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玻璃传热系数

中空玻璃传热系数

中空玻璃热学参数表

注:参考标准:ISO10292,ISO9050

外窗传热系数参照值

中空玻璃国家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空玻璃国家规范 篇一:中空玻璃新标准 新中空玻璃标准即将实行 发布日期:20xx-04-12 前言 本标准与gb/t11944-20xx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删除了中空玻璃常用规格、最大尺寸的规定; —增加了对制造中空玻璃的主要材料密封胶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对叠差的要求; ——修改了胶层厚度的要求; ——修改了中空玻璃外观要求; ——删除了密封性能要求 ——删除了气候循环耐久性和高温高湿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加速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初始气体含量的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气体密封耐久性的要求; ——修改了露点的试验方法;

——增加了边部密封粘结性能(附录a)、密封材料水分渗透率测试方法(附录b)、干燥剂水分含量测试(附录c)、中空玻璃光学现象及目视质量的说明(附录d)、中空玻璃使用寿命(附录e)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7020-1986、gb11944-1989 ——gb/t11944-20xx 中空玻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空玻璃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以及冷藏、装饰等建筑以外用的中空玻璃。本标准不适用于由玻璃之外的其它材料构成的中空玻璃。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检验。 二引用标准 JGJ 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三仪器设备 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 四检测条件 检测期间室内平均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五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试验步骤 1 测点位置的确定 测量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2 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① 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 ② 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连同0.1m 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3 记录数据 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二分之一。 七 数据处理 1 数据分析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 ∑ ∑ ===n j 1 j n 1 j Ej Ij q ) -(R θθ

式中:R——围护结构的热阻(m2·K/W); θIj——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 θEj——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 q j——热流密度的第j次测量值; ①对于轻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小于20KJ/(M2·K)),宜使用夜间采集的数据(日落后1h至日出)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当经过连续四个夜间测量之后,相邻两测量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于5%时,方可结束测量; ②对于重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大于等于20KJ/(m2·K)),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且只有在下列条件得到满足时方可结束测量。 a 末次R计算值与24h之前的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b 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的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 2.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 按下式计算: K=1/(Ri+R+Re)

中空玻璃标准

前言 本标准与GB/T11944-2002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删除了中空玻璃常用规格、最大尺寸的规定; —增加了对制造中空玻璃的主要材料密封胶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对叠差的要求; ——修改了胶层厚度的要求; ——修改了中空玻璃外观要求; ——删除了密封性能要求 ——删除了气候循环耐久性和高温高湿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加速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初始气体含量的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气体密封耐久性的要求; ——修改了露点的试验方法; ——增加了边部密封粘结性能(附录A)、密封材料水分渗透率测试方法(附录B)、干燥剂水分含量测试(附录C)、中空玻璃光学现象及目视质量的说明(附录D)、中空玻璃使用寿命(附录E)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7020-1986、GB11944-1989 ——GB/T11944-2002 中空玻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空玻璃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以及冷藏、装饰等建筑以外用的中空玻璃。本标准不适用于由玻璃之外的其它材料构成的中空玻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外径千分尺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11614平板玻璃 GB/T18915镀膜玻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空玻璃 Sealedinsulatingglassunit 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制品。 4材料 中空玻璃所用材料应满足中空玻璃制造和性能要求。 玻璃 可采用平板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和压花玻璃等。平板玻璃应符合GB11614的规定,镀膜玻璃应符合GB/T18915的规定,夹层玻璃应符合的规定,钢化玻璃应符合的规定。其他品种的玻璃应符合相应标准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边部密封材料 4.2.1中空玻璃边部密封弹性密封胶应符合JC/T486标准要求;热熔丁基胶应满足 JC/T914标准要求。 4.2.2中空玻璃边部密封材料应能够满足中空玻璃的水气和气体密封性能并能保持中 空玻璃的结构稳定。粘结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水分渗透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附录B。 间隔材料 间隔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要求。金属间隔框应去污或进行化学处理。 干燥剂 干燥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分类 按形状分类 平型中空玻璃; 曲面中空玻璃; 按间隔层内气体分类 普通中空玻璃:间隔层内为空气的中空玻璃; 充气中空玻璃:间隔层内充入其它气体的中空玻璃。

