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干旱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热点问题:西南的干旱课件 课件

高三历史:热点问题:西南的干旱课件 课件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美元持续贬值,国际收支出现困 难,美国政府可以向哪个国际机构申请援助?
材料二 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 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 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2008年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 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 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 克服困难。
or
social security
国家对全体社会成员因年 老、伤残、疾病、丧失劳动能 力或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 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 活困难时,通过提供物质帮助 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 活和医疗的需要。
材料七 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海啸”
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全球救援行动仍在继续,欧盟已开始倡导彻底检查全球金融 体系,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即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在2008年10月22日宣布,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组成的20国集团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讨论全球金融和 经济问题。 2008年10月2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 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的金融风险,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因为只 有合作,才能形成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在当前这种合作表现在领导人首先要 高度重视。 (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面对“金融 海啸”,当前亚欧国家提出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新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 要原因。(6分)
探究三:全球化下国际合作抗灾救灾
1、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

2024年西南地区干旱心得体会

2024年西南地区干旱心得体会

2024年西南地区干旱心得体会作为一个来自西南地区的居民,我亲身经历了2024年的干旱,这是一段让我深感触动和思考的经历。

在这____字的文章中,我将回顾这段经历,并分享我对干旱的心得体会。

首先,2024年的干旱给西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缺水导致农田干涸,农作物凋零,农民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威胁。

水源枯竭,城市供水紧张,人们不得不节约用水,经常断水成为常态。

草场干黄,牲畜饲料短缺,畜牧业遭受了重创。

干旱还导致河流干涸,湖泊蒸发,水生生物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我深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脆弱性和互动性。

我们过去过度开发水资源,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环境,以至于如今干旱肆虐。

这种对自然的不尊重和侵占最终导致了自然的报复。

我们必须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其次,干旱使人们更加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珍贵性。

在水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我们逐渐摒弃了洗澡淋浴,利用洗脸水洗衣,收集雨水浇花等方法来节约用水。

我个人也开始更加节约用水,将浇水的时间调整到夜晚,减少水的蒸发损失。

从干旱中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滴水,不再将水资源当做理所当然的存在。

再次,干旱也带给我们一种对生命力的敬畏和对逆境的坚韧。

在干旱期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大面积凋零。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一些坚韧的植物仍然能在缺水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顽强不屈,灵魂的力量。

同时,人们也变得更加坚韧不拔,寻找各种应对干旱的方法和措施。

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等,逐渐让我们走出了干旱的困境。

干旱让我们明白,逆境并非是束缚,而是激发潜力,磨砺意志的机遇。

同时,干旱也凸显了社会的团结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

在干旱期间,许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加大了对受灾地区的援助力度,帮助农民脱离困境。

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

相互之间的患难与共,温暖了受灾地区人民的心,加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西南干旱思想汇报:干涸的是躯壳,还是灵魂

西南干旱思想汇报:干涸的是躯壳,还是灵魂

西南干旱思想汇报:干涸的是躯壳,还是灵魂干涸龟裂的田地、枯死的发了芽的幼苗、脱水的牲畜,看着如此因水而枯萎得生命,想着水白白白费的情景,别禁发咨询:干涸的是生命、依然灵魂?灾区的人民,老人、壮年、儿童,都走在找水的路上,面临干涸的生命躯壳,缺少了水的生命在自然面前是这么的渺小无力。

这是我们的同胞,在同意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毋庸置疑,大自然制造了生命,也会用相同的方式来对待生命。

水,生命之源。

一具别可忽视的事实,却会更让人惊心触目——西南一些省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向来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导致地下水位下落,涵水能力很差。

这些因素别能别说是导致干旱的原因之一。

经济效益的提升换别回干涸的河流、湖泊、水井……,能换到的惟独像此时人民的心一样龟裂的大地,搁浅的渔船,干枯见底的井……让土地饱含关爱之水的墒情才是抗旱之本,用城里没事反复开挖的干劲去守护江河之源方显意义。

让父老兄弟能从容的耕种收获,才是在自然面前活出了尊严。

一向以自然资源丰富西南五省的干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醒醒吧,生存比GDP,更重要。

