸药两大类。单体炸药因其分子式内具有某种爆炸性质的原子基团,它在一定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能迅速分解,引起爆炸反应,例如梯恩梯、黑索金等炸药就是具有一个或数个硝基(—NO2)的化合物。混合炸药是以含有丰富氧的物质(氧化剂)为主要成分与其他可燃物相互混合而成,例如硝铵炸药就是由硝酸铵、硝基化合物和木粉、石蜡等可燃物混合而成的。

按用途可分为起爆药、猛炸药、发射药和烟火剂四大类。起爆药对撞击、摩擦、火花的作用十分敏感,故用于装填雷管和起爆器材,常用的有雷管、迭氮化铅和二硝基重氮酚。猛炸药的敏感度虽比起爆药小得多,但爆炸威力大,常用于爆破工程,如梯恩梯、黑索金、泰安、硝铵炸药、黑火药等。发射药又称火药,由于其燃烧速度快,主要用做爆竹、枪弹、炮弹的推进剂,常用的有有烟火药(如黑火药)和无烟火药(如硝化甘油火药)。烟火剂是一些成分不定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有氧化剂、可燃剂和显现颜色的添加剂。常用的有照明剂、信号剂、发烟剂、燃烧剂,分别用于装填照明弹、信号弹、烟幕弹和燃烧弹。

3、重要的火险特性

(1)敏感度

炸药受外界作用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叫做炸药的敏感度。敏感度的高低以引起炸药爆炸所需要的最小外界能量来表示。这个能量称为起爆能或叫引爆冲能。引起爆炸所需的起爆能愈小,说明炸药的敏感度愈高。所以,在运输、保管、使用炸药时应充分了解其敏感度,控制和限制各种起爆因素,确保安全是非常要的保卫任务。根据外界作用的种

类,敏感度可分为:热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等。炸药在热能作用下发生爆炸、燃烧的难易程度叫热感度,热感度是以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测得的引爆炸药的最低温度,即爆发点来表示,例如梯恩梯的爆发点为300℃,二硝基重氮酚为345℃,黑索金为260℃,2号煤矿硝铵炸药为180~188℃等。炸药在外界撞击或摩擦等机械力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分别叫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这两种感度是分别用垂直落锤仪和摩擦感度仪按测试规定要求,试验l00次,以引起炸药试样爆炸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黑火药的撞击感度为50%,梯恩梯为4%~8%,黑索金为75%~80%,硝化甘油为l00%等;雷汞的摩擦感度为100%,二硝基重氮酚为25%,梯恩梯为0%,黑索金为90%等。

(2)安定性

安定性是指炸药在长期储存中保持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变的能力。决定炸药安定性的因素有:炸药的化学结构、杂质、密度、温湿度,以及结块、渗油、老化、冻结等。如果炸药在储存中容易变质,说明其安定性差。例如,黑火药和硝铵炸药易吸湿结块,爆炸能力下降,甚至拒爆;硝化甘油类炸药的化学安定性很差,长期存放能自行分解,甚至导致自爆。所以,炸药应规定储存期,在储存中,应按规定要求进行保管储存。

(3)殉爆

炸药爆炸时,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邻近炸药爆炸的现象,叫殉爆。引起殉爆的间隔距离叫殉爆距离。引起殉爆的原因:一是爆炸碎片的撞击,二是冲击波的冲击作用。决定殉爆距离大小的主要因素有:被发炸

药的性质、主发炸药包的药量、药径、密度、爆轰方向、中间介质等,例如,主发药包的重量愈大、直径愈大、密度愈高,被发药包的感度愈高,则它们之间的殉爆距离也就愈小。炸药的这个特性是设计炸药厂、工房和库房安全距离的主要依据。

下水道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下水道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 析(标准版)

下水道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易形成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物 化工企业的生产废水或其他的排水,难以避免地含有易燃液体或可溶性的可燃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易燃液体或气体因气化,易在下水道系统和净化设施内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果生产设备系统的密闭性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溢料时,泄漏的易燃、易爆的液体或气体常易混入污水而进入下水道系统。某厂由于违反生产工艺规程,污水中混入大量烃类蒸气,并排入下水道,使下水道水中溢出的烃类蒸气在厂区内聚集,遇火源发生了爆炸。 在气体吸收和解吸过程中,如果吸收有可燃气体或含易燃液体(吸改剂)的污水排入下水道,当温度升高时,这些可燃气体会解吸出来,易燃液体会汽化逸出。据报道,某氯碱厂在吸收氯化氢的过程中,由于吸收塔液体出口处的液封层厚度不够,易爆气体与盐酸一起进入酸水的下水道系统。在该系统中,解吸出的气体与空气形成易爆混合物,发生了爆炸。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编号:SY-AQ-0260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Selec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fire hazard area