6+9A+6Low-E玻璃传热系数

6+9A+6Low-E 中空玻璃热传导系数U 值 玻璃热阻:W K m r /11?=;普通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1ε=0.837;Low-E 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2ε=0.1;外侧玻璃表面温差:K T 15=?;玻璃的平均温度:K T m 283=;Stefan-Boltzmann 常数:428/1067.5K m W ??=-σ;室外玻璃表面热交换系数:)/(232K m W h e ?=;室内玻璃表面热交换系数:)/(82K m W h i ?=;中空玻璃的气层厚度:m s 009.0=;玻璃片厚度:m f f 006.021==。 空气性能参数(T=283K ) 密度:3/232.1m kg =ρ;动态黏度:)/(10761.15s m kg ??=-μ;热传导系数:)/(10496.22K m W ??=-λ;比热容:)/(10008.13K kg J c ??=。 Prandtl 系数 711.010496.210008.110761.12 3 5--????==λμc P r Granshof 系数 1855) 10761.1(283232.115009.081.981.9252 3223=?????=?=-μρm r T T s G Nusselt 系数 536.0)711.01855(035.0)(035.038.038.0=??=?=r r u P G N 取1 中空玻璃中气体导热 )/(77.2009.010496.2122 K m W s N h u g ?=??==-λ 中空玻璃中气体辐射导热 )/(5.0283)11 .01837.01(1067.54)111 (423183121K m W T h m T ?=?-+???=?-+=---εεσ 中空玻璃中气体的总导热 )/(27.35.077.22K m W h h h T g s ?=+=+= 中空玻璃的导热 W K m r f f h h s t /318.0012.027.31)(112121?=+=?++= 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 W K m h h h U t i e /486.0318.0812*******?=++=++= 计算结果 6+9A+6Low-E 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U 值为2.1)/(2K m W ?。

幕墙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幕墙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如下: 1.公式P r=μc /λ 式中μ——动态黏度,取1.761×10-5kg/(m?s); c——比热容,空气取1.008×103J/(kg?K)、氩气取0.519×103J/(kg?K); λ——导热系数,空气取2.496×10-2W/(m?K)、氩气取1.684×10-2W/(m?K)。 G r=9.81s 3ΔTρ2/Tmμ2 式中s——中空玻璃的气层厚度(m); ΔT ——外片玻璃表面温差,取15K; ρ——密度,空气取1.232kg/m3、氩气取1.669 kg/m3; T m——玻璃的平均温度,取283K; μ——动态黏度,空气取1.761×10-5kg/(m?s)、氩气取2.164×10-5kg/(m?s)。 N u= 0.035(G r Pr)0.38,如计算结果Nu<1,取Nu=1。 H g= N u λ/s W/(m2?K) H T =4ζ(1/ε1+1/ε2-1)-1×Tm 3 式中ζ——常数,取5.67×10-8 W/(m2?K4); ε1 ——外片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 ε2 ——内片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 ε1、ε2取值: 普通透明玻璃ην>15% 0.837 (GB/T2680表4)真空磁控溅射镀膜玻璃ην≤15% 0.45 (GB/T2680表4) ην>15% 0.70 (GB/T2680表4) LOW-E镀膜玻璃ην>15% 应由试验取得,如无试验资料时可取 0.09~0.115。 h s = h g + h T 1/h t=1/h s+δ/ r1 式中δ——两片玻璃总厚度; r1——玻璃热阻,取1(m?K)/W。 1/U=1/h e +1/h i+1/h t 式中h e——玻璃外表面换热系数,取23(19)W/(m2?K); h i——玻璃内表面换热系数,取8(8.7)W/(m2?K)。括号中数字为GB50176有关规定。 2. 例题 例1 求12mm白玻+12mm(空气)+ 12mm白玻中空玻璃的传热系数。 解P r=μc/λ=1.761×10-5×1.008×103 /2.496×10-2 =0.711 G r=9.81s3ΔTρ2/Tmμ2=9.81×0.0123×15×1.2322/283× (1.761×10-5)2= 4398 N u 0.035(G r Pr)0.38= 0.035(0.711×4398)0.38=0.745 取Nu=1 H g= N u λ/s =1×2.496×10-2/0.012=2.08 W/(m2?K)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研究总结。 1. 引言 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传热系数是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而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行中的能耗状况和施工过程的偏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目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面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用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传热系数的测