这连日来的干旱,又让我想起了这别是隐秘的隐秘,也正是因为记忆过用水难的生活,我更能知道得那些缺水的农民的无奈和艰辛,干旱,对都市居民的妨碍远远没有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妨碍严峻。

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年中央对三农的重视和投入特别大,农村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农民的日子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进展永久是一把双刃剑,全球气温正在逐渐变暖算是一具严重的事实。

有一则公益广告让我经历犹新“假如没有了水,人类将会怎么样?”随后的画面算是:一片片干涸龟裂的土地,一群群蓬头垢面的人们,向天空伸出干枯的双臂,发出无望的呻吟和企盼。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如今看来,这并别是危言耸听。

西南干旱,用类似于公益广告的场景,为全民普及了一场水危机教育,并且也警示着国人:节水,需要从日子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更需要从水资源的治理上做起。

西南干旱

西南干旱
无降水的干旱为地表缺水的表层干旱,称为气象干旱,一 旦有了降水就会得到缓解。而构造干旱是地下缺水的深度干旱, 即使有少量降水也无法缓解。构造干旱的特点是面积大,范围 广,时间长,与地热带、构造带和地震带分布和地震周期有关, 这就是旱震理论所讨论的内容。 而目前中国西南干旱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界四川盆 地和云贵高原的构造活动地区,是构造干旱和气象干旱叠加的 结果,简单的人工降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人”叠加“气象干旱”
著名气象学家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曾受到国际气象界的关注, 在富集地热的地区,有地下水源则含水热气生成巨量云层,降 雨充沛,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墨脱地区;缺水则干燥热气蒸 腾,烘烤尽土壤水分,造成赤地千里,其前提条件是长期无降 水,所形成的干旱称为构造干旱。
影片欣赏
《星际迷航11》
《StarTrek2009》
如果我们还承认 我们是水孕育的文明。。。
那些图片,那些视频。灾区同胞 的痛苦我们看见了,也听见了。 远隔千里,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 发无奈的叹息。捐款、捐水都是 我们博爱的行动。如果我们还承 认我们是水孕育的文明,我们就 该永远记得:水是生命之源,请 节约用水!如果还承认我们是水 孕育的文明,请奉上你的一份爱 心。敬请!
我节水,我奉献
河水枯竭、农田龟裂、水井干涸、 水库见底……自去年秋季以来,我 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 干旱,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直击 灾情,令人触目惊心。此次特大旱 灾,继5.12汶川大地震后,又成祖 国西南之殇!为了让同学们更真实 地了解干旱地区的现状,感受当地 人的生活,特地举办此次班团活动。

西南干旱的感悟作文

西南干旱的感悟作文

西南干旱的感悟作文
春节刚过,我们从电视上看到在我国的北方正遭遇一场30至50年一遇的大旱。

据农业部的消息说: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

46亿亩。

全国43%左右的冬小麦遭受旱灾。

有398万人、195万头大牲畜因干旱而发生饮水困难。

从电视面上,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河流已经干涸,原本绿油油的冬小麦很多已成了干草,平整的麦田也变成了一张久经风霜的老人脸,田里布满了纵横交织的皱纹,看到这些画面确实使人感到十分震惊!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北方干旱呢?直接原因是因为有些地方有100多天没下雨、雪了,是天气造成的干旱缺水。

由此可见,水与人们的关系是多么重要啊!我们知道: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文明的进步。

然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奇缺的国家,人均拥有水量是世界的第109位。

如果我们再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我们就将会面临淡水资源危机,使人们得不到清洁的饮用水。

所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事业和责任!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只有大家都注意节水了,水荒才能远离我们而去,生活才会安定和谐,环境才会优美舒适。

在明白这些道理后,我们就要从自身做起,发动全家开展一水多用,采用节水型家用设备,以实际行动响应节水号召。

同时,我们还要做好节水的宣传工作,告诉亲朋好友,让大家都来节水。

聚砂成塔,节水成河,这也是我们为社会做奉献啊!。

西南大旱的原因及反思

西南大旱的原因及反思

西南大旱的原因及反思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严重的特大旱灾,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今年春天的高温少雨天气,更是加剧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

