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诊断
颈动脉超声检查 ppt课件

(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到进入第
六颈椎横突孔部分)
第二部分:中段/横突段
➢此段椎动脉弯曲小, 很少受动脉粥样硬化疾 病的侵犯
(从第六至第二颈 椎横突孔部分)
第三部分:远段/寰椎段 ➢应用经颅多普勒 技术检查
从第二颈椎出口至 基底动脉起始端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左右 侧分别发自主动 脉弓和头臂干 (无名动脉)
➢终未分成颈内 和颈外动脉,分 叉的位置高低不 一
颈动脉窦
➢是颈总动脉分叉和颈 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 部分
➢该窦为压力感受器
➢其结构特点是管壁中 膜较薄,而外膜较厚, 管腔略大
颈内动脉
➢ 血流频谱形态改变
1 椎动脉出现低流速血流频谱,严重者仅见随心动周期 有规律出现的低小单峰,标志椎动脉已无有效供血。
2 椎动脉硬化,频谱波峰圆钝呈拱形。 3 频谱宽度增加,流速增高的湍流频谱 4 探测不到血流频谱则说明完全阻塞。 5 探测到逆向血流频谱则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
病例:男性,54岁,偶然发现左侧脉搏较弱一月余。 超声图像表现如下:
✓ 心脏射血力 ✓ 颅内外脑动脉的阻力
➢ Vmin的影响因素
✓ 主动脉壁弹性 ✓ 外周阻力
管腔狭窄 血管痉挛
心搏量或循环血量减少 血管狭窄后改变 血管远端阻力减低
血流 加快
血流 减慢
阻力指数
➢ RI:反映了血管的阻力状况的指标
➢ 颈总、颈内、颈外的血流阻力 颈外>颈总>颈内
➢ 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0.5-0.75 ➢ 若RI>0.75,提示外周阻力增加 ➢ <0.5则表示降低
超声颈部血管解剖及常见病诊断标准

根
规则型
如扁平斑块,基底较宽,表面纤维 帽光滑,回声均匀,形态规则据斑块形态学特
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局部
征
不规则型
组织缺损,形成“火山口”样缺
损
• 综合分类: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薄旳纤维帽,大旳脂质关键和纤维帽断裂
颈动脉斑块旳临床意义
1. 反应整体旳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比IMT增 厚更有优势
5
A1:血管横截面本身旳面积
6
A2:血管狭窄处剩余管腔面积
血流速度
MAX:最大血流速度,测定频谱收缩 期最高峰
MIN:最小血流速度,测定频谱舒张 期最末点
MEAN:平均血流速度,测定时收缩早 期始至舒张期末期止,用包络
线沿一种心动周期旳频谱勾划。
临床意义:
影响血流速度旳原因:心输出量、心搏力、 血管形状、血管壁弹性、管径粗细等。
• 左锁骨下动脉 左右椎动脉分别起于两侧旳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血管分 支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无名动脉
– 右锁骨下 – 右颈总
无名动脉
• 直径:7-10mm
• 称为无名动脉或者 头臂干
• 向上分出右颈总动 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 从右锁骨下动脉分 出右椎动脉
• 右锁骨下动脉为右 上肢体供血
左颈总动脉
舒张早期可见反向血流
正常颈内动脉血流及频谱 正常颈外动脉血流及频谱
颈动脉正常血流速度:尚无统一原则
➢ CCA:应<100cm/s 自颈动脉分叉处,远心段→近心 段:每cm流速增高9cm/s
➢ ICA:应<100cm/s 报道在54-88cm/s
➢ ECA:应<115cm/s 代偿性增高:双侧ICA高度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表现

颈动脉夹层: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
颈动脉瘤: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
颈动脉血栓: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
诊断依据
颈部血管超声图像:清晰显示血管结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
01
血流速度:正常范围、异常范围、血流速度比值
02
09
血管壁运动:正常范围、异常范围、血管壁运动指数
10
诊断流程
01
患者准备:保持空腹,避免进食和饮水
02
检查前准备:清洁皮肤,去除颈部饰品
03
超声检查:使用超声仪器对颈部血管进行扫描
04
诊断分析:根据超声图像,分析血管的形态、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等信息
05
诊断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诊断报告,提出治疗建议
02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01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04
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治疗方法
01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02
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03
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经皮穿刺血管支架植入术等
04
康复治疗:颈部运动、颈部按摩等
06
随访观察:根据病情,定期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病情变化
诊断准确性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可达到90%以上
诊断准确性受操作者经验、仪器性能等因素影响
02
诊断准确性与病变类型、病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诊断准确性与患者配合程度、检查环境等因素有关
04
颈部血管超声治疗
颈动脉超声检查