定。通常的做法是用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面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计算公式如下: (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心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一维。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小,传热系数就偏大。该方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首选的方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用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因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行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工程又在非采暖期竣工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用。在计算时所用到的内外墙表面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文献[2]对实验用房进行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面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如表1)。文献[3][4]就其它环境(如雨水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大的影响。 (3)双面热流计法。 它是改进的热流计法,一般的热流计法是在墙体内表面(环境相对

新旧GBT11944中空玻璃标准的主要差异

附件1 新旧GB/T11944中空玻璃标准的主要差异 GB/T11944-2012《中空玻璃》国家标准于2012年12月3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201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代替GB/T11944-2002《中空玻璃》标准。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的部分要求,修改和增加了一些要求,在技术要求、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中空玻璃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GB/T11944-2012与GB/T11944-2002的要求差异 删除要求修改要求增加要求规格的规定胶层宽度叠差 密封性能外观质量水气密封耐久性 气候循环耐久性露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充气中空玻璃初始气体含量 高温高湿耐久性充气中空玻璃气体密封耐久性 U值 增加附录:中空玻璃失效原因及使用寿命的说明(附录A)、边部密封粘结性能的测试方法(附录B)、边部密封材料水气渗透率测试方法(附录C)、干燥剂水分含量测试方法(附录D)、中空玻璃光学现象及目视质量的说明(附录E) 1、新标准按中空腔内气体种类的不同,将产品分为普通中空玻璃和充气中空玻璃。并增加了充气中空玻璃的初始气体含量和气体密封耐久性能要求。 2、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中的密封性能,用水气密封耐久性能代替气候循环耐久性能和高温高湿耐久性能,试验条件和判定要求差异较大。新标准水气密封耐久性的试验条件更加苛刻,用水分渗透指数进

行定量判定,提高了产品性能要求。 旧标准:气候循环耐久性试验温度-15℃~52℃、320个循环(连续60天);高温高湿耐久性试验温度25℃~55℃、相对湿度>95%、224个循环(连续4周)。试验后测试露点温度进行定性判定。 新标准:水气密封耐久性高低温循环试验温度-18℃~53℃、56个循环(4周),恒温恒湿试验58℃、≥95%RH(7周),试验后测试水气渗透指数,进行定量判定。 3、新标准提高了对露点的要求,修改了露点试验的样品数量和试验方法。 内容GB/T11944-2002 GB/T11944-2012 要求≤-40℃<-40℃ 样品数量20块15块 试验前放置时间放置一周以上至少24小时 4、修改了耐紫外线辐照性能的判定要求、试验样品数量、设备结构要求等。 内容GB/T11944-2002 GB/T11944-2012 要求试验后,试样内表面上均无结雾或污 染的痕迹、玻璃原片无明显错位和产 生胶条蠕变。 试验后,试样内表面应无结雾、水气凝结或 污染的痕迹且密封胶无明显变形 样品及数量4块(2块试验,2块备用)。取2块 试样进行试验,如果有1块或2块不 合格,另取2块备用试样重新试验 2块试样、两腔中空玻璃的试样为4块 试验设备光源为MLU型300W紫外灯,输出功 率不低于40W/m2 光源为功率300W、在315nm-380nm波长范 围内辐照强度≥40 W/m2的紫外灯

