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干旱情况调查表
中国干湿地区气候和植被表格

中国干湿地区气候和植被表格1、下列干湿地区中,植被以森林为主的是气候的干湿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半湿润地区是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半干旱地区以草原为主,干旱地区植被稀少,荒漠草原、荒漠面积广大.故选:B.2、我国干湿地区怎样划分?各地区天然植被是什么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1、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三省东部;自然植被多为森林2、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青藏高原东南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3、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4、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3、我国干湿区的分布,植被,农业生产的情况我国干湿区复的划分大体如下:①湿润制区:秦岭-淮河以南、川西山地以东的广大地区,还包括东北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干燥度小于1,是我国湿润区,区内自然植被多为森林,农田以水田为主;②半湿润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干燥度1.00—1.49,属半湿润区,区内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农田以旱田为主,水田只出现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③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地等,干燥度1.5—4.0,属半干旱区,区内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农田以旱地为主;④干旱区:我国西北部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阿拉善等地,干燥度大于4,区内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以畜牧业为主。
4、把我国四类干湿区与其相应的植被景观和农业景观连线我国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一般在800毫米以上,主要植被是森林,农业以水田为主;我国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一般在400---800毫米之间,主要植被是森林、草原,农业以旱地为主;我国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一般在200毫米以下,主要植被是草原,畜牧业发达.根据题意.故答案为:.5、海口西双版纳温度带作物熟制降水量干湿地区主要农产品植被类型气候类型是什么?海口和西双版纳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这里纬度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所属的温度带是热带。
6寒冰-2010西南旱灾真相实地调查(下部)

旱灾真相实地调查(下部)时寒冰任何深爱这片土地的人,看到环境恶化、水源消失的真相,都会忍不住掩面而泣!我们需要有面对现实、面对问题的勇气!我不是一位专门研究生态环境的专家,这些调查研究原本应该是做学术研究的专家和政府官员们做的。
他们有更多的便利。
但是,专职研究者的公信力因为过于靠近利益集团的怀抱而丧失殆尽。
知识分子的沦丧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他们不再是映衬出问题的镜子,而是美化、遮掩问题的奴才。
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民众,都无法通过他们获得真实的信息。
我写下来的这些,只是我在短短的一周不到的时间里了解到的,无论心中多么苦,都希望它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决策者的警醒!长歌当哭,但更重要的是痛定思痛,及早采取解决措施。
(7)农业灌溉水利之困在短暂的调查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每年巨量的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能惠及农业、农民,是一种多大的悲哀——这种悲哀不仅仅属于农民,更属于整个民族,因为,任何人都需要靠粮食维系生命。
常言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现在,当地连水都没有了,能不慌吗?中国人心理素质虽然世界第一,但也不是在面临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永远保持情绪稳定。
在云南期间,我印象最深的,是墙壁上那巨大的几乎随处可见的打井广告(见下列照片)。
当汽车沿着紧邻抚仙湖的一条公路驶过时,我惊讶地看到,当地有农民在用井水而不是湖水浇地!为什么?因为,一条公路把耕地与湖隔开了,虽然隔路相望,但农民无法从湖中取水!其中的悲哀难以言表。
如果修路的时候,从路下面每隔一段距离修一个可通水管的管道,农民就可以就近取水浇地了。
这原本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没有人去关注它,一如农业的常年被忽略。
其实,很多关怀应该在平常做,润物细无声,而不是集中的表演式的声势浩大的去做。
尽管我们总能成功克服在其他国家从来不会出现的困难,一次次地展现出在整个国际社会鹤立鸡群、震耳欲聋的大智慧,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中华民族再有智慧、再勤劳勇敢,精力也有限啊!如同胡总书记所说,我们需要的是不折腾,需要的是沉下心来认真做事。
中国历年干旱情况对比时间地区干旱季节

中国历年干旱情况对比时间地区干旱季节中国历年干旱情况对比时间地区干旱季节灾情灾度评估小麦产量(万吨)与上年相比产量增减量(万吨)增减率1953长江以北及南方部分地区春旱、夏旱受灾面积861.6万公顷,成灾面积134.13万公顷。
旱1828.11166.40%1955陕北、山西、广东、广西、福建春旱、夏旱、秋旱受灾面积1343.27万公顷,成灾面积402.4万公顷。
大旱2296.6-36.7-1.57%1959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华南、东北夏旱受灾面积3380.67万公顷,成灾面积1117.33万公顷。
大旱2218.0-40.7-1.80%1960华北、长江中下游春旱、夏旱、秋旱受灾面积533.33万公顷,成灾面积200~330万公顷。
大旱2217.2-0.80.00%1961华北大部、长江中下游、黔北、川东南春旱、夏旱华北大部、东北西部地区春旱受灾面积1666.67万公顷;长江中下游、黔北、川东南地区夏旱受灾面积3784.67万公顷,成灾面积1865.4万公顷。
大旱1425.1-792.1-35.73%1972北方大部、南方的湘、鄂、黔、桂、川春夏旱、伏旱受灾面积3069.93万公顷,成灾面积1360.53万公顷,粮食减产965万吨。
大旱3598.534110.47%1977冬小麦主产区和江南、华南、云南部分地区冬春旱、伏旱、秋旱华北、西北、华南大部冬春旱,鲁南、豫北、苏北、皖北秋冬春连旱。
据晋、冀、鲁、豫、陕、受旱面积1066.67万公顷,广东冬春旱严重,受旱面积126.67万公顷,损失稻谷60万吨;福建受旱面积31.53万公顷。