其中云南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旱情,旱情还在持续,我们的同胞还在受苦,对于我们来说,关注灾情的同时,还应主动去了解它的原因。

对此次大旱,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其的反思。

一、自然原因1、极地涡旋出现反常去年开始,极地涡旋就出现明显异常,北极极地冷空气向南扩展,冷空气主体位置偏南,造成北极极地偏暖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异常偏冷。

特别是12月以后,这种异常特征更加明显,并一直持续到目前,北极冷空气大范围持续向南侵袭,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被大范围的冷空气笼罩。

由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不断地向南扩散,并长时间滞留在我国偏东大部份地区上空,导致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不能正常循环进入中国西南,因此,云贵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严重干旱。

2、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通过分析广西上空大气结构,专家发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台湾岛至中南半岛之间,形成了一条长3000多公里、宽度跨越4个纬度的巨型高压坝。

造成此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坝破坏了大气活动。

高压坝像一堵墙,横在广西南部上空,阻挡太平洋水汽西进。

即使北方有冷空气南下,也无法与水汽汇合,造成广西、贵州、云南交汇地区自从2009年8月以来就几乎没有降雨,遭遇50年来少有的极端干旱。

此外,由于厄尔尼诺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

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3、“世界屋脊”的影响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则认为,四川省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好,影响省内出现干旱。

西南旱灾的成因与对策

西南旱灾的成因与对策

重庆
轻旱到 中旱
全 市 3 区县 出现 旱情 ;农作物 受旱 2 0万亩 ; 4个 7
9 4万人 、 2万 头大 牲 畜 因旱 出现 临 时饮 水 困难 4
i 本次西南干旱的主要成 因l 二、
弋 , r r r r r q r r r r ’
1 季提早 结束 。我 国是受 季风影 响显 著 的国家 , . 雨 尤其 西南地 区 深 受来 自印度 洋 的西南 季风影 响 。 在西 南季 风 的影 响下 , 国西南 地 我 区尤其 是 云 贵地 区一 年 主 要有 两 个 季节 , 个 是 旱季 ( 年 1 月 至 一 每 1 次 年 4月 )一个是 雨 季 ( , 每年 5月 至 1 0月 )全 年 的降水 主要集 中于 ,
同期平 均最 高气 温 ( 05 偏 高 2  ̄ 打破 了 15 2 . ̄ C) . C, 2 9 2年 以来 历史 同期
平 均最 高气温 记 录 , 而 导致水 汽蒸发量 加 大 , 从 干旱 加重 。 4生态 破 坏等 间接 原 因 。近年来 , . 西南 地 区大量 建设 水 电站 , 极
置l n盂I nD 』 』 置山 置- n盂 、n鼬耻 』 』 蛐 盈 』 u 皿 』 、 .
i 本次西南干旱灾情的主要特点《 一、
弋, r r r r r, r 硒 , , 、呵 q , r 1
1 . 持续 时间长 。20 灾情 09年 9月 中旬 , 云南 、 贵州 、 广西 等地气象 干旱露 头 ,0月下旬 出现 了大范 围 中等 以上程度 的气象 干旱 , 续 6 l 持
个 多月 。
2灾情 范 围广 。长 期高温 少雨 , 使 云南 大部 、 . 致 贵州 大部 、 川西 高 原 南部 、 广西 的北部 和东南 部 出现 重度 以上气 象干旱 。

西南旱情心得体会及其相关问题分析分析旱情猜成语

西南旱情心得体会及其相关问题分析分析旱情猜成语

[西南旱情心得体会及其相关问题分析]分析旱情猜成语西南地区干旱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一是自然方向,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一直为干暖空气控制,温度异常偏高,影响该地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南支槽活动较弱,北方冷空气主要从偏路径南下,很少能渗透到高原腹地,导致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偏少,地区发生秋冬连旱。