中空玻璃质量检验规范

自用中空玻璃质量检验规范 (试行) 1目的 1.1规范中空玻璃来料检验要求,指导检验人员正确的进行检验工作. 1.2保证本公司所购中空玻璃的质量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2.1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外购中空玻璃质量要求。 2.2本标准是对中空玻璃的质量标准进行了规定。 3名称术语 3.1中空玻璃: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 的玻璃制品。(注:其使用寿命一般不少于15年。) 4分类: 4.1按形状分类:平面中空玻璃和曲面中空玻璃 4.2按中空腔内气体分类: 4.2.1普通中空玻璃:中空腔内为空气的中空玻璃。 4.2.2充气中空玻璃:中空腔内充入氩气、氪气等气体的中空玻璃。 5要求: 5.1尺寸偏差 5.1.1中空玻璃的长度及宽度允许偏差见表1 矩形平面中空玻璃对角线差应不大于对角线平均长度的0.2%,曲面和异形中空玻璃对角线差根据技术文件来定。 5.1.4叠差

中空玻璃外道密封胶宽度应≥5mm;复合密封胶条的胶层厚度为8mm±2mm;内道丁基胶层宽度应≥3mm,特殊规格或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按合同上的技术文件要求来定。 6.2 外观质量 6.4耐紫外线辐照性能* 实验后,试样内表面应无节雾、水气凝结或污染的痕迹且密封胶无明显变形. 6.5水气密封耐久性能* 水分渗透指数I≤0。25,平均值Iav≤0.20 6.6初始气体含量* 充气中空玻璃的初始气体含量应在≥85%(v/v)。 6。7气体密封耐久性* 充气中空玻璃经加速耐久性试验后的气体含量应不小于80%(v/v).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1.1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包括技术要求中的全部检验项目。 7.1。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露点、充气中空玻璃的初始气体含量。 7。2组批与抽样 7.2.1组批:采用相同材料、在同一工艺条件下的中空玻璃500块为一批。 7.2。2抽样: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按表5从批次中随机抽样进行检验。 抽取。若用试样进行检验时,应采用相同材料、在同一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试样.当检验项目为非破坏性试验时可继续进行其它项目的检测. 7。3判定规则 7。3。1外观质量、尺寸偏差 若不合格品数等于或大于表5的不合格判定数,则认为该批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不合格。

中空玻璃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空玻璃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录 一、建筑节能与中空玻璃市场情况 二、中空玻璃加工企业的明显特点 三、中空玻璃产品利润分析

一、建筑节能与中空玻璃市场情况 中空玻璃的概念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有很长时间了,Low-E玻璃的出现也已经有10年左右的时间。尽管这些产品具有很好的节能、保温和隔音等显著改善居住条件的优良性能,但是这些好产品更多地是使用在公共建筑和高档建筑上,绝大部分民用建筑至今依然较少看到中空玻璃,更谈不上Low-E玻璃,许多消费者至今还以为中空玻璃就是两片玻璃的简单组合。造成中空玻璃和Low-E 玻璃贵族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过快,许多地产商根本无心关注门窗和玻璃性能等细节;二是门窗企业和加工玻璃企业更多地关注高档楼盘而忽视了民用建筑市场的推广。 可喜的是,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的过程正在开始。伴随着国内房地产业逐步进入常规发展轨道,开发商和购房者开始共同关注楼盘品质和部品细节,加之经过10余年的市场推广,中空玻璃和Low-E玻璃的优良性能已被市场所认识和接受。中空玻璃进入寻常百姓家,不仅是节能的需要,更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需要。 1建筑节能形势与政策 1.1减少门窗能耗,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为30%~45%,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都还不高,但这一比例已达到20%~25%,正逐步上升到30%。在一些大城市,夏季空调已成为电力高峰负荷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建筑能耗状况是牵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按照1986年制定的我国建筑节能分三步走的计划,当前政府各级节能管理部门为了启动第三步节能65%的目标,正在积极地进行标准编制工作。而在影响建筑能耗的门窗、墙体、屋面、地面四大围护部件中,门窗的绝热性能最差,是影响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建筑节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我国目前典型的围护部件而言,门窗的能耗占建筑围护部件总能耗的40%~50%,其能耗是墙体的4倍、屋顶的5倍、地面的20多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00亿m2,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透过门窗的能耗则占到了整个建筑的一半,堪称耗能大户。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高2倍。如果按照我国现有发展的趋势,2020年以后,建筑耗能将超过我国终端能耗的1/3,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 范宏武,邢大庆,王吉霖,李德荣,曹亮,曹毅然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为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2001 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1]。该标准在提出节能50% 的同时,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进行了相应规定。虽然《节能标准》在设计阶段保证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目标要求,但并不能保证建筑物 建造完后也能达到节能要求,因为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样非常关键。因此,判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仅靠资料并不能给出结论,需要现场实测。 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至今尚无一套完善、先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发展。这使得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2],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1 现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1.1 热流计法[3] 热流计是建筑能耗测定中常用仪表,该方法采用热流计及温度传感器测量通过构件的热流值和表面温度,通过计算得出其热阻和传热系数。其检测基本原理为:在被测部位布置热流计,在热流计周围的内外表面布置热电偶,通过导线把所测试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将测试信号直接输入微机,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可打印出热流值及温度读数。当传热过程稳定后,开始计量。为使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时应在连续采暖(人为制造室内外温差亦可)稳定至少7d 的房间中进行。 般来讲,室内外温差愈大(要求必须大于20C),其测量误差相对愈小,所得结果亦较为精 确,其缺点是受季节限制。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 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中空玻璃标准