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可根据国标GBJ58-83《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选型,见表2-45。 表2-45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设备的选型 21区 22区 23区 电机 固定安装 防溅式(IPX 4型)① 封闭式(IP5X 型) 防滴式(IPX

1型)② 移动式和携带式 封闭式(IP5X 型) 封闭式(IP5X 型) 电器和仪表 固定安装 充油型、防水型(IPX 6型)、防尘型(IPX 6型)、保护型(IP4X 型)③ 开启型(IP2X 型) 移动式和携带式 防水型(IPX

6型) 防尘型(IP6X 型) 保护型(IP4X 型) 照明灯具 固定安装 保护型 防尘型⑤ 开启型 移动式和携带式④防尘型 保护型 配电装置 防尘型 保护型

接线盒 注:①21区内,IPX 4型电机正常运行时有时有火花的部件(如滑环),应装在全封闭的罩内。 ②23区内,不应采用正常运行时有火花的IPX 1型电机(如带滑环的电机),最低应选用IPX 4型。 ③21区内,固定的电器和仪表,在正常运行下有火花时,不宜选用IP4X 型。 ④照明灯具的玻璃罩,应有金属网保护。 ⑤22区火灾危险场所,介质为可燃纤维时,固定安装的照明灯具,可选用普通荧光灯。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8673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正式样本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了防火防爆安全,对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的 物料,应该采取安全措施.首先应考虑通过工艺改进, 用危险性小的物料代替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的物 料.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应该根据物料的燃烧爆炸 性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密闭或通风,惰性介质保护, 降低物料蒸气浓度,减压操作以及其他能提高安全性 的措施. 一、用难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在萃取,吸收等单元操作中,采用的多为易燃有机溶剂.用燃烧性能较差的溶剂代替易燃溶剂,会显著改善操作的安全性.选择燃烧危险性较小的液体溶剂,沸点和蒸气压数据是重要依据. 如醋酸戊酯在20℃的蒸气压为800Pa,其蒸气浓度为44g?m-3,而爆炸浓度范围为119~541g?m-3,危险性较小.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不燃液体代替可燃液体,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 二、根据燃烧性物质的特性分别处理 遇空气或遇水燃烧的物质,应该隔绝空气或采取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与防爆电气设备的选

浅谈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镇海炼化工程公司褚利平 [摘要]本文利用作者在设计中运用规范的一些体会和设计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介绍了石化企业中,爆炸危险区域划分需遵照的规范要求和如何在不同的爆炸危险区域中选用不同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关键词]防爆区域划分防爆电气设备选型一、概述众所周知,易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到火花、电弧或危险高温就会被点燃,会形成燃烧或爆炸。石化和化工企业经济要加工和处理易燃性液体或气体,石化工业的原料中有相当多的品种是易燃性的,如常用的原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氢气是易燃性物质;半成品中的烷类、烃灯化合物多数是易燃性物质;成品中的汽油、柴油等也是易燃性物质。这些易燃性物质在被加工、贮存的工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从管道、反应器、贮罐中逸出或漏出,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当时现场有点燃源,就会形成爆炸。爆炸产生高温和冲击波,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由于上述特点,石化企业的防爆安全就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为了防范这种工程爆炸,需在工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工程上采用的防爆安全措施一般分两类,第一类称为一次防爆措施,如建筑物的防爆设计,通风设施等。第二类称为二次防爆措施,如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等。这些措施都需要增加工程的投资,其设备费用、安装费用都高于普通电气产品,且平时的运行和维护都比普通电气设备难度大。如何在设计中正确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合理地按级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事关企业的安全和工程投资的合理。二、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如果对于一个炼油厂或其中的一个装置,由于它的原料、产品有易燃性物质,就把整个厂区或装置都认定为爆炸危险场所,是极不经济的,显然也是不合理的。易燃性物质的出现形成了一个潜在的爆炸性环境。所谓潜在的,就意味着它们并不是时刻出现的,有的出现频率高,有的出现频率低。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危险性大的场所和危险性小的场所。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危险场所进行的“场所分类”。分类的目的就在于运用统计学的原理,按照场所中气体环境出现的频率和存在的时间的长短,将场所的危险程度分类,以便按照危险区域类型采用不同的防爆措施。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已经开始对防爆危险环境出现的或然率进行分极。如:七十年代的《电力设计技术规范》、八十年代的《爆炸危险电气安全规程》(试行)、1983年发布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J58-83和1992年发布的目前仍在使用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这此规程、规范,规定了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等危险区域的划分及危险区域的范围。爆炸危险性场所的分类,应由懂得易燃性材料性能、设备工艺性能的技术人员提出易燃性介质及其释放源;由懂得安全、电气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有关规范,来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场所分类对工程设计很重要,为了尽量准确地划分区域,在根据有关规范和规范划分的同时,还应参考以往的经济和行业的特点。既要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可靠,又要避免人为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而造成工程投资浪费。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首先要查找和确定释放源,根据释放源的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然后还应结合释放源所在处的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一)查找和确定释放源在每个工程工程中,每一台加工设备(如罐、泵、管道、容器等),其内部含有易燃性物料,就应视为潜在释放源,如易燃性气体或液体的排入口、取样点、泄漏的阀门等,都是释放源。该类设备中含有的易燃性物料不会向环境中释放的。如全部焊接的管道等,则不可视为释放源。在场所分类中,首先应按易燃物质的