脉冲多普勒检测
取样门放臵:
要臵于管腔中心
在层流情况下 取样门宽约为被测管腔 内径的1/3-1/2 声束与血流方向间夹角
应小于等于60度
临床意义:
影响血流速度的因素: 心输出量、心搏力 血管形状 、管径粗细 血管壁弹性等
具体超声指标为
Vmax、Vmin、RI
斑块的评价
* 以 内 膜 回 声 为 参 照
根 据 斑 块 声 学 特 征
均质回声斑块
低回声 等回声 强回声
不均质回声斑块
斑块内包含强、
中、低回声
斑块的评价
根 据 斑 块 形 态 学 特 征 规则型
扁平、表面纤维帽完整
不规则型
表面不平整、纤维帽不完整
溃疡性斑块
纤维帽破裂,火山口征,火山口 长度>1.0mm,斑块内血流灌注
(从锁骨下动脉发出到进入第
六颈椎横突孔部分)
第二部分:中段/横突段
此段椎动脉弯曲小, 很少受动脉粥样硬化疾 病的侵犯
(从第六至第二颈 椎横突孔部分)
第三部分:远段/寰椎段 应用经颅多普勒 技术检查
从第二颈椎出口至 基底动脉起始端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病因及病理
一、血管位置与形态的变异
1. 椎动脉发源处的解剖变异,有时仅有残迹,或者
Vmax的因素影响:
心脏射血力
颅内外脑动脉的阻力
Vmin的影响因素
主动脉壁弹性
外周阻力
管腔狭窄 血管痉挛
血流 加快
心搏量或循环血量减少 血管狭窄后改变 血管远端阻力减低
血流 减慢
阻力指数
RI:反映了血管的阻力状况的指标
颈总、颈内、颈外的血流阻力 颈外>颈总>颈内 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0.5-0.75 若RI>0.75,提示外周阻力增加 <0.5则表示降低
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何超声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何超声诊断?当人体的动脉壁上有脂质、钙质等物聚集,这些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久之导致细胞壁失去了原有的弹性,这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根据病变血管的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头晕、胸闷等。
人体的冠状动脉、颈动脉等均容易出现粥样硬化,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该病的一个显著特点为缓慢进行,也就是说在儿童阶段就开始发生,因此,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多用超声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且随着声学造影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下面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进行简单介绍。
1、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诊断生理学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长期的过程,很多患者在儿童阶段就已经发生,且有研究发现一例患者,家族中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在11岁时动脉管壁就有僵硬的表现。
在动脉粥样氧化暂未导致患者出现心绞痛等疾病前,血管内皮已经发生变化,会出现功能障碍,如血管紧张度调解功能异常,因此可通过检查血管内皮是否出现障碍来进行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时,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患者需要静止休息15分钟左右,然后测量上臂肱动脉血压,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测试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每次的测试需要间隔五分钟。
然后患者平躺,开始检查左侧和右侧的颈总动脉,测量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以及多普勒血流参数,注意上述各项参数也需要测量三次,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所有参数测量完成后,可得到动脉壁运动度、僵硬度、扩张系数以及顺应系统,上述四项诊断生理学指标需要通过公式进行计算[1]。
2、血管内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在超声的基础上,和导管技术相结合,可将血管内部的情况用图像显示出来。
血管内超声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当使用冠状动脉造影后无法检查确诊,此时可应用血管内超进行诊断;第二、需要对病变位置的情况详细了解时,可通过血管内超声显示出病变处的图像,从而可得到斑块的大小、性质等信息;第三、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颈动脉支架术后狭窄超声诊断标准