中空玻璃标准GB11944-2012 前言 本标准与GB/T11944-2002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删除了中空玻璃常用规格、最大尺寸的规定; —增加了对制造中空玻璃的主要材料密封胶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对叠差的要求; ——修改了胶层厚度的要求; ——修改了中空玻璃外观要求; ——删除了密封性能要求 ——删除了气候循环耐久性和高温高湿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加速耐久性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初始气体含量的要求; ——增加了对充气中空玻璃气体密封耐久性的要求; ——修改了露点的试验方法; ——增加了边部密封粘结性能(附录A)、密封材料水分渗透率测试方法(附录B)、干燥剂水分含量测试(附录C)、中空玻璃光学现象及目视质量的说明(附录D)、中空玻璃使用寿命(附录E)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7020-1986、GB11944-1989 ——GB/T11944-2002 中空玻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空玻璃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以及冷藏、装饰等建筑以外用的中空玻璃。本标准不适用于由玻璃之外的其它材料构成的中空玻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外径千分尺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11614平板玻璃 GB/T18915镀膜玻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空玻璃 Sealedinsulatingglassunit 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制品。 4材料 中空玻璃所用材料应满足中空玻璃制造和性能要求。 玻璃 可采用平板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和压花玻璃等。平板玻璃应符合GB11614的规定,镀膜玻璃应符合GB/T18915的规定,夹层玻璃应符合的规定,钢化玻璃应符合的规定。其他品种的玻璃应符合相应标准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边部密封材料 4.2.1中空玻璃边部密封弹性密封胶应符合JC/T486标准要求;热熔丁基胶应满足 JC/T914标准要求。 4.2.2中空玻璃边部密封材料应能够满足中空玻璃的水气和气体密封性能并能保持中 空玻璃的结构稳定。粘结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水分渗透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附录B。 间隔材料 间隔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要求。金属间隔框应去污或进行化学处理。 干燥剂 干燥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分类 按形状分类 平型中空玻璃;

新中空玻璃标准

中空玻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空玻璃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 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以及冷藏、装饰等建筑以外用的中空玻璃。本标准不适用于由玻璃之外的其它材料构成的中空玻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外径千分尺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15763.2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钢化玻璃 GB15763.3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 GB11614平板玻璃 GB/T18915镀膜玻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中空玻璃 Sea led insulatingglassunit 两片或多片玻璃以有效支撑均匀隔开并周边粘接密封,使玻璃层间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制品。 4材料 中空玻璃所用材料应满足中空玻璃制造和性能要求。