(完整版)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可分为三级区域: 21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2区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3区存在固体状可燃物质,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物质的物态,可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根据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爆炸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的不同,可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 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场所。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 1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上述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和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卢机) 第四章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 第一节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 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等统称为爆炸性物质。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 Ⅰ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二、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和分组 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各种爆炸性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分级,按引燃温度分组,主要是为了配置相应电气设备,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

火灾中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29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火灾中爆炸危险物质的 加工处理正式样本

火灾中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正 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了防火防爆安全,对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的 物料,应该采取安全措施.首先应考虑通过工艺改进, 用危险性小的物料代替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的物 料.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应该根据物料的燃烧爆炸 性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密闭或通风,惰性介质保护, 降低物料蒸气浓度,减压操作以及其他能提高安全性 的措施. 一、用难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在萃取,吸收等单元操作中,采用的多为易燃有机溶剂.用燃烧性能较差的溶剂代替易燃溶剂,会显著改善操作的安全性.选择燃烧危险性较小的液体溶剂,沸点和蒸气压数据是重要依据. 如醋酸戊酯在20℃的蒸气压为800Pa,其蒸气浓度为44g?m-3,而爆炸浓度范围为119~541g?m-3,危险性较小.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不燃液体代替可燃液体,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 二、根据燃烧性物质的特性分别处理 遇空气或遇水燃烧的物质,应该隔绝空气或采取

燃气锅炉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燃气锅炉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锅炉作为生产热能和动力的工艺设备,在现代工业、电力及人民生活中普遍使用,而燃气锅炉以它优质、环保、清洁的特点满足了人们对环境、安全、自动化的要求,所以很多工程已经采用了燃气锅炉作为其加热设备。但由于各种原因,燃气锅炉爆炸事故的频频发生,它不仅在经济方面造成大量损失,严重的使人们在身心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胁。所以研究燃气锅炉爆炸危险性及其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燃气锅炉及其应用 1.1燃气锅炉结构简介 燃气锅炉包括燃气燃烧设备和锅炉本体两个系统。燃气燃烧设备主要指炉膛和燃烧器,也包括其他与燃烧过程有关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一定数量的可燃气体和空气通入燃烧设备中,通过可燃气体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给锅炉本体提供持续的热能。锅炉本体就是借助燃烧设备提供的热能将水转化为水蒸汽,使其成为一定数量和质量(压力和湿度)的蒸汽。整个锅炉生产过程就是将一定数量的可燃气体和相应数量的空气送入炉内燃烧,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在定压下汽化而形成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水蒸汽。 1.2燃气锅炉的应用 燃气锅炉作为一种产生热能和动力的工艺设备,广泛地应用于电力、机械、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部门及宾馆、居民区采暖供热等方面。我国北方城市由于需要采暖供热,在用锅炉数量更大。燃气锅炉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生活的周围。 2.燃气锅炉爆炸事故类型及其危害 燃气锅炉运行中出现的事故大致可分为三类: (1)特大事故:锅炉中的主要受压部件——锅筒、管板等发生破裂爆炸的事故,这种事故常导致设备、厂房破坏和人身伤亡,造成重大损失。 (2)重大事故:燃气锅炉无法维持正常运行而被迫停炉的事故,如缺水事故、炉膛爆炸事故等。这类事故虽不象特大事故严重,但也常常造成设备、厂房损坏和人身伤亡,并使燃气锅炉被迫停运,导致用汽部门局部或全部停工停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3)一般事故:在运行中可以排除的事故或经过短暂停炉即可排除的事故,其影响和损失较小。 燃气锅炉事故属于工业热灾害三种主要事故类型中造成损失最大的爆炸事故。主要可分为两种爆炸原因,一是炉膛爆炸,另一种是炉体爆炸。燃气锅炉发生爆炸事故频率较高。 3.燃气锅炉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3.1燃气的危险特性 燃气锅炉的燃料是可燃气体,主要是天然气或煤气。天然气和煤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还搀杂一些简单的烷烃,这些组分都是高度易燃易爆的气体,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4%,煤气的爆炸下限为6.2%,极易发生爆炸事故。 3.2炉膛爆炸火灾危险性 炉膛爆炸是由于可燃气体漏入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处在爆炸极限范围时一接触到适当的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事故。伴随着化学变化,炉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14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 划分(正式版)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火灾危险场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或者有可燃粉尘、可燃纤维,或者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可燃物质的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

