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学设计

《小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并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2、掌握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切口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综合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认识小括号,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运算是本课教学重点,了解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小黑板、小纸卡、花、青蛙、纸鱼、鱼缸、手工纸。

教学程序:

—、谈话:

1:同学们,上次大乐园里大家玩的开不开心?今天,小光和大生要到我们没去过的地方去玩,你们想不想去?想去就得先通过考验:(出示卡片)

4+68+27+310+610+75+916-614-312—4

好,同学们,你们顺利过关了,下面请闭上眼睛上路吧!(边放音乐,边出示知识宫大门图)大门上悬挂着实物糖果(放录音:小朋友们我是智慧老爷爷我一生没遇到过什么难题,现在有一道题我怎么也算不出来,你们谁能帮帮我。)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积极的动脑。

二、授新课:

1:让学生观图,启发学生说出xx加算式。

2、拿出小圆片根据实物图自己在桌子上摆一摆,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根据学生回答,投影示意图。

xx:000000000000

大生:000000000000

4、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想的和我们想的一样吗?你们真聪明,算的非常正确,你听智慧爷爷在表扬我们呢!(放录音)

5、同学们,怎么作才能先算2+3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27页的内容。

6、谁愿意站起来说一说?对,你说的非常正确,要想先算加上小括号。

7、出示15-(6-2)[讨论算法,指名口答。]

8、尝试练习。

9、出计算过程。

反馈练习:

1)出示卡片练习。(说先计算什么)

20+30+715+(20+40)15-6-215-(6-2)8+7+657-(25-20)75-(25-20)

(8+40)-6

2)小朋友们,这里有智慧老爷爷给小马虎出的题,请大家帮着检查一下他做的对不对。(小黑板出示)

13-(4+5)=14()7+(7-6)=8()

26-4+20=42 ()80- (50+20) =50 ()

18-3+4=11()100- (30-20) +90 ()3)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智慧老爷爷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非常高兴,他决定送给大家一个礼物,请看:(出示一瓶花、一只鱼缸,缸里有鱼、青蛙)

(选做题)请你想办法使这算式先算“7+8”。

20-7+87+8+3080+7+8

板书:

小括号

例1、

000000000000

寻找数学小括号

寻找数学“宝藏” 今天,我去数学王国里“探险”,没想到的是竟然找到了“宝藏”。那就是神奇的小括号。想知道“宝藏”的秘密,就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我发现在同一级运算中,第一个符号为加号或乘号时,加上、去掉括号,得数都相同。 例如:27+54+13 27+(54+13)2×4× 2 2×(4×2) =81+13 =27+67 =8× 2 =2×8 =94 =94 =16 =16 如果在同一级运算中,第一个符号是减号或除号时,加上或去掉括号,得数都不相同。 例如:45—24+12 45—(24+12)32÷8÷ 2 32÷(8÷2) =21+12 =45—36 =4÷2 =32÷4 =33 =9 =2 =8 我还发现第一个符号为加号或乘号时,后面两个数外面加小括号,并改变中间所连接的符号,得数不相同。 例如:26+7+15 26+(37-15)2×4× 2 2×(4÷2 ) =63+15 =26+22 =8× 2 =2×2 =78 =48 =16 =4 如果第一个符号为减号或除号时,后面两个数外面加小括号,并改变中间所连接的符号,得数是相同的。 例如:82-19-21 82-(19+21)12÷2÷ 3 12÷(2×3)

=63-21 =82-40 =6÷ 3 =12÷6 =42 =42 =2 =2 你们瞧,小小的括号多神奇。我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哦!当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或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或去掉括号要变号。 例如: 57+62+38 60-17-13 168—139+129 =57+(62+38)=60—(17+13)=168-(139—129) =57+100 =60-30 =168-10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括号》名师教案

《小括号》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页例3。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前面学习的这些知识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式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二)核心能力 本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运算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不同策略的认知冲突,“创造”小括号,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2.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四)学习重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括号》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动态呈现,积累感性经验 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先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2个,再剪掉3个。 师:谁能描述一下刚才我们做了什么?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用富有童趣的剪纸导入,从连续剪五角星的情景引入,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确定解题思路 师: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又剪掉3个?还剩几个呢?你能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吗?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如下图。 摆一摆: 画一画: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解决呢?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思路1:先算出减去2个后还剩多少,再算从还剩的里面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思路2:也可以先算两次一共剪掉几个,再算最后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从主题图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呈现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的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过程,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想要先算加法,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这时候就为自然的引出小括号做足了准备。】 (三)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教师巡视,寻找两种思路的学生,并进行统计:采取连减的学生人数,采取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教案

小括号教案 一、旧知识复习 1.口算 9+3= 4+3= 7+5= 12-7= 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 5+4-3= 10-2+5= 问:“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就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引例 “以前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小括号”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有一天小兔与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您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您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请帮小熊算算好不?猜猜小兔与小狗就是怎样算的? (2+3)+7=12 2+(3+7)=12 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就是什么? 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以后瞧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瞧这道题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瞧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14-9-3=