4.1玻璃 可采用平板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和压花玻璃等。平板玻 璃应符合GB11614的规定,镀膜玻璃应符合GB/T18915的规定,夹层玻璃应符合GB15763.3的规定,钢化玻璃应符合GB15763.2的规定。其他品种的玻璃应符合相应标准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4.2边部密封材料 4.2.1中空玻璃边部密封弹性密封胶应符合JC/T486标准要求;热熔丁基胶应满足 JC/T914标准要求。 4.2.2中空玻璃边部密封材料应能够满足中空玻璃的水气和气体密封性能并能保持中空玻璃的结构稳定。粘结性能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水分渗透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见附录B。 4.3间隔材料 间隔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要求。金属间隔框应去污或进行化学处理。 干燥剂4.4 干燥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分类 5.1按形状分类 平型中空玻璃; 曲面中空玻璃; 5.2按间隔层内气体分类 普通中空玻璃:间隔层内为空气的中空玻璃; 充气中空玻璃:间隔层内充入其它气体的中空玻璃。 6要求 中空玻璃的性能及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中相应条款的规定。 表1中空玻璃性能要求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 一适用围 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检验。 二引用标准 JGJ 132-2001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 三仪器设备 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 四检测条件 检测期间室平均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直射,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五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试验步骤 1 测点位置的确定 测量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2 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① 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 全接触。 ② 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表面温度传感 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连同0.1m 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3 记录数据 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外表面温度。可记录多次采 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二分之一。 七 数据处理 1 数据分析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按下式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并符合下列规定。 ∑ ∑ ===n j 1j n 1 j Ej Ij q ) -(R θθ

式中: R——围护结构的热阻(m2·K/W); θIj——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 θEj——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的第j次测量值; q j——热流密度的第j次测量值; ①对于轻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小于20KJ/(M2·K)),宜使用夜间采集的数据(日落后1h至日出)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当经过连续四个夜间测量之后,相邻两测量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于5%时,方可结束测量; ②对于重型围护结构(单位面积比热容大于等于20KJ/(m2·K)),应使用全天数据(24h的整数倍)计算围护结构的热阻,且只有在下列条件得到满足时方可结束测量。 a 末次R计算值与24h之前的R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b 检测期间第一个INT(2×DT/3)天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的R 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 2.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 按下式计算: K=1/(Ri+R+Re)

中空玻璃规范最新版本

国际标准 建筑用中空夹胶玻璃 技术条例 正式出版 建筑标准化、技术规定标准和认证的国家间的科学-技术委员会 莫斯科市

前言 1 《玻璃研究院》无限股份公司、《工业建筑中央科学研究设计院》无限股份公司和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的标准、技术规定标准和认证管理局,在考虑到《Glastechniche Industrie Peter Lisec GmbH》和《联邦建筑科学-技术认证中心》的基础上制定了此国际标准。 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载入。 2 建筑技术标准和认证的国家间的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9年12月2日采用此国际标准。 3代替国标24866-89 4 依据2000年的05月06日№39号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指令,此标准自2001年1月1日起作为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没有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的批准,此标准不能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作为正式刊物全部或者部分再版、不能被规定印刷份数并进行传播。 ISBN5-88111-067-6 俄罗斯国家建设委员会,2000

目录 1 应用领域 (1) 2 标准文献 (2) 3 类别、主要参数和尺寸 (3) 4技术总要求 (8) 5 验收规则 (14) 6 检查方法 (17) 7 运输和保存 (27) 8 生产、设计、安装和维护推荐书 (29) 9生产者的保证 (31) 附件A 中空玻璃的光学性能和热工性能 (32) 附件Б玻璃的最小厚度 (35) 附件В中空玻璃的密闭性定义 (36) 附件Г关于标准制定人员的信息 (38)