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 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 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③ 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

2021版控制火灾爆炸危险性物质和能量的技术措施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版控制火灾爆炸危险性物质 和能量的技术措施

2021版控制火灾爆炸危险性物质和能量的技 术措施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a控制火灾爆炸危险性物质的数量优先使用不燃或难燃物质以代替可燃物,不用或少用强氧化剂。尽可能减少生产场所、贮存场所中火灾爆炸危险性物质的数量。例如有重大危险的可燃液体贮罐与其他建筑设施过近,不便迁移时,可通过减少贮量降低危险等级,使防火间距落在安全范围以内。再如烟花爆竹各生产岗位,对现场的火药、半成品、成品存量均有严格限定。 b,合理布置总平面和单体平面在总平面布置中应尽量限制和缩小危险区域的范围,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尽量将易爆厂房与其他非爆炸厂房、露天生产装置、油罐区分隔开,并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厂房,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布置,有利于可燃性气体(蒸气)、粉尘(纤维)的扩散和稀释,缩短滞留时间,使其不易达到爆炸极限。对于少数爆炸危险性大的设备,也可设在坚固的防爆构筑

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防(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012-90 有机溶剂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及预 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普遍,在塑料、染料、橡胶、油漆、香料、印刷、油墨,电影胶片、医药、纺织、机械、选矿等各个领域均有应用。由于溶剂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决定了溶剂生产使用场所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并且灾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扑救困难。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本文就有机溶剂生产使用场所的火险特点与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1 有机溶剂的类型 有机溶剂种类十分繁多,常见的溶剂有800多种,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9大类:烃类,如苯、甲苯、汽

油、石油醚、环戊烷等;氯代烃类,如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醇类如甲醇、乙醇、丁醇等;醚类,如乙醚、甲乙醚等;酮类,如丙酮、环已酮等;酯类,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醇醚类,如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丁醚等;醛类,如甲醛、乙醛等;杂环类,如吡啶等。 2 有机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 有机溶剂在备料、投料、化学反应、出料、分离等生产的各个工艺过程都有存在。有机溶剂在生产中应用大致可以归纳旭下几个方面。 2.1 溶解物料 应用溶剂溶解物料,以提取生产所需的有效成分。如中药雷公藤片的生产,采用乙醇和醋酸乙酯提取雷公藤片中的雷公藤甲素和乙素。 2.2 稀释物料 采用溶剂稀释物料,经满足工艺要求。如乙醇和

附录 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附件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 1、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火灾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的规定。 (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3)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正常运行指正常的开车、运行、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武装,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状态。 2、汽油和液化石油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或沟应划分为1区。 3、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1): (1)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划分为1区。 (2)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4.5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划分2区。

注:采用加油机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 图1 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4、油罐车卸汽油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2): (1)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划分为0区。 (2)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和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划分为1区。 (3)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分为2区。

图2 油罐车卸汽油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5、埋地卧式汽油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图3): (1)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划分为0区。 (2)人孔(阀)井内部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1.5m(0.7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 的球形空间划分为1区。 (3)距人孔(阀)井外边缘1.5m以内,自地面算起1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2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分为2区。 注: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汽油罐通气孔管管口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

