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

至下颌角下缘的深面向上达颅底
颈内动脉在颅外无分支
颈外动脉
伴行于颈内动脉的前内侧 主要分支: 1 、甲状腺上动脉 2 、舌动脉 3 、面动脉 4 、咽升动脉 5 、枕动脉 6 、颞浅动脉 7 、上颌动脉
图A 颈动脉超声检查体位及超声 检查颈动脉时探头位置
图B 颈动脉超声检查体位及超声 检查颈动脉时探头位置
正常颈总动脉(CCA)血流及频 谱
箭头所示为Ⅱ峰
舒张早期可见反向血流
正常颈内动脉血流及频谱
正常颈外动脉血流及频谱
3、正常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速度
参数测值(本实验室采用) PSV(cm/s)
颈总动脉 91.3±20.7
EDV(cm/s)
27.1±6.4
RI
0.70±0.005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颈内、颈外的血流阻力 颈外>颈总>颈内 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0.5-0.75
若RI>0.75,提示外周阻力增加
<0.5则表示降低
正常值:随年龄而渐增厚
公式IMT=(0.009x年龄)+0.116公 式计算 一般认为IMT<0.9mm IMT的测量:短轴
2、颈动脉正常血流速度:尚无统一标准
CCA:应<100cm/s 自颈动脉分叉处,远心段→近心 段:每cm流速增高9cm/s ICA:应<100cm/s 报道在54-88cm/s ECA:应<115cm/s 代偿性增高:双侧ICA高度狭窄
颈总动脉
左右侧颈总动脉分别发自主动脉弓和无名动脉
位于胸锁关节后方,上行于气管和喉的两旁
终未分成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叉的位置高低不 一致
颈部血管B超

颈部血管B超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成像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 ,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阈值上限的声波。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图像和数据。
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其中,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①声阻抗特性②声衰减特性③多普勒特性。
1、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 )是指声源与接收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差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或差频(f d )。
1842年首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提出的。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测物体的运动。
多普勒频移(fd )与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o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超声束与血流之间夹角(θ)的余弦成正比,与声速(C )成反比,多普勒频移f d 公式为:f d =f r -fo =θcos cfo 2v •• 公式中fd 、cos θ仪器均可显示,fo 及C 为已知,可以计算出V 。
fo 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 r 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f d 多普勒频移;V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C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θ超声波与反射体运动方向间的夹角。
由此而知,f o 和v 均为零时,声源与接收器之间不产生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与血流速度成正比。
2、多普勒超声成像类型:(1)连续超声波多普勒技术(continuousultrasonicwaveDopplertechnique ):以频谱显示。
应用连续超声波接收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简称CW 。
其优点为可以测定高速血流,常用于测定心脏瓣口狭窄或返流的高速血流。
缺点为没有距离分辨能力,不能区分信号来源深度。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简介《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目录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腹部血管第一章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七章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部分四肢血管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第七章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编者分组头颈部血管组:组长:华扬编者(按章节为序):华扬、何文、段云友腹部血管组:组长:王金锐编者(按章节为序):邓学东、王金锐、罗燕、李建初、唐杰四肢血管组:组长:唐杰编者(按章节为序):唐杰、温朝阳、段云友、童一砂、秦卫《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章节为序)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何文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段云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邓学东苏州市立医院王金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罗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建初北京协和医院唐杰解放军总医院温朝阳解放军总医院童一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ustin医院秦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一、目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采用低频率(1。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

4、血流速度
MAX:最大血流速度,测定频谱收缩
期最高峰
MIN:最小血流速度,测定频谱舒张
期最末点
MEAN:平均血流速度,测定时收缩早 期始至舒张期末期止,用包络 线沿一个心动周期的频谱勾划。