建筑用中空夹胶玻璃 技术条例 采用日期2001年1月1日 1 应用领域 此标准推广至建筑用夹胶中空玻璃(以下称—中空玻璃),规定用于透 明结构的玻璃系统:窗户和门组块、隔墙、采光顶等。 标准不能应用于建筑结构中使用的特殊类型的中空玻璃(防弹玻璃、防 火玻璃、玻璃间的空间内带聚合薄膜的玻璃、带有曲线表面的玻璃等)。 本标准的要求是必须的(除文中所述的作为推荐或者参考的其它要求外)。 标准可以用于认证。 2 标准文献 在本标准内引用了下列标准文献: 国标111-90 单片玻璃。技术条例 国标166-89 卡尺。技术条例 国标427-75 金属测量直尺。技术条例 国标577-68 带有0.01mm的划分刻度值的钟表型的指示器。技术条例 国标2768-84 工业用丙酮。技术条例 国标3749-77 90°测量角尺。技术条例 国标3956-76 工业用硅胶。技术条例 国标4295-80 装单玻璃的木箱。技术条例 国标5244-79 木刨花。技术条例 国标5533-86 有花纹的单玻璃。技术条例 国标6507-90 千分尺。技术条例 国标6709-72 蒸馏水。技术条例 国标7481-78 加强单玻璃。技术条例 国标7502-98 金属测量卷尺。技术条例 国标9805-84 丙基乙醇。技术条例 国标10198-97 装质量大于200小于20000千克货物的木箱。总技术条 例 国标12162-77 固体二氧化碳。技术条例 国标14192-96 货物标识 国标15102-75通用的金属封闭集装箱,标准质量净重5.0吨。技术条 例 国标20435-75 通用的金属封闭集装箱,标准质量净重3.0吨。技术条 例 国标22235-76 铁路轨道干线货物车厢1520mm。在装卸和调车过程中 保障完整性的总要求。 国标23166-99 窗户组块。总技术条例

实验三 传热系数K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实验三 传热系数K 和给热系数α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3.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实验原理 在工业生产中,间壁式换热器是经常使用的换热设备。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热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影响换热器传热速率的参数有传热面积、平均温度差和传热系数三要素。为了合理选用或设计换热器,应对其性能有充分的了解。除了查阅文献外,换热器性能实测是重要的途径之一。传热系数是度量换热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以强化传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是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给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对冷流体的对流给热三个传热过程中,所涉及的热量衡算为: 1212() ()()()h h w c c w m w w Q KA T t Q A T t Q A t t A Q t t ααλδ =-=-=-= - 1122111w w w w h h m c c T t t t t t T t Q A A A KA δαλα----= === 1 h h m c c K A A A A A A δαλα= ++ 在所考虑的这个传热过程忠,所涉及的参数共有13个,采用因次分析方法 :π=13-4=9 个无因次数群。 该方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研究的对象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子过程 。即: 12(,)K f αα≈ 分别对α1、α2进行研究: 1111111(,,,,,)p f d u c αρμλ= 无因次处理得:

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

6mm+9A+6mmLow-e中空玻璃K(U)值计算书 1、计算公式及取值 P r=μc /λ 式中μ——动态黏度,取1.761×10-5kg/(m?s); c——比热容,空气取 1.008×103J/(kg?K)、氩气取0.519×103J/(kg?K); λ——导热系数,空气取2.496×10-2W/(m?K)、氩气取1.684×10-2W/(m?K)。 G r=9.81s 3ΔTρ2/Tmμ2 式中s——中空玻璃的气层厚度(m); ΔT ——外片玻璃表面温差,取15K; ρ——密度,空气取1.232kg/m3、氩气取1.669 kg/m3; T m——玻璃的平均温度,取283K; μ——动态黏度,空气取1.761×10-5kg/(m?s)、氩气取2.164×10-5kg/(m?s)。 N u= 0.035(G r Pr)0.38,如计算结果Nu<1,取Nu=1。 H g= N u λ/s W/(m2?K) H T =4σ(1/ε1+1/ε2-1)-1×Tm 3 式中σ——常数,取5.67×10-8 W/(m2?K4); ε1 ——外片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 ε2 ——内片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

ε1、ε2取值: 普通透明玻璃τν>15% 0.837 (GB/T2680表4) 真空磁控溅射镀膜玻璃τν≤15% 0.45 (GB/T2680表4) τν>15% 0.70 (GB/T2680表4) LOW-E镀膜玻璃τν>15% 应由试验取得,如无试验资料时可取 0.09~0.115。 h s = h g + h T 1/h t=1/h s+δ/ r1 式中δ——两片玻璃总厚度; r1——玻璃热阻,取1(m?K)/W。 1/U=1/h e +1/h i+1/h t 式中h e——玻璃外表面换热系数,取21(19)W/(m2?K); h i——玻璃内表面换热系数,取8(8.7)W/(m2?K)。括号中数字为GB50176有关规定。 2、计算 P r=μc/λ=1.761×10-5×1.008×103 /2.496×10-2 =0.711 G r=9.81s3ΔTρ2/Tmμ2=9.81×0.0063×15×1.2322/283× (1.761×10-5)2= 550 N u 0.035(Gr Pr)0.38= 0.035(0.711×550)0.38=0.09 取Nu=1 H g= Nu λ/s =1×2.496×10-2/0.006=4.16 W/(m2?K) HT=4σ(1/ε1+1/ε2-1)-1×Tm 3=4×5.67×10-8×(1/0.837+1/0.10-1)-1×2833=0.504 W/(m2?K)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综述