火灾爆炸危险性与防护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45492 火灾爆炸危险性与防护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火灾爆炸危险性与防护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安监总管一字[2008]7号文件《关于印发陆上石油天然气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写指导书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天然气处理厂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的编写内容。其中,包括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初步设计中采取的主要防护技术措施、安全设施设计后的风险状况分析等。 天然气及其处理过程产品都是易燃、易爆物质,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事故,同时也存在毒性、噪声、高温或低温、机械伤害和高空坠落等职业危害。本节仅重点介绍生产过程火灾、爆炸和噪声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火灾危险场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或者有可燃粉尘、可燃纤维,或者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可燃物质的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③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爆炸性粉尘和可燃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两个区域等级。 ①10级区域(简称1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11级区域(简称1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火灾危险场所只有一类,但由于在这个区域内火灾危险物质的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不一样,又将其分成三个不同危险程度的区。 21区:指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在火灾危险环境中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可燃物质分为下列四种: 1.可燃液体:如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 2.可燃粉尘;如铅粉、焦炭粉、煤粉、面粉、合成树脂粉等。 3.固体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炭、木等。

火灾危险性分类

火灾危险性分类 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3.0.1分类。 表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0.2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表3.0.2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 2.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3.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B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 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0.3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3.0.4 设备的火灾危险类别应按其处理、储存或输送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 3.0.5 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房间内设备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当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设备时,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其中火灾

危险性类别最高的设备确定。但当火灾危险类别最高的设备所占面积比例小于5%,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 防爆等级划分可以按照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第二节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 第2.2.1条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应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划分为三类八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由于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引起爆炸或火灾的事故。三类八级划分如下: 一、第一类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三级。 1、Q-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Q-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3、Q-3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能性较小的场所。如:该场所内爆炸危险物质的量较少,爆炸性危险物质的比重很小且难以积聚,爆炸下限较高并有强烈气味等。 二、第二类粉尘或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危险场所分为二级: 1、G-1级场所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2、G-2级场所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但在不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 三、第三类火灾危险场所分为三级: l、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2、H-1级场所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3、H-3级场所固体状可燃物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注:①正常情况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等(如敞开装料、卸料等); ②不正常情况是指装置或设备的事故损坏、误操作、维护不当和拆卸、检修等。 第2.2.2条对某些场所的等级划分,除应遵守本规范第2.2.1条的规定外,尚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遵守下列规定: 一、对于气流良好的开敞或局部开敞式建筑物和构筑物或露天装置区域,在考虑比重、闪点、爆炸极限等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后,可降低一级。 二、正常情况下只能在场所的局部地区形成气体或蒸汽爆炸性混合物,其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960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 处理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The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详细 版 提示语:本操作规程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为了防火防爆安全,对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的物料,应该采取安全措施.首先应考虑通过工艺改进,用危险性小的物料代替火灾爆炸危险性比较大的物料.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应该根据物料的燃烧爆炸性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密闭或通风,惰性介质保护,降低物料蒸气浓度,减压操作以及其他能提高安全性的措施. 一、用难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在萃取,吸收等单元操作中,采用的多为易燃有机溶剂.用燃烧性能较差的溶剂代替易燃溶剂,会显著改善操作的安全性.选择燃烧危险性较小的液体溶剂,沸点和蒸气压数据是重要依据. 如醋酸戊酯在20℃的蒸气压为800Pa,其蒸气浓度为44g?m-3,而爆炸浓度范围为119~541g?m-3,危险性较小.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用不燃液体代替可燃液体,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 二、根据燃烧性物质的特性分别处理 遇空气或遇水燃烧的物质,应该隔绝空气或采取

下水道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标准范本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8123 下水道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下水道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 易形成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物 化工企业的生产废水或其他的排水,难以避免地含有易燃液体或可溶性的可燃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易燃液体或气体因气化,易在下水道系统和净化设施内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果生产设备系统的密闭性损坏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溢料时,泄漏的易燃、易爆的液体或气体常易混入污水而进入下水道系统。某厂由于违反生产工艺规程,污水中混入大量烃类蒸气,并排入下水道,使下

附录二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范围典型示例图

附录二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范围典型示例图 1.必须在结合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影响区域登记和范围的各项因素及生产条件(易燃物质的释放量、释放速度、沸点、温度、闪点、相对密度、爆炸下限、障碍等条件),运用实践经验加以分析判断前提下,才能使用以下是历来确定范围(图中释放源除注明外均为第二级释放源)。 2.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的确定参考示例图见图1~40。 3.对于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通风良好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图1及图2): 一、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 二、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的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划为2区; 图1释放源接近地坪时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通风良好的生产装置区 图2释放源在地坪以上时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通风良好的生产装置区 三、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30m,地坪上的高度为0.6m,且在2区以外的范围内划为附加2区。 4.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释放源在封闭建筑物内,通风不良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图3): 一、封闭建筑物内和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 二、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高度为7.5m的范围内划为2区,但封闭建筑物的外墙和顶部距2区的界限不得小于3m,如为无孔洞实体墙,则墙外为非危险区; 三、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30m,地坪上的高度为0.6m,且在2区以外的范围内划为附加2区。