不单是自然原因,这种现象的和经济原因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些年特别是以来,包括地区速度非常快,不管是在还是居民方面,对于用水量的需求可以说是急剧上升。

而且在经济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比如说经济增长模式方面的问题,原来很多原始森林的水的保有量非常多,有雾的天气极其常见,现在有雾的天气越来越少,就是说水分的保有量越来越缺乏,这就和经济增长有很大关系。

任何灾难的发生总会有连锁反应,对其它领域的也产生影响。

西南地区的旱情还在延续,进入2月以来,的粮食经营户发现,从云贵来的米商突然多了起来,随着他们的大幅量买入,的粮价也水涨船高。

而在旱情最为严重的XX、部分地区下量大幅减产小麦绝收的现象已成定局。

在如此背景下,粮价会出现大幅度波动。

除了居民生活必需的大米等粮食价格上涨,普通消费品也必然会受到旱魔的影响。

以上西南大旱的种种危机已经对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增强节水意识,连水XX丰富的都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水XX本来匮乏的地区更要引以为戒。

比如说地区,是最繁华地区之一,人均淡水XX的拥有量不到180立方米,属于重度缺XX市,可无论是府部门还是单个个人和家庭,又有多少人把节约用水当回事呢?环境署早些年就发生了一项名为“水需求管理”的计划,定时免费向公众提供节水信息。

“要节水,首先要知道使用了多少水”是环境署经常提及的一句节水口号。

据数据显示,家庭消耗了水XX的30%,因此每个家庭对节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素有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可在德国,一位教育儿子洗澡用多了水就是在洗欧园。

在我们家庭中,特别是一些城市家庭中,常见的逻辑却是,每月多用了几顿水,不就是多花几个钱的事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干旱,一分天灾,九分人祸!这篇是我最倾注心血的文章之一!一些问题,事关我们这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对干旱的调查,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什么是恐惧!中华民族正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不是未来,而是眼前!当灾难一次又一次到来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深刻反省,全面认真地查找真实原因,及时找到对策,而不是在吹嘘中一次次地贻误机会!我最痛心、最担忧的不是频繁发生的灾难,而是对灾难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是刻意夸大抗灾成绩编造出的自欺欺人的光环!基于一个公民的责任感,在捐建水窖之后,我开始了实地调查,这篇文章中提及的结论和针对性的建议,相当一部分是我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与相关知情人士的交流得到的,我希望这些调查和建议,对于我们应对灾难能够起到一点点作用。

西南干旱后,很多人认为,是由于下雨少所致,也即天灾所致。

但是,查一下新闻后,发现类似的“天灾”一直在上演(仅以云南的新闻为例):2004年,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云南在干旱之列;2005年,云南“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2006年,“云南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2007年,“云南大部地区降水不足,气温偏高,旱情日趋严重”;“2008年云南连续近三个月干旱”;2009年,“云南省遭遇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2010年,云南“秋冬春连旱”百年一遇……这还没有算上其他地方的干旱。

2007年,全国22个省干旱,耕地受旱面积2.24亿亩,中央财政先后下达特大抗旱补助费2.23亿元(每亩接近1元)。

但是,我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后发现,简单地将问题归结到天灾上,对上天是一种极大的不公。

比比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中国的降雨够多的了,退一步说,即使上天对中国不公,至少对我国的西南地区还是非常偏爱的:江河纵横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我国水资源的70%分布在这里。

以云南为例。

据媒体公开报道:云南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人均拥有水资源的绝对数量超过5千立方米。

云南省境内,径流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8条;湖泊面积311.38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2米,最深处11.3米。

我实地调查得出的结果是:西南干旱,一分天灾,九分人祸。

(1)植被严重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生态急剧恶化植被本身就是最天然的水储备库。

但是,近年来,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度减少,而植被的破坏和森林覆盖的下降,直接导致许多支流季节性干涸,或者源头向干流方向萎缩。

这就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资源大幅度向工业倾斜、水等资源大幅度向城市集中,加之干旱连连,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产量下降,向森林要地、向草原要地,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弥补效率低下的缺口。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农民需要以量来弥补日渐抬高的成本。