颈动脉支架术后狭窄超声诊断标准英文回答:Carotid artery stenting is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carotid endarterectomy; howev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ost stenting,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can still occu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stenosis is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risk of thromboembolic events. Duplex ultrasound is the preferred method of carotid artery surveillance.Carotid artery restenosis can be defined as either in-stent restenosis or anastomotic restenosis. In-stent restenosis occurs within the stent itself and is often caused by neointimal hyperplasia. Anastomotic restenosis occurs at the proximal or distal anastomosis site of the carotid artery stent and is often caused by intimal dissection, elastic recoil, or stent migration.The diagnosis of carotid artery restenosis by duplex ultrasound can be challenging; however, there are a numberof signs that can aid in the diagnosis of restenosis.In-stent restenosis: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ratio across the stent > 2.0。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阈值上限的声波。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图像和数据。
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其中,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声阻抗特性?声衰减特性?多普勒特性。
1Doppler effect是指声源与接收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差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或差频(f)。
1842d年首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提出的。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测物体的运动。
多普勒频移(fd)与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o)、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V)、超声束与血流之间夹角(θ)的余弦成正比,与声速(C)成反比,多普勒频移f公式为: d2v,fof=f-fo= ,cos,d rcfd ,C V,,cos,2fo公式中fd、cosθ仪器均可显示,fo及C为已知,可以计算出V。
fo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f多普勒频移;V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Crd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θ超声波与反射体运动方向间的夹角。
由此而知,f和v均为零时,声源与接收器之间不产生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与血流速度o成正比。
2(1)连续超声波多普勒技术(continuous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以频谱显示。
应用连续超声波接收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简称CW。
其优点为可以测定高速血流,常用于测定心脏瓣口狭窄或返流的高速血流。
缺点为没有距离分辨能力,不能区分信号来源深度。
(2)脉冲超声波多普勒技术(pulse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亦以频谱显示,与二维超声相结合。
用一定宽度的调制脉冲获得心脏或血管内某一1取样容积内运动血流的实时频谱,简称PW。
颈动脉超声检查-PPT
✓ 速度估测法
颈动脉狭窄得诊断标准
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狭窄程度
PSV(cm/s)
正常或﹤50%
<125
50%—69%
﹥125,<230
73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得标准
病例:男性,54岁,偶然发现左侧脉搏较弱一月余。 超声图像表现如下:
图1
图2
图1:左侧颈总动脉血流为蓝色,频谱在基线下方 图2:左侧椎动脉血流为红色,频谱在基线上方
椎动脉频谱几种形态 正常
部分性反流
完全性反流 循环阻力增大
运动对下肢动脉阻力得影响
运动前RI=0、88
运动后RI=0、79
痉挛。 E:部分可伴有PI、RI增高。
➢ 血流频谱形态改变
• 椎动脉出现低流速血流频谱,严重者仅见随心动周期有规律出现得低小单 峰,标志椎动脉已无有效供血。
• 椎动脉硬化,频谱波峰圆钝呈拱形。 • 频谱宽度增加,流速增高得湍流频谱 • 探测不到血流频谱则说明完全阻塞。 • 探测到逆向血流频谱则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
➢斑块得构成: 顶部(纤维帽) 体部(核心部) 基底部 肩部(近心端、远心端)
斑块得评价
* 以
根
内据
膜 回
斑
声 为
块
参 照
声
学
特
征
均质回声斑块 不均质回声斑块
低回声 等回声 强回声
斑块内包含强、中、 低回声
斑块得评价
根据 斑块
规则型
扁平、表面纤维帽完整
形态
学特
征
不规则型
表面不平整、纤维帽不完整
溃疡性斑块
超声检查标准
超声检查标准
超声检查标准因不同的脏器和疾病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超声检查标准和诊断标准:
1.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标准:当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小于125cm/s,其狭窄程度小于50%;当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在cm/s,其狭窄程度在50%-69%;当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大于230cm/s,其狭窄程度在70%-95%;当狭窄程度大于95%,超声显示残留腔极小,流速明显减低,彩色多普勒可显示低速细窄血流通过;完全阻塞时,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
2. 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标准:超声检查单发性结节,且呈现不规则状况,边缘不清晰。
血流分布中心位置,且细砂粒样的钙化,病灶内部回声呈现不均匀性,颈部伴有淋巴结转移。
3. 良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标准:超声检查结节周围的晕环比较完整,且伴有多发性结节,呈现规则的状况,边缘清晰与内部回声均匀。
钙化明显,内部血流丰富,呈现Ⅰ型分布。
此外,诊断准确率计算公式为: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总人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具体和准确的诊断标准。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
颈部⾎管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检查⽬的:评估颈部⾎管解剖结构和⾎流动⼒学信息。
评估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对颈动脉狭窄介⼊治疗前后进⾏评估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流动⼒学改变的随访评价评价颈部⾎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管结构及⾎流动⼒学变化检查⽅法体位:患者仰卧位。
颈后垫枕后仰,头偏向对侧,病⼈情况不允许时也可坐位、半坐位等探头分别从前位、侧位、侧后位和超后侧位探查(如图)(⼀)探头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向扫查,显⽰颈总动脉近⼼端、中部、远端、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颈外动脉测量⾎管内径:测量从内膜内表⾯⾄外侧内膜内表⾯的距离,以⼼脏收缩期为准部位:颈总动脉中部颈内动脉距其窦1cm处颈外动脉距分叉1cm处观察各⾎管壁四周有⽆斑块测量残腔⼤⼩、计算⾯积狭窄百分⽐(⼆)探头从颈根部以颈总动脉⾎管长轴作纵向扫查越过分叉部显⽰颈内及颈外动脉长轴探头侧向前内侧⽅--颈外动脉探头侧向后外侧--颈内动脉纵向探测内容:观察⾎管内膜变化,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部位: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部1cm,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上⽅1cm处后壁进⾏测量。
⽅法:从内膜表⾯⾄中膜的外表⾯的垂直距离。
注意管腔有⽆斑块、狭窄、闭塞等形态异常测量斑块⼤⼩、表⾯及内部特性测量向⼼性狭窄的内径狭窄百分⽐CDFI:观察⾎流充盈情况及狭窄阻塞部位PW:⾎流参数测定颈内、外动脉分叉⽔平上下⽅1-1.5cm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颈动脉球部分叉部)、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直径、IMT,观察有⽆动脉硬化斑块⼆维结构:⾎管壁的三层结构:内膜-- 内⽪细胞组成等回声中膜— 平滑肌细胞低回声外膜-- 纤维组织⾼回声测量内-中膜厚度(IMT)脉冲多普勒检测取样门放置:要置于管腔中⼼,在层流情况下,以窄门取样,原则上取样门宽-----被探测⾎管腔内径的1/4-1/3。
声束与⾎流⽅向间夹⾓应⼩于等于6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