建筑节能检测方法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 田斌守 摘要本文综述了几种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的原理、操作方法、适用条件,指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筑节能检测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非稳态法当今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活动必然导致前所未有的资源能源消耗速度。而许多资源能源是不可再生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刻不容缓。据介绍,我国目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而建筑能耗也占全国能耗总量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趋势很大,很可能是我国今后能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委员会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建筑节能作为三大重点领域中的一项,受到高度重视。建设部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标准,其中包括若干强制性条款,目前正在建设领域逐步实施。 建筑节能工作从流程上可分为设计审查、现场检测、竣工验收三个大的阶段。对节能建筑的评价,从建设前期对施工图纸审查计算阶段、向现场检测和竣工验收转移是大势所趋。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也是落实建筑节能政策的重要保证手段。目前,全国范围内建筑节能检测都执行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它是最具权威性的检测方法,它的发布实施,为建筑节能政策的执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依据,使得建筑节能由传统的间接计算、目测定性评判到现在的直接测量,从此这项工作进入了由定性到定量、由间接到直接、由感性判断到科学检测的新阶段。 根据我们对建筑节能影响因素和现场检测的可实施性的分析,我们认为能够在实验室检测的宜在实验室检测(如门窗等作为产品在工程使用前后它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除此之外,只有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对它的检测只能在现场进行。因此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最主要的项目是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这也是最重要的项目。如何准确测量墙体传热系数是建筑节能现场检测验收的关键。目前对建筑节能现场检测的、围护结构(一般测外墙和屋顶、架

中空玻璃测试方法

中空玻璃测试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空玻璃测试方法 Testing method of insulating glass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胶封双层中空玻璃的露点、密封、紫外线照射、高温高湿、气候循环试验。 2 试样制备 2.1由4 mm厚的浮法或普通平板玻璃制成,长510+3 0mm,宽360+3 0 mm,空间间距为12 mm的双层中空玻璃试样20块。 2.2 试样标志要清楚,并在材料、结构和制造工艺方面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2.3 试样擦拭后,分别置于梯形箱体,内装4个20W日光灯制成的观察箱(见图1)内的框架上,然后开灯,在离试样2 m处,视线与试样垂直观察。如果玻璃内表面有污物存在,则不能用于试验。 1一箱体;2一试样;3一日光灯

3.1密封试验 3.1.1仪器设备 3.1.1.1 真空箱: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能达到试验要求真空度的箱子。真空箱内装有测量厚度变化的支架和百分表(见图2)。 3.1.2 试拉准备 试验前,试样应在23±2℃的环境温度内放置12h以上。 3.1.3 试验步骤 3.1.3.1 将试样分批放人真空箱内,安装在装有百分表的支架中。 3.1.3.2 把百分表调整到零点或记下百分表的初始读数。 3.1.3.3 试验时把真空箱内压力降到低于环境气压10±0.5kPa (100±5 mbar)。在到达低压后5~10min内记下百分表读数,计算出厚度增长值d1, 3.1.3.4 保持低压2.5 h后,在5 min内再记百分表的读数,计算出厚度增长值dZ , 3.1.3.5 渗漏偏差判定 a. 厚度增长值dl必须≥0.8mm为不渗漏。 b. 2.5h后厚度增长偏差δ=(d2-d1)/ d1×100<15%为不渗漏。 3.2 露点试验 3.2.1仪器设备 露点仪:测量管的高度为300 mm 测量表面直径为Φ50 mm (见图3)温度计:测量范围为一80~30℃,精度为为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