这是人进林退、人进草退的原动力之一。

同时,官员为了追求GDP和个人政绩,为了尽快让城市变美,已经懒得种植小树,已经等不及把小树养成大树,而是直接从农村移植——这些情况都是全国性的,几乎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这种移植同样在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很多地方的植被随着外来物种的入侵,变得日益单一化。

一个地区的生物区系是长期演化的结果,相关物种的组成具有互相平衡、互相弥补、互相适应的特性,外来物种一旦侵入就会打破这种平衡。

我国许多地方为了经济效益,随心所欲地引入外来物种,正在给生态环境带来致命后果!我们知道,植被的多样性,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因为这可以达到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的效果,同时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而笔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云南物种的单一化趋势正在快速发展。

通过这次干旱,许多人知道了桉树。

桉树的经济价值高,且很容易栽植,成活率高于其他树种,但其缺陷是:树根向地下扎得很深,耗水量大,被人称为抽水机。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它所到之处,其他物种几乎消失殆尽!桉树连鸟都不靠近!我听到两种说法:一是桉树散发一种令鸟厌恶的气味。

二是说桉树不生虫子,小鸟远离。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沿路看到多个桉树林,有的已经长大成林,有的刚种植不久,但生长很快。

除了桉树,还有一种扩散更快、危害更大的“飞机草”,又名香泽兰(Eupatorium odoratum L),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飞机草是有毒植物,飞机草所到之处,其他草类尽亡!因为它能明显地影响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它能产生化感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还能使昆虫拒食,不仅虫子,连牛、羊都不敢吃这种草!在我捐建水窖的三岔角村,村民告诉我说,十几年前这种草到达村子,从此以后,其他草几乎全死了,连羊都养不成了!对于“飞机草”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我国为了绿化荒山,用飞机播散的。

另一种说法是,上个世纪20年代早期,泰国把飞机草作为一种香料植物引到栽培,逐渐入侵到中国云南南部,进而向中国快速蔓延。

无论哪种说法,当务之急是采取应对措施,笔者非这方面的专家,提不出具体建议,政府可以组织相关专家会诊,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尽快阻止“飞机草”等入侵物种的蔓延。

对于森林砍伐问题,我建议,一方面,应该禁止城市从农村或山上移植大树,禁止乱砍乱伐。

另一方面,应该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民众种树。

比如,出台政策,谁种的树归谁所有(即使政府征用也须以市场价补偿,但砍伐时需经过批准),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民众种树的热情。

更重要的,应该调整农业补贴工业的现状,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其生存状况,减小其通过毁林、毁植被等方式增加收入的动力。

(2)水利欠债触目惊心干旱发生后,人们突然发现,水库中的水不够用了。

很多人知道,水利建设欠债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具体情况,很少有人去深究,也很少有人知道,情况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它跟这次旱灾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2010年4月5日,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先生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说:现在云南所有库塘的水,能用的还有44亿立方左右。

记者问44亿立方的水能够维持到什么时候。

孔垂柱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到5月底,这些水库里的水,生活用水加上生产用水,应该说基本上已经差不多了。

”记者:“差不多就是快用完了?”孔垂柱说:“对。

”记者:“假如出现了最坏的情况怎么办哪?”孔垂柱说:“要尽快弄清地下水的分布情况,现在就开始已经组织地质部门、水利部门等方面的人员,在特旱地区找寻地下水资源。

”这是一次悲凉的对话。

水库里的水,为什么这么快就没有了呢?原因是:储存的水太少了。

为什么少呢?因为,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

在云南全部的水库中,80%的为病险水库。

雨季的时候根本不敢储水,担心溃堤!于是,雨季来的时候,水库要空腹防水,任由上天恩赐的宝贵雨水白白流走(云南全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只有6.9%),等到雨季临近结束时才敢储备水。