12-(5+4)=14-(9-3)= 三、应用新知 1.对比练习 13-4+5=7+7-6= 13-(4+5)=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结论: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瞧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3个题目中,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 = 13-(4+6)= 4+6-5 = 3.找朋友 15+4-2 12+(11-9) 9+(10-1) 8+(4+6) 25-(15-7) 7+(3+4) 4.在 适当的位 置添上小 括号使等 式成立 14-9-3=2 79-8+1=70 5、算一算,比一比 10-3+4= (10-3)+ 4= 算后思考: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就是一样的不? 还有使用小括号的必要不? 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小括号? 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 四、课后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8+4+7= 13—6+3=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进度 一认识图形(二) 4课时左右 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5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 5课时左右 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 13课时左右 五认识人民币 8课时左右 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9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 7课时左右 八总复习 12课时左右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公开课教案

小括号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重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的素材 1.动态呈现,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展示教材第74页例3的情境图(如图1);或采用直观操作的形式,先出示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如图2)。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 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学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 设计意图: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离不开情境的支撑。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两次剪五角星的直观操作,为学习新知提供

研究的素材,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经验。 二、通过动手操作或画图再现问题情境,确定解题思路 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交流学生的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具体如下图。 摆一摆:★★★★★★★★★★ 画一画: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与画图,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将现实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结合情境先确定运算顺序,为用算式表示解题过程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通过认知冲突感受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 教师: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如下。 教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应该怎样列算式7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先计算2+3吗? 教师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围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括号》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小括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能力训练点: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 17-8= 5+4= 8+4= 5+6= 11-4= 2、说说14-8- 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10-(2+3)= ④引导学生计算。 10-2-3=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括号的妙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括号的妙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5页例2 设计理念: 1、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知识的关键处(如小括号运用教学),安排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和大家解决发生在买面包遇到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出示买面包的课件)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对呀,看他们买面包多有秩序,不挤不闹,排队购买,我们平时去超市排队吗? 师:现在,图上出现了这么些信息。(课件出示对话:“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面包? 2、小组讨论。 1)应该怎样解决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 上有什么不同。 5、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6、教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在数学中我们一般用一 1)54-8=46(个) 46-22=24(个) 2)8+22=30(个) 54-30=24(个)

一年级下册加减混合带小括号计算题

一年级下册加减混合带小括号计算题 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做对了_____题 26+30+5= 7+53+10= 46-6+40= 26+3+8= 34+8+50= 73+20-3= 12-(5+4)= 14-(9-3)= 8+(4+7)= 13-(6+3)= 90-(16+4)= 20-(30-10)= 12-5+4= 40+20+8= 54-5+30= 76-6-8= 87-9-10= 65-7-40= 43-(3+27)= 39-(9-5)= 30+(11-4)= 47+(18-9)= 40+(15-8)= 75-(10+50)= 47-9+50= 36+40+2= 59-9-20= 63-30+5= 14+6+42= 56+5-20= 60-8-30= 48+(18-9)= 17+(54-4)= 73-(13+7)= 38+(46+4)= 83-(27-20)= 44-(5+4)= 13+7+54= 67-8-50= 17+6+8= 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做对了_____题 43-8-30= 60+38-90= 50+27-9= 54+(17+3)= 93-(68-60)= 13-(6+6)= 17-(9+4)= 9+(25+25)= 76-(15+15)= 13-6+6= 17-9+4= 30+33+8= 16+5+20= 20+6+6= 13+7+7= 28+(13-4)= 48-(15+5)= 87-(30+40)= 65-(20-10)= (10+24)-9= 30-(16+5)= 66-(70-50)= 16+5+20= 18-(6+3)= 39-(12-10)= 66-(16+4)= 39+(42-30)= 52-7-7= 73-8-8= 56-9-9= 28-8-8= 42-7-7= 30-5-5= 75-20-10= 53+(20-6)= 45-8-5= 30+3+3= 9+(6+8)= 72-(70+2)= 44-4-4=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 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数学】小括号的妙用

---------------------------------------------------------------范文最新推荐------------------------------------------------------ 小括号的妙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5页例2 设计理念: 1、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资源,让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化。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知识的关键处(如小括号运用教学),安排小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 1 / 6

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使用小括号列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和大家解决发生在买面包遇到的问题。

---------------------------------------------------------------范文最新推荐------------------------------------------------------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出示买面包的课件) 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对呀,看他们买面包多有秩序,不挤不闹,排队购买,我们平时去超市排队吗? 师:现在,图上出现了这么些信息。(课件出示对话:我一共做了54个面包。我们买了22个面包。我们买了8个面包。)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面包? 2、小组讨论。 1)应该怎样解决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3 / 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 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 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 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 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 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 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 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 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 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

人教版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 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