大旱4107.5-928.5-18.44%1978江淮流域、冀南、豫北及陕、晋、鲁等省部分地区春旱和夏旱受灾面积3990.67万公顷,成灾面积1747.07万公顷。
损失粮食约100万吨。
大旱5384.01276.531.08%1986北方冬麦区大部、长江中下游部分及华南部分春旱、夏旱、秋旱受灾面积3104.2万公顷,成灾面积1476.5万公顷。
旱情报告调研

旱情报告调研旱情报告调研一、调研目的旱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降雨量相对较少或者分布不均匀,导致地表土壤和水资源供给不足的自然灾害现象。
旱情对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旱情的情况、原因和对策,为相关部门制定旱情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对旱情的感知和影响,同时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相关政府部门对旱情的重视程度和已经采取的对策。
三、调研结果1. 旱情感知情况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超过80%的农民和城市居民表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旱情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农田灌溉的困难、城市供水的紧张和植被的枯黄等方面。
2. 旱情原因分析根据实地走访和相关资料,旱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引起的旱情现象越来越频繁。
长时间的高温干燥天气会导致水分蒸发加剧,而降雨量不足无法满足土壤和水资源的需求。
(2) 土壤水资源管理不善:在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方面,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同时,一些地区由于地表覆盖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3. 旱情应对措施在旱情应对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对浪费和滥用水资源的行为进行惩处,并加大对旱情地区的水资源补给。
(2) 发展节水技术和设施:加大对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方面的节水技术研究和设施更新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土壤保护和恢复: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现象,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四、对策建议在进一步应对旱情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能力,提前做好旱情应对准备工作。
(2)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水旱灾害信息调查表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损毁港口泊位数量(个)
损毁航道长度(km)
损毁通航建筑物数量(个)
损毁航运枢纽数量(个)
其他
2.专项风险评估指标
项别
评估指标
分级
基本分值(Rij)
权重系数
(γij)
评估分值
(Xij)
说明
分值范围
取值
专项风险评估灾种指标X7
干旱灾害次数(次)X71
≥3
100
R71
γ71
水旱灾害信息
1.基础信息
1.1干旱灾害信息
第次(共次)
水路名称
经纬度
行政区域
省市县乡村
所属单位
开始时间
年月日
结束时间
年月日
持续时间
降雨量(mm)
最大水位降低值(m)
发生频率(年一遇)
干旱预警信号
水路断交比例(%)
*因灾死亡人口(人)
*因灾重伤人口(人)
失踪人口(人)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损毁港口泊位数量(个)
损毁航道长度(km)
损毁通航建筑物数量(个)
损毁航运枢纽数量(个)
其他
1.2洪涝灾害信息
第次(共次)
水路名称
经纬度
行政域
省市县乡村
所属单位
开始时间
年月日
结束时间
年月日
持续时间
最大风速(km/h)
最大水位升高值(m)
发生频率(年一遇)
降雨量(mm)
水路断交比例(%)
*因灾死亡人口(人)
*因灾重伤人口(人)
X71=
R71×γ71
内河
干旱灾害
2
关于西南旱灾受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西南旱灾受灾情况的调查报告项目名称:发掘民族特色关注灾区民生申报人姓名:组队方式:跨院系组队项目类别:□“学习两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环保”□“关注城市发展,喜迎世博盛会”√“青春辉映沃土,情系农村建设”√“心系灾区重建,爱让梦想起飞”√“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实践启迪真知,‘三创’缔造英才”□其它2010年 9 月目录一:综述 (3)二:各省市具体情况 (4)2.1云南 (4)2.2广西 (5)2.3贵州 (6)2.4四川 (7)2.5重庆 (8)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受灾情况 (9)3.1水利设施 (9)3.2工业(电力)损失 (9)3.1.农业损失 (10)3.4草地生态畜牧业损失 (10)3.5生态建设损失 (10)3.6旅游业损失 (10)3.7群众生活渐入困境 (11)四:图片特写——旱区的那些人们 (11)五:总结 (12)一:综述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
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
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有2425万人、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除此之外,旱灾还导致水源减少(比如2010年3月,黄果树大瀑布水流量减少到历史最低值。
每天只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少量放水供游客观赏,其余18小时处于断流状态)水电告急(全国六成水电告急,多地火电机组吃紧)、农产品价格上涨(有报道称,上海、云南、重庆等地大米短时间涨价)。
下面为受灾面积的直观图:基本情况如下:(截止至4月11日)二:各省市具体情况2.1云南截止3月21日,云南省已有超过800万人受旱,缺粮的人数也达到了700多万。
受灾农作物中,秋冬播农作物受灾面积最大,达到322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7%,绝收1451万亩,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受灾1400万亩、占总面积的80%左右,预计全省小春粮食(夏粮)将因减产60%左右。
全国旱情情况汇报表

全国旱情情况汇报表近期,全国多地出现严重旱情,给农业生产和民生用水带来了严重影响。
以下是各省市旱情情况的汇报:一、北方地区。
1. 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旱情较重,特别是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等地,旱情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较大,需加强抗旱救灾工作。
2. 河北省,河北省南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特别是邢台市、衡水市、保定市等地,旱情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加强水资源调度和抗旱工作。