图3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释放源在封闭建筑物内通风不良的生产装置区5.对于易燃物质重于空气的贮罐,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图4及图5): 一、固定式贮罐,在罐体内部未充隋性气体的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0区,浮顶式贮罐在浮顶移动范围内的空间划为1区; 二、以放空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空间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1区; 三、距离贮罐的外壁和顶部3m的范围内划为2区; 四、当贮罐周围设围堤时,贮罐外壁至围堤,其高度为堤顶高度的范围内划为2区。 图4易燃物质重于空气、设在户外地坪上的固定式贮罐 图5易燃物质重于空气、设在户外地坪上的浮顶式贮罐 6. 易燃液体、液化气、压缩气体、低温度液体装载槽车及槽车注送口处,其爆炸危险区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与评价——乙烯装置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537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与评价——乙烯 装置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与评价——乙 烯装置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乙烯是石油化工生产的重要基本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的生产,乙烯的产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我国已建成了一批大型乙烯生产企业,还有大量生产乙烯的中小型企业遍布全国各地。乙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乙烯生产具有较大火灾、爆炸危险性,生产操作在高温压力条件下进行,并且还有深冷操作,生产过程中物料多是气态,装置复杂,连续性强。因此,做好防火防爆工作极为重要。 1 设备、管线、阀门泄漏是致灾的重要原因 乙烯厂内常备有大量液化气原料,裂解气也多以液态储存。储槽有一定压力,如槽体有不严密处,物料将会泄漏散发出来,遇明火而爆炸燃烧。 设备或阀门破裂造成高温原料和裂解气的泄漏是致灾的重要因素。例如某化学公司的裂解装置曾因泄漏而喷出乙烯形成的云雾,仅30秒后即发生爆炸,2~3分钟后又引

(整理)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的编制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专业、电气专业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的编制内容、格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工程设计和详细工程设计。 2 输入 编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应输入的主要项目文件包括: 工艺专业:工艺流程图 管道布置:设备布置图 总图运输专业:总平面布置图 3 工具和技术 编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需采用下列工具和技术: -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 -标准规范、设计手册、设计规定 4 编制要求 4.1 编制内容和格式 4.1.1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包括平面图和立面图。 4.1.2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应示出: (1)释放源、主要介质名称和成分、特性。 (2)可燃气体或粉尘的级别、组别。 (3)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4.2 编制方法 4.2.1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以装置为单位进行编制。 4.2.2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由工艺专业和电气专业在管道布置专业设备布置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基础上绘制。 4.2.3 编制的基本方法 (1)工艺专业在设备布置图上确定释放源位置以及主要介质名称和成分、特性,并在图 上标识出来。 (2)电气专业确定: 根据工艺专业确定的释放源位置以及主要介质名称和成分、特性,确定: a)爆炸性气体:释放源的级别、爆炸性气体的分级分组。 b)爆炸性粉尘:粉尘的类型及其温度组别。 (3)电气专业确定区域范围。 (4)电气专业根据标准规范绘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室内外塔罐区或释放源布置在多 层平面时需绘制立面图。0 区、1 区、2 区以及附加2 区的范围应详细标注尺寸,并

进行图例说明。 (5)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提交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评审会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4.2.4 编制基本规定 图幅:与设备布置图相同。 绘图比例:与设备布置图绘图比例相同。 线型:危险区域的轮廓线采用0.7mm 粗实线; 释放源采用0.4mm 中粗实线; 尺寸线、指示线、注字线、建筑物轮廓线等采用0.2mm 细实线。 字体:汉字采用LNCD字体,高宽比为0.7,字高为4mm。 西文、数字采用LNCD 字体,高宽比为0.7,字高宜4mm。 5 输出 5.1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应以本标准规定的图幅输出。 5.2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在输出时,应: (1)按《项目文件校审规定》进行校审。 (2)按《项目文件会签规定》进行会签。 5.3 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作为电气专业基础工程设计、详细工程设计的成品。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工艺、电气专业提出、起草,由工艺、电气专业负责解释。 本标准有1个附录: 附录A: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示例,共2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