2009年雨季来临的时候,依旧放水,等到雨季快结束时再聚水。

不幸的是,2009年的雨季太短,水放走后,发现雨季已经提前结束了!因此,储备的水远远少于往年,而旱情又重于往年!如果水利施舍完好,何至于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水利建设欠债有多严重呢?目前,云南全省的大中小型水库超过5000多座(这些水库80%的为病险水库),总库容量达到108亿立方米,缺口高达40多亿方!连孔副省长都忍不住感慨道:“你看我们解放60年了,才有108亿立方的库容……我们供需缺口还有40多亿方……我算过一个账,就是从解放到1995年的时候,那一段时间国家投入云南省的水利投资,那个时候才3个亿。

”记者似乎不敢相信,又追问了一句:“一共3个亿?”孔垂柱说:“就是那么多年,因为我们没有大型水利,所以国家也穷,所以你无法争到国家的投资。

”才3个亿!如果把1978年以前的投入剔除,可能更寥寥无几了。

不仅云南,全国很多地方的水利设施大部分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那时候的投入看起来少,效果却极其明显。

其一,那个时候是全民动员,很多人是义务劳动,人工费用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包括投资总额当中。

其二,那个时候的物价低廉,人民币的购买力远远胜于现在。

其三,腐败等损耗小。

贪污一点钱就可能被枪毙,没有人轻易敢冒这个险,而且,那时候的官员大部分有信仰,比现在单纯。

现在贪污6位数的官员已经算是很廉洁了。

其四,那个时候的水利建设“得巧”,以小水利居多,非常实用。

以我所见到的那个小型水塘为例,它充分依托天然地貌而建,三面的水流向它,可以很便利地把雨水集中储存起来,造价也非常小。

我的建议是,效仿上个世纪五、六年年代的那种做法,依托天然地势多建设实用的小型水利设施。

而我们现在却恰恰相反,在求大。

为什么地方在水利建设中都贪大呢?因为,只有大型水库是国家投钱的!而且,很多水库都是针对城市配套而建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家水利投入很大,却不能在抗旱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因为钱都用到了大型水利上,都用到了为城市服务方面,真正惠民的小型甚至微型水利设施几乎无人问津!现在,是到了颠倒回来,追求实用为主、民生为主、农业为主的正确轨道上来的时候了!(3)集水的建议关于收集雨水的问题,我想多谈一点。

在去云南以前,兄长广元和嫂子一起回国,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

在安提瓜的时候,我没有特别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所有的房子下面都有一个蓄水池。

屋顶成为一个天然的收集雨水的平台,雨水在屋顶汇聚后,通过输水管,输送到蓄水池中,最大限度地把雨水留下来。

安提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一条河流的国家,是最典型的无流国【见注解1】!吃水主要依靠收集雨水和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收集雨水便成为非常重要的选择。

安提瓜曾经遭遇过严重旱灾,对于一个没有河流的孤岛而言,遭遇旱灾几乎是灭顶之灾。

安提瓜在1779年和1784年,遭遇两次水荒,牲畜大面积死亡,人饥渴难忍。

但是,他们没有在遭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的旱灾后,继续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而是积极主动地建设了大量的蓄水池。

许多储水池规模巨大,这些蓄水池的蓄水量,足够满足全国居民的需要,向首都圣约翰(Saint John's)供应的水量甚至超过欧洲一个大城市的供水量。

与安提瓜相比,老天对我们已经非常厚爱了,而我们在做什么呢?雨季,眼睁睁地看着雨水流走。

旱季,承受饥渴的焦灼。

而且,一年又一年地重复悲剧而不吸取教训,仿佛一个自吹自擂上瘾了的精神病患者,边唱着鸡的屁,边跳着欢快的舞蹈,裤子掉了都浑然不觉,特入戏!即便从20年一遇的旱灾发展到了百年一遇,还在忙着表演,唉!收集雨水不是很难的事情,像照片中的那个小水坝,就可以收集三方留下来的雨水,这种依托地势选址修建的小水利工程,投入少,却见效快,作用大!谈到世博,这次印度展馆展示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一个雨水收集系统”,和一个“经过工厂处理的再循环水将用于绿化灌溉”!有本著作对中国和印度进行比较,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和印度在演绎龟兔赛跑的游戏,中国是兔子,印度是脚踏实地的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