3. 山西省,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运城市、临汾市等地,旱情严重,需加强应对抗旱工作。
二、东部地区。
1. 江苏省,江苏省北部地区旱情较为严重,特别是淮安市、盐城市等地,旱情对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加强抗旱救灾工作。
2. 浙江省,浙江省部分地区出现了旱情,特别是丽水市、台州市等地,旱情对水稻、蔬菜等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抗旱工作。
三、中部地区。
1. 河南省,河南省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旱情,特别是商丘市、周口市等地,旱情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造成了较大影响,需加强抗旱救灾工作。
2. 湖北省,湖北省西部地区出现了旱情,特别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等地,旱情对水稻、油菜等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加强水资源调度和抗旱工作。
四、西部地区。
1. 甘肃省,甘肃省南部地区出现了旱情,特别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定西市等地,旱情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加强抗旱救灾工作。
2. 西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出现了旱情,特别是昌都市、拉萨市等地,旱情对青稞、油菜等农作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抗旱工作。
以上是各省市旱情情况的汇报,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抗旱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旱情对农业生产和民生用水的影响。
水旱灾害事件调查问卷模板

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A. 男B. 女2. 您的年龄:A. 18岁以下B. 18-25岁C. 26-35岁D. 36-45岁E. 46-55岁F. 56岁以上3. 您所在地区:A. 东北B. 华北C. 华东D. 华南E. 华中F. 西南G. 西北H. 其他4. 您所在的城乡类型:A. 城市B. 农村或乡镇二、水旱灾害事件经历5. 您是否经历过水旱灾害?A. 是B. 否6. 如果经历过,请您选择以下最符合您经历的水旱灾害类型:A. 洪水B. 旱灾C. 洪涝灾害D. 旱涝并存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7. 您在灾害发生时的居住地:A. 住宅区B. 农田C. 工厂D. 学校E. 商业区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8. 您认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天气变化B. 水利设施不足C. 生态环境破坏D. 人类活动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三、灾害影响与应对9. 灾害对您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A. 经济损失B. 生活用品损坏C. 住房损坏D. 健康问题E. 交通受阻F. 心理压力G.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10. 您认为在灾害发生时,以下哪些措施最有助于减轻灾害影响?A. 政府及时救援B. 社会爱心人士捐赠C. 邻里互助D. 提高自身防灾减灾意识E.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F.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11. 您在灾害发生时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A. 移民安置B. 重建家园C. 求助相关部门D. 自行解决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四、防灾减灾与政策建议12. 您认为政府在防灾减灾方面有哪些不足之处?A. 预警系统不够完善B. 应急预案不够详细C.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不足D. 水利设施建设滞后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13. 您对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有哪些建议?A. 加大投入,完善预警系统B. 制定更加详细的应急预案C.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D.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14. 您认为公众在防灾减灾方面应承担哪些责任?A. 学习防灾减灾知识B. 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活动C. 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预警D. 自觉维护生态环境E.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您的宝贵意见对我们了解水旱灾害情况、改进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雄州抗旱实况调查
——以楚雄市及武定县为例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5日
调查地点: 楚雄师院新老校区、校园附近地区、尹家嘴水库和武定县调查对象:师院在校学生、学校附近楚雄市民、尹家嘴周边农田及武定县各受灾地区
调查方法:制作问卷调查表分发到调查对象手中,自由填写;现场访谈、实验法等
调查人:楚雄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协会成员。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分别在不同地点对各行各业市民展开调查。
一、灾情简介
最近以来,楚雄、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
其中楚雄秋、冬、春连旱,出现百年一遇旱情,贵州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旱情。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3月26日18时,楚雄、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9500万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034万亩,重旱2539万亩、干枯148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2466万亩;有1893万人、11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5%。
重庆长江及嘉陵江水位持续下降,自2月下旬以来,干旱又有加重趋势,本月下旬,降水总趋势仍以偏少为主,预计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干旱仍将持续或发展。