ICA/CCA比值
同侧颈 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 比值是提示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 变较有价值的诊断标准之一
图C 颈动脉超声检查体位及超声 检查颈动脉时探头位置
图D 颈动脉超声检查体位及超声 检查颈动脉时探头位置
二、检查方法 仰卧位。颈后垫枕后仰,头偏向对侧
A、B、C和D分别为前位、侧位、侧后位和超 后侧位 病人情况不允许时也可坐位、半坐位等
(一)、探头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向扫 查,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
67.7±14.3
70.4±16.1
27.3±6.4
18.1±5.1
0.59±0.06
0.74±0.09
四、定量分析的指标
1 、血管内壁的厚度,正常值小于等于0.9mm 2 、斑块所致管腔的狭窄程度,即狭窄比值 (STEN%)(血管长轴测量) 公式:(D1-D2)/D1*100% D1:血管本身的内径 D2:血管狭窄处内径 3 、狭窄面积比值(血管短轴测量) 公式:(A1-A2)/A1 *100% A1:血管横截面本身的面积 A2:血管狭窄处剩余管腔面积
颈总、颈内、颈外的血流阻力 颈外>颈总>颈内 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0.5-0.75
若RI>0.75,提示外周阻力增加
<0.5则表示降低
至下颌角下缘的深面向上达颅底
颈内动脉在颅外无分支
颈外动脉
伴行于颈内动脉的前内侧 主要分支: 1 、甲状腺上动脉 2 、舌动脉 3 、面动脉 4 、咽升动脉 5 、枕动脉 6 、颞浅动脉 7 、上颌动脉
颈部血管超声指南

颈部血管疾病的病因
高血压
高血压可导致颈部血管内皮损 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的发生和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
颈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可导 致血管狭窄、闭塞,引起脑供 血不足、脑梗塞等。
吸烟
吸烟可导致血管痉挛,降低血 管内皮功能。
年龄和遗传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和遗传因素的影 响,颈部血管的弹性降低,容 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01
如果颈部血管疾病严重,可能会导致颈部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
颈部血管杂音
02
பைடு நூலகம்
颈部血管疾病可能会导致血流紊乱,从而在颈部血管上产生杂
音。
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
03
颈部血管疾病可能会影响脑部供血,从而导致面部、手臂或腿
部麻木或无力。
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思路和流程
询问病史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颈部血 管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是 否有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获取和解读图像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问题,如伪影、噪声等, 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02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应用 范围和诊断标准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筛查可疑颈部血管疾病患者
诊断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 狭窄、颈动脉瘤、椎动脉狭窄
等
评估颈部血管手术或介入治疗 前后的效果
探头选择
选择高频线阵探头或凸阵探头,根据检查部位 和深度选择合适频率的探头
检查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头略转 向对侧
图像分析
分析图像,评估血管壁厚度、斑块大小及性质、 血流动力学等指标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
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
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范围的内膜厚度)与分叉部内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
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内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范肝脏【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二)、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
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部分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着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诊断要点: 1 颈动脉旁有一血肿 2 动脉壁上有一破口,并向血肿内射血。
颈动脉创伤
诊断要点
1 血管壁连续中断,局部呈液性暗区,或管壁完 整但内膜部分剥离在管腔内漂动。
2 彩色血流完全中断或破口处喷射杂色血流。
颈内静脉瘤
诊断要点
1 颈内静脉局限性扩张呈梭状囊状或葫芦状,可 见浮动的附壁血栓。
锁骨下动脉盗血起始部斑块图。右侧锁骨 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 致其管腔狭窄。
锁骨下动脉盗血起始部彩色图。彩色多普 勒显示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血流明显加速
锁骨下动脉盗血起始部频谱图。右侧锁骨下动 脉起始部狭窄,频谱多普勒显示血流速度明显 的升高
锁骨下动脉盗血患侧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图。图 中显示右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血流方向相反
正常颈总动脉(内中膜)。图中箭头所指 为正常的内中膜,光滑平整。CCA为颈总脉。
正常颈总动脉彩色图。图中所示为正常颈总动脉 的彩色多普勒图像。其内中膜光滑平整,整个血 管腔彩色血流信号充盈良好,分布单一均匀。
正常颈动脉窦分叉以上彩色横切图。图中左侧红色 血流信号充填的血管为颈内动脉,右侧为颈外动脉; 左侧兰色血流信号充填的血管为颈内静脉,右侧为 颈外静脉;
4 内径减少91%~99% (极严重狭窄) ⑴ PSV > 200cm/s ⑵ EDV >100cm/s ⑶ 频窗消失 ⑷ ICA/CCA峰速之比>4
