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施工方案_范文

挡土墙施工方案_范文
挡土墙施工方案_范文

挡土墙施工方案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挡土墙施工方案,感谢您的阅读!

挡土墙施工方案(一)

一、编制依据

1、《混泥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_99)

3、《建筑施工手册》

4、《小溪坝毛石砼挡土墙、泄洪沟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华地印象五号楼临农民安置房间,长约150米,高8米,采用俯斜式挡土墙,墙体材料为C30毛石混泥土,开挖量约15000m。

三、计划工期安排

本工程计划工期65天,施工时间段为**年5月至7月:

1.基槽清挖时间:计划12天;

2、毛石砼挡墙浇筑时间:计划3天;

3、挡土墙背回填时间:计划30天,该工期不占主施工工期,随挡土墙浇筑成型后穿插作业;

4、以上总工期65天是不含各工序之间的平行或交叉作业时间;

四、施工准备

1、图纸审核及原地貌复测,发现图纸有误或现场与设计不符的及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复查。

2、挡墙砌体采用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及抗压强度符合要求的块石。

3、原材料(包括砂、石、水泥及块石)送检。

4、修建施工临时便道,布置材料堆放场地及备料。

5、挡墙施工应按从最低处向最高处施工的顺序分段分层进行施工。

五、施工方案

本挡墙采用平行流水、分段施工法;按此法在施工过程中及调整施工时间,使其与进度相吻合。

(一)施工工艺流程

1、准备工作→测量放样→平场→基槽开挖→基底报验→封基→基础定位测量→基础模板支撑→浇筑毛石砼基础→养护→墙身定位测量→墙身模板支撑→浇筑毛石砼墙身→养护→中间交工验收→墙背回填→竣工验收。

(二)主要技术指标

1、本工程设计为C30毛石砼挡墙,毛石含量为30%,其毛石使用未风化石料。

2、设计高度为8m;墙顶宽度在1.22m、基础宽度4.49m。

3、基底摩擦系数为0.3,均布荷载 30千帕。

4、墙体应设置泄水孔,间距为2×2m设一个,外斜坡度为1:0.05,采用直径为75mmPVC管成梅花型布置;进水口下部用粘土夯实封层厚30cm,其反滤层设置为40cm厚的一层粗粒层。

5、基础嵌岩深度根据基岩实际情况而定,务必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6、墙体间隔20m设置一沉降缝,缝宽2cm,自地基到墙顶断开,用泡沫塑料板隔开,缝口用沥青麻丝填塞,深度不小于30cm。

7、墙背回填要分层施工,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5%,回填时不要损坏墙背反滤层,保证泄水孔的通畅。

(三)测量控制

1、设专人测量。

2、测量控制:为了进一步精确观测,引设两个控制分点在挡墙便于观测处进行控制。

3、平场前先进行基本的测量放线工作。

4、基槽开挖前放线,基槽开挖后对基槽进行清挖宽度测量放样,每挖1-2m 深时进行复测一次;嵌岩和探基时每施工一次测量一次,直到基底设计标高为此。

5、基础施工前进行基础几何尺寸测量定位放样。

6、墙身施工前对墙身几何尺寸进行测量定位放样。

7、墙体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和校核模板支撑几何断面尺寸和坡比度,同时对高度进行控制,严格检查模板牢固性。

(四)双排钢管脚手架的搭设

⑴施工工艺流程

基底检查、放线定位→铺设垫板或垫块→立第一节立杆→安装扫地大横杆、小横杆→安装第二步大横杆、小横杆→安装第三步、第四步大横杆、小横杆,接长立杆,与安装大、小横杆交替进行逐步上升→在操作层铺设脚手板,沿外排立杆设置栏杆→拆除

⑵搭设要点

①脚手架的地基与基础:必须符合地基与基础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脚手架底面标高高于自然地坪50mm,在基础外设排水沟。

②脚手架基础验收合格后,按设计放出定位线,将50mm厚的木垫板准确放在定位线上,并将底坐准确放在定位线上。

③脚手架的搭设必须配合施工进度,一次搭设高度不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就进行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垂直高度校正,本工程脚手架步距、纵局、横距设为1.8米、1.2米、1.2米。

④立杆搭设时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脚手

架设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距垫板不大于200mm,用直角扣件

固定在立杆上。

⑤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的对接接头不设置在同一步内,开始搭设立杆时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拆除,立杆顶端伸出建筑物高度不小于1.5m。

⑥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布设间距为二步三跨设一点,连墙件采用钢管,呈水平设置,形成刚性连接,并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

⑦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不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或搭接形式。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交错布置,不设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在同步或同跨内的接头间距不小于500mm,且与主接点距离不大于纵距1/3。

⑧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用三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距搭接钢管端不少于100mm。纵向水平杆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部立杆固定。

⑨横向水平杆设置在主节点处,用直角扣件扣接,靠墙一端外伸长度400mm,且距墙面装饰面距离不大于100mm。

⑩作业层上非主接点处的横向水平杆,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大于纵距1/2。

⑾剪刀撑设在脚手架外侧立面两端,中间剪刀撑净距离不大于15m,由底到顶连续设置,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m。

⑿剪刀撑接长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用三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距搭接钢管端部不小于100mm。剪刀撑随脚手架同步搭设。双排脚手架搭设方法见下图:

⒀作业层上栏杆和挡脚板设在外立杆内侧上,栏杆高度为 1.2m,挡脚板高度为200mm。

⒁作业层上满铺脚手板,脚手板铺设可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平铺时,接头处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在130~150mm之间,搭设铺板时,接头必须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大于200mm,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小于100mm。

⒂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往下计,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

⑶双排脚手架拆除

①脚手架拆除前由技术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②脚手架拆除前,全面检查脚手架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并清除脚手架上杂物。

③脚手架拆除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④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除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⑤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⑥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增设连墙件和横向斜撑。

(4)搭设防护网,防护网的搭设要美观,实用。

(5)检查与验收

①在搭设脚手架前,对钢管和扣件进行检查。对新钢管和新扣件检查其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对旧钢管检查锈蚀程度和弯曲变形,超过规范要求严禁使用。对旧扣件检查有无裂缝、螺检滑丝等问题,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更换。

②对木脚手板检宽度、厚度材质以及腐朽问题,其宽度不小于50mm,材质为杉木或松木,两端用4mm的镀锌钢丝箍两道。

③脚手架在搭设中,随时检查立杆垂直度,横向水平杆高差、扣件安装,剪力撑以及脚手板外伸长度。其中扣件安装后的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用扭力板手检查,按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