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86个发生旱情,1700多万人出现吃水困难。
广西 14个市中已有12个市出现旱情,176万人、8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四川自去年冬春以来的持续旱情已使四川6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中国西南五省的旱情不断加重。
其中楚雄、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严重干旱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期楚雄州气象干旱发展迅速,旱情严重,导致土壤表层墒情不足,农业受灾严重,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
干旱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是楚雄省气象干旱发生发展的主要特点。
楚雄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在季节上分配极为不均。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为楚雄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至20%,冬春季干旱多发。
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楚雄处于夏秋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气候背景下,这也为2009年秋季以来干旱的发生提供了干暖的气候背景。
气象专家分析说,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提早结束是造成楚雄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
监测显示,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3日,楚雄省平均降水量为521.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降水量的最少纪录;平均最高气温为23.7℃,比多年同期平均偏高2.0℃,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平均最高气温纪录;2009年7月至12月,楚雄省平均水汽蒸发量为822.5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12%;2009年9月1日至今年2月23日,楚雄省平均降雨日数为31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少44%,打破了1959年以来同期降雨日数的最少纪录。
二、调查目的:
西南地区的旱情可以说无人不知晓,西南五省2千万人饮水困难,旱情百年一遇。
为了让楚雄市民进一步了解灾情和提高节水意识。
缓解我们的灾情,特对市区各个场所进行调查。
同时这次调查也将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
三原因分析
目前的情况看,气候专家大多认为,高温少雨是出现干旱的直接原因,但又是什么造成高温少雨的呢?今年我国西南的干旱至今未有缓解迹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从中原因众说纷纭。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研究员王劲松表示,去年6月以来,中东太平洋海一直增暖,处于厄尔尼诺状态,这种海温异常影响印度季风减弱,导致西南干旱发生。
去年入秋以来,西南气流偏弱、水汽输送少造成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这是楚雄等地产生持续气象干旱的直接原因。
“高温少雨是西南地区出现干旱的最直接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
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则认为,四川省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好,影响省内出现干旱。
另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向东走,将热带水汽
带走,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
与之相反,热带水汽减少,由南方进入到西南的水汽也偏少了。
这些年,西南地区农业水利设施薄弱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报道,截至2007年年底,中国已建成水库总计约8.7万座,其中病险水库约3.7万座,而病险水库主要就是中小型水库,约占总病险水库的99.9%,楚雄也不例外,由于复杂的地质结构,境内的水库大多为中小型水库,且多数年久失修。
近两年来,尽管中央和楚雄省政府都在逐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但是由于病险水库基数太大,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四、调查问卷的汇总情况:
我所在的小组分别学生、农牧民、机关企事业工作人员调查得出一下结论:
1 对所住地是否缺水问题:有33%人紧缺水,58%的人少量缺水,仅有0.8%的人不缺水。
结论—楚雄市大多地方缺水,只有少数地区供水正常。
2 对灾情关注问题:60%的人十分关注灾情,30%的人偶尔关心。
10%的人从不关注。
结论----大多数市民都是很关心灾情的,从中可看出他们对社会的则任感。
3是否因灾情而改变生活方式:90%更加注意节约用水,10%主动参与一些生态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
结论—大多数人已经身体力行参与到这次抗灾行动中了。
4 献爱心问题:25%捐了钱,17%没有捐献,58%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找不到途径。
结论—面对灾情,市民们还是有爱心的,只是社会缺乏一些有效地途径致使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5导致干旱原因问题:42%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33%认为是人类自己的行为导致。
结论—气候变暖和人类的破坏导致了旱灾。
6干旱是否会对中国粮食造成影响的问题:75%认为造成了较大影响,25%认为没多大影响。
结论—旱灾对粮食产量是有较大影响的。
7对饮用水来源、关注程度:17%的人很关注,67%的人一般关注,17%从不观注。
结论—人们还是很关心饮用水问题,从中看出他们对生命、生活质量的追求。
五、解决策施:
政府\民间都在积极行动,共渡难关。
旱情发生后,只能保证人、畜饮水,农业生产被迫停止。
一、对外输送农村劳动力,以减少干旱对农民的损失。
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寻找水源,打深井,尽力解决灾民的饮水问题。
三、组织驻地部队给山区的农村、学校等单位送水。
四、组织对口支援,互帮互助。
作为一名深处灾区的人来说,每天正常的刷牙\洗脸\吃饭...日常生活已被打乱,渴望着老天赶快下雨....
另外,政府方面已经决定从今年起,加大楚雄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慢慢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灾区,人人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取得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