5 内径减少100% (闭塞)⑴闭塞段可见血栓回声⑵ 闭塞段无 血流信号⑶ 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返向波。
颈动脉瘤
诊断要点: 1 血管壁局限性膨大呈梭状或囊状 2 血流束通过瘤体并与两端血管相连,瘤体内为 杂色血流或旋涡状。
颈内静脉癌栓形成彩色多谱勒短轴图。图中示颈内 静脉扩张,管腔内充填以稍强回声的实质肿物,其 内可见丰富的异常血管。CCA为颈总动脉;IJV:颈 内静脉;CA:癌灶;TH:血栓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一、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检查方法】动脉: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
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
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
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
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
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
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
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
(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内径。
CDFI纵向及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变异。
测量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范围的内膜厚度)与分叉部内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及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若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若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CDFI及PW于狭窄处及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5、肝右叶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常探测不到;当深呼吸时长度可达肋缘下0.5~1.5cm;对肺活量大者,肝上下移动度亦大,深呼吸时,长度明显增加,与平稳呼吸的比较甚至可有5~6cm之差。
(二)、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光整及连续性,及右叶膈顶部、左外叶边角部位。
胆囊与胆道
【检查方法】
(一)、患者准备
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
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
(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超声检查规范
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六)、体位移动、深呼吸时观察肝脏的活动度,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七)、肝门部及腹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有无腹水。
【注意事项】
(一)、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应对上下、内外等部位进行连续性滑行扫壹,在某一位置进行断面观察时,应做左右或上下方向最大范围的侧动扫查,避免跳跃式扫查。
(二)、对肝脏径线测量时要坚持标准体位和标准切面,避免因呼吸深度和检查体位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
(三)、在右肋间扫查观察右膈顶部肝组织结构时应让病人尽可能呼气,使横膈尽量上升后做屏气动作,以便超声束能有效投射至上述区域,井使检查者有足够时间调整声束投射方向及观察,分析声像图特征。同理,在肝脏其他部位检查中,让病人尽可能吸气使横膈尽量下降后再屏气,以避开肋骨、肋弓和胃肠气体的遮挡而获得最佳显示。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行。根据先易后难的顺序,首先从左肝开始扫查。
(四)、在肋下缘肋间断面扫查时、右肾上极、右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易重叠在肝脏断面上、故应重视纵断面或冠状断面的扫查,并配合呼吸运动动态观察,帮助确定病变是在肝内还是在肝外。
(五)、在测量血管血流频谱时,应充分取得病人的合作,暂时屏住呼吸3~5s,在此时间内获取一段平稳频谱即可。切不可长时间屏气.以免造成频谱误差。
2、肝右叶前后径: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测量8~10cm。
3、肝右叶横径: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cm。
4、左半肝厚度和长度:以通过腹主动脉的矢状纵切声像图作为测量左半肝厚度和长度的标准切面,尽可能显示膈肌,正常测值为左半肝厚度(包括尾状叶)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
肝脏超声常规切面
探头位置:
右季肋下横切观察第一肝门
剑突下横切观察第二肝门
右肋间斜切观察右叶间裂
肋缘下矢状面观察左外侧角、左叶间裂、左叶经腹主动脉、正中裂、膈顶部、肝下缘
【检查内容】
(一)、肝脏的测量
1、肝右叶最大斜径:需显示观察膈顶部,以肝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肋下肝缘斜切面声像图为标准,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正常值不超过12~14cm。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范
肝脏
【检查方法】
(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行检查以及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检查。
(二)、检查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强、衰减、透声性增加或减低。
(四)、肝实质内异常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空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五)、肝血管、胆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血管内有无栓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